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门窗幕墙物理》课件_第1页
《建筑门窗幕墙物理》课件_第2页
《建筑门窗幕墙物理》课件_第3页
《建筑门窗幕墙物理》课件_第4页
《建筑门窗幕墙物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门窗幕墙物理性能检测建筑外门物理性能建筑外窗物理性能建筑幕墙物理性能

贵州建业门窗幕墙检测有限公司建筑门窗幕墙物理性能检测建筑外门物理性能1建筑外窗物理性能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保温性能空气声隔声性能建筑外窗物理性能抗风压性能2引用标准GB/T7106-2002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8-2002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引用标准GB/T7106-2002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3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名词定义:外窗:有一个面朝向室外的窗抗风压性能:关闭着的外窗在风压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损坏指玻璃破裂、五金件损坏、窗扇掉落或打开以及可以观察到的不可恢复的变形等现象。功能障碍是指外窗的启闭功能发生障碍、胶条脱落等现象)面法线位移:在窗面某点上测得的法线方向上的位移量杆件的面法线绕度:杆件在窗面法线方向上最大线位移量和两端线位移量的差值杆件的相对面法线绕度:窗试件的杆件的面法线绕度和两端测点间距离的比值压力差:外窗室内外表面所受到空气压力的差值,当室外表面受到的空气压力大于室内表面空气压力时,压力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名词定义:4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气密性能:关闭着的外窗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标准状态:标准状态条件293K(20℃);压力为101.3KPa(760mmHg);空气密度1.202千克每立方米整窗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整窗的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平方米每小时开启缝长度:外窗开启缝周长的总和,以内表面测定为准,如果两扇相互搭接时,其搭接部分的两端缝长按一段计算。单位米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缝长的空气量。单位立方米每米每小时。窗面积:窗框外侧范围内的面积,不包括安装用附件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空气量。单位立方米每平方米每小时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5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水密性能:关闭着的外窗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严重渗漏:雨水从窗外侧持续或反复渗入窗内侧,喷溅或溢出界面严重渗漏压力差:试件发生严重渗漏时的压力差值淋水量:试件表面保持连续水膜时单位面积所需的水流量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水密性能:关闭着的外窗6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试件要求1.试件数量对同一窗型、规格尺寸应至少测定三樘2、试件应为生产厂家按所提供的图纸生产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试件,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3、试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组合装配完好4.保持清洁和干净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试件要求7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试件安装要求1.试件安装在静压箱上,静压箱应具有足够的刚度2、试件与静压箱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并密封3、安装好的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不允许因安装而出现变形4、试件安装好后,表面不可沾有油污等不洁物5、试件安装好后,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试件安装要求8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9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1、预备加压: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时间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2、附加渗透量的测定:充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缝隙和镶嵌缝隙,或用不透气的盖板将箱体开口部盖严,然后按检测压差顺序图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约为10s,先逐级正压,后逐级负压。记录各级测量值。附加渗透量就是指除通过试件本身的空气量以外的通过设备和镶嵌框,以及各部分之间连接缝部位的空气渗透量3、总渗透量的测定: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或打开密封盖板后进行检测。加压程序同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10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11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处理1、计算分别计算出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100Pa压差下的两附加渗透量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和两个总渗透测定值的平均值,可求出试件本身100Pa压力差下的空气渗透量qt(㎥/h)即:

qt=-将qt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渗透量q`(㎥/h)293qt·Pq`=——

×——101.3T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处理1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将q’值除以试件开启缝长度L,即得出100Pa下,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

m·

h)

q`1=q`/L将q’值除以试件面积A得出100Pa下,单位面积的空气渗透量q’2(㎥/㎡·h)

q`2=q`/A由于分级指标值是以10Pa压力差作用下的值定级,将100Pa检测压力差下的±q`1和±q`2值换算成±q1和±q2值:±q1

=±q`1/4.65

±q2=±q`2/4.65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将q’值除以试件开启缝长度L,即得出1013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

将三樘试件的±q1或

±q2

值分别平均后,对照分级表确定按照缝长和按照面积各自所属等级,最后取两者中的不利级别为该组试件所属等级。正负压测值分别定级。分级12345单位缝长q1

(㎥/

m·

h)

6.0≥q1>4.0

4.0≥q1>

2.52.5≥q1>1.51.5≥q1>0.5

q1

0.5单位面积q2(㎥/㎡·h)18≥q2>1212≥q2>7.57.5≥q2>4.54.5≥q2>1.5q2

≤1.5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将三樘试件的±q1或±q14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

15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

水密性能的检测采用两种加压方式,稳定加压和波动加压,定级检测和工程所在地为非热带风暴和台风地区时,采用稳定加压,如工程所在地为热带风暴和台风地区时采用波动加压。最大压力峰值不得超过抗风压p3或p`3稳定加压1、

预备加压

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1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2、

