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羁旅诗鉴赏羁旅诗鉴赏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闺中怀人闺怨羁旅之愁月下怀人思乡思亲12闺中怀人羁旅之愁月下怀人12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羁旅诗备受命题人的青睐。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一、(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诗句大意: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如旧,而我这渡客却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旧日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
沙鸥起烘托的作用一、(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鉴赏对照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诗人张弼渡江之时,想到自己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故而“吟对沙鸥一怆神”。一“怆”字写出了张弼无限的客愁。
参考答案:张弼用沙鸥的到处飞翔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
鉴赏对照意象及作用概括扬子江头:如旧风波:西飞白日:南去青山:孤枕不胜:敝裘: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衬托“客愁新”象征时光易逝衬托诗人一路北行离乡越来越远烘托浓浓的思乡之情衬托羁旅生活的漂泊无依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奔波忙碌,时光易逝,思念家乡羁旅漂泊,孤独感伤之情意象及作用概括扬子江头: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衬托“客愁新”象征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二、(2011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诗歌大意:秋天时阴时晴渐渐到了傍晚,变得满庭院凄冷无比,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夜深人静,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二、(2011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意象及作用概括秋阴向暝鸿雁寒声云遮雁影人去寂静孤灯照壁酒醒点明季节与时间,奠定基调衬托诗人内心的凄凉感伤之情表达家书无托的悲情烘托孤独的情感烘托孤独的情感悲伤之人最怕清醒之时,表达难以排遣的羁愁乡思之情意象及作用概括秋阴向暝点明季节与时间,奠定基调衬托诗人内心的(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补充:鸿雁寒声衬托凄凉感伤之情,云遮雁影表达家书无托的悲情(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简要说明如下:上阕首句写“秋阴向瞑”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深入鉴赏: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此句点明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奠定了诗歌的抒情基调。“变一庭凄冷”,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久久伫立,静听寒声,可见人之心寒与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人去”二字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一盏孤灯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粉壁上。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呵。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深入鉴赏: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三、(0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杪:[miǎo]
1.树枝的细梢。2.指年月或四季的末尾:岁~。月~。秋~。三、(0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杪:[m蒹葭蒹葭“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想起了《诗经·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结。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使我们很容易想起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的痕迹很明显。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
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意象及作用概括蒹葭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江水小舟棹歌象征心有所恋象征希望与失望寄托相思之情(寓情于景)衬托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寓情于景)表现行旅的状态反衬相思之苦意象及作用概括蒹葭象征心有所恋(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借景抒情,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借景抒情,描写了雪“残”、雁四、(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四、(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写出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与落寞。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写出意象及作用概括悠悠江水风紧云轻欲变秋凭楼红袖以景写情(或寓情于景)江水缓慢悠远,表现诗人平静孤寂之情景中含情,天气的变化表现诗人情感的变化衬托此时诗人凄凉的心境一反衬,凭楼女子的闲适反衬诗人的孤迥二衬托,凭楼女子远眺江面,等行者归来,正安慰了诗人孤迥的心。意象及作用概括悠悠江水以景写情(或寓情于景)江水缓慢悠远,表(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游子思归的孤寂心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对本诗颔联高度赞赏,说它“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颔联。(3分)
(2)尾联写梦中出现故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作用?(3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早春之中的“早行”,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2)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大意对即可)(1)颔联运用白描手法,分别描写了鸡叫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清霜等景物,渲染了清晨天气阴凉,道路辛苦难走,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愁思。(2)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
六、(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六、(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远书:表现思亲情绪归梦:表现思乡的情感空床:衬托孤独的情感素秋:渲染萧瑟的气氛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寓情于景,青苔与红树在雨中寥落月色下愁苦,渲染凄迷的气氛,诗人移情于景,正写出了自己浓浓的思亲之情远书:表现思亲情绪(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②多病偶求欢③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①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
②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③“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⑴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4分)
⑵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4分)梨花一堆雪:比喻,写出贞洁之景析题:主旨,即思想感情析题:“炼字炼句”,即字词淮阳:用典,诗人自比汲黯,表现怀才不遇的情感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梨花一堆雪:比喻,“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砌下梨花一堆雪”,是颇具匠心的。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这里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淮阳多病偶求欢”,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2)“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1)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2)“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一、羁旅诗中常见意象:1.“望月怀远”,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2.“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3.“鸿雁传书”传达思乡、思亲之情;4.“杜鹃啼血”表达悲伤、悲凄之情。其他还有芳草、梧桐、鹧鸪、扬花、水、浮云等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一、羁旅诗中常见意象:1.“望月怀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二、羁旅诗常表达的情感:1.叙写羁旅的愁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2.思念亲友,表达对亲人或朋友的热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4.戍守边关,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二、羁旅诗常表达的情感:1.叙写羁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三、羁旅诗常用的表达技巧:1.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2.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喻、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等;3.修辞方法的运用。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三、羁旅诗常用的表达技巧:1.在抒
规范表述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烘托(渲染)了(某某)的气氛(氛围),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规范表述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烘托(渲染)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认识了五花八门的交通工具,感受了快速发展的交通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与舒适,但是交通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一些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充满智慧的双眼一起来看一看。
2.仰望夜空,总是会有无可明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的如金刚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的遐想。3.秋燥,是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秋季天高气爽,空气中水分减少,此时,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现象就显得很频烦。4.理解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了解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5.经历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研究性观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测。6.
