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通用9篇)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篇1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写作的层次,体会本文生动、美丽的语言特点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61年,中国经济处于临时的困难时期,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渡过困难时期,吴伯箫写了一系列以回忆延安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菜园小记》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小记”有关菜园的一些往事,用语清爽,并插以适当的描写与抒情,表达了盼望继承和发扬当年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很强。
三、教学过程
1.由苏武《菜羹赋》导入,引出俗语:“吃鱼不如钓鱼乐”。其实,吃菜是一种享受,种菜的整个过程也其乐无穷。
2.听课文录音,要求:
读准音,感受清爽的语言,以及在行文中运用谚语、俗语和古诗,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好玩。
3.指导同学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听读中的要求,并思索下面问题(投影):
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并初步归纳文中“记”了哪些事,这些事都是怎样紧扣标题的?
明确:(1)1—2节,由种花好,说到种菜更好,引起对延安蓝家坪种的菜园的回忆,其中“延安蓝家坪”点明地点,“想起”表明是回忆。
(2)3—6节,根据由四围到中间先写果园,再写花园,最终写菜园,介绍了菜园特色概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的菜地。其中5、6小节插入了一些说明,点出了延安开展大生产的背景。
(3)第7小节,介绍了我们的那块菜地在那儿的条件是最好的。
(4)第8小节,写了积肥与听课学学问的事。
(5)第9—12小节,分别介绍了蔬菜的种植、管理与收获。
4.指导细读课文,每个同学选读自己喜爱读的语句或段落,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爱读的理由。
通过同学自由选读,进一步熟识课文,亲近语言文字,并在同学简短的点评中体会在记叙中抒情、描写增加表达效果的特点。
例如:选读第1小节,可点评生动的描写,整齐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话,语言亲切自然。
选读第9小节末尾,拟人、排比、比方、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了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选读第10小节,更是将抒情、描写、谈论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老师可以鼓舞同学多读多说,也可参予同学的点评,并多赐予确定的评价。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细读、选读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整齐、美丽、生动,同时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感受到语言的美,其实文章中不少词语选用还非常精当,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可引导同学课后进一步品读,并在自己的习作中仿照、借鉴。
其次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连续体会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比较阅读《菜园小记》与《记一辆纺车》,理解本文创作主旨。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曰“小记”,其实“小”中有“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大家响应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战斗,而且熬炼了大家的意志,培育了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吴伯箫在1861那个同样困难的时期写下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盼望能够发扬当年延安的这种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有关学问,检查上一课作业。
2.进一步体会、品析词语运用的精确 、生动。比如:成语的使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竞肥争绿等等,增加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再如:叠词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窄窄浅浅、吸吸烟、说说话等等,使语言亲切自然。
3.比较阅读《记一辆纺车》与《菜园小记》体会本文创作主旨。
(1)研读课文5.6小节有关语句,结合《记一辆纺车》所了解的背景,明确这里点明白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2)研读课文9、10、11、12小节,抓住文中“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开心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等句子,以“乐”来写种菜劳动,表现了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在劳动中产生的高尚情操与情趣。
老师可以指导同学进一步品尝语言:如“就从那里会长出又绿又嫩又健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无不表现出劳动的乐趣。指导以“乐”’为中心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中心。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语言品尝和与吴伯箫同时期的作品《记一辆纺车》的比较,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能的斗争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61那个特别的艰苦岁月里,多么需要那个时代的延安精神呀!这就是“小记”中蕴含的“大主题”。同时这篇课文中那清爽、美丽、精炼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为了加深对本文语言的体会,可指导同学做这样的扩展题,《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场一览》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点,从色、香、味等多种角度进行片断摹写。
五、布置作业(略)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篇2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写作的层次,体会本文生动、美丽的语言特点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61年,中国经济处于临时的困难时期,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渡过困难时期,吴伯箫写了一系列以回忆延安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菜园小记》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小记”有关菜园的一些往事,用语清爽,并插以适当的描写与抒情,表达了盼望继承和发扬当年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很强。
三、教学过程
1.由苏武《菜羹赋》导入,引出俗语:“吃鱼不如钓鱼乐”。其实,吃菜是一种享受,种菜的整个过程也其乐无穷。
2.听课文录音,要求:
读准音,感受清爽的语言,以及在行文中运用谚语、俗语和古诗,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好玩。
3.指导同学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听读中的要求,并思索下面问题(投影):
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并初步归纳文中“记”了哪些事,这些事都是怎样紧扣标题的?
