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法*汉字已经被教了四五百个。*她的遭遇被我们很同情。*我把汉字写得很认真。*我把饭吃在食堂里。*这是一座很高楼。*这个老师是我们语法的老师。*我的姐姐是一个美美丽丽的姑娘。*他哭了哭,跟我说……*汉字已经被教了四五百个。
掌握一定的语法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掌握一定的语法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1)衣服晾干了。(2)坑儿挖浅了。(3)头发剪短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了”A预期目的的实现。B预期目的的偏离。(1)衣服晾干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了”A预期目的的实甲杯子洗干净了。衣服熨平了。队伍排齐了。关系理顺了。菜刀磨快了。乙衣服买贵了。雨鞋买大了。西墙垒矮了。木板刨厚了。照片放小了。丙坑儿挖深了。照片放大了。衣服染红了。马路修宽了。绳子接长了。甲杯子洗干净了。乙衣服买贵了。丙坑儿挖深了。AB(1)衣服晾干了(2)坑儿挖浅了
(3)头发剪短了(3)头发剪短了
A
总之,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语法理论和语法分析方法,就能把一些学生感到困惑的语法现象讲深讲透,解释清楚。 总之,作为一个对外汉语一、语法的含义(一)语言的结构法则 语言中组词造句的一整套规则以及连句成篇的规则。
语素构成词的规则:老+虎→老虎;学+习→学习 语素和词构成短语的规则:发+短信→发短信
词和短语构成句子的规则:我+给+他+发短信
→我给他发短信。一、语法的含义(一)语言的结构法则考考你请选用以下各词组成不同意义的句子。
“牛肉”
“我”
“吃”
“了”
“明天”
“完”
“要”(1)我吃牛肉。(2)我要吃牛肉。(3)我吃了牛肉。(4)我吃完牛肉了。(5)我明天吃牛肉。(6)牛肉我吃。(7)牛肉吃完了。你呢?不吃猪肉。还喝了啤酒。可以走了。你去买点来。羊肉我不吃。还有别的吗?考考你(1)我吃牛肉。你呢?(二)对语言结构法则的概括和解释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有时也称为“语法学”。 历史语法学:主要研究语法的历史演变,采用描写的方法对语法进行历史、纵向的研究。 ☆比较语法学:主要从语法的角度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对不同语言的语法进行共时、横向的描写和比较。(二)对语言结构法则的概括和解释二、语法的类别(一)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传统语法 词法:词的构成和分类。构词法、词的形态变化、词的分类; 句法:句子的构成和分类。六大成分、中心词分析法等。 规定主义语法:
非常干净有点想家*挺小说*十分学习二、语法的类别(一)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语法主要从语言形式入手,对多种语言进行真实描写,力求勾勒出不同语言的不同系统,重视口语形式。它使用直接成分分析法,由上到下一层一层切分。结构主义描述的某些语言现象,传统语法可能认为是不规范的。例如:
“很绅士”、“挺女人的”对某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可以做合理的解释:
“很有钱”——“很/有钱”☆结构主义语法(二)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理论语法语法系统理论,研究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系,解释语言结构规律,注重描写。
理论性、详尽、创新☆教学语法为教学服务,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规范、简洁、系统,注重用法。
实用性、简明、稳定(二)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
“一个语法形式可以分别从理论方面和用法方面进行研究。”——吕叔湘
理论语法研究一个语法形式“在语句结构里的地位:是哪种语法单位?是句子或短语里的哪种成分?跟它的前面或后面的别的成分是什么关系,等等”。
