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1生干地黄散_圣惠卷二十六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生干地黄散_圣惠卷二十六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541.1. 组成: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41.2. 功效:骨极。头热,肢节疼痛,不得睡卧,兼不思饮食。 541.3. 来源:《圣惠》卷二十六。 54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542. 相似度67%:白茯苓散 542.1. 组成:白茯苓1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1两,黄芩1两,萆薢(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酸枣仁(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柴胡(去苗)1两,白芍药半两。 542.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42.3. 加:鳖甲、黄芩、萆薢、柴胡 542.4. 减:当归、车前子、枳壳 542.5. 功效:虚劳烦热,不得睡卧,四肢疼痛。 542.6. 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543. 相似度64%:白术散 543.1. 组成:白术3分,石膏1两半,白芍药半两,白茯苓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牡蛎粉1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五味子半两,黄耆3分(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553.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53.3. 加:白术、石膏、牡蛎粉、五味子 553.4. 减:当归、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553.5. 功效:产后体虚,劳动过多,致头痛烦热,汗出不止,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553.6. 来源:《圣惠》卷七十八。 554. 相似度64%:熟地黄散 554.1. 组成:熟干地黄1两,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碎,微炒),芎䓖2两,白芍药半两,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续断1两。 554.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54.3. 加:熟干地黄、芎䓖、桂心、续断 554.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554.5. 功效:痈疽、发背、发乳,大去脓血后内虚少气。 554.6. 来源:《圣惠》卷六十一。 565. 相似度64%:人参汤 565.1. 组成: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炒)1两,芍药1两,黄耆(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 565.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65.3. 加:芍药 565.4. 减:车前子、枳壳、白芍药、酸枣仁 565.5. 功效: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运转,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 565.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566. 相似度64%:茯苓散 566.1. 组成:酸枣仁(微炒)3两,白茯苓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白芍药3两,紫苏茎叶3两,黄耆(锉)3两,人参(去芦头)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 566.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66.3. 加:紫苏茎叶、陈橘皮 566.4. 减:生干地黄、当归、车前子、枳壳 576.5. 功效:虚劳烦热,四肢疼痛,不得睡卧。 576.6. 来源:方出《圣惠》卷二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 577. 相似度64%:蒲黄散 577.1. 组成:蒲黄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当归(锉,微炒)、人参(去芦头)、白芍药、阿胶(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耆(锉)半两,刺蓟半两,生干地黄半两。 577.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77.3. 加:蒲黄、阿胶、刺蓟 577.4. 减:白茯苓、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577.5. 功效:虚劳肺热吐血。 577.6. 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578. 相似度64%:玄参汤 578.1. 组成:玄参1两,生地黄(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车前子1两,黄耆(去芦)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麦门冬(去心)1两,白芍药1两,甘草(炙)半两。 578.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78.3. 加:玄参、生地黄 588.4. 减:生干地黄、白茯苓、人参、酸枣仁 588.5. 功效:骨实极,耳鸣,面色焦枯,隐曲膀胱不通,牙齿脑髓苦痛,手足疹痛,大小便闭。 588.6.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 589. 相似度64%:远志散 589.1. 组成:远志1两(去心),白茯苓1两,独活3分,白芍药3分,当归3分,麦门冬3分(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3分,黄耆3分(锉),桂心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589.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89.3. 加:远志、独活、羚羊角屑、桂心 589.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589.5. 功效:风惊悸,言语错误,恍恍愦愦,心中烦闷。 589.6. 来源:《圣惠》卷二十。 5810. 相似度64%:人参散 5810.1. 组成: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耆3分(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熟干地黄1两,当归半两,白芍药3分,白术3分,酸枣仁1两(微炒)。 5810.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910.3. 