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_第1页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_第2页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_第3页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_第4页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第八章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文化的涵义及特性。

※正确认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明确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政策。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文化的涵义及特性。2第一节民族与文化第二节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三节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第八章知识结构图第一节民族与文化第二节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三节保护3

第一节民族与文化第一节民族与文化4民族与文化文化的含义与特征民族与文化的关系第一节知识结构图民族与文化文化的含义与特征民族与文化的关系第一节知识结构5一、文化的涵义与特征一、文化的涵义与特征6文化的起源:文化起源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的结果。文化的起源:文化起源于人类的创造性劳7

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文化的特征:

文化具有习得性

文化具有功用性

文化具有变异性

文化对环境具有适应性文化的特征:8二、民族与文化的关系二、民族与文化的关系9

民族与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创造了民族文化,文化世代相袭并影响着该民族群体。

文化的民族特征随着民族的发展而演变。民族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与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民族10第二节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二节11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第二节知识结构图多元一体的中华中华民族新疆各民族增强中华第二节知识结构图12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一、中华民族文化的13概念: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综合体。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多元一体。概念: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14中华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机械相加。56个民族文化中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代表中华文化,反之,舍去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损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中华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56个民族文化中15

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性是其能够兼收并蓄、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性是在长期中华文化对异16二、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二、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融17新疆是诸多不同语言和文字的集聚区锡伯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乌兹别克族文字新疆是诸多不同语言和文字的集聚区锡伯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乌兹别18

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塔吉克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俄罗斯族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族、回族、满族都使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蒙古语19新疆各民族文化所表现出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特点,既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相处的结果,也将进一步促进新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所表现出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20三、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三、增强中华民族21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主要是指对中华先进文化的认同。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要素。22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23加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吸收,是丰富发展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和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历史证明,凡是善于学习、吸取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永远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相反,一个民族如果排斥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养分,就将阻碍自己的进步。加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吸历史证明24第三节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第三节保护和发展25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第三节知识结构图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保护和弘扬尊重少数民第三节知26一、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文字一、使用和发展271、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民族的特征之一。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28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状况:

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实际上达80多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两个民族已通用汉语文,畲、土家、仡佬三个民族的绝大多数已转用汉语文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状况:29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五个语系,即汉藏语系(29个民族)、阿尔泰语系(17个民族)、南亚语系(3个民族)、南岛语系(在我国只有高山族)、印欧语系(2个民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属向尚未确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30(1)文字可进一步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2)民族语言文字是继承、传播、发展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提高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工具;(3)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同本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联的,各族人民在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刻都离不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4)通过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可以看出该民族的兴衰及其对人类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2、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文字可进一步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2、民族语言文31

3、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3、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32

4、推行“双语”教学并不违背语言文字平等政策(1)正确区分语言的法律地位和语言的社会功能;(2)汉语在我国具有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学习汉语是各族人民相互交流、沟通的必要前提;(3)学习汉语是少数民族群众自愿的选择。4、推行“双语”教学并不违背语言文字平等政策(1)正确区分33二、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41、国家建立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2、国际投入巨资修复民族地区的文物古迹。3、国家注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4、国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医药人才。5、国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国家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主要工作:国家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5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影视资料)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影视资料)36民族文化经典(影视资料)民族文化经典(影视资料)37新疆十二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根据传说,叶尔羌汗国的拉失德汗与妻子阿曼尼莎汗邀集汗国各地熟悉木卡姆的民间艺人,在音乐家喀迪尔汗.叶尔羌的主持下,对当时散失的木卡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加工和整理,使木卡姆得以定性和发展。

新疆十二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38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有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手鼓、独他尔等。“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39新疆十二木卡姆(影视资料)新疆十二木卡姆(影视资料)40新疆少数民族歌舞(影视资料)新疆少数民族歌舞(影视资料)41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三、尊重少数民族42民族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

