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草坂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草坂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草坂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草坂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草坂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草坂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大公报》对重庆谈判报道:“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盼望

A.国共两党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创建联合政府

C.共产党与国民党轮流执政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参考答案:B2.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A.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参考答案:B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共同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参考答案:C4.“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参考答案:B5.白居易在《郑覃可给事中制》中云:“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率是而行,号为称职。固不专于掌侍奉、赞诏令而已。”其论述的部门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参考答案:B三省六部制。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反映了这个部门具有封驳审议的职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的职责。所以答案选B。6.东晋建立之初,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传统“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收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白籍人口逐渐土著化。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南方C.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D.社会动荡需加强中央集权参考答案:A【详解】西晋末,北方人民大量南流,流民南下之初,多数还想重返故里,而且流人初到,并无产业。东晋政府为了安抚他们,同时凭借他们的武力为北伐资本,也不能不给以优复特权。但北伐多次失败,重返绝望,居处既久,人安其业。侨人中的上层已多占有田园别墅;下层的除了沦为部曲、佃客、奴婢者外,也通过开荒或其他手段取得少量土地,成为自耕农民。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而且许多江南农民也逃亡而变成豪强私附。这些都不利于东晋政府的统治,因此东晋政权在江南站稳脚跟之后,便要实行土断政策,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正确;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东晋政权是汉族政权,选项C排除;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当时东晋政权基本稳定,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对“土断”政策的理解,即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形成了豪强地主,不利于政府统治,因此实行了“土断”。7.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入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作用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参考答案:D材料反映的是物资物种的交流,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新的生产方式催生了新航路开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理性化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8.“俄罗斯之顽固腐败,欧洲文化不能改易之,国人志士掷无数头颅而不能改易。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且毫无阻力焉,中国为之也。”在此,孙中山旨在强调辛亥革命()A.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B.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C.推动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D.促进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参考答案:考点:武昌起义.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解析:根据材料“俄罗斯之顽固腐败,欧洲文化不能改易之,国人志士掷无数头颅而不能改易”,可知俄国的封建专制十分顽固,欧洲的启蒙思想也不能改变它的封建统治.由材料“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且毫无阻力焉,中国为之也”,可知: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确立民主共和国,这影响到俄国,使俄国仅仅三数天就推翻了封建帝制,而且毫无阻碍.由材料结合俄国历史,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9.明太祖废丞相,主要是由于A.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B.丞相贪婪暴戾,扰乱朝纲C.设立中书省,丞相失去存在必要

D.丞相平庸无能,形同虚设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这也就强化了君主专制。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宰相10.右图为一时事漫画《全球货币——美元》。代表美国、日本、西欧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美元的符号,美国人高高在上,得意扬扬。该漫画的寓意主要包括①美元的优势地位明显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③西欧、日本共同阻止美国经济的扩张

④美国、日本、西欧均用美元作为本国的流通货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A

11.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之为瓷器大国,在今天的欧亚非各国都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你今天在北非某国家博物馆中看到的我国古代瓷器,距今最早可能是

A.青花瓷

B.五彩瓷

C.影青瓷

D.唐三彩参考答案:D12.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以“散件加工”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某领导则批示:“看来,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这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B.引进国外技术造成竞争加剧C.对外开放政策尚未真正执行 D.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参考答案:D据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竞争加剧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对外开放,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放开对外开放,意味着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故D项正确。13.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D.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参考答案:C国家开展的外交活动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转移的,一切外交活动都要服务于国家利益,故C正确;印度、尼泊尔等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不符合“一边倒”,排除A;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排除B;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D不符合史实,排除。14.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B略15.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参考答案:A民国初年,孙中山所说的国家社会主义是要实现他的民生主义,也就是进行的社会革命,实现社会公平,防止社会贫富分化严重。16.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主要反映出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D.推动了中、欧之间同盟合作参考答案:A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变外交活动,故A项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C表述错误,当今世界格局扔处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之中;D说法错误,中欧之间不是同盟关系。所以应选A。17.“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其中精巧的“设计”包括①分权制衡②总统由选民选举③君主统而不治④内阁对议会负责A.①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④参考答案:C材料中说明美国创立的政治制度,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由选举产生,故①②符合题意,选择C正确;③君主统而不治和④内阁对议会负责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排除。18.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参考答案:D19.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参考答案:B材料“1937年8月”“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反映出抗战防御阶段,中共要变敌后为抗日的主战场的战略,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1932年土地革命时期,排除;长征是1936年10月胜利完成的,故C项错误;D项是1938年春,排除。点睛:关键时间“1937年8月”,用此分析出答案。20.《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中这样评说隋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含义是(

)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B.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

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有用人才参考答案:B略21.《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参考答案:B雅典民主政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之一,即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在古代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度,这虽有利于调动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但忽视了公民素质的差异,由材料中“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可知;造成了民主权力的滥用,如苏格拉底之死。所以应选B。22.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

