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_第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_第2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_第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_第4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总数多、增长快1.1《人口的数量变化》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3(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决定因素)

说明: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

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决定因素)说明:出生率:指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2437994145243799×1.7%=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200000×2%=4000人200000×(1+2%(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说明: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

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2)、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说明:出生率:指一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1、数量少,增长缓慢。2、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因为农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能生产出充足而稳定的食物,人口死亡率下降。3、增长迅速。两级台阶123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1、数量少,增长缓慢。2、数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如何判读地理坐标图?1、读清各个坐标表示变量2、判读图形变化特征3、思考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如何判读地理坐标图?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欧洲、北美、大洋洲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负增长。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思考我国“计划生育”对世界人口的贡献。思考我国“计划生育”对世界人口的贡献。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二、人口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a、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b、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a、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自然增长率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逐步过渡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增长率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逐步过渡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1、2、3各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哪一阶段?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3、在3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

3段后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后阶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4、分析人口增长类型时,为什么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132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1、2、3(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工业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①欧美为代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化曲线图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化曲线图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其原因主要有:(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经济欠发达;生产力、政策、环境----工业化生产力、政策、环境、福利、文化观念----城市化(2)城市化水平低(福利、教育水平)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征比较表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产业革命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的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速度极为缓慢

速度有所加快

增长迅速

趋于低增长或停止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能力低,战争频繁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环境改善;节育还不普及,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生产力的大发展,生活质量改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节育措施的出现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变革;人们晚婚晚育和小家庭;不愿生育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亚洲的巴基斯坦

欧洲的德国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征比较表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产业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巩固练习题: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B、②C、③D、④CA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巩固练习题:1、四国读图,回答3一4题3、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4、与1982年相比,1996年该地A、人口大量外迁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D、城市化水平降低DC读图,回答3一4题3、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就业困难人均资源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

现代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儿童占有较(1)图中A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四国中,与A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CA(1)图中A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影响。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影响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影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人口金字塔的模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高高低高高低自然增长率高于1﹪高低高自然增长率高于1﹪高低高自然增长率低于1﹪低低低自然增长率低于1﹪低低低1.02.03.0死亡率﹪1.02.03.0出生率﹪1234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4121.02.03.0死亡率﹪1.02.03.0出生率﹪1234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一、人口的迁移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①必须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C1向A2C1向D不属于迁移的:A1向A2,C1向C2A1向B1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行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世纪以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3、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中国印度非洲日本欧洲美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非洲日本欧洲美洲澳大利亚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小结:在下图三个椭圆形中填入适合要求的地区名称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小结:在下图三个椭圆形中填入适合要求的地区名称欧洲拉丁北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材料一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清末到民国中期迫于生计,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和甘肃等地。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4、国内人口迁移材料一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国内迁移材料二国内迁移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北东北湖北重庆山东河北湖南广东西北东北湖北重庆山东河北湖南广东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大批迁移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划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自发迁移改革开放政策目的是务工、经商等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大批迁移黄河流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迁移的主要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4、政治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

经济、交通和通信、文教、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材料一湖北省位于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湖北是中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迁入区。1954~1990年的37年中,人口迁移总量达5932.23万人,总迁移率为39.2‰,迁入3059.01万人,迁入率为20.21‰;迁出2873.22万人,迁出率18.99‰,净迁入185.79万人,净迁入率1.22‰。

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材料一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为何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要大量外迁?

自然灾害材料二为何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要大量外迁?自然灾害材料三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因素

材料三“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因素材料四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9个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黑死亡人口超过10万,为躲避战乱,从波黑逃离的居民达200多万。尽管战后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克罗地亚目前流落在塞尔维亚—黑山境内的克罗地亚难民就接近22万人。科索沃迁移到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就有25万人。

导致巴尔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材料四导致巴尔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争材料五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目前,南亚次大陆三个人口大国的宗教构成中,印度80%以上是印度教徒,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分别占本国人口的98%和80%。宗教

印巴分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宗教印巴分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冷冻地带”部分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南部和西部的

“阳光地带”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太平洋沿岸的

濑户内海地区国土的

南、北两端东南部的

沿海地区中、西部

高原地区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冷冻地带”部分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

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16世纪起欧洲人新航线开辟殖民主义扩张失业工人、破产农民增加美洲华人黑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16世纪起欧洲人新航线殖民主义扩张失业工人、破产农民增加美洲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南北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危机、自然灾害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人口大规模西迁由乡村流入城市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南北战争工业①战争因素②城市化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④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①战争因素②城市化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④经济格局的变化案例2“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案例2“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影响果实和猎物分布制约

“流浪”寻找食物人口增长、土地不足

寻找新的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及市场的优化配置。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果实和猎物分布制约

“流浪”寻找食物人口增长、土地不足

寻找讨论:“民工潮”对迁入地(城市)和迁出地(农村)有什么影响?