明确:(1)1—2节,由种花好,说到种菜更好,引起对延安蓝家坪种的菜园的回忆,其中“延安蓝家坪”点明地点,“想起”表明是回忆。
(2)3—6节,根据由四围到中间先写果园,再写花园,最终写菜园,介绍了菜园特色概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的菜地。其中5、6小节插入了一些说明,点出了延安开展大生产的背景。
(3)第7小节,介绍了我们的那块菜地在那儿的条件是最好的。
(4)第8小节,写了积肥与听课学学问的事。
(5)第9—12小节,分别介绍了蔬菜的种植、管理与收获。
4.指导细读课文,每个同学选读自己喜爱读的语句或段落,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爱读的理由。
通过同学自由选读,进一步熟识课文,亲近语言文字,并在同学简短的点评中体会在记叙中抒情、描写增加表达效果的特点。
例如:选读第1小节,可点评生动的描写,整齐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话,语言亲切自然。
选读第9小节末尾,拟人、排比、比方、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了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选读第10小节,更是将抒情、描写、谈论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老师可以鼓舞同学多读多说,也可参予同学的点评,并多赐予确定的评价。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细读、选读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整齐、美丽、生动,同时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感受到语言的美,其实文章中不少词语选用还非常精当,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可引导同学课后进一步品读,并在自己的习作中仿照、借鉴。
其次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连续体会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比较阅读《菜园小记》与《记一辆纺车》,理解本文创作主旨。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曰“小记”,其实“小”中有“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大家响应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战斗,而且熬炼了大家的意志,培育了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吴伯箫在1861那个同样困难的时期写下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盼望能够发扬当年延安的这种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有关学问,检查上一课作业。
2.进一步体会、品析词语运用的精确 、生动。比如:成语的使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竞肥争绿等等,增加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再如:叠词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窄窄浅浅、吸吸烟、说说话等等,使语言亲切自然。
3.比较阅读《记一辆纺车》与《菜园小记》体会本文创作主旨。
(1)研读课文5.6小节有关语句,结合《记一辆纺车》所了解的背景,明确这里点明白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2)研读课文9、10、11、12小节,抓住文中“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开心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等句子,以“乐”来写种菜劳动,表现了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在劳动中产生的高尚情操与情趣。
老师可以指导同学进一步品尝语言:如“就从那里会长出又绿又嫩又健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无不表现出劳动的乐趣。指导以“乐”’为中心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中心。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语言品尝和与吴伯箫同时期的作品《记一辆纺车》的比较,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能的斗争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61那个特别的艰苦岁月里,多么需要那个时代的延安精神呀!这就是“小记”中蕴含的“大主题”。同时这篇课文中那清爽、美丽、精炼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为了加深对本文语言的体会,可指导同学做这样的扩展题,《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场一览》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点,从色、香、味等多种角度进行片断摹写。
五、布置作业(略)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篇3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写作的层次,体会本文生动、美丽的语言特点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61年,中国经济处于临时的困难时期,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渡过困难时期,吴伯箫写了一系列以回忆延安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菜园小记》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小记”有关菜园的一些往事,用语清爽,并插以适当的描写与抒情,表达了盼望继承和发扬当年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很强。
三、教学过程
1.由苏武《菜羹赋》导入,引出俗语:“吃鱼不如钓鱼乐”。其实,吃菜是一种享受,种菜的整个过程也其乐无穷。
2.听课文录音,要求:
读准音,感受清爽的语言,以及在行文中运用谚语、俗语和古诗,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好玩。
3.指导同学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听读中的要求,并思索下面问题(投影):
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并初步归纳文中“记”了哪些事,这些事都是怎样紧扣标题的?