加:熟干地黄、白术 5910.4. 减:生干地黄、白茯苓、车前子、枳壳 5910.5. 功效:虚劳少气,四肢疼痛,心神烦热,不得睡卧,吃食全少。 5910.6. 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5911. 相似度64%:知母散 5911.1. 组成:黄耆1两(蜜炙),白芍药3分,生干地黄3分,黄芩3分,麦门冬(去心)3分,人参(去芦头)3分,白茯苓(去皮)3分,桔梗(去芦头)3分,知母3分,甘草(炙)半两。 5911.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5911.3. 加:黄芩、桔梗、知母 5911.4. 减:当归、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5911.5. 功效:虚劳,心肺有热,咳嗽唾脓血。 5911.6.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 5912. 相似度62%:熟干地黄散 5912.1. 组成:熟干地黄1两,羚羊角屑半两,羌活半两,黄耆1两(锉),酸枣仁半两(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3分(去心),白芍药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芎䓖3分,白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5912.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012.3. 加:熟干地黄、羚羊角屑、羌活、防风、芎䓖 6012.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 6012.5. 功效:产后风虚劳损,四肢烦疼,夜卧不安,渐加羸瘦。 6012.6. 来源:《圣惠》卷八十一。 6013. 相似度62%:补劳饮 6013.1. 组成:黄耆(锉)2两,当归(切,焙)2两,生干地黄(焙)2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芍药1两,五味子(去粗皮)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锉)1两,柴胡(去苗)1两半。 6013.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013.3. 加:芍药、五味子、牛膝、陈橘皮、柴胡 6013.4. 减:车前子、白芍药、酸枣仁 6013.5. 功效:男子、妇人虚劳骨蒸,传尸染著,不能断绝,服阿魏丸经脉犹未通,或四肢虚羸,饮食全少。 601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6114. 相似度58%:寄生汤 6114.1. 组成:桑寄生(去苗)半两,肉桂(取心)半两,当归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芍药半两,人参半两,熟地黄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甘草半两,黄耆1两,鳖甲1两(醋炙),牛膝3分。 6114.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114.3. 加:桑寄生、肉桂、熟地黄、鳖甲、牛膝 6114.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6114.5. 功效:产后百损,腹胁痛,不下食。 6114.6. 来源:《产宝诸方》。 6115. 相似度58%:黄耆散 6115.1. 组成:黄耆1两,牛膝3分,白术3分,陈橘皮3分,人参3分,桂心3分,白茯苓3分,白芍药3分,当归3分,麦门冬1两,五味子半两,甘草半两。 6115.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115.3. 加:牛膝、白术、陈橘皮、桂心、五味子 6115.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6115.5. 功效:虚劳。手足烦疼,羸瘦困乏,两胁里急,不欲饮食。 6115.6. 来源:《鸡峰》卷九。 6216. 相似度58%:人参散 6216.1. 组成: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白芍药1两,前胡1两(去芦头),川椒半两(去目及开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当归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6216.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216.3. 加:前胡、川椒、桂心、陈橘皮、五味子 6216.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黄耆、酸枣仁 6216.5. 功效:虚劳少气,胸中逆满,不能下食,渐加羸弱。 6216.6. 来源:《圣惠》卷三十。 6217. 相似度58%:白术散 6217.1. 组成:白术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芍药半两,白茯苓1两,当归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6217.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217.3. 加:白术、前胡、陈橘皮、桂心、半夏 6217.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6317.5. 功效:热病后,脾胃气虚,四肢疼痛,不思饮食。 6317.6. 来源:《圣惠》卷十八。 6318. 相似度58%:黄耆散 6318.1. 组成:黄耆1两(锉),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桑寄生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芍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牛膝3分(去苗),熟干地黄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6318.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318.3. 加:桂心、桑寄生、牛膝、熟干地黄、鳖甲 6318.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6318.5. 功效:产后蓐劳,或增寒壮热,四肢酸疼,头痛心烦。 6318.6. 来源:《圣惠》卷八十。 6319. 相似度58%:白茯苓散 6319.1. 组成:白茯苓1两半,熟干地黄1两,半远志1两(去心),甘草1两(炙微赤,锉),白芍药1两,黄耆1两(锉),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麦门冬1两(去心,焙),人参1两半(去芦头),菖蒲1分,桑寄生1分。 6319.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419.3. 加:熟干地黄、半远志、桂心、菖蒲、桑寄生 6419.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6419.5. 功效:产后心神惊悸不定,言语失常,心中愦愦。 6419.6. 来源:《圣惠》卷七十八。 6420. 相似度58%:益荣汤 6420.1.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1两,黄耆(去芦)1两,小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柏子仁(炒)1两,麦门冬(去心)1两,茯神(去木)1两,白芍药1两,紫石英(细研)1两,木香(不见火)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6420.