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编制组白雪霜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编制组白雪霜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多层砌体房屋的主要震害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A类房屋的抗震鉴定B类房屋的抗震鉴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抗震鉴定与加固实例主要内容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主要内容
抗震鉴定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房屋在地震中可能的破坏作出评估,一旦有可能出现不容许的破坏时,则予以加固处理。抗震鉴定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房屋在地震中可能的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1990)1.划分原则(1)按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划分地震破坏等级;(2)以承重构件的破坏程度为主确定建筑地震破坏程度;(3)建筑地震破坏程度的判别,应引入相应的数量概念;(4)应考虑修复的难易程度、是否可使用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5)以建筑直接遭受的地震破坏为依据。
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1990)1.划分原则2.建筑破坏的五个等级划分(1)基本完好(含完好):承重构件完好;个别非承重构件轻微损坏;附属构件有不同程度破坏。一般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2)轻微损坏:个别承重构件轻微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明显破坏;附属构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不需修理或需稍加修理,仍可继续使用。(3)中等破坏: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需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适当使用。(4)严重破坏: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部分倒塌。应采取排险措施;需大修、局部拆除。(5)倒塌:多数承重构件倒塌。需拆除。2.建筑破坏的五个等级划分3.多层砖房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3.多层砖房地震破坏等级划分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房屋的层数越多、高度越高,破坏越严重不同烈度时的破坏部位变化不大,破坏程度有显著差别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1墙体承载能力不足产生的X型裂缝或单向斜裂缝绵竹市汉旺镇,5层砖房窗下墙X形裂缝绵竹武装部宿舍楼6层砖房窗间墙、窗下墙X形裂缝贯穿整个立面多层砌体结构纵向开有较多的门窗洞口,抗震能力低,地震时易开裂破坏,裂缝发生在窗间或窗下墙部位,且贯穿整个墙段。1墙体承载能力不足产生的X型裂缝或单向斜裂缝绵竹市汉旺镇都江堰市某6层砖混住宅楼横墙开裂,破坏轻微住宅类砌体结构横向墙体数量相对较多、开洞较少,抗震能力相对要高,地震时开裂破坏轻微,但对于教学楼、医院等横墙数量较少的建筑,破坏也比较严重绵阳市汉旺镇中心幼儿园横墙开裂严重,但未倒塌都江堰市某6层砖混住宅楼住宅类砌体结构横向墙体数量相对较多、2内外墙交接处的破坏:7度时开始有破坏,8度时普遍和严重,9度时可能甩出。唐山地震照片资料纵横墙连接薄弱,地震中致使外纵墙大片闪落,唐山大地震此类震害较为明显。随着抗震设计对砌体结构纵横墙连接的重视,此类震害相应减少,但农村自建房中仍有此类震害发生。
2内外墙交接处的破坏:7度时开始有破坏,8度时普遍和严重3墙体转角处的破坏墙体转角部位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破坏,尤其是房屋的四角,兼受扭转等复合应力,特别容易产生破坏,甚至引起倒塌。
3墙体转角处的破坏墙体转角部位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破坏,尤其4圈梁未设置或设置不当圈梁在横墙上拉通太少,地震时随外墙倒塌而脱落。唐山陡河电站办公楼。五层砖混结构,圈梁兼作窗过梁,未设在楼板平面处,顶层部分倒塌,圈梁甩落在地。历次震害表明,砌体结构设置圈梁构造柱是提高结构整体性与防倒塌的重要措施。4圈梁未设置或设置不当圈梁在横墙上拉通太少,地震时随外墙5构造柱破坏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发生压屈、剪切破坏。有效抑制了墙体开裂,防止结构的倒塌。5构造柱破坏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发生压屈、剪切破6楼屋盖整体性木屋盖整体性差,地震时木屋架易塌落,顶层墙体破坏严重。6楼屋盖整体性木屋盖整体性差,地震时木屋架易塌落,顶层预制空心板间如无可靠连接,楼屋盖整体性差,地震破坏严重预制空心板间如无可靠连接,楼屋盖整体性差,地震破坏严重7墙体局部破坏纵横墙交接处纵向墙肢凹凸部位墙体凹凸部位墙体7墙体局部破坏纵横墙交接处纵向墙肢凹凸部位墙体凹凸部位墙纵墙端部墙肢外墙转角纵墙端端墙肢外墙转角纵墙端部墙肢外墙转角纵墙端端墙肢外墙转角唐山运输公司宿舍楼山墙开洞较多,削弱墙体强度,地震后破坏严重都江堰住宅楼山墙开洞且为弧形都江堰住宅楼山墙破坏严重唐山运输公司宿舍楼山墙开洞较多,削弱墙体强度,地震后破坏严重8楼梯间的破坏江油市某办公楼设置在建筑尽端的楼梯间倒塌漩口某住宅楼楼梯间及相邻开间倒塌8楼梯间的破坏江油市某办公楼设置在建筑尽端的楼梯间倒塌漩砖混住宅楼梯间处内纵墙严重破坏砖混住宅梯间处横墙严重破坏教学楼梯间处横墙严重破坏砖混住宅楼梯间处内纵墙严重破坏砖混住宅梯间处横墙严重破坏教学9屋面局部突出的破坏绵竹市某5层砖混办公楼,局部突出严重破坏江油市某门诊楼,4层砖混,突出屋面墙体局部倒塌。什邡市红白镇,出屋面楼梯间破坏突出屋面烟囱根部断裂倒塌9屋面局部突出的破坏绵竹市某5层砖混办公楼,局部突出严重女儿墙偏高,无任何拉结措施,或拉结措施不当,地震时易开裂或闪落。10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女儿墙偏高,无任何拉结措施,或拉结措施不当,地震时易开裂或闪外廊栏板无拉结措施,地震时闪落外廊栏板无拉结措施,地震时闪落工程:都江堰市七层砖混结构特点:Y形平面,点式住宅破坏:一翼底层破坏、倾斜,中部连接拉开Y汉旺镇某住宅楼平面局部缩进,地震中缩进部分全部破坏倒塌11结构体系、布局不合理引起的震害工程:都江堰市七层砖混结构Y汉旺镇某住宅楼平面局部缩进,地震工程:唐山市柴油机厂办公楼特点:扇形平面门厅高出两翼一层破坏:门厅顶层倒塌两翼严重破坏工程:都江堰市中医院住院部特点:L形平面破坏:住院部L型一翼倒塌工程:唐山市柴油机厂办公楼工程:都江堰市中医院住院部多层砌体结构的主要震害楼梯间凹进造成外纵墙破坏楼梯间凸出造成外纵墙破坏(唐山地震资料)唐山市某招待所,五层砖混结构,采用半凹半凸阳台,该处外纵墙破坏加重体系不规则加重地震破坏多层砌体结构的主要震害楼梯间凹进造成外纵墙破坏楼梯间凸出造成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应强调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一是要区分整体影响因素和局部影响因素,二是要对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主要从房屋高度和层数、墙体实际材料强度、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主要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构件自身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应强调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一是A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第一级鉴定从层数高度和结构体系、材料强度、整体连接、局部易损部位四个方面进行进行鉴定,并进行抗震承载力简化验算。第二级鉴定主要是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抗震验算。
A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第一级鉴定从层数高度和结构体系、材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1、高度和层数检查(5.2.1)1、高度和层数检查(5.2.1)注意事项抗震横墙较少的房屋,高度和层数应分别降低3m和一层;对横向抗震墙很少的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乙类设防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乙类设防其抗震墙不应为180mm普通砖实心墙、普通砖空斗墙。注意事项抗震横墙较少的房屋,高度和层数应分别降低3m和一层;超层超高的处理总高度超而层数不超,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抗震设计规范7.3.14)
。改变使用用途,降低设防类别,乙类→丙类。
超层超高的处理总高度超而层数不超,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2、结构体系(5.2.2)刚性体系要求—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不包括其走廊宽度)之比不宜大于2.2,且高度不大于底层平面的最长尺寸