淋水

对整个试件均匀的淋水,淋水量为2L/(㎡·min)3、加压

在稳定淋水的同时,定级检测,加压至严重渗漏;工程检测,加压至设计指标值。4、观察

在逐级升压及持续作用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渗漏情况。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16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加压顺序1234567891011压力/Pa

0100150200250300350400500600700持续时间min105555555555注:检测压力超过700Pa时每级间隔仍为100Pa记录渗漏情况的符号:室内出现水滴

水珠练出线,但未渗出试件界面□局部少量喷溅△

喷溅出窗试件界面(严重渗漏)

▲水溢出试件界面(严重渗漏)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加压顺序1234517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

记录每个试件严重渗漏时的检测压力值,以严重渗漏时所受压力差值的前一级检测压力差值作为该试件水密性能检测值。如果委托方确认的检测值尚未渗漏,则此值为该试件的检测值。三试件的水密性能检测值的处理,一般取三樘试件的算术平均值,如果三樘检测值中最高值和中间值相差两个检测压力级以上时,将最高值降至比中间值高两个压力级后,再进行算术平均。三个检测值中较小的两个值相等时,可取其中一个为中间值。最后以算术平均值定级。(×××代表用≥700Pa的具体值取代分级值)分级

1

2

3

4

5×××

分级指标△p(Pa)100

≤△p

<150150≤△p

<250250≤△p

<350350≤△p

<500500≤△p

<700

△p

≥700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记录每个试件严重渗漏时18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19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项目)1、变形检测检测试件在逐步递增的风压作用下,测试杆件相对面法线绕度的变化,得出检测压力值P1值2、反复加压检测检测试件在压力差P2(定级检测)或P’2(工程检测)的反复作用下,是否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3、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检测试件在瞬时风压作用下,抵抗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定级检测是为了确定产品的抗风压性能的检测,检测压力值P3;工程检测是考核实际工程的外窗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检测。检测压力值P`3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项目)20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方法:首先将位移计安装在试件规定的位置上。即中间测点安装在测试杆件的中点位置,两端测点安装在距测试杆件两端点向中点方向10mm处。1、

预备加压

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1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2、变形检测

先进行正压再进行负压检测,检测压力逐级升、降,每级压力差不超过250Pa,稳定作用时间约为10s。压力升降直至面法线绕度达到±L/300时为止,不超过±2000Pa,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法线位移量。并依据达到±L/300面法线绕度时的检测压力级的压力值,利用压力差和变形之间的相对关系求出±L/300面法线绕度的对应压力差值作为变形检测压力差值±P1,工程检测中,±L/300所对应的压力差值已超过P`3时,检测至P`3为止。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方法:首先将位移计安装在试件规定21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面法线绕度B(a-a0)+(c-c0)B=(b-b0)-————————————

2相对面法线绕度B0

B0=B/L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面法线绕度B22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23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2、反复加压检测

检测前取下位移计,装上安全设施。检测压力从零升到P2降至零,P2=1.5P1,不超过3000Pa,反复5次;再进行负压。加压速度300Pa/s~500Pa/s,泄压时间不少于1s,作用时间3s。当工程设计值小于2.5P1时以0.6倍工程设计值进行反复加压检测。3、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检测压力从零升到P3降至零,P3=2.5P1,反复5次;再进行负压。加压速度300Pa/s~500Pa/s,泄压时间不少于1s,作用时间3s。工程检测,当设计值P`3小于或等于P3时,按工程设计值P`3进行,当P`3大于P3时,按定级检测进行。记录以上检测过程中出现试件损坏和功能障碍的部位和压力差值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2、反复加压检测检测前取下位移计,24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加压顺序图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加压顺序图25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值的评定

1、变形检测的评定

注明相对面法线绕度L/300时的压力差值±P12、反复加压检测的评定

试件未出现损坏和功能障碍时,注明±P2或±P’2,如果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记录其功能障碍或损坏的情况和部位,并以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时的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值定级,工程检测时,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时的压力值低于或等于工程设计值,则该试件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3、定级检测的评定试件未出现损坏和功能障碍时,注明±P3值,按±P3值中绝对值较小者定级。如有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记录其功能障碍或损坏情况和部位,并以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时的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值定级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值的评定26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4、工程检测的评定

试件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注明±P`3,判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否则为不合格。当2.5倍P1低于工程设计值时,便进行定级检测,给出所属级别,但不能判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综合评定

定级检测以三试件定级值的最小值为该组件的定级值;工程检测三试件必须都要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表示用P3≥5KPa具体值代替)分级12345678×××

P3值(KPa)1.0≤P3<1.51.5≤P3<2.02.0≤P3<2.52.5≤P3<3.03.0≤P3<3.53.5≤P3<4.04.0≤P3<4.54.5≤P3<5.0P3≥5.0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4、工程检测的评定试件未出27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流程图

气密性能检测→抗风压性能变形检测→水密性能检测→抗风压性能反复加压检测→抗风压性能定级检测(工程检测)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流程图气密性28建筑外窗现场安装和检测建筑外窗现场安装和检测29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引用标准

