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酸疫苗LOGO核酸疫苗LOGO1Diagram4核酸疫苗定义1235核酸疫苗的发展史核酸疫苗的作用原理核酸疫苗的构建核酸疫苗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Diagram4核酸疫苗定义1235核酸疫苗的发展史核酸疫苗2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人们将多种灭活或减毒疫苗称为第一代疫苗。将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研制的亚单位疫苗称为第二代疫苗。理想疫苗应具备的特征有:安全、廉价、热稳定性好,含有多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原,最好是一次口服即可生效。目前前两代均不能满足上述标准。故基因疫苗应运而生。基因疫苗被称为第三代疫苗。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31990年wolff等从事于基因治疗工作时,用外源性重组质粒给小鼠肌肉注射后,质粒被摄取并能在体内至少两个月稳定地表达所编码蛋白。1991年Williams等发现外源基因输入体内的表达产物可诱导产生免疫应答。1992年Tang等将表达人生长激素的基因质粒DNA导入小鼠皮内,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出了基因免疫的概念。1993年Ulmer等将注射技术用于研究流感核酸疫苗,证实核酸注射不但能在体内表达抗原蛋白,还可以诱导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的免疫应答。因此,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将这种疫苗定名为核酸疫苗。1990年wolff等从事于基因治疗工作时,用外源性重组质粒4关于核酸免疫的国际会议1994年5月17-18日,瑞士日内瓦。WHO主办。主题:核酸疫苗。1995年2月16-17日,美国马里兰州,Bethesda(NIH)。主题:基因疫苗和核酸疫苗战略。1995年4月6-9日,美国弗吉尼亚州。主题:DNA疫苗:疫苗学的新时代。1996年2月5-8日,美国马里兰州NIHNatcher会议中心。主题:核酸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和控制核酸疫苗。
关于核酸免疫的国际会议1994年5月17-18日,瑞士日内瓦5定义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vaccine),是指一类将抗原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上的重组质粒疫苗,经肌肉注射或黏膜免疫等方法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定义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6[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7基因疫苗的构建基因疫苗构建的基本途径基因疫苗的构建基因疫苗构建的基本途径8基因疫苗的构建一、构建基因疫苗的载体载体是将抗原基因导入到机体细胞的必要工具。1.载体的分类按照载体功能可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按照载体来源可分为质粒、噬菌体、黏粒和病毒载体等。2.常用于构建基因疫苗的载体pcDNA3.1、pcDNA3.1-E、pcDNA3.1/Zeo(+/-)、pcDNA4、pcDNA4/HisMAX、pBudCE4、pRc/RSV、pRc/CMV2等多种基因疫苗的构建一、构建基因疫苗的载体9基因疫苗的构建二、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1.抗原基因和载体的制备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1)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DNAlibrary),从中调用目的基因;(2)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建立cDNA文库;(3)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等等。(4)化学合成基因疫苗的构建二、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10基因疫苗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为了保证抗原基因的定向正确插入,只有以正确的方向插入表达载体读框启动子下游才能表达抗原基因,故抗原基因两端应具有不同的酶切位点,在设计时须注意这点。基因疫苗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112.抗原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连接的方式可分为粘性末端连接和平末端连接两种,其中前者连接效率较高,使用比较多。连接反应时应考虑反应体积、抗原基因与载体的比例、温度和时间和酶量。2.抗原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连接的方式可分为粘性末端连12粘性末端连接用同一种或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连接酶重组质粒质粒目的基因本法适用于在质粒和目的基因上有相同单或双酶切位点粘性末端连接用同一种或两种DNA连接酶重组质粒质粒目的基因本13平末端连接
质粒产生平末端的内切酶DNA连接酶产生粘性末端的内切酶核酸酶S1目的基因重组质粒产生粘性末端的内切酶核酸酶S1本法适用于在质粒和目的基因上没有相同的酶切位点!平末端连接质粒产生平末端的DNA连接酶产生粘性末端核酸酶14基因疫苗的构建3.重组质粒转化受体菌转化:将质粒或者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转染:将质粒或者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感受态:细菌经过CaCl2溶液处理和短暂热激后,容易摄入外源DNA,这种状态称为感受态。其原理是细菌处于0℃、低渗CaCl2溶液中时,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此时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黏附于细胞表面,经短暂的热激(42℃)处理后,外源基因容易进入细菌细胞内。常用的方法为氯化钙共沉淀法和电穿孔法。基因疫苗的构建3.重组质粒转化受体菌15基因疫苗的构建4.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一般重组质粒鉴定主要按照表型筛选、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的顺序进行(1)插入片段鉴定:酶切鉴定;PCR鉴定。(2)插入片段方向性鉴定:可利用联合酶切方案进行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鉴定。(3)DNA序列测定:末端终止法测序;自动测序仪测序基因疫苗的构建4.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16基因疫苗的构建三、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检测1.重组质粒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磷酸钙共沉淀法、电穿孔法、脂质体介导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将外源质粒导入真核细胞,其中脂质体介导容易成功,是最常用的方法。2.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1)蛋白水平的检测:免疫沉淀法检测表达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2)核酸水平的检测:RNA印迹;RT-PCR检测。基因疫苗的构建三、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检测17由于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所以人们对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清楚。下面通过对基因疫苗经过肌肉组织和黏膜免疫的抗原呈递途径来说明基因疫苗的工作原理。由于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所以人们对一些具体18[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9基因疫苗经黏膜和皮肤组织免疫的抗原呈递
