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第二讲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
创作动机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机一、创作动机文学创作的动机是基于人的高层次需要即审美需要产生的,它是激发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并把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想象活动、意象活动、言语活动等引向特定的艺术对象,进而把特定的艺术对象熔铸成艺术形象的心理原动力。这种心理原动力既是基于作家的审美需要产生的,又能够使作家的审美心理需要得以实现。一、创作动机
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动机可分为表层动机、深层动机和临近动机。
1、表层动机是最初诱发作家对文学创作产生兴趣并将作家引入特定艺术对象的一种动机。表层动机包括兴趣动机、谋生动机、显示文学才华的动机以及自我实现的动机。
2、深层动机是植根于作家心胸融进作家血肉构成作家生命一部分的心理原动力。它是作家内心的一种需要,是一种深层次的冲动和欲望。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动机可分为表层动机、深层动机和临近A、弗洛伊德——“人格三部结构”本我:潜意识、欲望、本能—快乐原则自我:人在清醒理智状态下的意识,是人的意识不到的潜意识—现实原则超我:被道德化升华了的意识—至善原则B、荣格“集体无意识”C、厨川白村(日)(1880~1923)
《苦闷的象征》A、弗洛伊德——“人格三部结构”弗洛伊德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创作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和宣泄。
弗洛伊德把创作视为一种“白日梦”(day-dreams)现象。白日梦与梦不一样,梦的内容来自幻觉,而白日梦的内容则是想象或幻想的产物,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弗洛伊德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形成于心理补偿的需要。“这些幻想的内容很明显受动机的指挥,白日梦中的情景和事件,或用来满足白日梦者的野心或权位欲,或用来满足他的情欲。青年男子多作野心的幻想;青年女人的野心则集中于恋爱的胜利,所以多作情欲的幻想;……有些白日梦经过短时间后,即代之以一种新的幻想,有些白日梦编成长篇故事,与时并进,随生活的情形而变。文学的作品即以这种白日梦为题材;文学家将自己的白日梦加以改造,化装,或删削写成小说和戏剧中的情景。但白日梦的主角常为白日梦者本人,或直接出面,或暗以他人为自己写照。”《作家与白日梦》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形成于心理补偿的需要。弗洛伊德认为:“一篇创造性的作品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童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和代替物。”他认为文学创作研究应该遵循这么一个思路:“从研究幻想开始,导向对作家如何选择他的文学素材这一问题的研究。”弗洛伊德认为:荣格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荣格ppt15-26)原型(archetype)
1、荣格心理学术语,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
2、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原型具有整合现实经验和调动接受心理的功能。
荣格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荣格ppt15-26)原型举例
《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与中国的某种文化原型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鬼和狐化为人形往往仅为女性,所以其作祟的方式是“媚”。女鬼或女狐又必和狡猾、淫荡、媚惑、阴险相联系,于是有“狐狸精”之说。从《天问》、《抱朴子》、《初学记》、《太平广记》到唐诗宋词,都有记载或描写。鬼狐美女可谓中国文学的一种原型。
原型举例厨川白村关于创作的观点
厨川白村将创作动机归结为苦闷的象征,认为人在内有想要动弹个性表现欲望,在外有社会生活的束缚和强制。在这两种力之间,苦恼、挣扎的状态就是人类生活,于是人们想办法脱离这种苦境,而文学创作正是脱离苦境的一种方法。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白先勇: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格林: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疖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
厨川白村关于创作的观点3、临近动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更加贴近文学创作本身的动机,主要指作家对自己艺术才能的良好感觉和充分自信;二是指临近创作状态的动机,主要表现为语感动机,即作家不但对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切的理解和感觉,而且能将之用语言表达。3、临近动机:包含两层意思: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的一般步骤(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三个步骤紧密相连,不一定有先后次序)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情节的演变发发展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的一般步骤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
李渔《闲情偶记•结构第一》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故事情节本身是否合情合理情节是否能够与作家所设计的人物的性格相吻合故事情节本身是否合情合理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构思艺术概括艺术变形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构思艺术概括艺术变形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综合:对各种材料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很少严格按照完全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写,都要经过概括与综合的过程。艺术综合:对各种材料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作艺术简化:作家对所写人事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艺术简化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都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任何创作都不可能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写进作品中,只能是抓住重点,突出特征。京剧《武松打虎》艺术简化:作家对所写人事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无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卡夫卡
1883~1924作家的深刻体验无法用一般方法表现,于是他们就将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进行扭曲,创造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形式。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三、语言呈现(见《什么是文学》ppt语言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性)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语言呈现(见《什么是文学》ppt语言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性)“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
“隔”文字使用拙劣用事用典过多真实情感淹没文字运用恰好直接体会内涵“直寻”方式作诗
“不隔”“隔”文字使用拙劣文字运用恰好“不隔”
文学创作的语言运用问题(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丰富的表现力。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又要有独创性。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应该富于情趣。文学创作的语言运用问题(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文学创作的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艺术知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艺术知觉一、艺术知觉
感觉与知觉有何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征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于事物的各个不同的特征——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甚至还包括这一完整形象所具有的种种含义和情感表现性的把握。艺术知觉:“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觉形式美的眼睛”艺术知觉即审美知觉,是一种对于事物的表现性的知觉。一、艺术知觉
感觉与知觉有何不同?
