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之12个热点命题作文大盘点:坚守团结合作文化科技规则时间信念等_第1页
高考作文备考之12个热点命题作文大盘点:坚守团结合作文化科技规则时间信念等_第2页
高考作文备考之12个热点命题作文大盘点:坚守团结合作文化科技规则时间信念等_第3页
高考作文备考之12个热点命题作文大盘点:坚守团结合作文化科技规则时间信念等_第4页
高考作文备考之12个热点命题作文大盘点:坚守团结合作文化科技规则时间信念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批判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批判”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例如“批判虚无主义”。二是分析判别,评论好坏。例如“批判地继承文学艺术遗产”。综合这两个方面,“批判”的意思可以概括为:分析判别、评论好坏、辨明问题、否弃错误。《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质疑”就是“提出疑问”。所谓批判质疑,是指对思想、言论或行为的性质、价值、真实性和精确性等进行个人判断和合理决策的思维方式。批判质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批判质疑的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一)名人名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一(宋)朱熹-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一(宋)陆九渊•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一一(明)方以智-在每一个当代,知识分子都是对当代有话要说的,不批判、不谏言,就不是知识分子。一一朱天文•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作为人的良知,作为世道人心的捍卫和坚守,作为作家的尊严和责任。一一麦家,•批判与爱,缺一不可。而价值尺度是一个极为要紧的东西。没有价值尺度,你的批判就是骂街;没有价值尺度,你的爱也只能是花痴。一一毕飞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一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一一(法国)巴尔扎克•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一一(苏联)苏霍姆林斯基(二)故事事例1.戴震难师戴震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治学广博,见解独到,他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右经一章》,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答:“南宋。”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答:“东周。”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老师无言以对。2.聂利发现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一一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3.柏拉图质疑老师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4.伽利略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伽利略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二、“团结合作”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一)名人名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一一(宋)朱熹•海内志士,发愤扼腕。于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一是。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一一(清)张之洞•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一一鲁迅•缓慢地、平静地,然而明白无误地,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但剥开它的表层,你就可以看出,构成这个结晶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可以看得更为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一一胡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一一南怀瑾•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一一(英国)汤因比•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一一《管子•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一屈原《离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一《论语•里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一《孟子•尽心上》(二)故事事例1.“00后”青年的舞狮梦:推广传统技艺,传承文化自信刘超杰是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武术队舞狮团里的一名“狮头”,学习南狮已有3年时间,“刚入学时看到舞狮团师兄师姐的一招一式,觉得很有趣,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刘超杰所在的舞狮团于2011年创建,现有队员40余名。南狮起源于广东佛山,狮头色彩艳丽,头上扎有一只角,威猛粗犷,令人警醒,因此又称“醒狮”。“师傅经常提醒我们动作规范、避免受伤,但小伤还是在所难免。比如手臂、手腕因长时间托举而酸胀无力,手指和后颈与狮头内竹条骨架摩擦划伤,没有控制好落地动作也会导致脚崴、腰伤。”刘超杰说。“南狮重写意,形似更要神似,要把喜、怒、哀、乐、动、静、惊、疑这八种形态表演得惟妙惟肖也是不易。”陈文洁说,舞南狮时还要注意配合音乐的节奏,每一个鼓点、动作与形态都有着不同的套路动作。刘超杰直言,学舞狮的初衷本是为了体验快乐和掌握技能,如今却收获到更多宝贵的东西。他所在的团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来自韩国的教练崔秉珍热爱中华文化,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解惑,关爱着每一个队员。最重要的是,崔秉珍还会让学生知道舞狮背后的文化。“我们训练时会先行'抱拳礼',武德为先,队员间互敬互爱,师兄弟之间讲究传帮带,尊师重道等品质。”慢慢深入舞狮这一行后,刘超杰也理解到舞狮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也随之更加深厚。随着时代的发展,崔秉珍领衔的舞狮团还不断将创新元素融入表演中。最近他们创作的“狮子买奶茶”“狮子蹦迪”等充满时代感的节目,也深受观众喜爱,成了一个“网红团”。“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让我们前去教学。”刘超杰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狮能强身健体、培养团体协作、传承文化自信,“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传承和推广舞狮技艺。”2.“90后”姑娘爱上藏族雕版技艺:要用创意“点亮”非遗文化“90后”姑娘刘婧的包里总是带着一把小刀。这是她两年前在四川德格印经院学习藏族雕版技艺时的雕刻用刀。正是这把雕刻刀,将她与藏文化紧密地连接起来。如今,她用这把刀创作雕版作品,也时时琢磨着将传统的藏族非遗文化与新潮、时尚“链接”起来。“第一次见到这块印版,觉得太美了。”在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德格印经院,刘婧被精湛的藏族雕版技艺所震撼。遗憾的是,这幅《千手观音》老印版历经数百年时间,线条磨损严重,画面已经模糊不清,无法再使用。“如果就此绝版太可惜了”,刘婧下定决心把这块印版复刻出来。出于消防原因,德格印经院至今没有通电。每天太阳升起,刘婧便盘腿而坐埋头雕刻,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从线条歪斜到圆润流畅,她在看似枯燥的雕刻中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其中。