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辨识与分类课件(上)_第1页
危险化学品辨识与分类课件(上)_第2页
危险化学品辨识与分类课件(上)_第3页
危险化学品辨识与分类课件(上)_第4页
危险化学品辨识与分类课件(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辨识与分类(上)2018年3月30日主要内容第一章危险化学品鉴别与分类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登记第三章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管理第四章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第五章易制爆危险化学品1第一章危险化学品辨识与分类化学品危险性复杂多样,化学品危险性鉴别和分类是获取化学品安全信息、评估化学品的固有危险性的重要手段。为化学品安全管理、事故应急救援、事故调查提供基础数据,有利于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化管理。一、鉴别与分类的目的1.《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概述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UNCED)通过了第21世纪议程,推荐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GHS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都能理解的国际系统来表述化学品的危害,提高对人类和环境的保护,为尚未制定相关系统的国家提供一种公认的系统框架,同时可以减少对化学品的测试和评估,并且有利于化学品的国际贸易。二、鉴别与分类的依据2.联合国的GHS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情况联合国的GHS制度,是在各国政府为降低化学品产生的危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纷纷推出各种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是各国按全球统一的观点科学地处置化学品的指导性文本。作为一项旨在保护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全球统一制度,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简称GHS)已被用于指导各国制定化学品管理战略。2006年10月24日,我国参照GHS标准第一版编制发布《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共计26个(GB20576-GB20599,GB20601—GB20602)。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2008年12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为该系列标准的实施过渡期。另外,GHS中的一个种类“吸入危险性”,在我国还未转化成为国家标准。2008年6月18日,我国发布《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2008年6月19日,发布了《基于GHS的化学品标签规范》(GB/T22234-2008)。2009年6月21日,对应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第二修订版,我国公布《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代替《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2010年5月1日实施,目前该标准已成为我国进行化学品分类管理的基础标准。目前我国的危险化学品登记正在按照GHS要求推进。3.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依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GB20576-GB20599,GB20601-GB20602)26个标准;《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危险货物品名表》GB112268-2005;《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基于GHS的化学品标签规范》(GB/T22234-2008)三、化合物与混合物鉴别分类简介化合物—单一的化学品;混合物—多种化学品的集合;化合物的鉴别分类依据规范、标准查找;混合物的鉴别分类需事先进行试验和计算,然后依据规范、标准查找;1.化学品危险性鉴别分类化学品检索有关理化、燃爆和毒性数据进行健康危害和物理危害的试验依据危险化学品分类的判据确定是否是危险品爆炸品;压缩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危险品非危险品2.混合物危险性鉴别分类混合物LD50、LC50数据通过燃爆危险性试验取得数据根据GB13690-2009、GB6944-2005分类标准确定危险性分类n:危害组分总数;X:第i种有害组分的摩尔份数;P:组分的重量百分数。3.混合物危险性分类(急性毒性计算举例)蒸气吸入急性毒性己知NO、NO2的LC50(4h,大鼠吸入)分别为1068mg/m3和126mg/m3,若NO中含10%(体积比)的NO2,求该混合物的LC50。解:经口急性毒性已知4-甲酚、2-甲酚的(大鼠经口)分别为207mg/kg和121mg/kg,若4-甲酚中含5%的2-甲酚,求该混合物的LD50。解:分为两个部分介绍:所有化学品:使用《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介绍;危险化学品:使用《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介绍。四、化学品的鉴别与分类我国仍在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对照类别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第1类爆炸品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2.1易燃、2.2不燃、2.3有毒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3.1低闪点、3.2中闪点、3.3高闪点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我国仍在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对照类别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12268-2005第6类有毒品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品8.1酸性、8.2碱性、8.3其他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对《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版与2015版的介绍危险货物编号(危规号CN)名称别名UN号CAS号第一类爆炸品第一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1018迭氮(化)钡022418810-58-711019《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版)《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序号品名别名CAS号备注1阿片鸦片8008-60-42氨液氨;氨气7664-41-73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异佛尔酮二胺;3,3,5-三甲基-4,6-二氨基-2-烯环己酮;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2855-13-245-氨基-3-苯基-1-[双(N,N-二甲基氨基氧膦基)]-1,2,4-三唑[含量>20%]威菌磷1031-47-6剧毒目前危险品化学品的通用编号大致有10类:1.危险货物编号:又称危规号、CN号是我国在《GB

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危险货物编号。《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使用的就是危险货物编号。该编号由5为阿拉伯数字组成。第1位数表示该危险货物按此分类所属类别,第2位数表示该危险货物按此分项项别,第3~5位数表示该危险货物品名的顺序号。对危险化学品编号的介绍2.CAS号:美国化学文摘社登记号CAS是美国化学文摘社的英文缩写。它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编号,这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其缩写CAS在生物化学上便成为物质唯一识别码的代称,相当于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拥有了自己的“学号”。如今的化学数据库普遍都可以用CAS编号检索。一个CAS编号以连字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2到6位数字,第二部分有2位数字,第三部分有1位数字作为校验码。3.UN号:联合国编号(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编号)也称作危险品运输编号。是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对危险物质制定的编号。