当代美国美学家V.C.奥尔德里奇如下的见解:“同一个物质性事物,在人们的知觉中,或者实现为物理客体,或者实现为审美客体。这就关系到两种不同种类的知觉方式。”即一种是普通知觉,另一种是审美知觉,也就是艺术知觉,即对事物的变现性的知觉。当代美国美学家V.C.奥尔德里奇如下的见解:“同一个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英国心理学家洛克:同一事物有两种性质: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事物的第一性质是指事物超越感知的性质,无论我们是否知觉,它们都存在于事物之中。如败墙的大小、形状,都是可以客观计量的,就属于第一性质。事物的第二性质是指事物的颜色、气味、声音等。它不存在于事物之中,而存在于人们的知觉中,如败墙的陈旧的颜色、潮湿发霉的气味、扣击时所发出的声音,都必须依赖于我们的知觉才能存在。很明显,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还是事物的物理性质。英国心理学家洛克:英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和鲍桑葵提出了事物的第三性质,即人们在知觉事物中所产生的情感和带情感的幻象。※实际上,事物的第三种性质就是事物的表现性质。如在久视败墙之后所看到的山水、人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欣喜之情。英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和鲍桑葵
罗丹:“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在动物身上看见宇宙灵魂的反映,而且在树木荆丛源野、山丘中也看见。一般人看来不过是树木和土地,在伟大的风景画家眼中,却像是硕大动物的形相。柯罗在树顶上、草地上、水面上看见的是善良;米莱在这些地方所见的都是苦痛和命运的安排。”“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内在真实。”克罗齐:“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得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罗丹:“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在动物身上看见宇宙灵案例:以月亮为题材的诗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高星灿金粟,落月沾玉环”(白居易)。“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贾岛)。“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平生绝爱初三月,况是平池浸玉钩”(陆游)。“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董解元)。”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沈约)·。案例:以月亮为题材的诗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二、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有和不同?下面通过华兹华斯和托尔斯泰的两段话来分析二、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有和不同?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自然情感往往只有刺激人、折磨人的特性,而不带有可供享受的特性,要经过回忆、沉思或者说是“再度体验”,才能转换为艺术情感即审美情感。※自然情感往往只有刺激人、折磨人的特性,而不带有可供享受的特狄德罗狄德罗鲁迅鲁迅苏珊·朗格苏珊·朗格审美情感是一种平静的情感、智慧的情感,它不是突发的激情,而是经过提升的“热情”。但这“热情”又是“冷”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平静的情感、智慧的情感,它不是突发的激情,而是二、艺术情感的生成机制原始唤起内觉体验情感外化二、艺术情感的生成机制原始唤起:A物感说B投射论C主客体关系论原始唤起:A物感说(“睹物兴情”或者“情以物兴”)《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人享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物色”篇:“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二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案例见144、145、146)A物感说(“睹物兴情”或者“情以物兴”)B投射论人作为主体本身存在一个内部生成的情感结构,人在感受对象的同时,就把这种先在结构强加于对象,即人把自已的情感投射到我们正在感知的对象中去。因此。我们面对对象时所唤的情感,不是对象本身具有唤起此种情感的属性,而是主体自己的情感的外射。譬如我看见蔚蓝的天空在微笑,并不是蔚蓝的天空本身具有引起愉快的性质,而是我把我的喜悦之情投射到蔚蓝天空的缘故。B投射论情感投射得以实现是有条件的(见148、149)情感投射得以实现是有条件的(见148、149)C主客体关系论C主客体关系论内觉体验原始情感转变为艺术情感的重要机制,即华兹华斯和托尔斯泰所说的“回忆”、“沉思”、“再度体验”(见153下)内觉体验情感外化情感经过内觉体验的处理,获得新颖、独特的品格,转变为有形的可供认识和欣赏的艺术形式。三条途径:托物寄情移情异质同构※文学亦可直接抒发、表现情感,但一般要与间接表达相结合。情感外化托物寄情托物寄情移情移情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三、艺术想象艺术创作是艺术情感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方式的呈现。艺术家要通过何种基本途径才能把审美情感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方式呈现出来呢?这就要通过审美想象(即艺术想象)。审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为一切艺术大师和理论大师所承认。三、艺术想象艺术创作是艺术情感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方式的呈现人类的想象力:
马克思:“想象创造了引力定律,牛顿二项式,特里斯坦和尹梭尔德的悲惨故事,原子裂变,列宁格勒的海军大厦,列维坦的《金色的秋天》,《马赛曲》,无线电,哈姆雷特王子,相对论原理,和影片《班毕》。波德莱尔:唯有想象才是“各种能力的皇后”。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中国传统艺术历来推崇想象屈原《楚辞远游》“思旧故以想象兮”。司马相如《西京杂记》“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顾望怀愁”。陆机《文赋》“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中国传统艺术历来推崇想象西方古代想象往往被贬低,近现代以后推崇想象,尤其是浪漫主义。高尔基认为,作家的工作就是想像,他首先得凭借想像调动生活印象,然后还要通过想像改造生活印象,最后仍然要依靠想象创造出艺术形象。他在《给初学写作者的信》里回答“文学家的工作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时说:“他想像自己的观察、印象、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们放进形象、画面、性格里去。”
