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大学校园形态历史演进研究北京大学作为我们国家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挺立潮头。百余年来,北大校园几经迁徙、扩大、更新,深深烙刻着每个时代的印记,真实记载着规划理念的变迁,是一部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理念的微缩简史。北京大学的校园形态演进大体可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独立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迁入燕京大学校址,北京大学医学院并入北京大学)以及跨越期(基于北京大学十二五规划的瞻望)三个阶段①。本文将从构架、轴线、核心、群落②四个维度来研究各时期北大校园的特征。本文中,构架是指道路交通系统,校园形态的骨架和基本控制系统。轴线是指决定其内部构造秩序的形式轴和决定校园生长方向的伸展轴。核心是指功能和物质形态环境组织的中心,其不仅在校园形象塑造上具有代表性,也是大学校园精神构架中象征意义的因素。群落是指具有不同功能内涵和构造形式的建筑群形体空间组织及其相关要素集合[1]。一、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大学校园形态历史演变(1898-1949年)(一)京师大学堂(1898-1911年)京师大学堂(下面简称大学堂)是我们国家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作为清末百日维新的产品,大学堂急忙登台,校舍未及从新建设,落在了京城马神庙附近的和嘉公主府内,在这里基础上略加扩大,即为以后的北京大学二院。光绪末年,清将东边沙滩(后改称汉花园)拨给大学堂,以增建校舍操场。1900年大学堂遭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毁坏,损毁严重。1902年刑部尚书张百熙主持校务后,对原有大学堂校舍进行大规模修复扩建,清廷划拨同文馆归京师大学堂,改称译学馆校舍,后为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三院[2]。图1京师大学堂(北大二院)和沙滩[3]1.形态介绍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理念,在大学堂的建设上得以反映。改建后的和嘉公主府,建筑分为遗留传统建筑和大学堂时期所建西式建筑两类。大学堂遵守原有布局,分为两个院。第二重院落,一条长长通道将院落分为两个部分。中轴线在这里演变为平行、平等的两条。西边轴线以中国传统四合院落围合空间为原型纵深发展,东边轴线则改变为西方布局的空间环绕建筑。1904年在西侧空地修建了十四排学生宿舍,为中式平房,完全按照传统书院布局。后增的译学馆校舍,也采用中西合并的建筑方式。2.特征分析(1.院落空间;2.西方高等教育建筑)图2书院形态瓦解发展图示(1.院落;2.重要道路;3.次要道路)图3京师大学堂构架大学堂校园形态的演化是中式书院形态逐步瓦解,开始西方形式探寻求索的阶段。重要具体表现出在建筑模拟上,布局主体上还是那样为传统书院式。这里重要讨论最具象征意义的北大二院。图4京师大学堂轴线分析[4]构架。传统书院转化而成。道路交通并未脱离建筑成为独立的形态要素。建筑群决定道路系统构成,主次轴线决定重要行进路线,四合院建筑形式决定次要道路单元的串联或并联生长。次要道路依附于建筑的部分构架,如次要道路与廊道一体化。主、次道路的交点是位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轴线。大学堂里,传统书院形式与西方大学形式处于拼合状况,两种形态在书院形式下以平行轴存在。沿南北轴直线形态进行布局,建筑对称,多重院落围合,构成单向性增加。核心。大学堂兼为统管全国高等教育的行政部门。政治、行政本能机能注定了大学堂带有显著的中国等级色彩,集中具体表现出在中轴线稳重色彩营造上。群落。群落的理念初步具体表现出,如十四排宿舍区的建设,还是那样以四合院为主,串联重叠,功能单一。也有单个西洋式建筑,呈现拼贴风貌。(二)北京大学(1912-1949年)进入民国时期,1912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出掌北大,伴随着大学自治和学术自在思想的注入,北大也进入新的扩张期。1.