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名词定义传热系数(k)

在稳定传热的条件下,外窗两侧空气温差为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以w/(㎡·k)计热阻

在稳定状态下,与热流方向垂直的物体两表面温度差除以热流密度以㎡·k/w计热导率稳定状态下,通过物体的热流密度除以物体两表面的温度差以w/(㎡·k)计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引用标准30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原理

基于稳定传热的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窗户保温性能。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候条件。在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下,测量热箱中电暖气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两者均由标定试验确定),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算出试件的传热系k值。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原理31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3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33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试件安装1、被检试件为一件,其尺寸及构造应符合产品设计和组装要求,不得附加任何多余配件或特殊组装工艺2、单层窗及双层窗的外表面应位于试件框冷表面50mm处,双层窗内窗的内表面距试件框热侧表面不应小于50mm,两玻璃间距与标定一致3、试件与试件洞口周边之间的缝隙宜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条填设,并密封4、试件开启缝采用塑料胶带双面密封5、当试件小于洞口尺寸时,应用厚度与试件相近的,已知热导率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堵6、在填充板和试件的冷热两侧布上温度传感器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试件安装34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35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条件1、热箱空气温度范围设定为18℃~20℃2、热箱空气为自然对流,相对湿度控制在30﹪左右3、冷箱空气温度范围设定为-19℃~-21℃,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冷箱空气温度范围设定为-9℃~-11℃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条件36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程序1、启动检测装置,设定冷、热箱和环境温度2、当冷、热箱和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监控各控温点温度,使冷、热箱和环境温度维持稳定,逐时测量得到热箱、冷箱的空气平均温度th和tc,每小时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不大于0.1℃和0.3℃,热箱内外壁平均温差及试件框冷热表面平均温差,每小时分别不大于0.1k和0.3k,且温差和温度的变化不是单方向的,则表示传热过程已经稳定3传热过程稳定后,每间隔30min测量一次th、tc、△θ1、△θ2、△θ3、Q共测6次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程序37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数据处理各参数取6次测量平均值

Q-M1·△θ1-M2·△θ2-S·Λ·△θ3K=———————————————————————A·△t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数据处理各参数取6次测量平均值38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式中:Q__电暖气加热功率,W;

M1

__由标定实验确定的热箱外壁热流系数,W/K;

M2

__由标定实验确定的试件框热流系数W/K;

△θ1

__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K;

△θ2

__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K;

S

__填充板的面积。m2;

Λ

__填充板的热导率W/(m2.K)

△θ3__填充板两表面的平均温差,K;

A

__试件面积,m2;按试件外缘尺寸计算;

△t__热箱空气平均温度th与冷箱空气平均温度tc之差,K。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式中:Q__电暖气加热功率,W;39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热流系数标定

利用已知热导率值的与试件框洞口面积相同的标准试件,安装在试件框洞口上。分别在冷箱温度设定在-10℃±1k和-20℃±1k各进行一次,得出:Q-M1·△θ1-M2·△θ2=Sb·Λb·△θ3Q’-M1·△θ1`-M2·△θ2`=Sb·Λb·△θ3`通过解方程组求出M1和M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热流系数标定利用已知热导率值的与试件40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外窗保温性能分级传热系数k值取两位有效数字

分级12345分级指标值k≥5.55.5>k≥5.05.0>k≥4.54.5>

k≥4.04.0k>≥3.5分级678910分级指标值3.5>k≥3.03.0>k≥2.52.5>k≥2.02.0>k≥1.5k<1.5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外窗保温性能分级传热系数k值取两位有效41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外窗类型中空玻璃空气层厚度(mm)传热系数[W/(m2.K)]中空玻璃断热铝合金窗≥12mm9mm2.6~2.82.8~3.8中空玻璃PVC窗≥12mm9mm2.1~2.32.4_2.7中空玻璃木窗9_15mm1.8~2.7LOW_E中空玻璃PVC窗≥12mm1.4_2.0LOW_E中空玻璃璃钢窗12mm1.5~2.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42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引用标准GB/T15227-2007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18250-2000

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GB/T21086-2007建筑幕墙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引用标准43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术语和定义气密性能幕墙可开启部分在关闭状态时,可开启部分以及幕墙整体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压力差幕墙试件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差值。当室外表面压力大于室内表面压力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标准状态温度293K(20℃)、压力101.3KPa(760mmHg)、空气密度1.202㎏/㎥的试验条件总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整体幕墙试件的空气渗透量附加空气渗透量除幕墙试件本身外,单位时间通过设备和试件与测试箱连接部分的空气渗透量开启缝幕墙试件上开启扇周长的总和,以室内表面测定为准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渗透量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术语和定义44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试件面积

幕墙试件周边与箱体密封的缝隙所包围的平面或曲面面积,以室内表面为准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

