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课件_第1页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_第2页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_第3页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_第4页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自古以来“苏辛”并称,苏轼和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导入新课“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1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2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3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激发爱国热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5学习重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学习重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6题目介绍①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押仄声韵。也有用平声韵的。②曲牌名。南曲商调、北曲歇指调都有。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也有与全阙都相同的。用作引子。永遇乐题目介绍①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押仄声韵。7水龙吟

水龙吟8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诉

的悲愤,乃“”。幼安稼轩强烈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豪放苏辛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号9生平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生平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10著有《稼轩长短句》,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创作著有《稼轩长短句》,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11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12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13辛弃疾名句1.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2.看试手,补天裂。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资料链接辛弃疾名句1.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14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7.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1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16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渡已十二年之久

,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17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1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无限的痛苦。辛弃疾满怀着爱国的热忱,活捉叛徒张安国,率耿京义军的余部渡淮南归;但是,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却并未对他加以重用,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也未受到重视。整体感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慷19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1170),他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门城楼上的赏心亭,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12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课文讲解文意串讲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21《水龙吟》阅读《水龙吟》阅读22这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千里清秋”、“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这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23“遥岑”:远山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写景抒情,客观主观“愁”、“恨”:“遥岑”:远山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比喻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游子了。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25“吴钩”、“栏杆拍遍”: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吴钩”、“栏杆拍遍”: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26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鲈鱼”、“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27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典故“求田问舍”:买地置屋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28

“怕应羞见”:“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29“流年”:时光流逝。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典故“流年”:时光流逝。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风30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31辛弃疾辛弃疾3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请求。

“红巾翠袖”:少女的代名词。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请求。“红巾翠袖33讨论与研究1.上片中词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讨论与研究1.上片中词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342.词中有生动的景色描写,描写了哪些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词中有生动的景色描写,描写了哪些景色?江月、山353.其中的“游子”指谁?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指作者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3.其中的“游子”指谁?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36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1)看、拍、会、登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37(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38“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395.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张翰——乐于归隐(正)许汜——谋取私利(反)刘备——雄才大略(正)桓温——叹时光流逝(正)5.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406.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6.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心志的411.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作者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孤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意境,来烘托“登临意”。2.以人物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3.用典抒情。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写作特色1.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作者用对42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怀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悲慨。全词写尽英雄失意之感,又极强的感染力,至今读来仍动人心魄。

课堂小结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43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给人造成了一种怨愤、失落、压抑的感觉,并且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展开题旨,不但交代了时间(深秋傍晚)、地点(赏心亭楼头)、人物(江南游子)、事由(登临凭吊),而且隐隐道出了作者的情怀,内涵极为丰富。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44下片三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通过古人古事的抒写表明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词人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叹息。下片三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45主旨辛弃疾创作这首《水龙吟》主要是“无人会,登临意”的郁闷,因此词的中心旨意是宣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主旨辛弃疾创作这首《水龙吟》主要是“无人会,登临46拓展阅读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叶丞相,即叶衡,主战派之一,词中的“高人”就是指叶丞相。

拓展阅读菩萨蛮47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①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投湖南汩罗江而死,前人称他为湘累。蝶恋花4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49写作背景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写作背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50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51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52整体感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整体感知永遇乐·京口北固53课文讲解课文讲解5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55

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谢歌台”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典故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5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

这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57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典故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58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总结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总结5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第一层,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狼居胥”:又称狼山,在今内蒙古境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第一层,借古讽今,批评草率60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前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典故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6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今者对照,不堪回首第二层,62“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藉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联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63“佛狸洞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调"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案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典故“佛狸洞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6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三层,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三层,抒发未能65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典故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66

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总结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继续总结67讨论与研究1.作者在词中提到如果仓促北伐,必将会导致失败。其中隐含了作者的一个意思,是什么?

作者自我推荐,实际上是向建议:只有我这样的老臣才可以指挥作战,获取胜利。

讨论与研究1.作者在词中提到如果仓促北伐,必将会导682.如果统治者不善用人,会怎样?

必将导致失败了。但是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说会失败,而是回想当年,描绘了一幅失败的时候的凄惨景象: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2.如果统治者不善用人,会怎样?

必将导69

3.作者对“一片神鸦社鼓”有什么感想?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惨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形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3.作者对“一片神鸦社鼓”有什么感想?大家都704.作者回忆当初扬州遭到金兵劫掠的凄惨景象,本来是不堪回首的。此处为什么要写作“可堪回首”?

