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P8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二、《诗经》中的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意义。P82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指各地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土风歌谣;雅,正声,朝廷的音乐。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P82采诗说一一民间采集献诗说一一诸侯之乐献给天子“献诗”的说法较早产生于先秦时期。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四、诗经在先秦时的作用:P831、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2、娱乐;3、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4、作为教育的课本(美化语言;具有政治、道德意义)。五、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P85,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亨、毛衰。或取其国名,或取其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齐、鲁、韩为今文经学,官方承认学派;毛诗是古文经学,民间学派)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是毛诗。六、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七、《诗经》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八、简析社会政治诗。1、下层人民挟击政治的诗。①揭露宫闱丑行的诗,如《邺风・新台》②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批判的诗,如《风・相鼠》③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诗,如《邺风・击鼓》④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风•东山》TOC\o"1-5"\h\z⑤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如《魏风・伐檀》。2、官吏对政治表示不满的诗。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邺风北门》。②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错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3、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①宣泄对于人生的感慨和郁结的情怀。②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如《魏风•园有桃》。4、称颂执政者的诗。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九、简析情爱诗(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1、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一些爱情诗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biao有梅》。一些诗作的表现风格呈现为温文典雅。如《邺风・静女》。、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的诗。(1)反映婚姻生活幸福美满的诗。如《郑风・女曰鸡鸣》。(2)写女子的恋爱遭到家人的反对(3)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如《邺风》中《日月》。十、《诗经》中最著名的是周人的五篇史诗P86:《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公刘》和《绵》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十一、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1、《大雅》的五篇史诗,叙友谊赛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2、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是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3、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十二、农事诗《七月》(《国风》)P90《七月》最为著名。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新时期劳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修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十三、《诗经》的主要特色和影响P98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第三,《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十四、《诗经》的其他特色(语言形式、表现手法)P10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作为歌谣,《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以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十五、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1、抒情与定实的统一。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叙事,如大部分《诗经》。可以直接刻画描写,如《fouyi»可以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如大部分社会政治诗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这样的“比”法在《诗经》中运用很多。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与诗歌情思没有意义相关时,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1)《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2)其次,首先是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3)再次,《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4)《诗经》的语言也很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十六、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1、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2、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第二章先秦散文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1、经济原因:周平王东迁后,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各诸候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兵强国富。2、政治方面:东迁之后,内忧外患,王朝日益衰微,天子已逐渐失去对诸候的控制,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3、文化方面:“天子失宫,学在四夷”。一直为贵族王官所垄断的文化,此时下移,与“官学”对立的“私学”纷纷而起。一些有责任心的读书人,纷纷游说,著述,“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二、《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儒家又称之《书经》。(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古文《尚书》在汉武芾时出现。《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三、《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经孔子修订,始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语言表达谨严精炼。突出特点: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四、《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出十三年。相传作者是左丘明。《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为古文,《公》《谷》为今文。“民本”思想。P109五、《左传》的文学特色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5、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P113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关口、楚、吴、越各国的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载言论为主,故称《国语》。相传作者也是左丘明,后人称《左传》为春秋内传,称《国语》为春秋外传。七、《战国策》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三十三篇,定为现名。八、《战国策》的文学特色:1、富有文采。辞采华丽、铺排夸张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3、描绘人物,形貌毕肖。