皮肤或者黏膜是具有高水平免疫监视系统的组织,黏膜淋巴组织的功能: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和产生分泌型IgA。而且在免疫动物时比较方便,尤其是大面积预防时,所以关于基因疫苗通过皮肤或黏膜免疫激活机体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也比较活跃。
基因疫苗经过黏膜和皮肤组织免疫可以分为直接免疫机体和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免疫两种形式。基因疫苗经黏膜和皮肤组织免疫的抗原呈递皮肤20(1)直接免疫旅美中国科学家范泓然用皮肤涂抹法给小鼠接种乙肝疫苗取得成功,且检测其效果可以和所用的肌肉注射相媲美。黏膜淋巴结提供了浆细胞抗体型转化与Th0细胞向Th2细胞定向分化的微环境。基因疫苗经过黏膜免疫可以很好地激活B细胞分泌IgA,同时启动Th2细胞功能,但其对细胞免疫(尤其是CTL细胞)活化不足,通过黏膜免疫获得的保护作用不如通过肌肉免疫获得的强烈。(1)直接免疫21(2)用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采用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或李斯特菌等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通过粘膜自然感染途径运送DNA疫苗是一类很好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将基因疫苗直接呈送给APCs,所以这种方法运送效率高、免疫方法简单、免疫效果好,能同时激活粘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并可获得对载体菌的免疫等优点。减毒沙门氏菌通过自然感染的方式高效地将基因疫苗直接运送给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如树突细胞(DCs)和巨噬细胞,在粘膜和全身淋巴组织诱发以Th1型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PCs尤其是DCs可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用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22携带基因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
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携带的基因疫苗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途径一:DCs和巨噬细胞吞噬侵入肠粘膜屏障的重组沙门氏菌并被激活,活化的DCs和巨噬细胞迁移到脾脏等淋巴组织(DCs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而巨噬细胞尚有一些疑问),载体菌在此裂解,基因疫苗进入胞液,然后进入细胞核,最后表达目的抗原。接着激活特异的CTL,裂解表达抗原的APCs,APCs内的抗原被释放激活辅助T细胞和诱导抗体反应,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能途径二:重组沙门氏菌引起吞噬它的APCs凋亡,凋亡产物(含有目的抗原/基因疫苗)被邻近的APCs吞噬。携带基因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重组减毒23核酸疫苗的优缺点优点:1免疫保护力增强2制备简单,省时省力3同种异株交叉保护4应用较安全5产生持久免疫应答6贮存、运输方便7可用于防治肿瘤缺点:1质粒DNA可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2持续表达外源抗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3肌肉注射质粒后,仅有很少部分被肌细胞所摄取4影响核酸疫苗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因素很多5外源DNA注入体内后,可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使宿主细胞抑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活化,使宿主细胞转化成癌细胞核酸疫苗的优缺点优点:1免疫保护力增强24核酸疫苗的应用现状有关质粒DNA疫苗在人类及动物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人们期望用核酸疫苗来征服诸如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等顽症,并用于肿瘤、遗传病和其他多种疾病的基因水平治疗,所以作了多方面的尝试。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核酸疫苗非病毒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核酸疫苗寄生虫核酸疫苗肿瘤核酸疫苗核酸疫苗的应用现状有关质粒DNA疫苗在人类及动物产生预防和治25发展前景
核酸疫苗的研究只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生物技术,它已成为疫苗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其研究方向与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疫苗计划的长远目标(用一种疫苗预防多种疾病)相吻合。现在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可用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疾病的防治,其多价、高效、廉价等优点使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核酸疫苗可能对人类疾病的防治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
发展前景核酸疫苗的研究只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26核酸疫苗研究
进展核酸疫苗研究
进展27
一、概述[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28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基因直接免疫机体,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一)概念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29(二)DNA疫苗的构成:1.抗原表达基因2.真核细胞启动子(如CMVI.E启动子)3.PolyA终止序列(如来自SV40或BGH基因)4.原核细胞选择标志(如青霉素抗性基因)5.增强免疫原性的核苷酸序列(如非甲基化CpG二核苷)(二)DNA疫苗的构成:30[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31
