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2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3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4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四、校本课程评价五、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主要内容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三、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挑战?“自上而下”课程管理的质疑?教育民主运动的深入?教师角色更新的需要?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挑战?“自上而下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一)存在主义?沙特:人存在,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不是静态的,意识总能意识到什么1.对自己有责任2.对社会有责任?马丁布伯:“吾—汝”关系(一)存在主义?沙特:人存在,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不是静态的(一)存在主义——格玲学校课程观许多青年人生活在宰割与疏离的挣扎年代,传统的课程往往无法引发他们的兴趣。学科教材可借助适当的解说而增添学习者经历的经验。客观而普遍的法则与绝对真理,将排除其他可能同时存在的多元声音存在主义的课程观1.2.3.(一)存在主义——格玲学校课程观许多青年人生活在宰割与疏离的(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校本课程发展是基于对个人及对社会的责任(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1.强调主体性与互为主体性2.重视抉择3.课程本质为意义的赋予(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应藉由“吾-汝”关系的建构所形成(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程发(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一、教育原则—民主主义二、教育即生活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四、做中学的知识实践观五、课程应考虑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的结合(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一、教育原则—民主主义二、教育(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它能发展接近儿童世界的课程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它是发展生活教育、与经验连接的教育实用主义教育观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2.(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反中心性的色彩,避免独断主义2.注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形态3.重视不确定性,消弭主客观的对立4.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是语言论述的结果5.重反省、诠释与创新6.教育的过程是开放性的,且重转化性的质变(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反中心性的色彩,避免独断(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反泰勒目标模式的后设论述?强调动态、循环与开放的课程观?反对学科本位,主张跨学科的课程统整?重视文化多元课程(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反泰勒目标模式的后设论述(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后现代社会中的课程发展应强调局部论述、去中心性(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1.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动态、循环、开放的课程观2.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意义形成”的课程发展历程——不确定性使意义在不断的参与中形成(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三)后现代主义(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1.校本课程发展乃采用多元文化课程的去向2.校本课程发展使经验统整的课程3.教师的对话是课程发展的动力4.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教师角色转化(三)后现代主义(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1.校本理础心学基理础心学基(一)动机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感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2.贺兹柏格(FrederickHerzberg)的二因动机理论有一套外在的工作条件有一套内在的工作条件(一)动机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一)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由动机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校本课程发展提供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2.由动机理论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1)采用参与的方式提供学生、社区家长对学校的隶属感(2)给予专业成长的机会、认可与挑战性的工作,提高其工作动机(一)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由动机理论来看(二)社会建构理论以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学说为代表社会文化脉络、情境学习、内化作用、最近发展区、鹰架支持(二)社会建构理论以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学(二)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社会建构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学习需从社会文化脉络而来2.社会建构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课程内容的选择需以社会文化及儿童经验为主(二)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社会础社学基会础社学基(一)符号互动论1.米德的象征互动论?互动中建构意义网络?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互动?自我互动2.