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幕墙试件单位面积的空气渗透量水密性能

幕墙可开启部分在关闭状态时,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严重渗漏

雨水从幕墙试件室外侧持续或反复渗入试件内侧,发生喷溅或溢出试件界面的现象抗风压性能

幕墙可开启部分处于关闭状态时,在风压作用下,幕墙变形不超过允许值且不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的能力面法线绕度

幕墙试件受力构件或面板表面上任意一点沿法线方向的位移量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试件面积幕45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面法线绕度

幕墙试件受力构件或面板表面上任意一点面沿法线方向的位移量的最大值相对面法线绕度

面法线绕度与两端测点间距离的比值允许绕度

主要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面法线绕度的限值定级检测

为确定幕墙抗风压性能指标值的检测工程检测

为确定幕墙是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抗风压性能检测拟静力试验

对幕墙试件进行多次低周反复作用的静力试验,用以模拟受地震或风荷载时,幕墙在楼层反复水平变位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过程层间位移

在地震和风力作用下,建筑物相连两个楼层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

幕墙在楼层反复变位作用下保持墙体及连接部位不发生危及人生安全破损的平面内变形性能,用平面内层间位移角进行度量层间位移角

层间位移值和层高的比值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面法线绕度46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试件要求1、试件规格、型号和材料应与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图样一致,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加设任何特殊附件或采取其他措施2、试件应能代表典型部分的性能。3、试件必须包括典型的垂直和水平接缝,组装和安装方向及受力情况应和实际相符。可开启部分占试件总面积的比例应与实际工程接近。4、构件式幕墙试件宽度至少应包括一个承受设计荷载的典型垂直承力构件,试件的高度至少应包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与支承结构相连5、单元式幕墙试件应至少有一个与实际工程相符的典型十字接缝,并应有一个完整单元的四边形成与实际工程相同的接缝6、全玻璃幕墙试件应有一个完整跨距高度,宽度至少有两个完整的玻璃宽度或三个玻璃肋7、点支承幕墙试件应至少有四个与实际工程相符的玻璃板块或一个完整的十字接缝,支承结构至少有一个典型承力单元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试件要求47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检测项目

检测试件在100Pa压力差作用下可开启部分的单位缝长和整体幕墙试件(含可开启部分)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检测项目检测试件在100Pa压力差作用48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试件安装好后,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1、预备加压

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3个压力脉冲,绝对值500Pa,持续时间3s,加压速度100P/s,待压力回零后进行检测。2、附加空气渗透量qf

充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和镶嵌缝隙,按加压顺序图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试件应大于10s,先逐级正压后负压,记录各级压力差下的检测值。箱体的附加空气渗透量不能大于试件总渗透量的20﹪3、总渗透量qz

去除试件是那个所有的密封措施后进行检测。加压顺序同上4、固定部分空气渗透量qg

将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的开启缝隙密封起来后进行检测。加压顺序同上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试件安装好后,将试件的可开启部49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50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处理1、计算a)分别计算出正压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100pa压差下的两个附加渗透量的检测值、两个总渗透量检测值、两个固定部分渗透量的检测值的平均值、、则100pa下的整体幕墙试件(含可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qt和可开启部分空气渗透量qk可得:

qt=-

qk=qt-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处理51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将qt和qk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渗透量q1值和q2值

293qt·P

q1=——×————

101.3T

293qk·P

q2=——×————

101.3

T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将qt和qk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渗透量52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将q1和q2分别除以面积A和开启缝长L,得出100pa下单位面积和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1和q’2

q1

q`1=——A

q2

q`2=——L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将q1和q2分别除以面积A和开启缝长L,53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由于分级指标值是采用10pa下的单位缝长和面积的空气渗透量,将±q`1和±q`2换算成10pa下的相应值±qA和±qL

±q`1

±qA=———(㎥/

㎡·

h)

4.65

±q`2

±qL=———(㎥/

m·

h)4.65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由于分级指标值是采用10pa下的单位缝长54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

以±qA和±qL值确定按面积和缝长各自所属级别,取最不利的的级别定级建筑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分级代号

1

234分级值标值qL/[m3/(m·h)]4.0≥qL>2.52.5≥qL>1.51.5≥qL>0.5qL≤0.5建筑幕墙整体气密性能分级分级代号1234分级值标值qA/[m3/(m2·h)]4.0≥qA>