二、DNA疫苗载体[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321.裸DNA疫苗:质粒、MIDGE载体2.病毒载体:天花病毒、腺病毒3.细菌载体:减毒活菌苗和繁殖缺陷细菌,如伤寒菌苗、肠炎沙门氏菌苗、志贺氏菌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苗和小肠炎耶尔森氏菌苗4.微粒包裹载体:金颗粒(goldparticle)、脂质体(liposomes)、聚丙交酯-聚乙交酯(PLGA)、藻酸盐微粒(alginate)、和纳米微粒(nanoparticles)1.裸DNA疫苗:质粒、MIDGE载体33VariousmethodsofgenedeliveryVariousmethodsofgenedelive34三、DNA疫苗与常规疫苗的比较[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35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抗原类型内源性内源性外源性APC加工过程蛋白酶体蛋白酶体溶酶体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主要的IgG类别IgG2aIgG2aIgG1DNA疫苗与常规疫苗比较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抗原类型内源性内36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细胞免疫应答CD4++++Th+/-Th1+/-Th1CD8++++++-抗原提呈Ⅰ/ⅡⅠ/ⅡⅡ免疫记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参与细胞因子IL-2,4,IFN-γ,TNF-βIL-2,IFN-γ,TNF-βIL-4,5,10,13DNA疫苗与常规疫苗比较(续1)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细胞免疫应答C37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效应机制CTLCTL中和反应激活补体ADCC效应制备易于构建、生产+++++++费用+++++运输/存储+++++++安全性+++++++++DNA疫苗与常规疫苗比较(续2)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效应机制CTL38核酸疫苗与第一、二代疫苗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其保护性免疫应答对不同亚型的病原体具有交叉抵御作用;(2)无减毒、灭活疫苗可能引起的致病作用,具有可靠的安全性;(3)能表达经修饰的天然抗原,具有与天然抗原相同的构象和抗原性;(4)与亚单位疫苗共有的高产性;(5)可将编码不同抗原的基因构建在同一个质粒中,或将不同抗原基因的多种重组质粒联合应用,制备多价核酸疫苗;(6)核酸疫苗既有预防作用,也有治疗作用;(7)生产简便,成本低廉,稳定性好,贮运方便。 核酸疫苗与第一、二代疫苗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诱导机体产生39四、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核酸疫苗诱导的全身免疫应答反应
关于核酸疫苗诱导全身免疫应答反应的机制目前了解的还不十分清楚,但其诱导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疫苗的摄取、转运及表达;②抗原的加工和提呈;③淋巴细胞的活化;④免疫效应细胞和分子的作用。
四、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核酸疫苗诱导的全身免疫应答反应40[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41[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42ImmunemechanismsinducedbyinoculationwithnakedDNAImmunemechanismsinducedbyi43Depictionofthemechanismsofgenerationofantigen-specifichumouralandcellularresponses.Depictionofthemechanismsof44五、核酸疫苗的构建
1、将亚单位疫苗的编码基因作为核酸疫苗的候选基因。2、多肽合成疫苗的核酸推导序列作用核酸疫苗的候选基因3、从病原体亚单位成分中筛选保护性抗原及编码基因
3.1免疫筛选法3.2化学分解法
候选基因的筛选原则五、核酸疫苗的构建1、将亚单位疫苗的编码基因作为核酸疫苗的45LigatePCRproductintopTARGETTMVectorTransformTG1cellsSelecterecombinantclonesbyampicillinpstⅠ酶切鉴定挑取S基因正向插入的重组质粒pTARGET-hanS测序重组质粒pTARGET-hanS的构建:引物1:CTACTATGGCAACTATGGAGGAA引物2:ACTAATTAGAGTTTCAAAGGCTCPCR正向:酶切成3674,1870,1470反向:可酶切成3674,2600,740LigatePCRproductintopTARGE46可酶切成5.6kb和1.3kb左右两个片段EcoR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5.6kb左右的大片段对照空载体pTARGET的构建:用连接酶连接成为闭环pTARGET空载体,作为对照载体备用。可酶切成5.6kb和1.3kb左右两个片段EcoRⅠ酶切琼脂47培养Vero-E6细胞MEM培养基(10%FCS)37℃,5%CO2细胞长至对数生长期电穿孔转染重组质粒转染后72h,收获细胞检测核蛋白的瞬时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间接免疫荧光法重组质粒pTARGET-hanS体外瞬间表达:培养Vero-E6细胞MEM培养基(10%FCS)37℃,48核蛋白的瞬时表达结果核蛋白的瞬时表达结果49[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50作为DNA免疫的注射样品。质粒的大量制备及纯化:按分子克隆手册所述方法提纯质粒pcDNA3.1+和pcDNA3.1+S用灭菌的PBS溶解调整浓度至1.0mg/ml用分光光度计测定A260/A280比值以确定核酸样品的纯度,A260确定样品的浓度作为DNA免疫的注射样品。质粒的大量制备及纯化:按分子克隆手51实验动物的DNA免疫6~8W龄的BABC/c小鼠空白质粒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1+S免疫前先用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预处理3天后相同部位进行DNA接种加强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间隔2周实验动物的DNA免疫6~8W龄的BABC/c小鼠空白质粒p5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常规方法分离脾细胞,浓度1×107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脾细胞悬液0.5ml,NP10l(同时设空白对照孔,ConA刺激孔)均设3个复孔37℃、5%CO2孵箱培养48小时后收集脾细胞上清液,贮于-70℃,统一用ELISAkits检测IL-4和IFN-分别于免疫后5d,10d,17d,35d,42d每组处死3只小鼠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常规方法分离脾细胞,浓度1×10724孔细53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脾细胞取自初次免疫后42d的免疫鼠以重组的核蛋白刺激免疫小鼠的脾细胞阴性对照孔和阳性对照孔(ConA)用MTT法检测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计算刺激指数(SI)常规方法分离脾细胞,浓度调整至2×106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脾细胞取自初次免疫后42d的免疫鼠以重组的54免疫鼠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免疫前和免疫后5d,10d,17d,35d,42d经尾静脉采血N=6/group以被检标本复孔(3孔)OD值与免疫前血清(阴性对照)的比值≥2.1者为阳性。重组的NP作为包被物,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ELISA法检测血清的抗NP抗体免疫鼠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免疫前和免疫后5d,10d,55血清抗NP抗体滴度的测定:将初次免疫后42天的免疫鼠眼球取血N=6/group留置血清,以10倍稀释为起点,再做系列稀释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血清抗NP抗体滴度的测定:将初次免疫后42天的免疫鼠眼球取血56六、核酸疫苗的优化1、免疫效果的优化选择高效表达载体添加DNA免疫激活序列2、免疫途径的优化