特点、活动描写具体细致,更显活泼生动。4、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抱薪救火”,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第三章诸子散文一、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思想各据一端,精彩纷呈。意义: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从文化史的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二、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义富。《墨子》始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2、战国中期,有《孟子》《庄子》。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总起来看,先秦散文的基本趋向: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三、孔子与《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瞰邑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孔子主“仁”倡“礼”,(“仁”,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礼”,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语言比较接近口语,明白易懂。其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论语》编篡成书最早也在春秋战国之际。在汉代,《论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本子:《齐论语》《鲁论语》和《古论语》。我们今天看到的是《鲁论语》。)四、墨翟与《墨子》墨子名,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墨子思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非攻”,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鼓吹“尚同”、“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子》文章的特点: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五、孟轲与《孟子》孟子,名轲,邹人。后世尊孟子为“亚圣”,“孔孟”并称。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孟子》共七篇,记录孟轲的言行。由孟子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属于语录体。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孟子》文章的特点1、它的雄辩色彩,富有气势。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毂中来,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平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毂,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辨驳的机会。如《滕文公上》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以形象帮助说理。(1)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2)比喻的例子更多,如《齐桓晋文之事章》中“为长者折枝”。(3)寓言故事,如“五十步笑百步”“携苗助长”“楚人学齐语”。《孟子》散文的影响1、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善于用文学手段达到实用目的。成为既主张以文载道,又重视文章之美,喜欢在说理中包蕴个人感情的某些唐宋古文家的绝好典范;2、孟轲关于个人修养以及如何理解古诗的一些看法,对后代文学批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六、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战国中期楚国人。道家创始人。《老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将两者与“道”联系起来,具有“形而上”的强烈特征。政治方面,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手段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人生态度方面,主张虚静、退让、柔弱。“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老子》的中心:自然无为的政治。七、庄周与《庄子》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庄子“崇尚自然,但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庄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H^一。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作,《外篇》和《杂篇》则基本是其弟子和后学所作。《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哲学著作,从满浓厚的文学色彩。文章体制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局成就。《庄子》的中心: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庄子思想及影响:思想:《庄子》强调“全性保真”,舍弃任何世俗的知识和名誉地位,以追求与宇宙的抽象本质“道”化为一体,从而达到绝对的完美的自由;《庄子》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影响:从积极意义上来说,它揭示了社会统治思想的本质,表现了摆脱精神束缚的热烈渴望,为封建时代具有反传统精神和异端思想的文人提供了哲学出发点;从消极意义上来说,它所追求的自由只是理念上而非实践的自由,提供给人们的只是逃避社会矛盾的方法,因而始终能够为统治者所容忍。《庄子》的特色1、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想象丰富奇特2、文章富于抒情性3、文章结构奇特,句式富于变化,辞汇丰富,描写细致,不规则押韵,极有表现力和独创性。《庄子》的寓言特色。1、奇幻谪诡的想象。如鲸可以自由变幻体貌,由鱼而鸟。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庄子》塑造了众多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往往能用很少笔墨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3、细腻逼真的描写。《庄子》在阐释义理时,虚构了许多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又有非常细腻逼真的“工笔”。4、谐趣和讥刺横生。如:“得腐鼠”讥刺惠施怕人与他争夺相位的俗态。八、荀况与《荀子》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一位儒家大师。荀子隆礼重法。《荀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二十二篇,今存二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荀子》和《韩非子》,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新成就。荀子思想:出于儒,吸收了其他各家学说,对儒学有所改造。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人性恶”观点。《荀子》说理文特色1、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深厚;如《劝学》。2、从文学观点看,荀子说理文值得注意的则是它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点3、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4、造语简练,多用铺陈排比句式,整齐流畅,适于诵读《荀子・赋篇》存有《礼》、《知》、《云》、《蚕》、《箴》五篇赋作。汉代人即把荀、屈当作赋的始祖。九、韩非与《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韩非子》:法家代表作韩非思想:法治韩非子说理文的特色: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1、逻辑严密、论述细致、条例清晰2、篇幅大多很长3、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4、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韩非子》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一、“楚辞”名称源流“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所谓“楚辞”,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后专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时,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进来,书命名《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二、楚辞与赋的区别1、从体式说,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2、从性质说,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感的抒发。三、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1、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1)首先,楚辞的产生,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国民歌一般在单句末尾加一“兮”字,这成为楚辞的主要句法形式。