布鲁默(HerbertBlumer)象征互动论?象征互动论的三项基本前提(1)人类对事物行动的基础建立在事物对他们的意义上(2)事物的意义在个人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浮现出来(3)事物的意义乃经由个人的诠释过程而确定?互动中行动者的诠释(一)符号互动论1.米德的象征互动论?互动中建构意义网络?心(一)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与校本课程发展:1.由符号互动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学生需意识到课程对其有意义时,学习才有意愿,校本课程发展即致力于发展对学生有“意义”的课程2.由符号互动论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1)校本课程是透过各行动者持续的“自我互动”诠释而形成(2)校本课程发展讲透过与他人的互动过程建立其课程的“意义”网络(一)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与校本课程发展:1.由符号互动论来(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中的相关概念1)系统系统是整合部分到一个整体中的关系网络环境是干扰系统维持的变项开放系统的概念出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复杂性的差异1.((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中的相关概念1)系统系统是整合(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系统机械系统有机系统社会系统心理系统(socialsystems)互动系统组织系统社会系统(庐曼社会系统论的概念架构)(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系统机械系统有机系统社会系统心理系统((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2)复杂性复杂性指所有可能性或可能状态的全部(3)自我指涉指涉(reference)是指区分和指陈二元素所组成的一种运作(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2)复杂性复杂性指所有可能性或可能状(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的特色1.社会系统是混沌复杂的2.社会系统是自我组织的3.沟通为自我组织系统的基础4.社会系统关注差异(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的特色1.社会系统是混沌复杂的(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庐曼的社会系统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由庐曼的社会系统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1)校本课程发展具有混沌复杂的特性(2)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对话—沟通再制的巡回2.由庐曼的社会系统来看如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发挥自我组织、自我创生的功能(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庐曼的社会系统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三)诠释学1.一般诠释学创始人:施莱尔马赫。为一种“消除误解”的理解理论2.体验的诠释学狄尔泰认为理解不是直接的,它是理解者通过自身心理过程的体验来重建这一过程3.语言诠释学(1)对语言及文本在理解上的争辩(2)效果历史意义和视界融合(三)诠释学1.一般诠释学创始人:施莱尔马赫。为一种“消除误(三)诠释学诠释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由诠释学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应考虑历史意义对人的影响2.由诠释学观点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关照差异性与共同的理解3.由诠释学观点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开发:兼重“文本理解”与“语言”的理解(三)诠释学诠释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由诠释学来看为何(四)批判理论1.哈伯玛斯的“批判”概念(1)批判的关键在于主体的自我反省(2)批判的目的在于建设(批判的积极性意义)(3)互动是产生价值的先决条件(4)建构理想的言谈情境(四)批判理论1.哈伯玛斯的“批判”概念(1)批判的关键在于(四)批判理论2.批判理论对认知趣向的看法(1)技术的趣向(technicalinterest)(2)实践的趣向(practicalinterest)(3)解放的趣向(emancipatoryinterest)(四)批判理论2.批判理论对认知趣向的看法(1)技术的趣向((四)批判理论批判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由批判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将反省、解构课程的宰制力量2.由批判理论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校本课程开发以互动作为价值的先决条件,完成实践的趣向3.由批判理论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开发:(1)公开、参与的进行方式(2)建构、沟通的理想情境(四)批判理论批判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由批判理论来基础教育学基础教育学(一)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1.课程的意义2.课程的分类3.课程发展的意义(一)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1.课程的意义2.课程的分(一)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内涵:课程目标课程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一)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内涵:课程目标课程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一)课程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发展中的意义:1.从课程发展观点来看为何校本课程开发需存在的原因:校本课程开发使课程更有机会实践课程的经验,是适应社会变迁与改造社会的观点2.从课程发展观点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1)校本课程开发应兼重外显课程与潜在课程(2)校本课程的目标应有长期、中期、短期目标且并重总体课程目标、行为目标、开展性目标与表意目标(一)课程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发展中的意义:1.