明确:(1)1—2节,由种花好,说到种菜更好,引起对延安蓝家坪种的菜园的回忆,其中“延安蓝家坪”点明地点,“想起”表明是回忆。
(2)3—6节,根据由四围到中间先写果园,再写花园,最终写菜园,介绍了菜园特色概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的菜地。其中5、6小节插入了一些说明,点出了延安开展大生产的背景。
(3)第7小节,介绍了我们的那块菜地在那儿的条件是最好的。
(4)第8小节,写了积肥与听课学学问的事。
(5)第9—12小节,分别介绍了蔬菜的种植、管理与收获。
4.指导细读课文,每个同学选读自己喜爱读的语句或段落,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爱读的理由。
通过同学自由选读,进一步熟识课文,亲近语言文字,并在同学简短的点评中体会在记叙中抒情、描写增加表达效果的特点。
例如:选读第1小节,可点评生动的描写,整齐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话,语言亲切自然。
选读第9小节末尾,拟人、排比、比方、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了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选读第10小节,更是将抒情、描写、谈论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老师可以鼓舞同学多读多说,也可参予同学的点评,并多赐予确定的评价。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细读、选读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整齐、美丽、生动,同时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感受到语言的美,其实文章中不少词语选用还非常精当,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可引导同学课后进一步品读,并在自己的习作中仿照、借鉴。
其次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连续体会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比较阅读《菜园小记》与《记一辆纺车》,理解本文创作主旨。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曰“小记”,其实“小”中有“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大家响应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战斗,而且熬炼了大家的意志,培育了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吴伯箫在1861那个同样困难的时期写下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盼望能够发扬当年延安的这种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有关学问,检查上一课作业。
2.进一步体会、品析词语运用的精确 、生动。比如:成语的使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竞肥争绿等等,增加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再如:叠词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窄窄浅浅、吸吸烟、说说话等等,使语言亲切自然。
3.比较阅读《记一辆纺车》与《菜园小记》体会本文创作主旨。
(1)研读课文5.6小节有关语句,结合《记一辆纺车》所了解的背景,明确这里点明白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2)研读课文9、10、11、12小节,抓住文中“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开心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等句子,以“乐”来写种菜劳动,表现了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在劳动中产生的高尚情操与情趣。
老师可以指导同学进一步品尝语言:如“就从那里会长出又绿又嫩又健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无不表现出劳动的乐趣。指导以“乐”’为中心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中心。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语言品尝和与吴伯箫同时期的作品《记一辆纺车》的比较,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能的斗争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61那个特别的艰苦岁月里,多么需要那个时代的延安精神呀!这就是“小记”中蕴含的“大主题”。同时这篇课文中那清爽、美丽、精炼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为了加深对本文语言的体会,可指导同学做这样的扩展题,《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场一览》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点,从色、香、味等多种角度进行片断摹写。
五、布置作业(略)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篇4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写作的层次,体会本文生动、美丽的语言特点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61年,中国经济处于临时的困难时期,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渡过困难时期,吴伯箫写了一系列以回忆延安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菜园小记》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小记”有关菜园的一些往事,用语清爽,并插以适当的描写与抒情,表达了盼望继承和发扬当年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很强。
三、教学过程
1.由苏武《菜羹赋》导入,引出俗语:“吃鱼不如钓鱼乐”。其实,吃菜是一种享受,种菜的整个过程也其乐无穷。
2.听课文录音,要求:
读准音,感受清爽的语言,以及在行文中运用谚语、俗语和古诗,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好玩。
3.指导同学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听读中的要求,并思索下面问题(投影):
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并初步归纳文中“记”了哪些事,这些事都是怎样紧扣标题的?