波德莱尔甚至认为“只有想象里才有诗。”
西方古代想象往往被贬低,近现代以后推崇想象,尤其是浪漫主义。想象的类型再现想象创造想象再现想象即记忆想象,再现不在场的事物,是根据某一事物或某些的图样、图解或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例如: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在他记忆中保留着对故乡的种种印象,双亲的音容笑貌,兄弟姐妹的身影姿态,做过许多美梦的陈旧而亲切的小屋,绿色的草坪,潺潺的小溪,充满稻香的田野想象的类型,长满杉木的山坡,窄窄的田埂,弯曲的山路,还有黄昏时分给人以温馨与平和的袅袅炊烟·。虽然此刻我离故乡,但那一切都历历如在目前。故乡的这些形象是建立在童年知觉记忆基础上的。由于在我心中常萌动故乡的种种形象,故乡的形象就成为我的一种心理现实。这种想象具有形象和情感双重特点。,长满杉木的山坡,窄窄的田埂,弯曲的山路,还有黄昏时分给人以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具有更大的创造性,是更加复杂、更富有独立性的想象。例如:西方古代绘画摊塑中斯芬克斯是古代埃及的半人半狮形象,森特是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马形象,法恩是罗马神话中的半人半羊的形象,安琪儿,即带翅的小天使,是半人半鸟的形象。中国古代,如龙是马、蛇、鱼形象的结合,飞天实际上是人、鸟与天空形象的组合,这些形象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艺术形象和科学想象艺术形象和科学想象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艺术想象的特点古人云:“行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1、超越时空2、形象性与情感性艺术想象的特点四、艺术理解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玩乐的艺人。丹纳:《巴尔扎克论》四、艺术理解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西方反理性主义:理论界:尼采的反理性主义、柏格森和克罗齐的直觉主义、弗罗依德的“白日梦”说、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利奥塔、德里达等)创作界: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超现实主义西方反理性主义:艺术理解与作家创作心理背景(金开诚117、118)
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于艺术法则的认识艺术理解与作家创作心理背景(金开诚117、118)
作家的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理解一经形成,就会贯穿作家整个创作过程,对作品的形象、情节、主题乃至形式诸因素都产生重要影响,并引导着创作过程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文章合为时而著艺艺术理解与选材
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艺术理解与选材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
刚才我正在散步,忽然很清楚地懂得了我的《复活》为什么写不出来的原因。……我明白了那篇小说必须从农民的生活写起,明白了他们才是目标。列夫·托尔斯泰:《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五日日记》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刚才我正在散步,忽然很清楚地懂得了我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一、作家与生活体验
天才论(葛红兵72)
学习说(73)
技艺说(75)一、作家与生活体验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17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
二、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作用于创作的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构成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文学风格是别人无法模仿或取代的。据《词苑丛谈》载:“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不如,乃忘寝食三昼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陆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
1、文如其人
杨雄《法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刘勰《文心雕龙》:“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刘向)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班固)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张戒在《岁塞堂诗话》中说:“子美笃于忠义,深于经术,故其诗雄而正,李白喜任侠,喜神仙,故其诗豪而逸,退之文章侍从,故其诗文有廊庙气。”
2、文不符人钱钟书指出:“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作冰雪文,是也。”
元好问:“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第二讲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第二讲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
创作动机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机一、创作动机文学创作的动机是基于人的高层次需要即审美需要产生的,它是激发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并把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想象活动、意象活动、言语活动等引向特定的艺术对象,进而把特定的艺术对象熔铸成艺术形象的心理原动力。这种心理原动力既是基于作家的审美需要产生的,又能够使作家的审美心理需要得以实现。一、创作动机