形态介绍1918年,红楼(当时北京城内最有现代气息的建筑,老北大象征)建成,基于沙滩的第一院(文学院)成为核心。1931年又购得松公府。北大发展为以沙滩红楼为中心,分布于景山、皇城根、松公府、北河沿的三院五斋格局[5]。北大的兼容并包的自在精神也影响到周边,附近街道变得热闹非凡。2.特征分析老北大固然出现了学院分布,但属于见缝插针,零分布局,部分功能依托城市。与同时期教会大学相比缺乏现代校园整体规划意识,但与周边环境互动较多,具体表现出出康有为〔大同书〕校园建设理念及蔡元培的德国③、法国大学理念。构架。这个时期,北大受康有为〔大同书〕对大学校园设想影响。大学院舍不能统一并置于一地。农学设于田野,商学设于市肆,工学设于厂,矿学设于山巅,渔学设于水滨[6]大学零散分布,学院间依托城市道路联络。轴线。零散分布,整个大学轴线不存在。但单个学院还是那样为传统书院轴线构架。核心。建设了标记性的红楼,西方色彩浓烈厚重,成为老北大的象征。群落。受德国、法国城市大学形态影响,北京大学与京城之间没有界线,零散分布,校园形态、功能和城市形态、功能互动发展。校园为城市提供了文化、科技及人流上的支撑,城市也消化了大学中的社会功能属性部分[7]。(三)燕京大学(1921-1949年)燕京大学由三所教会大学(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合并而成。1921年至1926年,美国人亨利墨菲受校长司徒雷登聘请,承当设计工作。图5燕京大学规划效果图[8]1.形态介绍燕京大学校园是以早年淑春园遗址为中心扩建而成,1928年购得鸣鹤园,1931年购得蔚秀园。设计时,墨菲从玉泉山上的那座塔获得了灵感:那就是我想找的端点,我们校园主轴线应该指向玉泉山上那座塔[9],主轴贯穿西门、贝公楼,连接博雅水塔。主轴线中间丘陵划分了前方布局严谨的教学区与后方环湖的风景区。东西主轴线之外,还设计了一条南北向轴线,并沿其布置男女宿舍,中间隔以丘陵和湖泊,布局和谐天然。2.特征分析燕京大学是墨菲本人的扛鼎之作。墨菲以积近十年之功④将中国传统建筑组群布局原则、传统园林意境与西方规划理念融合在一起,是一次结合冈峦起伏、流水萦回的皇家园林现在状况,根据现代大学要求进行的新型校园创作。因地制宜、多轴线穿插、散点式布置对称、严谨的建筑院落,燕京大学成为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校园规划的理念突破和成功杰作,影响了中国第一代本土建筑师,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三合院空间单元,十字架形校园轴线,天然山水景观核共同构成)图6燕京大学设计理念元素[10]构架。道路系统解脱了书院构架中对建筑的依附性,成为真正的独立系统和空间形态的骨架,标记着西方校园规划理念的进入,实现了传统封闭内向型院落构架向西方开放外向型广场构架的发展。燕大的道路设计,人工秩序强烈的几何图形与校园支路系统实现了完美结合。轴线。校园南北轴采取十字形,隐含着西方教会大学的基督意义。式的方法,具体表现出着五四运动之后,西方+孔子形式的变通。轴线生长上,由书院式的并列单向生长,改变为双向延展伸张。校园空间从单向条理递进和并列发展向双向交错空间转化。中国传统的书院的礼与西方规划理念、方法相结合。教会大学通过校园主入口-林荫大道-教会行政建筑表达控制力的方法在燕大设计中展露无遗。图7燕京大学轴线分析[11]核心。借鉴中国传统书院形态的天然环境观,天然被引进书院或天然在书院中被保留营造。但与中国传统书院式不同的是,建筑形态不会由于天然乱了章法,天然被保留,但只是穿越、点缀,轴线、礼制还是那样是核心。燕大的设计,完全按照天然形态,用中式建筑、西式布局进行镶边设计,天然景成为核心。形态的核心从书院式的单一主轴核心向多核心发展,在每个单一群落中出现小核心,构成小核心围绕大核心的格局。群落。男生、女生宿舍出现了食堂、体育馆等功能,展示了群落功能的复合化和独立性,突破了书院式单一功能群落的划分。详细群落单元上,西方规划理念与传统园林、宫殿建筑形式相融合,四合院基础上改造成为三合院式。(四)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年)1938年5月4日,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梁思成负责联大新校园规划,于1939年4月于云南昆明落成,建有学生宿舍36栋,教室办公楼实验室56栋,食堂2栋,图书馆1栋。1.形态介绍大标准的民主草坪、图书馆是校园内最显著的建筑,布置在草坪中轴线的北端。两侧对称放置其他校舍建筑,构成一个较小的三合院。2.