用法研究则研究一个语法形式“出现的条件:什么情况下能用或非用不可?什么情况下不能用?必须用在某一成分之前或之后?等等”。 “一个语法形式可以分别从理论方面和用法方面进行研究。”教学语法的研究,主要是用法的研究。这位同学*这位人老大不高兴*老大高兴漂亮姑娘*美丽姑娘(美丽的姑娘)新同学们到校了新同学到校了*请你稍微等对外国学生所讲的语法,应该是教学语法。教学语法的研究,主要是用法的研究。(三)第一语言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对汉族学生来说,老师讲的语法规则听了就听了……不会按老师讲的语法规则去说话。外国或外族学生对汉语原先是一无所知,老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学,就怎么说,而且本能地要按照老师讲的语法规则去类推。可是一类推就出错。”(陆剑明、郭锐1998)
L1: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
L2:*他比张三很高。 *他比张三最高。*有点干净
“对中国人的语法是一般性的,粗线条的;对外国人的语法是细密的,管辖范围窄的。”(赵金铭)(三)第一语言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三、教什么(一)依据的主要因素:
1.汉语本身。
2.汉语和母语(如英语)在语法上的异同。
3.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法毛病。三、教什么(一)依据的主要因素:(二)需要着重教授的汉语语法现象
1.汉语有而英语没有、学生又常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例如:
(1)回答是非问句,如果要先用“是”或“不”作答时,什么情况下用“是”,什么情况下用“不”,英语区的学生常常搞糊涂。
分析:a汉语的是非问句复杂多样。
b考虑如何回答时的心理和视角不同。
(二)需要着重教授的汉语语法现象(2)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形容词谓语句,英语区的学生往往使用得不好。
Iamwell.*我好。
Heisgood-looking.*他好看。
Theappleissmall.*这苹果小。“很”不表示程度高的意思,只是为了满足语法上的需要。这里的“很”可看作是“很”的弱化用法。
(2)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形容词谓语句,英语区2.虚词在任何语言里,虚词都比实词少得多,但它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其重要性大大超过实词。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虚词不仅意义复杂,而且用法灵活,以至是汉语教学语法的难点。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 *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的。2.虚词3.常用的同义句式比较(1)a(他)去看京戏了。“去+VP”b(他)看京戏去了。“VP+去”
“去+VP”=“VP+去”?
c“李欣,你刚才干吗去了?”
“*我打了一会儿排球去。”
d“*你把墙上的钉子拔掉去!”
e“玛莎呢?”
“*玛莎去上图书馆了。”3.常用的同义句式比较VP+去去+VPA寄点儿钱去*去寄点儿钱
B乘飞机去*去乘飞机走着去 *去走着 穿我的雨衣去*去穿我的雨衣
C回姥姥家去*去回姥姥家跳水里去*去跳水里
D吃了晚饭去*去吃了晚饭考完了去*去考完了E派小刘去*去派小刘让别人去*去让别人F我买菜去我去买菜昨天看电影去了昨天去看电影了VP+去(一)句法条件限制我为什么总要按照自己的生活逻辑,去刺伤他的心呢?*……刺伤他的心去呢?我也去看看。我也看看去。√ 刚才我去看了场电影。*刚才我看了场电影去。 我也去看了看。*我也看了看去。你也去买两个吃。你也买两个吃去。√ 你也去买两个来。*你也买两个来去。他去一拿就沾了一手。*他一拿去就沾了一手 你去一说,他准同意借。*你一说去,他准同意借。我想去看电影。我想看电影去。√ 我想去看一个刚上映的3D魔幻电影。 *我想看一个刚上映的3D魔幻电影去。(一)句法条件限制(二)语用制约她说,为了别人的幸福,她可以平平静静地去死 *……死去! 好,我去送,你看家!走,上课去! *走,去上课! 走吧,喝碗热茶去! 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大婶,等等,我拿件衣服去!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你们聊吧,我做饭去!我们打算用这个办法去(来)帮助他。 用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来)克服困难