UN是联合国(United

Nations)的英文缩写。

UN编号登录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中。4.EINECS登录号(又称EC编号)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欧洲现有商业化学品目录》中对该化学品的登录编号;5.ELINCS登录号:《欧洲已申报化学品目录》的登录编号ELINCS是的缩写;6.ICSC编号:是指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的顺序号,ICSC是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三个组织的合作机构--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与欧洲联盟委员会(CEU)合作编辑的一套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片。

7、RTECS号: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号是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规定的登记号。可用来查找一种化学物质的毒理学数据。8、IMDG规则页码IMDG规则页码是国际海事组织编制颁发的《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危险货物信息页码。9、HS编码:即海关编码。是编码协调制度的简称。10、MDL号:是每一种化学反应和变化的唯一识别号。它的格式是:RXXXnnnnnnnn,其中R代表一种化学反应,XXX代表拥有该化学反应记录的数据库,nnnnnnnn是8个数字。

化学品危险性的分类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分类,共分3大类:理化危险16类、健康危险10类、环境危险2类《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版)分为8大类14类小类理化危险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氧化性气体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分类,共分3大类: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健康危害性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性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性呼吸或皮肤致敏物生殖细胞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定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特定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吸入性危害环境危害性危害水生环境急性(短期)水生危害长期水生危害危害臭氧层一、爆炸物1.定义: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如:叠氮钠、黑索金、2,4,6-三硝基甲苯(TNT),三硝基苯酚2.种类(2大类,6小类)①爆炸物质(或混合物)②烟火制品

化学品分类类别及警示标签●爆炸性物质是固体或液体物质(或物质混合物),自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速度高到能对周围造成破坏。(如叠氮钠、TNT等)●烟火物质是用来产生热、光、声、气或烟的效果或这些效果加在一起的一种物质或物质混合物。(如烟花爆竹、鞭炮等)1.1具有整体爆炸(瞬间影响到全部装入量的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叠氮铅、TNT等)1.2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燃烧弹、烟幕弹等)1.3具有着火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备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硝基笨、苦味酸钠等)1.4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导火索、烟花爆竹、鞭炮等)1.5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性质比较稳定,在燃烧实验中不会爆炸(如铵油炸药、铵沥蜡炸药等)1.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二、易燃气体2.易燃气体分为2类:(1)类别1在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的气体:在与空气的混合物中按体积占13%或更少时可被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可燃范围至少为12个百分点的气体。(2)类别2在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除类别l中的气体之外,与空气混合时有易燃范围的气体。2.分类3.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表2-2易燃气体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1.术语和定义凡分散介质为气体的胶体物系为气溶胶。它们的粒子大小约在100-10000nm之间,属于粗分散物系。常用的气溶胶是指喷射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罐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有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并配有释放装置以使内装物喷射出来,在气体中形成悬浮的固态、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粉末或者以液态或气态形式出现。三、易燃气溶胶如果气溶胶中含有易燃液体、易燃气体或易燃固体等任何易燃的成分时,该气溶胶应考虑分类为易燃气溶胶。根据其化学组成、化学燃烧热、泡沫试验(对泡沫气溶胶),点燃距离试验和封闭空间试验(对喷雾气溶胶)的结果。分为易燃气溶胶类别1(极度易燃气溶胶)和类别2(易燃气溶胶)两个类别。2.分类四、氧化性气体1.术语和定义氧化性气体:能通过提供氧或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2.分类氧化性气体只有一个类别。如;氧气、氯气五、压力下气体1.术语和定义压力下气体:20℃时压力不小于280kPa(表压)的容器中的,或作为液化气体或成为冷冻液体储存在容器中的气体。2.分类六、易燃液体1.术语和定义易燃液体:指闪点不大于61℃的可燃液体。易燃液体分为3类低闪点液体:闪点<-18℃如:乙醚(闪点为-45℃);乙醛(闪点为-38℃)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如:苯(闪点为-11℃);乙醇(闪点为12℃);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如:丁醇(闪点为35℃);氯苯(闪点为28℃)。2.分类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高度的易燃易爆性(分子量越小,闪点越低)易挥发性易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汽油桶鼓桶)带电性(汽油、苯、甲苯、液态烷烃等)毒害性(甲醇的致盲性)七、易燃固体1.术语和定义易燃固体:指容易燃烧的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第一类易燃固体金属以外的物质:进行的燃烧时间小于45s或燃烧速率大于2.2mm/s时,且润湿部分不能阻燃。金属粉末:火焰在小于5min蔓延整个样品。第二类易燃固体金属以外的物质:进行的燃烧时间小于45s或燃烧速率大于2.2mm/s时,且润湿部分能阻燃4min。金属粉末:火焰在小于5min不超过10min蔓延整个样品。2.分类易燃固体的特性

易燃性(红磷、硫磺、萘、安全火柴;2,4,6-三硝基甲苯[含水〉30%)、硝化棉(25%〈含水〈28%)])着火点比较低,一般都在300℃以下,在常温下只要有能量很小的着火源与之作用即能燃烧。