此后印版又经过涂酥油、清洗、晾晒等工序,半年时间过去,她从短袖换上羽绒服,一块1:1复刻的《千手观音》印版诞生。刘婧复刻的《千手观音》已被德格印经院收藏,并接替老印版继续印刷使用。'这是时隔数百年的对话,新老交替也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刘婧说,在创作过程中,自己心在刀尖,心无旁鹫,也更深地感悟到“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会通往智慧”。“藏族雕版技艺保护、传承刻不容缓,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也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刘婧说,当前传承技艺的重要性仍未被充分认知,一些古老的印版得不到充分保护出现损毁,年轻人也因为这项技艺枯燥、收益不高而兴趣寥寥。这些都成为藏族雕版技艺传承路上的障碍。作为藏族雕版技艺的爱好者,刘婧曾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做一个潜心雕刻的“手艺人”。但她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更重要的是搭建起平台和渠道,让藏族非遗文化被更多人“看到”,“我不能只是自己受益”。“藏族雕版技艺不能一直是过去的样子,要穿上时尚的外衣。文创,不能只有文化,更要有创意。”刘婧介绍,目前她也尝试以藏族雕版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她说,希望有一天,通过创意产品、办展等方式,让藏族雕版技艺、藏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3.走近画家王平:结奥运之缘,扬文化自信2019年除夕,在“为奥运喝彩”活动的首个海外专场一一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国红”系列活动中,王平与一众中国画家联合创作了一幅山水画。说起这次与奥运的近距离接触,王平认为奥运文化给予了中国画题材上的拓展,也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我自己非常喜欢锻炼,我认为美术与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奥运会、冬奥会的内容增加了中国画的内涵,对中国画题材的拓展更有借鉴意义。谈到自己与学生赴崇礼雪场、首钢大跳台写生的经历,王平深觉中国画与体育运动发展相互成就。“若无奥运,我们就不会去思考这样的题材。”他认为,中国画通过体育这样大众化的活动得到了更多展现的机会,而体育及奥运精神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得以进一步普及。谈及传统中国画,王平难掩激动。“现在国家强调'文化自信',对整个民族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学习中国画、传统文化应是创作底色。”王平认为,过去一些中国画以西方的写实主义为瞻仰,形成了大量的现代水墨,但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上却有失本色。王平的画作是典型的传统中国画。他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更加要有精气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创作时不应总着眼西方,而应向更深的中国文化中去探究。”他坦言,文化的自信,让中国有能力也应该把更丰富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包括通过与奥运和体育的结合,让底蕴深厚、大气自信的中国文化散发出新时代更加独特的魅力。三、“启发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对待教学上要帮助、引导、启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一)名人名言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一苏霍姆林斯基2.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一斯宾塞3.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一陶行知4.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一陶行知5.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一魏书生6.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一孔子7.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知,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一叶圣陶8.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一叶圣陶9.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一亚美路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学记》(二)故事事例1.【苏格拉底】有一次,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苏格拉底首先问道,“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回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经过讨论,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接下来,苏格拉底又问:“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上述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在这个过程中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地追问,迫使学生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也帮助学生认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正义”,贯彻了启发式教学。2.【孔子】《论语•述尔》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解释了启发式教学原理的四层意思:一是学生自己要主动思考;二是教学要用启发式;三是适时启发,学生思考后但不得其意、语言不能时启发之;四是启发的结果是能举一反三。3.【陶行知】在同学们纷纷挤着想看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中有水平的创作时,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像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开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4.【陶行知】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奔跑,追逐着争抢捉一只蜻蜓,闹成一团。陶行知先生听小孩叫他,停下脚步,见他们捉蜻蜓玩,便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翠贞点点头。陶行知从她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行知将蜻蜓举在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说:“蜻蜓是吃害虫的,它是人类的朋友,放了它,让它为我们去消灭害虫,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忽地坠落下来,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又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蜻蜓在空中飞了几圈,很快飞到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俯冲上升,盘旋翻飞。孩子们注视着它,欢呼着:“嗬,在跳舞呢,看!5.【反例】一位老师教小学生认识“褥”字,决定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于是,老师问学生:“你们家床上铺着什么?”“铺着席子。”“席子上呢?”