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420.3. 加:小草、柏子仁、茯神、紫石英、木香 6420.4. 减:生干地黄、白茯苓、车前子、枳壳 6420.5. 功效: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心帝无辅,怔忡恍惚,善悲忧,少颜色,夜多不寐,小便或浊。 6420.6.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五八引《济生》。 6421. 相似度58%:建中加减汤 6421.1. 组成:人参1两,甘草(炙)1两,官桂1两,白茯苓(去皮)1两,当归1两,附子(炮)1两,厚朴(生姜制)1两,龙骨3两,黄耆(锉)3两,麦门冬3两,白芍药3两,生地黄3两。 6521.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521.3. 加:官桂、附子、厚朴、龙骨、生地黄 6521.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6521.5. 功效:瘈筋病,相引而急,及五劳七伤,小便数,腹痛难立。 6521.6. 来源:《宣明论》卷一。 6522. 相似度55%:地黄饮子 6522.1. 组成: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6522.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522.3. 加:熟干地黄、天门冬、石斛、枇杷叶、泽泻 6522.4. 减:白茯苓、当归、车前子、白芍药、酸枣仁 6522.5. 功效:消渴咽干,面赤烦躁,阴虚火炎,阳明苑热。 6522.6. 来源:《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6523. 相似度55%:秋季补肾肾沥汤 6623.1. 组成:黄耆3分(锉),牛膝3分(去苗),五味子3分,桂心3分,白茯苓半两,白芍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五加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3分(锉,微炒),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6623.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623.3. 加:牛膝、五味子、桂心、五加皮、磁石 6623.4. 减:生干地黄、麦门冬、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6623.5. 功效:肾虚。 6623.6. 来源:《圣惠》卷七。 6624. 相似度55%:劫劳散 6624.1. 组成:白芍药6两,黄耆2两,甘草2两,人参2两,当归2两,半夏(洗)2两,白茯苓2两,熟地黄2两,五味子2两,阿胶(炒)2两。 6624.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624.3. 加:半夏、熟地黄、五味子、阿胶 6624.4. 减:生干地黄、麦门冬、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6624.5. 功效:肺痿。心肾俱虚,劳嗽,唾中有红丝,发热,盗汗。 6624.6. 来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6625. 相似度55%:安胎饮 6725.1. 组成:芎䓖1两,阿胶(炙燥)1两,艾叶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6725.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725.3. 加:芎䓖、阿胶、艾叶 6725.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白芍药、酸枣仁 6725.5. 功效:妊娠胎气不安,腹痛烦闷。 6725.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6726. 相似度55%:茯苓黄耆汤 6726.1.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锉)1两,菊花1两,独活(去芦头)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当归(切,焙)1两,生干地黄(焙)1两,人参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 6726.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726.3. 加:菊花、独活、乌头 6726.4. 减:麦门冬、车前子、白芍药、甘草、酸枣仁 6726.5. 功效:产后伤风,头痛,目昏眩。 6726.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6827. 相似度55%:麦门冬散 6827.1. 组成: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酸枣仁(微炒)1两,前胡(去芦头)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地骨皮1两,生干地黄3两。 6827.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827.3. 加:前胡、地骨皮 6827.4. 减:当归、车前子、黄耆、枳壳、白芍药 6827.5. 功效:虚劳,心烦不得睡卧。 6827.6. 来源:方出《圣惠》卷二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 6828. 相似度55%:麦门冬散 6828.1. 组成:麦门冬3分(去心),白术1两,酸枣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3分(锉),人参2分(去芦头),白茯苓1两,芎䓖半两,桂心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6828.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828.3. 加:白术、芎䓖、桂心、半夏、陈橘皮 6828.4. 减:生干地黄、当归、车前子、枳壳、白芍药 6828.5. 功效:伤寒后,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心神烦闷,不得睡卧。 6928.6. 来源:《圣惠》卷十二。 6929. 相似度55%:内补散 6929.1. 组成: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芎䓖1两,白茯苓1两,桂心半两,远志半两(去心),当归1两(锉,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五味子1两。 6929.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929.3. 加:芎䓖、桂心、远志、五味子 6929.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白芍药、酸枣仁 6929.5. 功效:痈疽溃散,脓出太多,内虚少力,不食。 6929.6. 来源:《圣惠》卷六十一。 6930. 相似度55%:清膈丸 6930.1. 组成:人参1两,赤茯苓1两,木通1两,黄耆(蜜炙)1两,生干地黄1两,桑白皮(蜜炙)1两,青皮(去白)1两,防风(去芦)1两,甘草(炙)1两,枳壳(麸炒,去穰)1两,麦门冬(去心)半两。 6930.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6930.3. 