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_第1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_第2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_第3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_第4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孙中山《五权宪法》

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影响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阅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9页的知识结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王沈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诗》只注重门第

阅读课文14页,结合下列三则材料。说说“九品中正制”最大的弊端是什么?隋朝科举制度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宣告科举制度的诞生。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一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隋炀帝杨广569~618文帝杨坚次子科举制正式创立标志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唐朝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唐朝科举制度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科举制

生源科目考试内容录取比例常科在校学生在家或在社会上的读书人明经儒家经书的记诵、理解1/10进士经书,诗赋时务策写作1/60制科生源更广常科录取过的,在职官员科目繁多————录取“非常之人”常科考试程序:州府考试(初试)→尚书省考试(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女皇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在开设文举的同时也开设武举。为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武则天创设了糊名制,这种办法行之有效,一直沿用至今。为了严防选官舞弊,她还创立了殿试制度。创设糊名制开设武举创立殿试制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曲江流饮曲江春晓曲江盛会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位于西安兴庆公园内自唐至宋,及元、明、清,中国科举制度吸引诸多远邦近邻。进士及第后,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在中国入仕授官,有的在中国长期生活。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进士及第后仕于唐,逝世于中国。阿倍仲麻吕来华学经图小组活动: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①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②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③考试纪律严格。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考试的根本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偏重经书、诗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