2、结构体系(5.2.2)刚性体系要求—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说明:①鉴定标准中的刚性体系在概念上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刚性体系方案不同。②刚性体系要求是能够采用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分析并加以简化的的前提。③对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也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纵墙发生出平面弯曲破坏,当不符合程度较小时,用体系影响系数修正,否则应增设组合柱。说明:规则性要求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规则均匀,立面高度变化不超过一层,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500mm。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规则性要求3、砖、砌块和砂浆强度等级(5.2.3)
砖、砌块的强度等级低于上表规定一级以内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降低一级采用
3、砖、砌块和砂浆强度等级(5.2.3)砖、砌块的强度等级4、整体性连接构造(5.2.4、5.2.5)
墙体布置
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无单墙伸缩缝等外伸不闭合的墙体。纵横墙体的连接纵横墙连接处不应被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削弱。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较好,当为马牙槎砌筑或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沿墙高每10皮砖(中型砌块每道水平灰缝)或500mm应有2φ6拉结钢筋;空心砌块有钢筋混凝土芯柱时,芯柱在楼层上下应连通,且沿墙高每隔600mm应有φ4点焊钢筋网片与墙拉结。4、整体性连接构造(5.2.4、5.2.5)墙体布置乙类设防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和下表检查构造柱设置情况。横墙较少时,按增加一层的层数查表。砌块房屋按表中提高一度的要求检查芯柱或构造柱。
乙类设防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和下表检查构造柱设置情况。圈梁的布置和构造装配式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屋盖)砖房的圈梁布置和配筋应满足下表要求。纵墙承重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应相应提高;空斗墙、空心墙和180mm厚砖墙的房屋,外墙每层应有圈梁。
圈梁的布置和构造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每层均应有圈梁;6~8度时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与配筋应分别符合上表中7~9度时的规定。砖拱楼、屋盖房屋,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当圈梁承受砖拱楼、屋盖的推力时,配筋量不应少于4φ12。
圈梁截面高度,多层砖房不宜小于120mm,中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200mm,小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150mm。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圈梁位置与楼、屋盖宜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屋盖处的圈梁应现浇;楼盖处的圈梁可为钢筋砖圈梁,其高度不小于4皮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总配筋量不少于上表中的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中的配筋加强带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与纵墙圈梁有可靠连结的进深梁或配筋板带也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圈梁位置与楼、屋盖宜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
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座浆;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
5、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5.2.6、5.2.7、5.2.8)
房屋中砌体墙段实际的局部尺寸最小值
5、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5.2.6、5.2.楼梯间的墙体,悬挑楼层、通长阳台或房屋尽端局部悬挑阳台,过街楼的支承墙体,与独立承重砖柱相邻的承重墙体,均应提高有关墙体承载能力的要求。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砖墙转角处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490mm;出屋面的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小房间,8、9度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2.5;门窗洞口不宜过大;预制楼、屋盖与墙体应有连接。楼梯间的墙体,悬挑楼层、通长阳台或房屋尽端局部悬挑阳台,过街非结构构件的现有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应有锚固。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2.5且厚度为240mm时,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对整体性不良或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对刚性结构房屋的封闭女儿墙不宜大于0.9m。出屋面小烟囱在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应有防倒塌措施。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隔墙与两侧墙体或柱应有拉结,长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时,墙顶还应与梁板有连接。非结构构件的现有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6、抗震横墙和房屋宽度的第一级鉴定限值(5.2.9)
本次修订,在标准的正文中明确了第一级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的限值是房屋抗震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刚性体体系、整体性连接构造、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均满足要求。简化验算方法:
只要依据砂浆强度、设防烈度按表5.2.9-1检验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
6、抗震横墙和房屋宽度的第一级鉴定限值(5.2.9)表5.2.9-1中数值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条件计算得到:①240厚、3m层高实心粘土砖墙;②承重纵、横向开洞的水平面积率分别为50%和25%;③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12kN/m2。因此使用该表时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对表内数值进行修正。表5.2.9-1中数值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条件计算得到:⑴不同墙体类别及厚度的修正标准表5.2.9-2。⑵楼屋盖类型的修正楼盖为混凝土而屋盖为木屋架或钢木屋架时,表中顶层的限值宜乘以0.7。⑶内纵墙数量对房屋宽度的修正1道放大1.4,2道放大1.8。⑷重力荷载代表值的修正当层高较大或楼层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E与12kN/m2相差较多时,表中数值需乘以12/gE。⑴不同墙体类别及厚度的修正⑸墙体开洞率的修正墙体的门窗洞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积率λA,横墙与25%或纵墙与50%相差较大时,可分别按0.25/λA和0.50/λA换算。⑹自承重墙修正取限值的1.25倍。⑺局部突出结构修正取1/3限值。⑻材料强度的修正砂浆强度等级为M7.5时,按表中数据内插取值。⑼标准5.2.7条需要提供承载力的墙体的修正0.8倍限值⑸墙体开洞率的修正注意事项(1)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柔性时取最大值,中等刚性可相应换算。(2)房屋的宽度,平面有局部突出时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平面内的局部纵墙略去不计。(3)同一楼层内各墙体厚度不同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可相应折算。注意事项(1)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柔第一级鉴框图第一级鉴框图第一级鉴定结果1、房屋层数和高度符合鉴定标准的要求时: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仅易损非结构构件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主体结构抗震承载力满足要求,但需要对不满足要求的非结构构件处理。房屋高宽比大于3,或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最大值4m,综合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需要加固处理。多项明显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鉴定要求。进行第二级鉴定。第一级鉴定结果1、房屋层数和高度符合鉴定标准的要求时:2、房屋层数和高度超过鉴定标准的要求时:(1)减少层数后进行鉴定(2)改变使用用途,降低设防类别后进行鉴定(3)高度超层数不超,提高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要求进行鉴定(4)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
