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4800字》_第1页
《永州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4800字》_第2页
《永州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4800字》_第3页
《永州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4800字》_第4页
《永州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48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州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TOC\o"1-2"\h\u289861绪论 1224312永州市古村落概述 258903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现状 3267133.1口头传播 3205473.2印刷传播 495723.3电视传播 4238924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4137534.1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不强 4310694.2是偏重于古村落建筑的保护 581074.3各个古村落的特色不突出 546114.4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策略 582885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的改进 5178005.1合理定位,实现商业与文化传播的平衡 592175.2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实现多元化场景传播 688875.3当地政府要积极行动,实现多方联动合作 631766结语 616718参考文献 7[摘要]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方式包括口头传播、印刷传播、电视传播、新媒体传播。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不强、偏重于古村落建筑保护、各个古村落的特色不突出、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策略。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要合理定位,实现商业与文化传播的平衡;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实现多元化场景传播;当地政府要积极行动,实现多方联动合作。[关键词]“互联网+”;古村落文化;传播1绪论有人说,永州是一本书,这本书最惊艳的一章,便是永州古村镇古建筑。她们星罗棋布,镶嵌在古老的潇湘大地。其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特色突出,是永州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这些古村落保存的古民居建筑多而完整,古代宗亲文化、农耕文化、风土人情等内涵丰富,是解读永州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同时永州古村落在选址、建筑设计等方面独树一帜,具有湘南古建筑的经典特色和风格。近年来,永州高度重视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开发和利用,努力整合资源,突出打造文化品牌,取得了显著效果。新经济形态下中国互联网成为存量市场,“如何将互联网向其他传统领域扩展”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成为社会热词。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日益重视,古村落与互联网新兴环境结合,使一度被冷落的古村落文化重新焕发出活力。“互联网+”背景下,古村落文化的传播途径有了新的拓展,各种传统传播形式与新媒体传播途径的相互交织,如何把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很好地融合,成为古村落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2永州市古村落概述“潇湘之城”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保存着大量明清古建筑,江永县上甘棠村、零陵区干岩头村、双牌县坦田村和江永县兰溪村都是永州极具代表性的古村落,目前尚未被完全开发。“周家大院”坐落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潇水支流贤水河源头,何仙观乡境内的干岩头村,是一处古民居群落,这里环山傍水,也是一个风光秀美的旅游之地。干岩头村坐落在三面青山的环抱之中,村后的群山叠绿铺翠,山峦连绵起伏;左边一座大山青石裸露着铺下来,犹如挂在板子上;右边是打鸟岭和牛郎岭两座高耸的山峰;前面是宽阔的稻田,进水河和贤水河在村前汇合;整个村子就像坐落在一把太师椅上。晚清重臣周崇傅用四句话来形容干岩头的地势:“左边青石挂板,右边双凤朝阳;门前二龙相汇,屋后锯子朝天”。村里古民居群分为六个院落,始建于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1456年),建成于光绪三十年(1875—1904年),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1017-1073年)后裔于明中期迁移至此生息繁衍,历时26代近600年,故名“周家大院”。“周家大院”虽不是统一布局设置,但建筑风格却非常相似,每个宅院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都是“一颗印”的结构形式,按一正两排侧或一正三排侧(横)屋的结构布局而建,保存得最好的是周崇傅故居。纵观整个大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砖石木雕、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湘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中的一颗明珠。细看大院局部,每个房顶都有雕梁画栋,从上依稀可以看到宝瓶、镜子、人物等图案;房檐下写着诸多情趣盎然的诗句、窗上雕刻有飞鸟、蝙蝠、桃花等图案。这里的周家后裔人才辈出,如:周希圣,周崇傅等。相传这里与周恩来、鲁迅有关,是根据史学界对周敦颐的出生地道县楼田村的《濂溪故里周氏族谱》和浙江《诸暨丰江周氏宗谱》、《周氏破塘祖茔祭簿》、《越城周氏支谱、周氏一世公世系表》和何仙观周姓的《周氏宗谱》记载的考证:鲁迅是周敦颐31代孙,周恩来是32代孙,与何仙观周姓同是周敦颐次子周焘之后裔。2007年6月,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的“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上,“周家大院”被正式授牌,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永州市零陵区已编制了《干岩头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以保留“周家大院”的历史格局,延续古村的传统风貌,对干岩头村的基础设施、新村建设及旅游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周家大院”将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旅游亮点。“周家大院”见证了周家的荣耀沉浮、社会的变更、几百年的时代沧桑,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湘南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同样,“周家大院”也是当今旅游、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据当地村民介绍,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田间的油菜花烂漫盛开,金黄色染尽村落,金色的海洋簇拥着古民居群,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3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现状为了解古村落文化的传播现状,笔者分别对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甘棠村、零陵区干岩头村、双牌县坦田村和江永县兰溪村四个古村落进行考察走访,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3.1口头传播口口相传是最为古老而廉价的传播方式,当地村民或者旅游服务人员将本村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以及流传的故事,讲述给游客听,以这种精准但效率低的方式进行传播。