为了让统治者知道,用人不当导致战略失误,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

4.作者回忆当初扬州遭到金兵劫掠的凄惨景象,本来是71写作特色1.大量运用典故,借古讽今。2.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写作特色1.大量运用典故,借古讽今。72课堂小结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侂胄的警告。

课堂小结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731.(2008,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闭目塞听(sè)B.芯片钩玄题要豢养(jun)车载(zi)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半嗔(chēn)半喜D.辐射赋于重任补给(jǐ)便(bin)宜行事高考链接1.(2008,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74【答案】C【解析】A项中“起”应为“启”,“自诩”中的“诩”应读“xǔ”;B项中的“载”应读“zǎi”;D项中的“赋于重任”中的于应为“予”。【答案】C752.(20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肉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基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2.(20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76(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77【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临家蚕卵已孵化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鸣叫;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栖息。(2)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城中愁风雨的“桃李”与溪头盛开着灿烂的“荠菜花”相比,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了代人填词的形式命题,效果甚佳。【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78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009,福建卷)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2008,广东卷)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答案】(1)

人道寄奴曾住(2)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9课堂练习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断鸿hón

水龙吟yín遥岑远目cén玉簪螺髻znB.拍遍piàn倩何人qiàn鲈鱼堪脍uì季鹰归未wèiC.元嘉ji永遇乐lè舞榭歌台xiè寻常巷陌mòD.仓皇huán佛狸祠cí神鸦社鼓ǔ尚能饭否fǒuA课堂练习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802.下面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鹰---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B.寄奴---刘裕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作者借英雄人物,表达自己虽年事已老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C.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英雄业绩。D.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A2.下面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1《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拓展延伸《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82一、作者生平及经历比较:苏轼

四川眉县

北宋中期

冤狱、坎坷

文官颇有政绩

47岁

辛弃疾

山东济南

南宋初年

壮志难酬武官战功卓著

66岁一、作者生平及经历比较:83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84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不同点:85(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86研讨与练习答案一、1.辛弃疾于绍兴32年(1162)率领北方抗金义军投奔南宋,为的是参加南宋军队北伐抗金。但他从南来至创作此词时已有12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只让他担任一些维持地方治安之类的官职,并没有派他去杀敌陷阵,所以作者心中十分失望和愤慨。当他在秋季登上赏心亭时,眺望寥廓的天空、悠悠的江水、高耸的山峰,看到楼头落日,听到断鸿哀研讨与练习答案一、87鸣,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处境:他如今流落南方,事业无成!岁月不待人,他急切地希望有用武之地,却不能被人理解。词人深感孤独寂寞,面对楚天清秋不禁怆然泪下。他的“登临意”就是这种要去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词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他的抒情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鸣,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处境:他如今流落南方,事业无成!岁月不88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是说89二、辛弃疾在这两首词中,写到的历史人物有:张翰、许汜、刘备、孙权、刘裕、南朝宋文帝、拓跋焘、廉颇。历史事件有:张翰弃官归乡,刘备鄙视许汜,孙权始置京口,刘裕起兵北伐,霍去病出击匈奴,宋文帝北伐失败,拓跋焘建立行宫,赵王使者探望廉颇。作者通过这众多的历史人物故事,分别表达了对英雄功业的仰慕,对追求享受、草率从事的行为的批判。抒发了自己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哀与愤慨。二、90“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世说新语.识鉴》表明词人耻于归隐,胸怀报国的雄心壮志。“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表明词人为国忘私的胸怀,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之人。“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

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年光虚度的愤慨和苦痛。“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表明词人耻于91三、前一句可以理解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后一句可以理解为“扬州路上的烽火”。学过的诗词中还有一些,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多情应笑我”,可以理解为“应笑我多情”。三、92辛弃疾词两首课件93导入新课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自古以来“苏辛”并称,苏轼和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导入新课“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94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95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96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9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激发爱国热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98学习重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学习重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99题目介绍①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押仄声韵。也有用平声韵的。②曲牌名。南曲商调、北曲歇指调都有。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也有与全阙都相同的。用作引子。永遇乐题目介绍①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押仄声韵。100水龙吟

水龙吟10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诉

的悲愤,乃“”。幼安稼轩强烈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豪放苏辛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号102生平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生平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103著有《稼轩长短句》,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创作著有《稼轩长短句》,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104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105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106辛弃疾名句1.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2.看试手,补天裂。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资料链接辛弃疾名句1.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107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7.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10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109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渡已十二年之久