民族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43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一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权利。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441、少数民族服饰1、少数民族服饰45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服饰46藏族青海藏族哈萨克族纳西族佤族彝族藏族青海藏族哈萨克族纳西族佤族彝族47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48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49满族满族50锡伯族回族锡伯族回族51维吾尔族维吾尔族5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532、少数民族的

饮食2、少数民族的54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553、少数民族的

习俗3、少数民族的56

哈尼族街心酒哈尼族街心酒57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58塔吉克族婚礼(影视资料)塔吉克族婚礼(影视资料)594、少数民族的

丧葬习俗4、少数民族的60土葬、天葬、树葬、水葬、野葬、火葬、崖葬……等。土葬、天葬、树葬、水葬、野葬、615、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1)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2)同民族的生产发展水平、经济条件和经济特点有密切关系。(3)与各民族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4)与宗教、迷信有密切的关系。(5)与各民族心理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5、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1)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62

民族风俗习惯的类型:根据它对社会进步、生产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身心健康所产生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优良健康的。二是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也没有明显的消极作用的。三是陈腐落后的。

民族风俗习惯的类型:根据它对社会进步、生产发展、民族团结63

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自由的政策。

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各民族都646、新疆少数民族的

风俗习惯

6、新疆少数民族的65饮食习俗

饮食是民族生活的一部分,各民族的饮食特点主要取决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生活环境,并受到宗教信仰、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都是禁猪的少数民族;蒙古、达斡尔族除禁食羊血外,其他动物的血也禁食;塔吉克族和一部分回族还禁食马肉。少数民族特别重视饮水水源的清洁卫生。饮食习俗66待人接物新疆各少数民族都很重视礼貌,热情好客,见面时要握手问好(农村青年妇女除外),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的老人进餐或串门时常双手摸脸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教仪式)。在少数民族家中做客,要让年长的主人先进门。哈萨克把羊头献给尊敬的主客;游牧民族都忌讳客人在门口下马。

待人接物67影视资料影视资料68节庆习俗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同汉族一样过春节;“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的节日。

节庆习俗69文体活动

新疆各兄弟民族能歌善舞,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体育活动“叼羊”,“姑娘追”,蒙古族的“摔跤”,蒙古族和锡伯族喜爱和擅长的射箭。文体活动70

塔吉克族的叼羊(影视资料)塔吉克族的叼羊(影视资料)71四、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教卫生事业四、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教卫生事业72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新疆已形成结构合理、多层次办学、协调发展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73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74教育事业(影视资料)教育事业(影视资料)75

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的投入,民族自治地方在卫生机构、医疗设施、卫生技术人员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少数民族人口的预期寿命有显著提高。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的76

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出版等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各种传播媒体及图书出版业广泛地应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出版等文化77名词解释:

文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思考题:

1、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2、党和国家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一体?

4、如何看待学习通用语言与适用本民族语言的关系?名词解释:78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79第八章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第八章80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文化的涵义及特性。

※正确认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明确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政策。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文化的涵义及特性。81第一节民族与文化第二节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三节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第八章知识结构图第一节民族与文化第二节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三节保护82

第一节民族与文化第一节民族与文化83民族与文化文化的含义与特征民族与文化的关系第一节知识结构图民族与文化文化的含义与特征民族与文化的关系第一节知识结构84一、文化的涵义与特征一、文化的涵义与特征85文化的起源:文化起源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的结果。文化的起源:文化起源于人类的创造性劳86

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文化的特征:

文化具有习得性

文化具有功用性

文化具有变异性

文化对环境具有适应性文化的特征:87二、民族与文化的关系二、民族与文化的关系88

民族与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创造了民族文化,文化世代相袭并影响着该民族群体。

文化的民族特征随着民族的发展而演变。民族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与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民族89第二节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二节90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第二节知识结构图多元一体的中华中华民族新疆各民族增强中华第二节知识结构图91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一、中华民族文化的92概念: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综合体。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多元一体。概念: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93中华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机械相加。56个民族文化中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代表中华文化,反之,舍去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损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中华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56个民族文化中94