特征分析图8西南联大规划图[12]西南联合大学规划设计上,具体表现出出浓烈厚重的西方规划色彩,闪烁着弗吉尼亚大学开放式校园规划的理念。构架。完全采取西方理念设计,具体表现出出辐射型校园设计雏形。轴线。图书馆、民主广场为主轴,广场式开阔空间。核心。以民主广场为核心,中国早期校园形态上开放式围合设计的典型案例。群落。群落向单一功能回归。二、改革开放前北京大学校园历史演变(1952-1977年)(一)调整扩张时期(1952-1965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院校调整,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搬家到燕京大学校址。调整后,北京大学共有12个系、33个专业、7个专修科,当年全校注册学生4250人。1953年至1957年,北京大学平均每年增长1000余人,至1957年,学生总数已近9000人。[13]1950年代北大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扩建,详细事宜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三校调整建筑计划委员会负责。1.形态介绍自两校合并后,1952年,北大购得承泽园、镜春园、朗润园,完成古园林的一次扩张,但重要用于兴建老师公寓。未名湖区域规划用地,已基本建设完成,加之校园北部为圆明园遗址,西部以西校门为界,规划者建议在原燕园内不塞建新房子,学校要往东往南寻求空间。校园基地向南城市所在方向扩展,总用地到达2175亩约为原燕大校园的3倍,学生规模约为原来的12.5倍。现代意义上的北大海淀校区基本构成。新建教学用房约5.4万平方米,教工宿舍4.1万平方米,学生宿舍约6.6万平方米。重要建筑有:第一教学楼、文史楼、地空楼、化学楼、生物楼、哲学楼;1-27号宿舍,大、小膳厅,中关园平房住宅,1-3号公寓等生活用房,共计9万余平方米;1957年物理大楼、力学风洞等一批教学用房逐步开工兴建,图书馆完成施工图设计。至1965年,北京大学又陆续建设了环保小风洞、分离流风洞,38、39、41、42、43、44楼学生宿舍,朗润园8、9、10、11、12公寓,燕东园吉永庄平房。1959年,开始新建北京大学理科校区(昌平校区),总面积35-50万平方米。[14]2.特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上下学习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为代表的前苏联大学建设形式开始影响全国高校的建设,也包含北京大学。构架。兴建的南部宿舍区基本采取正交网格型设计,方格形道路系统构成,典型的前苏联形式。轴线。抛开传统西门的轴线,规划设计出新的东西轴线(图书馆、文史楼、哲学楼等教学楼贯穿的教学轴线),逐步构成两横一纵的格局。我在作总体布局时,就确定将图书馆放在这两条轴线的交点成府路的尽端,作为对景。这一条路过了半个,才拓宽成如今这个样子,将来还纵贯北京北中轴。[15]核心。逐步建设东门中心广场塑造新的核心。借鉴莫斯科大学进门标记建筑加西方广场包抄的形式。中心广场布局要求:总的建筑空间是采取广场群的布置方法,从入口以绿化带逐步引入直达主楼,四周松柏环抱,再深切进入至图书馆,使绿化和建筑空间很好结合,以到达上述要求。[16]群落。在布局上将南部作为学生宿舍区,东部为教工宿舍区,未名湖以南居中为教学区。实现了功能分区,成为具有完备社会本能机能的大学城。(二)北京大学医学部(1952年至今)北京大学医学院于1952年脱离北京大学,成立北京医学院,迁至海淀区学院路38号,于2000年,从新并入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1.形态介绍医学部校址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北京有名学院区八大学院之一⑤。八所院校学校拥有相仿的矩形校园形状和相同的校园设计,抹杀了院校的个性,但与周边城市群体连成一片。2.特征分析对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形式的集中复制,具体表现出社会意识形态下的组织计划性,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意志统筹的结果。构架。道路系统具体表现出严格的正交网络型设计,道路对空间的控制性到达极致。校园内部一样大小的网格划分,没有差异不同等级之分,具体表现出出平等的社会精神。