从课程发展(一)课程发展3)订定校本课程目标应考虑代表性、清晰性、辩讲性、一致性、可行性4)课程选择时应考虑是否合乎社会需求、实用性、学生兴趣、正确性、难度适中、弹性、资源与时间等标准5)课程组织应把握顺序性、继续行、统整性6)课程实施应并重忠实观与相互调试观7)课程评价应并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功能((((((一)课程发展3)订定校本课程目标应考虑代表性、清晰性、辩讲(二)教师的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专业发展的意义(1)历程性(2)方式多元性(3)自主性(4)内容多样性(5)持续性(6)时代性(二)教师的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专业发展的(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专业成长有助于校本课程开发,而校本课程开发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校本课程开发即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及产品3.从教师专业成长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专业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历程的阶段之一(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从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功能取向学生取向问题解决取向方案取向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功能取向学生取向问题解决取向方案取向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功能取向:情境分析目标拟定方案建构解释和实施追踪、回馈、评估、重构Skilbeck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功能取向:情境分析目标拟定方案建构解释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Skilbeck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各阶段的内涵:一、情境分析回顾情境的变化分析构成情境的因素A.外部的1.文化、社会改变及期望2.教育系统的必要条件及挑战3.学科教材本质的改变4.教师支持系统的贡献5.流入学校的资源B.内部的1.学生2.教师3.学校风气及行政解构4.物质资源5.察知与感觉现有课程的问题及缺点二、目标拟定目标陈述包含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包括学习结果积累的陈述。三、方案建构1.设计教学活动2.手段与教材3.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4.人员的调度及角色的定位5.时间表及必要的工作四、解释和实施实施课程改革的难题在于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存在着新旧之间所产生的冲突、抵抗与混淆等。五、追踪、回馈、评估、重构1.设计观察及沟通系统2.准备评估时程表3.持续性评估的问题4.重构/确定过程中的持续性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Skilbeck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各阶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学生取向1.分析学生8.实施、评价及修正2.分析资源与限制7.实践、设备、人力资源的配置3.订定一般目标决定学生的评估方式4.订定具体目标与课程内容5.确定方法与工具(包括媒介物)OECD校本课程开发模式6.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学生取向1.分析学生8.实施、评价及修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问题解决取向7.若方案确可解决问教育现场1.感知问题题则可稳定的实施6.评价2.分析感知问题5.开始实施3.确定目标4.采用、修正现行课程或自行发展课程找到可行途径寻求解决途径一般课程材料课程政策的限制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问题解决取向7.若方案确可解决问教育现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方案取向—Glatthorn的主张(一)确认学校层级的领导任务1.培养支持课程任务的文化2.提供必要的支持3.进行评价4.发展学校目标与愿景(二)检视课程方案(三)修正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四)沟通结果(五)发展校本课程的额外教材(六)稽核课程以确定品质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方案取向—Glatthorn的主张(一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文园国中校本课程开发历程简述:文园国中课程发展发展接近Skilbeck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1.情境分析以SWOT表分析学校地理环境、学校规模、硬件设施、教师资源、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社区参与、地方资源等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点与威胁点,作为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2.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假设、教育目标、愿景及发展方向首先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基本假设,并以创新、关怀、成长作为学校目标,以人文关怀、和谐共荣及永绩成长作为学校愿景,并订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为教育本土化、学习快乐化、求学实际化。并结合以上四项提出发展出“文园青少年图像”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努力的指标。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文园国中校本课程开发历程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构想可能方案——确定校务发展长期计划将校本课程发展列为校务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课程方案包括两部分:总体课程计划书与本位课程传播、解释与寻求支持陶艺教学的任课教师负责向家长解释说明实施课程方案陶艺教学及青青校树彩妆比赛颇受师生喜爱,但同科课程计划的其他部分尚未实施3.4.5.6.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构想可能方案——确定校务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7.再规划课程方案——陶艺教学、布袋戏教学延续陶艺教学并扩大发展为三班,同时再取一班发展布袋戏教学,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指导。8.传播、解释与寻求支持由学校行政方面向家长解释试办的工作及试验的四个班级在课表上名称更动的意义。9.实施修正后的校本课程方案陶艺教学与布袋戏教学获得师生的喜爱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7.再规划课程方案——陶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惠惠国中校本课程发展历程简介:1.