例如,谢沐河上的三桥之一——步瀛桥,村民和导游借助古老故事,向游人介绍该桥与八仙下凡的传说,借此宣传其独特的建筑文化。3.2印刷传播借助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或旅游局、旅游公司等通过海报、宣传手册、报纸等,宣传推广古村落,打破了原有的局限,相比于口头传播受众面更广。如《湖南日报》曾以《周家古韵》为题,报道干岩头村的周家大院,对其完美的结构布局、精湛的雕绘技艺,以及山水地理形势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报道。3.3电视传播在省级或本地电视台投放宣传片,或者进行相关新闻报道,以此达到传播目的。如湖南卫视就以“永州上甘棠村:‘忠孝廉节’代代传”为题,对这个湖南首个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进行新闻报道。四是新媒体传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文化传播现状有了新的变化,开始利用网站和微信公号进行传播。如干岩头村廉政文化借助主流门户网站,通过论坛、网页的形式进行宣传,在江永新闻网、永州旅游网以及永州之窗等论坛上发表相关文章或者资讯,传播干岩头村廉政文化。勾蓝瑶寨村民自办淘宝店,运用“旅游+互联网”方式销售新开发的民俗游、亲子游、“洗泥宴”篝火晚会等系列旅游产品。上甘棠村、干岩头村、坦田村和兰溪村四个村落先后都创办了相关公众号,开始利用新媒体对外宣传千年古村文化。近年来,“永州旅游”“湖南江永旅游”等微信公众号相继创办,在宣传这些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及优势的同时,对其文化传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如2018年9月初,湖南江永旅游微信公号推出了《情动女书·香约江永!湖南江永“女书文化旅游节”、“香柚节”活动来袭!》等文章,永州旅游微信公号进行了转发。但阅读量不高,传播区域依然以永州市为主。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加之内容有限,文章更新频率不够,传播效果相比于凤凰等地区来说并不十分明显。4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4.1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不强当地政府和村民对于古村落文化的传承意识还停留于试图带动当地发展的层面,把古村落文化当作当地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没有从文化传承与发展来看待问题,偏离了文化传播原本应有的方向。4.2是偏重于古村落建筑的保护走访发现当地对一些古村落建筑群已经开始实施保护措施,将村中部分居民迁移至其他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古村落建筑群得到了保护,有效防止被拆迁的危险,但并不一定有利于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为古村落部分文化习俗也随着人口迁移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4.3各个古村落的特色不突出几个古村落现有的宣传中,比较偏重于借助节庆系列活动扩大声势,以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某主题晚会、集体婚礼、摄影大赛,等等,大同小异,没有彰显出自己独具的文化特色,所以难以给人留下较深影响。4.4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策略当地政府在进行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时,参与者大都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资源管理为主,在古村落的文化传播方面缺少专业人才和有效策略。同时,现阶段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依然停留在市县级媒介资源上,互联网资源的应用和开发存在局限性,在文化传播与旅游业如何与互联网结合方面力不从心。此外,“空巢”现象也阻碍了古村落文化传播。永州古村落原住年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大部分古村落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村中现居住的老年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5%,部分村庄占比高至70%。当地民俗文化是由老一辈传下来的,随着青年群体外出务工,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发展堪忧。5永州市古村落文化传播的改进5.1合理定位,实现商业与文化传播的平衡“注意力经济”正红的当下,通过拓展传播方式实现古村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古村活化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古村落文化的有效传播,差异化十分重要。定位决定了古村落文化传播的方向。因此,是朝民俗文化,还是建筑文化,又或者是其他方面文化靠近,要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确定自身独特的定位,塑造与其他古村落区别开来的特色十分重要。永州几个古村落有共性,如历史悠久、古建筑多,但也有各自的特色。例如,勾蓝瑶寨有独特的民俗和传统节日,还有习武传统,坦田村人雕刻技法精湛,干岩头村的廉政文化,上甘棠村的精巧布局,等等。定位是否准确决定能否由“二级传播”向“多级传播”转变。5.2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实现多元化场景传播“微媒介”是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传播主体泛化将不同社会属性和背景的社会公众通过“微媒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传播网络。在“互联网+”时代全媒体融合背景下,好的品牌形象可以提升传播效果,有利于注意力经济和渠道效果的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有利于品牌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每一个景点的发展都需要品牌化的策略,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这个过程离不开传播渠道的选择。为避免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播单薄虚空,可以与旅游相结合。其次,开发旅游APP等以及相关网站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场景多元化。“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用户体验,可以利用网络社区的功能,设计关于古村落文化的娱乐项目,将线上注意力成功引到线下,并产生“多级传播”现象,使互动性更强。APP作为“小众化”的传播方式,具有精众化和互动性特点。既可以达到传播古村落文化的效果,同时又能扩大知名度。同时,利用电商渠道传播当地传统美食等特产,通过电商渠道分销至全国各地。最后,自媒体传播,如微信、微博等交互性强,成本低,速度快,可以充分利用微媒介传播古村落文化,能够将当地民俗特色直观地表现出来,旅游与“社交”和“娱乐”结合,通过多元化场景扩大古村落文化传播的覆盖面。5.3当地政府要积极行动,实现多方联动合作针对当地古村落文化传承上存在断层危机,当地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文化传承以避免断层。一是鼓励当地在外务工子女回乡创业,发展当地饮食、住宿等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