(2)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①《九歌》就是在民间神乐的基本上加上而成的。②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成不同神祗,载歌载舞,神秘浪漫而有故事性,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③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和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2、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总之,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四、楚辞的文体特点:典型的楚辞体,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兮”字“些”字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五、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六、屈原的作品:《史记》本传提到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和《怀沙》五篇。对于屈原的作品看法大体一致的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七、《离骚》题义:“离骚”,“遭忧作辞”(司马迁、班固)或“离别的忧愁”(王逸)《离骚》创作旨意: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后,面临个人的厄运和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离骚》的主题思想内容:《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为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分不开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洞晓当时形势,提出“美政”理想,但遭歼人排挤打击,楚王又不信任他。他的诗中,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体现着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o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小人,他痛加指斥。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八、《离骚》的艺术特点: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比兴手法的拓展。不仅运用了更其丰富的喻象,而且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1)既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文学表现形式。(2)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3)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4)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九、《九章》P149篇目:《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九篇诗歌。《九章》之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九叹.忧苦》。《橘颂》最早。《九章》的风格。平实素朴,直抒胸臆,多用白描。以纪实手法为主,较少采用幻想的表现。十、《九歌》、《招魂》及《天问》P151《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品,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人的生活经历。前两部与楚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有密切关系,后一种却是对神话传说和社会历史的质疑。《九歌》“九”为虚数。包括《湘君》《湘夫人》《大司命》《河伯》《山鬼》《国殛》《礼魂》等,共11篇作品。是一组祭神所用的乐歌。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招魂》《招魂》的艺术特色。1、结构精密完美。先从“四方”统招,次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招。2、长于铺排描摹,铺陈手法,直接影响汉赋。3、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用夸饰手法,恐怖与奢华形成强烈对照,造成特殊美感效果。《天问》《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余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思想性强,形象描写较少。十一、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个源头。十二、宋玉及其赋作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九辩》:《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借悲秋抒发“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塑造出一个坎坷不遇、憔悴自怜的才士形象。宋玉与屈原思想异同:思想上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深广的忧愤、追求理想的巨大热情。面对不平际遇,他缺少屈原那种高傲的自信和不屈的对抗精神,反而以清高为掩饰,屈服于社会势力的压迫,选择退守保身。《九辩》的哀愁,主要是一种狭小的、压抑的哀愁,基调是“惆怅兮而私自怜”。《九辩》的艺术特色1、善于选择具有一定特征的景物与幽怨哀伤的感情融化在一起来抒写,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烘托出阴暗时代被压抑者的心理;2、在这种景物和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敏锐的感受和细致的笔触3、《九辩》的语言更加散文化而十分讲究。句式多变,语言节奏灵活自由。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叠韵、叠字等修辞手段,保持音乐之美。《九辩》突出的艺术成就,使宋玉成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与之并称“屈宋”。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一、秦汉散文|所谓“汉代散文”是指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大体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二、楚歌汉代最早的楚歌是项羽的《垓下歌》。个人的自主欲望与外界控制力量(命运)相互冲突的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命运无常的悲观意识。此后,汉代诗歌中充满了这样的感叹,并在汉末魏晋间达到高潮。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表现出关于人在世界中的处境的新的思考。西汉中期初步形成五言诗,接近于形成七言诗。三、辞赋的兴盛汉赋: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是汉代文学的正宗和主流。1、汉赋发展脉络。①汉代的辞赋他两种类:一种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一种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②到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③整个汉代辞赋创作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2、汉赋溯源。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贾谊:传统的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赋作:《吊屈原赋》和《股鸟赋》。《股鸟赋》:文体特征上,楚辞体与汉赋之间的一种过渡。枚乘《七发》: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的。开汉赋问答体的先河;.《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4.《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本特征。《七发》既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基础,又是辞赋中特殊的一支一一“七”体的开创之作。司马相如: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则是司马相如。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实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从创作意图看,《天子游猎图》是要讽谏,但这一讽谏之意在整个作品中并不突出。作品对天子的讽谏之意,乃是采取反言正出的曲折笔法写就,这便使讽谏往往成了颂扬也冲淡了作品的讽谏意图。《天子游猎图》存在着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的反差,讽谏意义比较薄弱。《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1)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2)空间的极度排比。一是片面使用空间排比。二是使空间的排比发展到极限。(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4)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总结缺陷:夸张失实、文字艰深、罗列过度、呆板滞重。