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人:喻长友单位:医学院道家思想文化专题授课人:喻长友单位:医学院道家思想文化专题1
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和《庄子》,另外,《管子》、《吕氏春秋》、《黄老帛书》、《列子》、《淮南子》等古代典籍,它们或也是道家的代表作,或保留了丰富的道家思想资料。
道家、代表人物、道家经典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2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老庄之学、黄老学派、魏晋玄学和道教合流。司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道家派别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老庄之学、黄老学派3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个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4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道教是一种宗教流派,道教追求的是益寿延年,得道成仙。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5一、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61、道家思想的创始阶段
老子1、道家思想的创始阶段
老子7道家思想的产生A、道家创始人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隐君子也”。点击播放道家思想的产生A、道家创始人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8道家思想(选修课)课件9B、《道德经》传说中《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聃《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道家思想的经典《道德经》之所以得到广泛的流传,主要是因为它的篇幅很短,加上言语古朴精练。B、《道德经》传说中《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聃《道德经10《道德经》的主要内涵道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道”。“道”是他用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最高范畴。1、道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2、道是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道是天地万物运转的法则:
一是“无为”;一是“柔弱”。
《道德经》的主要内涵道11道【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道【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12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第一章)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13道【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道【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14道的作用【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不要频繁翻动导致破碎,要注意掌握火候。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道的作用【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15无为:道家是指顺应自然
之意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七章)(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无为:道家是指顺应自然之意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6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
【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17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18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是天下得到治理)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19无为【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六十三章)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无为【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20《道德经》经典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道德经》经典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21《道德经》经典名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道德经》经典名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22《道德经》经典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道德经》经典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23精神世界超人:庄子
十分通达
名利不动
哀乐不入
置生死于度外
2、道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精神世界超人:庄子十分通达
名利不动
哀乐不入
24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曾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一生不为名利所动,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所著书五十二篇名《庄子》。大旨本于《老子》,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对后世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曾为蒙漆园吏。与25庄子的逍遥游生命的境界层次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第二个层次则是宋荣子: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以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第三个层次的人是列子:夫列子欲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第四个层次则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的逍遥游生命的境界层次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26A、庄子思想探微1、万物平等观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2、因其自然3、死生如一
生死乃自然现象,如四时如转运,昼夜之循环4、宿命论:富贵贫贱皆造化安排好A、庄子思想探微1、万物平等观273、道家思想的分化
黄老之学3、道家思想的分化
黄老之学283、道家思想的分化与流变黄老之学(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
所谓黄老之学,是指由老学与黄帝崇拜结合而形成的学说,其思想如司马谈所说“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可黄老之学是借黄帝之名,宗老子之学,兼取儒、法、阴阳各家而建立起来的。黄老之学实质上是道家的一种政治哲学,其宗旨是以“因性任物”、“虚静自持”,达到政治上的“无为而治”。3、道家思想的分化与流变黄老之学(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29文景之治(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事例)文景之治(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事例)304、道家思想的复兴
魏晋玄学4、道家思想的复兴
魏晋玄学31魏晋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崛起并极盛一时的一股新的哲学思潮。魏晋玄学上接汉代道家的自然无为和“以无为本”的基本思想,以《周易》、《老子》、《庄子》所谓的“三玄”为主要的经典依据。魏晋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崛起并极盛一时的一股新的哲学思潮。32魏晋玄学的创始人是何晏和王弼,他们侧重注解《老子》,发挥老学,通过有无之辩,以道释儒,致力于名教与自然的结合。后来的阮籍、嵇康等,则着重发挥了《庄子》思想,要超越名教而纯任自然。此为玄学的两大流派。魏晋玄学的创始人是何晏和王弼,他们侧重注解《老33何晏与王弼何晏与王弼34魏晋玄学山涛与嵇康魏晋玄学山涛与嵇康35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道统万物,遵道循道的理性精神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价值理念追求自由平等,个人解放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为物役,宠辱不惊的独立风骨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道统万物,遵道循道的理性精神返璞归真,崇尚36