2.02.0≥qA>1.2

1.2≥

qA>

0.5qA≤

0.5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以±qA和±qL值确定55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检测项目检测幕墙试件发生严重渗漏的最大压力差值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检测项目检测幕墙试件发生严重渗漏的最56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水密性能的检测采用两种加压方式,稳定加压和波动加压,定级检测和工程所在地为非热带风暴和台风地区时,采用稳定加压,如工程所在地为热带风暴和台风地区时采用波动加压。最大压力峰值不得超过抗风压p3或p’3稳定加压1、预备加压压力500Pa,加压速度100Pa/s,持续时间3s,泄压不小于1s2、淋水均匀地淋水,淋水量3L/(㎡﹒min)3、加压在淋水的同时施加稳定压力,定级检测时,逐级加压至幕墙固定部分严重渗漏为止;工程检测,首先加压至可开启部分设计指标值,压力稳定作用时间15min或幕墙试件可开启部分产生严重渗漏为止,然后加压至幕墙固定部分设计指标值,压力稳定作用时间30min或幕墙试件固定部分产生严重渗漏为止,无可开启部分的幕墙试件,压力稳定作用时间30min或产生严重渗漏为止﹒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水密性能的检测采用两种加压方式57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记录渗漏情况的符号:室内出现水滴

水珠练出线,但未渗出试件界面□局部少量喷溅△

喷溅出试件界面(严重渗漏)

水溢出试件界面(严重渗漏)

加压顺序12345678压力Pa0250350500700100015002000时间min105555555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记录渗漏情况的符号:加压顺序1234558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以未发生严重渗漏的最高压力差值为分级指标定级分级代号12345分级指标

值△P/Pa固定部分500≤△P<700700≤△P<10001000≤△P<15001500≤△P<2000△P≥2000可开启部分250≤△P<350350≤△P<500500≤△P<700700≤△P<1000△P≥1000注:5级时需同时标注固定部分和开启部分△P的测试值。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以未发生严重渗漏的最高压59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项目幕墙试件的抗风压性能,检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且不发生结构损坏的最大压力差值。包括变形检测、反复加压检测、安全检测。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项目幕墙试件的抗风压性能,检测60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安装位移计位移计应安装在构件的支承处和较大位移处1、简支梁型的构件式幕墙测点布置在杆件的中点,两端应靠近支承点2、单元式幕墙采用拼接式受力杆件且单元高度为一个层高时,应同时检测相邻板块杆件的变形,取变形大者为检测结果,当单元结构较大时其内部的受力杆件也应布置测点。3、全玻璃幕墙板块应按照支承于玻璃肋的单向简支板检测跨中变形。玻璃肋按照简支梁检测变形。4、点支承幕墙应检测面板的变形,测点应布置在支点跨距较长方向的玻璃上。还应对点支承幕墙支承结构杆件进行绕度检测。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安装位移计位移计应安装在构件的支承处61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62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方法

预备加压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500Pa,加压速度100Pa/s,作用时间3s,待压力差回零后开始检测变形检测1、定级检测时的变形检测检测压力升、降,每级升降压力250Pa,每级压力差作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力的升、降直到任一受力杆件的相对面法线绕度达到f0/2.5或最大检测压力不超过2000Pa时停止检测,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各个测点的面法线位移量并计算出绕度,利用线性关系推算出面法线绕度对应的f0/2.5时的压力值±P12、工程检测时的变形检测每级升降压力差不超过风荷载标准值的10℅,作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力的升、降达到幕墙风荷载标准值的40℅时停止检测,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各个测点的面法线位移量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方法预备加压施加三个压63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反复加压检测

以检测压力差P2(P2=1.5P1)为平均值,,以平均值的1/4为波幅,进行波动检测,先后进行正、负压检测安全检测

当反复加压检测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进行安全检测。加压速度300Pa/s~500Pa/s,作用时间不少于3s

定级检测的安全检测使检测压力升至P3(P3=2.5P1),随后降至零,再降到-P3,然后升至零。工程检测的安全检测使检测压力升至P`3(P`3为对应于设计要求的风荷载标准值),随后降至零,再降到-P`3,然后升至零。当有特殊要求时,可进行压力差为Pmax的检测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反复加压检测64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65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结果的评定

(a-a0)+(c-c0)fmax=(b-b0)-————————————

2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结果的评定66幕墙类型材料最大挠度发生部位最大允许相对面法线挠度f0有框幕墙杆件

跨中

铝合金型材1/180钢型材1/250玻璃面板短边边长中点1/60全玻幕墙支承面板钢架钢梁的跨中1/250玻璃面板玻璃面板中心1/60玻璃肋玻璃肋跨中1/200点支承玻璃幕墙支承结构钢管、桁架及空腹桁架跨中1/250张拉索杆体系跨中1/200玻璃面板玻璃面板中心(四点支承时)1/60

幕墙试件的主要构件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最大允许相对面法线挠度f0幕墙类型材料最大挠度发生部位最67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1、变形检测的评定

定级检测时

注明相对面法线绕度达到f0/2.5时的压力差值±P1

工程检测时

在40℅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相对面法线绕度应小于或等于f0/2.5,否则判为不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2、反复加压检测的评定

经检测未出现功能障碍和损坏时,注明±P2,当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应记录功能障碍或损坏情况和位置,并以发生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压力差前一级检测压力值为安全检测压力±P3值进行评定

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1、变形检测的评定68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3、安全检测的评定

