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高科专题研究:周期与成长共振种业“航母”蓄势待航_第1页
隆平高科专题研究:周期与成长共振种业“航母”蓄势待航_第2页
隆平高科专题研究:周期与成长共振种业“航母”蓄势待航_第3页
隆平高科专题研究:周期与成长共振种业“航母”蓄势待航_第4页
隆平高科专题研究:周期与成长共振种业“航母”蓄势待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隆平高科专题研究:周期与成长共振,种业“航母”蓄势待航1.中国种业第一品牌,跨越低谷、扭亏为盈1.1.中国种业第一品牌,中信入局助力发展隆平高科,成立于

1999

年,是一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化种业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农作物高科技种子及种苗的研发、繁育、推广及服务,以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种子为核心业务板块。其中水稻种子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杂交玉米种子位于国内第一梯队,被誉为中国种业第一品牌。公司实控人为中信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优质子公司。2016

年中信集团成为公司实控人,此后协助公司整合国内外种业资源,通过并购扩大业务规模。2017

年,公司先后收购了河北巡天、三瑞农科、陶氏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打通种业资源国际国内通道。2018

年,收购联创种业,注入玉米业务优质资产。目前,公司旗下现已拥有超

10

家优质子公司,业务覆盖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等多种业务。1.2.“种业运营”为核心,采取“3+X”战略公司业务涵盖“种业运营”和“农业服务”两大业务体系,“种业运营”是公司业务核心。公司种业采取“3+X”战略,以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种子为重点,同时发展杂谷、食葵、小麦等多元化种业。2020

年种业占营收合计

90%以上;“农业服务”是公司业务重要构成部分,占营收约

10%。水稻种子的优势品种包括晶两优

534、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泰优

390

和隆

两优

534

等,主要来自隆两优、晶两优系列,由旗下隆平种业、亚华种业、优至种业经营。玉米种子优势品种包括中科玉

505、裕丰

303、农大

372、隆平

206,主要由联创种业、安徽隆平、河北巡天经营。蔬菜瓜果业务包括黄瓜、

辣椒、食葵、杂谷等,通过旗下子公司德瑞特、湘研种业、三瑞农科等业务主体经营。盈利模式——研发育种、田间制种、加工销售。研发育种:依托种质资源研发新品种,挑选优质品种完成品种审定,研发周期

8-10

年。田间制种:主要采用“公司

+代制商”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提供亲本材料、提供技术指导等,

从代制商/农户处回收种子并支付种子款。加工销售:湿材经过烘干、筛选、精选等环节形成待售商品,采用三级经销商分销模式、“先款后货”,次年完成销售后结算返利。农业服务方面,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隆平农服,隆平种业、亚华种业等重要业务主体亦设有农业服务板块。1.3.秉持全球战略,传承隆平精神公司战略定位为“世界优秀种业公司”。公司着眼全球,依托着“价值链战略、品类战略、区域战略、增长战略”四大业务战略,“总部管控、事业部制、

决策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三大管理战略,生物技术战略等五大功能战略,通过“种业运营+农业服务、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四轮驱动,“内生发展+外延并购”双动力续航,实现了业务大幅增长,现已进入世界种业前十强,公司战略目标为

2025

年进入世界前五强。秉承“造福”理念,传承隆平精神。在袁隆平院士的精神指引下,公司牢记“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承担“推进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用中国的现代农业技术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农业生产,为护航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1.4.营收同比转正,净利润扭亏为盈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拐点向上。2019

年,受粮价持续低迷导致的农户种

粮积极性下降、行业加快出清等因素影响,国内杂交水稻的市场价格和销量均承受较

大压力,公司杂交水稻种子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滑,2019

年水稻种子收入

12.56

亿

元,同比下降

40.90%;受杂交水稻业务拖累,公司营收

31.30

亿元,同比下滑

12.58%。

净利润方面,受海外巴西业务投资亏损的影响,2019

年亏损

2.98

亿元。2020

年,玉米种子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水稻业务管理体系实现转型升级、巴西参股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公司营业收入

32.91

亿元,同比提升

5.14%;归母净利润

1.16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营收、净利润拐点初现。业务细分来看,公司主要收入来自水稻、玉米种子。2020

年公司杂交水稻/玉米

/蔬菜瓜果/向日葵/杂谷种子分别实现收入

13.90/9.88/2.94/1.15/1.14

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42%/30%/9%/4%/3%,杂交水稻和玉米种子是收入最高的两个业务板块。从增速来看,杂交水稻/玉米/蔬菜瓜果/向日葵/杂谷种子增速分别达到了

10.96%/26.85%/19.21%/-33.58%/-3.5%,玉米与蔬菜瓜果种子业务增长较快。公司期间费用好转,销售净利率转正。2020

年公司期间费用好转,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1.62%/16.45%/2.27%

/5.87%,同比变化

-0.23pct/-0.1pct/-7.10pct/0.67pct。毛利率较为稳定,净利率开始回升,2020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38.59%/7.06%,同比变化0.04pct/12.97pct。2.

