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精选推荐课件_第1页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精选推荐课件_第2页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精选推荐课件_第3页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精选推荐课件_第4页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精选推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1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品抗菌药物类别我院现有品种(复方制剂未列出)β-内酰胺类青霉素钠,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头孢西丁,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氨基糖苷类依替米星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或化学合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影响细胞壁的生成--β-内酰胺类繁殖期杀菌作用影响细胞壁的生成--β-内酰胺类繁殖期4影响细胞壁的生成--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作用于粘肽合成的第三阶段—粘肽多糖链的交链影响细胞壁的生成--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作用于粘肽合成的5影响核酸生物合成—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形成负超螺旋抑制拓扑异构酶Ⅳ--姐妹染色体的分离繁殖期杀菌作用影响核酸生物合成—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繁殖期6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可逆结合在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23S单位上,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也即抑制氨酰基-tRNA从A位移至P位,抑制肽链的延伸速效抑菌剂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可逆结合在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7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作用于核糖核蛋白体(rRNA)的30s亚基,妨碍初始复合物的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依靠其离子的吸附作用,吸附在菌体表面,造成细胞膜的损伤静止期杀菌作用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作用于核糖核蛋白体(rRNA)的8

9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简称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定义限定为质量合格药品;排除了错误用药、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10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一)药物方面:1.正常的药理效应。2.毒性3.杂质:目前的药品标准对于某些有害物质只是限度检查,且项目有限。4.制剂质量。5.添加剂:增溶剂、赋形剂、抗氧剂、防腐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一)药物方面:11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二)机体方面:种族:与遗传因素有关(药物代谢酶)。性别:部分药物反应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小儿及老年人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可影响药效学及药动学过程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脏损害、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二)机体方面:12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三)用药方面药物相互作用:为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用药种类越多发生率越高。合用5种药物4.2%6~10种7.4%11~15种24.2%16~20种40.0%21种以上45.0%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三)用药方面13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四)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局限性观察对象样本量有限(Ⅰ期:20~30例,Ⅱ期:100例,Ⅲ期:300例,Ⅳ期:2000例)观察时间短病种单一受试对象的局限:多为18~50岁,病种单一,全身情况较好,多不并用其他药物。