(二)语用制约小结:“去+VP”换说“VP+去”要受到一些句法条件的限制。“VP+去”当VP和“去”都说明同一施动者且VP表示“去”的目的时,“VP+去”都可以换说成“去+VP”
。“去+VP”意在强调施动者从事什么事,而不在强调施动者的位移,有时其中的“去”表示趋向性的意思已经很弱。“VP+去”则意在强调施动者的位移,其中的“去”表示运动趋向性的意思较强。这种分工不一定是很严格的,但二者的不同倾向在普通话书面语里表现的比较明显。据了解,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主要用“VP+去”说法,不大用“去+VP”说法;西南官话、闽、粤、湘、吴等主要用“去+VP”的说法。这两种说法普通话书面语都吸收了。小结:(2)a拿出来一本书
b拿出一本书来
c把书拿出来
d拿一本书出来(3)a大伙揍了他一顿
b大伙把他揍了一顿
c他被大伙揍了一顿(2)a拿出来一本书四、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一)语法形态比较少(二)语序对词义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谁都认识小王。谁小王都认识。小王谁都认识。(所有的人认识小王)(小王认识所有的人)(a所有的人认识小王
b小王认识所有的人)四、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一)语法形态比较少谁都认识小王。(三)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再”、“还”、“又”
“的”的隐现、“了”的隐现(四)词法和句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复合词 短语 结构关系 眼红眼睛红肿 陈述 看病 看电影 支配 人心 人民心愿偏正 说明说清楚补充 上下上下左右联合(三)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五)主题比主语更为突出印欧语的主语往往与谓语有性、数、人称等一致的语法关系,因而充当主语的成分是有一定限制的,甚至要有所谓的形式主语。汉语各种语义角色,比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方所、时间等,只要能成为被陈述的对象都可以占据主语的位置,几乎没有什么语法关系的限制。(五)主题比主语更为突出昨天我们开了一个会。我们昨天开了一个会。她自己决定婚姻大事。婚姻大事她自己决定。他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他读完了。昨天我们开了一个会。五、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角度(一)句法条件——强制性作用1.什么情况下可以说/用,什么情况下不能说/用,什么情况下可用可不用(1)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我把书看在图书馆里。(2)我在图书馆(里)看书。 *他在北大里学习。五、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角度(一)句法条件——强制性作用“把”字句基本结构:名(施事)+把+名(受事)+动+其它 强调动作对引进的受事给予积极的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非动作性动词(感觉、认知)、趋向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
我把西安去了一次。 大家把这个计划同意了。 把花香闻到了。“把”的宾语有确指性:
把那本词典递给我。 *把一本词典递给我。“把”字句动词后一般要求接其它成分,这类成分包括:动词重叠式、动态助词“了”、补语、宾语等。
把这杯奶喝了。 把这些单词记住。 把这件事告诉他吧。 咱们把屋子打扫打扫。“把”字句基本结构:名(施事)+把+名(受事)+动+其它(3)“的”的隐现
*这是一座很高楼 *这个老师是我们语法的老师 中国朋友——中国的朋友 我姐姐——我的姐姐(3)“的”的隐现2.句法规则的范围(1)动词重叠
他笑了笑跟我说…… *他哭了哭跟我说……
一个动词是否可以重叠,主要取决于该动词本身的性质。语言环境不同,表达功能不同,可以重叠的动词也不完全相同。总的来说,可以重叠使用的主要是动作动词,而且主要是持续性动作动词和自主动词。