感知问题、学生需求与构想可能方案校长基于对学校的检视及其教学理念,开始从改变教育环境的设备以提升教学创新的思考中构想可能方案。2.规划课程方案童军小站、艺廊教学、礼仪教室、惠惠好少年即惠惠国中生涯护照编制3.传播、解释与寻求支持向家长传播、解释惠惠好少年优点,情家长支持全面购买4.实施课程方案艺廊、童军小站、礼仪教室及惠惠好少年皆融入各科的教学活动,并获得教室的一致好评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惠惠国中校本课程发展历程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5.感知问题、学生需求为改变惠惠国中教师传统的教学观,以及配合为而来教育趋势,决定结伴九年一贯课程的试办工作。6.情境分析分析学校教师意愿及能力、家长接受度、学校制度的机制——基本学力测验,故采取温和渐进方式进行。7.构想可能方案与规划课程方案——推动九年一贯课程首先选取自然与生活科技、健康与体育领域课程,并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要求各领域教室阅读能力指标。8.九年一贯课程的传播、解释与寻求支持学校会举办说明会向家长说明学校试办九年一贯课程可能的改变。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5.感知问题、学生需求为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9.专业成长活动包括针对全校教师的九年一贯课程的相关进修活动及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检视教学模组的专业研修活动。10.再实施课程方案——教学模组示范教学初体验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教师将专业成长活动所学习的成果,结合目前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示范教学。11.专业成长活动——同事视导八十九学年度上学期,以同事视导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活动的方式之一,使教师得以互相观摩讨论、成长。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9.专业成长活动包括针对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12.再规划课程方案并向教师解释与寻求支持——协同教学、教学研究会领域化与总体课程计划设计教学研究会强调领域课程,开展教师对话与规划协同教学内容,教师有协同教学基础后,总体课程计划的讨论容易水到渠成。13.再实施课程方案——教学研究会领域化、协同教学与总体课程计划设计教学研究领域化除语文领域外皆达成目标;协同教学由教师自行设计,有单科统整有跨科统整;总体课程计划各领域做法图同,或为透过局部或全面对话讨论完成者,或为召集人自行完成者。14.课程领导主要为校长、主任,实际接触教师较深者为主任,二人共同扮演着规划者、推动者、激励者、行政支援、以身作则者的角色。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12.再规划课程方案并向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本位评价的理念探究?差异多元的发展背景?赋权增能的关键机制?沟通对话的持续历程?自我创生的社会系统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本位评价的理念探究?差异多元的发展背景四、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评价实施流程与步骤:实施流程酝酿阶段基本训练阶段团队组成合作评价建立常驻机制内外部对话阶段四、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评价实施流程与步骤:实施流程酝酿阶段基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合作评价的实施步骤:评价问题的澄清评价指标的预设评价计划的拟定评价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析评价发现的报告后设评价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合作评价的实施步骤:评价问题的澄清评价指标四、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在课程发展中的主要价值:?诊断:协助课程开发人员发现每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修正:评价除了了解问题,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将评价的课程和标准或其他课程比较,以显示现行课程状况?判断价值:评价可确定课程达成目标的程度或所产生的未预期结果?选择与决定:评价所收集资料,可提供课程发展成员决定或选择四、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在课程发展中的主要价值:?诊断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校本课程开发中可能存在的流弊一、核心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二、中央课程控制校本课程发展三、社会正义、教育公平与校本课程开发四、教育品质与校本课程开发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校本课程开发中可能存在的流弊一、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校本课程开发遭遇的问题一、经费与资源二、参与者的知能、时间三、学校规模与教师流动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校本课程开发遭遇的问题一、经费与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我国校本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1.概念模糊,影响品质2.定位过低,权利分享不足3.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薄弱4.偏于技术的取向,缺乏文化的重建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我国校本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1.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我国校本课程实施的对策:1.实现课程发展机制的多样化转换2.给教师赋权增能,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发展的主体(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的六个发展阶段)3.进行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实现权力再构4.建立学校新文化,实现文化再生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我国校本课程实施的对策:1.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件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四、校本课程评价五、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主要内容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三、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挑战?