一些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发现或迟发的ADR可能未能被发现。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四)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局限性14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等,以皮疹最常见)、过敏性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癫痫发作,肌阵挛,精神障碍胃肠道:常见于口服制剂,如腹泻、恶心、呕吐等,伪膜性结肠炎(二重感染)局部刺激性: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及硬结血液系统:血细胞减少/增多,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变态反应型)肾功能障碍双硫仑反应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等,以皮疹最常15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等,以皮疹最常见过敏性休克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16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主要抗原决定簇:①青霉噻唑基。青霉素分子中β-内酰胺环打开后产生青霉噻唑基。②青霉烯酸。青霉素的另一个中间降解产物青霉烯酸所产生。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主要抗原决定17由于各种不同的青霉素都能形成含有相同的青霉噻唑基团的衍生物,因此它们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也就是说,不同的青霉素之间能发生强烈的交叉过敏反应。提示:青霉素类应现用现配,短时间内滴注完毕,尽量减少降解产物的产生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由于各种不同的青霉素都能形成含有相同的青霉噻唑基团的衍生物,18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当头孢菌素碱水解或胺解时最终产物都是以侧链R1为主的衍生物,因此可以认为R1的结构对过敏反应的专属性将起着重要作用,而母核及侧链R2并不起任何作用。头孢菌素本身能够聚合成类高分子的杂质,也可引起过敏。提示:头孢菌素之间几乎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的皮试液应用原液配制尽量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当头孢菌素碱水解或胺解时最终产物19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如果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结构中,R1侧链结构相同或相似,就有可能发生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交叉过敏的现象。如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必须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可先进行头孢菌素皮肤过敏试验(原液皮试),阴性者,可在临床监护下使用药物。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如果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结构20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2.中枢神经系统:青霉素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反射亢进,知觉障碍,幻觉,抽搐,昏睡等)碳青霉烯类神经毒性:(精神症状)谵妄,兴奋躁动,神经恍惚,语无伦次,手舞足蹈,幻视,幻觉失眠,定向力差(神经症状)肌痉挛,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等癫痫样发作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2.中枢神经系统:21青霉素脑病的发生机制i.v.青霉素剂量过大或滴速过快,肾功能不全血药浓度增高血浆蛋白结合力↓游离药浓度↑脑脊液浓度高(>8μ/ml)直接刺激大脑皮质(青霉素脑病)青霉素脑病的发生机制i.v.青霉素剂量过大或滴速过快,肾功能22碳青霉烯类的中枢神经毒性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GABA)碳青霉烯类的中枢神经毒性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23碳青霉烯类的中枢神经毒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GABA的亲和力大于其它β-内酰胺类,所以亚胺培南引起的癫痫相对多见。大多发生于已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损害/癫痫病史),及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发生率与剂量相关(建议不超过4g/d)。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前者可用于治疗脑膜炎碳青霉烯类的中枢神经毒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GABA的亲和力24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3.肾损害:青霉素类:间质性肾炎,病因不明,可能是过敏反应对肾脏的损伤头孢菌素类:主要是药物浓度依赖的,而非过敏性损伤。损伤部位是肾脏的近曲小管细胞,而间质性肾炎较少见。引起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的会导致少尿甚至无尿。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3.肾损害:25头孢菌素致肾损害对肾脏的毒性多数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次数、用药的时程、代谢过程、排泄速度、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所有头孢菌素在大剂量应用时均有产生肾毒性的可能。主要是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拉定等),但头孢唑肟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等注射剂型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也需调整剂量头孢菌素致肾损害对肾脏的毒性多数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次数、用药26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含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致低凝血酶原症双硫仑反应:面部潮红,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烦躁,血压下降,心电图异常等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含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27头孢菌素致低凝血酶原症机理

羧酶(carboxylase)

(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前凝血酶原凝血酶原(preprothrombin)

vitK

凝血酶

(影响肠道细菌)

含甲硫四氮唑头孢菌素建议关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凝血功能头孢菌素致低凝血酶原症机理含甲硫四氮唑建议关注长期使用抗凝药28(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拉氧头孢)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戒酒硫(甲硫四唑环)乙醇乙醛乙酸CO2+H2O甲硫四氮唑环为乙醛脱氢酶抑制剂,导致体内乙醛的蓄积(-)头孢菌素致双硫仑反应机理建议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甚至停药后1周,病人不能饮酒(包括含酒精饮料)、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头孢菌素致双硫仑反应机理建议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甚至停药29大环内酯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红霉素较多见,阿奇霉素也有报道,以恶心、呕吐、中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泻等常见。机理主要与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关。肝损害:在正常剂量时,对肝脏的毒害较小,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但经酯化后的红霉素(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更大。(变态反应型)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红霉素、克拉霉素)同服维生素B6可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大环内酯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红霉素较多见,阿奇霉素也30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肾毒性:临床上往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红细胞,严重时可导致少尿、氮质血症、严重的肾衰及无尿对肾组织有很高的亲和力,可通过细胞膜吞饮的方式而大量聚集在肾皮质中,导致近曲小管细胞溶酶体破裂、线粒体损害、钙调节转运过程受阻,可产生肾小管肿胀甚至坏死。建议:应控制剂量,减慢给药速度(至少60min),避免血药浓度过度升高每日一次给药,疗程不宜过长,避免血药浓度长时间升高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肾毒性:临床上往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31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前庭神经)临床上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耳蜗听神经)耳鸣、听力减退及永久性耳聋耳毒性剂量相关说:药物分布内耳淋巴药浓度高,半衰期长遗传基因突变:线粒体DNA1555G突变,母系遗传,对药物致聋的易感性。建议:监测高频听力,监测前庭毒性,监测肾功能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前庭神经)临床上表现为眩晕32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肌肉麻痹:血压下降、心肌抑制、肢体瘫痪和呼吸肌麻痹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33氨基糖苷类致神经肌肉麻痹可能是由于药物与突触前膜钙结合部位结合,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造成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应提高警惕。抢救时应立即静脉注射新斯的明及钙剂,并采用补充血容量等其他抢救休克的措施。建议:使用氨基苷类药物的患者应避免合用肌肉松弛药。有低血钙、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禁用。氨基糖苷类致神经肌肉麻痹可能是由于药物与突触前膜钙结合部位结34喹诺酮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消化系统:最常见(口服剂型)过敏反应:皮疹、哮喘、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中枢神经毒性:与GABA受体结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静脉给药更易发生,建议已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慎用(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周围神经病变:四肢的疼痛、灼热感、刺痛、麻木、无力,或轻触感、痛感或温度感发生改变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莫西沙星)喹诺酮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消化系统:最常见(口服剂型)35喹诺酮类的主要不良反应神经肌肉阻断: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影响血糖:莫西沙星的风险最高泌尿系统:结晶性血尿(结晶阻塞肾小管)软骨损伤及肌腱炎(孕妇、哺乳期、18岁以下儿童禁用)光敏反应:使用后避免长时间日照血液系统肝损害(变态反应型)喹诺酮类的主要不良反应神经肌肉阻断: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36