2.句法规则的范围有些动词一般表示非自主动作,用重叠形式时,表示的则是一种可控制的自主动作:
不要管过,你让我哭哭吧! “哭”一般来说是一个非自主动作动词,因为人通常不能控制。但在这个句子里,有了“让”这个词,使“哭”成为了自主动作。 非自主动词不能重叠:
小家伙,快醒醒。 *刚才他睡了睡,很快就醒了。有些动词一般表示非自主动作,用重叠形式时,表示的则是一种可控(2)双宾语句
我告诉你一件事儿。 *我打你一个电话 *我讲你一个故事(3)动词重叠否定的范围
不散散步 没听听音乐(2)双宾语句(3)词序和位置 虚词词序:
他一说,我就明白了。 这事儿就我一个人明白。 连动式中动态助词“了”的位置
1)V1V2一先一后,V1已完成,V2未完成,“了”在V1后(3)词序和位置
2)汉语动词的完成态不只是由动态助词“了”表示,还可以通过其他语法手段或语境来体现。当V1V2都表完成,“了”仍在V1后,V2不加“了”也确知是表完成:
我睡了个懒觉起来,精神好多了。
3)如果此时V1不带“了”,V2也随之成为未完成的动作:
我睡个懒觉起来,精神就会好了。 2)汉语动词的完成态不只是由动态助词“了”表示,还可以通过
4)有时V1后的补语可显示动作已完成,这时“了”可省略
他从书包里掏出了一本书给我。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给我。(2)“了”常常跟在全句语义重点的动词后:
妈妈摘了几个西红柿给我。 他抬头望了我一眼。 4)有时V1后的补语可显示动作已完成,这时“了”可省略
他抓了一把花生递给我。 他静下来想了想。(3)V2表目的,“了”在V2后。目的完成,为实现目的而进行的动作当然也完成了。因此V1不加“了”
*他去了北京大学看朋友。 他上街买了一把梳子。 他钻出水面呼了一口气。 他抓了一把花生递给我。4.关注一般规律之外的特殊现象 (1)动词可作定语
写的字借的书 但是:
*写写的字 *借借的书4.关注一般规律之外的特殊现象(2)“修饰语+形容词”可作定语
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 *她是一位真美丽的姑娘。(3)帮他的忙 *离他的婚
(2)“修饰语+形容词”可作定语(4)喝醉了酒吃饱了饭 *吃胖了肉*看病了书述补式带宾语问题:
V+C+O要成为合法的结构,补语C要跟宾语O有语义关系。如:
打碎了杯子
:杯子碎了
C语义指向只要不是指向O,一般不能构成“V+C+N”格式:
他吃肉吃胖了: 他吃肉+他胖了
*肉胖了
*(他)吃胖了肉
羊喂青草喂肥了:用青草喂羊+羊肥
*青草肥
*羊喂肥了青草
(4)喝醉了酒吃饱了饭一般情况下,上述规律有约束作用。例如:
喝茶喝涨了
*喝涨了茶
吃面条吃不饱
*吃不饱面条
踢足球踢上瘾了
*踢上瘾了足球
想问题想糊涂了
*想糊涂了问题
走路走累了
*走累了路
坐车坐晕了
*坐晕了车
手抓鱼抓脏了
*手抓脏了鱼
上述做补语的词都是一价谓词,当补语是二价或准二价谓词时,在语义上它们是双指向的,所以可以构成V+C+O。例如:
我听她的唠叨听烦了(我听她的唠叨+我烦+烦她的唠叨): 我听烦了她的唠叨
他吃外国菜吃不惯(他吃外国菜+他不惯+对外国菜不惯): 他吃不惯外国菜
我看武侠小说看腻了(我腻+对武侠小说腻): 我看腻了武侠小说
一般情况下,上述规律有约束作用。例如:(二)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决定性作用1.准确地描写语法意义 (1)可能补语
*汉字太多了,我不能写完。 *门太小了,我不能进去。 (2)程度补语
高兴极了;像极了 好多了、强多了 多得很、渴得要命
(二)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决定性作用2.交代语义背景 “差一点儿”《现代汉语八百词》: 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差一点儿摔倒2.交代语义背景
*我起床后,吃完饭,一看表,快八点了,赶紧去学校。我跑得很快,差一点儿迟到了。
语义背景:“差一点儿VP”与前面的条件有因果关系。 *我起床后,吃完饭,一看表,快八点了,赶紧去学校。我跑得3.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中,应指出同义句在表达上的差异: 墙上挂着一幅画儿。 墙上是一幅画儿。 墙上有一幅画儿。 画儿在墙上。3.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中,应指出同义句在表达上的差异:
买回来一本书。 买回一本书来。 买一本书回来。4.适当地引入有效的语义分析
——语义指向的分析 语义特征的分析 买回来一本书。
*我把汉字写得很认真。 他把小王打得鼻青脸肿。
太美了! 太甜了! *我把汉字写得很认真。(三)话语功能——选择性作用1.反问句——表强调