“自上而下”课程管理的质疑?教育民主运动的深入?教师角色更新的需要?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挑战?“自上而下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一)存在主义?沙特:人存在,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不是静态的,意识总能意识到什么1.对自己有责任2.对社会有责任?马丁布伯:“吾—汝”关系(一)存在主义?沙特:人存在,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不是静态的(一)存在主义——格玲学校课程观许多青年人生活在宰割与疏离的挣扎年代,传统的课程往往无法引发他们的兴趣。学科教材可借助适当的解说而增添学习者经历的经验。客观而普遍的法则与绝对真理,将排除其他可能同时存在的多元声音存在主义的课程观1.2.3.(一)存在主义——格玲学校课程观许多青年人生活在宰割与疏离的(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校本课程发展是基于对个人及对社会的责任(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1.强调主体性与互为主体性2.重视抉择3.课程本质为意义的赋予(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应藉由“吾-汝”关系的建构所形成(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程发(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一、教育原则—民主主义二、教育即生活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四、做中学的知识实践观五、课程应考虑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的结合(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一、教育原则—民主主义二、教育(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它能发展接近儿童世界的课程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它是发展生活教育、与经验连接的教育实用主义教育观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2.(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反中心性的色彩,避免独断主义2.注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形态3.重视不确定性,消弭主客观的对立4.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是语言论述的结果5.重反省、诠释与创新6.教育的过程是开放性的,且重转化性的质变(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反中心性的色彩,避免独断(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反泰勒目标模式的后设论述?强调动态、循环与开放的课程观?反对学科本位,主张跨学科的课程统整?重视文化多元课程(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反泰勒目标模式的后设论述(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后现代社会中的课程发展应强调局部论述、去中心性(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1.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动态、循环、开放的课程观2.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意义形成”的课程发展历程——不确定性使意义在不断的参与中形成(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一)就校本课(三)后现代主义(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1.校本课程发展乃采用多元文化课程的去向2.校本课程发展使经验统整的课程3.教师的对话是课程发展的动力4.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教师角色转化(三)后现代主义(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1.校本理础心学基理础心学基(一)动机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感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2.贺兹柏格(FrederickHerzberg)的二因动机理论有一套外在的工作条件有一套内在的工作条件(一)动机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一)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由动机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校本课程发展提供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2.由动机理论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1)采用参与的方式提供学生、社区家长对学校的隶属感(2)给予专业成长的机会、认可与挑战性的工作,提高其工作动机(一)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由动机理论来看(二)社会建构理论以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学说为代表社会文化脉络、情境学习、内化作用、最近发展区、鹰架支持(二)社会建构理论以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学(二)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社会建构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学习需从社会文化脉络而来2.社会建构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课程内容的选择需以社会文化及儿童经验为主(二)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社会础社学基会础社学基(一)符号互动论1.米德的象征互动论?互动中建构意义网络?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互动?自我互动2.布鲁默(HerbertBlumer)象征互动论?象征互动论的三项基本前提(1)人类对事物行动的基础建立在事物对他们的意义上(2)事物的意义在个人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浮现出来(3)事物的意义乃经由个人的诠释过程而确定?互动中行动者的诠释(一)符号互动论1.米德的象征互动论?互动中建构意义网络?心(一)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与校本课程发展:1.由符号互动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学生需意识到课程对其有意义时,学习才有意愿,校本课程发展即致力于发展对学生有“意义”的课程2.