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沟运行巡查管理规程_第1页
电缆沟运行巡查管理规程_第2页
电缆沟运行巡查管理规程_第3页
电缆沟运行巡查管理规程_第4页
电缆沟运行巡查管理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电缆管、沟运行巡查管理规程目录刖百TOC\o"1-5"\h\z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规定 35电缆管、沟及隧道“四防要求 66进入电缆管、沟及隧道工作注意事项 97电缆管、沟及隧道的巡视 98电缆管、沟及隧道的运行维护 109电缆管、沟及隧道的验收 11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的用词说明 11附录B(规范性附录) 1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0-220kV电力电缆线路管、沟运行维护的一般规定、巡视检查、验收、运行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所属10-220kV电缆管、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不适用于本标准。(79)电生字第53号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80)电技字第26号《电力工业技术法规(试行)》 (1980.05.0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GB11017—2002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GB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Z18890—2002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DL/T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JB/T 10181.1〜10181.5 电缆载流量计算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3术语和定义电缆[本体]cable指电缆线路中除去电缆接头和终端等附件以外的电缆线段部分,通常称为电缆。有时电缆也泛指电缆线路,即由电缆本体和安装好的附件所组成的电缆系统。金属护套metallicsheath均匀连续密封的金属管状包覆层。铠装层armour由金属带或金属丝组成的包覆层,通常用来保护电缆不受外界的机械力作用。注:金属带起径向加强保护作用、金属丝起纵向加强保护作用。[电缆]终端termination安装在电缆末端,以使电缆与其它电气设备或架空输电线相连接,并维持绝缘直至连接点的装置。[电缆]接头joint连接电缆与电缆的导体、绝缘、屏蔽层和保护层,以使电缆线路连续的装置。[电缆]附件cableaccessories终端、接头、压力箱、交叉互联箱、接地箱、护层保护器等电缆线路的组成部件的统称。电缆支架cablebearer电缆敷设就位后,用于支持和固定电缆的装置的统称,包括普通支架和桥架。电缆桥架cabletry由托盘(托槽)或梯架的直线段、非直线段、附件及支吊架等组合构成,用以支撑电缆具有连续的刚性结构系统。电缆[保护]管cableprotectionpipe电缆本体敷设于其内部、用于保护电缆免于外力作用的管状设施,有单管和排管等结构形式。简称为电缆管或保护管。电缆隧道容纳电缆数量较多且有供安装和巡视的通道,断面尺寸在1.9mX1.9m及以上的全封闭或沟、盖板型式的电缆构筑物,一般设置通风、照明、排水等装置。电缆沟容纳8〜20根35KV及以下电缆或与110KV电缆同沟敷设,断面尺寸在1.8mX1.8m及以下的全封闭或沟、盖板型式的电缆构筑物,一般设置自然通风装置,具备通行条件。排管容纳4〜10根10KV电缆,采用专用电缆保护管,开挖壕沟一次建成的多孔管道地下构筑物,一般不允许采取混凝土封包方式。刚性固定使电缆不随热胀冷缩及电动力发生位移的夹紧固定方式。挠性固定使电缆随热胀冷缩可延固定处轴向角度变化或稍有横移的夹紧固定方式。电缆构筑物专共敷设电缆或安置附件的电缆沟、浅槽、隧道、夹层、竖井和工井等构筑物的泛称。蛇行敷设把电缆敷设成蛇形状,以吸收电缆线路热胀冷缩量。工作井(简称工井)manhole供作业人员安装接头或牵引电缆用的构筑物.伸缩弧offset在电缆线路局部地段,把电缆敷设成圆弧形。如设在排管管道两端的工井处,则用以吸收来自排管中的电缆热伸缩量;如设在大跨距的桥梁上,则用以吸收由于桥梁主体热伸缩引起的电缆伸缩量。接地grounded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中电气装置、设施的某些导电部分,经接地线连接至接地极。