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暨EBC第13版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_第1页
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暨EBC第13版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_第2页
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暨EBC第13版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_第3页
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暨EBC第13版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_第4页
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暨EBC第13版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暨EBC第13版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2018年4月欧洲分叉俱乐部(EBC)第13版关于左主干(LM)病变介入治疗的专家共识在《EuroIntervention》杂志发表。该共识重点关注了左主干解剖特征、腔内影像和功能学的价值、心脏团队和导管室建设、导丝和支架的选择与操作技巧、介入术式的选择、介入术后优化治疗和随访等。1、LM解剖学特征LM分为开口、体部和远段,提供75%以上的左心室供血(右优势时),平均直径为5mm(3.5〜6.5mm,血管内超声),平均长度为10.5±5.3mm,分叉平均预估角度达70°〜80°。左主干病变病变中斑块常存在于侧壁中且延伸至两个分支。腔内影像和功能学的价腔内影像和功能学在LM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术中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评估LM病变部位、病变程度、斑块特点、钙化情况、分叉特征等。一般来说,IVUS指导下干预LM病变的最小管腔面积(MLA)为6mm2。不过,有几项研究通过分析IVUSMLA和血流储备分数(FFR)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不同的切点值。其主要决定因素可能是种族差异,因为亚洲人的MLA切点值明显小于北美白种人。而光学相干成像(OCT)用于LM病变评估的价值有限,尤其是对LM开口和近段病变。使用压力导丝获取血流储备分数(FFR)可用于LM功能学评估。在测量LM病变的FFR过程中,需要注意:指引导管要悬于开口进行压力较零和测量;腺苷经静脉而不是冠脉给药;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病变可能对FFR结果产生影响。LM病变的FFR大于0.8通常不需要干预。3、心脏团队和导管室建设多学科的心脏团队在稳定期的无保护LM病人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急诊LM病人则是要尽快进行血运重建,而此时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通常行不通。术者和整个导管室团队(包括护士、技术人员和麻醉师)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在LMPCI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导管室应配备完善的设备,包括腔内影像设备、压力导丝、血流动力学支持设备(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时起搏器)、旋磨装备、血栓抽吸导管以及丰富的指引导管、导丝、支架、预扩球囊、后扩球囊等。而且,这些设备能被快速、有效地调度和应用。导丝和支架的选择和操作技巧局限于开口或体部的左主干病变仅需1根导丝进入左主干(通常置于LAD),而左主干远端或分叉病变常需2根导丝。工作导丝做为首选、且应先进入最具挑战性的边支。拘禁导丝技术(jailedwire技术)可以提高LM分叉病变PCI的安全性主要是因为该技术有利于校正分叉角度(便于通过边支)、在主支预扩和支架后有助于保持边支开放、在边支闭塞时可作为marker定位边支开口和提供了重新进入边支的可能性。而一旦导丝进入边支失败,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改变导丝头端塑型;使用单腔、双腔微导管;进行斑块销蚀;主支预扩张。LMPCI要选择与LM大小相匹配的支架,经典的LM支架扩张范围为4.5〜5mm。局限于开口或体部的左主干病变通常仅需覆盖左主干病变。对于左主干分叉病变,支架常常要覆盖边支。这时候LM支架要与边支直径匹配,通常3〜4mm更合适。强调使用合适的后扩张球囊进行近端优化技术(POT)。此外,要注意指引导管和其他器械引起LM支架纵向变形的风险。5、介入术式的选择对于非复杂LM病变(如Medina1,1,0或1,0,1),通常支架策略是用单个支架覆盖最相关且病变最严重的边支(通常是LAD,特定情况下为LCX),必要时边支植入支架。支架在LM内长度应足够(8〜9mm)以兼容POT时的后扩张球囊。这也意味着,支架在很多情况下允许覆盖到LM开口。要常规进行POT,而POT后是否都需要导丝穿侧孔网眼(Rewire)和球囊对吻扩张(KBI)尚不清楚。不过,如果明确识别出边支开口处结果不理想或未来可能进行下游血管PCI,那么,应该进行Rewire和KBI。复杂LM分叉病变常累及两个边支,支架术式的选择更多且常需要在两个边支均植入支架。共识认为大部分真性分叉病变能够用分步式必要时支架技术完成。如果两个分支具有同等重要,则优先在病变更严重的分支植入支架支架要回撤覆盖LM)。所有复杂LM分步病变应常规进行POT,之后,在病变较轻血管进行Rewire和KBI(用与分支血管1:1的两个球囊)。无论何时植入第二个支架,高压KBI是必须的,且序贯性KBI策略更好。在进行KBI时,两个球囊分别高压扩张(确保LAD和LCX开口扩张),然后低压同步扩张;KBI之后后需再次进行POT(re-POT)o6、介入术后优化腔内影像和功能学在优化LMPCI结果方面的意义已经得到了证实。IUVS和OCT均可以识别PCI后支架膨胀不全、贴壁不良、边缘夹层,有助于优化PCI的最终结果。IVUS指导的LMPCI已经被证明是显著获益的,因此,强烈推荐IVUS用于指导LMPCI。而OCT指导LMPCI尚缺少大型研究。不过,OCT的3D支架重构技术可指导导丝追踪、支架侧孔导丝再进入。随访LMPCI成功后,仍可能发生临床事件。然而,最优的双抗流程和随访程序仍未不清楚。随访期间,有症状复发或记录到缺血时,进行侵入性管理是合理的;无症状性患者,考虑晚期(3~12个月)复查造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