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_第1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_第2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_第3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_第4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兼论南昌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战略构想陈家宽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2013.04.24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兼论南昌大学在生态文明陈家宽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发展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学科建设专家咨询组组长南昌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

生物多样性科学

湿地生态学

大学教育与科学发展战略陈家宽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一、形势与判断一、形势与判断

国际环境:

“9·11事件”(2001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欧洲国债与欧元危机”

(2008年)“日本政府信任危机”

国内环境:

进入高速城镇化进程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承接制造业和开拓国际市场人口红利

中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年历史性转变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财政收入增幅世界第一基础建设(高速公路、高铁、空港和地铁等)

速度世界第一城镇化速度(在金砖五国中)第一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抗击非典和汶川特大地震的巨大成功找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中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本世纪可能发生人类历史上伟大变化—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东移两个,中华民族的复兴!

日本-四小龙-中国、印度的崛起

英国-欧洲(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美国的衰败中国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还有30%的城镇化率

内需的转型—民生、海洋、国防

经济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

教育、科研和民生投入会大幅度增加科技革命给予中国更多的发展途径的选择

有可能还有20—30年的高速发展期

还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可能发生人类历史上伟大变化—世界的

二、提出生态文明的背景: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二、提出生态文明的背景:

生态环境严峻形势: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上海第36,北京第55,深圳第67。(《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中国社科院,2012)全球生活质量排名:上海第95,北京第109,广州第119,

成都第127。(《2012年全球生活质量城市

排名》,Mercer)

中国城市竞争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与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严峻形势: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

中国资源人均为世界人均的%石油:7%天然气:7%淡水:28%耕地:48%铁矿石:17%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水耗: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资源产出率初步核算:3770元/吨,是日本的1/8、

英国的1/5、德国的1/3、

韩国的1/2

粗放型生产方式使本来就很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中国资源人均为世界人均的%石油:

耕地资源

共18.26亿亩,人均1.37亩,为世界人均的1/3

高产地28%,中产地40%,低产地32%土壤退化和污染严重国土资源浪费严重:行政新区、经济开发区、大学新校区

用地等

土地财政成为地方主要收入之一资源约束趋紧

生态空间:

数量减少,质量退化资源约束趋紧

水资源

总量2.8万亿方,世界第六,为世界人均的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和经济布局不匹配,

南方占81%,北方占19%水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无序、滥用水资源造成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并发生严重冲突资源约束趋紧:

水资源:

短缺,利用率低下资源约束趋紧:

矿产结构

石油、天然气、铁、铀、钾矿等经济和国防发展的

主要矿产资源量少,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利用率低

黑色冶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有色冶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30-35%(50%)煤炭综合回收率为30%

油田的平均采收率32.7%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国家安全受到严重考验资源约束趋紧

矿产资源:

结构不合理,人均拥量少,利用效率低矿产结构环境污染严重

水体污染污染源由点源向面源污染,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薄弱

不到11%饮用水符合我国卫生标准高达65%的人饮用浑浊、苦碱、含重金属和传染病菌的水等,7,000万饮用高氟水3,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物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水污染已对人类健康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有汽车尾气、煤烟型污

染、化学污染主要污染物有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

硫、甲醛、病菌酸雨态势扩大,出现酸雨的城市占半数

以上,主要集中在南方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国际外交谈判压力日益增大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水灌溉、任意排放有害废物等原因造成2亿—2.4亿亩耕地严重污染食品安全形势极为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环境污染严重

生物多样性丧失61%的野生生境丧失40%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水体污染达80%以上,水生生态系统濒于解体遗传多样性大量丧失外来生物大规模入侵生态与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严重

三、“生态文明”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三、“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的两种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阶段原始文明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现代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的两种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阶段fudan文明史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演进在人类发展史中,生态文明是被动提出的原始社会:依附于自然农耕文明:敬畏和顺从自然工业文明:支配自然、榨取自然和破坏自然fudan文明史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演进在人类发展史中,生fudan