4一般规定电缆沟、隧道的一般规定电缆沟或隧道的高宽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沟、隧道中通道的净宽,不小于附录B中表1所列值。(2)隧道的净高不小于1.9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不小于1.4m。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及电缆排列之间的水平距离,应满足电缆能方便地固定,且在多根电缆同置在一层支架上时,有更换或增设电缆的可能。其最小值见附录B中表2。水平敷设情况下电缆支架的最上层、最下层布置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电缆上引段,最上层支架距离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盘柜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对于电缆直线段,最上层支架距离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小值不得小于300mm。(2)最下层支架距离地坪、沟道底部的净距,其最小值见附录B中表3。。直接支持电缆用的普通支架、吊架的允许跨距,应符合附录B中表4所列值:在电缆沟、隧道或电缆夹层内安装的电缆支架离底板和顶板的净距不易小于附录B中表5规定。不同敷设方式的电缆根数易按附录B表6选择。电缆沟和电缆隧道排水应畅通。电缆沟和隧道应尽量利用自然排水(排水坡度和渗漏)和自然通风,不满足运行条件的应采用机械排水或机械通风。电缆隧道应满足通风要求,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电缆隧道内应有照明设施,并宜符合如下规定:⑴照明灯具应为防潮型。在隧道内人行道上的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0lx,最小照度不应小于2lx。⑵照明灯具的电源应由二路电源交叉供电。照明开关采用双控开关。⑶照明灯线宜采用管子穿线方式,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硬铜导线。电缆沟和隧道应具备防火措施。电缆沟、隧道沟壁、盖板及其材质构成,应满足可能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耐久可靠的要求。电缆沟、隧道及人井内的电缆和中间接头均应挂标示牌,标示牌应标明线路名称、序号,新建及大修后、应核对电缆标示牌及相序是否相符。穿管敷设的一般规定(1)排管所需孔数除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还需有适当备用孔供更新电缆用。(2)供敷设单芯电缆用的排管管材,应选用非磁性并符合环保要求的管材。供敷设3芯电缆用的排管管材,还可使用内壁光滑的钢筋混凝土管或镀锌钢管。(3)排管顶部土壤覆盖深度不宜小于0.5m,且与电缆、管道、沟、隧道及其他构筑物的交叉距离不宜小于表1的规定。(4)排管管径按下列规定选择:1孔敷设1根电缆用的管径宜符合下式要求:DN1.5d式中:d 电缆外径,mmD 管子内径,mm(5)排管尽可能做成直线,如需避让障碍物时,可做成圆弧状排管,但圆弧半径不得小于12m;如使用硬质管,则在两管镶接处的折角不得大于2.5°。(6)排管通过地基稳定地段,如管子能承受土压和地面动负载者,可在管子镶接处用钢筋混凝土或支座做局部加固。通过地基不稳定地段的排管必须在两工井之间用钢筋混凝土做全线加固。较长电缆管道中的下列部位,应设有工作井:(a)长度超过60m,在中间适当部位。(b)管道方向较大改变处。排管中的工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排管中设置工井的间距必须按敷设在同一道排管中重量最重,允许牵引力和允许侧压力最小的一根电缆计算决定。(2)工井长度应根据敷设在同一工井内最长的电缆接头以及能吸收来自排管内电缆的热伸缩量所需的伸缩弧尺寸决定,且伸缩弧的尺寸应满足电缆在寿命周期内电缆金属护套不出现疲劳现象。(3)工井净宽应根据安装在同一工井内直径最大的电缆接头和接头数量以及施工机具安置所需空间设计。工井净高应根据接头数量和接头之间净距离不小于100mm设计,且净高不宜小于1.9m。(4)每座封闭式工井的顶板应设置直径不小于700mm人孔两个。(5)每座工井的底板应设有集水坑,向集水坑泄水坡度不应小于0.3%。(6)每座工井内两侧除需预埋供安装立柱支架等铁件外,在顶板和底板以及于排管接口部位,还需预埋供吊装电缆用的吊环以及供电缆敷设施工所需的拉环。(7)安装在工井内的金属构件皆应用镀锌扁铁与接地装置连接。每座工井应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兆。在工井的接头和单芯电缆必须使用非磁性材料或经隔磁处理的夹具固定。工井两端的排管孔口应封堵。