“是麻将席。”“麻将席上面呢?”“是妈妈。”“有没有再铺别的什么呢?,“没有。结果,褥子没有岀现,老师没办法形象地讲解“褥”字。孩子家长找到那位老师,责问他为什么调查学生家庭生活隐私,老师只好老老实实地交代启发式教学的情形,家长并不买他的账:“你就不想想,谁大热天还铺褥子盖被子?这字就得等到冬天再教,真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这启发式,只能把孩子教成傻子,难道为了认识这字还得大热天捂蛆不成?”嘟嘟嚷嚷地走了,四、“逆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维持生存、成就事业时会遇到一种顺利的环境、和谐的局面、良好的态势即所谓的顺境;也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即所谓的逆境。我们都希望各方面顺风顺水,但是逆境不可避免地出现。逆境固然给我们生活及事业带来很大的障碍,但是当外界的环境不可改变时,我们要调整心态,勇于面对逆境中的困难,克服逆境,在逆境的磨炼中得到自我的提升,使逆境成为自我前进的动力。(一)名人名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君子遇穷困,则德益进,逆益进。一一(宋)陆九渊•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逆境是事业之路上的不速之客。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他都能充实自己。一一丁玲•用自己的逆境与别人的顺境对比,是糊涂。用自己现在的逆境同自己以往的顺境对比,是愚蠢。用自己的逆境和他人的逆境相比,是卑微。一一刘心武•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世上无难事”的人生观来思考问题,越是遭受悲剧打击,越是表现得坚强。一一(古罗马)西尼加•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一一(法国)拿破仑•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一一(德国)马克思•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之渊。一一(法国)巴尔扎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一一(德国)贝多芬•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它。一一(美国)海明威•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一一(日本)松下幸之助(二)故事事例1.李嘉诚:苦难造就的商业巨擘李嘉诚12岁时,和全家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达香港。李嘉诚15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染病去世。作为长子的他不得不含泪告别心爱的学业,过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茶楼当跑堂。每天,他起早贪黑地倒茶、扫地、擦桌、侍候客人,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他在工作的间隙,还细心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做生意,如何接待顾客,如何成交。这段艰辛的打工经历,使他具备了吃苦的能力,也学会了察言观色。19岁那年,李嘉诚开始了他的推销生涯。刚开始,他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总是十分紧张,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者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反复练习,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使李嘉诚有了一定的商业头脑和丰富的商业知识,还让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李嘉诚曾说:“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道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凭着在苦难中学到的东西和他努力、谨慎、追求卓越的精神,1950年,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最初只经营塑胶制品,之后慢慢地发展成一个涵盖物业发展与投资、房地产代理与管理、电讯、酒店以及能源等产业的跨国大企业。2.史铁生:从困境中找出生命的精彩命运许多时候是不公平的,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摇着轮椅,徘徊在荒芜的地坛。他想到过去,想到现实,想到母亲,想到生命,想到欲望……挣扎、求存和奋斗战胜了绝望、懦弱和苟且。最终,他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对“什么是生命,,“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做出了哲学的思考和回答,用残缺的人生写出了最智慧的文字,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和史铁生一同插队的好友孙立哲表示,“从困境中找出生命的精彩”是史铁生教给他的。“插队时他把我带到赤脚医生的道路,找到了在农村生活的价值。后来我回北京一片迷茫,我们俩相依为命一起住,觉得生活很苦,但看铁生连工作都没有,身体残疾,觉得他比我更苦。是他让我明白人生的本质是和困境周旋,最终的成功是对未来的眺望,对信仰的眺望。”3.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中国古代文学史璨若星河,在这些伟大精彩的传世作品中,《红楼梦》占有其独特的一席。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古典长篇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创作过程,作者曹雪芹自己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那么曹雪芹何以会写出这样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又为什么屡次修改反复审阅?出身贵族世家的曹雪芹自幼在“秦淮风月”之地长大,有过一段“锦衣纨绮”“饮甘廣肥”的生活。然而雍正皇帝继位后,曹家的好运也到了头。到曹頫这一辈时,雍正帝以亏欠巨额为罪名将曹頫治罪。曹家自此走向衰败。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曹雪芹家族,从大富大贵到穷困潦倒,经历了巨大的人生落差,饱尝了世间冷暖,曹雪芹决定以此为素材,将自己和自己家族的故事都写下来流传后世。在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下,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开始了此书的写作。创作开始时,曹雪芹年不满二十,他前后花了十年光阴精雕细琢,又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增删修改。曹雪芹三十岁左右,《红楼梦》的正文部分才基本形成。4.俞敏洪:从绝望中找到希望,你就永远不会失望自创办新东方开始,俞敏洪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新东方神话”。新东方成为内地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俞敏洪更是被媒体称为“中国的留学教父”“民间力量的一个符号”“出国梦的制造者”“他和他的新东方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出国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俞敏洪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母校北大的感谢:“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却充满了感激。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只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教授。”俞敏洪当年用了三年时间才考上北大,虽然毕业后留校任教,却一直没改变被边缘化的命运。在北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可以用徐小平调侃的话来形容:“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从毕业留校任教4年后学校才分给他一间10平方米的宿舍也看得出当时俞敏洪在北大教师中的地位。