,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110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11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无限的痛苦。辛弃疾满怀着爱国的热忱,活捉叛徒张安国,率耿京义军的余部渡淮南归;但是,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却并未对他加以重用,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也未受到重视。整体感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慷112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1170),他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门城楼上的赏心亭,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111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课文讲解文意串讲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114《水龙吟》阅读《水龙吟》阅读115这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千里清秋”、“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这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116“遥岑”:远山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写景抒情,客观主观“愁”、“恨”:“遥岑”:远山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11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比喻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游子了。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118“吴钩”、“栏杆拍遍”: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吴钩”、“栏杆拍遍”: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119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鲈鱼”、“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120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典故“求田问舍”:买地置屋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121

“怕应羞见”:“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122“流年”:时光流逝。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典故“流年”:时光流逝。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风123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124辛弃疾辛弃疾12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请求。

“红巾翠袖”:少女的代名词。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请求。“红巾翠袖126讨论与研究1.上片中词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讨论与研究1.上片中词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1272.词中有生动的景色描写,描写了哪些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词中有生动的景色描写,描写了哪些景色?江月、山1283.其中的“游子”指谁?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指作者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3.其中的“游子”指谁?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129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1)看、拍、会、登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130(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131“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1325.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张翰——乐于归隐(正)许汜——谋取私利(反)刘备——雄才大略(正)桓温——叹时光流逝(正)5.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1336.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6.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心志的1341.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作者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孤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意境,来烘托“登临意”。2.以人物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3.用典抒情。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写作特色1.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作者用对135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怀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悲慨。全词写尽英雄失意之感,又极强的感染力,至今读来仍动人心魄。

课堂小结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136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给人造成了一种怨愤、失落、压抑的感觉,并且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展开题旨,不但交代了时间(深秋傍晚)、地点(赏心亭楼头)、人物(江南游子)、事由(登临凭吊),而且隐隐道出了作者的情怀,内涵极为丰富。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137下片三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通过古人古事的抒写表明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词人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叹息。下片三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138主旨辛弃疾创作这首《水龙吟》主要是“无人会,登临意”的郁闷,因此词的中心旨意是宣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主旨辛弃疾创作这首《水龙吟》主要是“无人会,登临139拓展阅读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叶丞相,即叶衡,主战派之一,词中的“高人”就是指叶丞相。

拓展阅读菩萨蛮140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①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投湖南汩罗江而死,前人称他为湘累。蝶恋花14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42写作背景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写作背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143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144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145整体感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整体感知永遇乐·京口北固146课文讲解课文讲解147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148

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谢歌台”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典故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149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

这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150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典故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151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总结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总结15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第一层,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狼居胥”:又称狼山,在今内蒙古境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第一层,借古讽今,批评草率153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前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典故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15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今者对照,不堪回首第二层,155“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藉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联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156“佛狸洞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调"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案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典故“佛狸洞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15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三层,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三层,抒发未能158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典故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159

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总结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继续总结160讨论与研究1.作者在词中提到如果仓促北伐,必将会导致失败。其中隐含了作者的一个意思,是什么?

作者自我推荐,实际上是向建议:只有我这样的老臣才可以指挥作战,获取胜利。

讨论与研究1.作者在词中提到如果仓促北伐,必将会导1612.如果统治者不善用人,会怎样?

必将导致失败了。但是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说会失败,而是回想当年,描绘了一幅失败的时候的凄惨景象: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2.如果统治者不善用人,会怎样?

必将导162

3.作者对“一片神鸦社鼓”有什么感想?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惨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形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3.作者对“一片神鸦社鼓”有什么感想?大家都1634.作者回忆当初扬州遭到金兵劫掠的凄惨景象,本来是不堪回首的。此处为什么要写作“可堪回首”?

为了让统治者知道,用人不当导致战略失误,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

4.作者回忆当初扬州遭到金兵劫掠的凄惨景象,本来是164写作特色1.大量运用典故,借古讽今。2.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写作特色1.大量运用典故,借古讽今。165课堂小结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侂胄的警告。

课堂小结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1661.(2008,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闭目塞听(sè)B.芯片钩玄题要豢养(jun)车载(zi)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半嗔(chēn)半喜D.辐射赋于重任补给(jǐ)便(bin)宜行事高考链接1.(2008,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167【答案】C【解析】A项中“起”应为“启”,“自诩”中的“诩”应读“xǔ”;B项中的“载”应读“zǎi”;D项中的“赋于重任”中的于应为“予”。【答案】C1682.(20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肉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基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2.(20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169(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