在10%以上的斜坡排管中,应在标高较高一端的工井内设置防止电缆因热伸缩而滑落的构件。电缆保护管必须是内壁光滑无毛刺。保护管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保护管上下均须用混凝土层加强保护。在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等受力较大的场所,应采取防止管道变形的措施。管道除跨公路或轨道宽度外,宜在每端各伸出2m。在城市街道管道应伸出车道路面。穿管埋设时,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5m,与铁路、公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m,距排水沟底不宜小于0.5m;并列排管之间推荐留有40〜80mm的空隙。电缆沟、电缆穿管与其他管道交叉当电力电缆与其他管道(不包括热力管道)接近或交叉时的净距小于150mm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讯、控制等弱电电缆在沟内敷设应穿入管中,在沟底沿沟壁放置。光缆应穿入防火防爆管中。电缆直埋敷设时电缆与电缆、管道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电缆与电缆、管道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m)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平行交叉电力电缆之间10kV电缆0.10.5(1)35kV以上电缆0.25不同部门的电缆0.5(1)水底电缆52(2)电缆与地下管道接近和交叉的最小净距热力管道2(3)0.5油管或易燃管道1其他管道0.5(1)

注:(1)如用隔板隔开时可降为0.1m。(2)此是电缆放置于河床上时的数值。如埋入河床中,视环境而定。(3)如达不到此数值,需计算热力管道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注:上表数据和集团公司典型设计数据有差别,但与广州公司数据一致,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的容许最小距离(米):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平行交叉控制电缆之间0.5*电力电缆之间|10kV及以下电力||0.1 ■|0.5*■或与控制电缆I电缆之间10kV及以上电力0.25**0.5*电缆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0.5** ■0.5*|热力管沟 ■2***|0.5*■电缆与地下管沟|油管或易燃气管|0.5*道其它管道|0.5 ■■0.5*1电缆与铁路■非直流电气化铁1路路轨直流电气化铁路|ioH1路轨电缆与公路边1***电缆与排水沟i***电缆与树木的主干|0.7 ■电缆与建筑物基础0.6***电缆与1kV以下架空线电杆1***电缆与1kV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4***注:*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为0.25米;**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为0.1米;***特殊情况下可灼减且最多减少一半值。110kV及以上电缆护层保护箱、接地箱外壳应良好接地,同轴电缆外护套绝缘良好,每年及内外过电压发生后,做绝缘电阻测试。5电缆管、沟及隧道“四防”要求电缆沟(隧)道、电缆穿管应满足“防火防爆、防气、防水、防外力破坏”工作要求。电缆沟防火、防爆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的线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应有阻火分隔,并按工程重要性、火灾几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采取下列安全措施。(l)实施阻燃防护或阻止延燃。(2)包缠防火包带。(3)实施防火构造。(4)增设自动报警与专用消防装置。阻火分隔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构筑物中电缆引至开关柜、盘或控制屏、开孔部位,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均应实施防火材料严密封堵。(2)在隧道或重要线路的电缆沟中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火墙(已运行沟隧道宜使用砖砌体,新建沟隧道按设计规范)。主要包括:(1)主沟道的分支处;(2)长距离沟道中相隔约200m,竖井下口,变电站围墙,110kV及以上接头井两侧等处。