由符号互动论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1)校本课程是透过各行动者持续的“自我互动”诠释而形成(2)校本课程发展讲透过与他人的互动过程建立其课程的“意义”网络(一)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与校本课程发展:1.由符号互动论来(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中的相关概念1)系统系统是整合部分到一个整体中的关系网络环境是干扰系统维持的变项开放系统的概念出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复杂性的差异1.((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中的相关概念1)系统系统是整合(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系统机械系统有机系统社会系统心理系统(socialsystems)互动系统组织系统社会系统(庐曼社会系统论的概念架构)(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系统机械系统有机系统社会系统心理系统((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2)复杂性复杂性指所有可能性或可能状态的全部(3)自我指涉指涉(reference)是指区分和指陈二元素所组成的一种运作(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2)复杂性复杂性指所有可能性或可能状(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的特色1.社会系统是混沌复杂的2.社会系统是自我组织的3.沟通为自我组织系统的基础4.社会系统关注差异(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的特色1.社会系统是混沌复杂的(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庐曼的社会系统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由庐曼的社会系统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1)校本课程发展具有混沌复杂的特性(2)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对话—沟通再制的巡回2.由庐曼的社会系统来看如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发挥自我组织、自我创生的功能(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庐曼的社会系统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1(三)诠释学1.一般诠释学创始人:施莱尔马赫。为一种“消除误解”的理解理论2.体验的诠释学狄尔泰认为理解不是直接的,它是理解者通过自身心理过程的体验来重建这一过程3.语言诠释学(1)对语言及文本在理解上的争辩(2)效果历史意义和视界融合(三)诠释学1.一般诠释学创始人:施莱尔马赫。为一种“消除误(三)诠释学诠释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由诠释学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应考虑历史意义对人的影响2.由诠释学观点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关照差异性与共同的理解3.由诠释学观点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开发:兼重“文本理解”与“语言”的理解(三)诠释学诠释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由诠释学来看为何(四)批判理论1.哈伯玛斯的“批判”概念(1)批判的关键在于主体的自我反省(2)批判的目的在于建设(批判的积极性意义)(3)互动是产生价值的先决条件(4)建构理想的言谈情境(四)批判理论1.哈伯玛斯的“批判”概念(1)批判的关键在于(四)批判理论2.批判理论对认知趣向的看法(1)技术的趣向(technicalinterest)(2)实践的趣向(practicalinterest)(3)解放的趣向(emancipatoryinterest)(四)批判理论2.批判理论对认知趣向的看法(1)技术的趣向((四)批判理论批判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由批判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将反省、解构课程的宰制力量2.由批判理论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校本课程开发以互动作为价值的先决条件,完成实践的趣向3.由批判理论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开发:(1)公开、参与的进行方式(2)建构、沟通的理想情境(四)批判理论批判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由批判理论来基础教育学基础教育学(一)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1.课程的意义2.课程的分类3.课程发展的意义(一)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1.课程的意义2.课程的分(一)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内涵:课程目标课程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一)课程发展课程发展的内涵:课程目标课程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一)课程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发展中的意义:1.从课程发展观点来看为何校本课程开发需存在的原因:校本课程开发使课程更有机会实践课程的经验,是适应社会变迁与改造社会的观点2.从课程发展观点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1)校本课程开发应兼重外显课程与潜在课程(2)校本课程的目标应有长期、中期、短期目标且并重总体课程目标、行为目标、开展性目标与表意目标(一)课程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发展中的意义:1.从课程发展(一)课程发展3)订定校本课程目标应考虑代表性、清晰性、辩讲性、一致性、可行性4)课程选择时应考虑是否合乎社会需求、实用性、学生兴趣、正确性、难度适中、弹性、资源与时间等标准5)课程组织应把握顺序性、继续行、统整性6)课程实施应并重忠实观与相互调试观7)课程评价应并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功能((((((一)课程发展3)订定校本课程目标应考虑代表性、清晰性、辩讲(二)教师的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专业发展的意义(1)历程性(2)方式多元性(3)自主性(4)内容多样性(5)持续性(6)时代性(二)教师的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专业发展的(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专业成长有助于校本课程开发,而校本课程开发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校本课程开发即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及产品3.