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米象是一种以小麦种子为食、活动能力弱的昆虫。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环境中,温度和小麦含水量对该种温带米象种群增长率(rm)的影响,如右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小麦中米象的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B.在300C、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C.在25℃、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数量开始下降D.若研究对象为热带米象,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2.自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20年来,河北省每年因退耕还林工程涵养水源1.16亿立方米,防风固沙总物质量为2.59万吨,固碳851万吨,释放氧气3.87万吨,吸收污染物4.3万吨,生态效益总价值达5.8亿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过程耕地中的杂草数量增加,呈“S”型曲线增长B.“退耕还林”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增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退耕还林”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退耕还林”能够有效地固定碳,缓解温室效应的进程,降低环境污染3.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脂质能够与糖类结合B.细胞中的脂质不会含有氮元素C.细胞膜上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具有识别作用D.细胞中的糖类不能作为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4.科研人员从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蛋白S,为了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实验:将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一起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肝素(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照组应加入不含蛋白S的缓冲液B.曲线反映的是模板DNA的复制过程C.加入肝素后没有新的mRNA合成D.蛋白S能解除肝素抑制转录的作用5.下列有关科学家所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蔡斯和赫尔希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D.在侵染细菌前,首先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获得同时含有32P、35S标记的噬菌体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出生率和迁入率可增大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草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蜜蜂通过跳圆圈舞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D.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7.蝗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较少(雌蝗虫2N=24,雄蝗虫2N=23),它由X染色体数决定性别(雌性XX,雄性XO)。现有一个进行正常分裂的蝗虫细胞,显微观察发现,含有12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等位基因B.该细胞如果在体内完成分裂后可以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D.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也可能取自精巢8.(10分)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B.B淋巴细胞来源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C.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D.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二、非选择题9.(10分)玉米和小麦是我国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不同条件下两种农作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测定结果。请回答:(1)结合图甲分析,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幼苗种植在同一密闭温室(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内一段时间,可能最先死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间隙CO2浓度在C时,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小麦在10~12时、16~18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和____。(3)为探究高温(35°C)对小麦、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思路(常温为25°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对比研究了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甲图),图乙表示复合种植园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丙表示能量流经F营养级的示意图(a、b、c表示能量)。请据图回答:(1)据图甲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降低了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2)图乙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3)图甲复合种植园中腐生性昆虫对应图乙的__________成分(填字母)。(4)图丙中能量b用于__________。若被F摄入的能量为mkJ,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kJ,c1中的能量为ekJ,b的能量为fkJ,则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__________。(5)假设图中的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11.(14分)图示HIV病毒侵入实验动物体内后一些生命活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以RNA为模板合成RNA-DNA结合物过程需要_______酶。(2)实验动物体抗HIV抗体是由______细胞产生的,该抗体无法彻底清除HIV病毒,HIV病毒以T淋巴细胞为主要宿主细胞,据此解释感染较长时间后动物体内抗体水平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动物感染HIV病毒后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是因为感染导致机体______(免疫功能)缺失。(3)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同,写出一条确认某微生物为该传染病病原体的必要条件________,痊愈者血清能帮助重症患者康复,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______。12.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半无叶型和普通叶型、种子有麻点和无麻点是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和D/d的控制。让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豌豆植株和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植株杂交,F1植株都表现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让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白花半无叶型无麻点=107:35:37:1.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花粉成熟前对花进行___________处理。豌豆常用于杂交实验,其优点有___________(答出2点)。(2)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测基因A/a、B/b和D/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3)让F2的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植株自然繁殖一代,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不考虑交叉互换)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A、调查米象的种群密度需随机取样,使结果更接近实际值,A正确;B、曲线表示,在30℃、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种群增长率最大,危害较重,B正确;C、在25℃、小麦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数值大于零,种群数量还是增加的,C错误;D、热带米象,适宜增殖的温度高,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D正确。故选C。2、C【解析】
随着退耕还林的推进,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生物种类和数目增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详解】A、“退耕还林”过程耕地中的杂草数量增加,但是受环境阻力的影响,会呈“S”型曲线增长,A正确;B、“退耕还林”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增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C、“退耕还林”体现了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是没有改变方向,C错误;D、由题干的信息可以看出“退耕还林”能够有效地固碳,缓解温室效应的进程降低环境污染,D正确。【点睛】本题以退耕还林为背景,考查了生态学的知识,识记种群增长曲线的条件,生态系统、群落的知识进行解答。3、B【解析】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功能分类化学本质分类功能储藏脂类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结构脂类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调节脂类固醇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细胞膜中的脂质可以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脂,A正确;B、磷脂含有氮元素,B错误;C、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C正确;D、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正确。故选B。4、B【解析】根据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实验组加入了蛋白质S即含有蛋白质S的缓冲液,对照组应加入不含有蛋白质S的缓冲液,A正确;据题意“将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结合题图开始一段时间内(1分钟之前)产物放射性增加,说明曲线反映的是模板DNA的转录过程。加入肝素后,产物中含32P的放射性强度不再增加,说明肝素能抑制转录过程,因此没有新的mRNA的合成,B错误,C正确;据图可知,加入肝素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蛋白质S,产物放射性很高;未加入蛋白质S,产物反射性几乎不发生变化,说明蛋白质S能解除肝素抑制转录的作用,D正确。5、C【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来说的,该实验并没有证明,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而格里菲思的实验将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并没有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的体内,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组合,C正确;侵染细菌前,要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而不是同时标记,D错误。6、B【解析】
