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抽样技术的发展一、我国抽样技术的发展我国对抽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杰出人物是北京大学的许宝禄教授,他在1938-1945年期间,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抽样推断和多元分析的论文,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由他编著的讲义《抽样论》为指导大规模抽样调查提供了方法依据。1943——1944年,清华大学陈达教授主持了云南户籍示范人口普查,并用抽样方法抽取部分人口以核对普查结果。这是我国第一次抽样调查。上海曾于1946年进行工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1952年8月,新中国成立了国家统计局。1955年1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1954年农民家计调查方案》,进行了新中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方案、统一计划进行的农民家计抽样调查,195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经常性的农民家庭调查。人民公社化后这项工作暂停了一段时间,1962年又恢复社员家计调查。1956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全国职工家计调查方案》,运用类型比例与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十个工业部门的国营和公私合营的6000名职工进行了家计调查。1957年,职工家计调查扩大到商业、教育、机关团体等部门,并改变由全国统一抽选调查单位为各地自行抽选,并提出应用双重抽样方法。1956年12月,以王思华为团长的国家统计局代表团到印度考察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1957年6月,《统计工作通讯》发表社论《积极在全国范围开展抽样调查,广泛收集统计资料》。1957年6月,作为印度政府统计顾问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主席的马哈拉诺比斯教授到中国访问讲学。1963年,国务院发布《统计工作试行条例》,强调指出灵活运用包括抽样调查在内的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同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支专业抽样调查队伍一—全国农产量调查队。国家统计局颁布了《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案》并试点,规定在群众估产的基础上,分层排队,等距抽样。以省(区)为总体采用四阶段抽样方式。1964年,各省(区)正式进行了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农产量的抽样调查,推算了全国产量。“文革”期间,抽样技术被横加批判,抽样调查工作被迫中断。1980年4月,恢复职工家计调查。1981年9月,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加强和改革统计工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凡是适合用抽样调查的,就不用全面报表;现在已经建立的全面报表制度,适合改用抽样调查的要逐步用抽样调查代替”。同时,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农村社会经济和城市社会经济两支抽样调查队。1982年,恢复农产量抽样调查,采用以前三年平均粮食亩产排队、累计面积、多阶段等距抽样。同年4月,开始进行城市物价抽样调查,作为编制零售物价指数和职工生活费价格指数的依据。1984年7月,国家统计局颁布《农村抽样调查网点的抽选方案》(试行),规定农产量、农村住户和其它农经调查的三套网点合而为一。1994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国务院审批,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正式提出确立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同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建立第三支抽样调查队一一企业调查队,负责全国第二、三产业的抽样调查。抽样技术在我国大力推广的同时,有关高校也纷纷开设了《抽样技术》或《抽样调查》课程,研究抽样技术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发表了许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著。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在抽样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的水平,与世界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二、国外抽样技术的发展1776年,法国经济学家麦桑斯在其所著的《法国人口论》中,以部分地区的人口清查数来推算全国人口。1786年,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建议用某些地区的出生率来推算整个法国人口,并对推算误差进行了研究。1802年,他在全国挑选了30个县,对连续三年内出生的人数进行了调查,得出人口出生率为35.27%°。1853年,曾提出统计结果稳定性的“平均人”理论的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莱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提出在家庭收支调查方面采用“代表性”调查。1861年,英国的威廉•法尔在人口普查中利用了部分抽样。19世纪末,任美国联邦劳动委员会委员的赖特,在国家工业和劳动统计中曾提到使用“代表性”的样本。