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幼儿园传承地方文化的必要性与策略作者:黄小丽来源:《新教育•科研版》2017年第10期【摘要】传承地方文化是幼儿园应尽的职责。幼儿园传承地方文化是培养幼儿归属感和对家乡的热爱的需要,是保存地方文化,特色化办园和丰富拓展课程资源的需要。传承地方文化,需要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科学选择地方文化内容,因地制宜构建特色园本课程,多种形式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关键词】幼儿园地方文化传承必要性一、什么是地方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而复杂的概念。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EdwardC・B・Tylo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体。《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长期进行物质和精神创造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等。地方文化的英文为“localculture”,是特定区域内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享用和传递的知识体系,它们的存在是人类生活方式与知识多样性的确证,它是当地的经济水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地区之间由于历史传统、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气候条件等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某一地区所特有的、具有本土特点的、足以影响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文化。二、幼儿园传承地方文化的必要性赵世林在《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一文中提出“文化传承是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民族共同体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对民族文化的选择性继承和合理创新,是培养人们对文化的判断、选择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文化传承包含着“传递”与“承接”两个方面,不是简单的文化传递和“文化基因”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再生产和创新的过程,是一种传统性与现代性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变迁的过程。传承地方文化是培养幼儿归属感和对家乡的热爱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教育要求:“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社会领域的社会适应方面也提到要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您是哪儿人?回答这个问题,除了需要考虑地理上以及行政区划上的归属,更重要的是人的文化心理上的归属,即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文化给我们打上的文化印记。学习了解地方文化,不但可以丰富幼儿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幼儿对家乡本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形成对地方文化的精神认同和归属感,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完整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传承地方文化是保存地方文化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和普及,加之升学应试的驱动,教学内容日趋统一,地方文化日益边缘化,其传承和创新不再受到重视。虽然,各地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争先恐后,背后实际上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并非把文化保护和传承作为第一要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更要认识到自己的功能与职责,学校要承担起传承地方文化的重任。幼儿园是孩子们人生第一次进入的教育场所,它对地方文化的态度和做法,对孩子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对保存地方文化动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在幼儿园传承地方文化是保存地方文化的需要。传承地方文化是特色办园的需要。幼儿园与社区应该紧密联系,应该是与社区血肉相连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文化的孤岛幼儿园扎根于社区,其特殊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不能千园一面。幼儿园特色的形成,不但是改变千园一面的需要,更是体现地方文化和社区需求的需要。特色化办园,不能仅仅体现在重视艺术体育等特色活动,或者具有独特的家园合作等,真正的特色的形成,一定是内生的,是植根于当地文化满足地方需求的。传承地方文化和满足社区需要,是幼儿园特色办园的重要方向,它是自然的,内生的,符合当地需要的。挖掘传承地方文化是丰富拓展课程资源的需要。为了改变幼儿园仅仅是承担看护孩子的职责,或者走向以知识学习为主,非常重要的是开发课程资源。地方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包含地方历史……等,可以说是一座文化宝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不但可以增加幼儿园与社区的互动,还可以让幼儿尽可能地和自然、社会进行接触,从而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三、幼儿园传承地方文化的策略科学选择地方文化内容。对地方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幼儿的认知能力,要选择适合在幼儿阶段进行传播、教育的内容。例如地方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可以把图案造型介绍给幼儿,解释图腾的由来与意义,但需要将其中封建迷信的内容进行剔除。在选取本土文化时要注意内容的代表性。本土文化的内容繁多种类繁杂,在幼儿园阶段不可能知晓全部地方文化,因此要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选取地方文化时还要充分考虑在幼儿园进行传承的可行性。从硬件条件来讲,要求幼儿园拥有相关的活动设施、材料。从软件条件来讲,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知识与技能储备。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的园本课程。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认为“园本化的本质是适宜性,这种适宜性意味着课程要适合幼儿园、适合教师、适合幼儿园所在区域的文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地方文化是建构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充分挖掘来建构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将特色的地域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教育内容相融合,幼儿园才会有特色。地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为便于地方文化在幼儿园中的开发利用,研究者以海南的地方文化为例将其进行了分类整理,详细内容见下表1。为了能让地方文化持续不断地、以更广泛的领域、更多样的形式融入幼儿园,无论是在园本课程管理与运行机制上,还是在课程实施的培训机制上,都应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管理与运行机制方面,应该成立相应课程开发小组,以园长为组长,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进行本土文化课程的研发;在课程实施方面,应该及时对教师进行本土文化传承能力的培训,使教师有能力有意愿进行地方文化传承。多种形式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文化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学活动还应包含区角活动,环境创设和家园合作,需要将各种形式的传承方式相结合以形成合力。科学设计主题活动,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设计主题活动流程,从主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实施、评价、改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鉴于学前教育的特点,活动也应该具有灵活性。如果教师地方文化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水平高,可以进行地方文化生成活动,对于幼儿在生活中无意发现的、有意识观察到的涉及地方文化相关的问题进行引申和扩展,让幼儿做活动的创造者,把地方文化自然地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地方文化传承应该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主题活动中去。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学活动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大领域,而地方文化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可以将本土文化融入到五大领域的活动中去,从而自然而然地进行地方文化传承并形成合力。区角活动中融入本土文化。幼儿园具备多个区角,例如娃娃家、建构区、读书区、美术区、表演区等。例如,我们可以在娃娃家中增添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让幼儿近距离接触感受民族特色服饰;在建构区放置具有典型地方特征的建筑模型和构件,供幼儿观察和动手搭建;在读书区投放地方文化的书籍和绘本,供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在美术区投放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如贝壳、椰子壳等,供幼儿模仿制作当地特色工艺品;在表演区放置海南临高人偶模型,让幼儿体验当演员的乐趣。环境创设中融入地方文化,创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在班级环境方面,可以在班级里悬挂民族特色的织锦、乐器、服饰、剪纸等,既可以美化班级环境,又可以激发幼儿对于地方文化的好奇心。在幼儿园整体环境中,可以在墙面和楼梯口装点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照片、民族服饰、脸谱等物品;也可以在墙面上绘画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筑和自然风光等;可以基于地方民俗活动,创设民俗活动的氛围和情景,比如海南的公期、军坡节等。家园合作方面,幼儿园开展地方文化传承应该充分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例如,邀请熟悉地方文化的家长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幼儿园去从事地方文化传承的家长的工作场所进行参观,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学习地方文化等。幼儿园举行民俗教育活动前,教师先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查阅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跟幼儿一起探索。活动结束后,请家长在节假日带着幼儿亲自体验,以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如果幼儿能够在家长的带领下,通过参观、旅游等多种方式去现场听一听琼剧,看一看人偶戏,去黎族聚居区感受陶器的制作过程,摸一摸海南民间乐器,和儋州人民一起唱调声,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那么传承的效果更佳。【参考文献】李道湘,于铭松主编•中华文化概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王炳照•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解华,史瑞峰•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视点,2016(4).黎金凤.重庆市农村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陈白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徐艳•依托社区开展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张莉•园本课程建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合同兼职合同范本
- 分包制作安装合同范本
- 借款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代理房屋合同范本
- 2024年玉环市委办公室选聘考试真题
- 2024年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检察院招聘用工人员笔试真题
- 关于电缆合同范本
- 2024年玉林市第十一中学招聘高中体育顶岗教师笔试真题
- 个人经营服务合同范本
- 借款房屋转让合同范本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 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国铁科法(2017)30号
- 颜真卿《劝学》ppt课件1
-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报告
- 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附表格)
- 国网新闻宣传与企业文化管理专责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年级地方课教案
- 涉外法律文书写作
-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
- 社会救助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