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动机可分为表层动机、深层动机和临近动机。
1、表层动机是最初诱发作家对文学创作产生兴趣并将作家引入特定艺术对象的一种动机。表层动机包括兴趣动机、谋生动机、显示文学才华的动机以及自我实现的动机。
2、深层动机是植根于作家心胸融进作家血肉构成作家生命一部分的心理原动力。它是作家内心的一种需要,是一种深层次的冲动和欲望。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动机可分为表层动机、深层动机和临近A、弗洛伊德——“人格三部结构”本我:潜意识、欲望、本能—快乐原则自我:人在清醒理智状态下的意识,是人的意识不到的潜意识—现实原则超我:被道德化升华了的意识—至善原则B、荣格“集体无意识”C、厨川白村(日)(1880~1923)
《苦闷的象征》A、弗洛伊德——“人格三部结构”弗洛伊德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创作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和宣泄。
弗洛伊德把创作视为一种“白日梦”(day-dreams)现象。白日梦与梦不一样,梦的内容来自幻觉,而白日梦的内容则是想象或幻想的产物,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弗洛伊德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形成于心理补偿的需要。“这些幻想的内容很明显受动机的指挥,白日梦中的情景和事件,或用来满足白日梦者的野心或权位欲,或用来满足他的情欲。青年男子多作野心的幻想;青年女人的野心则集中于恋爱的胜利,所以多作情欲的幻想;……有些白日梦经过短时间后,即代之以一种新的幻想,有些白日梦编成长篇故事,与时并进,随生活的情形而变。文学的作品即以这种白日梦为题材;文学家将自己的白日梦加以改造,化装,或删削写成小说和戏剧中的情景。但白日梦的主角常为白日梦者本人,或直接出面,或暗以他人为自己写照。”《作家与白日梦》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形成于心理补偿的需要。弗洛伊德认为:“一篇创造性的作品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童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和代替物。”他认为文学创作研究应该遵循这么一个思路:“从研究幻想开始,导向对作家如何选择他的文学素材这一问题的研究。”弗洛伊德认为:荣格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荣格ppt15-26)原型(archetype)
1、荣格心理学术语,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
2、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原型具有整合现实经验和调动接受心理的功能。
荣格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荣格ppt15-26)原型举例
《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与中国的某种文化原型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鬼和狐化为人形往往仅为女性,所以其作祟的方式是“媚”。女鬼或女狐又必和狡猾、淫荡、媚惑、阴险相联系,于是有“狐狸精”之说。从《天问》、《抱朴子》、《初学记》、《太平广记》到唐诗宋词,都有记载或描写。鬼狐美女可谓中国文学的一种原型。
原型举例厨川白村关于创作的观点
厨川白村将创作动机归结为苦闷的象征,认为人在内有想要动弹个性表现欲望,在外有社会生活的束缚和强制。在这两种力之间,苦恼、挣扎的状态就是人类生活,于是人们想办法脱离这种苦境,而文学创作正是脱离苦境的一种方法。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白先勇: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格林: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疖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
厨川白村关于创作的观点3、临近动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更加贴近文学创作本身的动机,主要指作家对自己艺术才能的良好感觉和充分自信;二是指临近创作状态的动机,主要表现为语感动机,即作家不但对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切的理解和感觉,而且能将之用语言表达。3、临近动机:包含两层意思: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的一般步骤(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三个步骤紧密相连,不一定有先后次序)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情节的演变发发展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的一般步骤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
李渔《闲情偶记•结构第一》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故事情节本身是否合情合理情节是否能够与作家所设计的人物的性格相吻合故事情节本身是否合情合理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构思艺术概括艺术变形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构思艺术概括艺术变形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综合:对各种材料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很少严格按照完全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写,都要经过概括与综合的过程。艺术综合:对各种材料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作艺术简化:作家对所写人事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艺术简化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都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任何创作都不可能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写进作品中,只能是抓住重点,突出特征。京剧《武松打虎》艺术简化:作家对所写人事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无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卡夫卡