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感谢聆听,欢迎指导!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认识了五花八门的交羁旅诗鉴赏羁旅诗鉴赏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闺中怀人闺怨羁旅之愁月下怀人思乡思亲12闺中怀人羁旅之愁月下怀人12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羁旅诗备受命题人的青睐。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一、(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诗句大意: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如旧,而我这渡客却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旧日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
沙鸥起烘托的作用一、(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鉴赏对照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诗人张弼渡江之时,想到自己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故而“吟对沙鸥一怆神”。一“怆”字写出了张弼无限的客愁。
参考答案:张弼用沙鸥的到处飞翔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
鉴赏对照意象及作用概括扬子江头:如旧风波:西飞白日:南去青山:孤枕不胜:敝裘: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衬托“客愁新”象征时光易逝衬托诗人一路北行离乡越来越远烘托浓浓的思乡之情衬托羁旅生活的漂泊无依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奔波忙碌,时光易逝,思念家乡羁旅漂泊,孤独感伤之情意象及作用概括扬子江头: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衬托“客愁新”象征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二、(2011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诗歌大意:秋天时阴时晴渐渐到了傍晚,变得满庭院凄冷无比,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夜深人静,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二、(2011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意象及作用概括秋阴向暝鸿雁寒声云遮雁影人去寂静孤灯照壁酒醒点明季节与时间,奠定基调衬托诗人内心的凄凉感伤之情表达家书无托的悲情烘托孤独的情感烘托孤独的情感悲伤之人最怕清醒之时,表达难以排遣的羁愁乡思之情意象及作用概括秋阴向暝点明季节与时间,奠定基调衬托诗人内心的(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补充:鸿雁寒声衬托凄凉感伤之情,云遮雁影表达家书无托的悲情(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简要说明如下:上阕首句写“秋阴向瞑”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深入鉴赏: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此句点明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奠定了诗歌的抒情基调。“变一庭凄冷”,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久久伫立,静听寒声,可见人之心寒与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人去”二字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一盏孤灯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粉壁上。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呵。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深入鉴赏: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三、(0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杪:[miǎo]
1.树枝的细梢。2.指年月或四季的末尾:岁~。月~。秋~。三、(0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杪:[m蒹葭蒹葭“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想起了《诗经·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结。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使我们很容易想起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的痕迹很明显。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
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意象及作用概括蒹葭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江水小舟棹歌象征心有所恋象征希望与失望寄托相思之情(寓情于景)衬托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寓情于景)表现行旅的状态反衬相思之苦意象及作用概括蒹葭象征心有所恋(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借景抒情,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借景抒情,描写了雪“残”、雁四、(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四、(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课件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写出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与落寞。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写出意象及作用概括悠悠江水风紧云轻欲变秋凭楼红袖以景写情(或寓情于景)江水缓慢悠远,表现诗人平静孤寂之情景中含情,天气的变化表现诗人情感的变化衬托此时诗人凄凉的心境一反衬,凭楼女子的闲适反衬诗人的孤迥二衬托,凭楼女子远眺江面,等行者归来,正安慰了诗人孤迥的心。意象及作用概括悠悠江水以景写情(或寓情于景)江水缓慢悠远,表(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游子思归的孤寂心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对本诗颔联高度赞赏,说它“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颔联。(3分)
(2)尾联写梦中出现故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作用?(3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早春之中的“早行”,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2)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大意对即可)(1)颔联运用白描手法,分别描写了鸡叫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清霜等景物,渲染了清晨天气阴凉,道路辛苦难走,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愁思。(2)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
六、(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六、(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远书:表现思亲情绪归梦:表现思乡的情感空床:衬托孤独的情感素秋:渲染萧瑟的气氛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寓情于景,青苔与红树在雨中寥落月色下愁苦,渲染凄迷的气氛,诗人移情于景,正写出了自己浓浓的思亲之情远书:表现思亲情绪(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②多病偶求欢③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①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
②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③“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⑴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4分)
⑵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4分)梨花一堆雪:比喻,写出贞洁之景析题:主旨,即思想感情析题:“炼字炼句”,即字词淮阳:用典,诗人自比汲黯,表现怀才不遇的情感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梨花一堆雪:比喻,“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文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样本
- 关于安全工作计划小学模板集合
- 高三语文2024学年第二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24医院护理人员工作计划
- 幼儿园的大班工作计划范文
- 2024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县疾控中心某年工作总结和某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度第四季度林政工作计划
-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计划范文
- 英语教师教学备课计划
- 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制度范本
- 消防中控室搬迁方案范本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上肢感染的护理查房
- 高中生学习思想汇报范文(12篇)
- 《艺术概论》课件-第六章 艺术类型
- 烧伤面积的计算
-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2021版
-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Office2010)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员工计件工价调整通知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