明确:(1)1—2节,由种花好,说到种菜更好,引起对延安蓝家坪种的菜园的回忆,其中“延安蓝家坪”点明地点,“想起”表明是回忆。
(2)3—6节,根据由四围到中间先写果园,再写花园,最终写菜园,介绍了菜园特色概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的菜地。其中5、6小节插入了一些说明,点出了延安开展大生产的背景。
(3)第7小节,介绍了我们的那块菜地在那儿的条件是最好的。
(4)第8小节,写了积肥与听课学学问的事。
(5)第9—12小节,分别介绍了蔬菜的种植、管理与收获。
4.指导细读课文,每个同学选读自己喜爱读的语句或段落,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爱读的理由。
通过同学自由选读,进一步熟识课文,亲近语言文字,并在同学简短的点评中体会在记叙中抒情、描写增加表达效果的特点。
例如:选读第1小节,可点评生动的描写,整齐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话,语言亲切自然。
选读第9小节末尾,拟人、排比、比方、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了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选读第10小节,更是将抒情、描写、谈论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老师可以鼓舞同学多读多说,也可参予同学的点评,并多赐予确定的评价。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细读、选读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整齐、美丽、生动,同时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感受到语言的美,其实文章中不少词语选用还非常精当,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可引导同学课后进一步品读,并在自己的习作中仿照、借鉴。
其次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连续体会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比较阅读《菜园小记》与《记一辆纺车》,理解本文创作主旨。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曰“小记”,其实“小”中有“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大家响应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战斗,而且熬炼了大家的意志,培育了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吴伯箫在1861那个同样困难的时期写下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盼望能够发扬当年延安的这种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有关学问,检查上一课作业。
2.进一步体会、品析词语运用的精确 、生动。比如:成语的使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竞肥争绿等等,增加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再如:叠词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窄窄浅浅、吸吸烟、说说话等等,使语言亲切自然。
3.比较阅读《记一辆纺车》与《菜园小记》体会本文创作主旨。
(1)研读课文5.6小节有关语句,结合《记一辆纺车》所了解的背景,明确这里点明白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2)研读课文9、10、11、12小节,抓住文中“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开心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等句子,以“乐”来写种菜劳动,表现了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在劳动中产生的高尚情操与情趣。
老师可以指导同学进一步品尝语言:如“就从那里会长出又绿又嫩又健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无不表现出劳动的乐趣。指导以“乐”’为中心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中心。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语言品尝和与吴伯箫同时期的作品《记一辆纺车》的比较,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能的斗争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61那个特别的艰苦岁月里,多么需要那个时代的延安精神呀!这就是“小记”中蕴含的“大主题”。同时这篇课文中那清爽、美丽、精炼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为了加深对本文语言的体会,可指导同学做这样的扩展题,《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场一览》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点,从色、香、味等多种角度进行片断摹写。
五、布置作业(略)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体会的思想感情,领悟文中美丽的意境。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品尝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品尝文章精当的语言。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尝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争论沟通法等。
总体构想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同学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化领悟文章意境美;深化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索,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同学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意引导同学品尝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熟悉。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导语设计一:
(媒体显示:MTV歌曲《南泥湾》及抗日战斗时期延安军民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场景。)
由我国闻名唱歌家郭兰英首唱的歌曲《南泥湾》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旧深受人民的宠爱。这一方面是由于它曲调悠扬、旋律悦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它所表现的抗日战斗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训练、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今日学习的《菜园小记》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表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导语设计二: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蕴涵着诗人归隐的骄傲与田园的乐趣。那么,在艰苦的抗日战斗年月,战士们曾经体验到的田园乐趣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和他战友的菜园,一起去感受战士们种菜的乐趣与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解说: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老师运用音像教学手段或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全都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同学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同学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乐观交融,产生剧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同学的审美感受。)
二、解题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了扼制我党我军的进展,在陕甘宁边区聚集重兵,对延安军民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一度陷入逆境,甚至到了“每天要买到蔬菜就买不到油盐柴火,要买到油盐柴火就买不到蔬菜的地步”。在艰苦的年月里,边区军民响应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依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终成功。《菜园小记》写的就是对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莱岁月的深情回忆。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山东莱芜人,著有《烟尘集》《北极星》等散文集。1938年4月到延安,曾参与1941年到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由于严峻的自然灾难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严峻困难时期。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延安生活了8年的人,“有责任介绍延安的革命传统,宣扬延安的革命精神”。他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先后写了包括《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在内的一组散文,满怀.地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成功。
三、研习课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1)同学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独立感受、发觉美点,同时思索: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怎样的精神面貌?
明确:课文表达了喜爱劳动、喜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面貌。
(2)同学沟通阅读感受。
请同学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美丽,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简单让同学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同学在没有老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状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觉”的起点。支配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同学自主初步感受文本,敬重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沟通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2.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实行“分小组争论一全班沟通一老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谈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其次部分(第3—6段),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第7段至篇末),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行文的思路。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检查同学对生字难词的把握状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绛紫自给石窠腌渍煦暖姹紫嫣红韭菜涔涔精神矍铄窖藏沁人心脾五彩斑斓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姹紫嫣红繁盛泼辣煦暖见缝插针精神矍铄老当益壮万头攒动傲然不群沁人心脾五彩斑斓刺眼争光
(解说:将字词检查放在最终一个环节是为了避开破坏导入新课时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同学立刻进入对文本的感受阶段,有利于保持学习的爱好。)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
2.积累文中的美丽词语。
其次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连续走进笔下布满田园乐趣的菜园,一起观赏菜园的景,·了解园中的事,体会文中的情。
(解说:精练的导语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简要交代了学习目的。)
二、研习课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1)默读思索: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菜园概貌?在文中提到的种菜乐趣体现在哪些方面?重点写了哪些乐趣?