1883~1924作家的深刻体验无法用一般方法表现,于是他们就将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进行扭曲,创造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形式。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三、语言呈现(见《什么是文学》ppt语言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性)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语言呈现(见《什么是文学》ppt语言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性)“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
“隔”文字使用拙劣用事用典过多真实情感淹没文字运用恰好直接体会内涵“直寻”方式作诗
“不隔”“隔”文字使用拙劣文字运用恰好“不隔”
文学创作的语言运用问题(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丰富的表现力。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又要有独创性。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应该富于情趣。文学创作的语言运用问题(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文学创作的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艺术知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艺术知觉一、艺术知觉
感觉与知觉有何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征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于事物的各个不同的特征——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甚至还包括这一完整形象所具有的种种含义和情感表现性的把握。艺术知觉:“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觉形式美的眼睛”艺术知觉即审美知觉,是一种对于事物的表现性的知觉。一、艺术知觉
感觉与知觉有何不同?
当代美国美学家V.C.奥尔德里奇如下的见解:“同一个物质性事物,在人们的知觉中,或者实现为物理客体,或者实现为审美客体。这就关系到两种不同种类的知觉方式。”即一种是普通知觉,另一种是审美知觉,也就是艺术知觉,即对事物的变现性的知觉。当代美国美学家V.C.奥尔德里奇如下的见解:“同一个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英国心理学家洛克:同一事物有两种性质: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事物的第一性质是指事物超越感知的性质,无论我们是否知觉,它们都存在于事物之中。如败墙的大小、形状,都是可以客观计量的,就属于第一性质。事物的第二性质是指事物的颜色、气味、声音等。它不存在于事物之中,而存在于人们的知觉中,如败墙的陈旧的颜色、潮湿发霉的气味、扣击时所发出的声音,都必须依赖于我们的知觉才能存在。很明显,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还是事物的物理性质。英国心理学家洛克:英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和鲍桑葵提出了事物的第三性质,即人们在知觉事物中所产生的情感和带情感的幻象。※实际上,事物的第三种性质就是事物的表现性质。如在久视败墙之后所看到的山水、人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欣喜之情。英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和鲍桑葵
罗丹:“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在动物身上看见宇宙灵魂的反映,而且在树木荆丛源野、山丘中也看见。一般人看来不过是树木和土地,在伟大的风景画家眼中,却像是硕大动物的形相。柯罗在树顶上、草地上、水面上看见的是善良;米莱在这些地方所见的都是苦痛和命运的安排。”“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内在真实。”克罗齐:“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得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罗丹:“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在动物身上看见宇宙灵案例:以月亮为题材的诗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高星灿金粟,落月沾玉环”(白居易)。“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贾岛)。“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平生绝爱初三月,况是平池浸玉钩”(陆游)。“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董解元)。”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沈约)·。案例:以月亮为题材的诗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二、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有和不同?下面通过华兹华斯和托尔斯泰的两段话来分析二、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有和不同?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自然情感往往只有刺激人、折磨人的特性,而不带有可供享受的特性,要经过回忆、沉思或者说是“再度体验”,才能转换为艺术情感即审美情感。※自然情感往往只有刺激人、折磨人的特性,而不带有可供享受的特狄德罗狄德罗鲁迅鲁迅苏珊·朗格苏珊·朗格审美情感是一种平静的情感、智慧的情感,它不是突发的激情,而是经过提升的“热情”。