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xxx公司《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专业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称为经济学,在我国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二)课程的目的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本课程的教目标是使经济类本专科生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课程的基本任务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对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2.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思路上要有相应的转变。3.宏观经济学中涉及的模型较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数学应用能力,能够通过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微观分析方法向宏观分析方法转变。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一国收入的衡量(4学时)[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3]GDP的组成部分[4]真实GDP与名义GDP[5]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基本要求:eq\o\ac(○,)了解GDP的组成部分;GDP的优缺点。eq\o\ac(○,)掌握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GDP的组成部分,真实GDP与名义GDP。2.生活费用的衡量(2学时)[1]消费物价指数[2]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3]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5]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基本要求:eq\o\ac(○,)了解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eq\o\ac(○,)掌握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3.生产与增长(4学时)[1]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2]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3]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4]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5]储蓄和投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产权和政治稳定[6]长期增长的重要性基本要求:eq\o\ac(○,)了解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产权和政治稳定。eq\o\ac(○,)掌握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储蓄和投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产权和政治稳定。4.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4学时)[1]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2]金融中介机构[3]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4]一些重要的恒等式[5]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6]可贷资金市场的政策:储蓄激励、投资激励、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基本要求:eq\o\ac(○,)了解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一些重要的恒等式;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可贷资金市场的政策:储蓄激励、投资激励、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eq\o\ac(○,)掌握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一些重要的恒等式;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可贷资金市场的政策:储蓄激励、投资激励、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5.基本金融工具(2学时)[1]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2]风险管理[3]保险市场[4]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5]资产评估:有效市场假说,市场非理性基本要求:eq\o\ac(○,)了解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有效市场假说。eq\o\ac(○,)掌握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管理;保险市场;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有效市场假说。6.失业(4学时)[1]失业的确认: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2]寻找工作[3]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4]最低工资法[5]工会和集体谈判[6]效率工资理论基本要求:eq\o\ac(○,)了解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理论。eq\o\ac(○,)掌握失业的确认: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寻找工作;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理论。7.货币制度(4学时)[1]货币的含义[2]联邦储备体系[3]银行与货币供给[4]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5]货币乘数[6]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7]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基本要求:eq\o\ac(○,)了解联邦储备体系;银行与货币供给;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货币乘数;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eq\o\ac(○,)掌握货币的含义;联邦储备体系;银行与货币供给;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货币乘数;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8.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4学时)[1]古典通货膨胀理论[2]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3]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4]货币注入的影响[5]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7]通货膨胀税[8]费雪效应[9]通货膨胀的成本[10]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基本要求:eq\o\ac(○,)了解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注入的影响;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通货膨胀税;费雪效应;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eq\o\ac(○,)掌握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注入的影响;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通货膨胀税;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的成本;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9.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4学时)[1]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2]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3]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4]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5]名义汇率、真实汇率[6]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基本要求:eq\o\ac(○,)了解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eq\o\ac(○,)掌握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名义汇率、真实汇率;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10.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4学时)[1]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2]开放经济中的均衡[3]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4]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5]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基本要求:eq\o\ac(○,)了解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开放经济中的均衡;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eq\o\ac(○,)掌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开放经济中的均衡;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11.总需求与总供给(4学时)[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2]解释短期经济波动[3]总需求曲线[4]总供给曲线经济[5]波动的两个原因基本要求:eq\o\ac(○,)了解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短期经济波动;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eq\o\ac(○,)掌握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短期经济波动;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1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4学时)[1]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2]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3]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基本要求:eq\o\ac(○,)了解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eq\o\ac(○,)掌握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13.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2学时)[1]菲利普斯曲线[2]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3]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4]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基本要求:eq\o\ac(○,)了解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eq\o\ac(○,)掌握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14.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2学时)[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2]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3]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4]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5]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基本要求:eq\o\ac(○,)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eq\o\ac(○,)掌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考书:1.[美]保罗·克鲁格曼、罗宾·韦尔斯:《宏观经济学》,赵英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3.[美]戴维·柯兰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胡修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美]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第6版),冯晴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美]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费方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6.[美]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宏观经济学》(第5版),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8.(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9.高鸿业主编:《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0.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11.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12.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1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14.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15.张曙光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五、课外学习、作业习题等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还要学习其它的相关课程(见参考资料)。同时,还应参与案例讨论即社会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