不是……吗?(强调肯定)
我不是预习了吗?(言外之意?)2.A的A,B的B
*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花儿都开了。大的大,小的小,真美丽!(三)话语功能——选择性作用3.“人家” 你们的意见太片面了,人家不同意。(1)泛指第三人称,别人
吵着人家休息了。(2)确指上下文中的第三人称
人家小五(3)确指第一人称,表撒娇3.“人家”小结: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角度对应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句法条件——强制性作用 语义条件——决定性作用 话语功能——选择性作用小结:分层次教学:
初级阶段——主要规律,常用、高频现象
中高级阶段——适量教特殊现象、例外用法分层次教学:语法教学参考书:王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刘月华《实用汉语语法》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鲁健骥《商务馆学汉语词典》语法教学参考书:作业:1.可能补语和程度补语的语法意义2.能愿动词“能/可以/会”;“要/想”辨析作业: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法*汉字已经被教了四五百个。*她的遭遇被我们很同情。*我把汉字写得很认真。*我把饭吃在食堂里。*这是一座很高楼。*这个老师是我们语法的老师。*我的姐姐是一个美美丽丽的姑娘。*他哭了哭,跟我说……*汉字已经被教了四五百个。
掌握一定的语法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掌握一定的语法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1)衣服晾干了。(2)坑儿挖浅了。(3)头发剪短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了”A预期目的的实现。B预期目的的偏离。(1)衣服晾干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了”A预期目的的实甲杯子洗干净了。衣服熨平了。队伍排齐了。关系理顺了。菜刀磨快了。乙衣服买贵了。雨鞋买大了。西墙垒矮了。木板刨厚了。照片放小了。丙坑儿挖深了。照片放大了。衣服染红了。马路修宽了。绳子接长了。甲杯子洗干净了。乙衣服买贵了。丙坑儿挖深了。AB(1)衣服晾干了(2)坑儿挖浅了
(3)头发剪短了(3)头发剪短了
A
总之,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语法理论和语法分析方法,就能把一些学生感到困惑的语法现象讲深讲透,解释清楚。 总之,作为一个对外汉语一、语法的含义(一)语言的结构法则 语言中组词造句的一整套规则以及连句成篇的规则。
语素构成词的规则:老+虎→老虎;学+习→学习 语素和词构成短语的规则:发+短信→发短信
词和短语构成句子的规则:我+给+他+发短信
→我给他发短信。一、语法的含义(一)语言的结构法则考考你请选用以下各词组成不同意义的句子。
“牛肉”
“我”
“吃”
“了”
“明天”
“完”
“要”(1)我吃牛肉。(2)我要吃牛肉。(3)我吃了牛肉。(4)我吃完牛肉了。(5)我明天吃牛肉。(6)牛肉我吃。(7)牛肉吃完了。你呢?不吃猪肉。还喝了啤酒。可以走了。你去买点来。羊肉我不吃。还有别的吗?考考你(1)我吃牛肉。你呢?(二)对语言结构法则的概括和解释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有时也称为“语法学”。 历史语法学:主要研究语法的历史演变,采用描写的方法对语法进行历史、纵向的研究。 ☆比较语法学:主要从语法的角度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对不同语言的语法进行共时、横向的描写和比较。(二)对语言结构法则的概括和解释二、语法的类别(一)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传统语法 词法:词的构成和分类。构词法、词的形态变化、词的分类; 句法:句子的构成和分类。六大成分、中心词分析法等。 规定主义语法:
非常干净有点想家*挺小说*十分学习二、语法的类别(一)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语法主要从语言形式入手,对多种语言进行真实描写,力求勾勒出不同语言的不同系统,重视口语形式。它使用直接成分分析法,由上到下一层一层切分。结构主义描述的某些语言现象,传统语法可能认为是不规范的。例如:
“很绅士”、“挺女人的”对某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可以做合理的解释:
“很有钱”——“很/有钱”☆结构主义语法(二)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理论语法语法系统理论,研究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系,解释语言结构规律,注重描写。
理论性、详尽、创新☆教学语法为教学服务,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规范、简洁、系统,注重用法。
实用性、简明、稳定(二)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
“一个语法形式可以分别从理论方面和用法方面进行研究。”——吕叔湘
理论语法研究一个语法形式“在语句结构里的地位:是哪种语法单位?是句子或短语里的哪种成分?跟它的前面或后面的别的成分是什么关系,等等”。
用法研究则研究一个语法形式“出现的条件:什么情况下能用或非用不可?什么情况下不能用?必须用在某一成分之前或之后?等等”。 “一个语法形式可以分别从理论方面和用法方面进行研究。”教学语法的研究,主要是用法的研究。这位同学*这位人老大不高兴*老大高兴漂亮姑娘*美丽姑娘(美丽的姑娘)新同学们到校了新同学到校了*请你稍微等对外国学生所讲的语法,应该是教学语法。教学语法的研究,主要是用法的研究。(三)第一语言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对汉族学生来说,老师讲的语法规则听了就听了……不会按老师讲的语法规则去说话。外国或外族学生对汉语原先是一无所知,老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学,就怎么说,而且本能地要按照老师讲的语法规则去类推。可是一类推就出错。”(陆剑明、郭锐1998)
L1: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
L2:*他比张三很高。 *他比张三最高。*有点干净
“对中国人的语法是一般性的,粗线条的;对外国人的语法是细密的,管辖范围窄的。”(赵金铭)(三)第一语言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三、教什么(一)依据的主要因素:
1.汉语本身。
2.汉语和母语(如英语)在语法上的异同。
3.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法毛病。三、教什么(一)依据的主要因素:(二)需要着重教授的汉语语法现象
1.汉语有而英语没有、学生又常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例如:
(1)回答是非问句,如果要先用“是”或“不”作答时,什么情况下用“是”,什么情况下用“不”,英语区的学生常常搞糊涂。
分析:a汉语的是非问句复杂多样。
b考虑如何回答时的心理和视角不同。
(二)需要着重教授的汉语语法现象(2)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形容词谓语句,英语区的学生往往使用得不好。
Iamwell.*我好。
Heisgood-looking.*他好看。
Theappleissmall.*这苹果小。“很”不表示程度高的意思,只是为了满足语法上的需要。这里的“很”可看作是“很”的弱化用法。
(2)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形容词谓语句,英语区2.虚词在任何语言里,虚词都比实词少得多,但它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其重要性大大超过实词。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虚词不仅意义复杂,而且用法灵活,以至是汉语教学语法的难点。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 *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的。2.虚词3.常用的同义句式比较(1)a(他)去看京戏了。“去+VP”b(他)看京戏去了。“VP+去”
“去+VP”=“VP+去”?
c“李欣,你刚才干吗去了?”
“*我打了一会儿排球去。”
d“*你把墙上的钉子拔掉去!”
e“玛莎呢?”