(5)改变结构体系,仅进行必要的抗震构施措施检查,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2、房屋层数和高度超过鉴定标准的要求时:第二级鉴定
一般情况下A类房屋的第二级鉴定可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并根据房屋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指数大于等于1.0满足要求。房屋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明显不均匀,或7、8、9度时房屋的层数分别超过六、五、三层,可按鉴定标准B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进行验算,验算时应按规定估算构造的影响,由综合评定进行第二级鉴定。
第二级鉴定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适用条件:
现有结构体系、整体性连接和易引起倒塌的部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但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均超过或其中一项超过第一级鉴定限值的房屋,可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甲)级鉴定。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适用条件现有结构体系、楼屋盖整体性连接、圈梁布置和构造及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可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乙)级鉴定。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适用条件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课件注意事项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房屋不规则性、非刚性和整体性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由表3.1.11各项系数的乘积确定,最好加权平均值。当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尚应乘以0.9;丙类设防的房屋当有构造柱或芯柱时,尚可根据满足B类建筑相关规定的程度乘以1.0~1.2的系数;乙类设防的房屋,当构造柱或芯柱不符合规定时,尚应乘以0.8~0.95的系数。单项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或不符合的项目超过3项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注意事项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房屋不规则性、非刚性和整体性连接不
注意事项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由表5.2.14-2各项系数中的最小值确定。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注意局部影响系数的影响范围。注意事项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不符合第一级鉴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适用条件实际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规定的最大值、有明显扭转效应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当最弱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时,可采用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丙)级鉴定。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适用条件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注意事项考虑扭转效应时,式(5.2.15-1)中尚包括扭转效应系数,其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取该墙段不考虑与考虑扭转时的内力比。
墙段的局部影响系数只考虑对验算墙段有影响的项目
。注意事项考虑扭转效应时,式(5.2.15-1)中尚包括扭转效附录B的基准面积率确定的几个假定条件★层间剪切型为主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各层层高和建筑面积相等★各层重力代表荷载值相等(12kN/m2)★层内抗震墙基本力学性能一致★标准中的基准面积率表以7度抗震设防区为准使用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数值进行调整。★重力代表荷载值的调整★不同砂浆强度等级的调整★承重墙、自承重墙同时存在的调整附录B的基准面积率确定的几个假定条件★层间剪切型为主的结构★基准面积率计算公式的推导基准面积率计算公式的推导(见附录B条文说明)(见附录B条文说明)
结构抗震能力评定与宏观地震破坏大致对应关系
最弱楼层平均抗震能指数、最弱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或最弱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大于等于1.0时,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小于1.0时,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说明:通过第一级鉴定的房屋,地震破坏等级为基本完好。当次要墙体或附属构件的局部构造要要求有些差距时,或有少量承重墙体的承载力和连接略有欠缺,预计其地震破坏等级为轻微破坏,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需进行适当维修处理。当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时,可根据最弱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按下表估计地震破坏等级。结构抗震能力评定与宏观地震破坏大致对应关系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也是主要从房屋高度和层数、墙体实际材料强度、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主要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构件自身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B类房屋的抗震鉴定,分为抗震措施鉴定和抗震承载力验算两部分,与A类不同抗震承载力验算必须进行。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
B类房屋主要是针对按照89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是依据89规范中的有关条文,从鉴定的角度予以归纳、整理而成,并根据需要增补了部分内容,总体上,抗震措施要求和抗震验算基本保持与89规范相当的水平。与89规范相比,在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方面主要补充如下内容:明确乙类设防时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间,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对于墙体墙中部有构造柱的情况,参照2001规范的规定予以纳入。B类房屋主要是针对按照89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
与A类房屋的第一级鉴定相似,B类房屋也从层数高度、结构体系、材料强度、整体性连接构造、易损易倒塌部位这几个方面进行抗震措施鉴定。与A类房屋相比,B类房屋在抗震措施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主要表现在:适用范围方面,最小砖墙厚度240,取消180厚实心墙、空心墙、空斗墙等。材料强度方面,提供砂浆强度等级最低值要。整体性方面,增加构造柱(芯柱)的要求,圈梁的设置和构造要求更加严格易损部位方面,对楼梯间等的要求更加严格。
B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B类砌体房屋的抗震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可按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方法进行。当抗震措施不满足要求时,可按A类房屋第二级鉴定的方法综合考虑构造的整体影响和局部影响。各层层高相当且较规则均匀的B类多层砌体房屋,还可按抗震鉴定标准第5.2.12~5.2.15条的规定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验算。其中,公式(5.2.13)中的烈度影响系数,6、7、8、9度时应分别按0.7、1.0、2.0和4.0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时应分别按1.5和3.0采用。B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B类砌体房屋的抗震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基本原则按砌体房屋不同功能时的损坏程度区别对:待静力下出现损坏,以各承重墙柱等的加固为主,抗震鉴定不合格的,则以整个结构总体功能的恢复为主,而不要求每个构件都完全恢复功能。对非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应选用有利于消除不利因素的抗震加固方案;当采用加固柱或墙垛,增设支撑或支架等保持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应控制层间位移和提高其变形能力。