四五十年代生态环境危机的频发在人类发展史中,生态文明是被动提出的1948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英国伦敦事件1955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令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出现人口过度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fudan四五十年代生态环境危机的频发在人类发展fudan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

1962年,《寂静的春天》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唤起公众对生产发展和自然环境间矛盾的严肃思考对工业文明的批判fudan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fudan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fudan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

《增长的极限》

《地球的毁灭》《末日书》《末日综合症》《明天的死亡》《即将到来的黑暗时代》

《人类最后的时刻》等著作

预言经济增长在自然资源优先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做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极端预测。罗马俱乐部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

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共识即“如果人们不适当关注环境约束,这样的经济发展既是浪费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世界环境日标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日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19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对工fudan

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改善。

在经济相对稳定、政治相对平稳、文化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环保制度和相对牢固的环保意识形态,环保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

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与实践fudan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

工业文明早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西方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fudan工业文明早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西方对工业文明的反

四、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四、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30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二大

(1982)

坚决控制人口;保持生态平衡;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中共十三大

(1987)

特别指出,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30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二大(1982)31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四大

(1992)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中共十五大

(199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31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四大(1992)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六大

(2002)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六大(2002)33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七大

(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3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七大(续)34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七大

(2007)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34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七大(2007)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长远大计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严峻形势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

过程目标

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五、“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内涵:可持续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及

其价值观核心: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实质: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与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可持续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及

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途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

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十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评价体系保护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交易试点责任追究制度,损害赔偿制度

宣传教育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

六、“鄱阳湖流域”生态与环境问题六、“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一)至今还保持了长江通江、浅水、草型和壅塞形成的湖泊的自然特征和生态功能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一)至今还保持了长江通江、浅水、草型和壅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二)长江流域水位和流域内降水的时空变化,

共同决定了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功能高水位低水位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二)长江流域水位和流域内降水的时空变化,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三)山地-河流-湖泊结构完整,流域与江西省行政区范围高度吻合,是流域生态学最理想的研究区域鄱阳湖流域概况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三)山地-河流-湖泊结构完整,流域与江西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四)充沛、优质的水资源,注入长江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淮、海三大河入海径流量的总和,是长江下游最后、最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总量与径流状况(2000-2006年)《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四)充沛、优质的水资源,注入长江年径流量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五)流域内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已建立保护区131处,面积达102万公顷,占江西国土面积4.8%,其中国家级自保护区10处鄱阳湖湿地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洄游鱼类和大型水生哺乳动物迁徙重点区江河鱼类产卵后幼鱼洄游通道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五)流域内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着极其丰富面临挑战(一)长江流域与流域内大、中型水利枢纽的建设,导致流域内自然水文特征发生变化三峡工程改变江湖洪枯水位的时空格局流域内水利工程改变了自然水文特征控湖工程可能改变自然通江湖泊的系列特征三峡大坝万安水利枢纽面临挑战(一)长江流域与流域内大、中型水利枢纽的建设,导致流面临挑战(二)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人为干扰加剧物种灭绝速度入侵物种危害流域生态系统面临挑战(二)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面临挑战(三)地表径流和五河携带的污染物排入湖区,水环境开始恶化单位:万吨单位:万吨鄱阳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年变化鄱阳湖流域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年度变化江西省地表水水质情况分布(2004)江西省环保局面临挑战(三)地表径流和五河携带的污染物排入湖区,水环境开始面临挑战(四)全球气候变化会加剧降水强度和频率规律的改变,加上流域内湿地面积的减少,导致旱涝灾害频发面临挑战(四)全球气候变化会加剧降水强度和频率规律的改变,加面临挑战(五)湖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公众健康面临严重威胁面临挑战(五)湖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公众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关键的科学问题(一)“山-江-湖”之间的生态过程、驱动力与流域生态健康水驱动下的“山-江-湖”之间物质转移与能量传递的生态过程环境演变与流域生态健康关键的科学问题(一)“山-江-湖”之间的生态过程、驱动力与流关键的科学问题(二)全球变化背景下降水时空变化与流域生态系统的响应全球变化对流域降水时空变化影响与机制流域生态系统对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的响应(植被快速变化、鸟类迁徙行为变化等等)关键的科学问题(二)全球变化背景下降水时空变化与流域生态系统关键的科学问题(三)流域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与主体功能区