从教师专业成长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专业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历程的阶段之一(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1.从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功能取向学生取向问题解决取向方案取向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功能取向学生取向问题解决取向方案取向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功能取向:情境分析目标拟定方案建构解释和实施追踪、回馈、评估、重构Skilbeck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功能取向:情境分析目标拟定方案建构解释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Skilbeck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各阶段的内涵:一、情境分析回顾情境的变化分析构成情境的因素A.外部的1.文化、社会改变及期望2.教育系统的必要条件及挑战3.学科教材本质的改变4.教师支持系统的贡献5.流入学校的资源B.内部的1.学生2.教师3.学校风气及行政解构4.物质资源5.察知与感觉现有课程的问题及缺点二、目标拟定目标陈述包含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包括学习结果积累的陈述。三、方案建构1.设计教学活动2.手段与教材3.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4.人员的调度及角色的定位5.时间表及必要的工作四、解释和实施实施课程改革的难题在于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存在着新旧之间所产生的冲突、抵抗与混淆等。五、追踪、回馈、评估、重构1.设计观察及沟通系统2.准备评估时程表3.持续性评估的问题4.重构/确定过程中的持续性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Skilbeck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各阶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学生取向1.分析学生8.实施、评价及修正2.分析资源与限制7.实践、设备、人力资源的配置3.订定一般目标决定学生的评估方式4.订定具体目标与课程内容5.确定方法与工具(包括媒介物)OECD校本课程开发模式6.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学生取向1.分析学生8.实施、评价及修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问题解决取向7.若方案确可解决问教育现场1.感知问题题则可稳定的实施6.评价2.分析感知问题5.开始实施3.确定目标4.采用、修正现行课程或自行发展课程找到可行途径寻求解决途径一般课程材料课程政策的限制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问题解决取向7.若方案确可解决问教育现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方案取向—Glatthorn的主张(一)确认学校层级的领导任务1.培养支持课程任务的文化2.提供必要的支持3.进行评价4.发展学校目标与愿景(二)检视课程方案(三)修正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四)沟通结果(五)发展校本课程的额外教材(六)稽核课程以确定品质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方案取向—Glatthorn的主张(一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文园国中校本课程开发历程简述:文园国中课程发展发展接近Skilbeck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1.情境分析以SWOT表分析学校地理环境、学校规模、硬件设施、教师资源、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社区参与、地方资源等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点与威胁点,作为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2.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假设、教育目标、愿景及发展方向首先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基本假设,并以创新、关怀、成长作为学校目标,以人文关怀、和谐共荣及永绩成长作为学校愿景,并订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为教育本土化、学习快乐化、求学实际化。并结合以上四项提出发展出“文园青少年图像”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努力的指标。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文园国中校本课程开发历程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构想可能方案——确定校务发展长期计划将校本课程发展列为校务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课程方案包括两部分:总体课程计划书与本位课程传播、解释与寻求支持陶艺教学的任课教师负责向家长解释说明实施课程方案陶艺教学及青青校树彩妆比赛颇受师生喜爱,但同科课程计划的其他部分尚未实施3.4.5.6.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构想可能方案——确定校务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7.再规划课程方案——陶艺教学、布袋戏教学延续陶艺教学并扩大发展为三班,同时再取一班发展布袋戏教学,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指导。8.传播、解释与寻求支持由学校行政方面向家长解释试办的工作及试验的四个班级在课表上名称更动的意义。9.实施修正后的校本课程方案陶艺教学与布袋戏教学获得师生的喜爱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1)7.再规划课程方案——陶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惠惠国中校本课程发展历程简介:1.感知问题、学生需求与构想可能方案校长基于对学校的检视及其教学理念,开始从改变教育环境的设备以提升教学创新的思考中构想可能方案。2.规划课程方案童军小站、艺廊教学、礼仪教室、惠惠好少年即惠惠国中生涯护照编制3.传播、解释与寻求支持向家长传播、解释惠惠好少年优点,情家长支持全面购买4.实施课程方案艺廊、童军小站、礼仪教室及惠惠好少年皆融入各科的教学活动,并获得教室的一致好评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惠惠国中校本课程发展历程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案例分析2)5.感知问题、学生需求为改变惠惠国中教师传统的教学观,以及配合为而来教育趋势,决定结伴九年一贯课程的试办工作。6.情境分析分析学校教师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