肌肉注射(im)基因枪导入皮内(id)和皮下(sc)注射黏膜表面接种六、核酸疫苗的优化1、免疫效果的优化选择高效表达载体2、免57EffectsofCpGmotifsonvariouscellsEffectsofCpGmotifsonvario58GenerationofImmunityafterInoculationofDNAPlasmidwithGpGMotifsGenerationofImmunityafterI592、免疫途径的优化
2、免疫途径的优化603、基因佐剂的应用细胞因子类共刺激分子分子佐剂联合
4、抗原蛋白的泛素化表达IL-12、IL-15、IL-18及IFN-γ以增强Th1型细胞应答为主。
IL-4加强体液免疫IL-2能同时加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集落刺激因子5、与基因重组疫苗联合应用3、基因佐剂细胞因子类4、抗原蛋白的泛素化表达IL-12、I61
细胞因子产生的动态变化细胞因子产生的动态变化62细胞因子产生的动态变化细胞因子产生的动态变化63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64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65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66[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67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68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69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结果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结果70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结果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结果71七、核酸疫苗的安全性问题
①局部反应原性和全身毒性研究,即考虑DNA疫苗是否有免疫毒性作用,机体是否对疫苗编码的抗原产生耐受性,或是否导致自身免疫反应,还应对疫苗中污染的细菌蛋白是否诱发抗体产生进行评估;②遗传性作用,即质粒DNA是否与宿主基因组的整合问题;③生殖毒性研究,可采用PCR方法对经质粒DNA疫苗免疫的雄性或雌性动物的性腺DNA提取物进行检测④致肿瘤性研究,如果质粒DNA疫苗构建具有与人的基因组同源的DNA序列,或其载体含有已知的潜在致癌基因序列时,需展开这方面的研究。七、核酸疫苗的安全性问题①局部反应原性和全身毒性研究,即考721、有关基因整合的研究
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危机是质粒DNA与宿主基因组整合的问题,因为当外源DNA与基因组整合后,可能因插入活性癌基因、或活化宿主原癌基因、或使抑癌基因失活,或引起染色体断裂,或染色体重排而致染色体不稳定,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形成。
1、有关基因整合的研究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危机是质粒DNA73尚无证据证明以自身表达质粒的形式存在于染色体外的外源DNA能整合入宿主染色体中。其整合发生率较自然整合发生率低3个数量级,另鲑鱼精DNA已经以一种非处方药形式经口服或注射等多种方式使用了数十年,却未见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一些事实已清楚地证明脾内或口服裸DNA可能导致整合尚无证据证明以自身表达质粒的形式存在于染色体外的外源DN742、关于免疫耐受的研究外源性抗原的持续表达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耐受性、自动免疫、过敏反应、超免反应等。持续低表达---可被抗体中和清除,无足够的免疫应答。持续高表达---超免反应发生—免疫抑制—其它病原感染。2、关于免疫耐受的研究外源性抗原的持续表达可能产生不良后果75免疫2天的小鼠产生耐受免疫出生24小时内的小鼠,与在成年小鼠中观察到的没有区别。HBsAg转基因小鼠进行DNA免疫,使已经建立的对HBsAg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使小鼠产生抗HBsAg的特异性抗体。实验结果:结论:免疫耐受与抗原类型、浓度、给药方式及宿主种属、宿主年龄等因素有关。免疫2天的小鼠产生耐受实验结果:结论:免疫耐受与抗原类型、763、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潜在性诱导抗质粒DNA的免疫反应是另一个必须关注的安全性问题。研究表明:用细菌DNA与mBAS及CFA形成的复合体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与哺乳动物dsDNA发生反应的IgG自身抗体。用各种构建的质粒载体进行的质粒DNA的免疫并未发现抗DNA抗体的产生。DNA疫苗接种有自身免疫倾向的小鼠,重复给药并没有启动或加重具有狼疮倾向个体的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
3、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潜在性诱导抗质粒DNA的免疫774、其它不良反应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未观察到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4、其它不良反应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未观察到不可78
八、DNA疫苗的应用[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79
(一)感染性疾病(二)肿瘤(三)自身免疫病与变态反应[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80表病毒的DNA疫苗病毒抗原免疫途径动物模型流感病毒HIV-1,2SIVFIVHTLV-1HBVHCVHEV狂犬病毒NP,HAenv混合,env,gag混合,envenv,rexHBsAg,envC,E2ORF3GP肌注,基因枪,皮下,静注,in.肌注,基因枪,静注,鼻内,阴道内肌注,基因枪,静注肌注肌注肌注,皮下肌注肌注,基因枪,皮下小鼠、鸡、猪、雪貂小鼠、恒河猴、猿猴、人恒河猴大鼠兔小鼠、猿猴小鼠小鼠小鼠、猴表病毒的DNA疫苗病毒抗原免疫途径动物模型流感病毒NP,H81病毒抗原免疫途径动物模型伪狂犬病毒登革热病毒麻疹病毒脑心肌炎LCMV轮状病毒猿猴病毒40牛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博拉病毒HSV-1,2细小病毒CRPVRSVIE180,gD,gCpreM+envHA,NPVP1NPVP6,VP4,VP7T-AggDVP1,混合NP,GPgB,ICP27,gD2VP1L1F肌注,基因枪基因枪肌注肌注肌注,皮下,基因枪,口服肌注肌注,皮下肌注基因枪肌注,眼内肌注肌注肌注,皮内小鼠,猪小鼠小鼠小鼠小鼠小鼠小鼠牛小鼠小鼠,豚鼠小鼠,豚鼠狗兔小鼠表病毒的DNA疫苗(续)病毒抗原免疫途径动物模型伪狂犬病毒IE180,gD,gC肌注82表细菌的DNA疫苗细菌抗原接种途径动物模型结核分枝杆菌伯氏疏螺旋体破伤风杆菌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伤寒沙门菌Hsp65,Ag85A,B,C19kDa.AhpCOspA破伤风毒素ELIMOMP,CTPOmpC肌注肌注,皮下肌注肌注小鼠小鼠小鼠小鼠小鼠表细菌的DNA疫苗细菌抗原接种途径动物模型结核分枝杆菌Hs83表寄生虫的DNA疫苗寄生虫抗原接种途径动物模型考德里体硕大利什曼原虫锥虫约氏疟原虫夏氏疟原虫日本血吸虫
MAP1gp63trans-sialidase,ELICSP,PyHEP17,PySSP2CSP肌注皮下肌注肌注肌注小鼠小鼠小鼠小鼠小鼠表寄生虫的DNA疫苗寄生虫抗原接种途径动物模型考德里体MA84肿瘤抗原可被归为四类:⑴个体肿瘤具有的独特抗原⑵组织学相近肿瘤细胞具有的共同的抗原⑶组织分化抗原⑷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表达的抗原
肿瘤抗原可被归为四类:85DNA疫苗应用于肿瘤
DNA疫苗肿瘤B细胞独特型淋巴瘤Gp75/酪氨酸相关蛋白-1黑色素瘤MAGE,MART黑色素瘤前列腺表面抗原前列腺癌突变P53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肿瘤
