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技术管理规范_第1页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_第2页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_第3页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_第4页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修订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修订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术、产钳术、内倒转术、臀位牵引术、剖宫产术等。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省内所有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助产技术人员。第四条 技术资格认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经助产技术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第二章 职责第五条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助产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制定有关构及人员的基本条件。第六条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助产技术服务的地区助产技术服务培训计划。第七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开展助产机构和人助产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八条

申请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提交下列所有材料:(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二)设有妇产科诊疗科目;(三)开展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申请文件及规章制度;(四)助产技术人员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六)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应当在

20

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

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

10

对符合条件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

10

日内向申请机构颁发开展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经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机构。----1

申请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应提交下列所有材料:(二)专业学历、技术职称证书及复印件;理执业医师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及复印件;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取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五)医疗机构出具的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

30

例以上接生的证明;(六)符合本办法及附件中规定的人员资格要求;(七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在

20

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决定。对合格者,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

10

日内向申请人颁发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式通知申请单位。----2

助产技术服务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三年,有效期满继续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满

30

日前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延续,未申请延续的,对该许可予以注销。----3

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4

批准开展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申请终止服务或变更机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服务项目等,必须到原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第三章 技术服务----5

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助产技术服务和有关围产保健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作。----6

各地应本着快速、高效、安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孕产时救治。----7

管理,做好产前筛查和高风险孕产妇的产前诊断转诊、随访工作。----8

指征。依法对围产儿死亡、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的发生进行监测登记、上报及死亡评审。负责围产保健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上报。并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9

签发《出生医学证明》的助产机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为新生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建立健全《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10

助产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医学指征选择必要的、合适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管理规定,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11

中产科与儿科的配合。第四章 监督管理----12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监督与管理助产技术服务。规因素、抢救过程等的评审。----1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监督辖区内建立健全“产科急评估。急救中心和转诊网络等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14

各急救中心应成立孕产妇急救小组,急救小组原则上由行政人员担任领导,内外科、急诊科、产科、儿科及辅助科室等方面技术人员组成,24

小时随时保持功能状态,不得延误或推诿病人。----15

未取得助产技术执业许可擅自从事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有关规定进行处罚。----16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助产技术的非医疗保健机构和未取得三十九条有关规定进行处罚。----17

任何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助产技术执业许可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予以撤消。----18合格证书》应妥善保管,不得出借或涂改,禁止伪造、变造、盗用及买卖。----19日内申请办理补发证书的手续。未申请补办的,视为无证。附件: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一、

设施健康教育室,每室面积门不少于

15

平方米,各检查室内有洗手就近有候诊场所。有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等宣传画、宣传资料。(二)产科病房设母婴同室,床位数根据当地实际要求确定,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

6

24-26℃,湿度50-60%。室内安静、清洁、舒适、日照好、色调温馨,张贴有母乳喂养宣传画。(三)分娩区相对独立,应集中在病区的一端,远离污染源。分冲区。1.分娩室:面积不少于20

平方米。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24-26℃,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微环境温度在

30-32℃。各房间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上下水道,便于使用。分娩区应有设隔离分娩室,或在分娩室内设隔离产床。2.待产室:待产室设待产床,或在分娩室内设隔离产床。3.缓冲区:为更衣、换鞋、洗水、敷料准备、污物处理场所。二、设备与器械(一)产科门诊设备同一级。(二)产科母婴同室设备同一级,每床应配备夜用灯。(三)待产室设备同一级,另增加:多普勒胎心监测仪、推车。(四)分娩室设备同一级,另增加: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产钳及毁胎器械。(五)手术室同医院手术室的设备与器械,另增加:婴儿磅秤、软尺、婴儿身长测量器、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监护仪、集血器、设备、脐静脉插管包、新生儿保温复苏台。图)。(七)产科其他设备:胎心监护仪、蓝光箱。项目的设备:化验设备:HIV/梅毒/淋病、红细胞压积、乙肝五项、肾功能检查及

DIC

筛查、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T-DP)、三P

试验、D-二聚体、电解质测定及酸碱状态检查项目的设备。急救设备:成人气管插管全套设备,心电血压监护仪、输液泵、输血、眼底镜、供氧设备、静脉切开包、救护车。消毒设备:同一级。三、药品配备各类药品同一级,另增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罂粟碱、东莨菪碱、酚妥拉明、硝普钠、柳氨苄心定、立止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白蛋白、血定安、全麻药、鱼精蛋白、肝素等。四、人员(一)助产技人员配备1.及时人员配备应与接生任务相适应,医护比例合理。产科有

6名以上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护士与助产士之和应不少于

10

名。2.至少配备

1

名副主任以上的妇产科医师,负责产科质量把关。门诊至少有

1

名高年资主治(管)以上医师。(二)助产技术人员条件1.

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并经护,士执业注册者。2.

助产技术人员(含外聘人员)必须经辖区内县级以上卫生行3.产科把关人员,需具有妇产科临床经验的副主任以上医师。4.

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

3

年以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5.有关操作规程。五、技术水平各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外,重点要求掌握以下基本知识、能力、技术。(一)产前1.具有处理产科疑难病症的能力。能根据产前检查及胎儿监护、B

超、血生化及羊水监测等作出正确诊断,及时筛出高危并能妥善处理。2.处理能力。3.宫缩剂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二)产时、产后1.道检查、骨盆内测量及头盆评分。2.能正确处理全产程,具有诊断和处理头盆不称与头位难产技术。3.能进行产科常见重、危、急病人的抢救与处理,如子痫、产科出血、休克、羊水栓塞、DIC、心衰等急救处理。4.术、胎头吸引术、低位产钳术、内倒转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

III

道血肿的处理,5.能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意外,如出血、麻醉意外、损伤、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6.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并能及时进行诊治并发症。7.具有安全转诊技术。六、职责职责,做到持证上岗。DIC、早产、低体重儿等诊疗常规;有宫缩剂应用、剖宫产手术以及其他产科操作规程。建立子痫、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等、DIC

抢救及新生儿复苏流程并上墙。(三)做好产科

24

小时值班,随到随诊。(本单位)诊治范围,应与兄弟(或上级)医院联系转诊或请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