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白渡荆门送别1.诵读诗歌,领略诗歌的音韵美。2.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3.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本课时目标李白的朋友圈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

感受诗歌音韵美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1)凝神静听,细细体会节奏、音韵、停顿、情感的掌控。

(2)判定感情基调,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听读古诗,用笔划分节奏“/”和重音。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放声吟诵,读出节奏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出生巴渝地区(四川省)五岁开始读书十五岁诗赋多篇,获推崇与奖赏十八岁大匡山读书,增长阅历见识二十五岁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映在江中仿佛是天上的一面镜子,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爱恋故乡的江水,它流淌万里伴随着我的行舟。感受诗歌画面美

听录音朗读,用自己话描述诗歌中呈现了哪些画面。提示:用第一人称描绘画面,突出景物的特点,想象此时诗人的心情。感受诗歌画面美1描绘画面:我看见天险雄秀的荆门山渐渐远去,漫长的水路把我带到了楚地,家乡已经十分遥远,眼前是平阔的江面。我心里充满憧憬,就要去新天地闯荡,迎接我的会是怎样的舞台?示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画面:我看见两岸重叠的群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平野,江水脱离了群山的束缚向着辽阔的大地奔腾直泻。我不禁幻想自己也如这奔腾的江水般将迎来广大的世界。荆门山

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人们常把荆门山称作“蜀楚咽喉”。等到长江冲出峥嵘突兀的荆门山口,才真正流入江汉平原地带,水面骤然变得宽阔,江流也随之显出舒展奔放的姿态。1描绘画面:静谧的夜晚,江面平静,我俯视月亮投在江面的影子,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亮的镜子。白天的时候,我仰望天空,看到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妙景象。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多么高远和辽阔。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水中映月图明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了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天边云霞图

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颔联和颈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凤舞灵动、景色优美,也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精读品味精读品味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赏析: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目的。

“游”字写出诗人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楚国壮游的豪情逸致。精读品味赏析:“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推移,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写出江面平静辽阔,展示诗人的广阔胸襟。

颔联写进入楚地所见的壮阔景色。抒发了诗人初出荆门的喜悦、激动的之情,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精读品味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赏析:颈联以静观的视角,运用比喻,描写了长江的近景,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明月、彩霞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反衬江水平静,一个“飞”字,动感十足,一个“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展现反衬江水平缓,原野低平,江岸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领悟诗歌情感美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道:“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认可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来表达对故乡的春恋和不舍。

根据资料记载,诗人居住的青莲乡的通口河与平通河,汇流成涪江经嘉陵江注入长江。精读品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赏析: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我远别故乡,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感悟情怀朗读赏析演绎诗歌之美,感受中国情怀小结作业

同学们,学习古诗就是一段寻找和感受美的路程。跟随着李白的这堂巴楚游,我们感受到了音韵美,画面美,语言美和李白寄寓其中的情感美。在李白55岁的时候,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但在流放的路上得知自己被赦免获得自由的好消息,于是他坐船往东而下,路过荆门留下了《荆门浮舟望蜀江》。请同学们课后也尝试用我们这节课感受美的角度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