校园骨架与北京的城市方块一致,风貌也基本一样,只存在级别和标准上的差别,特性缩小至最小。图9苏联形式正交网格示意[17]核心。仿照莫斯科大学。高大的主楼和三合院形式入口广场成为全校核心,主楼成为校园及周边建筑的地标。轴线。由主楼和开阔广场所奠定的轴线是全校建筑的主轴,主轴与城市道路垂直。所有建筑沿着正交网格镶边填空式建设,使得道路成为分轴和次轴。群落。不同功能建筑群在正交网格下拥有一样的空间大小。不同校园功能建筑群均沿道路镶边式布局,镶边建设完成后,由街边不断内化发展。同时,教职工寓居、娱乐等社会生活效劳功能被完全囊括,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微缩城市。(三)文革动乱时期(1966-1977年)大跃进及文革时代,响应国家加强三线建设的决定,一批国防工业迁往内地,北大建立汉中分校,海淀校园发展被停滞。1.形态介绍北大重要建设成就在汉中分校。本部的校园建设遭到蛮横毁坏。例如西北角把古园林视为荒地,推山填湖,伐树平地,造了一批行列式的家属宿舍。1973年,北大开始兴建图书馆,1975年落成于校园中心地带。2.特征分析这一时期,北大校园遭遇了见缝插针式的毁坏。但也出现了一些特征变化。构架。设计上,采用多快好省的原则,道路随建筑而定,缺乏系统规划。轴线。图书馆的完成,推进了东西轴线的构成。核心。图书馆成为新的轴线核心,但精神核心变成像。文革中建有两座塑像,一座于图书馆东门外,一座在西门广场区域,视线由空间建筑向个人崇敬转移,这也是时代的特征。群落。见缝插针兴建了大批老师住宅区、工厂,显得杂乱。三、改革开放后北京大学校园演变(1978至今)(一)恢复建设时期(1978-1997年)自恢复高考到上世纪90年代末,北大先后编制了〔北大总体规划草案〕(1979年)、〔北京大学基本建设总体任务书〕(1991年)和〔燕北园寓居小区规划〕、〔理科教学楼群设计任务书〕等,开始新一轮的扩展。1.形态介绍确定了理科教学楼群、东西部学生宿舍和西部住宅区的扩建。[18]响应国家教育产业化的号召,1993年,将与城市最严密的校园界面,600m长的南墙推倒,改建为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的商业街。北大推倒南墙之后,中国其他院校纷纷效仿,开启了校办产业先河。20世纪50年代初的规划设想总体实现。2.特征分析这个时期的建设,使得学校东、西得以平衡发展,完成了传统到现代的过渡,现代式建筑得以出现,为将来的开放态势奠定了基础。构架。构成对称道路系统,教学区进一步发育,使得西区人流密度分散。自我效劳型变为开放型,同样校园空间骨架也随之转化。从80年代中期起校园道路系统的构筑就开始借鉴邻里单元的概念,以步行为主,人车分流,以使校园中学习、生活和工作区域免受汽车穿越的干扰。轴线。理科教学楼群的建设使校园内教学区的这条东西轴线得以发展完全,但从校园与城市的整体景观而言,给东西轴线贯穿带来了毁坏。20世纪90年代北大规划的主事者硬要废这条轴线,在路的南侧堵上一个系馆,以致90年代后期新图书馆扩建成时,从大路上看北大东入口只能犹抱琵琶半遮面。[19]核心。校园西部传统古典,东部现代开放,构成了教学区文科以西为主,理科以东为主的哑铃构造。理科楼群的建设,使得广场空间构成,将教学轴线和博雅塔、未名湖构成的景观视线交汇于此。图10理科楼群定位分析[20]群落。功能分区有了进一步的明确,燕园区域外的学生宿舍建设加快,逐步构成燕园之外的住宅核心。产业园区出现,成为校园空间和城市空间之间的过渡地带。理科教学组群沿承三合院或者四合院的院落主题,但新的理科楼群建设与旧式建筑反差宏大,代表着新式建筑在校园内的兴起。(二)快速发展时期(1998-2010年)北大建校百年,985工程启动,北大先后出台〔北京大学海淀校区和科学园总体规划〕、〔海淀校区总体规划海淀本部校区总体规划2004-2014〕,将校园建设推向了全新高潮。1.形态介绍这个时期,新建了新图书馆、百周年纪念讲堂等一系列新式建筑。同时在东北区域新建了廖凯原楼、凯原楼、经济学院大楼、光华新楼、博雅国际会议中心、新校医院、北大科技园、邱德拔体育馆。内部更新建设了学生宿舍楼群33、36-42,改造第二、三教学楼、理科教学楼、农园食堂建设,通过置换,新建了教育学院、人文学苑、国际数学中心、新闻传播学院(建设中)、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建设中)、学生活动中心(建设中)等建筑。使燕园校区呈现出崭新风貌。建设了万柳学生公寓、畅春新园、畅春园、蔚秀园等研究生住宿区。2.特征分析建设上采用外部拓展和内部更新两种形式,获得了系列成就。图11北京大学主校区图[21]构架。