定级检测时

检测试件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注明相对面法线绕度达到f0时的压力差值±P3,并按±P3的绝对值较小者作为幕墙抗风压性能的定级值;检测中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应记录功能障碍或损坏情况和位置,并以发生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压力差值的前一级检测压力值为定级值工程检测时

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对应的相对面法线绕度小于或等于f0,且未发生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判为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对应的相对面法线绕度大于f0或试件发生功能障碍或损坏时,注明发生功能障碍或损坏的情况和位置,判为不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3、安全检测的评定69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以±P3值的最小值定级。分级表如下分级代号

1

2

3

4

56789分级指标值P3/kPa1.0≤P3<1.51.5≤P3<2.02.0≤P3<2.52.5≤P3<3.03.0≤P3<3.53.5≤P3<4.04.0≤P3<4.54.5≤P3<5.0P3≥5.0注1:9级时需同时标注P3测试值。如:属9级(5.5kPa)。注2:分级指标值P3为正、负风压测试值绝对值的较小值。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以±P3值的最小值定级。分级表如下70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检测原理

使安装上试件的横架在幕墙平面内沿水平方向进行低周反复运动,模拟受地震或风荷载作用时幕墙产生的平面内变形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检测原理71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72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检测方法1、安装好位移计2、预加载,位移角为分级指标中最低级的50℅3、从分级值最低级开始加载检测,每级使模拟相邻楼层在幕墙平面内沿水平方向作左右相对往复移动三个周期。(0-正位移-0-负位移-0为一个周期)4、记录各级位移后,幕墙试件的破坏情况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检测方法73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对于定级检测应进行到幕墙或其他连接部位出现危及人生安全的破损(指面板破裂或脱落、连接件损坏或脱落、面板或框架产生明显不可恢复的变形)时停止加载,以前一级位移角值为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定级值对于工程检测应逐级加载到幕墙工程设计层间位移角为止,不出现危及人生安全的损坏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对于定级检测应进行到幕墙或其他74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分级表分级代号12345分级指标值rr<1/3001/300≤r<1/2001/200≤r<

1/5001/150≤r<

1/100r≥1/100注:表中分级指标为建筑幕墙层间位移角。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分级表分级代75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流程图气密性能检测→抗风压性能变形检测

→水密性能检测→抗风压性能反复加压检测

→抗风压性能定级检测(工程检测)

→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76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77建筑门窗幕墙物理性能检测建筑外门物理性能建筑外窗物理性能建筑幕墙物理性能

贵州建业门窗幕墙检测有限公司建筑门窗幕墙物理性能检测建筑外门物理性能78建筑外窗物理性能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保温性能空气声隔声性能建筑外窗物理性能抗风压性能79引用标准GB/T7106-2002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8-2002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引用标准GB/T7106-2002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80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名词定义:外窗:有一个面朝向室外的窗抗风压性能:关闭着的外窗在风压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损坏指玻璃破裂、五金件损坏、窗扇掉落或打开以及可以观察到的不可恢复的变形等现象。功能障碍是指外窗的启闭功能发生障碍、胶条脱落等现象)面法线位移:在窗面某点上测得的法线方向上的位移量杆件的面法线绕度:杆件在窗面法线方向上最大线位移量和两端线位移量的差值杆件的相对面法线绕度:窗试件的杆件的面法线绕度和两端测点间距离的比值压力差:外窗室内外表面所受到空气压力的差值,当室外表面受到的空气压力大于室内表面空气压力时,压力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名词定义:81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气密性能:关闭着的外窗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标准状态:标准状态条件293K(20℃);压力为101.3KPa(760mmHg);空气密度1.202千克每立方米整窗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整窗的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平方米每小时开启缝长度:外窗开启缝周长的总和,以内表面测定为准,如果两扇相互搭接时,其搭接部分的两端缝长按一段计算。单位米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缝长的空气量。单位立方米每米每小时。窗面积:窗框外侧范围内的面积,不包括安装用附件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空气量。单位立方米每平方米每小时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82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水密性能:关闭着的外窗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严重渗漏:雨水从窗外侧持续或反复渗入窗内侧,喷溅或溢出界面严重渗漏压力差:试件发生严重渗漏时的压力差值淋水量:试件表面保持连续水膜时单位面积所需的水流量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水密性能:关闭着的外窗83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试件要求1.试件数量对同一窗型、规格尺寸应至少测定三樘2、试件应为生产厂家按所提供的图纸生产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试件,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3、试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组合装配完好4.保持清洁和干净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试件要求84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试件安装要求1.试件安装在静压箱上,静压箱应具有足够的刚度2、试件与静压箱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并密封3、安装好的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不允许因安装而出现变形4、试件安装好后,表面不可沾有油污等不洁物5、试件安装好后,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试件安装要求85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86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1、预备加压: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时间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2、附加渗透量的测定:充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缝隙和镶嵌缝隙,或用不透气的盖板将箱体开口部盖严,然后按检测压差顺序图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约为10s,先逐级正压,后逐级负压。记录各级测量值。附加渗透量就是指除通过试件本身的空气量以外的通过设备和镶嵌框,以及各部分之间连接缝部位的空气渗透量3、总渗透量的测定: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或打开密封盖板后进行检测。加压程序同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87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88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处理1、计算分别计算出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100Pa压差下的两附加渗透量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和两个总渗透测定值的平均值,可求出试件本身100Pa压力差下的空气渗透量qt(㎥/h)即:

qt=-将qt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渗透量q`(㎥/h)293qt·Pq`=——