玉米种子:后周期景气延续,龙头享周期成长共振红利2.1.供需结构:玉米种子供需缺口放大,旺盛饲料需求驱动周期上行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以饲用和工业加工用途为主。我国玉米播种面

4100

万公顷,在谷物中占比

43.59%。2020

年,我国玉米产量

2.6

亿吨,消费量为

2.9

亿吨,出口量

6

万吨,进口量

2500

万吨,进口量/产量为

8.6%

。下游消费主要有饲用、工业加工、食用及种用四大用途,其占比分别为

53.78%、36.53%、

2.88%、0.36%,饲用及工业消费合计占比高达

90.31%。玉米种子周期波动来自玉米量价变化,种子价格向上有弹性、向下有刚性。玉米种子需求取决于玉米需求,玉米涨价后农户种植积极性提升,对优质种子需求提升推动种子价格上涨。种子的量价特征与玉米存在一致性,由于制种与种植不同步,价格变化存在

1

个种植季的滞后期。玉米种子价格伴随玉米价格的上涨而增长,随着玉米价格下跌而增幅变缓。历史上,玉米周期波动的主要矛盾来自临储政策。1)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推行玉米临储政策。受此拉动,种植户积极性上升,玉米价格持续上行,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与库存持续攀升。2008-2015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从

4.65

亿亩上升至

6.75

亿亩,期末库存从

0.49

亿吨上升到

2.37

亿吨。2)临储政策取消,国内玉米价格回落,玉米播种面积连年回调。

2015-2020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从

6.75

亿亩回落至

6.32

亿亩,

期末库存也回调至

1.13

亿吨。截至

2019/20

种植季结束,玉米库存消费比已下滑至

38.75%,临近库存安全线下线。本轮玉米周期的主要矛盾来自于猪周期后产能释放,饲料需求激增。2019

年下游肉猪养殖业在遭遇非洲猪瘟后,生猪存栏断崖式下滑,随后猪肉及其替代品价格暴涨,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高。2019

10

月开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实现首次环比转正,2020

6

月能繁母猪存栏实现同比转正,扩张产能于

2020

下半年开始释放,当前生猪存栏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且仍未见顶。猪价已下跌至阶段性低点,预计

Q3

起猪价企稳反弹。1)政策提振信心:6

28

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跌至

4.90∶1,国家发改委发布一级预警信号;7

7

日公开竞价收储今年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

2

万吨。2)供需结构改善:Q3

为传统猪肉消费旺季,同时考虑到去年底猪疫情反复、仔猪死亡率提升,预计

Q3

供需结构改善、猪价止跌反弹。未来

3-5

年看,主要矛盾将转向政策驱动的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周期。经过近五年去库存,2020

年玉米库存消费比降低至

38.75%,预计

2022

年库存消费比将下降至

36%,逼近

30%的安全下线。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周期拉开序幕。2

25

日,农业农村部明确要求东北和黄淮海等地区增加玉米面积

1000

万亩以上。玉米库存见底背景下,维护粮食生产与稳定粮价的需求迫切且确定。当前,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周期已拉开序幕,预计未来

5

年内将成为驱动行业需求的主要动力。种子库存恢复正常水平、需求拐点初现,优质品种有望迎来量价齐升。受新冠疫情、自然灾害、前期种子库存积压,以及种子企业普遍预期转基因加速、主动规避品种迭代的库存转商风险等因素影响,2020

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

230

万亩,减少

26

万亩,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预计

2020

年需种量为

10.6

亿公斤,总供给量为

16.4

亿公斤,库存量会进一步下滑至

5.5

亿公斤水平。预计

21/22

种植季起,玉米种子将迎来量价齐升。自主选育的优质玉米品种具备更大的向上价格弹性,优质的种业龙头将是本轮种子周期中的核心受益资产。2.2.政策利好:转基因商业化进入快车道,龙头享行业成长红利打好种业翻身仗,生物育种技术进入发展新阶段。“打好种业翻身仗”、“尊重科学、