阿奇霉素具有一定的心血管影响,尤其是与QT间期延长相关。QT间期延长相关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TdP),这是一种致死性心律异常。医务人员在处方或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时,应了解患者有无发生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的潜在风险

37感谢聆听

感谢聆听3818、永不放弃是你梦想实现的唯一秘诀。19、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20.从今以后,我要懂得,生命的每一都在接受类似的考验。如果坚持不懈,不断尝试,勇往向前,我就会成功。18.一个人只要取得了高中的地位和职位,马上就会声誉大增,扬名天下。8.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2)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6、不要放弃自己,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有一天我们可以老死、病死、穷死,但绝不要允许自己失望而死,消极而死!6.拥有正面能量的人,会对生活乐观对自己信任。他们知道生活本来就悲喜交加,所以已经学会坦然面对。当快乐来临时,会尽情享受,当烦扰来袭时,就理性解决。也许有那么一个时侯,你忽然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全世界都背弃了你,活着就是承担屈辱和痛苦。6)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魄健壮起来,束缚的脚步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才能抛弃!7.生活中别总做一个跟随者,而要善于做一个领跑者;事业中不要总做一个模仿者,而要善于做一个创新者。9、生命本该有意义,我们绝不是白来一场。15.淡然面对过去,坦然迎接将来,学会让心变得坚强。希望的终结才是人生真正的重点。人生在世的意义,是不断地去追求,不要当错过了,才知道要会很,也不要等老了,才回去怀念,时光一去不回,每一刻都是值得珍惜的时候。8.当今使用人才,只担心无处安排,却不懂病根在人才的能力素质;10、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到头来我们注定都是孤独的。17、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明天,抓住今天,在宁静中奋进,也许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创造了奇迹!19、谢谢那些怀疑我的人,给我成长的洗礼,让我更加孤独。18、永不放弃是你梦想实现的唯一秘诀。1、天上最美的是星星,人间最美的是真情。19、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15、再美好的梦想与目标,再完美的计划和方案,如果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想一番。5、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常志,咬定一个目标的人最容易成功。11、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17、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明天,抓住今天,在宁静中奋进,也许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创造了奇迹!11、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18、永不放弃是你梦想实现的唯一秘诀。39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常见不良反应40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品抗菌药物类别我院现有品种(复方制剂未列出)β-内酰胺类青霉素钠,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头孢西丁,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氨基糖苷类依替米星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或化学合4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42影响细胞壁的生成--β-内酰胺类繁殖期杀菌作用影响细胞壁的生成--β-内酰胺类繁殖期43影响细胞壁的生成--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作用于粘肽合成的第三阶段—粘肽多糖链的交链影响细胞壁的生成--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作用于粘肽合成的44影响核酸生物合成—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形成负超螺旋抑制拓扑异构酶Ⅳ--姐妹染色体的分离繁殖期杀菌作用影响核酸生物合成—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繁殖期45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可逆结合在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23S单位上,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也即抑制氨酰基-tRNA从A位移至P位,抑制肽链的延伸速效抑菌剂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类可逆结合在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46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作用于核糖核蛋白体(rRNA)的30s亚基,妨碍初始复合物的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依靠其离子的吸附作用,吸附在菌体表面,造成细胞膜的损伤静止期杀菌作用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作用于核糖核蛋白体(rRNA)的47