加:赤茯苓、木通、桑白皮、青皮、防风 6930.4. 减:白茯苓、当归、车前子、白芍药、酸枣仁 7030.5. 功效:肺气上壅,气促迫塞,面赤痰实,咽膈不利,头昏目眩,肩背拘急,及面生赤激瘙痒。 7030.6. 来源:《简易方》引《叶氏录验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七)。 7031. 相似度55%:排风汤 7031.1. 组成:茯苓半两,茯神半两,酸枣仁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当归半两,白芍药半两,远志半两,甘草2钱,莲肉半两。 7031.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7031.3. 加:茯苓、茯神、远志、莲肉 7031.4. 减:生干地黄、白茯苓、麦门冬、车前子、枳壳 7031.5. 功效:健忘。 7031.6. 来源:《普济方》卷十七引《圣惠》。 7032. 相似度55%:蒲黄散 7032.1. 组成:蒲黄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天门冬半两(去心,焙),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生用),黄耆1两(锉),赤芍药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生干地黄1两。 7032.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7132.3. 加:蒲黄、天门冬、赤芍药、阿胶 7132.4. 减:白茯苓、车前子、枳壳、白芍药、酸枣仁 7132.5. 功效:肺壅热气逆,吐血。 7132.6. 来源:《圣惠》卷六。 7133. 相似度55%:清心莲子饮 7133.1. 组成:黄芩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地骨皮半两,车前子半两,甘草(炙)半两,石莲肉7两半(去心),白茯苓7两半,黄耆7两半(蜜炙),人参7两半。 7133.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7133.3. 加:黄芩、地骨皮、石莲肉 7133.4. 减:生干地黄、当归、枳壳、白芍药、酸枣仁 7133.5. 功效: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 7133.6. 来源:《局方》卷五。 7134. 相似度55%:凝神饮子 7134.1.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黄耆、五味子、半夏。 7234.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7234.3. 加:白术、川芎、熟地黄、五味子、半夏 7234.4. 减:生干地黄、麦门冬、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7234.5. 功效:妇人口忽失音而哑。 7234.6.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7235. 相似度55%:黄耆汤 7235.1. 组成:黄耆半两(锉),芍药半两,桂半两(去粗皮),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五味子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去黑皮),当归半两(切,焙),人参半两,甘草(炙)1分。 7235.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7235.3. 加:芍药、桂、五味子、前胡 7235.4. 减:生干地黄、车前子、枳壳、白芍药、酸枣仁 7235.5. 功效:伤寒后,骨节烦疼,不欲饮食,及气胀汗出。 7235.6. 来源:《普济方》卷一四四。 7236. 相似度55%:黄耆散 7236.1. 组成:人参3两(去芦),黄耆3两(洗,捶破,蜜水炙香),半夏3两(汤泡7遍,薄切旋入),白茯苓3两(去皮),当归3两(去芦,酒浸),麦芽3两(炒),白术(炒)3两,白芍药4两,甘草(炙)1两,肉桂1两(去粗皮,不见火),神曲(炒)1两。 7336.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7336.3. 加:半夏、麦芽、白术、肉桂、神曲 7336.4. 减:生干地黄、麦门冬、车前子、枳壳、酸枣仁 7336.5. 功效: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病后羸乏,微发寒热,精竭力弱,血气劳伤,痰多呕逆,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嗽喘气急,面色浮黄。 7336.6.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四。 7337. 相似度55%:黄耆散 7337.1. 组成:黄耆1两(锉),地骨皮1两,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1两,柴胡1两半(去苗),黄芩3分,当归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7337.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7337.3. 加:地骨皮、赤茯苓、赤芍药、柴胡、黄芩 7337.4. 减:白茯苓、车前子、枳壳、白芍药、酸枣仁 7337.5. 功效:妇人热劳羸瘦,四肢烦疼,口干心躁,不欲饮食。 7337.6. 来源:《圣惠》卷七十。 7438. 相似度55%:黄耆散 7438.1. 组成:黄耆1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白茯苓半两,熟干地黄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白术半两。 7438.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3分,黄耆1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1两(微炒)。 74HYPERLINK\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淮南师范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第七单元《习作:-即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年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度电梯门套智能化门禁系统安装合同
- 2025年度互联网行业劳务派遣与技术研发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屋回购安排协议
- 2025年度房屋出售代理市场拓展协议
- 2025年度公司停车场车辆停放管理及赔偿协议
- 2023年中智集团及下属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8888-2003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 GB/T 32685-2016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PTA)
- GB/T 21872-2008铸造自硬呋喃树脂用磺酸固化剂
- 酒店业主代表岗位职责标准(8篇)
- 上海市中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
- 新学期幼儿园保育员培训
- GA/T 501-2020银行保管箱
- 《育儿百科》松田道雄(最新版)
- 轴对称图形导学案
- 职业培训师三级理论知识鉴定卷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