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与成因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与生态安全自然保护群与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关键的科学问题(三)流域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与主体功能区关键的科学问题(四)长江流域环境演变对鄱阳湖流域的影响长江-鄱阳湖流域关系的演变与洪水灾害的响应大型水利工程对鄱阳湖流域可能发生的影响关键的科学问题(四)长江流域环境演变对鄱阳湖流域的影响关键的科学问题(五)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法律与政策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生态产品的交易机制科学技术平台建设关键的科学问题(五)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南昌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基础研究平台:

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鄱阳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生态资源一级学科博士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术研讨平台:

流域综合管理国际学术交流会,第383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方向:

以鄱阳湖及其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开展水文与水资源、环境污染防治及资源化、流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南昌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基础研究平台:对南昌大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科学发展战略的建议成立“南昌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室”—作出顶层设计研究“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申报重大课题组建“生态文明建设学科群: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生物学、食品科学、新能源、地学、区域经济学和医学等”—强化协同创新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平台: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数据库等”—提供技术保障培育“生态文明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组织家”—奠定学术地位对南昌大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科学发展战略的建议成立“南昌大学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兼论南昌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战略构想陈家宽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2013.04.24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兼论南昌大学在生态文明陈家宽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发展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学科建设专家咨询组组长南昌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

生物多样性科学

湿地生态学

大学教育与科学发展战略陈家宽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一、形势与判断一、形势与判断

国际环境:

“9·11事件”(2001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欧洲国债与欧元危机”

(2008年)“日本政府信任危机”

国内环境:

进入高速城镇化进程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承接制造业和开拓国际市场人口红利

中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年历史性转变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财政收入增幅世界第一基础建设(高速公路、高铁、空港和地铁等)

速度世界第一城镇化速度(在金砖五国中)第一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抗击非典和汶川特大地震的巨大成功找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中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本世纪可能发生人类历史上伟大变化—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东移两个,中华民族的复兴!

日本-四小龙-中国、印度的崛起

英国-欧洲(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美国的衰败中国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还有30%的城镇化率

内需的转型—民生、海洋、国防

经济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

教育、科研和民生投入会大幅度增加科技革命给予中国更多的发展途径的选择

有可能还有20—30年的高速发展期

还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可能发生人类历史上伟大变化—世界的

二、提出生态文明的背景: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二、提出生态文明的背景:

生态环境严峻形势: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上海第36,北京第55,深圳第67。(《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中国社科院,2012)全球生活质量排名:上海第95,北京第109,广州第119,

成都第127。(《2012年全球生活质量城市

排名》,Mercer)

中国城市竞争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与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严峻形势: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

中国资源人均为世界人均的%石油:7%天然气:7%淡水:28%耕地:48%铁矿石:17%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水耗: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资源产出率初步核算:3770元/吨,是日本的1/8、

英国的1/5、德国的1/3、

韩国的1/2

粗放型生产方式使本来就很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中国资源人均为世界人均的%石油:

耕地资源

共18.26亿亩,人均1.37亩,为世界人均的1/3

高产地28%,中产地40%,低产地32%土壤退化和污染严重国土资源浪费严重:行政新区、经济开发区、大学新校区

用地等

土地财政成为地方主要收入之一资源约束趋紧

生态空间:

数量减少,质量退化资源约束趋紧

水资源

总量2.8万亿方,世界第六,为世界人均的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和经济布局不匹配,

