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课件_第1页
证据法学课件_第2页
证据法学课件_第3页
证据法学课件_第4页
证据法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证据法的理由:其一,司法的要求。其二,证据法学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所决定的。其三,证据法学研究近年来在法学界相当活跃,证据法立法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学习证据法的理由:其一,司法的要求。1第一讲证据法学概述证据法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本章重点,掌握)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理解)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领会)证据法学的体系(了解)第一讲证据法学概述2第一节证据法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一、证据法的概念:广义上的证据法,是指所有涉及证据及其证据取得、运用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诉讼证据法和非诉讼证据法狭义的证据法仅指诉讼证据法,也即是专门订立的证据法典以及诉讼法中与证据有关的各种具体规定.第一节证据法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一、证据法的概念:3二、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法律规范(静态的研究对象)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司法实践(动态的研究对象)证据运用的方法、规律和规则古今中外的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对证据和证据运用具有影响的重要成果二、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41、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法律规范我国目前还没一个完整的证据法,有关证据的法律规范散见于三大诉讼(刑、民、行)法中。刑诉法T42-T49民诉法T63-T74行诉法T31-T36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1)《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83条(2)《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80条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律师法、仲裁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1、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法律规范我国目前还没一个完整的证据5我国需要证据法典吗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如何证据立法中国证据法典刑事证据法、民事证据法、行政证据法诉讼法中完善证据法的内容制定证据法的单行法,急用急立证据立法:一个可行性的方案,还是一个乌托邦的理想?我国需要证据法典吗英美法系中国证据法典刑事证据法、民事证据法62、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司法实践

有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律一经制定出来就落后于司法实践.可见司法实践是非常复杂的,法律无法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通过在了解现行法律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了解司法实践的现状,由此更加深入理解法律规范本身的含义,准确把握法律规范;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法律的缺陷,发现其问题和不足之处。2、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司法实践有学者说过这样一句73、证据运用的方法、规律和规则证明方法庭审以前调查阶段取得证据的各种方法针对收集不同种类证据的特殊方法庭审阶段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证明规律直接言词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的原则3、证据运用的方法、规律和规则证明方法8证明规则保证证明的真理性规则关联性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保证证明的正当性规则排除非法证据规则反对强迫自我归罪规则证明规则94、古今中外的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古今中外的证据制度欧洲古代实行的神示证据制度中世纪实行的法定证据制度近现代实行的自由心证制度古今中外的证据理论

4、古今中外的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古今中外的证据制度105、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对证据和证据运用具有影响的重要成果DNA技术秘密监听技术测谎技术5、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对证据和证据运用具有影响的重要成11第二节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基础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主张是认识对象的可知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强调人认识能力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人认识能力的相对性客观真实,是指诉讼中司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的结论符合案件事实的客观存在情况。法律真实,是指诉讼中事实裁判者根据法律所规定的证明标准来确定真实和判定被告人是否有罪。

第二节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基础12二、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1、诉讼证明是一种价值选择活动如:对疑案的处理是尊从“疑罪从无”还是“疑罪从有”?“疑罪从无”强调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疑罪从有”则强调对社会秩序的保护。

二、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132、证据制度的多元价值的选择与平衡理论(1)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罗尔斯《正义论》:实体与程序的三种关系完全的程序正义:在完全的程序正义下,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没有矛盾,也就是说关于实体正义存在一个独立的判断标准,同时存在一种程序可以实现实体正义。如分蛋糕。2、证据制度的多元价值的选择与平衡理论(1)实体正义与程序正14纯粹的程序正义:在实体结果是否公正的问题上没有判断的标准,完全依赖于程序的运作,只要程序是正义的,就认为结果是正义的,如赌博。不完全的程序正义:存在关于实体结果是否正义的判断标准,但没有任何一个程序能够完全达到正义的实体结果,如诉讼程序。纯粹的程序正义:在实体结果是否公正的问题上没有判断的标准,完15(2)案件真相与解决纠纷

一般情况下诉讼的功能被界定为解决纠纷。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手段的特点在于其是一种和平解决纠纷的方式。案件真相与解决纠纷并不完全一致,案件事实并不总是能被发现。当证据灭失或者证据不足时,案件事实可能无法发现,而纠纷仍然需要解决,此时就需要证据法对此进行选择,如民事证据上的自认规则。(2)案件真相与解决纠纷16(3)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 案件中的个体利益包括方方面面,但也存在社会利益,如刑事诉讼,此时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我国一直强调集体利益至上,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在诉讼中个人利益一样重要,不能因为为了社会利益的需要践踏犯罪嫌疑人的个人利益,犯罪嫌疑人的个人利益同样需要法律的保护。(3)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 17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传统: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陈一云,1991))融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的方法(樊崇义,2004)社会调查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分析的方法、继承与创新的方法(陈卫东、谢佑平,2005)实证研究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社会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我们的观点)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传统: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陈181、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实际调查,对客观实际经验的具体分析,得出认识结论。2、价值分析的方法例如:对于特免权的研究3、经济分析的方法波斯纳在其名作《证据法的经济分析》1、实证研究方法194、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例如:证据制度或者学说变迁的社会背景是什么?5、系统分析方法是指将证据法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项具体的证据原则、制度和程序。6、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在两种和多种证据法制度之间进行比较,并从中探寻诉讼证据的发展规律。4、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0第四节证据法学的体系

总论:证据法学概述、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规则证据论:证据概述、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分类、证据的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审查判断证明论:证明概述、证明主体、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方法、证据在审判中的运用第四节证据法学的体系总论:证据法学概述、证据制度的历史沿21思考题:1、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我国证据法应当采用哪种模式?为什么?思考题:1、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2第二讲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二讲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23一.神示证据制度(一)概念:神示证据制度,是指司法人员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其本质特征是以获取神的启示作为断案的方法。(二)产生的原因:1.政治上实行神权统治2.生产力不发达,人们缺乏战胜自然的力量,普遍愚昧无知.3.控诉式诉讼制度一.神示证据制度(一)概念:(二)产生的原因:24(三)内容和方法1、神誓法:通过诉讼当事人对神灵宣誓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一是不敢宣誓的一方败诉。二是如果双方都敢宣誓,则需要助誓人的帮助。要注意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证前宣誓制度的区别.