“*玛莎去上图书馆了。”3.常用的同义句式比较VP+去去+VPA寄点儿钱去*去寄点儿钱
B乘飞机去*去乘飞机走着去 *去走着 穿我的雨衣去*去穿我的雨衣
C回姥姥家去*去回姥姥家跳水里去*去跳水里
D吃了晚饭去*去吃了晚饭考完了去*去考完了E派小刘去*去派小刘让别人去*去让别人F我买菜去我去买菜昨天看电影去了昨天去看电影了VP+去(一)句法条件限制我为什么总要按照自己的生活逻辑,去刺伤他的心呢?*……刺伤他的心去呢?我也去看看。我也看看去。√ 刚才我去看了场电影。*刚才我看了场电影去。 我也去看了看。*我也看了看去。你也去买两个吃。你也买两个吃去。√ 你也去买两个来。*你也买两个来去。他去一拿就沾了一手。*他一拿去就沾了一手 你去一说,他准同意借。*你一说去,他准同意借。我想去看电影。我想看电影去。√ 我想去看一个刚上映的3D魔幻电影。 *我想看一个刚上映的3D魔幻电影去。(一)句法条件限制(二)语用制约她说,为了别人的幸福,她可以平平静静地去死 *……死去! 好,我去送,你看家!走,上课去! *走,去上课! 走吧,喝碗热茶去! 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大婶,等等,我拿件衣服去!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你们聊吧,我做饭去!我们打算用这个办法去(来)帮助他。 用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来)克服困难
(二)语用制约小结:“去+VP”换说“VP+去”要受到一些句法条件的限制。“VP+去”当VP和“去”都说明同一施动者且VP表示“去”的目的时,“VP+去”都可以换说成“去+VP”
。“去+VP”意在强调施动者从事什么事,而不在强调施动者的位移,有时其中的“去”表示趋向性的意思已经很弱。“VP+去”则意在强调施动者的位移,其中的“去”表示运动趋向性的意思较强。这种分工不一定是很严格的,但二者的不同倾向在普通话书面语里表现的比较明显。据了解,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主要用“VP+去”说法,不大用“去+VP”说法;西南官话、闽、粤、湘、吴等主要用“去+VP”的说法。这两种说法普通话书面语都吸收了。小结:(2)a拿出来一本书
b拿出一本书来
c把书拿出来
d拿一本书出来(3)a大伙揍了他一顿
b大伙把他揍了一顿
c他被大伙揍了一顿(2)a拿出来一本书四、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一)语法形态比较少(二)语序对词义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谁都认识小王。谁小王都认识。小王谁都认识。(所有的人认识小王)(小王认识所有的人)(a所有的人认识小王
b小王认识所有的人)四、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一)语法形态比较少谁都认识小王。(三)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再”、“还”、“又”
“的”的隐现、“了”的隐现(四)词法和句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复合词 短语 结构关系 眼红眼睛红肿 陈述 看病 看电影 支配 人心 人民心愿偏正 说明说清楚补充 上下上下左右联合(三)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五)主题比主语更为突出印欧语的主语往往与谓语有性、数、人称等一致的语法关系,因而充当主语的成分是有一定限制的,甚至要有所谓的形式主语。汉语各种语义角色,比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方所、时间等,只要能成为被陈述的对象都可以占据主语的位置,几乎没有什么语法关系的限制。(五)主题比主语更为突出昨天我们开了一个会。我们昨天开了一个会。她自己决定婚姻大事。婚姻大事她自己决定。他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他读完了。昨天我们开了一个会。五、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角度(一)句法条件——强制性作用1.什么情况下可以说/用,什么情况下不能说/用,什么情况下可用可不用(1)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我把书看在图书馆里。(2)我在图书馆(里)看书。 *他在北大里学习。五、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角度(一)句法条件——强制性作用“把”字句基本结构:名(施事)+把+名(受事)+动+其它 强调动作对引进的受事给予积极的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非动作性动词(感觉、认知)、趋向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