枚皋《答客难》形式来源于战国诸子驳论之文,而发展为一种新的文体。其后效仿,杨雄《解嘲》、班固《答宾戏》。汉武帝时期文人对于丧失自由的苦恼与悲哀(骚体诗):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董仲舒《士不遇赋》王褒《洞箫赋》:西汉中期比较优秀的咏物小赋。第一篇专门描写乐器与音乐的赋。开了后世的咏物赋和音乐赋的先河。虽多用骚体句,但杂以骈偶句,是首开其端的。四、散文的变迁西汉前期和中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同时也讲究文采。受国家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很大。西汉前期政论散文西汉初期是文化发展的初期。这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往往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又有纵横家的遗风。有些文章依然保存了战国纵横家的气息。代表人物: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主流散文:一批为中央政权服务的政治家写作的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政论散文。其文章的中心论题,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西汉政论文最早可推及陆贾《新语》。代表:贾谊《新书》,其中《过秦论》、《论治安策》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C晁错《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西汉前期政论文与诸子讨论政治的散文比较的显著不同:.更注重具体的实际的政策方针,而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讨论政治的原则;.既继承了战国散文纵横驰骋的气势,又具有战国散文所缺少的整饬谨严的风貌;.更具有恢宏的气度,和身在其中的热情。这是由于时代不同、作者与政权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西汉中期政论散文一方面,仍以奏疏为主要形式而存在。代表:徐乐《上武帝书言世务》严安《上书言世务》另一方面,追求对偶工整的趋向。代表: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桓宽《盐铁论》最高成就: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最后一部战国诸子式著作:《淮南子》第二章司马迁和《史记》一、司马迁,字子长。创作心态: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基于家族荣誉感而激发出来的强烈的著史愿望,和他胸怀大志的“圣人”理想,是他著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因;“李陵之祸”所激发的“发愤”情绪,是他著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二、《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组成。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表”,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书”,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十表、八书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通过这个有机的结构体,司马迁实现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初衷。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三、《史记》文学特色:1,叙事艺术①叙事态度:文学性②叙事方式: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寓褒贬于叙事中”③栩栩如生的故事④戏剧性⑤“实录”⑥“互见法”史学的可信性,文学的可读性.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特点: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征较鲜明①有偏爱“好奇”②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③比较的方法④善于描写外貌和神情,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面目活现,神情毕露⑤生活细节的描写⑥对话⑦戏剧性场景.语言艺术①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②善于把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四、《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互见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五、《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P221第三章汉乐府民歌一、乐府1、"乐府",本是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2、汉代乐府机关职能。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以及负责演唱等职责。3、宋人敦茂倩《乐府诗集》二、汉代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1、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感情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1)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2)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行》(3)讥刺达官显贵的诗。如《鸡鸣》(4)对后代诗歌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那些抒写爱情、婚姻的民歌。如《上邪》2、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4、汉乐府民歌中,不少作品表现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5、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6、使用了新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汉乐府民歌由杂言渐趋向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三、《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篇戏剧性的叙事诗。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唐韦庄《秦妇吟》第四章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诗赋与散文一、五、七言诗的进展五言诗:西汉后期,五言诗形式在民间已经普遍流行。班固《咏史》:现存的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它标志着五言诗体正是登上了文人的诗坛,开始全面取代楚歌的地位,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七言诗:仍不兴盛,但仍有写作二、辞赋的新特点和新题材西汉后期:扬雄,字子云。代表作《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五篇大赋。其中《甘泉》、《河东》、《校猎》、《长杨》模拟《子虚〉〉、《上林》。班婕妤《自悼赋》,第一篇出自女性之手的宫怨赋。抒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和感受,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刘向《九叹》(骚体)刘歆《遂初赋》东汉赋创作大势东汉时期,辞赋仍然有骚体和赋体两种类型。骚体:如班彪《北征赋》,赋体: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是其代表。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向抒情小赋的方向发展。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纪行赋”:记述行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刘歆《遂初赋》是最早的纪行赋。东汉前期班彪的《北征赋》。真情实感,写实手法。“京都赋”: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辞赋中的新题材。最早扬雄《蜀都赋》。最著名班固《两都赋》。京都赋的基本格式也由《两都赋》确定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订金合同模板
- 人才入股合同模板
- 承接劳务服务合同模板
- 收购股权服务合同模板
- 排水沟清理合同模板
- 永久用工合同模板
- 2024年医疗劳务合同
- 北京冷藏配送合同模板
- 2024年婚姻房产归属协议
- 室外玻璃清洗合同模板
- 2024年室内装饰设计师(高级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教育培训行业2024年生产与制度改革方案
- 快消行业品牌分析
- 口腔新技术护理课件
- 社交电商的供应链管理和优化
- 高考物理系统性复习 (能力提高练) 第五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附解析)
- 题材05乡土小说专题精练-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
- 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613物理化学(含答案)考研真题
- 舆情处置培训课件
- 卡仕达dvd导航一体机说明书
- 2024年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