(三)内容和方法二是如果双方都敢宣誓,则需要助誓人的帮助。25

2、神判法:又称神明裁判法或折磨考验法,指通过让当事人接受某种肉体折磨或考验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水审:使当事人接受水的考验,显示神意(河神),来判定当事人对案情的陈述是否真实、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水审分为冷水审和沸水审。

2、神判法:又称神明裁判法或折磨考验法,指通过让当事人接受263.神誓法与神判法之比较神誓法往往有利于接受审查的人;神判法则明显不利于接受审查的人。当事人在神判法的考验下很难不受伤害,而受到伤害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对接受考验的一方明显不利。神判法的适用一般是在案情严重或十分复杂的情况下。

3.神誓法与神判法之比较27(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

1、神示证据制度是非科学、非理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如:鳄鱼审2、神示证据制度提高了司法判决的权威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3、神示证据制度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起到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如:面包奶酪审

(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1、神示证据制度是非科学、非28(五)神示证据制度的消亡1、诉讼制度的发展,国家权力的膨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加,犯罪行为不仅对被害人个人造成损害,同时也被认为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损害,国家权力介入对犯罪的追究。2、真正原因: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1215年拉特兰大教会明令禁止神明裁判,标志着神明裁判的结束。(五)神示证据制度的消亡1、诉讼制度的发展,国家权力的膨胀29二、法定证据制度(一)产生的条件1、纠问式诉讼与君主制政体:司法权膨胀纠问式诉讼下,司法权极度膨胀,对君主的权威造成威胁。君主制政体必然要求君主对司法权进行约束,而这种约束就是通过法律进行。2、人代替神作为裁判者的权威性来源裁判者由神变为人,面临一个人的裁判的权威性问题,而这种权威就是来源于事先制订的法律制度,法官依据事先制订的法律做出判决,判决因此具有权威性。二、法定证据制度(一)产生的条件30(二)概念法定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二)概念31(三)特点1、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2、上述规定根据的是证据形式而非证据内容3、刑讯逼供普遍适用4、封建等级特权盛行5、法官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

“自动售货机”

(三)特点32(四)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优点:1、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规范性;2、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可预见性;3、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权威性;缺点:1、在运用证据上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性;2、容易导致刑讯逼供的泛滥;(四)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33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一)产生1、思想渊源: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刑讯逼供的抨击2、确立:1791年法国制宪会议3、法律化: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一)产生34(二)内容

1、概念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形成确信的一种证据制度。(二)内容

1、概念352、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经典表述法律不要求陪审法官讲出他们建立确信的方法;法律不给他们预定一些规则,使他们必须按照这些规则来决定,证据是不是完全和充分;法律所规定的是要他们集中精神,在自己良心的深处探求对于控方提出的反对被告人的证据和被告人的辩护手段在自己理性里发生什么印象。法律不向他们说:“你们应当把多少证人所证明的每一个事实认为是真实的。”法律也不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把那些未经某种口头证言、某种文件、某些证人或其他证据支持的证据视为充分的证明。”法律只是向他们提出一个能够概括他们职务上全部尺度的问题:“你们真诚的确信吗?”2、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经典表述36(三)评价

1、优点:灵活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2、缺点:法官恣意自由心证为法官的主观擅断打开了方便之门。而法官恣意与自由心证产生的背景也是相违背的。(三)评价

1、优点:灵活性37如何对法官滥用裁判权进行制约呢?

大陆法系采用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国家,针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规定了相应的制约机制,根据时间不同可以分为事前制约和事后制约。事前制约通过法官的选任机制、培训机制等保证法官的职业素质,防止法官滥用权力。事后制约体现在完善的诉讼程序上,如大陆法系国家的上诉制度和再审制度。大陆法系另一个制约机制是实行严格的判决理由制度。如何对法官滥用裁判权进行制约呢?大陆法系采用自由心证证据制38

四、中国古代的证据法律制度(一)奴隶制时期1、代表典籍:《周礼》、《吕刑》2、特点:(1)神判方法适用较少、消失较早(2)查听五辞的审判方法五辞: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四、中国古代的证据法律制度(一)奴隶制时期39(二)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特点1、口供至上、罪从供定2、刑讯是获取口供的法定手段(1)秦汉时期:刑讯合法,但缺少制约,运用没有节制(2)唐律时期:明确规定刑讯条件、方法、适用对象、违律者责任。(3)唐以后:以唐律为样本,进一步完善。3、以五声听狱讼,察言观色、主观断案继承了奴隶社会“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二)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特点1、口供至上、罪从供定404、有罪推定、疑罪从轻

5、诬告反坐、伪证者罚汉以后,诬告反坐已成定制。唐朝对诬告反坐区分具体情形作出了不同规定。唐关于诬告反坐的规定,为后世所继承。

6、物证技术发展较早自秦至清的诉讼中,比较重视通过观察犯罪现场、检验尸体伤痕来收集物证和其他证据。

4、有罪推定、疑罪从轻41(三)中国近代证据制度1、清末沈家本修律 1906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1910年《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意义:虽未获颁布施行,但刑、民法律分开,诉讼法与实体法分开(三)中国近代证据制度1、清末沈家本修律 42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在清政府原有法律的基础上颁布《刑事诉讼条例》、《法院编制法》以及《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引进西方自由心证制度援引法院判例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在清政府原有法律的基础上颁布《刑事433、国民党政府时期

在北洋军阀政府的《刑事诉讼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刑事诉讼法》,1932年《法院组织法》,确立了“被告人有辩护权”、“禁止刑讯逼供”、“公开审判”、“上诉不加刑”、“自由心证”等原则。特别法院和特别程序:《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特种刑事法庭组织条例》、《特种刑事法庭审判条例》等。3、国民党政府时期

在北洋军阀政府的《刑事诉讼条例的基础44(四)中国当代证据制度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坚决废除刑讯逼供;收集确实、充分的证据(2)抗日战争时期实事求是、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3)解放战争时期公安机关负责侦查、起诉,司法机关负责审判。(四)中国当代证据制度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5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证据制度的特点

(1)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是证据活动的目的。(2)依靠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确实、充分证据是认定案情的方法和要求。(3)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是运用证据认定案情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4)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必须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依法客观、全面收集证据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证据制度的特点