但这“热情”又是“冷”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平静的情感、智慧的情感,它不是突发的激情,而是二、艺术情感的生成机制原始唤起内觉体验情感外化二、艺术情感的生成机制原始唤起:A物感说B投射论C主客体关系论原始唤起:A物感说(“睹物兴情”或者“情以物兴”)《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人享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物色”篇:“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二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案例见144、145、146)A物感说(“睹物兴情”或者“情以物兴”)B投射论人作为主体本身存在一个内部生成的情感结构,人在感受对象的同时,就把这种先在结构强加于对象,即人把自已的情感投射到我们正在感知的对象中去。因此。我们面对对象时所唤的情感,不是对象本身具有唤起此种情感的属性,而是主体自己的情感的外射。譬如我看见蔚蓝的天空在微笑,并不是蔚蓝的天空本身具有引起愉快的性质,而是我把我的喜悦之情投射到蔚蓝天空的缘故。B投射论情感投射得以实现是有条件的(见148、149)情感投射得以实现是有条件的(见148、149)C主客体关系论C主客体关系论内觉体验原始情感转变为艺术情感的重要机制,即华兹华斯和托尔斯泰所说的“回忆”、“沉思”、“再度体验”(见153下)内觉体验情感外化情感经过内觉体验的处理,获得新颖、独特的品格,转变为有形的可供认识和欣赏的艺术形式。三条途径:托物寄情移情异质同构※文学亦可直接抒发、表现情感,但一般要与间接表达相结合。情感外化托物寄情托物寄情移情移情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三、艺术想象艺术创作是艺术情感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方式的呈现。艺术家要通过何种基本途径才能把审美情感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方式呈现出来呢?这就要通过审美想象(即艺术想象)。审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为一切艺术大师和理论大师所承认。三、艺术想象艺术创作是艺术情感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方式的呈现人类的想象力:
马克思:“想象创造了引力定律,牛顿二项式,特里斯坦和尹梭尔德的悲惨故事,原子裂变,列宁格勒的海军大厦,列维坦的《金色的秋天》,《马赛曲》,无线电,哈姆雷特王子,相对论原理,和影片《班毕》。波德莱尔:唯有想象才是“各种能力的皇后”。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中国传统艺术历来推崇想象屈原《楚辞远游》“思旧故以想象兮”。司马相如《西京杂记》“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顾望怀愁”。陆机《文赋》“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中国传统艺术历来推崇想象西方古代想象往往被贬低,近现代以后推崇想象,尤其是浪漫主义。高尔基认为,作家的工作就是想像,他首先得凭借想像调动生活印象,然后还要通过想像改造生活印象,最后仍然要依靠想象创造出艺术形象。他在《给初学写作者的信》里回答“文学家的工作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时说:“他想像自己的观察、印象、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们放进形象、画面、性格里去。”
波德莱尔甚至认为“只有想象里才有诗。”
西方古代想象往往被贬低,近现代以后推崇想象,尤其是浪漫主义。想象的类型再现想象创造想象再现想象即记忆想象,再现不在场的事物,是根据某一事物或某些的图样、图解或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例如: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在他记忆中保留着对故乡的种种印象,双亲的音容笑貌,兄弟姐妹的身影姿态,做过许多美梦的陈旧而亲切的小屋,绿色的草坪,潺潺的小溪,充满稻香的田野想象的类型,长满杉木的山坡,窄窄的田埂,弯曲的山路,还有黄昏时分给人以温馨与平和的袅袅炊烟·。虽然此刻我离故乡,但那一切都历历如在目前。故乡的这些形象是建立在童年知觉记忆基础上的。由于在我心中常萌动故乡的种种形象,故乡的形象就成为我的一种心理现实。这种想象具有形象和情感双重特点。,长满杉木的山坡,窄窄的田埂,弯曲的山路,还有黄昏时分给人以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具有更大的创造性,是更加复杂、更富有独立性的想象。例如:西方古代绘画摊塑中斯芬克斯是古代埃及的半人半狮形象,森特是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马形象,法恩是罗马神话中的半人半羊的形象,安琪儿,即带翅的小天使,是半人半鸟的形象。中国古代,如龙是马、蛇、鱼形象的结合,飞天实际上是人、鸟与天空形象的组合,这些形象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艺术形象和科学想象艺术形象和科学想象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课件艺术想象的特点古人云:“行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1、超越时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胸外科手术疼痛管理
- 秋冬预防感冒知识
- 2024濮阳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海南珠江源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设备保养与维修承包合同书
- 汽车托管租赁合同全新趋势分析
- 金属工艺品销售合同
- 房屋租赁居间合同书
- 标准化的驾校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合伙合同债务分割协议范文
- 陕西省商洛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试题 语文 含答案
- 员工法制教育培训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粉尘防爆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25年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 (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20套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5山西地质集团招聘3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芭蕾动作损伤预防策略-深度研究
- 学术论文引用统计表-研究成果与引用情况
- 2025年国家工信部信息中心事业单位招聘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