俞敏洪留校任教的那段时间正是“出国热潮”汹涌澎湃的时期,有能力的同学相继远赴重洋镀金,西语系毕业的俞敏洪理所当然也把出国当成了奋斗目标。他在博客里曾这样回忆:“1988年我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我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内地动荡的1989年导致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大减,再加上我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然而,一起付诸东流的还有俞敏洪的积蓄。比这还严重的是,为了赚取出国留学的费用,俞敏洪不得不到校外的民办外语培训机构教课,结果被北大发现之后给予了严厉的通报批评。为了挽回颜而,俞敏洪辞职离开了北大。五、“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自从世界上出现了记录的信息,人类的阅读活动就开始了。阅读是文明的一种象征,它贯穿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在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名人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一(宋)欧阳修•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一一(宋)朱熹•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一一郭沫若•唯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勿为书蠹,勿为书痴,勿拘泥之,勿尽信之。一一孙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一(英国)莎士比•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一一(法国)卢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一(英国)培根•读益书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而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德国)叔本华•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国)歌德•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一一(美国)华盛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二)故事事例1.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读书标志着一个国家精神发育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文明和文化发展的走向,是文明和愚昧的分水岭。这个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人是犹太人,国家当然是以色列了。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读书的好习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中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是,在犹太人的重要节日“安息日”里,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唯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正是靠着读书,建国历史虽短的以色列,却已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以色列自然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才几十年,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还有一个国家也是极其热爱读书的,只是一般人不太熟悉,这就是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在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2.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读书能够读到“醉”,可以“醉”得忘记了人生的大事,可见书的重要。3.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4.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他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六、“创新”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一)名人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一《礼记》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一一(唐)刘禹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一(唐)杜甫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似古人,何处著我?一一(清)袁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一一陶行知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时时创造新生活。一一李大钊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雾。(印度)泰戈尔人才进行工作,天才进行创造。一一(德国)舒曼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一一(英国)莎士比亚唯有创造才是欢乐,唯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一一(法国)罗曼•罗兰新手应当永远凭独创的作品开始他的事业。一一(俄国)契诃夫(二)故事事例1.每天犯错的氢弹之父著名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是美国的“氢弹之父”,他还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导师。杨振宁有一次作报告评价他的这位导师,其中有一段描述耐人寻味:泰勒几乎每天都有十个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的,但他不在乎。他就凭着每天半个正确的新思想的积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杨振宁说:“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2.“奥斯卡”晚宴指定厨师小沃尔夫冈1949年出生在奥地利南部一个小镇。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和母亲。几年后,母亲改嫁他人,可对沃尔夫冈来说,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善。继父是个拳击手,他认为真正的男人就要喝酒、打架,而且理应对厨房没有任何兴趣,厨房是女人待的地方。但这正是沃尔夫冈的兴趣所在,他很喜欢看妈妈像大厨一样烹饪。而父亲无法强迫他从事所谓的男人工作一一木匠。沃尔夫冈才不在乎什么屋顶结构,他唯一感兴趣的木制品就是炒勺。14岁时,沃尔夫冈成了当地一家小旅馆厨房的学徒。但这份工作很快就无法满足他,他渴望去“烹饪天堂”一一法国。于是,他这么做了,并且在之后的10年里,他向法国那些著名的厨师们学习烹饪。1973年,年仅25岁的他移居洛杉矶,他想在这里让自己梦想成真。作为一个移民,沃尔夫冈深知,他必须努力工作,还得有创造力,否则他将被湮没。他首创用新鲜的金枪鱼取代罐头金枪鱼制作流行的法式尼斯沙拉,第一个在非亚洲餐馆里提供春卷,第一个在比萨上用虾仁取代了意大利腊肠,同时也第一个把磨碎的松露放入了奶酪通心粉中。他在比弗利山庄拥有了自己的餐馆SPAGO,更重要的是,他为举世瞩目的“奥斯卡颁奖礼”准备晚宴,且长达16年。今天,沃尔夫冈•帕克这个名字,已代表着世界最著名、最成功的厨师。现在他拥有约5000名员工,在美国和日本有70家餐馆,福布斯将他列为100名最重要的美国人之一。3.