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基本原则按砌体房屋不同功能时的损坏程度为防止加固后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加固后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当加固后使本层超过相邻下一楼层的20%时,则需要同时加固相邻下一楼层。同一楼层中,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不应超过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否则,应增强相应承重墙体。当选用区段加固的方案时,应对楼梯间的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为防止加固后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加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采取下列抗震对策:当房屋的总高度超过规定而层数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时,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当现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当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案时,应在两个方向增设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新增的混凝土墙应计入竖向压应力滞后的影响并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乙类设防的超层房屋,也可改变用途按丙类设防使用,并符合丙类设防的层数限值;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课件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加固后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
加固后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常用加固方法及其基本作用
砖墙修补、灌浆和拆砌
提高已开裂或局部强度过低的墙体抗震承载力。修补可恢复到未开裂时的承载力,压力灌浆可按比原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估计其承载力,拆砌则按新墙体计算承载力。面层或板墙加固
提高墙体承载力,增加楼板支承长度。增设抗震
改变受力分配、传力途径,总体上提高房屋抗震承载力,减少薄弱部位。常用加固方法及其基本作用砖墙修补、灌浆和拆砌砖墙修补、灌浆和拆砌
提高已开裂或局部强度过低的墙体抗震承载力。修补可恢复到未开裂时的承载力,压力灌浆可按比原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估计其承载力,拆砌则按新墙体计算承载力。面层或板墙加固
提高墙体承载力,增加楼板支承长度。增设抗震
改变受力分配、传力途径,总体上提高房屋抗震承载力,减少薄弱部位。砖墙修补、灌浆和拆砌包角、镶边
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对柱墙垛、墙角、门窗洞加固,提高构建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外加构造柱提高房屋延性和抗倒塌能力,提高局部易损墙段的承载力。外加圈梁
提高楼盖整体性,增加墙体的连接性能和稳定性,提高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改善房屋总体变形能力。钢拉杆
加强纵横墙连接,替代应汪内墙拉通的圈梁,作为后加构造柱的横向支承点参与作用,加强山尖墙的出平面稳定性。包角、镶边支撑和支架加强屋盖的整体性,改善屋盖构件的稳定性,适当提高刚度。托梁增加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钢筋混凝土现浇叠合层增强预制楼、屋盖的整体性。锚筋和锚杆加强局部的连接性能。支撑和支架加固方案的确定抗震加固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针对房屋存在的具体问题,综合选择合理、有效的加固手段。当某楼层抗震承载能力不足时,可选择普遍或集中于若干墙段用面层或板墙加固的方案,也可增设抗震墙。当具有明显扭转效应的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优先在薄弱部位增砌砖墙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或在原墙加面层;也可采取分割平面单元,减少扭转效应的措施。现有的空斗墙房屋和普通粘土砖砌筑的墙厚不大于180mm的房屋需要继续使用时,应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板墙加固。墙段承载力稍差而整体性不良时,可不直接加固墙段而利用构造柱提高其承载力。加固方案的确定抗震加固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承重墙段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择面层或板墙加固等,也可结合外加构造柱加固。对于承载力明显不足的砖柱、墙垛,可选择型钢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包角或镶边,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变形缝一侧的敞口墙,抗震加固时可选择增设墙体或钢筋混凝土框的加固方案。纵横墙连接较差时,可采用钢拉杆、锚杆、外加构造柱或圈梁加固。构造柱或芯柱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增设外加加柱;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并在纵横墙交接部位设置可靠拉结的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构造柱。承重墙段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择面层或板墙加固圈梁设置不满足时,在外墙圈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墙圈梁可用钢拉杆或在进深梁端加锚杆代替;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并在上下两端设置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圈梁。楼、屋盖构件支承长度不足时,可选择增设托梁方案,也可选择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增强楼、屋盖整体性的措施。支承大梁等的墙段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砌体柱、组合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板墙加固。超高女儿墙、烟囱等,可选择降低高度的方案,也可结合屋面防水维修增设锚固措施。圈梁设置不满足时,在外墙圈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墙圈梁可面层加固技术
★分类:水泥砂浆面层和钢筋网砂浆面层高强钢铰线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新增技术)★砂浆面层加固技术①特点:适用于抗震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面层加固时上下楼层可不连续,且不用单做基础。面层加固技术
★高强钢铰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
技术简介:将钢铰线网片敷设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再在其表面涂抹聚合物砂浆。其中钢铰线是受力的主体,在加固后的结构中发挥其高于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聚合物砂浆有良好的渗透性、粘结强度和密实程度高,它一方面起保护钢铰线网片的作用,同时将其粘结在原结构上形成整体,使钢铰线网片与原结构构件变形协调。在结构受力时,通过原构件与加固层的共同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其刚度和承载能力。
高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乳液及粉料配套锚固件★高强钢铰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高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乳液加固效果:进行了15片的砖墙加固对比试验研究,包括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不同饱满程度砌筑,不同钢铰线网间距。结果表明:承载能力可提高明显,墙片刚度也有所提高。工程应用实例:郑成功纪念馆中山南音宫加固效果:进行了15片的砖墙加固对比试验研究,包括不同强度等加固工艺流程:被加固构件保护层凿除构件表面清洗钢绞线网片下料、锚固拉环安装聚合物砂浆抹灰剂喷涂施工钻孔安装钢绞线网片至预紧加固工艺流程:被加固构件保护层凿除构件表面清洗钢绞线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要点:①适用于抗震能力相差较大的情况。②板墙加固应自下而上连续,板墙应有基础且原砖墙相同埋深。③板墙中设置相互可靠拉结的集中配筋带可替代,可不另设圈梁构造柱。④板墙加固设计时,静力荷载由原砖墙承受,板墙仅承受地震作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增设抗震墙加固技术
★分类:增设砖砌抗震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要点:①适用于抗震能力相差大、横墙间距较大的情况。②新增抗震墙宜选用与原墙相同砖或砌块。③增加抗震墙后,抗震鉴定中涉及横墙间距的内容均应按增设抗震墙后的情况进行调整。④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时,原墙体砌筑砂浆强度不宜低于M2.5,厚度可为140~160mm,混凝土C20
●增设抗震墙加固技术●外加圈梁、构造柱、钢拉杆加固技术