DNA疫苗应用于肿瘤86传统免疫方法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特点:重复注射、剂量逐渐增加诱导IgG型封闭抗体引起变态反应的危险疗效不稳定费用高、时间长被药替代传统免疫方法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特点:87DNA疫苗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特点:
主要诱导IgG2a抗体可中和变应原诱导较强的Th1应答抑制抗原特异性IgE合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不会引起变态反应抑制炎症反应DNA疫苗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特点:88自身免疫病(多发性硬肿症、类风湿性关节炎、Ⅰ型糖尿病)对微生物应答降低针对自身组织T细胞活化抗前炎症介质抗体(少量)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产生量增加炎症,组织损伤中和效应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减轻DNA疫苗自身免疫病(多发性硬肿症、类风湿性关节炎、Ⅰ型糖尿病)对微生89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DNA疫苗目的基因的选择
◆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优良载体的构建
◆诱导适当免疫应答(个体中差异)
◆安全性
◆改善制备和纯化工艺[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90核酸疫苗是一个新生事物:
核酸疫苗是综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前沿领域的新兴技术。其研究方向符合儿童计划免疫“一种疫苗预防多种疾病”的目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核酸疫苗是一个新生事物:核酸疫苗是综合分子生物学、91谢谢!谢谢!92核酸疫苗LOGO核酸疫苗LOGO93Diagram4核酸疫苗定义1235核酸疫苗的发展史核酸疫苗的作用原理核酸疫苗的构建核酸疫苗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Diagram4核酸疫苗定义1235核酸疫苗的发展史核酸疫苗94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人们将多种灭活或减毒疫苗称为第一代疫苗。将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研制的亚单位疫苗称为第二代疫苗。理想疫苗应具备的特征有:安全、廉价、热稳定性好,含有多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原,最好是一次口服即可生效。目前前两代均不能满足上述标准。故基因疫苗应运而生。基因疫苗被称为第三代疫苗。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951990年wolff等从事于基因治疗工作时,用外源性重组质粒给小鼠肌肉注射后,质粒被摄取并能在体内至少两个月稳定地表达所编码蛋白。1991年Williams等发现外源基因输入体内的表达产物可诱导产生免疫应答。1992年Tang等将表达人生长激素的基因质粒DNA导入小鼠皮内,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出了基因免疫的概念。1993年Ulmer等将注射技术用于研究流感核酸疫苗,证实核酸注射不但能在体内表达抗原蛋白,还可以诱导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的免疫应答。因此,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将这种疫苗定名为核酸疫苗。1990年wolff等从事于基因治疗工作时,用外源性重组质粒96关于核酸免疫的国际会议1994年5月17-18日,瑞士日内瓦。WHO主办。主题:核酸疫苗。1995年2月16-17日,美国马里兰州,Bethesda(NIH)。主题:基因疫苗和核酸疫苗战略。1995年4月6-9日,美国弗吉尼亚州。主题:DNA疫苗:疫苗学的新时代。1996年2月5-8日,美国马里兰州NIHNatcher会议中心。主题:核酸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和控制核酸疫苗。
关于核酸免疫的国际会议1994年5月17-18日,瑞士日内瓦97定义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vaccine),是指一类将抗原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上的重组质粒疫苗,经肌肉注射或黏膜免疫等方法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定义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98[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99基因疫苗的构建基因疫苗构建的基本途径基因疫苗的构建基因疫苗构建的基本途径100基因疫苗的构建一、构建基因疫苗的载体载体是将抗原基因导入到机体细胞的必要工具。1.载体的分类按照载体功能可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按照载体来源可分为质粒、噬菌体、黏粒和病毒载体等。2.常用于构建基因疫苗的载体pcDNA3.1、pcDNA3.1-E、pcDNA3.1/Zeo(+/-)、pcDNA4、pcDNA4/HisMAX、pBudCE4、pRc/RSV、pRc/CMV2等多种基因疫苗的构建一、构建基因疫苗的载体101基因疫苗的构建二、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1.抗原基因和载体的制备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1)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DNAlibrary),从中调用目的基因;(2)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建立cDNA文库;(3)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等等。(4)化学合成基因疫苗的构建二、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102基因疫苗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为了保证抗原基因的定向正确插入,只有以正确的方向插入表达载体读框启动子下游才能表达抗原基因,故抗原基因两端应具有不同的酶切位点,在设计时须注意这点。基因疫苗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1032.抗原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连接的方式可分为粘性末端连接和平末端连接两种,其中前者连接效率较高,使用比较多。连接反应时应考虑反应体积、抗原基因与载体的比例、温度和时间和酶量。2.抗原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连接的方式可分为粘性末端连104粘性末端连接用同一种或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连接酶重组质粒质粒目的基因本法适用于在质粒和目的基因上有相同单或双酶切位点粘性末端连接用同一种或两种DNA连接酶重组质粒质粒目的基因本105平末端连接