明确:抓住菜园是果园又是花园的特点,运用铺陈的手法,先果园,次花园,最终落笔到菜园。在文中告知读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种等等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重点写了播种、管理与丰收的乐趣。
(2)合作探究:文中对果园与花园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延安军民开荒种菜背景的介绍是否偏离了中心,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同学分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发言,老师点拨小结。
明确:课文关于菜园面貌的描写、开荒种地背景的介绍都表现了延安军民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偏离中心。本文着力写菜园,旁及果园和花园以及开荒种地的大生产背景,粗看好像有点散,但从整体来看,全部这些都是围绕菜园这条主线来写的。极力渲染环境是为了渲染心境。繁茂喧闹、花团锦簇的菜园美景既烘托了劳动的乐趣,又表现了艰苦年月里解放区军民奋勉向上的精神面貌。第7段中对开荒种菜的描述,介绍了当时大生产运动的背景,这样由点到面,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可见一斑。本文题为“小记”,写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菜园及自己动手开荒种菜的几件小事与个人的劳动感受,但是把它放到当时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来写,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火热的斗争生活,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写作方法是极其珍贵的。
(解说:同学由搜集信息到对有效信息进行推断、分析、作出结论。这种思维过程既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又有肯定的刺激性,从而激起同学的探究愿望。)
2.品读课文,鉴赏文中的意境美与情感美,学习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1)朗读课文第3、4段,思索:笔下的果园与花园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中心?
明确:笔下的果园“喧闹”、“繁盛”;花园中草花品种繁多,长得“繁茂泼辣”,显得生气蓬勃。其中“喧闹”、“繁盛”、“草花不珍贵,但是长得繁茂泼辣……密密丛丛地处处都是”等词、句以及描写波斯菊的句子最能表现解放区军民不怕困难、奋勉向上的精神面貌。
(2)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让同学找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劳动乐趣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3)引导同学重点品尝第9、10段。
①同学闭目听课文配乐录音朗读或老师、同学声情并茂的范读,同时想像播种的情景、幼苗出土的情景、新苗争绿的情景以及暮春中午间苗中耕、夏季畦头乘凉夜谈的情景。第9、10段内容读完后,音乐可再持续放一两分钟,让同学在美丽的乐曲声中尽情想像、体会田园劳动的乐趣。
②找同学口头描述想像中的情景和体会到的田园乐趣。
③这两段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语句亲切自然,布满生活气息,带着泥土芳香。让同学推举自己喜爱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A.……就算种的只是盼望,那盼望也能给人很大的鼓舞。
这话闪耀着哲理的光辉,种下的不只是种子,更是盼望,有盼望就受鼓舞,有盼望就有克服困难的力气。也正是这永不熄灭的盼望之火,鼓舞着边区军民战胜了重重困难,夺取了抗战的最终成功。
B.那些新芽……带着笑,发着光,布满了无限生气。
这里运用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瓜菜新芽的姿势,“我”对瓜菜新芽的宠爱之隋充溢在字里行间。
C.一边人声咯咯啰啰…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前两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布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令人沉醉。第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④指导同学用宠爱、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两段。
⑤争论:在文中提到“种菜是细致活儿,仔细干起来也很累人”,但是后面又写“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并且将艰苦的劳动过程写得布满诗情画意,的观点是否前后冲突?是否在有意美化劳动?让同学围绕以上问题以“我看劳动的乐趣”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品尝课文精当的语言。
写蔬菜、花果、树叶时,抓住了事物色香的特点,试找出几个有关的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当。
例:“粉红”的桃杏花,“绿叶衬托的明丽”的海棠花,“绛紫的”、“银白的”波斯菊、“鲜绿肥嫩”的韭菜,“青”萝卜,“紫”茄子,“红”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这些颜色搭配得特别和谐,构成了一幅艳丽夺目、五彩斑斓的画面。再如写波斯菊“散发着浓郁的异香”,“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这里有浓郁醉人之香,也有清淡幽雅之香。它们之间不行对换,也不能混杂,可见用词精当。
(解说:扣住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同学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羌、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同学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同学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提升审美品尝。)
三、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在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菜的事,生动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前辈以苦为乐、奋勉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现了抗日战斗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生动传神,用词精当。