挪威首任中央统计局局长凯尔是竭力提出并推广抽样技术的先驱者,他在1895年于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统计学会会议上,根据1894年由他自己亲自组织进行的关于挪威退休金和疾病保险金抽样调查的经验(调查项目60多个,样本人数8万),提出了所谓“代表性调查”的抽样方法,首次引入了抽样的概念。他将代表性调查定义为“根据抽样设计,从总体的正常'代表'中合理地收集数据”,认为“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取决于观察数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正确的代表性方法”,主张“按照一个以过去统计调查为基础的合理方法来选取样单位”,也就是按照调查者的主观判断来取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目的抽样。由于凯尔没有提出完善的推断理论和解决如何检验“代表性”的问题,因此他的观点引起了激烈争论。1899年,在俄国彼得堡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统计学会会议上,凯尔继续捍卫“代表性调查”的方法,并且强调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社会经济调查,也适用于农业和林业,还提出了分层的思想和控制调查结论、便于统计分析的主张,呼吁研究和发展这一方法的实际和理论的各个方面。国际统计学会任命一个分委员会来充分讨论这个问题,并且要求提出研究报告。1903年,第九届国际统计学会会议在柏林召开,对“代表性方法”进行肯定,并建议继续进行研究。此后,相继出现了随意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等非概率抽样形式,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得到应用。但非概率抽样毕竟不够科学,例如1936年美国《文学摘要》杂志用随意抽样方式和1948年美国盖洛普(Gallup)咨询公司用定额抽样方式对总统选举所作的推断预测都遭遇了失败。随着代表性方法逐步被接受,争论的焦点开始集中在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上。德国统计学家波特基维茨(1901年)和英国统计学家鲍莱(1906年)都提出应以概率论作为抽样的理论依据。1908年,英国的戈塞特提出了小样本思想和t分布理论。1923年,费希尔提出了方差分析法,完善了小样本理论,阐述了实验设计原理。英国统计学家蒂配特编制了历史上第一张《随机数字表》。1924年,国际统计学会成立“抽样方法应用研究委员会”。1925年,在罗马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统计学会会议上,发布了鲍莱的《抽样精确度的测定》和丹麦统计学家詹森的《代表性方法的实践》两个报告,首次对随机抽样和有目的抽样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要按照概率原理给每个单位都有被抽中机会的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学性。1934年,波兰统计学家尼曼根据概率论的原理提出了置信区间的推断理论,此后又提出了分层抽样的样本优分配原理和方法,改进了整群抽样设计,探讨了比率估计方法和双重抽样技术,研究了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并从对比研究中进一步肯定了随机抽样的优越性。印度著名的统计学家马哈拉诺比斯从1931年开始在他创办的印度统计学院中进行了一系列抽样调查实践和研究工作,他提出了“费用函数”和“方差函数”的概念用于设计优抽样方案,创立了估计复杂样本方差的“交叉子样本”技术,在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印度的另一统计学家苏克哈特米对分层抽样和非抽样误差控制的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他们的带领下,印度的抽样技术、尤其是农业抽样技术处在了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也是世界上早推广应用抽样技术的国家之一。美国劳工部在1937年采用比率估计和置信区间的方法进行了全国失业情况抽样调查,在1938年采用了多阶段抽样方法,在1942年对各阶段抽样进一步采用了非等概率抽样和比率估计方法,并且进行了控制非抽样误差的设计。1935年,美国进行了消费品购买量抽样调查。不久,美国农业部开展了农业抽样调查。1943年,美国进行了劳动力月报抽样调查,后来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一项调查一一现时人口调查。在美国抽样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中,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抽样专家,如戴明(W.E.Deming),汉森(M.H.Hansen)、赫维茨(W.N.Hurwitz)、麦多(W.GMadow),基什(L.Kish),科克伦(W.GCochran),耶茨(F.Yates)等。休哈特(W.Shewhart),戴明和朱兰(J.Juran)等人,还把抽样技术推广应用到了统计过程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对战后日本重建和当今世界工商业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苏联从1925年开始在农业经济、雇佣劳动力、作物面积、牲畜、农产量、集市农庄市场价格、农民和职工家庭收支、工业产品质量检查等方面,广泛采用抽样调查,但随机抽样方法的普遍采用则主要从50年代开始。1947年,联合国专门设立了“统计委员会抽样分会”。1950年,联合国统计局发行了《当前各国抽样调查要况》,介绍了印度的实践和经验。1960年,出版了《抽样调查理论基础》,推荐了22种社会经济抽样调查方法,1967年增加至32种。此后又出版了《抽样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和《工业普查实用抽样技术》。三、抽样技术的应用人口调查人口调查是早应用抽样技术的领域。