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性是其能够兼收并蓄、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性是在长期中华文化对异95二、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二、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融96新疆是诸多不同语言和文字的集聚区锡伯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乌兹别克族文字新疆是诸多不同语言和文字的集聚区锡伯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乌兹别97

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塔吉克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俄罗斯族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族、回族、满族都使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蒙古语98新疆各民族文化所表现出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特点,既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相处的结果,也将进一步促进新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所表现出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99三、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三、增强中华民族100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主要是指对中华先进文化的认同。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要素。101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02加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吸收,是丰富发展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和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历史证明,凡是善于学习、吸取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永远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相反,一个民族如果排斥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养分,就将阻碍自己的进步。加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吸历史证明103第三节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第三节保护和发展104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第三节知识结构图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保护和弘扬尊重少数民第三节知105一、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文字一、使用和发展1061、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民族的特征之一。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107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状况:

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实际上达80多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两个民族已通用汉语文,畲、土家、仡佬三个民族的绝大多数已转用汉语文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状况:108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五个语系,即汉藏语系(29个民族)、阿尔泰语系(17个民族)、南亚语系(3个民族)、南岛语系(在我国只有高山族)、印欧语系(2个民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属向尚未确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109(1)文字可进一步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2)民族语言文字是继承、传播、发展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提高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工具;(3)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同本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联的,各族人民在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刻都离不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4)通过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可以看出该民族的兴衰及其对人类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2、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文字可进一步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2、民族语言文110

3、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3、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111

4、推行“双语”教学并不违背语言文字平等政策(1)正确区分语言的法律地位和语言的社会功能;(2)汉语在我国具有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学习汉语是各族人民相互交流、沟通的必要前提;(3)学习汉语是少数民族群众自愿的选择。4、推行“双语”教学并不违背语言文字平等政策(1)正确区分112二、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131、国家建立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2、国际投入巨资修复民族地区的文物古迹。3、国家注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4、国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医药人才。5、国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国家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主要工作:国家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14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影视资料)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影视资料)115民族文化经典(影视资料)民族文化经典(影视资料)116新疆十二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根据传说,叶尔羌汗国的拉失德汗与妻子阿曼尼莎汗邀集汗国各地熟悉木卡姆的民间艺人,在音乐家喀迪尔汗.叶尔羌的主持下,对当时散失的木卡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加工和整理,使木卡姆得以定性和发展。

新疆十二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117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有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手鼓、独他尔等。“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118新疆十二木卡姆(影视资料)新疆十二木卡姆(影视资料)119新疆少数民族歌舞(影视资料)新疆少数民族歌舞(影视资料)120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三、尊重少数民族121民族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

民族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122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一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权利。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1231、少数民族服饰1、少数民族服饰124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服饰125藏族青海藏族哈萨克族纳西族佤族彝族藏族青海藏族哈萨克族纳西族佤族彝族126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127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128满族满族129锡伯族回族锡伯族回族130维吾尔族维吾尔族131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1322、少数民族的

饮食2、少数民族的133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1343、少数民族的

习俗3、少数民族的135

哈尼族街心酒哈尼族街心酒136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课件137塔吉克族婚礼(影视资料)塔吉克族婚礼(影视资料)1384、少数民族的

丧葬习俗4、少数民族的139土葬、天葬、树葬、水葬、野葬、火葬、崖葬……等。土葬、天葬、树葬、水葬、野葬、1405、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1)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2)同民族的生产发展水平、经济条件和经济特点有密切关系。(3)与各民族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4)与宗教、迷信有密切的关系。(5)与各民族心理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5、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1)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141

民族风俗习惯的类型:根据它对社会进步、生产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身心健康所产生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优良健康的。二是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也没有明显的消极作用的。三是陈腐落后的。

民族风俗习惯的类型:根据它对社会进步、生产发展、民族团结142

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自由的政策。

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各民族都1436、新疆少数民族的

风俗习惯

6、新疆少数民族的144饮食习俗

饮食是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