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科学实验表明,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都存在着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动物的行为信息丰富多彩,一些鸟类在求偶时的行为更独特,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受出生率和迁入率的影响,A错误;B、草地的不同地段(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C、蜜蜂通过跳圆圈舞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D错误。故选B。7、D【解析】
雌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产生的卵细胞为X型,雄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产生的精子可能为X或O型,雄蝗虫产生的精子和雌蝗虫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或者比卵细胞少1条。【详解】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4或23条,现有一个进行正常分裂的蝗虫细胞,显微观察发现,含有12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结构,说明该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细胞,可能是含有染色单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能是不含染色单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该细胞不含等位基因,且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图像,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由于卵细胞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中,都能形成含X的染色体数为12条的配子,即减数第二次分裂都会出现含12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的细胞,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D【解析】
根据题意“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说明B淋巴细胞中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影响抗体分泌。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的目的是使B淋巴细胞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可通过设定相应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B淋巴细胞株。【详解】A、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A正确;B、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成熟的B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因此可以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处获得B淋巴细胞,B正确;C、由图可知,在HAT培养基上培养,骨髓瘤细胞死亡,说明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无法存活,C正确;D、题中培养的是可分泌与注射的抗原相关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不会产生抗EBV抗体,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小麦小麦固定低浓度CO2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高浓度的CO2不一定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或不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相等)CO2摄入不足光照强度减弱将小麦、玉米都分别置于25℃,35℃,而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中;并分别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或O2的释放速率)【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B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C点表示玉米和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图乙中玉米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且在中午没有出现“午休现象。【详解】(1)结合图甲分析,图甲中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低于小麦,说明则玉米固定CO2的能力高于小麦,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幼苗种植在同一密闭温室(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内一段时间,可能最先死亡的是小麦,原因是小麦固定低浓度CO2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高浓度的CO2;细胞间隙CO2浓度在C时,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相等,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二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2)乙图中小麦在10~12时的光合作用出现“午休现象”,是因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摄入不足,暗反应速率下降;16~18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3)为探究高温(35°C)对小麦、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将小麦、玉米都分别置于常温25℃、35℃下,而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中;并分别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或O2的释放速率)即可。【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C3植物和C4植物的特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捕食与寄生C→A(含碳)有机物CO2CF的生长、发育和繁殖(m-n)×4%kJ或(e+f)×4%kJ易地保护(或迁地保护)【解析】
分析图甲: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分析图乙: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E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D和F均为消费者。分析图丙:a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1和c2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详解】(1)据图分析,复合果园中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生态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2)A是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故图乙中缺少的箭头是C→A。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圈。(3)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图甲复合种植园中腐生性昆虫对应图乙的C分解者。(4)图丙中能量b用于F的生长发育和繁殖。F是第二营养级,最高营养级为B,F同化的能量是(m-n)或(e+f),相邻两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最高为20%,故B同化的能量最多是(m-n)×4%kJ或(e+f)×4%kJ。(5)将珍稀濒危物种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1、逆转录酶浆T细胞被感染死亡后,特异免疫过程中抗原传递、淋巴因子合成和分泌等功能都都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相应的浆细胞数量减少监控和清除功能这种微生物必须能够在患病动物组织内找到,而未患病的动物体内则找不到(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的这种微生物能够在体外被纯化和培养;经培养的微生物被转移至健康动物后,动物将表现出感染的征象;受感染的健康动物体内又能分离出这种微生物)相应的抗体【解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甲,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DNA的逆转录过程以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经逆转录形成的病毒DNA要整合到动物细胞染色体DNA上,然后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和场所,合成子代DNA和蛋白质。乙图中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机体内抗HIV抗体的水平先增加后减少,说明感染HIV初期,动物是可通过特异性免疫消灭部分抗原的。【详解】(1)甲图中以RNA为模板合成RNA-DNA结合物过程属于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2)抗HIV抗体是由动物的浆细胞产生。HIV病毒以T淋巴细胞为主要宿主细胞,T细胞被感染死亡后,特异免疫过程中抗原传递、淋巴因子合成和分泌等功能都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相应的浆细胞数量减少,故感染较长时间后动物体内抗体水平下降。并且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其监控和清除功能缺失,实验动物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3)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同,确认某微生物为该传染病病原体的必要条件是:这种微生物必须能够在患病动物组织内找到,而未患病的动物体内则找不到;或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的这种微生物能够在体外被纯化和培养;或经培养的微生物被转移至健康动物后,动物将表现出感染的征象,受感染的健康动物体内又能分离出这种微生物。痊愈者血清中有相应的抗体,能帮助重症患者康复。【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几点:1.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HIV的增殖过程;2.在HIV侵入机体的初期,机体可以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在人体内的扩散,之后随着病毒对T淋巴细胞的破坏,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HIV增多,最终导致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泊保护线管理办法
- 风险事项管理办法
- 产品规划组管理办法
- 人员进出场管理办法
- 防止串货管理办法
- 私家车运输管理办法
- 队长助理管理办法
- 深圳排水户管理办法
- 高铁施工管理办法
- 玉米烘干厂管理办法
- 2025年卫生类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公开招聘必刷题库(300题)
- 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及制度
- 乘除法练习题1000道可直接打印
- 2025年度大型活动鸡鸭鹅活禽租赁与供应合同
- 消杀培训课件
-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 减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QC成果
- 《海洋平台简介》课件
- 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财务应用蓝皮书
- 影像科危急值培训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五年级下科学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