★优点:加强整体性连接与局部构造要求,鉴定可靠,经受过地震考验。★缺点:影响建筑室内、外观。
外加圈梁、构造柱钢拉杆●外加圈梁、构造柱、钢拉杆加固技术外加圈梁、构造柱技术要点①外加柱设置的位置应合理,还应与圈梁或钢拉杆连成封闭系统;②外加柱、圈梁应通过设置拉结钢筋和销键、锚栓、压浆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接;③外加柱应有足够深度的基础;④圈梁遇阳台、楼梯间、变形缝时,应妥善处理;⑤拉杆应按照替代内墙圈梁的要求设置,并满足与墙体锚固的规定,使拉杆能保持张紧状态,确实发挥作用。技术要点①外加柱设置的位置应合理,还应与圈梁或钢拉杆连成封闭鉴定与加固实例
某小学教学楼建造于1965年,三层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楼、屋盖均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层高3.2m,一、二层砂浆强度等级M2.5、三层M1,砖强度等级MU7.5。外墙墙厚为360mm,内墙墙厚为240mm,采用外加圈梁、构造柱进行过抗震加固,平面图见下图,按8度0.2g进行抗震鉴定。
鉴定与加固实例某小学教学楼建造于1965年,三层砖混结第一级鉴定
该房屋按A类进行第一级鉴定,应注意以下问题:属横墙很少,房屋层数限值应减少两层,高度限值降低6m;乙类设防,层数限值再减一层,高度限值再降3m;乙类设防,应按提高一度核查抗震措施;横墙较少的乙类教学楼,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有构造柱设置要求;应考虑已有抗震加固的有利因素。第一级鉴定
该房屋按A类进行第一级鉴定,应注意以下问题: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课件体系影响系数:横墙间距0.9构造柱布置0.9圈梁布置0.9局部影响系数:墙体局部尺寸0.8(承重门窗洞口间墙体宽度与要求相差50%)第二级鉴定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体系影响系数:第二级鉴定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课件若上述建筑建造于1998年,并且大房间四角均有构造柱设置,每层纵横墙均设有圈梁,一、二层砂浆强度等级M5、三层M2.5,砖强度等级MU10。若上述建筑建造于1998年,并且大房间四按B类进行鉴定按B类进行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
(1)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且验算时根据抗震措施不满足程度考虑整体影响系数0.855、局部影响系数0.8(2)若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验算。抗震承载力验算
(1)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
一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二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
二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三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三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课件抗震加固
对上述A类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确定加固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各楼层纵横向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在0.57~0.66之间;抗震措施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该房屋为横墙很少的教学楼,乙类设防。
综合考虑,确定采用60mm双面混凝土板墙对纵横墙体全面进行加固(小开间处横墙除外),加固设计要注意采用加强配筋带弥补构造柱、圈梁设置的不足。加固后局部影响系数为1,体系影响系数0.9(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要求),加固增强系数为2.5,综合抗震承载力满足要求。抗震加固
对上述A类房屋进行抗白雪霜工作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联系方式:010-64517320010-84287481(Fax子邮箱:bxsh@谢谢关注!欢迎您的意见和建议!白雪霜谢谢关注!欢迎您的意见和建议!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编制组白雪霜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编制组白雪霜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多层砌体房屋的主要震害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A类房屋的抗震鉴定B类房屋的抗震鉴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抗震鉴定与加固实例主要内容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主要内容
抗震鉴定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房屋在地震中可能的破坏作出评估,一旦有可能出现不容许的破坏时,则予以加固处理。抗震鉴定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房屋在地震中可能的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1990)1.划分原则(1)按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划分地震破坏等级;(2)以承重构件的破坏程度为主确定建筑地震破坏程度;(3)建筑地震破坏程度的判别,应引入相应的数量概念;(4)应考虑修复的难易程度、是否可使用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5)以建筑直接遭受的地震破坏为依据。
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1990)1.划分原则2.建筑破坏的五个等级划分(1)基本完好(含完好):承重构件完好;个别非承重构件轻微损坏;附属构件有不同程度破坏。一般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2)轻微损坏:个别承重构件轻微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明显破坏;附属构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不需修理或需稍加修理,仍可继续使用。(3)中等破坏: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需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适当使用。(4)严重破坏: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部分倒塌。应采取排险措施;需大修、局部拆除。(5)倒塌:多数承重构件倒塌。需拆除。2.建筑破坏的五个等级划分3.多层砖房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3.多层砖房地震破坏等级划分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房屋的层数越多、高度越高,破坏越严重不同烈度时的破坏部位变化不大,破坏程度有显著差别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1墙体承载能力不足产生的X型裂缝或单向斜裂缝绵竹市汉旺镇,5层砖房窗下墙X形裂缝绵竹武装部宿舍楼6层砖房窗间墙、窗下墙X形裂缝贯穿整个立面多层砌体结构纵向开有较多的门窗洞口,抗震能力低,地震时易开裂破坏,裂缝发生在窗间或窗下墙部位,且贯穿整个墙段。1墙体承载能力不足产生的X型裂缝或单向斜裂缝绵竹市汉旺镇都江堰市某6层砖混住宅楼横墙开裂,破坏轻微住宅类砌体结构横向墙体数量相对较多、开洞较少,抗震能力相对要高,地震时开裂破坏轻微,但对于教学楼、医院等横墙数量较少的建筑,破坏也比较严重绵阳市汉旺镇中心幼儿园横墙开裂严重,但未倒塌都江堰市某6层砖混住宅楼住宅类砌体结构横向墙体数量相对较多、2内外墙交接处的破坏:7度时开始有破坏,8度时普遍和严重,9度时可能甩出。唐山地震照片资料纵横墙连接薄弱,地震中致使外纵墙大片闪落,唐山大地震此类震害较为明显。随着抗震设计对砌体结构纵横墙连接的重视,此类震害相应减少,但农村自建房中仍有此类震害发生。
2内外墙交接处的破坏:7度时开始有破坏,8度时普遍和严重3墙体转角处的破坏墙体转角部位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破坏,尤其是房屋的四角,兼受扭转等复合应力,特别容易产生破坏,甚至引起倒塌。