(3)至电缆夹层、开关室、控制室或配电装置的入口处。实施阻火分隔的技术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阻火封堵、阻火隔层的设置,可采用防火堵料、填料或阻火包、耐火隔板等;在楼板,竖井孔处,应能承受巡视人员的荷载。(2)电缆沟(电缆隧道)内应每200米设置一堵防火墙。电缆穿管每个井口内电缆管孔均应用防火材料封堵。防火墙的构成,宜采用砖砌体、阻火包、矿棉块等材料或防火堵料、耐火隔板等便于增添或更换电缆时不致损伤其他电缆的方式,且在可能经受积水浸泡或小动物作用下具有稳固性。(3)除通向开关室、控制室、变电站围墙或长距离隧道中的阻火墙部位,根据设计须设防火门外,其他情况下,有防止窜燃措施时可不设防火门。防窜燃方式,可在阻火墙紧靠两侧不少于1m区段所有电缆包缠防火包带等。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封闭通道中,在110kV及以上电缆隧道内,应配备适于环境可靠动作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装置。一般技术措施建立健全电缆维护、检查及防火报警等各项规章制度、预案。重要的电缆隧道、夹层应安装温度火焰、烟气监视报警器。坚持定期对电缆夹层、沟的巡视检查,对电缆特别是电缆中间接头应定期进行红外测温,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与110kV电缆隧道同沟敷设的10kV电缆,如不是阻燃型的,据设计要求,应每隔10m长度包缠2m段的防火包带。在紧靠绝缘接头两侧各5m段电缆上;在并行接近或交叉的10kV电缆同一长度范围内,应包缠防火包带。电缆沟内电缆的排列处保证合适的间距外,电缆密集处应全部包缠防火包带。所有与煤气、热力管道交叉的电缆沟、管均用专用材料做防火、防气密封处理。用可靠的测试仪器,对电缆沟内各危险点经常进行监察性温度与可燃气体测量,建立健全危险点档案。电缆沟内支架、接地母线等必须可靠接地,每年至少测修一次。防火、阻燃施工必须满足部颁“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的相关规定。每年6月、12月对已做防火阻燃措施的电缆、阻燃电缆、挡火墙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有记录。电缆隧道内严禁放置10kV及以下电缆接头,电缆沟内不宜放置接头,现有接头应采取防爆阻燃措施。电缆沟防气电缆沟、电缆隧道内至少每200米装设1处防火墙,防火墙墙面用防火泥抹平。电缆穿管两端使用密封材料进行严密封堵。定期对电缆沟内的异性气体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及时存档。(测量记录见附表)定期与燃气公司进行沟通,建立双方交叉跨越危险点数量、地点、台帐,加强重点巡视。有条件的在电缆隧道内安装气体在线监测装置,并同燃气公司监测装置达到信息共享目的。在电缆管沟分布图上应当标注同燃气管道交叉、平行信息。宜同燃气公司建立共同的燃气泄漏电缆管沟的处置预案,以便协调处理。电缆管沟内存有污水或杂物,可以产生甲烷,检测时注意同燃气的区分。电缆沟防水、防腐电缆防水是电缆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缆长期泡在水中对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行、寿命影响较大,因此,电缆管沟、隧道应做好防水、排水措施。电缆排管(1)排管安装时,应有不小于0.2%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内设集水坑,集水坑深度不得小于0.7m,以便集中排水,集水坑口应安装铁蓖子井盖(2)直埋电缆在引入电缆沟、隧道或建筑物时,应加保护管,管口应用足够强度的非燃性防水材料严密堵塞。(3)电缆排管穿入电缆沟、隧道处,应综合考虑防水、排水措施。电缆沟、隧道(1)电缆沟、隧道底部低于地下水位,电缆沟、隧道与工业水沟并行邻近、交叉的情况,应做加强防水处理。(2)电缆沟、隧道与工业水沟交叉时,应使电缆沟、隧道位于工业水沟的上方。(3)室内电缆沟的盖板应与室内地坪相平,在容易积水积灰处,应用水泥砂浆或沥青将盖板缝隙抹死。(4)室外电缆沟的沟壁易高出地面50mm,以减少地面排水进入沟内。但当盖板高出地面影响交通及地面排水时,可采用具有覆盖层的电缆沟,盖板顶部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盖板缝隙应用水泥砂浆或沥青将抹死。(5)电缆沟、隧道底部纵向应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沿排水方向根据现场情况一般不超过50米设集水井(坑),必要地段装设自动排水装置。(6)隧道底部沿纵向宜设置排水边沟。