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2-课件_第1页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2-课件_第2页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2-课件_第3页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2-课件_第4页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氏黄州,黄州苏轼江苏省宿迁中学王学松苏氏黄州,黄州苏轼江苏省宿迁中学王学松1苏轼这一辈子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1036年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1054年娶王弗1057年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1061年任凤翔判官苏轼这一辈子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2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年任职史馆1065年妻丧1066父丧;服孝(1066.4-1068.7)苏轼这一辈子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苏轼这一辈子3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年娶王闰之1069年返京;任职史馆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年任密州太守1076年任徐州太守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年谪居黄州1084年往常州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苏轼这一辈子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苏轼这一辈子4苏轼这一辈子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苏轼这一辈子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5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北返;往常州;逝世1126北宋亡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6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7作者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调侃说自己的一生的功业都在黄州惠州儋州,充满自嘲意味。读来让人心酸,感慨万端。但细想来,又恰是这些坎坷和苦难造就了文学史上的苏轼。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作者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调侃说自己的一生的功业都8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东坡。——余秋雨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东坡。9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10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11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讯,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12

美词美译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美词美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13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2、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处境?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3、“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14这首词运用了象征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小结全词这首词运用了象征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15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16“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17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无辜遭贬的愤懑;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18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习新词定风波学习新词19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20卜算子·缺月挂疏桐2-课件21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22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3、“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4、你最喜欢哪一句?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23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总结全词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24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雨骤风狂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25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26“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

“风雨”和“晴”既指自然界的现象,也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和顺境。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做到泰然自若、任天而动。“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27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人生!习惯不加以抑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远不会失去自己!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没有路,你想知道将来要得到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门:一个是家门,成长的地方;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28苏氏黄州,黄州苏轼江苏省宿迁中学王学松苏氏黄州,黄州苏轼江苏省宿迁中学王学松29苏轼这一辈子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1036年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1054年娶王弗1057年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1061年任凤翔判官苏轼这一辈子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30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年任职史馆1065年妻丧1066父丧;服孝(1066.4-1068.7)苏轼这一辈子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苏轼这一辈子31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年娶王闰之1069年返京;任职史馆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年任密州太守1076年任徐州太守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年谪居黄州1084年往常州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苏轼这一辈子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苏轼这一辈子32苏轼这一辈子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苏轼这一辈子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33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北返;往常州;逝世1126北宋亡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34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35作者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调侃说自己的一生的功业都在黄州惠州儋州,充满自嘲意味。读来让人心酸,感慨万端。但细想来,又恰是这些坎坷和苦难造就了文学史上的苏轼。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作者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调侃说自己的一生的功业都36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东坡。——余秋雨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东坡。37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38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39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讯,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40

美词美译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美词美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41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2、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处境?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3、“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42这首词运用了象征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小结全词这首词运用了象征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43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44“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4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无辜遭贬的愤懑;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46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习新词定风波学习新词47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4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2-课件49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50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3、“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4、你最喜欢哪一句?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51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总结全词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52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雨骤风狂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53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54“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

“风雨”和“晴”既指自然界的现象,也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和顺境。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做到泰然自若、任天而动。“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55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些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