(1)查明案件事实真46思考题:1、神明裁判有没有科学性?它为什么能够存在?2、比较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证据制度。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下,如何对法官滥用裁判权进行制约呢?4、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思考题:1、神明裁判有没有科学性?它为什么能够存在?47第三讲证据规则证据规则概述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及其完善外国证据规则第三讲证据规则证据规则概述48第一节证据规则概述一、证据规则的概念和分类证据规则是指规范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评价等诉讼证明活动的准则。证据规则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以规范证明活动的不同为标准:规范证据收集的规则、规范证据审查的规则和规范证据评价的规则。2、以规范证据的内容的不同为标准:规范证明力的规则和规范证据能力的规则。3、以规范对象的不同为标准:以规范审查判断证据的程序为内容的规则和以规范审查判断证据的范围为内容的规则。第一节证据规则概述一、证据规则的概念和分类49二、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比较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律设置了完备而细密的证据规则,对证据能力加以规范。

在大陆法系国家,具体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资格基本上是一个法官自由裁量的问题,很少有明确的立法规则可循。

1、具体来说,两大法系证据规则差别主要体现在:(1)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类型调整的对象不同(2)两大法系证据规则调整的内容不同(3)两大法系适用证据规则的时间不同二、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比较502、两大法系的证据规则差别产生的原因:(1)一般认为,与英美法系证据规则实行陪审团制度有关。英美法系国家,实行陪审团制度,为防止陪审团成员因缺乏法律常识而采纳有碍于查明案件真相的事实和材料,保障实现诉讼公正,法律设置了完备而细密的证据规则,对证据能力予以规范。大陆法系是实行职业法官裁判,这也是决定大陆法系国家,它规范证据资格、证据可采性、证据证明力等等这方面的规则相对来说比较少。

2、两大法系的证据规则差别产生的原因:51(2)根本原因:在于诉讼模式的不同。英美法系是采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提出证据并揭示证据的证明价值是当事人的责任。由于当事人往往具有较大的偏向性,因此,为了保障陪审团认定事实的客观性,就必须对当事人所运用的证据范围予以必要的限制。而大陆法系是采用职权主义,证据调查是法官的职责之一。为此,大陆法系更加强调法庭调查对法官的实质性影响,而不愿通过法定的规则限定法官可以调查的证据范围。(2)根本原因:在于诉讼模式的不同。52第二节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及其完善一、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概括而言,我国现行证据规则呈现出如下特点:

1.在立法形式上,法典与司法解释并存。

2.在规则性质上,多种类型的证据规则并存。包括:(1)规范证据能力的规则(2)规范证明力的规则(3)规范证据形式的规则(4)规范定案根据的规则(5)规范证据收集方法的规则(6)规范证据审查程序的规则。

3.证据规则的内容过于粗疏,缺少严格而审慎的规定。第二节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及其完善一、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53二、我国现行证据规则的内容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收集证据必须依法进行,违法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因此,该规则属于规范证据能力的规则。收集证据必须合法,收集证据的合法性在三大诉讼中的体现有所不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也有所区别。在刑事诉讼中,国家专门机关是收集证据的主要机关,辩护方基本上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因而合法性主要是指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收集方法的合法性。二、我国现行证据规则的内容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4

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没有强制另一方当事人的权力,所以,收集证据的合法性主要表现为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根据先取证后处理的行政法原则,行政诉讼法对被告方取证的时间作了限制性规定。因而,合法性在行政诉讼中主要表现为收集证据的时间必须合法。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没有强制另一方当事人的权力,55(二)原始证据优先规则原始证据优先规则是指对于实物证据,应当优先提交原物或原件,只有在提交原物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得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在原物原件与复制件有矛盾时,前者的证明力高于后者。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在刑事诉讼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二)原始证据优先规则56(三)公开查证规则公开查证规则是指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应当保密的证据外,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当庭出示,在公开审理的法庭上经双方当事人辨认、质证。未经当庭查证的证据,即使具有证明力,也不得径直作为定案根据。公开查证规则要求法庭的查证活动应当向社会公开,但是亦存在例外。(三)公开查证规则57(四)补强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是指由于特定类型的证据虚假的可能性较大,法律规定此类证据不得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只有在其他证据与其相互印证时,方能认定案情。我国补强证据规则尚处于萌芽阶段,仅仅规定了应予补强的证据类型,至于作为补强证据的证据应当符合什么条件,补强应达到的证明程度等,尚缺少必要的规定。(四)补强证据规则58三、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证据规则体系

(一)建立与完善我国证据规则体系的基本原则1、正确处理中国国情与外国有关立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关系。2、在制度建设上,我国证据规则应当由粗放型转向细密型。3、在规则内容上,应当由指导型转向规范型。4、从规则构成上,应当注意保持查证程序规则和证据能力规则的均衡。5、证据规则的设置应当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三、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证据规则体系

(一)建立与完善我国证据规59(二)建立与完善我国证据规则体系的内容(1)关于证据能力方面的规则。包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关联性规则、最佳证据规则等等。(2)关于证明力方面的规则。我国立法对某些证据的证据价值已规定了一些运用规则,但有待进一步健全。(二)建立与完善我国证据规则体系的内容60(3)关于拒绝作证特权方面的规则。因某种特殊身份、特殊关系或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需要,法律可免除有关人员作证的义务或者赋予其拒绝作证的特权。但出于其他法律、政策方面的考虑,还可以有另外的特殊规定。(3)关于拒绝作证特权方面的规则。61(4)关于举证、质证等程序方面的规则。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的规则包括:证据展示规则,直接询问规则,交叉询问规则,对不具可采性证据提出异议、反驳、裁断的规则等等。(4)关于举证、质证等程序方面的规则。62第三节外国证据规则关联性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特免权规则第三节外国证据规则关联性规则63一、关联性规则(一)关联性规则的概念及特点“相关证据”:指证据具有某种倾向,使决定某项在诉讼中待确认的争议事实的存在比没有该项证据时更有可能或更无可能。一、关联性规则(一)关联性规则的概念及特点64关联性规则的特点在于并不涉及证据的真假和证明价值,关联性侧重的是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的形式性关系,即证据相对于证明对象是否具有实质性,以及证据对于证明对象是否具有证明性。华尔兹:相关性=实质性+证明性关联性规则的特点在于并不涉及证据的真假和证明价值,关联性侧重65所谓实质性是指证据将要证明的问题属于依法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待证事实。如果某一项证据并非指向本案的争点问题,那么,该证据在本案中即不具有实质性,属于不具关联性的证据。所谓证明性是指所举证据依据事物间的逻辑或经验关系,使具有实质性问题可能更为真实或不真实的能力。所谓实质性是指证据将要证明的问题属于依法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66(二)关联性规则的地位关联性规则是英美法系的一项基础性证据规则。其基础性地位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关联性规则适用于所有证据形式,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第二,关联性规则是关于证据能力的一般规则或基础规则。

(二)关联性规则的地位关联性规则是英美法系的一项基础性证据67(三)关联性的判断①所提出的证据是用来证明什么问题的?