3墙体转角处的破坏墙体转角部位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破坏,尤其4圈梁未设置或设置不当圈梁在横墙上拉通太少,地震时随外墙倒塌而脱落。唐山陡河电站办公楼。五层砖混结构,圈梁兼作窗过梁,未设在楼板平面处,顶层部分倒塌,圈梁甩落在地。历次震害表明,砌体结构设置圈梁构造柱是提高结构整体性与防倒塌的重要措施。4圈梁未设置或设置不当圈梁在横墙上拉通太少,地震时随外墙5构造柱破坏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发生压屈、剪切破坏。有效抑制了墙体开裂,防止结构的倒塌。5构造柱破坏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发生压屈、剪切破6楼屋盖整体性木屋盖整体性差,地震时木屋架易塌落,顶层墙体破坏严重。6楼屋盖整体性木屋盖整体性差,地震时木屋架易塌落,顶层预制空心板间如无可靠连接,楼屋盖整体性差,地震破坏严重预制空心板间如无可靠连接,楼屋盖整体性差,地震破坏严重7墙体局部破坏纵横墙交接处纵向墙肢凹凸部位墙体凹凸部位墙体7墙体局部破坏纵横墙交接处纵向墙肢凹凸部位墙体凹凸部位墙纵墙端部墙肢外墙转角纵墙端端墙肢外墙转角纵墙端部墙肢外墙转角纵墙端端墙肢外墙转角唐山运输公司宿舍楼山墙开洞较多,削弱墙体强度,地震后破坏严重都江堰住宅楼山墙开洞且为弧形都江堰住宅楼山墙破坏严重唐山运输公司宿舍楼山墙开洞较多,削弱墙体强度,地震后破坏严重8楼梯间的破坏江油市某办公楼设置在建筑尽端的楼梯间倒塌漩口某住宅楼楼梯间及相邻开间倒塌8楼梯间的破坏江油市某办公楼设置在建筑尽端的楼梯间倒塌漩砖混住宅楼梯间处内纵墙严重破坏砖混住宅梯间处横墙严重破坏教学楼梯间处横墙严重破坏砖混住宅楼梯间处内纵墙严重破坏砖混住宅梯间处横墙严重破坏教学9屋面局部突出的破坏绵竹市某5层砖混办公楼,局部突出严重破坏江油市某门诊楼,4层砖混,突出屋面墙体局部倒塌。什邡市红白镇,出屋面楼梯间破坏突出屋面烟囱根部断裂倒塌9屋面局部突出的破坏绵竹市某5层砖混办公楼,局部突出严重女儿墙偏高,无任何拉结措施,或拉结措施不当,地震时易开裂或闪落。10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女儿墙偏高,无任何拉结措施,或拉结措施不当,地震时易开裂或闪外廊栏板无拉结措施,地震时闪落外廊栏板无拉结措施,地震时闪落工程:都江堰市七层砖混结构特点:Y形平面,点式住宅破坏:一翼底层破坏、倾斜,中部连接拉开Y汉旺镇某住宅楼平面局部缩进,地震中缩进部分全部破坏倒塌11结构体系、布局不合理引起的震害工程:都江堰市七层砖混结构Y汉旺镇某住宅楼平面局部缩进,地震工程:唐山市柴油机厂办公楼特点:扇形平面门厅高出两翼一层破坏:门厅顶层倒塌两翼严重破坏工程:都江堰市中医院住院部特点:L形平面破坏:住院部L型一翼倒塌工程:唐山市柴油机厂办公楼工程:都江堰市中医院住院部多层砌体结构的主要震害楼梯间凹进造成外纵墙破坏楼梯间凸出造成外纵墙破坏(唐山地震资料)唐山市某招待所,五层砖混结构,采用半凹半凸阳台,该处外纵墙破坏加重体系不规则加重地震破坏多层砌体结构的主要震害楼梯间凹进造成外纵墙破坏楼梯间凸出造成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应强调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一是要区分整体影响因素和局部影响因素,二是要对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主要从房屋高度和层数、墙体实际材料强度、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主要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构件自身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应强调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一是A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第一级鉴定从层数高度和结构体系、材料强度、整体连接、局部易损部位四个方面进行进行鉴定,并进行抗震承载力简化验算。第二级鉴定主要是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抗震验算。
A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第一级鉴定从层数高度和结构体系、材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1、高度和层数检查(5.2.1)1、高度和层数检查(5.2.1)注意事项抗震横墙较少的房屋,高度和层数应分别降低3m和一层;对横向抗震墙很少的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乙类设防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乙类设防其抗震墙不应为180mm普通砖实心墙、普通砖空斗墙。注意事项抗震横墙较少的房屋,高度和层数应分别降低3m和一层;超层超高的处理总高度超而层数不超,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抗震设计规范7.3.14)
。改变使用用途,降低设防类别,乙类→丙类。
超层超高的处理总高度超而层数不超,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2、结构体系(5.2.2)刚性体系要求—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不包括其走廊宽度)之比不宜大于2.2,且高度不大于底层平面的最长尺寸
2、结构体系(5.2.2)刚性体系要求—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说明:①鉴定标准中的刚性体系在概念上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刚性体系方案不同。②刚性体系要求是能够采用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分析并加以简化的的前提。③对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也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纵墙发生出平面弯曲破坏,当不符合程度较小时,用体系影响系数修正,否则应增设组合柱。说明:规则性要求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规则均匀,立面高度变化不超过一层,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500mm。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规则性要求3、砖、砌块和砂浆强度等级(5.2.3)
砖、砌块的强度等级低于上表规定一级以内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降低一级采用
3、砖、砌块和砂浆强度等级(5.2.3)砖、砌块的强度等级4、整体性连接构造(5.2.4、5.2.5)
墙体布置
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无单墙伸缩缝等外伸不闭合的墙体。纵横墙体的连接纵横墙连接处不应被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削弱。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较好,当为马牙槎砌筑或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沿墙高每10皮砖(中型砌块每道水平灰缝)或500mm应有2φ6拉结钢筋;空心砌块有钢筋混凝土芯柱时,芯柱在楼层上下应连通,且沿墙高每隔600mm应有φ4点焊钢筋网片与墙拉结。4、整体性连接构造(5.2.4、5.2.5)墙体布置乙类设防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和下表检查构造柱设置情况。横墙较少时,按增加一层的层数查表。砌块房屋按表中提高一度的要求检查芯柱或构造柱。
乙类设防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和下表检查构造柱设置情况。圈梁的布置和构造装配式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屋盖)砖房的圈梁布置和配筋应满足下表要求。纵墙承重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应相应提高;空斗墙、空心墙和180mm厚砖墙的房屋,外墙每层应有圈梁。
圈梁的布置和构造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每层均应有圈梁;6~8度时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与配筋应分别符合上表中7~9度时的规定。砖拱楼、屋盖房屋,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当圈梁承受砖拱楼、屋盖的推力时,配筋量不应少于4φ12。
圈梁截面高度,多层砖房不宜小于120mm,中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200mm,小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150mm。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圈梁位置与楼、屋盖宜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屋盖处的圈梁应现浇;楼盖处的圈梁可为钢筋砖圈梁,其高度不小于4皮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总配筋量不少于上表中的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中的配筋加强带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与纵墙圈梁有可靠连结的进深梁或配筋板带也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圈梁位置与楼、屋盖宜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
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座浆;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
5、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5.2.6、5.2.7、5.2.8)
房屋中砌体墙段实际的局部尺寸最小值
5、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5.2.6、5.2.楼梯间的墙体,悬挑楼层、通长阳台或房屋尽端局部悬挑阳台,过街楼的支承墙体,与独立承重砖柱相邻的承重墙体,均应提高有关墙体承载能力的要求。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砖墙转角处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490mm;出屋面的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小房间,8、9度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2.5;门窗洞口不宜过大;预制楼、屋盖与墙体应有连接。楼梯间的墙体,悬挑楼层、通长阳台或房屋尽端局部悬挑阳台,过街非结构构件的现有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应有锚固。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2.5且厚度为240mm时,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对整体性不良或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对刚性结构房屋的封闭女儿墙不宜大于0.9m。出屋面小烟囱在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应有防倒塌措施。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隔墙与两侧墙体或柱应有拉结,长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时,墙顶还应与梁板有连接。非结构构件的现有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6、抗震横墙和房屋宽度的第一级鉴定限值(5.2.9)