四、布置作业
以“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全班进行演讲竞赛。
(解说:此设计旨在拓展课堂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同学多方面的语文力量,提升同学的思想境界。)
(杨旦萍)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篇6
学习重点:
1、即小见大的写法
2、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
3、叠词的运用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961年至1962年,吴伯箫间续写了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生活》,分别从衣食住三个方面反映延安军民生活和劳动情景,选择在1961年前后撰写,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当时国民经济是严峻困难时期,激励人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将困难置之度外,发扬延安大生产精神。《菜园小记》是从“食”反映延安生活的,让人感到劳动是美妙的。
二、阅读课文
三、争论解决以下问题
1、本文写的是菜园,又为何涉及“花园”“果园”?说明菜园是果园,又是花园,有力地突出了“菜园”。
2、前五段写了什么内容?描写了菜园的环境和面貌,从总体到局部
蓝家坪菜园→我们种的那块菜地
3、第六段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说明,介绍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背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即小见大,起重要作用。
4、第七段至末尾写了蔬菜的种植与管理,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欢愉和物质上的丰收,详细说来有以下内容:
我们那块菜地条件好→学技术→播种享乐趣→除草→浇水→收获
四、归纳
本文写了劳动的美妙。其实劳动是艰苦的,劳累的,不过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自己的成果时的确是开心的,此时,回过头来看劳动就会感到劳动是美妙的。
五、写作特色
1、即小见大的写法。题为小记,写的只是菜园,写了种菜的感受和体会,却放在了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下,反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宏大号召的巨大作用,表现了延安军民喜爱劳动的崇高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2、抒发了浓烈的思想感情。直接抒发的不多,擅长把感情融会在记叙描写之中。如菜园的环境描写及种菜的各个环节的记叙和描写都有无限宠爱的感情
4、语言富有特色。
a精确 生动,绚丽多彩。“花种得的好”——姹紫嫣红;“茎叶”——嫩绿;“块根”——肥硕;“果实”——多浆。非常精确
b、动词叠字,生动形象,读来非常亲切。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抬抬手、吸吸烟、谈谈话
c、富有颜色美。青萝卜、紫茄子、红辣椒、红黄西红
d、比方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童话里的宝瓶”“新诗(拟人、比方、排比、引用、反问“一首更新的诗”)”
e、使用家谚俗语。“瓜菜半年粮”“一亩园十亩田”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
通过朗读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段落分析
附板书:
菜园,既是果园又是花园
菜园╱从整体到局部:蓝家坪到我们种的菜地╲剧烈的思想感情
小记╲插入说明内容,对即小见大起关键作用╱无限的劳动乐趣
种菜:条件好、学技术(播种、除草、
浇水、收获)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篇7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散文,可以依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细心体会文章的思路和线索,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作品记叙、描写中浓郁的抒情特色和清爽、美丽、质朴的语言风格。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南泥湾》。上课后,由歌曲引入歌曲的背景,即1942年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再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2.介绍延安大生产运动。
1942年,也是抗日战斗最艰苦的岁月,.反动派发动fan共.,协作日寇重重封锁我们陕甘宁边区,妄想困死我们。当时边区的经济极端困难: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穿,甚至没有饭吃,其他就更不用说了。为了战胜困难,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热闹响应,开荒种地,纺线织布,连毛.也种了一块地。结果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听朗读带。
留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解决疑难字词的读音。
姹紫嫣红木槿甬路菜畦
篱笆自给石窠涔涔沧浪
濯雪茄腌渍畦垄间苗
3.词语摘抄。
肥硕绛紫傲然不群老当益壮干脆爽口
煦暖矍铄万头攒动沁人心脾
学会摘抄词语,有益于词语的积累,为语言表达作好基础预备。
4.要求同学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个词语说一段话。
目的在于检查同学对词语的把握程度,培育同学口头表达力量。
三、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1.同学快速默读课文。
2.争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应当如何划分?
争论后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种菜比种花好。
其次部分(第217段):写菜园景象。
第三部分(第8—12段):写种菜的全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同学齐读第一部分。
2.提问: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是第一句,即“种花好,种菜更好”。
3.从哪个角度强调了“种菜更好”呢?