②这个问题是本案的实质性问题吗?

③所提出的证据对这个问题有没有证明性?

(三)关联性的判断①所提出的证据是用来证明什么问题的?68(四)关联性与可采性的关系根据相关性原则,证据的相关性是证据可采性的前提条件,不具有相关性的证据,在法律上不具有可采性.(一般规定)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403条规定:“证据虽然具有相关性,但可能导致不公正的偏见、混淆争议或误导陪审团的危险大于该证据可能具有的价值时,或者考虑到过分拖延、浪费时间或无需出示重复证据时,也可以不采纳。”(例外规定)(四)关联性与可采性的关系根据相关性原则,证据的相关性是证据69(五)证据关联性的限定英美证据法还专门对一些证据的关联性作了限定,以防止此类证据被不适当地使用:1、品格证据原则:一个人的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在证明这个人于特定环境下实施了与此品格相一致的行为问题上,不具有关联性。例外:当被告人证明自己有良好品格时,允许公诉方提出证明该被告人不良品格的证据(五)证据关联性的限定英美证据法还专门对一些证据的关联性作702、类似行为一次为盗,终身为贼么?一般情况下类似行为是不具有关联性的。除非用于证明动机、机会、意图、预备、计划、知识、身份或缺乏过失或意外事件等其他目的。

motive,opportunity,intent,preparation,plan,knowledge,identity,absentofmistakeoraccident如:辛普森案件

2、类似行为713、特定的诉讼行为下列诉讼行为在民事和刑事诉讼中一般不得作为不利于被告的证据采纳:(1)曾作有罪答辩,后来又撤回;(2)作不愿辩解又不承认有罪的答辩;(3)根据《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11条也就是有罪答辩的程序进行的诉讼中作出以上答辩的陈述;(4)在辩诉交易中对代表控诉方的律师所做的陈述,该辩诉交易并未产生被告作有罪答辩的结果,或者被告有罪答辩后又撤回。但是,作为例外,上述行为用于证明被告作伪证时,或者与其同时产生的其他陈述已被提交法庭时,可以采纳为证据。3、特定的诉讼行为下列诉讼行为在民事和刑事诉讼中一般不得作为724、特定的事实行为关于事件发生后某人实施补救措施的事实;关于支付、表示或允诺支付因伤害而引起的医疗、住院或类似费用的事实;关于某人曾经或者没有进行责任保险的事实;和解或要求和解而实施的特定行为;一般情况下不得作为行为人对该事实负有责任的证据加以采用。但符合法定例外情形的除外。

4、特定的事实行为关于事件发生后某人实施补救措施的事实;关于735、被害人过去的行为随着美国女权运动的开展,国会和各州的立法机关开始限制在性犯罪案件中使用以前性行为的证据。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所谓“强奸盾牌条款”。SexOffenseCases;RelevanceofAllegedVictim‘sPastSexualBehaviororAllegedSexualPredisposition(FRE412)5、被害人过去的行为随着美国女权运动的开展,国会和各州的立法74但有一些重要的例外宪法规定应采纳的被告人不是精液主人被告人与被害人过去有性行为但有一些重要的例外宪法规定应采纳的75(六)我国关于品格证据的规定我国对品格证据没有什么规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作为“累犯”的证据。(六)我国关于品格证据的规定我国对品格证据没有什么规定76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的概念传闻规则的内容与理由

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传闻规则的近代变化我国为何没有实行传闻证据规则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77(一)传闻证据的概念所谓“传闻”(hearsay),在广义上是指,用以证明其所说内容真实的法庭之外的陈述,包括口头陈述、书面陈述以及有意或无意地带有某种意思表示的非语言行为。传闻必须具备两个要素:(1)该陈述是在法庭审理之外形成的;(2)提出该项陈述证据的目的是证明其所说内容的真实性。(一)传闻证据的概念所谓“传闻”(hearsay),在广义上78(二)传闻规则的内容与理由内容:传闻证据一般不具有可采性。理由:(1)传闻证据存在证人证言的风险;(2)传闻证据会妨碍当事人反询问权利的行使(3)传闻证据违反直接言词原则;(4)传闻证据有误导陪审团的可能性;(5)传闻证据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宪法权利。(二)传闻规则的内容与理由内容:传闻证据一般不具有可采性。79(三)传闻规则的例外传闻法则沦为“汪洋大海中的小岛”两类例外附条件的例外无条件的例外(三)传闻规则的例外传闻法则沦为“汪洋大海中的小岛”附条件的80(四)传闻规则的近代变化随着英国民事审判中陪审团制度废止和刑事审判中陪审团审判的缩减,英国传闻法则的适用范围也日益减小。根据英国1996《刑事诉讼与侦查法》的有关规定,传闻规则的实际应用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美国,传闻法则的适用也日渐宽松。(四)传闻规则的近代变化随着英国民事审判中陪审团制度废止和刑81(五)我国为何没有实行传闻证据规则第一,在我国的诉讼程序中,侦查和司法机关一般会尽力找到原始证人,而且我国的法官职权较大,可以主动调查取证。第二,在我国法庭的对抗性不足,交叉询问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第三,在我国,绝大多数证人不出庭,排除传闻证据更是无法操作。(五)我国为何没有实行传闻证据规则第一,在我国的诉讼程序中,82三、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一)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狭义的自白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判中对犯罪事实的自认,而广义的自白则还包括被告人在法庭审判外所作的关于犯罪的承认.任意性自白规则,即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只有基于被追诉人自由意志而做出的自白或有罪供述,才具有证据能力。违反任意性规则的情况除刑讯逼供等极端方式外,还包括所谓“内在性逼迫环境”以及“间接性强迫影响”等。三、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一)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83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某一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但没有完全的证明力,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有其他证据以佐证方式补强其证明力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本案的定案根据。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某一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但没有完全的证明84(二)关于自白任意性规则