我国抽样技术在人口调查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于普查中提前估计人口总数和检验普查的质量;二是用于两次普查年份之间(逢5年份)的1%的人口抽样调查;三是用于每年一次的经常性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经济调查经济调查是应用抽样技术为普遍、也重要的领域。目前各国在产业、贸易、金融、居民收入与支出、消费等方面,基本上都通过抽样调查来获取信息。我国在经济调查方面应用抽样技术的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情况调查,农产量调查,城镇居民生活情况调查,工业调查,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调查,第三产业调查,企业景气调查,物价调查,固定资产投资调查等政府统计调查,以及不同主体的各种市场调查、专题经济调查。社会调查抽样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主要是各种社会专题调查和民意调查。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曾先后组织开展了公众对物价改革的社会心理反映调查,深入的生育率调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状况调查,妇女地位调查,中国儿童情况调查,公众对科学技术态度调查,以及老年人状况调查、青少年犯罪调查、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等。其它调查抽样技术还在文化卫生调查、环境资源调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四、知网搜索应用抽样技术通过知网搜索文献的过程也是一个抽样的过程,通过知网的高级搜索可以轻松的抽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文献。这一抽样过程属于配额抽样,配额抽样指先将总体元素按某些控制的指标或特征分类,然后按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选取元素。在第一阶段中要确定总体的分布特性,样本中具有这样特征的比例和总体中的比例是相同的,着就保证了样本的组成是与总体的组成是一致的。我们以对影响养老因素为例在知网上进行相关的搜索,首相使用其中的高级搜索功能,确定我们抽取的特征即主题为养老,词频是影响因素然后点击搜索从整个知网文献中抽取符合此特种的所有文献。本次抽取我们从中找到符合此特征的文献一共2723篇。下面对搜索到的文献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从图一可以看出符合此特征的文献发表数目基本趋势是稳步上升的,这说明整个社会对养老的关注力度是越来越高,对其影响因素也是日益的关注。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人们逐渐的加强了对养老的关注和研究。750-250-500-图二750-250-500-从图二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含有相关关键词的文章,其中关于影响因素的文章是最多的总共是833篇,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开始抽样时词频的选项填的是影响因素。第二步我们从选取的2723篇文献中按照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文献。五、总结时代的不断发展抽样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抽样技术的从无到有再到今天是一个不断的创新的过程。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需要我们将抽样技术的应用同计算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实现便捷的抽样降低抽样的成本节约抽样的时间,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使数据更加的真实可靠,不断的创新进步使抽样技术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参考文献:[1]姜群,傅瑜,李文生,梁瑞仕,杨武.基于谓词的大数据抽样技术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31(08):120-124+203.⑵陈小叶.分层抽样技术在课堂满意度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几价值工程,2017,36(19):153-154.谢金星.基于大数据多维分析的近似查询处理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涂料工程皮卡租赁合同
- 药物研发学徒技能提升计划
- 贸易余款偿还协议
- 2022年大学能源动力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月考试卷A卷-附解析
- 结直肠狭窄内镜治疗
- 垃圾问题与学校教育的整合与创新
- 2022年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2年大学环境生态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D卷-含答案
- 消化道疾病的护理常规
- 智能餐厅解决方案
- GB/T 44672-2024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和人体样品赋值计量溯源性的国际一致化方案的要求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用)
- 2023乌鲁木齐法院书记员真题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夏云才课后参考答案
- 2024年江苏南通市如皋市有线如皋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记叙文阅读:小说-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练(江苏)(解析版)
- 提高生产流程效率加快产品交付速度
- 2023年高素质农民粮经专业结业试题
- 新三板知识测评答案
- 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