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种业龙头企业。种业与生物育种上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生物安全证书频频颁布,转基因商业化预期不断增强。农业部继续下发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市场对转基因政策的放开预期进一步增强。《种子法》拟修改,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将为种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我国现有的植物保护法规尚无对转基因植物进行保护的相关条款和规定,对我国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以及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存在阻碍。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将在派生品种权利人与原始品种权利人间重新构建利益分配规则,是对育种原始创新的最大激励,将为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先正达

IPO获受理,种业市场关注度提升。通过在转基因领域的持续投入,先正达在国际主流的生物技术品种与性状中占据了一

席之地。截至

2019

年,美国共批准了

128

例转基因性状,其中先正达拥有

9

例,在全部性状中占比达

7%,位列第

2。我国是最早参与生物育种和转基因种子研发的国家,转基因推进路线按照非食

用-间接食用-食用,目前实现商业化种植的主要为非食用品种的棉花。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至今,我国转基因技术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1986-2000

年为局部自主创新阶段,“棉荒”迫使我国启动实施了“863

计划”,转基因生物技术列入国家发展重点;2)2001-2009

年为全面创新阶段,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生物安全证书,转基因主粮产业化提上议事日程;3)2010-2013

年为“预警式”管理阶段,转基因安全性、主粮化等激起激烈的争论,国家政策趋向保守;4)2014-2018

年为审慎推广阶段,“确保安全、自主创新、大胆研究、慎重推广”是转基因发展

16

字方针;5)2019

年至今转基因商业化再次进入“快车道”,商业化推广进度屡次超预期。转基因作物种植正在全球范围快速推广。2019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

1.9

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由最初的

6

个增长到

29

个,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转基因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提高生产力,促进全球粮食、饲料和纤维安全;(2)支持一个国家耕地的自给自足;(3)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森林砍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4)缓解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挑战;(5)提高经济、健康和社会效益。国外转基因产品流入倒逼国内改革,加快转基因品种推广可能性大。1)目前我国未放开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种植,却允许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作物进口,放开玉米与大豆转基因更有利于保护国内种植业。2)东北市场海外流入的非法转基因玉米推广面积已经不小,形成“劣币驱逐良币”趋势,及时放开政策限制,有利于保护国内种业大企业。3)2019

年草地贪夜蛾已在国内发现,推广抗虫基因性状符合国情。转基因商业化需要

2-3

年的时间,乐观估计

2023

年有望获得商业化品种。理论上转基因作物上市需要经过以下步骤: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申请安全证书、品种审定、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以及商业化生产。在拿到玉米转基因转化体安全证书后,后续阶段需要时间约

2-3

年。2.3.市场空间:三年有望达

500

亿,考虑转基因因素后可翻倍市场空间的计算可以拆解为以下三因素:玉米种子市场规模

=

种子价格×玉米种子需求量×商品化率。(2)玉米种子需求量=玉米种植面积×单位用种量。2020

年以来,玉米价格达到历史高点。根据

2006-2014

年玉米价格上升期间玉米价格与种植面积的关系,本轮种植面积增长有望超

20%。另外由于单粒播种技术推广,种子利用效率提升,单位用种量呈现下降态势。过去十年每亩种子用量年均下降

0.07

公斤/亩。(3)商品化率:玉米种子是我国商品化率最高的作物种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显示,2014

年杂交玉米商品化率已达

100%。转基因的推行将打破传统天花板。美国转基因玉米、棉花和大豆在

1996

年商业化后迅速增加。2019

年美国转基因作物平均应用率

95%,接近饱和。同时,转基因种子种植效益高,价格明显高于常规种子。

2018

年美国每亩玉米种子费用为

109.1

元/亩,我国为

55.7

元/亩。相比于未考虑转基因因素情形,考虑转基因因素后我国玉米种子市场空间有望翻倍。2.4.竞争格局:隆平、登海占据绝对龙头,转基因有望提升集中度全球来看,种业市场集中度高,研发+并购是巨头崛起的必经之路。种业是典型的技术驱动性行业,美国

90

年代孟山都凭借转基因技术实现逆袭,成为全球种业龙头。而当行业技术进展速度下滑,巨头之间就会出现新的整合,行业最终会趋于寡头竞争格局。国内来看,玉米种子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2019

年前五位玉米品种种植集中度

CR5为

19.30%,比

2018

年降低

0.9pct。2000-2019

年玉米品种

CR5

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01-2010

年波动上升,2010

年达到最高

36.24%。2011

年以

CR5

逐年小幅下降,2015

年已下降到

2000

年之前的水平。相比于国际种企的寡头市场,我国竞争分散的主要原因来自于:1)2014

年绿色通道由国家级试验扩展到省级试验,种业审定周期大大缩短;2)相较于美国等,我国品种保护制度不完善,

套牌、冒牌成本低,种子同质化严重;3)转基因商业化需要长期研发、大量资金投入,可提升行业门槛,而我国目前暂未批准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隆平高科占据四席。2019