1、自白任意性规则存在的主要根据其一是反对强迫性自我归罪的价值观念。由这一价值观念发展出“沉默权”制度;其二是鼓励正当的警察行为。应当以合理和文明的方式对待,而不应使用不适当的审讯方法;其三是有利于在刑事诉讼中维持控辩双方适当的平衡;其四是防止判决受到不可靠的强迫性口供的影响。(二)关于自白任意性规则

1、自白任意性规则存在的主要根据852、自白任意性规则的主要规律第一,在适用范围上,仅仅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第二,在适用对象上,仅适用于刑事案件中的被追诉方;第三,在沉默的后果上,不能从被告人在接受讯问时保持沉默这事实中推导出对其不利的结论;第四,一般规定了审讯人员在讯问之前,必须向被讯问人行使“告知”的义务;第五,对于未经“告知”或者采取违反任意性规则的手段所获得的口供,各国一般规定不得采用;第六,各国关于自白任意性规则的内容,一般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相适应.2、自白任意性规则的主要规律第一,在适用范围上,仅仅适用于刑863、各国自白规则的具体做法1984年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76条要求法庭主动排除不具可采性的自白。美国的自白排除规则主要是来自正当程序观念。3、各国自白规则的具体做法1984年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87二战后,日本以美国为样本制定了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立法上正式确认了自白规则。根据日本法律和判例,下述自白不具有可采性:(1)出于强制、拷问或胁迫的自白;(2)经过不适当的长期扣留或拘禁后的自白;(3)通过其他方法取得的,怀疑不是基于被追诉人自由意志所作的自白。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并不实行自白规则,但也严厉禁止以非法的手段逼取被追诉人口供以保障被追诉人口供的自愿性,更反对单单依凭口供就确定有罪。二战后,日本以美国为样本制定了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立法上正式确88(三)关于补强证据规则1、在英美法系的情况英美法系国家,一般规定对于被告人在法庭上的自愿自白,不需要补强证据;而对于法庭外的自白则需要进行补强。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中,依照制定法或惯例,以下情形需要补强证据:(1)对伪证罪的证明;(2)对某些性犯罪的证明;(3)儿童提供的不经宣誓的证言;(4)某些宣誓证言;(5)共犯的证言;(6)根据1960年道路交通法进行的证明。(三)关于补强证据规则1、在英美法系的情况892、在大陆法系的情况大陆法系国家,则一般要求无论是法庭上的自白还是法庭外的自白,都需要补强证据.在日本,依据补强法则,不问是否被告人在公审庭上的自白,当该自白是对被告人不利的惟一证据时,不得认定被告人有罪。要认定其有罪,在自白之外,还须有其他证据。确立补强法则,一是为了防止误判;二是为了防止偏重自白。2、在大陆法系的情况90讨论案例:“辩诉交易”在我国当前法律中有没有立法基础?如果只有被告人认罪的口供而没有其他证据,那么能否定案?法院“辩诉交易”的方式是否违背单一口供不能定案的规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讨论案例:“辩诉交易”在我国当前法律中有没有立法基础?如果只913、补强证据规则的成立理由确保口供的真实性.保证准确的认定案件事实。可以防止过于偏重口供的倾向。可以防止刑讯逼供,发挥证据规则保障人权的功能。3、补强证据规则的成立理由确保口供的真实性.92四、有毒的树结出的果实有毒吗?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什么是“非法证据”“非法证据”起初仅指违反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有关不得进行不合理的搜查和扣押的规定所取得的证据(通常是物证),后来随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非法证据的范围不仅限于非法取得的物证,还包括对非法取得的口供和其他陈述,即不仅包括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还包括违反宪法第五、第六修正案和其他成文法和案例法的情况下所取得的证据。(杨宇冠,2002)四、有毒的树结出的果实有毒吗?

93(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非法取得的供述与非法搜查和扣押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证据采纳的统称。主要包括三种情形:第一种是以违法方法获得的口供排除;第二种是违反搜查、扣押等法定程序获得的实物证据排除;第三种是毒树之果的排除。(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94(二)非法口供排除规则

各国普遍规定,以刑讯逼供和变相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不能作为证据使用。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与自白任意法则相联,凡是通过违法或者不恰当的方式获得的并非出于被刑事追究者自由意志的自白应当绝对排除。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相关规定表明,非法口供予以排除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同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得到了许多国际人权公约的认可。(二)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各国普遍规定,以刑讯逼供和变相刑讯逼95(三)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是否应当排除,各国规定的差异很大,普遍采取的做法是适用利益权衡原则。

1、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是产生于美国的.在美国为什么坚决的树立了这么一个规则呢?主要是因为这个规则有它的宪法根据。

(三)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是否应当排除,96美国的确立和发展传统:不当方法取得亦有证据能力;Weeksv.UnitedStates,232U.S.383(1914);威克斯诉合众国Mappv.Ohio(1961);马普诉俄亥俄州Mirandav.Arizona,384U.S.436(1966)。米兰达诉亚利桑那美国的确立和发展传统:不当方法取得亦有证据能力;972、英国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英国对于非法搜查、扣押等得到的实物证据采取的是利益权衡原则。其基本尺度是:保证被告人获得公正的审判,并排除所有严重妨碍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证据。2、英国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英国对于非法搜查、扣押等得到983、大陆法系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

在大陆法系国家,对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一般采取自由裁量原则,考虑违法的严重程度与排除违法证据对国家利益损害程度之间的利益衡量。日本:违反令状主义的重大违法行为所扣押的物证,才在排除的范围之内。3、大陆法系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在大陆法系国家,对非法取得99(四)毒树之果1、毒树之果“毒树之果”规则,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而获取的其它证据予以排除的规则。从广义上说,毒树之果规则也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部分。(四)毒树之果1、毒树之果100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三种情形美国英国大陆国家例外情形非法口供排除规则排除排除排除“公共安全的例外”和“附带使用的例外”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排除自由裁量自由裁量“善意的例外”和“附带使用的例外”

