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1_第1页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1_第2页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1_第3页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1_第4页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学校: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进行地质学实习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对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认识。野外实习使我们对自然界中基本的地质情况有所了解,并形成一定认知理论,使我们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能更好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这次基础地质实习地区是梅县阴那山和清凉山,阴那山位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其东南为大埔县英雅乡,距梅州市区40多公里,是梅州首屈一指的胜景名山,人称粤东群山之祖。实习时间是5月16日——24日,完成对其地质构造的观测,观察分析实习地点的主要岩石的岩性特征、岩层特征、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的特点、岩性及断裂构造等对地貌形成发展影响。收集岩石标本、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等地质数据。第二节地理概况阴那山位于粤东梅州市境内,自古以来为粤东名胜,1985年被批准建立广东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4.3平方公里。组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资源。1989年批准为广东省及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主要以山岳风光、森林风光、宗教圣地和客家民俗风情为特色。阴那山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位置为24°30/〜23°24'N,115°40,~116°25,E,面积为6.6平方公里。阴那山脉为一列北东一南西走向的山脉,相对高度差达1000m,海拔高达1298m。阴那山为褶皱断陷山,大部分山峰在700m左右,超过千米的山峰有五指峰(1297m)和铜锣湖(1017m),其中五指峰为梅县最高峰。阴那山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较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1°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1.8°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1C,冬有霜冻。年降雨量1500mm,多集中下半年,4〜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5%,干湿季节比较明显。阴那山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由于海拔较高,向上依次发育着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等类型,土层厚度多为50〜150cm,质地以中壤为主,PH值在4.5〜5.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9.5%之间。阴那山地区的主要岩石为长石砂岩,但大多数都已经受变质作用为石英砂岩,阴那山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多垂直节理和断层,主要有两组北东一西南走向的断裂构造,使阴那山形成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地,整个地势呈东陡西缓、东部的断崖陡坡,坡度可达70°以上、西部坡度多在30°~40。之间,由于岩性复杂多样,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发育了多种地貌形态。该区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赤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400m以下的山地下部,在保护区范围内面积不大,其特征是土层深厚、层次分化明显,一般在1~1.5m以上,但由于人为活动较频繁,植被破坏较严重,有机质层较薄,一般在10cm左右,有机质含量低,约为1.0%~1.5%。山地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400~800m山坡上,土壤质地为中壤至重壤,土层较为深厚,一般在1m以上,层次分化明显,但因海拔高度、人为活动等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海拔400~600m之间的山地红壤,人为活动较大,以中有机质层为多,通常为13cm左右,有机质含量为3.0%左右,在海拔600~800m之间,人为活动影响较为轻,以厚有机质层居多,通常为18cm左右,有机质含量为8.5%。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000m之间的山坡,成土母质为砂页岩,一般土层较厚,为50~80cm,表土层也较薄,为10~15cm左右,质地轻壤至中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可达3.5~4.5%。