防水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验收时,应填写验收记录,验收项目如下:(1)电缆沟、隧道内无积水、无淤泥、无施工垃圾等杂物。口封堵面积应三圆周外5cm,表面光滑无凹凸、麻点。(3)防水层、管口封堵层应与原结构有紧密良好的粘结,有足够的抗渗压强度。(4)防水层、管口封堵层应尽量与原结构颜色保持一致。(5)电缆外护套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施工材料残渣。每年雨季前、中、后应对电缆沟、隧道的防水、排水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1)防水层、管口封堵不得有开裂、渗漏水。(2)排水设施良好,排水通道通畅。防腐(1)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沥青,或进行其他防腐处理。(2)重要回路的钢制电缆桥架应按工程环境和耐久要求选用适合的防腐处理方式。(3)型钢制臂式支架,在强腐蚀环境宜采用热浸锌等耐久性较高的防腐处理。(4)装设在电缆沟、隧道、人井内的金属结构物应进行防腐处理。5.4防外力破坏巡视人员严格遵照《电力电缆运行规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对设备巡视的要求,做好电缆线路巡查、防外力破坏和宣传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制止危及电缆线路安全运行的行为。施工工地配合现场巡视人员应确保施工期间不损坏电缆,同时在电缆通道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加强与施工单位联系,掌握工程施工的进度情况,确保电缆管沟完好。6进入电缆管、沟及隧道工作注意事项任何单位个人进入电缆管、沟及隧道工作,必须在电缆沟管理单位办理工作票及相应的开工手续。进入电缆沟作业前先进行异性气体测试,通风至少15min(查规程,济南),并随时使用氧浓度检测仪检查隧道内部的含氧量,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沟内和夜间作业时,应有充足照明,积水井及坑洼处加装警示灯,必要时加装围栏。工作中需要进行下井作业时,对工器具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好防止人员摔落的安全措施。打开的电缆井、夹层井口装设围栏,悬挂警示标志或专人守护。注意车辆行人安全,夜间施工应设置警示灯。开启井盖必需2人以上,开启时使用工具垫住井盖,开启后专人负责扶井盖,防止井盖关闭;关闭井盖时注意周围人员安全。进入沟、井、隧道时,应在井口装设封闭围栏及交通安全标识,设专人监护,防止人员及行人、车辆跌入造成伤害及盖板落入沟内砸伤电缆,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巡视人员跌入工井、电缆沟和电缆支架伤人及被其它车辆撞伤。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恢复遭到破坏的防火墙,用防水材料严密封堵电缆穿管管孔。7电缆管、沟及隧道的巡视巡视周期:(1)电缆沟、隧道,每季至少一次。根据季节及基建工程特点,应增加巡查次数;(2)对挖掘暴露的管沟,按工程情况,酌情加强巡视。装设牢固围栏和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监护。巡视注意事项电缆沟及盖板是否完整、电缆井口是否损坏缺失、电缆沟、隧道标桩是否损坏缺失。查看路面是否正常,有无挖掘痕迹,电缆沟(隧)道保护区内不得有违章建筑。备用排管两端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人孔井内、排管口等处电缆外护套不应有破、磨损现象,检查标示牌是否月脱落。人孔井、施放井井盖、井座应完整坚固。隧道内35kV及以上电缆要检查电缆位置是否正常,接头有无变形漏油,构件是否失落,排水、照明等设施是否完整。特别要注意防火设施是否完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沟(隧)道内,架构、接地等装置无脱落、锈蚀、变形。电缆沟(隧)道不得存有污水,直埋电缆周围土壤不得含有电解质、腐殖质。自动排水装置运行良好。保证沟内所有金属支架都处于零电位,防止引起交流腐蚀,特别加强对110kV及以上电缆接地装置的监视。巡视人员应将巡视电缆沟、管的结果,记入巡视记录薄内。根据巡视结果,采取对策消除缺陷。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零星缺陷,不影响正常运行,应记入缺陷记录薄内,据以编制月度维护小修计划。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有普遍性的缺陷,应记入大修缺陷记录薄内,据以编制年度大修计划。巡视人员如发现有重要缺陷,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并作好记录,填写重要缺陷通知单。