年推广面积在

10

万亩以上的

玉米品种有

915

个,推广总面积

42158

万亩。单个品种推广面积超过

1000

万亩的

5

个,郑单

958

的推广面积最大,占

6.68%。隆平高科玉米种子收入逆势增长,市占率晋升行业第一。受临储政策取消与行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影响,2015-2020

年多数上市公司玉米种子业务收入下滑。隆平高科玉米业务最大竞争对手为登海种业,2015

年其玉米种子业务营收

14.78

亿元,市占

4.87%;至

2020

年其玉米业务营收

7.85

亿元,市占率

2.4%。隆平高科通过并购成为市占率最大的玉米种子公司,市占率从

2015

1.38%上升到

2020

3.02%。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1)种业是农业产业链上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为提

高我国种业的竞争力,国家频繁出台政策鼓励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甚至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农业发展目标。2)转基因技术推广后,优质与劣质品种品质差距将拉大,行业门槛提升,规模较小、不具备突出竞争优势的种子企业将逐步被淘汰或收购,大型种子企业品牌、研发、人才、营销、资金等优势将更为明显。在转基因商业化和培育龙头政策推动下,我国种业将进入重要的

市场整合期,技术领先的企业市占率将大幅提升,头部种企深度受益。3.

水稻种子:供需结构改善,公司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3.1.供需关系:水稻供需结构改善,预计价格温和上涨稻谷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以口粮消费为主。19/20

种植季国内稻谷总消费

19410

万吨,其中:食用消费

15830

万吨,占比

81%;工业消费

1900

吨,占比

10%;饲料消费及损耗为

1500

万吨,占比

8%。回顾历史:我国稻谷产量整体呈现稳定态势,稻谷播种面积略有下调。开放粮食流通市场后国家为了稳定国内稻谷产量,对稻谷实行了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且收购价格连年提高。2004-2017

年,我国稻谷产量从

1.79

亿吨上升至

2.13

亿

吨,CAGR为

1.35%;稻谷播种面积从

2838

万公顷上升至

3075

万公顷,CAGR为

0.62%。

2017

年,受库存较大影响,最低收购价下调,此后进入连续三年的下调区间。到

2019

年,稻谷播种面积下调至

2969

万公顷,产量基本稳定。作为主

要口粮品种,水稻消费稳定性强,周期性不明显。立足当下:国内水稻供给仍充足,价格大涨的支撑条件不充分。1)水稻供给充足:2020

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

4.51

亿亩,比上年增加

573

万亩,

增长

1.3%。从库存来看,水稻库存企稳,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20

年库存消费比

70.47%,

能够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

470

公斤,

远高于人均

400

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2)最低收购价上调:2021

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

50

公斤

122

元、128

元和

130

元。继

2020

年之后最低收购价再次上调,表明稳定粮食生产决心明确,国内粮食种植积极性有望恢复。3)国际粮价高企:5

月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

127.09

点,连续第

12

个月上扬;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

133.13

点,环比上升

6.02%,同比上

35.17%。相比之下,我国大米批发价总体走势平稳。2021

年,虽然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仍在持续,但我国加大水稻生产扶持力度,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水稻供应充足,不存在大幅涨价支撑,预计

2021

年水稻价格

温和上涨,水稻种子需求筑底反弹。3.2.竞争格局:市场空间较为稳定,公司市占率行业第一市场空间:1)假设未来三年杂交稻需种量略有上升,2021-2023

年分别需种

2.35/2.45/2.50

亿吨;2)杂交稻种子价格温和上行,三年种子价格分别

58/59/60

/公斤。由此可得,未来三年杂交稻市场空间分别

136.3/144.4/150.0

亿元。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集中度下降,隆平高科包揽五大推广品种。2000

年以来,杂交水稻

CR5

总体呈下降趋势,到

2016

年降到最低,后开始小幅上涨。2019

年,推广面积在

10

万亩以上的杂交水稻品种有

49

个,推广总面积

16163

万亩。隆平高科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隆平高科水稻种子业务发展迅猛,

2015-2018

年,公司水稻种子三年

CAGR为

24.96%。2019

年受水稻价格持续低迷、行

业加速出清影响,水稻种子收入同比下滑

40.9%。2020

年随着行业供需结构改善水稻

种子收入企稳回升,市占率

10.59%,稳居行业第一。4.