木匠家的门一名木匠非常擅长做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过了一段时间,门上的一颗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木匠不由得一阵脸红。他明白了,正是因为自己这做门的手艺,才使得自家的门落后于别人。4.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极高,堪称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整个工程中建设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部分就是:要在海底用33节沉管建设一条6.7公里长的隧道。此前全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也只有3公里,长度不到它的一半。“33节沉管,装上去,对接好,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难度可能还要更高。”负责率队攻克这个难关的,就是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在此之前,中国没有任何沉管隧道的建设经验。于是,他们找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合作,人家开了个价:1.5亿欧元!当时约合15亿人民币。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一次谈判时,林鸣妥协说:“3亿人民币,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的支持?”荷兰人戏谑地笑了笑:“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跟荷兰方面谈崩了之后,林鸣和他的团队也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他坚信:只有走自我研发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可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林鸣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需要将33节,每节重8万吨,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2013年的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这是不平凡的96个小时,仿佛一个从来没有人教过,也从来没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要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的三环。然而,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林鸣每一次安装,离开房间的时候,他都会回头看看那个房间,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发。10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只有体型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终于完成了,船上一片欢呼,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一一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一一顺利合龙。中国乃至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为这项超级工程的完美落幕欢呼,而此时的林鸣,却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偏差16公分,这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而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包括瑞士、荷兰的顾问……大多数人也认为滴水不漏,没问题。但林鸣说:不行,重来!茫茫大海,暗流汹涌,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重新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算了吧。”“还是算了吧!”几乎所有人都想说服林鸣罢手。这时,林鸣内心出现一个声音:“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公分降到了不到2.5毫米!缩小了几十倍的差距!那一夜,他睡了十年来的第一个安稳觉。十多年的时间,林鸣走完了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最长、难度最大的“钢丝”。大桥建成后不久,林鸣再次到当初那家荷兰公司进行技术经验交流。这一次,这家公司升起了中国国旗,奏响中国国歌,以示敬重与欢迎。林鸣说过一句饱含哲理的话:“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他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理念,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大国工匠;他不畏艰难、自主创新的攻关精神,让我们理解了什么叫责任与担当。七、“规则”《辞海》中“规则”的解释包括:规则是一种规范,是一种法律法规,是一种方式,是一种规章制度,是一种指定的书面文件。同时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社会由种种规则维持着秩序,不管这种规则是人为设定的还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规则,便具有制约性。因为规则都具有绝对的或相对的约束力。人的行为是一种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可以得到许可的行为。人的行为不能完全无拘无束。这种许可包括自然界的许可、社会的许可和他人的许可。这就是规则的制约性的表现。在这种制约性中包含着个体切身的利害关系,因此规则的制约性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消除的。(一)名人名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一《孟子》•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一一《商君书》-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一一《淮南子》•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一一(明)张居正•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一一(法国)孟德斯鸠•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一一(德国)黑格尔•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一一(波兰)莱蒙特•法则可以避免错误,却绝不会赋予美。一一(英国)塞缪尔•约翰逊•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俄国)契诃夫•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一一(印度)泰戈尔(二)故事事例1.列宁理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他问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2.包公铡包冕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科举中第,步入仕途。兄嫂唯一的独子包冕作为地方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用来赈灾的粮钱,后被人举报。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冕。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是因为职责所在,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了解脱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3.不遵守规则的人会受到惩罚2018年9月19日,在永州到深圳北G6078次高铁上,一名女乘客所购车票是靠过道座位,却执意坐在靠窗位置的座位上。列车工作人员与其反复沟通请她坐回车票对应座位,但女乘客坚持拒绝并称自己没有坐错座位。