质粒产生平末端的内切酶DNA连接酶产生粘性末端的内切酶核酸酶S1目的基因重组质粒产生粘性末端的内切酶核酸酶S1本法适用于在质粒和目的基因上没有相同的酶切位点!平末端连接质粒产生平末端的DNA连接酶产生粘性末端核酸酶106基因疫苗的构建3.重组质粒转化受体菌转化:将质粒或者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转染:将质粒或者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感受态:细菌经过CaCl2溶液处理和短暂热激后,容易摄入外源DNA,这种状态称为感受态。其原理是细菌处于0℃、低渗CaCl2溶液中时,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此时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黏附于细胞表面,经短暂的热激(42℃)处理后,外源基因容易进入细菌细胞内。常用的方法为氯化钙共沉淀法和电穿孔法。基因疫苗的构建3.重组质粒转化受体菌107基因疫苗的构建4.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一般重组质粒鉴定主要按照表型筛选、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的顺序进行(1)插入片段鉴定:酶切鉴定;PCR鉴定。(2)插入片段方向性鉴定:可利用联合酶切方案进行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鉴定。(3)DNA序列测定:末端终止法测序;自动测序仪测序基因疫苗的构建4.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108基因疫苗的构建三、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检测1.重组质粒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磷酸钙共沉淀法、电穿孔法、脂质体介导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将外源质粒导入真核细胞,其中脂质体介导容易成功,是最常用的方法。2.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1)蛋白水平的检测:免疫沉淀法检测表达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2)核酸水平的检测:RNA印迹;RT-PCR检测。基因疫苗的构建三、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检测109由于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所以人们对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清楚。下面通过对基因疫苗经过肌肉组织和黏膜免疫的抗原呈递途径来说明基因疫苗的工作原理。由于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所以人们对一些具体110[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11基因疫苗经黏膜和皮肤组织免疫的抗原呈递
皮肤或者黏膜是具有高水平免疫监视系统的组织,黏膜淋巴组织的功能: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和产生分泌型IgA。而且在免疫动物时比较方便,尤其是大面积预防时,所以关于基因疫苗通过皮肤或黏膜免疫激活机体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也比较活跃。
基因疫苗经过黏膜和皮肤组织免疫可以分为直接免疫机体和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免疫两种形式。基因疫苗经黏膜和皮肤组织免疫的抗原呈递皮肤112(1)直接免疫旅美中国科学家范泓然用皮肤涂抹法给小鼠接种乙肝疫苗取得成功,且检测其效果可以和所用的肌肉注射相媲美。黏膜淋巴结提供了浆细胞抗体型转化与Th0细胞向Th2细胞定向分化的微环境。基因疫苗经过黏膜免疫可以很好地激活B细胞分泌IgA,同时启动Th2细胞功能,但其对细胞免疫(尤其是CTL细胞)活化不足,通过黏膜免疫获得的保护作用不如通过肌肉免疫获得的强烈。(1)直接免疫113(2)用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采用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或李斯特菌等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通过粘膜自然感染途径运送DNA疫苗是一类很好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将基因疫苗直接呈送给APCs,所以这种方法运送效率高、免疫方法简单、免疫效果好,能同时激活粘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并可获得对载体菌的免疫等优点。减毒沙门氏菌通过自然感染的方式高效地将基因疫苗直接运送给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如树突细胞(DCs)和巨噬细胞,在粘膜和全身淋巴组织诱发以Th1型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PCs尤其是DCs可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用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114携带基因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
重组减毒沙门氏菌携带的基因疫苗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途径一:DCs和巨噬细胞吞噬侵入肠粘膜屏障的重组沙门氏菌并被激活,活化的DCs和巨噬细胞迁移到脾脏等淋巴组织(DCs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而巨噬细胞尚有一些疑问),载体菌在此裂解,基因疫苗进入胞液,然后进入细胞核,最后表达目的抗原。接着激活特异的CTL,裂解表达抗原的APCs,APCs内的抗原被释放激活辅助T细胞和诱导抗体反应,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能途径二:重组沙门氏菌引起吞噬它的APCs凋亡,凋亡产物(含有目的抗原/基因疫苗)被邻近的APCs吞噬。携带基因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重组减毒115核酸疫苗的优缺点优点:1免疫保护力增强2制备简单,省时省力3同种异株交叉保护4应用较安全5产生持久免疫应答6贮存、运输方便7可用于防治肿瘤缺点:1质粒DNA可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2持续表达外源抗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3肌肉注射质粒后,仅有很少部分被肌细胞所摄取4影响核酸疫苗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因素很多5外源DNA注入体内后,可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使宿主细胞抑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活化,使宿主细胞转化成癌细胞核酸疫苗的优缺点优点:1免疫保护力增强116核酸疫苗的应用现状有关质粒DNA疫苗在人类及动物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人们期望用核酸疫苗来征服诸如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等顽症,并用于肿瘤、遗传病和其他多种疾病的基因水平治疗,所以作了多方面的尝试。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核酸疫苗非病毒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核酸疫苗寄生虫核酸疫苗肿瘤核酸疫苗核酸疫苗的应用现状有关质粒DNA疫苗在人类及动物产生预防和治117发展前景
核酸疫苗的研究只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生物技术,它已成为疫苗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其研究方向与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疫苗计划的长远目标(用一种疫苗预防多种疾病)相吻合。现在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可用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疾病的防治,其多价、高效、廉价等优点使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核酸疫苗可能对人类疾病的防治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