×——101.3T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处理89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将q’值除以试件开启缝长度L,即得出100Pa下,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

m·

h)

q`1=q`/L将q’值除以试件面积A得出100Pa下,单位面积的空气渗透量q’2(㎥/㎡·h)

q`2=q`/A由于分级指标值是以10Pa压力差作用下的值定级,将100Pa检测压力差下的±q`1和±q`2值换算成±q1和±q2值:±q1

=±q`1/4.65

±q2=±q`2/4.65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将q’值除以试件开启缝长度L,即得出1090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

将三樘试件的±q1或

±q2

值分别平均后,对照分级表确定按照缝长和按照面积各自所属等级,最后取两者中的不利级别为该组试件所属等级。正负压测值分别定级。分级12345单位缝长q1

(㎥/

m·

h)

6.0≥q1>4.0

4.0≥q1>

2.52.5≥q1>1.51.5≥q1>0.5

q1

0.5单位面积q2(㎥/㎡·h)18≥q2>1212≥q2>7.57.5≥q2>4.54.5≥q2>1.5q2

≤1.5建筑外窗气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将三樘试件的±q1或±q91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

92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

水密性能的检测采用两种加压方式,稳定加压和波动加压,定级检测和工程所在地为非热带风暴和台风地区时,采用稳定加压,如工程所在地为热带风暴和台风地区时采用波动加压。最大压力峰值不得超过抗风压p3或p`3稳定加压1、

预备加压

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1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2、

淋水

对整个试件均匀的淋水,淋水量为2L/(㎡·min)3、加压

在稳定淋水的同时,定级检测,加压至严重渗漏;工程检测,加压至设计指标值。4、观察

在逐级升压及持续作用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渗漏情况。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检测方法:93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加压顺序1234567891011压力/Pa

0100150200250300350400500600700持续时间min105555555555注:检测压力超过700Pa时每级间隔仍为100Pa记录渗漏情况的符号:室内出现水滴

水珠练出线,但未渗出试件界面□局部少量喷溅△

喷溅出窗试件界面(严重渗漏)

▲水溢出试件界面(严重渗漏)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加压顺序1234594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

记录每个试件严重渗漏时的检测压力值,以严重渗漏时所受压力差值的前一级检测压力差值作为该试件水密性能检测值。如果委托方确认的检测值尚未渗漏,则此值为该试件的检测值。三试件的水密性能检测值的处理,一般取三樘试件的算术平均值,如果三樘检测值中最高值和中间值相差两个检测压力级以上时,将最高值降至比中间值高两个压力级后,再进行算术平均。三个检测值中较小的两个值相等时,可取其中一个为中间值。最后以算术平均值定级。(×××代表用≥700Pa的具体值取代分级值)分级

1

2

3

4

5×××

分级指标△p(Pa)100

≤△p

<150150≤△p

<250250≤△p

<350350≤△p

<500500≤△p

<700

△p

≥700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检测值的判定记录每个试件严重渗漏时95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96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项目)1、变形检测检测试件在逐步递增的风压作用下,测试杆件相对面法线绕度的变化,得出检测压力值P1值2、反复加压检测检测试件在压力差P2(定级检测)或P’2(工程检测)的反复作用下,是否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3、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检测试件在瞬时风压作用下,抵抗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定级检测是为了确定产品的抗风压性能的检测,检测压力值P3;工程检测是考核实际工程的外窗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检测。检测压力值P`3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项目)97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方法:首先将位移计安装在试件规定的位置上。即中间测点安装在测试杆件的中点位置,两端测点安装在距测试杆件两端点向中点方向10mm处。1、

预备加压

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1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2、变形检测

先进行正压再进行负压检测,检测压力逐级升、降,每级压力差不超过250Pa,稳定作用时间约为10s。压力升降直至面法线绕度达到±L/300时为止,不超过±2000Pa,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法线位移量。并依据达到±L/300面法线绕度时的检测压力级的压力值,利用压力差和变形之间的相对关系求出±L/300面法线绕度的对应压力差值作为变形检测压力差值±P1,工程检测中,±L/300所对应的压力差值已超过P`3时,检测至P`3为止。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方法:首先将位移计安装在试件规定98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面法线绕度B(a-a0)+(c-c0)B=(b-b0)-————————————

2相对面法线绕度B0

B0=B/L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面法线绕度B99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100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2、反复加压检测