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日勺山顶及山脊,土层浅薄,表层土常有2~5cm的枯枝落叶层,呈半腐解状态,土壤质地为轻壤至中壤,团粒结构明显。该区植物种类组成比较丰富。据统计,阴那山计有维管束植物654种。森林植被覆盖率为92.5%,主要植被有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外貌终年常绿,有少量树种为冬季落叶。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生活型是植物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长期塑造作用反映出来的形态适应特征。阴那山植被的垂直结构依其群落类型有所差异。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随着气温下降,乔木层只有两个亚层。针叶林的结构相对简单,乔木层主要由马尾松组成,高度在10~15m,草本层多为铁芒箕和芒草等。按阴那山的生态环境其自然植被应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干扰,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现存植被属于次生林。植被状况特点是,次生灌草从面积大于森林面积,针叶林面积大于阔叶林面积,目前阴那山主要植被类型有:沟谷林在阴那山600m以下的沟谷地带,由于水热条件优越,土层肥厚,发育了喜湿热的大型叶的野蕉一海芋群落,群落上层由野蕉组成单优层片,盖度在90%以上,下层草本以海芋占优势,间有华南毛蕨、野姜花等。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性植被,在阴那山主要分布在600m以下的地段,由于此地段人为干扰严重,目前保护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核心区地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现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在600~1100m之间,乔木以大叶锥栗、华润楠、木荷等种类组成,乔木层盖度多达95%以上,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灌木层盖度在20~30%,草本层不发育。针阔叶混交林在常绿阔叶林的外缘较常见,乔木层盖度达80%以上,灌木层较发达。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外围地带、呈自然生长状态,乔木层为马尾松构成的单优层片,灌木层发达。灌草丛是在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的迹地上发育的次生性植被类型,阴那山的灌草丛分布广泛。阴那山植被是长期以来人为干扰条件下由原生森林植被发生逆行演替的结果,目前植被的演替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在自然状态下,植被从现有的针阔叶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向针阔叶混交林演替的状态,这种演替多发生在保护区核心区内:另一方面是部分地方

人为干扰严重、植被出现逆向演替,即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遭受破坏后成为灌草丛或耕地。阴那山旅游风景区属于省级旅游风景区,以山岳风光、森林风光、宗教圣地和客家民俗旅游资源构成的综合型风景区。光、宗教圣地和客阴那山交通线路图夕日翔雁中村松坪村石结察第二章地层本区属华南地层区武夷分区,区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其中震旦、泥盆、二叠、侏罗纪地层尤为发育。沉积岩出露广泛。清凉山地层主要有灌草湖组、塘厦组、和桥源组地层。官草湖组(Kg)该组底层分布主要为扎田、兼全一线,以及梅州市幅主要分布在白宫、黄竹塘,在洋扇岌、高观音山顶上亦残留一小块。总出露面积63.95km2,白宫一清凉山一带,其地处莲花山断裂带北侧,为山间盆地磨拉石建造。其岩性以粗碎屑岩为主,因其岩性特征不同,分上、中、下三个非正式岩性阶段。塘厦组(Jt)分布在梅州市幅东南角清凉山顶一片。其他地方未见出露。其与下伏桥源组相伴产出,出露面积22.75km2,占全区沉积岩总面积的2.98%。本组厚411.06m。该组岩属性一套陆相杂色碎屑岩和火山石碎屑岩,分两个非正式岩性段。桥源组(Tqy)该组仅分布在梅州市幅东南角莲花山区潘坑、郭峰嶂、中客田一代成片出露。局限于上部塘厦组、下伏金鸡组之间的细碎屑岩沉积。出露面积72.25km2,占全区沉积岩总出路面积的9.16%。厚度1641.4m。为一套砂砾沉积岩海陆交互相。底部岩性以中一厚层状灰一黄灰不稳定含砾粗粒石英砂岩或中一细粒石英砂岩与下伏金鸡组分界。下部为灰、紫灰、紫红片理化细粒石英岩、灰白色中一细粒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灰绿色含错石石英砂岩。紫红色粉砂质板岩、粉砂岩、泥岩、板岩呈不等厚互层产出。偶夹黑色页岩。上部为中厚紫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板岩组成韵律层或呈互层状组合,偶夹凝灰质砂岩,微细水平层理发育。下部粗、上部细沉积韵律为本组特征。与下伏金鸡组呈整合接触。清凉山地层简表宇界系统组厚度岩性描述紫灰色含凝灰质砾岩与紫红色大量溶蚀孔长石

显生宇中生界白垩系K上统Kg3官草湖组(Kg)178cm石英粉砂岩组成韵律层,反复重现中统Kg2172cm灰、深灰色沙砾岩、凝灰质含砾杂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组成旋回层,每一旋回层7~16cm,本段至少三个旋回层组成,成分以石英为主,次有砂岩、火山岩、含锰长石砂岩等下统Kg1、、、、、、、、紫红色沉凝灰质砾岩,偶夹浅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厚层状,具明显层理,粉砂岩内含有许多易溶不规则结核,风化后流失呈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空洞紫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或紫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上部见紫红色沉凝岩、紫红色细粒一中粒玻屑品屑凝灰岩、紫灰色

