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材料表明()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参考答案: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需要掌握宗法制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读懂题干材料的意思,结合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生而富贵的诸侯因不能吸取春秋当时王国的教训,保存国家的很少,说明先秦时期宗法制弊端显现,不利于巩固统治,即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D两项属于无关项,应排除.故选A.2.“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扫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该诗反映了A.圣人之道存于经典,孔孟之要在于天理B.发明本心,尊我德性,确立自我主体是根本C.倡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主张以义制利D.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循章摘句,博览群书参考答案:知识点:宋明理学根据材料中“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强调人有天赋道德之心,自古圣贤相传的也只是这种本心。将精力花费到注解诠释古代经典上,以探求精微大义,只会使人迷惘。存于经典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古圣相传只此心”得出强调的是本心,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B项正确;出来中未涉及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读书穷理是宋明理学的内容,而材料强调的是心学,故D项错误。答案:B3.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是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B.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D.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可知是指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孙宝琦建议政府“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4.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耗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己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上要反映出(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参考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西安事变后,百姓“忧心如焚”,等蒋介石安全抵达洛阳后,“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呼声”,大家放鞭炮以示庆贺,联系时局,如若蒋介石不能安全抵达洛阳,中国将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那些亲日派正虎视眈眈的将中国灭亡,可见百姓是担忧国家前途命运,A项正确。此材料中未体现民族矛盾,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不是蒋介石的地位问题,而是他关系着中国的前途命运,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对“兵谏”结果的忧心,不是对此事的反感,D项排除。故选A。5.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A.对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媚外倾向的批评B.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的痛恨C.对统治阶级攀比浮华的风气的鄙视D.对传统士大夫空谈误国的反思参考答案:A6.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

《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B.保障企业合法地位C.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D解析:市场经济下市场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但市场调节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市场经济的内涵准确把握。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基本上相同。”材料中的“政纲”指的是A.中共的最高纲领

B.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C.中共三大通过的宣言

D.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内容。结合题干信息“今日之必须”“奋斗”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反帝反封建”与三新三民主义有共同之处。A项错误,中共最高纲领为实现共产主义,与材料无关;《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且中共承认的是蕴含

“联俄、联共、扶助农丁”的新三民主义,C项错误;中共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纲领,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若干原则一致,故选B。8.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参考答案:C9.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参考答案:C10.下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参考答案:C11.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申报》公开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参考答案:B考点:史学研究·史料解读。依据1918年的“新式印报机”,可以得出A结论;根据1932年连续发表的社论可以得出D项说法;根据1937年因拒绝日寇的新闻检查,宣布停刊,可以得出C结论;《申报》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并不代表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的支持。故选B。12.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有利于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故D正确。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不会导致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故B排除。当时少数民族没有完成汉化过程,故C错误。考点:13.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参考答案:D14.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受丝、茶大量出口的

影响,都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历史现象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使中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增强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15.《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等待)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针对这一状况,汉初期统治者A.实行休养生息B.废除秦朝货币C.采取抑商政策D.鼓励发展农业参考答案:C题干中“(汉兴)为秦钱重难用……重租税以困辱之”的大意是:汉朝兴起后,因秦国钱币繁重难用,便下令重铸钱币,统一以黄金为标准,法律规定禁止地方私自铸造。一些不遵守法度想要追逐利益的人,就囤货居奇想要抬高物价,物价飞快地上涨,一石米的价格达到一万钱,一匹马的价格则达到了百金之贵。天下太平之后,汉高祖就下令商人不能穿丝织的衣服,不得乘坐马车,对商人征收重税以使他们受挫。主要反映了汉代因社会发展需要和形势而调整商业政策,故选C;题干没有反映休养生息的相关内容,排除A;没有体现废除秦朝经济政策,排除B;本题题意与鼓励发展农业无关,排除D。16.“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参考答案:B略17.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B.稳定政治局势C.削弱中央集权D.解决王国问题参考答案:B由材料“……郡县官吏消极观望……刘氏子弟发兵讨伐……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等关键信息可知,汉初实行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所以答案选B,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封国制度到了后来形成了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D。18.下图为中国1985—2004年经济增长率走势图,对此解读最全面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B.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经济增长达到最高点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转型的阵痛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共识参考答案:C材料反映了1985—2004年中国经济有增长也有下降,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曲折发展,也表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转型所带来的阵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D在材料中均不能直接体现出来,所以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达到了最高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9.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利用和管辖钓鱼岛。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日本。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日本投降后,依据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国际文件是①《波茨坦公告》②《开罗宣言》③《日本投降书》④《德黑兰宣言》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参考答案:C20.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参考答案:C21.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22.苏东坡认为:“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今小商人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可见其()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