蔬菜种子:良种需求平稳增长,行业竞争格局分散我国蔬菜良种需求平稳增长。我国是世界蔬菜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占世界蔬菜产量

50.66%。2019

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20863

千公顷,较

2018

年增加了

424

千公顷,同比增长

2.07%;蔬菜产量

72102.56

万吨,同比增长

2.5%。蔬菜播种面积与产量平稳增长,对蔬菜良种的需求也随之平稳提升。蔬菜价格震荡上升,但利润率下行。2021

2

月份高点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

6.41

元,较上期高点上涨

9.76%。

而蔬菜产业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

人工成本上升,菜农收益空间不断压缩。我国蔬菜行业利润率从

2006

年的

76%下降到

2018

年的

40%,12

年间下降

36pct。竞争格局:我国蔬菜总产值在

2

万亿元以上,按照种子占产值

2%-3%计算,蔬菜种业空间应该在

400

亿元以上。考虑到蔬菜种子大多需要

2-3

级批发,价格上涨

1

倍以上,育种企业的销售总额为

150

亿-200

亿元。国内企业市占率低,竞争格局分散。国家鼓励种业兼并重组下,蔬菜种子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5.

重点企业分析:超前布局转基因,内外兼修助力公司成长5.1.研发体系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国内领先公司已建成完整的商业化育种研发布局。公司以科技委员会作为公司研发的总体负责机构,统筹推进研发布局和规划。水稻方面,公司拥有湖南、南京两大国内研发中心,海南国际水稻研发中心负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品种研究;玉米方面,公司收购联创种业,巴西团队为公司提供优质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方面,

拥有华智生物、长沙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技术中心等分子育种平台,投资杭州瑞丰、成立隆平生物,高位布局玉米转基因品种开发。拥有稳定的高素质科研团队。公司拥有国际知名专家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与专业机构保持科研深度合作,帮助公司始终保持着领先业内的科研创新优势。公司种质资源丰富。公司作物育种研发试验基地总面积近

10,000

亩,在

7

个国家建有

13

个水稻育种站,22

个玉米育种站,7

个蔬菜育种站,4

个谷子育种站和

3

个食葵育种站,水稻、玉米年组配数量超

30

万份,

已创新、积累了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种子资源品系。拥有高密度生态测试网。公司国内水稻测试网覆盖长江流域、华南及黄淮海地区,2019

年绿色通道自主试验点测试品种

418

个次,

完成

618

个次品种试验,全年各级试验共测试品种

1,097

个次;国际水稻测试网以三亚海外为主,辐射印度、印尼、孟加拉等主要目标市场,水稻测试数量达

1,242

个次。

玉米测试整合北京联创、河北巡天等玉米产业公司在西南区、黄淮海区、东华北区等主要玉米产区生态测试网,共计完成玉米测试

327

个次。高频率测试为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优质高产新品种提供保障。研发支出占比远超同行,研发人员占比行业领先。公司研发支出占比

10.52%,同比下降

2.63pct。公司连续多年保持高水平的科研投入,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均超

10%,累计研发支出

12

亿元,大幅超过国内同行水平;

公司研发人员

456

人,占比

16.5%,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注重科研转化,新品种权数量快速增长。公司研发创新水平和科研转化效率高,2016

年公司公示的国审品种

34

个,2020

年公示国审品种

806

个,复合增长率

69.49%。其中,从

2020

年公示的国审玉米数量来看,除了北京农科院外,隆平高科和登海种业保持行业领先,具备明显的头部优势。5.2.超前布局转基因,抢占新技术周期下战略制高点公司便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共同设立了上海隆平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杂交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技术育种作为科研方向。超前布局玉米转基因品种开发,依托杭州瑞丰、隆平生物两架马车,抢占新技术周期背景下行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1)杭州瑞丰:杭州瑞丰系由沈志成教授作为创始人,是国内专业从事转基因农作物性状研发与产业化运用的优秀企业。公司现持有杭州瑞丰

25.14%股权、公司关联方中信农业通过深圳市鲲信瑞航科技合伙企业持有杭州瑞丰

16.67%股权。2020

1

月,杭州瑞丰的瑞丰

125

玉米品种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该玉米的抗虫基因,能有效控制我国玉米田的主要鳞翅目害虫;抗除草剂基因对靶标草甘膦除草剂具有良好抗性。目前,裕丰

303、中科玉

505、隆平

206

等都已开发转基因版本,且已按照国家法规要求稳步推进后续的商业化审批流程。2)隆平生物:2019

5

月公司在海南三亚设立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

该公司与杭州瑞丰同时作为公司国内转基因技术公关的重要团队。隆平生物打造了一支以吕玉平博士为核心的优秀转基因性状开发团队,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