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鼎业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参考答案:A2.中共八大提出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这一决策A.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拨乱反正B.偏离民主政治发展的正常道路C.为新中国法建设指明了方向D.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行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拨乱反正,故A项错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场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说明没有偏离民主政治发展的正常道路,故B项错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场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这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故C项正确;“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行”是在文革结束后,故D项错误。3.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论。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C.“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考答案:C4.“《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B.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参考答案:B5.吴嘉宾在《武昌纪事》中评论说:“粤寇之陷省城,自武昌始。先是广西、湖南省城被围,皆守至数月,卒能待援师之集得全。惟武昌守不集二旬。……自是顺江而下,若安庆、若金陵,皆无守志矣。”材料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进军南京B.鸦片战争武昌沦陷C.侵华日军攻陷南京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参考答案:A【详解】由材料“粤寇之陷省城,自武昌始。……自是顺江而下,若安庆、若金陵,皆无守志矣”反映了太平均攻陷武昌后,顺江而下,威逼南京,故选A;鸦片战争英军从广州沿海路北上,顺江而上,只到达南京,排除B;由“粤寇”,可知并非日寇,排除C;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参考答案:A7.按照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惯例,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那么内阁可以(
)①首相下台,各部大臣留任
②集体辞职,宣布下台
③宣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
④首相重新任命各部大臣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C8.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参考答案:A9.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一个著名的计划:“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对该计划的相关叙述最准确的是A.吸收了冷战爆发的历史教训,有助于消除法德战争根源
B.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参加了该计划C.推动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的出现
D.该计划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自由流通参考答案:C10.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考答案:C1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2012年4月4日,这首唱了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参考答案:D12.光荣革命后,英国两党领袖在联合政府中争执不休。1694年,威廉三世罢免了一批托利党大臣,建立了辉格党占优势的政府,其中由最受威廉三世宠爱的几个辉格党大臣组成内阁。这一史实说明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制已名存实亡B.国王的行政权没有受到约束C.内阁是国王的秘书机构D.议会对王权仅起到有限制约参考答案:D自1689年的《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就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错误;根据《权利法案》对王权从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限制与制约可知,国王的行政权是受到较大制约的,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严格意义上的内阁还并未完全形成,且内阁并不是国王的秘书机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可以不经议会批准而直接任免阁员,这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议会对王权的制约还很有限,故D项正确。13.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制定经济计划始于(
)A、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罗斯福新政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考答案:D1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参考答案:考点:9T:解放战争.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主要考查战略反攻的标志事件.解答:根据所学,1947年6月,中共中央抓住战机,派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故B项正确;A项中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转战陕北,是解放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C项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D项是大决战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役,时间上不符,故排除.故选B.15.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参考答案: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6.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之“花”应该是指革命的暂时成果,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果实”应指革命的最终目标,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应该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故C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困难,但并未解散,故A项错误;孙中山并未出走海外,故B项错误;孙中山辞职是因为要把权力让给袁世凯,并非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逼迫,故D项错误。17.苏联解体,而中国则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
)①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
②斯大林模式的失败③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④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D18.英国资产阶级将1688年的宫廷政变称之为“光荣革命”的原因是A.政变成功赶走了詹姆士一世
B.政变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妥协C.没有经过大的流血而获得成功
D.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最终确立.参考答案:C19.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
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参考答案:D略20.1924年初,孙中山指出:“1911年的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由此,孙中山认为A.辛亥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B.革命成功是革命派斗争的结果C.必须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
D.国共合作受制于政治形势变化参考答案:C据材料“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孙中山认识到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故必须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故A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革命派斗争的妥协,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问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出发,即可得出“反帝反封建”的正确答案。21.“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A.17世纪前期B.18世纪前期C.19世纪前期D.20世纪前期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故C正确。17世纪前期没有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状态,故A错误。18世纪前期英国也没有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故B错误。20世纪前期不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背景22.罗伯特·奥本海默将美苏两国比作困于瓶中的两只蝎子,“彼此可将对方置于死地,但自身也性命难保。”他形象地说明了()A.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B.冷战与“热战”相互交织C.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
D.冷战关系居于主导地位参考答案:C23.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质农具的统计情况(注:锸为掘土工具,镬为刨土工具)。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推广参考答案:A依据题干图示可知,秦汉时期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各种铁制农具很多,说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使用增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的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不能从图示中得出,应排除;材料只能看出秦汉时期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各种铁制农具的情况,D项中的“全面”不能从图示中得出,应排除。24.2005年第8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主题是“山河抗战”,认为中国境内一些高山、丘陵、江河作为有利地形条件,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如以“太行山:中国的天然长城”为题,可以直接作为论据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参考答案:B【考点】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分析】由材料中太行山:中国的天然长城,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结合地理知识可以分析出B正确,A在上海附近,排除;
C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排除C;
D在宜昌,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答题的关键是识记历史事件地理位置。25.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A.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参考答案:B26.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参考答案:B题干讲的是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地方官制的变革,故A项不正确。C项说的还是现象不是本质。D项题干并未涉及。27.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参考答案:B28.《中华文摘》第一期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地方行政分层不断细化,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故B项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与“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无关;C项封建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提高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说法错误,29.《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嫡长子继承制原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参考答案:B3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桐叶封唐就来自于此。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到达亚洲的两位著名航海家。(2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分)(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地域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实现重在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参考答案:(1)航海家:达伽马、麦哲伦(2分)意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分)(2)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3)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1分)略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世界史若就其确切意义而言,并不是由所有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普遍联系或共同目的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汇集而成的,也不是由大量时常以枯燥无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事件堆积而成的。……尽管世界上诸民族或者为时间、事件所分隔,或者为高山、大海所分隔,但世界史必须将所有民族的历史集合为一体,将它们统一成一个协调匀称的整体,并将它们谱成一首壮丽的诗。”
——尼古拉·果戈理(转摘自斯它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15、16世纪,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一时期哪些重大活动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2分)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影响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有哪重大变化?(6分)
(3)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联系的密切程度明显加深,其原因和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和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进行的殖民扩张。(2分)(2)经济:①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产生,开始了近代化进程。(2分)政治:①中国社会半殖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②中国社会各阶层发起了救亡图存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2分)思想: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2分)(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材料三《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做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简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这种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参考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广东和福建。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顺序颠倒酌情扣分)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34.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1929年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泥沙子采购合同
- 授权经销合同协议
- 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开发合同
- 短期租赁服务意外免责协议
- 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协议
- 商场装修合同与商场装修合同
- 打井承包合同
- 手房转让买卖协议
- 新版不定期劳动合同书(33篇)
- 瓦工贴砖施工合同
- 物理化学(全套427页PPT课件)
- 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77页)
- GA∕T 1193-2014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
-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及说明5
- LeapMotion教程之手势识别
- Join-in-六年级下册教案-Starter-unit-Join-in-us
- 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收费标准
- 静脉导管的护理与固定方法
- word上机操作题
- 房地产公司管理制度
- 《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共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