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参考答案:A2.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在强调史家在理学思想影响下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史实的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当然难有定论,但是并不能说是“永远难有定论”,历史真相的反映是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历史真相并不取决于多数人的意见或者少数人的意见,并不能说“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并不一定就愈客观,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的,其实B、C、D三个选项本身也均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考点:史学研究?史家主观认识?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传授一些历史理论、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史观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等常用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税赋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黄宗羲认为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加重农民负担B.黄宗羲借此反对君主专制,渴求民主与法治C.黄宗羲力主废除土地私有制,恢复均田制D.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参考答案:A4.如图书法作品中的思想主张概括了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思想,该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C项正确;李贽质疑孔孟学说的权威性,王夫之有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均不合题意,故排除ABD三项。5.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参考答案:D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这则史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参考答案:B7.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强调血缘纽带

B.强调尊老爱幼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参考答案:A8.《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材料反映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的大众化和为人民服务B.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C.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材料中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等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文献关于教育方面确定了我国教育方针,故A正确;B是文化大革命时期;C是1985年提出;D是1996年。点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根据这一方针,人民政府对旧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并确立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等教育方针和政策,这些措施包括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等。9.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被称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举,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三省六部制导致了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C.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D.历朝基本沿袭了三省六部制参考答案:B【详解】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并不是三省六部制度导致,主要是地方权力过大导致,B错误,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A正确;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正确;历朝基本沿袭了三省六部制,D正确。10.孔子创立儒家后,其儒家内部也日渐分化,史称儒分为八。后儒不仅各伸其说,而且还互相攻讦,如荀子指责孟子之说歪曲了孔子思想,其理论本身也“甚僻违而无类”。这反映了A.儒学在战国时成为显学 B.儒学进入思辨性阶段C.战国时期思想发展的特征 D.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儒学在春秋时成为显学,不是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儒学进入思辨性阶段是在宋明理学,不是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儒家内部也日渐分化,史称儒分为八”反映了战国纷争思想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材料是反映儒家思想内部纷争,故D项错误。11.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参考答案:C【详解】“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等同于崇洋,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手稿中……使用了21个‘夷’字……辑著成的书稿中……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受到了近代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结合所学,这时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但尚未成为时代的潮流,故D项错误。12.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下列对此图理解的选项中正确的有

(

)①1940~1944年是抗战时期,以抗日为重任,因而“民主”出现频率不高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因而“民主”出现频率较高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④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13.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1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A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日本趁机强占它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战争期间,美日之间的矛盾虽然有所激化,但日本还不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同美国争夺的实力。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排除BCD,故本题答案选A项。点睛: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时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项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5.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参考答案:B16.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考查古代思想的发展历程。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的鼎盛时期应是隋唐时期,故第④项应排除即排除B、C、D三项。所以应选A。17.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

②关注了人的自然需求,注重道德伦理

③有利于调节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D18.下列关于七届二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会议决定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C.会议提出了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D.会议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参考答案:C19.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指(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参考答案:C20.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参考答案:A21.“把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此处材料反映的思想可能是A.卢梭

B.孟德斯鸠

C.康德

D.伏尔泰参考答案:A22.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这句话反映的是A.李贽的是非观

B.朱熹的“理学”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参考答案:C23.下列关于《五国海军条约》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定

B.它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结束C.它的签订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D.海军军备竞赛问题获得彻底解决参考答案:D24.“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品是(

)A.《西风颂》

B.《唐璜》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参考答案:C25.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的著作是A.《缀术》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参考答案:C26.史学界认为,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创新”是指()A.国王丧失了一切权力

B.议会掌握国家实权C.国王和议会同时存在

D.国王只为议会服务参考答案:B27.“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这说明汉字演变()A.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C.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

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参考答案:C“‘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说明汉字演变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故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8.《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辛亥革命A.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C.将传统文化彻底地击败D.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中“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儒学,故C项错误。29.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乾隆四十年(1775)数量不超过20万石30万石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参考答案:C【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在不断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和当地粮食作物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扩大有关,当地农民为了养家糊口,必须要购买粮食,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转变,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在两宋之际就已经转到江南地区,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为什么不断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粮食作物种植减少密切相关。30.据《通典》记载:“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材料表明唐代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B.对外经贸往来十分繁盛C.坊市制度逐步走向瓦解D.长途贸易促进城市繁荣参考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体现了唐代商业覆盖区域十分辽阔,店肆等便利了交通,客观上促进了唐代商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对外经济交流的状况,故B错误。唐朝仍然实行坊市制度,故C项错误。城市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隋唐时期商业发展。要掌握唐朝商业发展的状况和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3小题,共18分)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ks5u唐代宋代明代1人267人36000人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材料三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6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代“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6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李贽这一看法形成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6分)ks5u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2)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6分)(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李贽的“异端”之学),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4分)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主要考查西汉儒学的影响和地位。根据材料结合西汉时期儒学的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分析从唐至明代“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这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考虑。第(3)问,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这主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完整的解读信息,归纳信息的内容。说明李贽这一看法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32.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但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而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摘编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司马光和王安石就何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司马光的质疑?(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综上所述,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参考答案:考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解答:(1)第一小问问题,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反对理财,争论的焦点是理财问题.第二小问措施,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的内容.(2)本题考查学生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材料二中关键信息:“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因此实际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3)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本题难度系数不大.属于较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三中对王安石的评价截然相反,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方法,应该是辩证的、历史的、用发展的观点、客观公正地实是求实评价去评价.答案:(1)问题:理财.措施: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2)问题:与民争利;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从中谋利;实际推行中加重人民负担.(3)评价: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客观公正地实是求实评价;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33.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观察下面三幅图图一

图二

图三材料三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材料四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1)据材料一,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2)说明每一幅图反映的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5分)(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的?(3分)(4)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2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2)图一:专制主义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