可分散性与可氧化性(硅粉、锰粉、钛粉等)与酸、氧化剂接触,尤其是强氧化剂,能够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

热分解性(多聚甲醛、2-硝基联苯等)

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硫磺、三硫化四磷等)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具有毒害性,或燃烧后能产生有毒的物质。1.术语和定义自反应物质:即使没有氧(空气)也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性液体或固体物质或混合物。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解释:自反应性化学物质就是本身或与其他物质能进行反应,且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物质。因此常把它们区分为自反应性物质与他反应性物质两类。自反应性物质,勿需借助空气中的氧即可发生放热分解,并急速地放出气体、燃烧,以致爆炸的危险性。这类物质大多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发生。八、自反应物质2、自反应物质分类:按下列原则分为“A-G”7个类型:a)在包装内,会发生爆炸或快速爆燃的任何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分为A型自反应物质。b)在包装内,具有爆炸特性,既不会爆炸也不会快速爆燃,但易发生受热爆炸的任何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分为B型自反应物质。c)在包装内,具有爆炸特性,不会发生爆炸、快速爆燃或受热爆炸的任何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分为C型自反应物质。d)在实验室试验中以下情况的任何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有限条件加热时部分爆燃,不会快速爆燃,没有呈剧烈反应;或有限条件加热时完全不会爆炸,会缓慢燃烧,没有呈剧烈反应;或有限条件加热时完全不会爆炸或爆燃,呈中等反应;将被确定为D型自反应物质。e)在实验室试验中,有限条件加热时完全不会爆炸又不爆燃,呈微反应或不反应的任何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分类为E型自反应物质。f)在实验室试验中,有限条件加热时既不会在空化状态爆炸,也完全不会爆燃,呈微反应或不反应,低爆炸能量或无爆炸能量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将被分类为F型反应物质。g)在实验室试验中,有限条件加热时既不会在空化状态爆炸,也完全不会爆燃,并且不发生反应,无任何爆炸能量,只要是热稳定的(50kg包装的自加速分解温度为60~75℃),对于液体混合物,用沸点不低于150℃的稀释剂减感的任何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都被确定为G型自反应物质;如果该混合物不是热稳定的,或用沸点低于150℃的稀释剂减感,则该混合物被确定为F型反应物质。自反应性化学物质不仅在外界能量作用下(热能、冲击能等)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而且在自然存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如这类化学物质组成的体系内的化学反应发热速度大于该体系向环境的散热速度,就会造成体系内的热积累,最终导致热自燃或热爆炸。1.术语和定义自热物质:发火液体或固体以外,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或固体不同,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公斤级)并经过长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才会燃烧。物质或混合物的自热,导致自发燃烧,是由于物质或混合物与氧(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并且所产生的热没有足够迅速地传导到外界面引起的。当热产生的速度超过热损耗的速度而达到自燃温度时,自燃便会发生。九、自热物质2.在危险货物一览表中已列出:来源于动植物的:碳、椰肉干、含油废棉、潮湿棉花、动植物纤维(含油)、鱼粉、废氧化铁或海绵状铁、湿的金属催化剂、不饱和油脂处理过没有完全干的复写纸、种子油饼、湿羊毛废料、锌粉、含油碎布、湿的织物废料等;化合物:连二亚硫酸盐、无水硫化钠、二氨基镁、代森锰、代森锰制剂、氢硫化钠、二硫化钛其他具有自热特性的物质,需要通过自热试验进行鉴定分类,划到相应的类属条目或未另作规定的条目中。已列出的自热物质,有的通过试验鉴定为不会自热的物质可以作为普通货物,如来源于动植物的碳。另外有的还需要通过试验进行包装类别的鉴定。十、自燃液体即: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液体。自燃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一定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凡能促进氧化反应的一切因素均能促进自燃。空气、受热、受潮、氧化剂、强酸、金属粉末等能与自燃物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对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它们都是促使自燃物品自燃的因素。如:乙醚: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时,在蒸发后所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这些过氧化物可加5%硫酸亚铁水溶液振摇除去。

十一、自燃固体1.术语和定义自燃固体:即使数量少也能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2.分类自燃固体共1类:与空气接触后5min内会发生燃烧的固体。自燃固体的特性

极易氧化:如:黄磷、白磷、金属硫化物(硫化亚铁、硫化钠)、烷基铝、油棉纱、硝化棉等。

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

易分解:(硝化纤维片基)1.术语和定义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该类物品是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然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十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2、遇湿易燃物品的特性遇水或酸易燃性(金属钠、金属钾、铝粉、金属氢化物、碳化钙、磷化锌等)自燃性(碳金属、硼氢化合物等)爆炸性(如电石等)十三、金属腐蚀物1.术语和定义金属腐蚀物:通过化学作用会显著损伤或甚至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2.分类金属腐蚀物质或混合物共分1类,分类依据为:在试验温度55℃下,钢或铝表面的腐蚀率超过6.25mm/a。十四、氧化性液体氧化性液体: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氧化性气体)可能引起或促使其它物质燃烧的液体。浓硝酸、过氧化氢十五、氧化性固体1.术语和定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