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教案课件_第1页
借物抒情-教案课件_第2页
借物抒情-教案课件_第3页
借物抒情-教案课件_第4页
借物抒情-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1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咏柳】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2二、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和节操。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二、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和节操。诗人通过对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3分)诗中的桐树具有天生枝繁叶茂,孤傲却直入云霄,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的特点。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借孤桐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4特点归纳:1.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物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特点归纳:53物到人: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咏物抒怀,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品质、志向、志趣;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4.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情(志)。3物到人: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咏物抒怀,借所咏6题型的总结1.物的特点例如《孤桐》2.诗歌刻画了什么形象?3手法:整首诗在写一种物,明确托物言志(注意问法:用了哪些;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写物的手法)4感情(感情+分析+手法)手法:托物言志题型的总结7四、写物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2侧面正面3多感官4绘形绘声绘色

5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反衬和其他手法四、写物手法8107鹧鸪(唐)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这首诗是怎样写鹧鸪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手法: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首联颔联绘形绘声。首联“锦翼”写出鹧鸪斑斓的羽毛,颔联写雨后花落中鹧鸪的啼鸣,颈联尾联侧面烘托。颈联看似写人,实则间接写鹧鸪声之悲,尾联写鹧鸪相呼相应,以湘江苦竹作衬托,终日悲啼到晚。感情:这首诗写出羁旅乡思之愁,写出内心的悲苦。1079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释:①霜禽:冬天的禽鸟。②粉蝶:夏天的蝴蝶。③合:应该。④微吟:低声的吟唱。⑤狎:亲近狎玩。⑥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⑦金樽:豪华的酒杯。7、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6分)山园小梅10(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颔联用霜禽和蝴蝶的喜爱,侧面描写梅花孤洁之美。(2)视觉、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3)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答出两点即可)(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11少年游杨亿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①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注】①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1)此词为咏物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1)梅花不惧风雨严寒、冰肌玉骨少年游杨亿12少年游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①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注】①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2)词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①侧面烘托(或铺垫)用严冬的风雪肃杀烘托出梅的傲雪精神(或为写梅的“芳艳”作铺垫);用“千寻翠岭”烘托梅的“一枝芳艳”。②正面描写梅的芳艳、冰姿玉态、天真等。③拟人的修辞用“冰姿玉态”“天真”赋予梅以人的品质。④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梅花抒写个人怀抱。词人屡遭人生风雨摧残,有伤感,但更有一种无惧、豁达和傲岸的风骨。少年游13

秋海棠

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手法: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分析: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感情: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秋海棠

袁枚14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1、简析白鹭形象,并分析本诗表达的的思想感情?第一问:诗人通过描写白鹭美好、高洁、孤独、寂寞、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2分)。第二问:托物言志(1分);表达了作者美好、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情感//或:对此种人的赞颂和理解同情(2分)。

2、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刻画白鹭的?(6分)①侧面烘托:以“芳草”、“垂杨”、“碧流”、“芳洲”等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以优美的背景烘托出白鹭美好的形象。以“斜阳”烘托出白鹭的悲戚之情。②正面描写:“雪衣公子”以比喻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③“清意”、“无人识”、“独”、“叹”等以拟人手法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悲愁之情。一鹭图刘羽15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1、月亮:思乡怀远的代名词登高(登楼,登台):怀远。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2、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3、松竹梅:高洁、坚贞、不屈。4、梧桐、杜鹃、寒蝉、乌鸦:凄凉悲伤的象征。5、长亭、灞桥、柳、阳关曲:送别之意。6、鹧鸪: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7、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8、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代书信9、燕子:表达喜悦之情。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10、夕阳: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一体。11、流水:年华易逝。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16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17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咏柳】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18二、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和节操。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二、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和节操。诗人通过对1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3分)诗中的桐树具有天生枝繁叶茂,孤傲却直入云霄,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的特点。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借孤桐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20特点归纳:1.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物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特点归纳:213物到人: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咏物抒怀,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品质、志向、志趣;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4.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情(志)。3物到人: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咏物抒怀,借所咏22题型的总结1.物的特点例如《孤桐》2.诗歌刻画了什么形象?3手法:整首诗在写一种物,明确托物言志(注意问法:用了哪些;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写物的手法)4感情(感情+分析+手法)手法:托物言志题型的总结23四、写物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2侧面正面3多感官4绘形绘声绘色

5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反衬和其他手法四、写物手法241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