(提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

迁入地区

迁出地区不利方面有利方面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环境人才外流输入大量劳动力

改善综合环境

城市环境压力加大

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讨论:迁入地区迁出地区不利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迁入地区

迁出地区不利方面有利方面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环境人才外流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输入大量劳动力

改善综合环境

城市环境压力加大

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迁入地区迁出地区不利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回答问题:040008000200060002000400050006000800019841995198819851993年万人(1)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_____趋势。(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

。逐年增加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区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回(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最主要的是______和______。(4)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①乡村城市化速度加快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经商

自发务工D(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2.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了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A.本国人口稀少,缺少劳动力B、经济发展水平高,能够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C石油收人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D.人口老化现象严重,需青壮年劳动从事脏累工作3.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B、历史上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频率高,规模大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4.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规模小、频率高B、规模小、频率低C.规模大、频率高D.规模大、频率低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人地区(或国家)的是A.西欧B.拉美C.澳大利亚D.西亚7.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九江人用一天时间去广州购物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4.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8-9题。8.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8-9题。10.1979年深圳人口约2万,到1999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67万,深圳能够吸引全国各地大量人口迁人的最主要原因是A.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B.矿产资源的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C.毗邻香港特区,地区位置优越D.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

10.1979年深圳人口约2万,到1999年深圳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的提出:

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状况的恶化;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1.3《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的提出: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资一、环境承载力概念:

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一、环境承载力概念: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一、环境承载力要素:淡水资源被看成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土地资源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矿产资源是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太阳空气目前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一、环境承载力要素:淡水资源被看成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土一、环境承载力世界淡水危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缺水原因解决措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工农商生活用水增多推广节水技术水资源污染防治水污染水资源浪费提高节水意识一、环境承载力世界淡水危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缺水原因解决措施水一、环境承载力讨论:1、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一定小2、环境承载力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环境承载力讨论:1、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一定一、环境承载力讨论:1、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一定小

一个国家的环境承载力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有关。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外部的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环境承载力。如日本。一、环境承载力讨论:1、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一定一、环境承载力讨论:2、环境承载力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良生产条件,发挥生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如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环境承载力讨论:2、环境承载力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自1.悲观派的观点:

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阅读1.悲观派的观点: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2.乐观派的观点:

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2.乐观派的观点: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1.关于环境承载力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A.完全不确定

B.具有相对确定性

C.无规律可循

D.完全可以定量估算练习B1.关于环境承载力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练习B2.目前用来估算某地区环境承载力应用最广的是()A.土地面积

B.土壤类型

C.作物类型

D.粮食生产练习D2.目前用来估算某地区环境承载力应用最广的练习D3.关于影响环境承载力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人口数量练习D3.关于影响环境承载力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练习D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2.简单的定义: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上海街头拥挤的人群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2.简单的定义:环境人口容量就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1.主要制约因素:

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影响最大,而资源是首要因素。(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1.主要制约因素:其(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主要制约因素——资源: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主要制约因素——资源:(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3.主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7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3.主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4.主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4.主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5.其他制约因素:

如社会分配制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5.其他制约因素:如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⒈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3.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4.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1.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不确定性: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2.相对确定性:

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发程度的相对稳定,消费水平变化不大。(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2.相对确定性: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3.估计值:

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等。(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3.估计值: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4.合理容量:

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标准不同,不确定性也较大。(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4.合理容量: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

人口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的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地球合理容量:60亿中国合理容量:8-9亿人口合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所谓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它对于制订一个国家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二: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现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并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资源消费却很大.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迅速,但是消费水平却很低.若是发展中国家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将会更严重.因而,要在全世界实现消除贫困并保持合理的人口容量,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人口容量现状:1.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①人口与耕地的关系☆从土地构成看,耕地比重小☆从人均量来看,人均可耕地不足☆从发展来看,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这个角度上看,土地是我国最紧缺的资源之一。1.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①人2.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②人口与淡水的关系。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2.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②人3.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们必须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3.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它的确定性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练习C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练习C2.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获取量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练习AB2.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练习AB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总数多、增长快1.1《人口的数量变化》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3(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决定因素)

说明: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

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决定因素)说明:出生率:指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2437994145243799×1.7%=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200000×2%=4000人200000×(1+2%(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说明: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

同期人口总数之比。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

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2)、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说明:出生率:指一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1、数量少,增长缓慢。2、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因为农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能生产出充足而稳定的食物,人口死亡率下降。3、增长迅速。两级台阶123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1、数量少,增长缓慢。2、数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如何判读地理坐标图?1、读清各个坐标表示变量2、判读图形变化特征3、思考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如何判读地理坐标图?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欧洲、北美、大洋洲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负增长。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思考我国“计划生育”对世界人口的贡献。思考我国“计划生育”对世界人口的贡献。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二、人口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a、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b、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a、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自然增长率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逐步过渡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增长率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逐步过渡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1、2、3各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哪一阶段?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3、在3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