毒树之果规则排除不排除不排除“独立来源的例外”“不可避免的发现的例外”“微弱联系的例外”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三种情形美国英国大陆国家例外情形101五、特免权规则(一)特免权含义特免权,即拒绝作证特权是指在诉讼中,基于特定身份或者具有某种法律关系的人享有的就特定事项免于提供证据或阻止他人提供证据的权利。特免权的存在会产生如下的结果:第一,受特免权保护的人可以免于提供证据;第二,受特免权保护的文件和信息免于披露;第三,不得从权利人拒绝提供证据的行为中推导出对其不利的结论。五、特免权规则(一)特免权含义102(二)特免权的种类不自证其罪特免权职业特免权亲属特免权公共利益特免权(二)特免权的种类不自证其罪特免权1031、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不自证其罪特免权,是指如果证人提供证言有可能使自己受牵连以致受刑事追究或被判有罪时,可以免除该证人提供证言的义务。1、不自证其罪特免权104我国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2款规定:“如证人提出回答有关问题将导致其须负刑事责任,则无须回答该问题。”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证人恐因陈述致自己或与其有前条第一项关系之人受刑事追诉或处罚者,得拒绝证言。”大陆地区《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对于讯问人员的提问,被告人要如实回答。”我国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2款规定:“1052、职业关系特免权即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因业务上受委托而掌握的事实与他人的秘密有关时有权拒绝作证。(1)律师-委托人特免权(2)医生-病人特免权(3)神职人员-忏悔者特免权(4)记者特免权2、职业关系特免权即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因业务上受委托而106(1)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委托人为了获得法律服务的目的而与律师进行的书面或者口头的秘密交流,受特免权的保护,除委托人放弃保持交流的秘密性外,不能在法庭的诉讼中披露该交流的内容。联合国大会《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第22条也作了类似的规定在我国,根据任何公民均具有作证义务的一般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于接受案件之前有此义务。但是在接受案件之后呢?对此法律并无明文规定(1)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委托人为了获得法律服务的目的而与律师107律师特免权的例外如果交流的内容中存在被告人无辜的证据,则该交流内容不受特免权的保护。如果委托人为了实施犯罪或者进行欺诈而进行的交流不受特免权的保护。如果律师与委托人就律师费用的支付、法律服务的品质问题发生诉讼,有关上述事项的交流内容不再受特免权保护。律师特免权的例外如果交流的内容中存在被告人无辜的证据,则该交108(2)医生-病人特免权立法理由:如果病人对自己与医生之间交流的保密性没有信赖的话,就不会彻底地坦白地披露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真实病情(包括那些令人尴尬的细节),病人也就得不到最好的诊断和治疗。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197条规定,现任医师、药剂师、助产士或曾任此等职务的人因在职务上所获知的应当守密的事实受到讯问时,可拒绝作证。

(2)医生-病人特免权立法理由:如果病人对自己与医生之间交流109医生特免权的例外1)由于医生与患者的信赖关系并不存在不受特免权保护:交警为了检验司机是否酗酒而要求司机验血;法院或者检察院要求医师给被告人作一个体检或者心理检查;人寿保险公司聘请医生检查投保人的身体状况。2)特免权的放弃行为。如因权利人授权披露信息而放弃;因主张权利的人没有主张而放弃;因病人死亡后,其遗产继承人认为公开信息比保守秘密更能获得财产增益而放弃。

医生特免权的例外1)由于医生与患者的信赖关系并不存在不受特免110(3)神职人员-忏悔者特免权神职人员的拒绝作证权指的是牧师等神职人员、宗教人士在宗教仪式中对信仰者基于信赖关系而被告知的个人隐私事项,有权拒绝作证。理论基础:宪法上的宗教信仰自由以及隐私权保护。美国《联邦证据规则》601条、建议稿506条以及美国所有的50个州也都承认该特免权。(3)神职人员-忏悔者特免权神职人员的拒绝作证权指的是牧师等111(4)记者特免权媒体在西方社会被奉为“第四种力量”。媒体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的民主社会的晴雨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赋予新闻媒体的拒绝作证权可以保障新闻媒体的获得信息的途径。但是由于新闻媒体的自律性较差,各国在司法程序中赋予新闻媒体的拒绝作证权是比较审慎的,一般由法官通过个案审查来确定个案中的新闻媒体的拒绝作证权。(4)记者特免权媒体在西方社会被奉为“第四种力量”。1123、亲属特免权亲属特免权含义亲属特免权:因夫妻关系、亲属关系而享有拒绝作证权。为了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维持人们正常的伦理道德观,证人有权对配偶及近亲属的不利行为拒绝作证。古代的亲属作证:古希腊:宗教和伦理反对告发父亲,为子者不得告发而只能隐匿父亲犯罪(“为子者讼父杀人是慢神的事”)。古罗马法:规定亲属之间不得相互告发(尊卑亲属相互告发丧失继承权),父亲不宜做儿子的证人,儿子不宜做父亲的证人,不得令亲属之间相互作证,家长或父亲有权不向受害人提交犯法的子女。在我国古代的封建制法中:“亲亲相隐”,即规定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应当互相隐匿,不得作证。3、亲属特免权亲属特免权含义113(1)婚姻关系特免权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如果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亲属关系或者同居关系,则该证人享有拒绝作证特权。在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美国等的普通法中,享有拒绝作证特权的亲属范围通常仅限于夫妻之间。在美国,配偶的拒绝作证特权既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配偶证言特免权),亦包括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夫妻秘密交流特免权).(1)婚姻关系特免权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如果与犯罪嫌疑人或114婚姻特免权的例外家庭暴力或者针对配偶的犯罪行为夫妻共谋犯罪在夫妻争讼的时候,不存在特免权婚姻特免权的例外家庭暴力或者针对配偶的犯罪行为115(2)父母-子女特免权的立法否决:1999年2月3日,有人在第106届美国国会众议院会议上提交了《父母子女特免权法案》(Parent-ChildPrivilegeActof1999),2003年2月5日,在美国第108次国会众议院会议上又有相同的议案提出,并建议《联邦证据规则》增设父母-子女特免权。但这些意见最终遭到了否决。采纳:澳大利亚《1995年证据法》第18条第二款对亲属特免权作了规定:“如被要求提供证据的人系被告之配偶、事实上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的,可以反对如下事项:(a)作证;或者(b)就该人和被告之间的交流作为控方证人提供证据。”