48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简称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定义限定为质量合格药品;排除了错误用药、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49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一)药物方面:1.正常的药理效应。2.毒性3.杂质:目前的药品标准对于某些有害物质只是限度检查,且项目有限。4.制剂质量。5.添加剂:增溶剂、赋形剂、抗氧剂、防腐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一)药物方面:50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二)机体方面:种族:与遗传因素有关(药物代谢酶)。性别:部分药物反应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小儿及老年人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可影响药效学及药动学过程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脏损害、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二)机体方面:51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三)用药方面药物相互作用:为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用药种类越多发生率越高。合用5种药物4.2%6~10种7.4%11~15种24.2%16~20种40.0%21种以上45.0%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三)用药方面52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四)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局限性观察对象样本量有限(Ⅰ期:20~30例,Ⅱ期:100例,Ⅲ期:300例,Ⅳ期:2000例)观察时间短病种单一受试对象的局限:多为18~50岁,病种单一,全身情况较好,多不并用其他药物。

一些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发现或迟发的ADR可能未能被发现。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四)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局限性53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等,以皮疹最常见)、过敏性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癫痫发作,肌阵挛,精神障碍胃肠道:常见于口服制剂,如腹泻、恶心、呕吐等,伪膜性结肠炎(二重感染)局部刺激性: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及硬结血液系统:血细胞减少/增多,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变态反应型)肾功能障碍双硫仑反应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等,以皮疹最常54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等,以皮疹最常见过敏性休克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55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主要抗原决定簇:①青霉噻唑基。青霉素分子中β-内酰胺环打开后产生青霉噻唑基。②青霉烯酸。青霉素的另一个中间降解产物青霉烯酸所产生。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主要抗原决定56由于各种不同的青霉素都能形成含有相同的青霉噻唑基团的衍生物,因此它们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也就是说,不同的青霉素之间能发生强烈的交叉过敏反应。提示:青霉素类应现用现配,短时间内滴注完毕,尽量减少降解产物的产生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由于各种不同的青霉素都能形成含有相同的青霉噻唑基团的衍生物,57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当头孢菌素碱水解或胺解时最终产物都是以侧链R1为主的衍生物,因此可以认为R1的结构对过敏反应的专属性将起着重要作用,而母核及侧链R2并不起任何作用。头孢菌素本身能够聚合成类高分子的杂质,也可引起过敏。提示:头孢菌素之间几乎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的皮试液应用原液配制尽量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当头孢菌素碱水解或胺解时最终产物58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如果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结构中,R1侧链结构相同或相似,就有可能发生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交叉过敏的现象。如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必须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可先进行头孢菌素皮肤过敏试验(原液皮试),阴性者,可在临床监护下使用药物。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如果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结构59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2.中枢神经系统:青霉素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反射亢进,知觉障碍,幻觉,抽搐,昏睡等)碳青霉烯类神经毒性:(精神症状)谵妄,兴奋躁动,神经恍惚,语无伦次,手舞足蹈,幻视,幻觉失眠,定向力差(神经症状)肌痉挛,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等癫痫样发作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2.中枢神经系统:60青霉素脑病的发生机制i.v.青霉素剂量过大或滴速过快,肾功能不全血药浓度增高血浆蛋白结合力↓游离药浓度↑脑脊液浓度高(>8μ/ml)直接刺激大脑皮质(青霉素脑病)青霉素脑病的发生机制i.v.青霉素剂量过大或滴速过快,肾功能61碳青霉烯类的中枢神经毒性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GABA)碳青霉烯类的中枢神经毒性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62碳青霉烯类的中枢神经毒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GABA的亲和力大于其它β-内酰胺类,所以亚胺培南引起的癫痫相对多见。大多发生于已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损害/癫痫病史),及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发生率与剂量相关(建议不超过4g/d)。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前者可用于治疗脑膜炎碳青霉烯类的中枢神经毒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GABA的亲和力63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3.肾损害:青霉素类:间质性肾炎,病因不明,可能是过敏反应对肾脏的损伤头孢菌素类:主要是药物浓度依赖的,而非过敏性损伤。损伤部位是肾脏的近曲小管细胞,而间质性肾炎较少见。引起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的会导致少尿甚至无尿。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3.肾损害:64头孢菌素致肾损害对肾脏的毒性多数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次数、用药的时程、代谢过程、排泄速度、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所有头孢菌素在大剂量应用时均有产生肾毒性的可能。主要是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拉定等),但头孢唑肟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等注射剂型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也需调整剂量头孢菌素致肾损害对肾脏的毒性多数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次数、用药65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含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致低凝血酶原症双硫仑反应:面部潮红,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烦躁,血压下降,心电图异常等β-内酰胺类的主要不良反应含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66头孢菌素致低凝血酶原症机理