3段后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后阶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4、分析人口增长类型时,为什么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132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1、2、3(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工业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①欧美为代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化曲线图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化曲线图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其原因主要有:(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经济欠发达;生产力、政策、环境----工业化生产力、政策、环境、福利、文化观念----城市化(2)城市化水平低(福利、教育水平)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征比较表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产业革命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的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速度极为缓慢

速度有所加快

增长迅速

趋于低增长或停止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能力低,战争频繁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环境改善;节育还不普及,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生产力的大发展,生活质量改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节育措施的出现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变革;人们晚婚晚育和小家庭;不愿生育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亚洲的巴基斯坦

欧洲的德国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征比较表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产业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巩固练习题: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B、②C、③D、④CA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巩固练习题:1、四国读图,回答3一4题3、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4、与1982年相比,1996年该地A、人口大量外迁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D、城市化水平降低DC读图,回答3一4题3、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就业困难人均资源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

现代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儿童占有较(1)图中A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四国中,与A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CA(1)图中A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影响。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影响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影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人口金字塔的模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高高低高高低自然增长率高于1﹪高低高自然增长率高于1﹪高低高自然增长率低于1﹪低低低自然增长率低于1﹪低低低1.02.03.0死亡率﹪1.02.03.0出生率﹪1234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4121.02.03.0死亡率﹪1.02.03.0出生率﹪1234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一、人口的迁移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①必须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C1向A2C1向D不属于迁移的:A1向A2,C1向C2A1向B1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行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世纪以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3、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中国印度非洲日本欧洲美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非洲日本欧洲美洲澳大利亚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的变化小结:在下图三个椭圆形中填入适合要求的地区名称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小结:在下图三个椭圆形中填入适合要求的地区名称欧洲拉丁北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材料一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清末到民国中期迫于生计,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和甘肃等地。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4、国内人口迁移材料一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国内迁移材料二国内迁移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北东北湖北重庆山东河北湖南广东西北东北湖北重庆山东河北湖南广东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大批迁移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划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自发迁移改革开放政策目的是务工、经商等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大批迁移黄河流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迁移的主要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4、政治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

经济、交通和通信、文教、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材料一湖北省位于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湖北是中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迁入区。1954~1990年的37年中,人口迁移总量达5932.23万人,总迁移率为39.2‰,迁入3059.01万人,迁入率为20.21‰;迁出2873.22万人,迁出率18.99‰,净迁入185.79万人,净迁入率1.22‰。

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材料一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为何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要大量外迁?

自然灾害材料二为何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要大量外迁?自然灾害材料三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因素

材料三“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因素材料四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9个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黑死亡人口超过10万,为躲避战乱,从波黑逃离的居民达200多万。尽管战后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克罗地亚目前流落在塞尔维亚—黑山境内的克罗地亚难民就接近22万人。科索沃迁移到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就有25万人。

导致巴尔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材料四导致巴尔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争材料五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目前,南亚次大陆三个人口大国的宗教构成中,印度80%以上是印度教徒,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分别占本国人口的98%和80%。宗教

印巴分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宗教印巴分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冷冻地带”部分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南部和西部的

“阳光地带”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太平洋沿岸的

濑户内海地区国土的

南、北两端东南部的

沿海地区中、西部

高原地区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冷冻地带”部分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

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16世纪起欧洲人新航线开辟殖民主义扩张失业工人、破产农民增加美洲华人黑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16世纪起欧洲人新航线殖民主义扩张失业工人、破产农民增加美洲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南北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危机、自然灾害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人口大规模西迁由乡村流入城市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南北战争工业①战争因素②城市化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④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①战争因素②城市化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④经济格局的变化案例2“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案例2“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影响果实和猎物分布制约

“流浪”寻找食物人口增长、土地不足

寻找新的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及市场的优化配置。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果实和猎物分布制约

“流浪”寻找食物人口增长、土地不足

寻找讨论:“民工潮”对迁入地(城市)和迁出地(农村)有什么影响?

(提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

迁入地区

迁出地区不利方面有利方面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环境人才外流输入大量劳动力

改善综合环境

城市环境压力加大

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讨论:迁入地区迁出地区不利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迁入地区

迁出地区不利方面有利方面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环境人才外流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输入大量劳动力

改善综合环境

城市环境压力加大

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迁入地区迁出地区不利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回答问题:040008000200060002000400050006000800019841995198819851993年万人(1)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_____趋势。(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

。逐年增加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区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回(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最主要的是______和______。(4)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①乡村城市化速度加快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经商

自发务工D(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2.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了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A.本国人口稀少,缺少劳动力B、经济发展水平高,能够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C石油收人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D.人口老化现象严重,需青壮年劳动从事脏累工作3.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B、历史上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