本次修订,在标准的正文中明确了第一级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的限值是房屋抗震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刚性体体系、整体性连接构造、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均满足要求。简化验算方法:
只要依据砂浆强度、设防烈度按表5.2.9-1检验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
6、抗震横墙和房屋宽度的第一级鉴定限值(5.2.9)表5.2.9-1中数值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条件计算得到:①240厚、3m层高实心粘土砖墙;②承重纵、横向开洞的水平面积率分别为50%和25%;③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12kN/m2。因此使用该表时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对表内数值进行修正。表5.2.9-1中数值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条件计算得到:⑴不同墙体类别及厚度的修正标准表5.2.9-2。⑵楼屋盖类型的修正楼盖为混凝土而屋盖为木屋架或钢木屋架时,表中顶层的限值宜乘以0.7。⑶内纵墙数量对房屋宽度的修正1道放大1.4,2道放大1.8。⑷重力荷载代表值的修正当层高较大或楼层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E与12kN/m2相差较多时,表中数值需乘以12/gE。⑴不同墙体类别及厚度的修正⑸墙体开洞率的修正墙体的门窗洞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积率λA,横墙与25%或纵墙与50%相差较大时,可分别按0.25/λA和0.50/λA换算。⑹自承重墙修正取限值的1.25倍。⑺局部突出结构修正取1/3限值。⑻材料强度的修正砂浆强度等级为M7.5时,按表中数据内插取值。⑼标准5.2.7条需要提供承载力的墙体的修正0.8倍限值⑸墙体开洞率的修正注意事项(1)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柔性时取最大值,中等刚性可相应换算。(2)房屋的宽度,平面有局部突出时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平面内的局部纵墙略去不计。(3)同一楼层内各墙体厚度不同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可相应折算。注意事项(1)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柔第一级鉴框图第一级鉴框图第一级鉴定结果1、房屋层数和高度符合鉴定标准的要求时: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仅易损非结构构件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主体结构抗震承载力满足要求,但需要对不满足要求的非结构构件处理。房屋高宽比大于3,或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最大值4m,综合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需要加固处理。多项明显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鉴定要求。进行第二级鉴定。第一级鉴定结果1、房屋层数和高度符合鉴定标准的要求时:2、房屋层数和高度超过鉴定标准的要求时:(1)减少层数后进行鉴定(2)改变使用用途,降低设防类别后进行鉴定(3)高度超层数不超,提高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要求进行鉴定(4)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
(5)改变结构体系,仅进行必要的抗震构施措施检查,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2、房屋层数和高度超过鉴定标准的要求时:第二级鉴定
一般情况下A类房屋的第二级鉴定可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并根据房屋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指数大于等于1.0满足要求。房屋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明显不均匀,或7、8、9度时房屋的层数分别超过六、五、三层,可按鉴定标准B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进行验算,验算时应按规定估算构造的影响,由综合评定进行第二级鉴定。
第二级鉴定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适用条件:
现有结构体系、整体性连接和易引起倒塌的部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但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均超过或其中一项超过第一级鉴定限值的房屋,可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甲)级鉴定。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适用条件现有结构体系、楼屋盖整体性连接、圈梁布置和构造及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可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乙)级鉴定。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适用条件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课件注意事项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房屋不规则性、非刚性和整体性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由表3.1.11各项系数的乘积确定,最好加权平均值。当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尚应乘以0.9;丙类设防的房屋当有构造柱或芯柱时,尚可根据满足B类建筑相关规定的程度乘以1.0~1.2的系数;乙类设防的房屋,当构造柱或芯柱不符合规定时,尚应乘以0.8~0.95的系数。单项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或不符合的项目超过3项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注意事项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房屋不规则性、非刚性和整体性连接不
注意事项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由表5.2.14-2各项系数中的最小值确定。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注意局部影响系数的影响范围。注意事项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不符合第一级鉴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适用条件实际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规定的最大值、有明显扭转效应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当最弱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时,可采用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丙)级鉴定。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适用条件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注意事项考虑扭转效应时,式(5.2.15-1)中尚包括扭转效应系数,其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取该墙段不考虑与考虑扭转时的内力比。
墙段的局部影响系数只考虑对验算墙段有影响的项目
。注意事项考虑扭转效应时,式(5.2.15-1)中尚包括扭转效附录B的基准面积率确定的几个假定条件★层间剪切型为主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各层层高和建筑面积相等★各层重力代表荷载值相等(12kN/m2)★层内抗震墙基本力学性能一致★标准中的基准面积率表以7度抗震设防区为准使用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数值进行调整。★重力代表荷载值的调整★不同砂浆强度等级的调整★承重墙、自承重墙同时存在的调整附录B的基准面积率确定的几个假定条件★层间剪切型为主的结构★基准面积率计算公式的推导基准面积率计算公式的推导(见附录B条文说明)(见附录B条文说明)
结构抗震能力评定与宏观地震破坏大致对应关系