而大陆法系在享有特免权的主体方面的规定则较为宽泛一些,亲属特免权不限于夫妻关系,而是扩展至婚姻关系之外的人。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是明确承认父母与子女特免权的。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80条规定,当证人作证,其后果会造成对证人的配偶、四等亲内的血亲或三等亲内的姻亲或与证人曾有此等亲属关系的人,以及证人的监护人或受证人监护的人带来不利益时,证人有权拒绝作证。(2)父母-子女特免权的立法否决:1999年2月3日,有人在1164、公共利益特免权公共利益特免权指如果公职人员泄露公务秘密会招致公共利益的损害,则该公职人员享有免予作证的权利.公务秘密一般指公开后有损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司法等方面的利益的秘密或情报。

4、公共利益特免权公共利益特免权指如果公职人员泄露公务秘117公共利益特免权内容和例外内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信息涉及政府决策、政治文件的信息有关犯罪侦查的信息和司法有关的事项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保密的事项例外公务秘密的文件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有妨碍司法或者藐视法庭的行为公共利益特免权内容和例外内容118我国的公共利益特免权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5条第2款规定:“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应当保密。”第152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虽然我国法律为防止泄露国家秘密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并不是通过拒绝作证权的形式。我国的公共利益特免权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5条第2款规定:“119思考题:

1、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传闻?排除传闻证据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国为何没有实行传闻证据规则?

3、我国现行证据规则之不足?以及如何进行完善?

4、什么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思考题:1、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20第四讲证据的种类本讲重点: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笔录第四讲证据的种类本讲重点:121第一节物证一、物证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物证的概念物证是以其内在属性、外部形态、空间方位等客观存在的特征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广义的物证:包括书证、视听资料

第一节物证一、物证的概念和表现形式122(二)物证的表现形式1、刑事诉讼:犯罪使用的工具、犯罪遗留下来的痕迹、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犯罪现场留下的物品等。2、民事诉讼:主要是诉讼的标的物。3、行政诉讼:行政机关依法查处的违法物品等。对于固定和提取物证的照片或复制的模型是否属于物证?(二)物证的表现形式1、刑事诉讼:犯罪使用的工具、犯罪遗留下123二、物证的特点1、具有较强的客观性。2、物证一般具有“双联性”3、证明的间接性。4、通常具有不可替代性5、物证的使用往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二、物证的特点1、具有较强的客观性。124三、物证的分类1、依照形态的不同,物证分为固体物证、液体物证和气体物证。2、依照体积和质量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巨体物证、常体物证和微体物证。三、物证的分类1、依照形态的不同,物证分为固体物证、液体物证1253、依照证明案件事实依据的特征不同,分为形象特征物证、成分特征物证、习惯特征物证和气味特征物证。4、依照检验的科学方法的不同,分为物理物证(痕迹证据)、化学物证和生物物证。3、依照证明案件事实依据的特征不同,分为形象特征物证、成分特126四、物证的意义1、物证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有效手段2、物证是检验、鉴别其他证据真实性、可靠性的客观证据3、物证是促使犯罪分子认罪伏法、当事人如实陈述的有力武器4、物证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四、物证的意义1、物证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有效手段127第二节书证一、书证的概念书证是指在诉讼以外形成的能够根据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为什么说书证是在诉讼以外形成的呢?表现形式、载体第二节书证一、书证的概念128二、书证的特征(一)直接证明性(二)稳定性(三)物质性(四)思想性二、书证的特征129(五)与物证的区别1、证明方法不同书证是以文字等表明的思想内容来表现证据事实的,而物证是以其存在状况、物质属性和本身特征来表现案件事实的。2、是否反映人的主观思想物证一般不反映人的主观思想。3、是否需要借助专门技术手段对书证的认识一般不需要借助专门技术手段。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书证可以比较完整的反映案件事实;而物证一般只能反映案件事实的某个片断。5、在保存和固定方法上的区别书证可以通过复印、拍照等方式来保存。(五)与物证的区别1、证明方法不同130三、书证的分类(一)文字书证、符号书证、图形书证根据表达书证内容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字书证、符号书证、图形书证。(二)公文性书证与非公文性书证依据是否是国家部门行使职权所制作,可分为公文性书证和非公文性书证。公文性书证具有以下特征:它是制作和发出公文性文书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意思表示;制作和发出公文性书证要具备法定的条件,并依法定的程序进行。三、书证的分类(一)文字书证、符号书证、图形书证131(三)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根据书证所记载的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制定或记载的内容以一定的法律后果为目的的是处分性书证;只是记载了某种与案件有关联的法律事实的书证则属于报道性书证。(四)原始书证与派生书证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始书证和派生书证。原始书证一般是指原本,是制作人第一次并直接制作的文本;派生书证有正本、副本、节录本、影印本和译本等。在诉讼中,原始书证的证明力更大。(三)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132