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参考答案: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主义发展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实施,导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A项正确;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属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措施,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是苏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后,故D项错误。23.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B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调运所学知识的能力。可结合排除法做组合类选择题。24.右图是《三字经》中的一段。从全国看,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是A.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B.制瓷业南青北白格局形成C.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D.东南沿海对外贸易量庞大参考答案:A由《三字经》中“从五代,到宋末”可知这一时期应是五代两宋时期。从这段三字经文字所体现出的经济信息看,“南超北,方成局”最符合“从全国看”的设问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项。B项在此之前的隋唐时期已经出现;C项所述现象应出现在明清时期;D项与“从全国看”主要成就的考查要求不符。25.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参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社会特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分割职权”可知是指宋朝政府分化事权,重文轻武的治理国家理念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运用的政策等内容,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BDA项不符合这些特征。26.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的雅典公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等级位次,其最直接的途径是A.迅速积累财产 B.锻炼演讲水平 C.提高军事才能 D.培养参政意识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6世纪初是梭伦改革时期,梭伦以财产的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雅典公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等级位次,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迅速积累资本,故A项正确;B、C、D项说法错误。27.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参考答案:C三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相互牵制,材料中中级官员地位上升,尚书省权力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28.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共产党宣言》④《国际歌》的诞生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C29.华北太岳闻喜三区店头村翻身农民召开敬奉毛主席大会。大家都说:“过去敬灶君爷,什么事都不顶,毛主席一来,咱就翻了身,才是真正的活财神哩!”大会结束后,全村群众到家里都把灶君爷的像扯掉,贴上毛主席像,每天吃啥敬啥,还有鞠躬,形成敬奉毛主席运动。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B.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C.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参考答案:B30.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白马寺是东汉政府都城建造的佛教寺院

②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

③魏晋以后,佛教建塔塑像风行各地,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④佛画是丰富的艺术和历史资料

⑤佛寺景色清幽,多为旅游胜地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经秦汉,中国统一中央封建政权建立,“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已经开始展现出中国国力强大的强硬形象;及至唐宋,中国的版图已经大为扩张,地域辽阔,其下所属民族众多,国家实力强大,长安城、“天可汗”“遣唐使”等词语匀勒出来的景象正是“大一统”的历史效应。而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自宋元时期则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喷涌,“四大发明”便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在马可·波罗的描绘之下,无穷的财富和高度发达的文化吸引着众多西方人来到中国。——整理自江轶《论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构建》材料二

1840年是西方人旧的中国观念瓦解和新的认识逐渐形成的一个转折点,这种新认识是由19世纪(以来)的零碎观念慢慢积累起来的。部分片断如下:1840年6月,英国舰队陈兵广州海面。舰队司令懿律同马戛尔尼一样想同北京政府谈判,但此时的北京在他眼中是一片不具备防御能力的“空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抵挡他们的只是神旗、纸龙和符咒。

——整理自吕超《东方帝都:西方文化视野中的北京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展示出的国家形象。(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视野下对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新认识”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认识”作一简评。(9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0分)参考答案:(1)国家形象:国力强大;“大一统”;文教昌盛;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等等。(2)特点:呈现出没落沉沦与努力抗争的两面性。简评:中国贫穷、愚昧,政府封闭、保守,因而呈现出没落、沉沦的一面。同时,中华民族思变求新,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因此又体现出努力抗争的一面,所以这种新认识具有一定合理性。(3)主要因素:国家实力;制度建设;思想观念;文教发展;对外交流;外部形势等等。启示:国家形象与国家实力紧密相连,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折射出历史上中国国家实力的盛衰;夜郎自大、墨守成规,只会封闭自己,只有趋时更新,思想兼容,国家才能发展;一个国家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只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3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世纪50年代,清王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又遭到太平天国运动冲击,赔款及军费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清廷办捐输(卖官)、运饷盐、拨丁漕、征地丁、提关税、收杂捐、铸大钱、发票银等手段并用,仍无法弥补庞大的军需开支。要求增开新税源的呼声日高。咸丰三年,清廷在北京试行向商铺征税,导致商人不满,试行不到五天即告失败。随后,清军将领在江苏扬州开设厘金局,向米行“劝谕”助饷。咸丰帝批准地方督抚自行“就地筹饷”,在苏、湘、川等省试办,各地纷纷效仿,至1862年已基本推行于全国。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厘金又变为正式税收、新商税,成为晚清和北洋军阀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支柱之一。但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到处设卡抽厘,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至1931年才被裁撤。——摘编自田志明《略论厘金制度的创行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厘金制度的主要特征。(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行厘金制度的影响。(7分)参考答案:(1)特征:初为筹措军饷的临时措施,后成为固定税种;征收范围由局部到全国;课税对象以商人为主;征收程序混乱(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监管。(8分)(2)影响:满足军事需要,一定时期内维护了清朝统治;地方实力上升,削弱中央集权;导致腐败;加重人民负担,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抑制了生产的发展。(7分)解析:(1)根据材料“清军将领在江苏扬州开设厘金局,向米行‘劝谕’助饷。咸丰帝批准地方督抚自行‘就地筹饷’”,表明厘金制度是为了筹措军饷而设;根据材料“在苏、湘、川等省试办,各地纷纷效仿,至1862年已基本推行于全国”,表明厘金征收范围从局部发展到全国;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厘金又变为正式税收、新商税”,表明厘金由临时性措施,变成一种正式的税种,且征收对象主要是商人;根据材料“但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到处设卡抽厘”,表明厘金制度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监管不力。(2)根据材料“清军将领在江苏扬州开设厘金局,向米行‘劝谕’助饷”可知,它满足了清政府筹措军费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统治;根据材料“成为晚清和北洋军阀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支柱之一”可知,它增加了政府而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到处设卡抽厘,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可知,它增强了地方的实力,导致了地方的腐败,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阻碍了商品的流通。

33.欧洲自近代以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之一。宗教改革中“教产”变为“俗产”,剥去了这部分财产所有权的神圣灵光,如荷兰把被没收的教产实行大拍卖,售与城市商业资产阶级和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大农场主。马克斯·韦伯评价新教“对于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生活态度的扩张肯定发挥过无比巨大的杠杆作用”“它哺育了近代经济人”。新教伦理认为研究自然现象是促进赞颂上帝的—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上帝眼中就是善行。——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参考答案:影响:促进了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精神动力;使科学研究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为提高生产技术创造了条件。(5分)解析:从“宗教改革中‘教产’变为‘俗产’…售与城市商业资产阶级和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大农场主”,可总结影响是促进了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马克斯·韦伯评价新教“对于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