最弱楼层平均抗震能指数、最弱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或最弱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大于等于1.0时,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小于1.0时,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说明:通过第一级鉴定的房屋,地震破坏等级为基本完好。当次要墙体或附属构件的局部构造要要求有些差距时,或有少量承重墙体的承载力和连接略有欠缺,预计其地震破坏等级为轻微破坏,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需进行适当维修处理。当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时,可根据最弱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按下表估计地震破坏等级。结构抗震能力评定与宏观地震破坏大致对应关系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也是主要从房屋高度和层数、墙体实际材料强度、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主要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构件自身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B类房屋的抗震鉴定,分为抗震措施鉴定和抗震承载力验算两部分,与A类不同抗震承载力验算必须进行。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
B类房屋主要是针对按照89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是依据89规范中的有关条文,从鉴定的角度予以归纳、整理而成,并根据需要增补了部分内容,总体上,抗震措施要求和抗震验算基本保持与89规范相当的水平。与89规范相比,在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方面主要补充如下内容:明确乙类设防时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间,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对于墙体墙中部有构造柱的情况,参照2001规范的规定予以纳入。B类房屋主要是针对按照89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
与A类房屋的第一级鉴定相似,B类房屋也从层数高度、结构体系、材料强度、整体性连接构造、易损易倒塌部位这几个方面进行抗震措施鉴定。与A类房屋相比,B类房屋在抗震措施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主要表现在:适用范围方面,最小砖墙厚度240,取消180厚实心墙、空心墙、空斗墙等。材料强度方面,提供砂浆强度等级最低值要。整体性方面,增加构造柱(芯柱)的要求,圈梁的设置和构造要求更加严格易损部位方面,对楼梯间等的要求更加严格。
B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B类砌体房屋的抗震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可按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方法进行。当抗震措施不满足要求时,可按A类房屋第二级鉴定的方法综合考虑构造的整体影响和局部影响。各层层高相当且较规则均匀的B类多层砌体房屋,还可按抗震鉴定标准第5.2.12~5.2.15条的规定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验算。其中,公式(5.2.13)中的烈度影响系数,6、7、8、9度时应分别按0.7、1.0、2.0和4.0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时应分别按1.5和3.0采用。B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B类砌体房屋的抗震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基本原则按砌体房屋不同功能时的损坏程度区别对:待静力下出现损坏,以各承重墙柱等的加固为主,抗震鉴定不合格的,则以整个结构总体功能的恢复为主,而不要求每个构件都完全恢复功能。对非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应选用有利于消除不利因素的抗震加固方案;当采用加固柱或墙垛,增设支撑或支架等保持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应控制层间位移和提高其变形能力。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基本原则按砌体房屋不同功能时的损坏程度为防止加固后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加固后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当加固后使本层超过相邻下一楼层的20%时,则需要同时加固相邻下一楼层。同一楼层中,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不应超过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否则,应增强相应承重墙体。当选用区段加固的方案时,应对楼梯间的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为防止加固后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加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采取下列抗震对策:当房屋的总高度超过规定而层数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时,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当现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当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案时,应在两个方向增设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新增的混凝土墙应计入竖向压应力滞后的影响并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乙类设防的超层房屋,也可改变用途按丙类设防使用,并符合丙类设防的层数限值;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课件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加固后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
加固后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常用加固方法及其基本作用
砖墙修补、灌浆和拆砌
提高已开裂或局部强度过低的墙体抗震承载力。修补可恢复到未开裂时的承载力,压力灌浆可按比原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估计其承载力,拆砌则按新墙体计算承载力。面层或板墙加固
提高墙体承载力,增加楼板支承长度。增设抗震
改变受力分配、传力途径,总体上提高房屋抗震承载力,减少薄弱部位。常用加固方法及其基本作用砖墙修补、灌浆和拆砌砖墙修补、灌浆和拆砌
提高已开裂或局部强度过低的墙体抗震承载力。修补可恢复到未开裂时的承载力,压力灌浆可按比原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估计其承载力,拆砌则按新墙体计算承载力。面层或板墙加固
提高墙体承载力,增加楼板支承长度。增设抗震
改变受力分配、传力途径,总体上提高房屋抗震承载力,减少薄弱部位。砖墙修补、灌浆和拆砌包角、镶边
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对柱墙垛、墙角、门窗洞加固,提高构建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外加构造柱提高房屋延性和抗倒塌能力,提高局部易损墙段的承载力。外加圈梁
提高楼盖整体性,增加墙体的连接性能和稳定性,提高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改善房屋总体变形能力。钢拉杆
加强纵横墙连接,替代应汪内墙拉通的圈梁,作为后加构造柱的横向支承点参与作用,加强山尖墙的出平面稳定性。包角、镶边支撑和支架加强屋盖的整体性,改善屋盖构件的稳定性,适当提高刚度。托梁增加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钢筋混凝土现浇叠合层增强预制楼、屋盖的整体性。锚筋和锚杆加强局部的连接性能。支撑和支架加固方案的确定抗震加固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针对房屋存在的具体问题,综合选择合理、有效的加固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盖
- 2024年度电商团队运营岗位劳动协议一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论文写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线性代数(经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pcb课程设计绪论
- 2024年度加工承揽合同承揽工作内容和质量标准
- 2024工程监理合同的监理内容和监理要求
- 2024年度保险合同标的保险范围及保险费用计算2篇
- 《幼儿识车大全》课件
- 2024房颤抗凝治疗
- 学校营养健康管理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
- 数学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桂花大道延伸段道路工程第一标段施工用电规划方案样本
- 远离肺癌预防肺癌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课件
- 中国电力建设协会-热控调试工程师题库2022
- 冰雪场所滑雪事故应急安全演练方案
- 企业后勤人员安全培训试卷(附答案)
- 技术培训方案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