羧酶(carboxylase)

(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前凝血酶原凝血酶原(preprothrombin)

vitK

凝血酶

(影响肠道细菌)

含甲硫四氮唑头孢菌素建议关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凝血功能头孢菌素致低凝血酶原症机理含甲硫四氮唑建议关注长期使用抗凝药67(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拉氧头孢)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戒酒硫(甲硫四唑环)乙醇乙醛乙酸CO2+H2O甲硫四氮唑环为乙醛脱氢酶抑制剂,导致体内乙醛的蓄积(-)头孢菌素致双硫仑反应机理建议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甚至停药后1周,病人不能饮酒(包括含酒精饮料)、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头孢菌素致双硫仑反应机理建议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甚至停药68大环内酯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红霉素较多见,阿奇霉素也有报道,以恶心、呕吐、中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泻等常见。机理主要与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关。肝损害:在正常剂量时,对肝脏的毒害较小,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但经酯化后的红霉素(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更大。(变态反应型)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红霉素、克拉霉素)同服维生素B6可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大环内酯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红霉素较多见,阿奇霉素也69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肾毒性:临床上往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红细胞,严重时可导致少尿、氮质血症、严重的肾衰及无尿对肾组织有很高的亲和力,可通过细胞膜吞饮的方式而大量聚集在肾皮质中,导致近曲小管细胞溶酶体破裂、线粒体损害、钙调节转运过程受阻,可产生肾小管肿胀甚至坏死。建议:应控制剂量,减慢给药速度(至少60min),避免血药浓度过度升高每日一次给药,疗程不宜过长,避免血药浓度长时间升高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肾毒性:临床上往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70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前庭神经)临床上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耳蜗听神经)耳鸣、听力减退及永久性耳聋耳毒性剂量相关说:药物分布内耳淋巴药浓度高,半衰期长遗传基因突变:线粒体DNA1555G突变,母系遗传,对药物致聋的易感性。建议:监测高频听力,监测前庭毒性,监测肾功能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前庭神经)临床上表现为眩晕71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肌肉麻痹:血压下降、心肌抑制、肢体瘫痪和呼吸肌麻痹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72氨基糖苷类致神经肌肉麻痹可能是由于药物与突触前膜钙结合部位结合,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造成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应提高警惕。抢救时应立即静脉注射新斯的明及钙剂,并采用补充血容量等其他抢救休克的措施。建议:使用氨基苷类药物的患者应避免合用肌肉松弛药。有低血钙、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禁用。氨基糖苷类致神经肌肉麻痹可能是由于药物与突触前膜钙结合部位结73喹诺酮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消化系统:最常见(口服剂型)过敏反应:皮疹、哮喘、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中枢神经毒性:与GABA受体结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静脉给药更易发生,建议已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慎用(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周围神经病变:四肢的疼痛、灼热感、刺痛、麻木、无力,或轻触感、痛感或温度感发生改变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莫西沙星)喹诺酮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消化系统: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