同学回答后明确:采纳比较法,将“花”与“菜”进行比较,花美供观赏,菜好供食用。种菜更好,是从有用价值的角度强调的。引用俗语“瓜菜半年粮”便说明白这一点。
五、学习课文其次部分
1.老师范读其次部分。
要求同学在听读时,快速画出能够大致表明每段中心愿思的句子。
2.提问:第3—7段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结合各段中心句回答。
读完后,明确:第3段——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
第4段——果园也是花园。
第5段——说的菜园,是就园里的隙地开拓的。
第6段——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蔬菜。
第7段——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
可以让同学在了解上述中心句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提问:请用一个字概括本部分的中心内容。
明确:即“美”。这部分先从整体角度写了菜园的景象美,再从局部角度写了菜园的景象美。前后相互补充,全面详细地呈现了菜园的景象。
4.第6段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这段文字交代了蓝家坪菜园种菜的特别历史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作品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意义也就得以充分体现,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六、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洁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同学朗读第三部分。
2.引导同学思索:这一部分各段依次写了菜园种菜的哪些事情?
同学争论后明确:第8段,写了学习种菜的乐趣。
第9段,写了菜园播种的乐趣。
第10段,写了菜园管理的乐趣。
第11—12段,写了菜园丰收的乐趣。
引导同学明白,这一部分以种菜过程为序写了菜园劳动全程的乐趣,一幅幅画面流光溢彩,绚丽多姿,劳动的乐趣,蕴含在华妙漂亮的画卷之中。
3.请用一个字概括这部分的中心内容。
明确:即“乐”字。
4.同学齐读课文第10段,思索:这一段一共写了几个画面?
明确:写了两个画面:暮春耕种图、夏夜纳凉图。
5.细心体会:这两个场面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不同的是:前者侧重写白天劳动时延安军民心理感受的劳动愉悦,后者侧重通过晚上纳凉谈天呈现延安军民的高尚心灵和远大抱负。
相同的是:两个特写镜头都运用了记叙、描写和抒情三者结合的手法。无论是白天劳动,还是月下谈天,叙事均简洁洗练。阳光煦暖,春泥芳香,蔬菜飘香,寥寥几笔,便描写出一派春光。而在这景物描写中,也散发出浓浓的喜悦之情。
6.同学自行朗读第11、12两段,体会种菜喜获丰收的欢乐之情。
这个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只让同学自行体会,不必分析。
三、综合评价
1.品读文章的语言之美。
同学自行品读,明确: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丽,主要是由于如下几个缘由:
(1)词语的运用稳妥而富有颜色之美。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比如,那段对瓜菜新芽的描写,有比方、拟人、排比、引用、反问,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把一幅新芽图写得清爽可爱,布满了诗情画意。
(3)恰当引用了农谚俗语和古人诗文,语言质朴简练。
(4)多处留意运用了叠音词语,使文句具有了音韵美,而且增加了表现力。
2.默读全文,感受菜园之美,想想:为什么能够将一个一般的菜园写得如此漂亮?