第三节证人证言一、证人的概念和条件(一)证人概念1、广义:包括当事人、鉴定人、勘验检查人、了解案件情况的其他人——英美法系2、狭义:了解案件事实情况的人,不包括当事人、鉴定人、勘验检查人——大陆法系、我国第三节证人证言一、证人的概念和条件133(二)证人特点1、了解案件情况2、与案件审理结果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3、自然人(三)证人条件1、了解案情2、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意志(二)证人特点134二、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做的有关案件部分或全部事实的陈述。(二)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1、感知阶段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是人的认识活动的起点。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首先要审查证人的主观感知能力。二、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1352、记忆阶段(1)识记(2)保持:及时收集(3)回忆和再认:一般在法庭上进行,受双方当事人影响较大2、记忆阶段1363、表达阶段(1)口头或书面方式(2)询问证人受法律调整3、表达阶段137(三)影响证人证言的主客观条件1、主观条件:品格、认知能力、心理精神状态等2、客观条件(1)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外部环境、证物本身的性质(2)诉讼制度和程序规则的影响(三)影响证人证言的主客观条件138(四)证人证言的意义1、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全部或者一部分2、与其他证据相印证3、生动、直观、直接4、提供证据线索(四)证人证言的意义139第四节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一、概念(一)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当事人:原告人、被告人、第三人、共同诉讼人(二)构成要件1、陈述主体:适格当事人2、陈述内容:与案件事实有关的陈述,不包括诉讼请求3、陈述形式:口头或书面4、陈述时间:法庭审理过程之中第四节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一、概念140二、特点(一)陈述指向主体的唯一性:只有向法院作出(二)陈述主体的排他性:原告人、被告人、第三人、共同诉讼人(三)陈述内容的特定性:与案件事实有关的陈述(四)陈述时间的限定性和事后性:只能在诉讼开始之后,合议庭评判之前二、特点141三、当事人陈述的分类(一)性质1、确认性陈述确认性陈述是指当事人举出一定事实作根据,说明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存在的陈述。确认性陈述一般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利己性的特点。三、当事人陈述的分类1422、否定性陈述否定性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列举事实否认争议事实或认为诉讼请求依据的某种法律关系根本不存在的陈述。否定性陈述一般具有被动性、依附性、利己性的特点。3、承认性陈述承认性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他方当事人向法庭提出的事实予以明确承认的陈述。具有被动性、依附性和利他性,在证据法中一般称为当事人的自认。2、否定性陈述143(二)形式:书面陈述与口头陈述这是以当事人陈述的形式为标准所作的分类。书面陈述是指当事人将有关案件的真实情况,以文字方式记载下来,递交法院所形成的陈述。口头陈述是指当事人对有关案件事实,采用言词方式所进行的陈述。书面陈述和口头陈述可以交互使用,在诉讼中经常可能同时存在。(二)形式:书面陈述与口头陈述144四、自认

(一)概念:自认是当事人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对诉讼证明和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作用。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为真实或者对他方的诉讼请求加以认诺的意思表示。自认包括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四、自认

(一)概念:145(二)自认的效力1、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2、对双方当事人有拘束力3、对法院具有拘束力(二)自认的效力146(三)自认的撤消1、原则:不可撤消2、例外(1)出于错误、不符合事实真相(2)对方当事人同意撤消(3)受欺诈、胁迫或他人具有刑法上应受处罚的行为,不得已做出(4)诉讼代理人代为自认,本人知悉后立即撤销(5)自认与法院知悉的情况正好相反的(三)自认的撤消147(四)我国自认制度

1、我国现有法律对自认的规定(1)《民事诉讼法》: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2)1992年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无需举证,产生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果。(3)1998年最高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21条: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证据的,除对方当事人认可外,其主张不予支持。第22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对方当事人认可或不予反驳的,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四)我国自认制度

1、我国现有法律对自认的规定148(4)2001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第74条: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4)2001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诉1492、我国自认制度的内容(1)自认的种类A、诉讼上的自认B、对事实的自认、对诉讼请求的自认、对证据的自认C、明示的自认、默示的自认D、本人自认、代理自认2、我国自认制度的内容150(2)自认的效力A、免除对方举证责任B、对法院有拘束力C、不可任意撤回(3)自认的撤回A、经对方当事人同意B、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做出且与事实不符的(2)自认的效力151第五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一、概念

(一)要件1、陈述主体:刑事被害人——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包括公诉、自诉、附带民诉)2、陈述指向主体:公安司法机关3、陈述内容: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事实和情况第五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一、概念

(一)要件152(二)与证人证言的关系1、国外:被害人陈述是证人证言的一种2、我国:两种不同的证据(1)陈述者与案件利害关系不同(2)心理基础不同(3)作假证的法律后果不同:诬告陷害、伪证(二)与证人证言的关系153二、特点(一)陈述主体的不可替代性(二)陈述指向主体的排他性(三)陈述内容的特定性(四)证明的直接性(五)证明的倾向性二、特点154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一、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口供)1、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1)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侦查、起诉阶段被告人——审判阶段(2)自诉案件:被告人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一、概念和特点

(一)概1552、指向主体:公安司法机关思考: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所作的与案件有关的陈述是否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如敲诈勒索时被录的录音。应该属于视听资料。2、指向主体:公安司法机关1563、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及其他案件事实(1)有罪供述(2)无罪、罪轻辩解(3)攀供: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A、检举揭发同案犯在本案中的共同犯罪行为——口供B、检举揭发同案犯或他人在其他案件中的犯罪行为——证人证言3、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及其他案件事实157(二)特点1、权利属性:辩护权的体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辩解是行使辩护权的体现。2、较强的证据价值:可能反映案件的全貌只要办案人员收集证据的方法正确、手段合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就可能是真实的。(二)特点1583、虚假的可能性大一般的规律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了逃避法律惩罚,往往避重就轻或者直接否认犯罪事实,甚至编造谎言,进行狡辩。4、反复性、不稳定性不仅多次口供有反复,而且一次口供也会有反复。3、虚假的可能性大159二、意义1、有利于迅速查明案情2、有利于发现其他犯罪线索和嫌疑人3、可以核实其他证据4、可以反映悔罪态度5、行使辩护权的主要方式二、意义160三、运用原则

(一)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1、法律根据刑诉法第46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2、要求:确立由证到供的侦查模式和办案思维案例:李化伟杀妻冤案

三、运用原则

(一)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161(二)既要重视供述,也要重视辩解1、法律根据刑诉法第43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2、要求:收集证据的全面性(二)既要重视供述,也要重视辩解162(三)非法取得的口供应当排除法律根据:1、刑诉法第43条: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2、最高院《解释》第61条3、最高检《规则》第265条

(三)非法取得的口供应当排除163(四)孤立的口供不能定案法律规定:刑诉法第46条: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四)孤立的口供不能定案164第七节鉴定结论一、概述

(一)鉴定人概念、特点1、概念:鉴定人是指具有专门的知识,并接受他人的委托,对诉讼中的对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自然人。2、特点(1)自然人,而非法人或组织(2)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第七节鉴定结论一、概述

(一)鉴定人概念、特点165(3)诉讼参加人注意鉴定人与当事人、证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回避制度中。(3)诉讼参加人166(二)鉴定结论的概念、特点鉴定结论又称为鉴定人的意见,是指由鉴定人接受委托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案件中发生争议并具有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别之后所出具的结论性书面意见。其特点如下:(1)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2)事实针对性:不解决法律问题(3)书面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