事后,铁路公安认定该女子的行为“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对其罚款200元。铁路部门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限制当事女子在180天内购买火车票。八、“时间”时间,是人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去,不留下一丝痕迹。人们常常在时间逝去后,才渐渐发觉,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古人一声叹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流逝得无影无踪,去得快,来得也快。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数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珍惜时间就显得异常的重要。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都有个珍惜时间的故事。(一)名人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一《庄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一(唐)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唐)王贞白•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一一(宋)林逋•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一一鲁迅•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用急躁等待将来,用后悔回顾过去,都等于扼杀现在。一一冯至•时间对于各种人有各种的步伐。我可以告诉你时间对于谁是走慢步的,对于谁是跨细步走的,对于谁是奔跑着走的,对于谁是立定不动的。一一(英国)莎士比亚•必须记住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是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一一(英国)斯宾塞•时间就存在着伟大神秘性,不可限制的、静默的、从不停息的叫作时间;它周而复始,匆匆忙忙,迅捷。沉默,像一望无际的海洋,我们和整个宇宙像气泡一样漂浮在它上面,如同时隐时现的幽灵。这的确永远是个谜,是件使我们目瞪口呆的事物,因为我们对它无话可说。一一(英国)卡莱尔•时间的长度,完全是某种相对的东西,而精神的要素却是永恒的。恰当地讲,持续并不属于永恒。——(德国)黑格尔(二)故事事例1.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2.珍惜时间的司马光司马光的父亲为了激励司马光学习,经常对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就是让司马光珍惜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听父亲的话,司马光非常的勤奋,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学习了。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如果能再节约出一点儿时间来看书就好了。可是,吃饭和睡觉都是必需的呀。”想来想去,司马光决定从睡觉中挤出一些时间。试了两天,他非常的失望,因为看书太疲劳了,司马光经常是一挨枕头就睡着,而且一觉就是大天亮。怎样才能少睡一些呢,想了几天司马光都没想岀一个好办法。这天,他看到门后的一根圆木头突然产生了灵感,就是用这根圆溜溜硬梆梆的东西做枕头。夜里我睡着觉后枕头就会跟着动,那样我的头就会落到床板上,一震我不就醒了。从那天开始司马光就用圆木头做枕头,又从睡觉中挤出不少的时间来看书,因为刻苦司马光十五岁的时候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了。3.台湾老人“逆时针”人生75岁时,他跑去欧洲当背包客;87岁时,重返大学念书;93岁他选择到医院当义工;98岁他成为全球最老硕士;如今105岁的他,传奇还在继续大地主家庭出身的赵慕鹤,老家在山东,年轻时为逃难到了台湾,直到66岁退休,他一直做着一份普通的行政工作。也许是退休后的生活太过苦闷,75岁的他背起背包,要独自到欧洲自助旅行。很多人劝他:“你年纪一大把,英语只会Yes,No。存款又不多,不要去'作死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如果出国一趟要准备很久,要有钱又懂语言,那就三辈子都出不了国!”5个月,花费3.2万,他独自一人游历了英、法、德,顺利归来赶上孙子考大学的时候,为了陪孙子他也临时报了名,结果不出所料,祖孙二人双双落榜。但通过这件事赵慕鹤却发现:学习是保持青春的一大秘诀,脑子动,人就活!第二年他卷土重来,祖孙二人成功进入大学。但这时却有人跑出来泼冷水:如果你读完,我给你下跪。花4年时间,修满128个学分,顺利拿到大学学位,他让质疑他的人闭上了嘴。毕业后的赵慕鹤并没倚老卖老,就此闲适下来,他出人意料地跑去医院,当起了义工,照顾年纪比他小的病人。倒尿壶、换纸尿裤、日夜照护,这一做就是两年,直到医院觉得他年纪太大,不准他再做,他才停下来。但他自己却根本闲不下来,他又和朋友的儿子相约,一起考研究所,挑灯夜战3个月,一次性考入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读研期间,他每天早上6点乘火车到学校,晚上回到家里时已是9点。3年时间,他仅有一次迟到记录,老师发现他进教室走路不对劲,一问才知道他路上被电动车撞倒出了车祸,但他却拒绝去医院,而是要坚持把课上完。“决定做什么事情,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否则什么也做不成。”这是赵慕鹤的成功“秘决”。除了旅行、学习,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从小跟私塾老师学的鸟虫体书法,他坚持写了100年。2011年他的书法作品,被拥有250年历史的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几十年来,他将书法义卖募得的千万元巨款,无偿捐献给贫寒学子。今年105岁的他,又开始到台湾的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为了方便买车票、看病挂号,他开始学电脑、学上网、学英文。一次朋友来找他,无意间聊到:“老赵,你都要死了,还学什么电脑啊?”“可是,我现在还活着啊。”两人相视大笑。4.董遇“三余”时间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名叫董遇,他从小喜欢学习。不管走到哪里,他身上总是带着书,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后来,董遇成了大学者。有人问董遇:“你是怎么读书的?”董遇回答:“我遇到读不懂的书,就反复地看,反复地读。“这个人反问:“反复读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董遇说:“那就利用'三余'的时间。”这个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三余'的时间?”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下雨天是晴天的剩余。只要用好了这'三余'时间,就有时间读书了。”九、“信念”信念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等都属于人的基本信念。信念和信仰是密切相关的,但二者又有区别。信仰,侧重强调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的认识和态度;信念,则主要表现为人们内心深处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动机。信念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各种观点、原则、理论和事业经过鉴别和选择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当某个人确认某种思想、某种理论和某种事业是正确的,是真理,并去自觉维护这种思想理论和事业,就确立了信念。(一)名人名言•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一一张志新-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一一丁玲•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一一巴金•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一一李泽厚•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则好比是它的“支点”,具备了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人。