我把西安去了一次。 大家把这个计划同意了。 把花香闻到了。“把”的宾语有确指性:
把那本词典递给我。 *把一本词典递给我。“把”字句动词后一般要求接其它成分,这类成分包括:动词重叠式、动态助词“了”、补语、宾语等。
把这杯奶喝了。 把这些单词记住。 把这件事告诉他吧。 咱们把屋子打扫打扫。“把”字句基本结构:名(施事)+把+名(受事)+动+其它(3)“的”的隐现
*这是一座很高楼 *这个老师是我们语法的老师 中国朋友——中国的朋友 我姐姐——我的姐姐(3)“的”的隐现2.句法规则的范围(1)动词重叠
他笑了笑跟我说…… *他哭了哭跟我说……
一个动词是否可以重叠,主要取决于该动词本身的性质。语言环境不同,表达功能不同,可以重叠的动词也不完全相同。总的来说,可以重叠使用的主要是动作动词,而且主要是持续性动作动词和自主动词。
2.句法规则的范围有些动词一般表示非自主动作,用重叠形式时,表示的则是一种可控制的自主动作:
不要管过,你让我哭哭吧! “哭”一般来说是一个非自主动作动词,因为人通常不能控制。但在这个句子里,有了“让”这个词,使“哭”成为了自主动作。 非自主动词不能重叠:
小家伙,快醒醒。 *刚才他睡了睡,很快就醒了。有些动词一般表示非自主动作,用重叠形式时,表示的则是一种可控(2)双宾语句
我告诉你一件事儿。 *我打你一个电话 *我讲你一个故事(3)动词重叠否定的范围
不散散步 没听听音乐(2)双宾语句(3)词序和位置 虚词词序:
他一说,我就明白了。 这事儿就我一个人明白。 连动式中动态助词“了”的位置
1)V1V2一先一后,V1已完成,V2未完成,“了”在V1后(3)词序和位置
2)汉语动词的完成态不只是由动态助词“了”表示,还可以通过其他语法手段或语境来体现。当V1V2都表完成,“了”仍在V1后,V2不加“了”也确知是表完成:
我睡了个懒觉起来,精神好多了。
3)如果此时V1不带“了”,V2也随之成为未完成的动作:
我睡个懒觉起来,精神就会好了。 2)汉语动词的完成态不只是由动态助词“了”表示,还可以通过
4)有时V1后的补语可显示动作已完成,这时“了”可省略
他从书包里掏出了一本书给我。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给我。(2)“了”常常跟在全句语义重点的动词后:
妈妈摘了几个西红柿给我。 他抬头望了我一眼。 4)有时V1后的补语可显示动作已完成,这时“了”可省略
他抓了一把花生递给我。 他静下来想了想。(3)V2表目的,“了”在V2后。目的完成,为实现目的而进行的动作当然也完成了。因此V1不加“了”
*他去了北京大学看朋友。 他上街买了一把梳子。 他钻出水面呼了一口气。 他抓了一把花生递给我。4.关注一般规律之外的特殊现象 (1)动词可作定语
写的字借的书 但是:
*写写的字 *借借的书4.关注一般规律之外的特殊现象(2)“修饰语+形容词”可作定语
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 *她是一位真美丽的姑娘。(3)帮他的忙 *离他的婚
(2)“修饰语+形容词”可作定语(4)喝醉了酒吃饱了饭 *吃胖了肉*看病了书述补式带宾语问题:
V+C+O要成为合法的结构,补语C要跟宾语O有语义关系。如:
打碎了杯子
:杯子碎了
C语义指向只要不是指向O,一般不能构成“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滁州市重点中学2025年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5年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联考联盟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冬季用电安全宣传教育
- 2025年山西省范亭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一中2025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玻璃幕墙工程安全质量保障合同
- 二零二五年专业保安服务团队劳动合同范本
- 2025版高端建筑材料代购合作协议
- 2025版A包海南鲜品品牌产业链延伸开发合同
- 提高情商的培训课件
- JJG 597-2025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 2025年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漳州市常山开发区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江西省景德镇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大型活动保安活动方案
- 礼仪培训ptt课件
- 2025年国情与形势政策教育纲要
- 2025-2026年中国台球产业消费趋势报告
- T/TMAC 085-2024燃煤发电机组智能控制与灵活性运行技术导则
- 台钓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