3.提问:(1)你曾经参与过哪些体力活动?有什么体会吗?(2)把劳动写得布满乐趣,这样写是否有些失真?请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同学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求全面,只求了解;只求同学能够有所领悟,不求细致深化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菜园小记》教学设计示例篇8
教学要点
一、学习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乐观奋勉的革命精神。
二、把握本文以小见大表达中心愿思的写作特点。
三、了解本文格调清爽美丽、布满诗情画意以及语言精确 生动、绚丽多彩、形象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艺术特点,从而领会文艺语体的特色。
课时支配:3课时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及写作背景。
2、排解字词障碍,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字词、朗读
教学难点: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曾学过一篇散文,题目是《记一辆纺车》,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这是谁写的呢?对,是吴伯箫。那么我再问一下,他写的是在哪里的生活呢?对,写的是在延安的生活经受。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吴老写在延安的生活的小散文——《菜园小记》。
二、题解:
1、:吴伯箫
2、出处:选自散文集《北极星》
3、写作背景:
三、同学自读课文,排解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生字:
chàyānyǒngjiàngzhuójuéshuòqiā
姹嫣甬绛濯矍铄掐
xìkēgēngxùqíjǐnyánsui
隙窠羹煦畦槿芫荽
2、词语: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娇艳美妙。
泼辣——原义为凶悍而不讲理;引申义为有魄力,威猛;文中用的是比方义,指花草长得快。
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斑斓——绚烂多彩。
四、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阅读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析层次。
2、学习本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析层次。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散文的学问:
叙事散文:写人,记事。
抒情散文:以事物为依托,抒发感情。
特点:
选材自由
形散表达方法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敏捷多样
神聚一个中心
一条线索
线索的作用:将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析层次: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菜园的种菜生活为线索,有层次地绽开记叙、描写、抒情。
全文12段,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可爱的小菜园
这部分又分两层。
1、种花好,种菜更好(1~2段)
从种花好谈起,自然引入“种菜更好”。种花可欣赏,种菜可食用,在特定状况下,“种菜更好”。以“花”衬“菜”。于是自然地想起在延安蓝家坪的菜园。
2、花果丛中的小菜园(3~7段)
“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满园果茂花艳。“说的菜园,是就园里的隙地开拓的。果树是围屏,草花是篱笆,中间是菜畦。”环境美丽,土地肥沃,阳光充分,水源便利。
菜园的自然条件这么优越,这是大自然的优待,但是还需要人来利用,*人勤劳的双手来制造财宝。于是,大家“下决心地把菜地种好,管好。”这就自然过渡到其次部分的写种菜过程。
其次部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这部分又分两层。
1、种菜劳动,田园之乐无穷(8~10段)
劳动的艰辛:积肥、学阅历、管理(劳动量,“一亩园,十亩田”)
劳动的乐趣:观察新芽健壮成长,经人带来盼望;暮春中午去中耕,看看中耕过的菜畦,令人心旷神怡;夏天月夜,浇完地后,休憩闲谈,疲惫顿消。
2、种菜劳动,丰收之乐无穷(11~12段)
“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有几种蔬菜在竞绿争肥的。”冬季无菜,但红红的辣椒干,“始终挂到新年”。
全文以菜园种菜为线索,有层次地进行记叙、描写和抒情。落笔于菜园,着眼于写人,菜园的美,是人们的辛勤劳动所制造;菜园的乐,是劳动的人们所感受的特有的乐。这种美与乐,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延安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乐观奋勉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给本文题为“菜园小记”,到处在“小”字上作文章,却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无尽的美的享受。
1、小中寄深情
对菜园无处不爱,无事不爱,无物不爱;花可爱,果可爱,地可爱,小石窠泉流可爱,阳光月光可爱,那菜苗与果实更可爱,而劳动最可爱。虽然很少直接抒情,但字字句句,无不饱含着浓浓的情。
2、小中寓至理
本文以延安大生产运动为大背景,但却从一个小小的菜园落笔,从写种菜小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如文章的第6段写“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菜”,把“十边”都种上了,“机关、学校、部队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给。”从种菜小事入笔,反映了大生产运动的意义,仿佛让我们看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的场面,感受到大生产运动的勃勃生气。
又如写种菜施肥、松土、整畦、下种等过程,不仅指出这些活劳动量大,而且还从看不见蔬菜的“影子”谈论到很实在的“盼望”。这样,从种菜劳动入笔,反映了耕耘与收获。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大生产运动的深刻熟悉,并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3、小中求真乐
种菜是很一般的事,种菜过程是由很多琐碎的小事组成,但却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全文到处写得布满乐趣,那漂亮的菜园景色,令人赏心悦目自不必说,就是艰苦的种菜劳动,也写得布满乐趣。一切都是那么平常、细小,只有精神高尚的人才能有这种以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结构免责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复杂精密压铸模具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版现代农业联盟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波形护栏安装与道路施工环境保护合同
- 二零二五版带花园二手房居间服务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支付结算与清算服务合同
- 2025版仓储租赁与仓储信息系统建设合同
- 2025年服装、鞋帽加工机械项目发展计划
- 二零二五版智慧房产与土地使用权买卖合同
- 2025年口服溶液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施工现场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44851
- T-JSQX 0014-2024 光储充放一体化场站建设技术规范
- BSL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剪纸手工活合作合同范本
- 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做法及经验分享
- LY/T 3416-2024栓皮采集技术规程
- 水稳料采购合同协议书
- 议论文知识点总结及真题训练
- 农产品加工厂房建设与设备采购合同三篇
-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课件
- 医疗安全升级:2024年安全输液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