——薄一波•以利益为主的阵营老是会动摇的,但以信念为主的是分化不了的。一一(法国)巴尔扎克•你的信念应当成为你的甲胄,它驱使你勇往直前,不遇难而退。一一(法国)安格尔•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一一(印度)泰戈尔•假如我的信念随着我的心脏的跳动而动摇,那是可悲的。一一(英国)席勒•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一一(日本)松下幸之助•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一一(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一一(法国)罗曼•罗兰(二)故事事例1.航天员王亚平2009年5月,通过层层严格的选拔,她成为我国首批女航天员。2013年,她终于成功入选神舟十号航天员,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进行为期十五天的飞行任务。她不仅负责监视飞行器、设备操控、照料乘组生活,还将担任太空授课人,向中小学生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并与地面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成为继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后世界上第二个太空授课的航天员。她就是我国第二位女航天员,“80后”王亚平。回顾十几年飞行生涯,王亚平笑着说:“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2.巴斯德对事业的执着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3.“索道医生”邓前堆邓前堆是云南省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走山路、攀山崖、过溜索,他曾依靠一副溜梆横跨怒江,冒着生命危险来往于索道两岸村寨,为群众出诊治病解忧,一干便是29年。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邓前堆说:“能提高村民的健康状况,再苦再累也值!”从医36年,邓前堆始终在村里做医生,用坚守护卫百姓健康,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位乡村医生的理想与信念,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索道医生”。怒江行且不易,跨江行医则更难。29年来,邓前堆溜索渡江,走过60万公里的山路,为患病村民送去健康、送去希望。4.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焦裕禄虽然在河南兰考只工作了475天,却留下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焦裕禄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焦裕禄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焦裕禄,1922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2月,组织安排焦裕禄到兰考县工作。当时,兰考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被群众称为“三害”的风沙、盐碱和内涝。全县90万亩耕地三分之二绝收,粮食亩产只有43斤,是历史最低水平。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表现出了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共产党员品质。当时,兰考的群众每天的口粮只有四两红薯片,很多老百姓吃不饱饭,就被迫外岀逃荒。焦裕禄认识到,要改变兰考的面貌,就必须彻底根除“三害”。风沙漫天时,焦裕禄顶住狂风去探流沙;大雨瓢泼时,他瞠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水情。通过调查走访,向群众学习经验,焦裕禄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治水办法,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然而,长期的艰苦工作让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严重,人们注意到,他讲话时经常用右手按住肝部。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去世。当他的灵柩运回兰考时,十万百姓自发前来送葬。人民怀念焦裕禄,不仅因为他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还在于他的亲民爱民、无私奉献和清正廉洁。焦裕禄用坚定的革命意志、乐观主义精神,生动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爱人民、为人民的本质特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十、“坚守”何谓坚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定遵守;不背离。荀子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守的反义词是放弃。但是,对于坚守与放弃,不能一概而论。守株待兔是坚守,夸父逐日也是坚守;临阵退缩是放弃,卧薪尝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放弃。但是,守株待兔的坚守是坚守着一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心思,而夸父逐日的坚守却是坚守着一个追求光明的信念;临阵退缩的放弃是放弃了向前的勇气与决心来换得一时平安,而卧薪尝胆的放弃却是放弃了威仪与骄傲成就了越王勾践灭吴的美誉。守株待兔何尝不是一种放弃?放弃了自食其力的机会,放弃了独立自强的廉耻之心。卧薪尝胆何尝不是一种坚守?坚守着重夺江山的理想,坚守着复国兴邦的愿望。(一)名人名言-奋不顾身,临时守节。一一(宋)苏轼•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一(宋)郑思肖-太阿之剑,犀角不足齿其锋;高山之松,霜霰不能渝其操。一一(唐)张九龄•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一一巴金•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空间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三毛•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一一(古罗马)奥维德•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一—(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个人如果有一个顽强的信念,只要坚守着这个信念,不管做什么事一定会成功的!一一俗语(二)故事事例1.法拉格特广场上的小贩2010年10月3日,《华盛顿邮报》头版刊登了小贩卡洛斯的讣告和他的故事:“法拉格特广场上的小贩卡洛斯,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种俗世里的生活,是谁也离不开的。没有小贩卡洛斯,就没有法拉格特广场的繁华和热闹。他烙的卷饼,飘香了整个法拉格特广场,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快乐。”卡洛斯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没有声震八方的名望,二十多年,只是守住他的卷饼摊,守住自己的一份平淡和快乐,同时以简单的美食满足了人们小小的需求。他虽谈不上流芳百世,但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怀念。2.天眼之父2017年9月15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此前的23年时间里,南仁东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一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人们习惯称它为“中国天眼”。