道家的人生哲学崇尚自然、顺应自然虚幻若谷、宽容谦逊倡慈劝善、扶贫救灾少私寡欲、恬淡素朴道家的人生哲学崇尚自然、顺应自然虚幻若谷、宽容谦逊倡37三、道家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漫长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曲折和坎坷的。当人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建功立业的志向受阻时,当个体或家庭的各种不幸或灾难来临时,当人们为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所困扰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求心灵的慰籍和精神的寄托,以便从沮丧、消沉、痛苦等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调整人生的航程。而道家的思想主张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道家提出的顺应自然、超然物外,守朴尚俭、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和不以物迁的行为原则与道德要求,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指导人生、净化风俗、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而且,时至今日,其中的思想精华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我们通过对道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使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赋予其时代意义,从而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名利地位或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不为物累”、“安时处顺”,以“体道”、“悟道”为价值目标,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中实现心理平衡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三、道家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漫长的人生道路不可38道家思想与现代心理1、清静无为与精神安定2、绝圣弃智与心理防御3、不死不生与生死关怀
道家思想与现代心理1、清静无为与精神安定39授课人:喻长友单位:医学院道家思想文化专题授课人:喻长友单位:医学院道家思想文化专题40
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和《庄子》,另外,《管子》、《吕氏春秋》、《黄老帛书》、《列子》、《淮南子》等古代典籍,它们或也是道家的代表作,或保留了丰富的道家思想资料。
道家、代表人物、道家经典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41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老庄之学、黄老学派、魏晋玄学和道教合流。司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道家派别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老庄之学、黄老学派42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个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43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道教是一种宗教流派,道教追求的是益寿延年,得道成仙。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44一、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51、道家思想的创始阶段
老子1、道家思想的创始阶段
老子46道家思想的产生A、道家创始人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隐君子也”。点击播放道家思想的产生A、道家创始人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47道家思想(选修课)课件48B、《道德经》传说中《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聃《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道家思想的经典《道德经》之所以得到广泛的流传,主要是因为它的篇幅很短,加上言语古朴精练。B、《道德经》传说中《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聃《道德经49《道德经》的主要内涵道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道”。“道”是他用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最高范畴。1、道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2、道是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道是天地万物运转的法则:
一是“无为”;一是“柔弱”。
《道德经》的主要内涵道50道【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道【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51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第一章)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52道【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道【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53道的作用【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不要频繁翻动导致破碎,要注意掌握火候。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道的作用【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54无为:道家是指顺应自然
之意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七章)(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无为:道家是指顺应自然之意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55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
【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56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57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是天下得到治理)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58无为【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六十三章)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无为【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59《道德经》经典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道德经》经典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60《道德经》经典名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道德经》经典名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61《道德经》经典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道德经》经典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62精神世界超人:庄子
十分通达
名利不动
哀乐不入
置生死于度外
2、道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精神世界超人:庄子十分通达
名利不动
哀乐不入
63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曾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一生不为名利所动,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所著书五十二篇名《庄子》。大旨本于《老子》,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对后世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曾为蒙漆园吏。与64庄子的逍遥游生命的境界层次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第二个层次则是宋荣子: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以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第三个层次的人是列子:夫列子欲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第四个层次则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的逍遥游生命的境界层次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65A、庄子思想探微1、万物平等观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2、因其自然3、死生如一
生死乃自然现象,如四时如转运,昼夜之循环4、宿命论:富贵贫贱皆造化安排好A、庄子思想探微1、万物平等观663、道家思想的分化
黄老之学3、道家思想的分化
黄老之学673、道家思想的分化与流变黄老之学(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
所谓黄老之学,是指由老学与黄帝崇拜结合而形成的学说,其思想如司马谈所说“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可黄老之学是借黄帝之名,宗老子之学,兼取儒、法、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幕墙工程售后服务承诺书(35篇)
-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5篇)
- DB12-T 1072-2021 呼吸道传染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消毒技术指南
- 茶文化与茶艺鉴赏 教案 项目四 知茶性-茶叶基础知识
- 2024年碳金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设计素描教案
- 供应链运营 教案项目一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 新建民用装配式建筑防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中小学生防火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竞赛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内容表格
- 葛洲坝、三峡毕业实习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
- 浙江大学top期刊850种
- 热风炉设计说明书.doc
- 强制性运动疗法讲解
- 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 产品总监绩效考核表
- 英语48个国际音标教案(10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