PHMz侏罗系J上统塘厦组(Jt)346.06m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组成旋回层,该段可分为4个大旋回层组成。该段以交错层理发育普遍含火山物质为特征,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砂岩内多石英脉充填,有一定变质。顶部出露不全,略具剥蚀下统(火山碎屑岩段)65.0m由灰石细粒石英砂岩或灰色长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板岩呈宰部律层产出见一层厚10.2m上部见一层厚9.2m,紫灰色凝灰质砾岩作为与上段分层界线、、、、、、、、、桥源组(Tqy)1641.4m片理化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呈紫红色,块状,变余砂状结构、片状构造。平行碎屑长轴方向,构成片理构造。紫红色含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呈致密块状,变余含粉砂泥质结构,片第三章构造状构造。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南部,永梅一惠阳坳陷中段,莲花山断裂带的北端西翼。永梅一惠阳坳陷中段是本区主导构造形式。它是在震旦纪、寒武纪变质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晚古生代拗陷,狭持于河源深断裂和莲花山深断裂之间。其南西经惠阳、宝安延入珠江口,其北东延至福建永安。长约600余千米,宽约60~80千米,中南部与佛冈一丰良,惠阳一惠来(东西向)隐伏深断裂交接。清凉山的岩层构造主要观测到两个背斜夹一个向斜,如下图,左边背斜左翼的产状为NW170°/SE350°,NE80°,Z10°,左边背斜右翼的产状为NE246°/SW426°,NW336°,Z18°,右边背斜左翼的产状为NW218°/SE398°,SE128°,Z12°,右边背斜右翼的产状为SE152°/NW332°,NE62°,Z30°。该区沉积岩厚度较厚,显示沉积环境稳定和物质来源丰富,沉积岩表面颜色多为黄褐色、紫色,显示了沉积环境气温高,有氧化作用,由该区岩石颗粒的粗细分析得出该区属于内陆湖盆沉积,动力强弱决定岩石颗粒的粗细,陆相沉积的颗粒物由边缘向中心渐细,由下往上,岩石的破碎程度越来越强,它与风化作用有关松散的沉积岩石可能不是它本生的岩性,也与一定的风力作用有关,岩石表平面的黑褐色,可能是腐质的有机质残留在表面,岩石本生的颜色要看它的新鲜断面,由于该区褶皱构造的不完整性、岩石发生错位现象和倾角的变化,判断该区可能存在断层构造。该区岩石主要观察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清凉山褶皱的宽度和日视的高度高为32米115米155米125米175米阴那山的构造主要是测量了一个背斜的产状,如下图该岩层表面为红褐色与黄色,内部为浅白色。表面的颜色表明由于变质作用,该岩石受氧化作用明显、也可能是苔藓地衣死亡后留下的有机质。内部颜色为浅白色显示了沉积环境为海相沉积、还原环境,该区为中生代抬升,由于抬升不均匀,出现褶皱,伴随有节理产生。主要沉积岩为碎屑岩类的砂岩和变质作用后的石英砂岩,测量了右边背斜的产状为:左翼为NE40°/SW220°,NW310°,Z21°,右翼为NE75°/SW255°,SE156°,Z12°。该地的GPS为(24°24z21.74nN,116°25,2.99”E),1047m,时间为14:35。砂岩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根据粒级大小,砂岩可以分为:粗粒砂岩(2~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mm)根据矿物成分,砂岩可分为:石英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沙粒纯净,SiO2含量可达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而长石颗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通常为粗粒或中粒,常呈淡红、米黄等色,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或铁质。此种砂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或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粉砂岩由0.05~0.005mm的碎屑交接而成,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并有较多的云母和粘土类矿物,显微镜下观察多具棱角。交接物以铁质、钙质、粘土质为主。因形成环境不同成分和颜色也不同,如浅海相粉砂岩成分以石英、海绿石和白云母为主,颜色浅,大陆湖泊相含有机质,虽然颗粒成分也以石英为主,但颜色较深,为深黑、灰黑等色,而干燥气候炎热条件下陆相沉积的粉砂岩因含有Fe3而呈现紫红色。泥岩是一种厚层状、致密、页理不发育的黏土岩,摸起来有滑腻的感觉。风化面皆为土黄色,新鲜面为浅黄色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介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之间的岩石类型,火山碎屑物质在50%~90%以上,经压实或压积作用成岩,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清凉山塘厦组的下段。第五章结论与体会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地质学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由老师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岩石的产状,了解实习地区所能见到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