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C.关注商业流通

D.提出农商皆本参考答案: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今……大商既不积滞”说明不是抑制大商人,故A项错误;“收税必多”,但没有提到用之于民,故B项错误;从“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到“今小商人……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说明苏东坡关注商业流通,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商”而未涉及农业,故D项错误。C23.罗马法规定,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当事人须带着系争实物到庭,如果系争物是不动产或树木之类不便携带,也必须拿一些象征性的标志物(如土块、树枝)到庭,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如果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这反映出罗马法A.强调实物证据B.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C.具有形式主义特征D.保证了公正公平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罗马法。题意规定是带系争物或系争物的象征性标志物到法庭进行审判,而不是实物证据,故排除A项;判决的标准是“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而不是真正的保护私有财产,故排除B项;由于是按照双方的争夺结果进行判决,并不能真正的保证公平公正,故排除D项。根据“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可知判决的过程注重形式,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故选C。24.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面两图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参考答案:B25.右图是学生漫画作品《修墙》。这堵墙象征着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一位清朝官员用了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就说:这样修补好就安全了。这幅漫画意在揭示A.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B.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D.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表1

参考答案:C26.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参考答案:A2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注意分析题干,梁启超强调的是管理中国的权力问题,极力排斥外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这是一种民族意识增强的体现,其它选项也都是辛亥革命的作用,但与梁启超所述主旨没有关系,答案为A。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这是一道最优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把选项和题干主旨密切结合。28.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参考答案:D29.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

)组号流行语流行服饰文娱形式阅读A最可爱的人列宁装扭秧歌苏联小说B时间就是金钱唐装看电视剧古典文学C破四旧军装学唱样板戏毛选D上网中山装跳交谊舞时装杂志

参考答案:A30.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参考答案:考点: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规模小,没有太多的资金,营利不是主要目的;小部分作为商品流通;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作为农户的副业,无明确地位.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唐宋对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变化,没有涉及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传统经济政策,这是不会变化的,故B项错误;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才出现,故C项错误;从奴隶制和差役制到雇佣制,说明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故D项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汉奸、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的原因。(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参考答案:(1)原因:①在革命党人的眼中,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儒家纲常名教的。②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2)看法:①材料认为张之洞是坚定的改革家,其与维新派的区别在于变法方式的缓行与激进之分;②认为人们对“中体西用”思想存在误解,其重心是强调变革而非固守,西学不仅包括西方科学技术(西艺),而且包含西方的制度(西政);③认为张之洞对西学的感知程度相当深刻。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张之洞。第(1)问,根据所学可知主要是因为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将张之洞视为封建政府的代表;根据材料中张之洞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第(2)问,对张之洞的认识根据材料中“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得出认为张之洞是改革家,主要是方式和维新派不同;根据材料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得出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是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制度,说明对西方的感知是相当深刻的。32.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中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动;影响成为世界中心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我们说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历史的“中心”时,意味着它处于历史领先或主导的地位。

——林甘泉《从“欧洲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材料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材料三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

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和18世纪的法国是“历史的‘中心’”,结合材料一请指出其立足哪个领域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在该领域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8世纪的法国”反封建的方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6分)(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以18-20世纪的史实加以论证。(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33.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水平、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三、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请回答:(1)美国是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面临的问题的?(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2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2分)(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