南方占81%,北方占19%水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无序、滥用水资源造成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并发生严重冲突资源约束趋紧:

水资源:

短缺,利用率低下资源约束趋紧:

矿产结构

石油、天然气、铁、铀、钾矿等经济和国防发展的

主要矿产资源量少,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利用率低

黑色冶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有色冶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30-35%(50%)煤炭综合回收率为30%

油田的平均采收率32.7%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国家安全受到严重考验资源约束趋紧

矿产资源:

结构不合理,人均拥量少,利用效率低矿产结构环境污染严重

水体污染污染源由点源向面源污染,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薄弱

不到11%饮用水符合我国卫生标准高达65%的人饮用浑浊、苦碱、含重金属和传染病菌的水等,7,000万饮用高氟水3,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物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水污染已对人类健康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有汽车尾气、煤烟型污

染、化学污染主要污染物有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

硫、甲醛、病菌酸雨态势扩大,出现酸雨的城市占半数

以上,主要集中在南方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国际外交谈判压力日益增大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水灌溉、任意排放有害废物等原因造成2亿—2.4亿亩耕地严重污染食品安全形势极为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环境污染严重

生物多样性丧失61%的野生生境丧失40%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水体污染达80%以上,水生生态系统濒于解体遗传多样性大量丧失外来生物大规模入侵生态与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严重

三、“生态文明”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三、“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的两种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阶段原始文明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现代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的两种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阶段fudan文明史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演进在人类发展史中,生态文明是被动提出的原始社会:依附于自然农耕文明:敬畏和顺从自然工业文明:支配自然、榨取自然和破坏自然fudan文明史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演进在人类发展史中,生fudan

四五十年代生态环境危机的频发在人类发展史中,生态文明是被动提出的1948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英国伦敦事件1955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令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出现人口过度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fudan四五十年代生态环境危机的频发在人类发展fudan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

1962年,《寂静的春天》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唤起公众对生产发展和自然环境间矛盾的严肃思考对工业文明的批判fudan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fudan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fudan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

《增长的极限》

《地球的毁灭》《末日书》《末日综合症》《明天的死亡》《即将到来的黑暗时代》

《人类最后的时刻》等著作

预言经济增长在自然资源优先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做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极端预测。罗马俱乐部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警示与思考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

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共识即“如果人们不适当关注环境约束,这样的经济发展既是浪费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世界环境日标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日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19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fudan生态文明的理论萌芽-可持续发展对工fudan

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改善。

在经济相对稳定、政治相对平稳、文化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环保制度和相对牢固的环保意识形态,环保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

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与实践fudan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

工业文明早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西方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fudan工业文明早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西方对工业文明的反

四、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四、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90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二大

(1982)

坚决控制人口;保持生态平衡;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中共十三大

(1987)

特别指出,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30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二大(1982)91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四大

(1992)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中共十五大

(199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31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四大(1992)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六大

(2002)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六大(2002)93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七大

(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3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七大(续)94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七大

(2007)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34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历史轨迹中共十七大(2007)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长远大计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严峻形势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

过程目标

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五、“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内涵:可持续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及

其价值观核心: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实质: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与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可持续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及

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途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

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十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评价体系保护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交易试点责任追究制度,损害赔偿制度

宣传教育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

六、“鄱阳湖流域”生态与环境问题六、“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一)至今还保持了长江通江、浅水、草型和壅塞形成的湖泊的自然特征和生态功能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一)至今还保持了长江通江、浅水、草型和壅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二)长江流域水位和流域内降水的时空变化,

共同决定了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功能高水位低水位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二)长江流域水位和流域内降水的时空变化,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三)山地-河流-湖泊结构完整,流域与江西省行政区范围高度吻合,是流域生态学最理想的研究区域鄱阳湖流域概况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三)山地-河流-湖泊结构完整,流域与江西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四)充沛、优质的水资源,注入长江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淮、海三大河入海径流量的总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