发展前景核酸疫苗的研究只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118核酸疫苗研究
进展核酸疫苗研究
进展119
一、概述[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20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基因直接免疫机体,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一)概念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121(二)DNA疫苗的构成:1.抗原表达基因2.真核细胞启动子(如CMVI.E启动子)3.PolyA终止序列(如来自SV40或BGH基因)4.原核细胞选择标志(如青霉素抗性基因)5.增强免疫原性的核苷酸序列(如非甲基化CpG二核苷)(二)DNA疫苗的构成:122[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23
二、DNA疫苗载体[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241.裸DNA疫苗:质粒、MIDGE载体2.病毒载体:天花病毒、腺病毒3.细菌载体:减毒活菌苗和繁殖缺陷细菌,如伤寒菌苗、肠炎沙门氏菌苗、志贺氏菌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苗和小肠炎耶尔森氏菌苗4.微粒包裹载体:金颗粒(goldparticle)、脂质体(liposomes)、聚丙交酯-聚乙交酯(PLGA)、藻酸盐微粒(alginate)、和纳米微粒(nanoparticles)1.裸DNA疫苗:质粒、MIDGE载体125VariousmethodsofgenedeliveryVariousmethodsofgenedelive126三、DNA疫苗与常规疫苗的比较[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27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抗原类型内源性内源性外源性APC加工过程蛋白酶体蛋白酶体溶酶体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主要的IgG类别IgG2aIgG2aIgG1DNA疫苗与常规疫苗比较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抗原类型内源性内128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细胞免疫应答CD4++++Th+/-Th1+/-Th1CD8++++++-抗原提呈Ⅰ/ⅡⅠ/ⅡⅡ免疫记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参与细胞因子IL-2,4,IFN-γ,TNF-βIL-2,IFN-γ,TNF-βIL-4,5,10,13DNA疫苗与常规疫苗比较(续1)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细胞免疫应答C129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效应机制CTLCTL中和反应激活补体ADCC效应制备易于构建、生产+++++++费用+++++运输/存储+++++++安全性+++++++++DNA疫苗与常规疫苗比较(续2)DNA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效应机制CTL130核酸疫苗与第一、二代疫苗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其保护性免疫应答对不同亚型的病原体具有交叉抵御作用;(2)无减毒、灭活疫苗可能引起的致病作用,具有可靠的安全性;(3)能表达经修饰的天然抗原,具有与天然抗原相同的构象和抗原性;(4)与亚单位疫苗共有的高产性;(5)可将编码不同抗原的基因构建在同一个质粒中,或将不同抗原基因的多种重组质粒联合应用,制备多价核酸疫苗;(6)核酸疫苗既有预防作用,也有治疗作用;(7)生产简便,成本低廉,稳定性好,贮运方便。 核酸疫苗与第一、二代疫苗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诱导机体产生131四、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核酸疫苗诱导的全身免疫应答反应
关于核酸疫苗诱导全身免疫应答反应的机制目前了解的还不十分清楚,但其诱导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疫苗的摄取、转运及表达;②抗原的加工和提呈;③淋巴细胞的活化;④免疫效应细胞和分子的作用。
四、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核酸疫苗诱导的全身免疫应答反应132[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33[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34ImmunemechanismsinducedbyinoculationwithnakedDNAImmunemechanismsinducedbyi135Depictionofthemechanismsofgenerationofantigen-specifichumouralandcellularresponses.Depictionofthemechanismsof136五、核酸疫苗的构建
1、将亚单位疫苗的编码基因作为核酸疫苗的候选基因。2、多肽合成疫苗的核酸推导序列作用核酸疫苗的候选基因3、从病原体亚单位成分中筛选保护性抗原及编码基因
3.1免疫筛选法3.2化学分解法
候选基因的筛选原则五、核酸疫苗的构建1、将亚单位疫苗的编码基因作为核酸疫苗的137LigatePCRproductintopTARGETTMVectorTransformTG1cellsSelecterecombinantclonesbyampicillinpstⅠ酶切鉴定挑取S基因正向插入的重组质粒pTARGET-hanS测序重组质粒pTARGET-hanS的构建:引物1:CTACTATGGCAACTATGGAGGAA引物2:ACTAATTAGAGTTTCAAAGGCTCPCR正向:酶切成3674,1870,1470反向:可酶切成3674,2600,740LigatePCRproductintopTARGE138可酶切成5.6kb和1.3kb左右两个片段EcoR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5.6kb左右的大片段对照空载体pTARGET的构建:用连接酶连接成为闭环pTARGET空载体,作为对照载体备用。可酶切成5.6kb和1.3kb左右两个片段EcoRⅠ酶切琼脂139培养Vero-E6细胞MEM培养基(10%FCS)37℃,5%CO2细胞长至对数生长期电穿孔转染重组质粒转染后72h,收获细胞检测核蛋白的瞬时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间接免疫荧光法重组质粒pTARGET-hanS体外瞬间表达:培养Vero-E6细胞MEM培养基(10%FCS)37℃,140核蛋白的瞬时表达结果核蛋白的瞬时表达结果141[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42作为DNA免疫的注射样品。质粒的大量制备及纯化:按分子克隆手册所述方法提纯质粒pcDNA3.1+和pcDNA3.1+S用灭菌的PBS溶解调整浓度至1.0mg/ml用分光光度计测定A260/A280比值以确定核酸样品的纯度,A260确定样品的浓度作为DNA免疫的注射样品。