“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借助这只“天眼”,科学家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有望在未来10年到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24年前,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同事房间的门:“我们也建一个吧!”南仁东当时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拥有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待遇,一天的薪水顶得上国内一年,可他却说:“我得回国。”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有人告诉他,贵州的喀斯特洼地多,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天眼”台址,南仁东跳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不少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天眼”之艰,不只有选址。这是一个涉及领域极其宽泛的大科学工程,天文学、力学、机械、结构、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岩土……从纸面设计到建造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天眼”之难,还有工程预算。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天眼”项目。“天眼”成了南仁东倾注心血的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9月25日,“天眼”项目正式落成启用,这一天,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了新的高度。“南老师这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说。23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南仁东心无旁鹫,殚精竭虑,终有所成。23载“天眼”梦,梦圆他却离去,但是我们相信,南仁东先生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会永远印刻在国人的心中。3.柏拉图坚守梦想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十一、“团结合作”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去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一个健康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对公共事务多关心,少冷漠。任何一个集体,小到班级,大到社会,都存在许多公共事务。这些事务都是集体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当中,这些公共事务绝不是某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各司其职。(一)名人名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一《孟子》,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谚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一谚语•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时,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一一《伊索寓言》•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一一(波斯)萨迪•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一一(英国)欧文•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集体就是力量。一一(德国)马克思•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慧及无可限量的潜能,当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并同心协力加以开发时,就能为社会带来繁荣。一一(日本)松下幸之助(二)故事事例1.大雁迁移每当春初和秋末,经常可以看到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它们为什么要这样?主要是因为它们要飞行很远的路程,非常耗费体力,排成人字或一字队形可以节省部分体力。飞在最前面的大雁叫“头雁”,“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一些体力。但“头雁”没有这股气流可以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一般都是壮年的大雁领队,并且不断更换,幼雁排在中间。大雁凭借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每年两次的南北大迁徙。我们人类应该向它们学习,生活中团结互助,工作中团队协作。脱离集体,遇到困难时就会孤立无援;单打独斗,许多任务不可能完成。2.沙漠传奇——沙丘蚁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大西洋沿岸,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旱的沙漠之一。每年的那一点可怜的降水,几乎在转瞬之间便会被蒸发一空。在烈日的炙烤之下,纳米布沙漠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可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无数小生命在死寂的沙漠上爬行一一它们就是沙丘蚁。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沙丘蚁的爬行神态却是异常的轻松和坦然,甚至还有些快乐。沙丘蚁的食物为天赐之物。风携裹着沙漠中动植物的残体,越过沙丘的顶部,这些残体慢慢变成更小的碎屑,成为沙丘蚁们的一顿美餐。当夜幕降临时,温暖的海风就会在沙漠上空形成雾。沙丘蚁们纷纷从洞穴里爬出来。它们匍匐在沙粒上一动也不动,静心地等待着上苍的恩赐。雾气慢慢地在它们的身体上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肉眼无法辨别的水珠。然后,它们开始彼此吮吸对方身体上的水珠,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千百年来,沙丘蚁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在万般凶险的纳米布沙漠里生存下来。它们以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死亡沙漠中续写着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生命传奇!3.团结的力量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皇帝命令郭子仪率部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如何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们同心协力,眼下正需要你这样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显著。4.钥匙和锁的故事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你的日子才令人羡慕啊!”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顺手扔进了垃圾堆里。进屋后,主人找到了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十二、“文化、科技”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越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帮助就越全面,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威胁也就越严重。(一)名人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一邓小平•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一一(德国)布莱希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