检测前取下位移计,装上安全设施。检测压力从零升到P2降至零,P2=1.5P1,不超过3000Pa,反复5次;再进行负压。加压速度300Pa/s~500Pa/s,泄压时间不少于1s,作用时间3s。当工程设计值小于2.5P1时以0.6倍工程设计值进行反复加压检测。3、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检测压力从零升到P3降至零,P3=2.5P1,反复5次;再进行负压。加压速度300Pa/s~500Pa/s,泄压时间不少于1s,作用时间3s。工程检测,当设计值P`3小于或等于P3时,按工程设计值P`3进行,当P`3大于P3时,按定级检测进行。记录以上检测过程中出现试件损坏和功能障碍的部位和压力差值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2、反复加压检测检测前取下位移计,101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加压顺序图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加压顺序图102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值的评定

1、变形检测的评定

注明相对面法线绕度L/300时的压力差值±P12、反复加压检测的评定

试件未出现损坏和功能障碍时,注明±P2或±P’2,如果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记录其功能障碍或损坏的情况和部位,并以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时的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值定级,工程检测时,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时的压力值低于或等于工程设计值,则该试件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3、定级检测的评定试件未出现损坏和功能障碍时,注明±P3值,按±P3值中绝对值较小者定级。如有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记录其功能障碍或损坏情况和部位,并以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时的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值定级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检测值的评定103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4、工程检测的评定

试件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注明±P`3,判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否则为不合格。当2.5倍P1低于工程设计值时,便进行定级检测,给出所属级别,但不能判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综合评定

定级检测以三试件定级值的最小值为该组件的定级值;工程检测三试件必须都要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表示用P3≥5KPa具体值代替)分级12345678×××

P3值(KPa)1.0≤P3<1.51.5≤P3<2.02.0≤P3<2.52.5≤P3<3.03.0≤P3<3.53.5≤P3<4.04.0≤P3<4.54.5≤P3<5.0P3≥5.0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4、工程检测的评定试件未出104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流程图

气密性能检测→抗风压性能变形检测→水密性能检测→抗风压性能反复加压检测→抗风压性能定级检测(工程检测)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水密性能检测流程图气密性105建筑外窗现场安装和检测建筑外窗现场安装和检测106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引用标准

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名词定义传热系数(k)

在稳定传热的条件下,外窗两侧空气温差为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以w/(㎡·k)计热阻

在稳定状态下,与热流方向垂直的物体两表面温度差除以热流密度以㎡·k/w计热导率稳定状态下,通过物体的热流密度除以物体两表面的温度差以w/(㎡·k)计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引用标准107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原理

基于稳定传热的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窗户保温性能。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候条件。在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下,测量热箱中电暖气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两者均由标定试验确定),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算出试件的传热系k值。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原理108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109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110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试件安装1、被检试件为一件,其尺寸及构造应符合产品设计和组装要求,不得附加任何多余配件或特殊组装工艺2、单层窗及双层窗的外表面应位于试件框冷表面50mm处,双层窗内窗的内表面距试件框热侧表面不应小于50mm,两玻璃间距与标定一致3、试件与试件洞口周边之间的缝隙宜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条填设,并密封4、试件开启缝采用塑料胶带双面密封5、当试件小于洞口尺寸时,应用厚度与试件相近的,已知热导率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堵6、在填充板和试件的冷热两侧布上温度传感器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试件安装111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11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条件1、热箱空气温度范围设定为18℃~20℃2、热箱空气为自然对流,相对湿度控制在30﹪左右3、冷箱空气温度范围设定为-19℃~-21℃,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冷箱空气温度范围设定为-9℃~-11℃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条件113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程序1、启动检测装置,设定冷、热箱和环境温度2、当冷、热箱和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监控各控温点温度,使冷、热箱和环境温度维持稳定,逐时测量得到热箱、冷箱的空气平均温度th和tc,每小时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不大于0.1℃和0.3℃,热箱内外壁平均温差及试件框冷热表面平均温差,每小时分别不大于0.1k和0.3k,且温差和温度的变化不是单方向的,则表示传热过程已经稳定3传热过程稳定后,每间隔30min测量一次th、tc、△θ1、△θ2、△θ3、Q共测6次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程序114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数据处理各参数取6次测量平均值

Q-M1·△θ1-M2·△θ2-S·Λ·△θ3K=———————————————————————A·△t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检测数据处理各参数取6次测量平均值115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式中:Q__电暖气加热功率,W;

M1

__由标定实验确定的热箱外壁热流系数,W/K;

M2

__由标定实验确定的试件框热流系数W/K;

△θ1

__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K;

△θ2

__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K;

S

__填充板的面积。m2;

Λ

__填充板的热导率W/(m2.K)

△θ3__填充板两表面的平均温差,K;

A

__试件面积,m2;按试件外缘尺寸计算;

△t__热箱空气平均温度th与冷箱空气平均温度tc之差,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