质粒的大量制备及纯化:按分子克隆手143实验动物的DNA免疫6~8W龄的BABC/c小鼠空白质粒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1+S免疫前先用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预处理3天后相同部位进行DNA接种加强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间隔2周实验动物的DNA免疫6~8W龄的BABC/c小鼠空白质粒p144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常规方法分离脾细胞,浓度1×107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脾细胞悬液0.5ml,NP10l(同时设空白对照孔,ConA刺激孔)均设3个复孔37℃、5%CO2孵箱培养48小时后收集脾细胞上清液,贮于-70℃,统一用ELISAkits检测IL-4和IFN-分别于免疫后5d,10d,17d,35d,42d每组处死3只小鼠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常规方法分离脾细胞,浓度1×10724孔细145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脾细胞取自初次免疫后42d的免疫鼠以重组的核蛋白刺激免疫小鼠的脾细胞阴性对照孔和阳性对照孔(ConA)用MTT法检测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计算刺激指数(SI)常规方法分离脾细胞,浓度调整至2×106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脾细胞取自初次免疫后42d的免疫鼠以重组的146免疫鼠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免疫前和免疫后5d,10d,17d,35d,42d经尾静脉采血N=6/group以被检标本复孔(3孔)OD值与免疫前血清(阴性对照)的比值≥2.1者为阳性。重组的NP作为包被物,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ELISA法检测血清的抗NP抗体免疫鼠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免疫前和免疫后5d,10d,147血清抗NP抗体滴度的测定:将初次免疫后42天的免疫鼠眼球取血N=6/group留置血清,以10倍稀释为起点,再做系列稀释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血清抗NP抗体滴度的测定:将初次免疫后42天的免疫鼠眼球取血148六、核酸疫苗的优化1、免疫效果的优化选择高效表达载体添加DNA免疫激活序列2、免疫途径的优化
肌肉注射(im)基因枪导入皮内(id)和皮下(sc)注射黏膜表面接种六、核酸疫苗的优化1、免疫效果的优化选择高效表达载体2、免149EffectsofCpGmotifsonvariouscellsEffectsofCpGmotifsonvario150GenerationofImmunityafterInoculationofDNAPlasmidwithGpGMotifsGenerationofImmunityafterI1512、免疫途径的优化
2、免疫途径的优化1523、基因佐剂的应用细胞因子类共刺激分子分子佐剂联合
4、抗原蛋白的泛素化表达IL-12、IL-15、IL-18及IFN-γ以增强Th1型细胞应答为主。
IL-4加强体液免疫IL-2能同时加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集落刺激因子5、与基因重组疫苗联合应用3、基因佐剂细胞因子类4、抗原蛋白的泛素化表达IL-12、I153
细胞因子产生的动态变化细胞因子产生的动态变化154细胞因子产生的动态变化细胞因子产生的动态变化155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156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157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158[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课件159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160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免疫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161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结果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结果162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结果血清的抗NP抗体的测定结果163七、核酸疫苗的安全性问题
①局部反应原性和全身毒性研究,即考虑DNA疫苗是否有免疫毒性作用,机体是否对疫苗编码的抗原产生耐受性,或是否导致自身免疫反应,还应对疫苗中污染的细菌蛋白是否诱发抗体产生进行评估;②遗传性作用,即质粒DNA是否与宿主基因组的整合问题;③生殖毒性研究,可采用PCR方法对经质粒DNA疫苗免疫的雄性或雌性动物的性腺DNA提取物进行检测④致肿瘤性研究,如果质粒DNA疫苗构建具有与人的基因组同源的DNA序列,或其载体含有已知的潜在致癌基因序列时,需展开这方面的研究。七、核酸疫苗的安全性问题①局部反应原性和全身毒性研究,即考1641、有关基因整合的研究
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危机是质粒DNA与宿主基因组整合的问题,因为当外源DNA与基因组整合后,可能因插入活性癌基因、或活化宿主原癌基因、或使抑癌基因失活,或引起染色体断裂,或染色体重排而致染色体不稳定,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形成。
1、有关基因整合的研究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危机是质粒DNA165尚无证据证明以自身表达质粒的形式存在于染色体外的外源DNA能整合入宿主染色体中。其整合发生率较自然整合发生率低3个数量级,另鲑鱼精DNA已经以一种非处方药形式经口服或注射等多种方式使用了数十年,却未见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一些事实已清楚地证明脾内或口服裸DNA可能导致整合尚无证据证明以自身表达质粒的形式存在于染色体外的外源DN1662、关于免疫耐受的研究外源性抗原的持续表达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耐受性、自动免疫、过敏反应、超免反应等。持续低表达---可被抗体中和清除,无足够的免疫应答。持续高表达---超免反应发生—免疫抑制—其它病原感染。2、关于免疫耐受的研究外源性抗原的持续表达可能产生不良后果167免疫2天的小鼠产生耐受免疫出生24小时内的小鼠,与在成年小鼠中观察到的没有区别。HBsAg转基因小鼠进行DNA免疫,使已经建立的对HBsAg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使小鼠产生抗HBsAg的特异性抗体。实验结果:结论:免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教师团队打造培训
- 中班健康课件资源网
- 手卫生健康教育
- 中班健康蔬菜宝宝课件
- 青少年防色情信息教育指南
- 蛋白质健康教育
- 高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案
- 大班健康课《我不挑食》全攻略
- 中班健康安全过马路课件
- 高三物理大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专项练习
-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专利执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拍卖公司员工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 广东省行业企业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工作指引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浙江2025年6月高一学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25年 杭州市萧山区卫健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计算机程序设计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公需科目答案02
- 佛教念诵集:晚课(上海佛学书局拼音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