运行管理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缺陷。(电缆缺陷及修复记录见附表)加强对市政施工危险点的分析和盯防,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现场安全协议”进行技术交底。8电缆管、沟及隧道的运行维护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穿管应保持干燥、清洁,当电缆沟内有积水、淤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抽水清淤。电缆沟内金属构架应每年进行地阻测试和防锈处理。沟内电缆的金属护层应有外护套防水、防腐保护,不得直接与土壤或水份接触。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的交联箱和终端接地箱应密封可靠,维护简便。交叉互联箱应装置在方便打开的专用辅井内,以便定期检查和维护。9电缆管、沟及隧道的验收电缆沟及隧道土建验收电缆沟沟体应严格执行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沟体砌筑时,应同时安装电缆支架,支架的间距和伸出长度应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接地极钢筋的搭接口及一切较锋利的铁件都应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封成圆滑的弧度,沟体在所有的转弯角处都应砌成圆弧形。电缆隧道和沟全长应装设有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的两头和接地极连通。接地线的规格应符合《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电缆铅包和铠装除了有绝缘要求以外应全部互相连接并和接地线连接起来。安装在户外及人井、隧道和电缆沟内的金属结构物应全部镀锌或涂以防锈漆。电缆沟(埋管)直线段宜在每隔40〜50米、转弯处设置井口,一般不宜大于200米。电缆沟或隧道的高宽尺寸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定。沟底平整,沟内无垃圾、积水。电缆沟沟壁、盖板及其材质构成,应满足可能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耐久可靠的要求。沟内盖板底面干净平整,板缝宽度不大于1.5cm,抹缝密实均匀。井盖采用防盗型井盖,检查井盖必须焊接防盗链,井盖标高必须与路面保持一致,井盖开启方向与管沟路径走向垂直,井盖底座使用水泥稳固。电缆沟及隧道电气部分验收交接资料和技术文件路径平面图(设计蓝图,依据敷设方式和网络情况用1:50-1:500比例绘制),加盖竣工章,监理及施工单位签字。设计资料图纸(设计蓝图):土建、电气及安装等。加盖竣工章,监理及施工单位签字。位置断面图.并标明其他交叉地下管线(煤气、热力等管线)位置。路径协议文件。隐蔽工程图纸资料,埋管试通记录,施工技术记录。设计变更文件。其他与工程有关的文件、协议。外观检查电缆保护管内壁必须是光滑无毛刺。保护管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保护管上下用混凝土层加强保护。在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等受力较大的场所,应采取防止管道变形的措施。电缆埋管的内径,宜接电缆外径的1.5倍配置,且不得小于100mm。电缆支架应焊接牢固,横平竖直,无扭曲变形。角钢应平直,各断口无卷边、毛刺,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横撑间距、水平净距、与盖板及与沟内(井内)地面的距离符合设计,其偏差应在5mm范围内。热镀锌件应光洁、均匀,无残渣和漏镀锌部位。支架上下横撑与沟顶、沟底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与沟壁连接牢固,固定支架符合“两帽一垫”,连接件应用良好的镀锌螺栓;如为予埋件结构,应焊接牢固,无残留焊渣,做好防腐处理。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镀锌扁钢构成的可靠接地,扁钢搭接焊口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沟内照明、通风、排水设施安装齐备,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电缆沟及隧道“四防”的验收沟内(井内)无渗水点(面),排水畅通,自动排水装置运行正常,符合设计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