明确了燕园校区科研教学,周边社会后勤加产业基地的形式,空间更为开放,构成辐射型向心校园系统。轴线。新式建筑的建设使得学校新的纵向轴线发育完全(五四路),两横两纵的格局构成。核心。校园核心呈现多元化。百周年纪念讲堂、新图书馆、第二教学楼、第三教学楼的新派设计,使得校园的现代、将来张力更为明显。群落。功能分区更为明晰。北区恢复古典园林风貌,以修复性利用为主,以中国古代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际数学中心、人文学苑等为范例构成具有历史性的文化、科研沟通场所;50年代开始发展的南区则尊敬传统校园院落式空间格局,结合后勤社会化逐步施行改造,优先发展调整教学科研用地;科技园则是校园文化和空间的外延,协调、开放和集约化则是其空间生长原则。逐步在周边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以缓解校园空间的严重不足。(三)跨越发展时期(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是北京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北大校园彰显本身特色,跻身世界一流的跨越期。1.形态介绍北大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营造世界一流的魅力校园。建设人文校园,传承校园文脉,保卫校园文物,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加强生态环境保卫教育。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拓展优化校园空间。2.特征分析[22]构架。推进停车设备的地下化、周边化建设工作,循序渐进逐步改善校园交通状态。优化校园交通方式,道路设计安身减少在校园内通行的机动车数量,人行优先,鼓励清洁环保的校园交通方式。完善校园参访流程与线路空间布局。轴线。进一步推进重要校区置换改建,推进核心区域教学科研化。加快推进承泽园国家发展研究院建设工程,着手推动蔚秀园从住宅功能向教学科研功能转化的规划工作,适时启动挂甲屯待征用地规划建设工作,力争扩展畅春新园空间。实现轴线的双向延伸。核心。以图书馆、大讲堂、燕南园为重要依托,整合周边空间,规划建设校园公共文化区。以学生活动中心、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大楼建设为出力点,加快完成南校门区域更新改造,提升南校门区域文化品质。群落。打造低碳社区,建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绿色大楼,对校园典型楼宇进行节能改造,将校园打造为低碳社区。探寻求索发展住宿式书院体制。四、北京大学校园形态演进的总结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近代国立综合性大学,诞生于清王朝,经历了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承载着时代的洗礼和变迁,有着燕大、北大、北医的血脉融合,新中国成立后的豪迈开拓,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放发展。与大多数校园不同的是,北京大学并非只是一个时代的产品,从古典园林的西门走进,再从现代化气息的东门走出,一砖一瓦如年轮般幻化,跨越的是一百一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印刻着中国大学校园演变发展的历史。(一)从中西融合到传承创新京师大学堂以王府之躯,孕育西式风格。老北大寄梦红楼,以蔡元培校长注入的自在、开放之风演绎着德、法城市大学的精神洒脱。燕大本是皇家园林,出自墨菲之手,鬼斧神工,熔冶西方宏大系统布局及中国园林宫殿精粹于一体,生而非凡,引领示范,尽人皆知。新中国成立后,怀揣社会热忱,燕园校区经历着莫斯科大学式豪迈生长,钢铁意志般的前苏联形式使得北京大学医学部拔地而起,城市、工业气息强势注入。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厚积薄发,校园开始生长出本身的现代风格,校园的翻新建设,置换开拓,一座座新式建筑拔地而起,功能区域日趋明晰,在传承百年文化基因、理念血脉的同时,开拓着属于本身的创新,大步迈向世界一流。(二)从肩负责任到突破成长校园是大学的物质载体,每一次成长都是大学自己责任变迁所致。京师大学堂的诞生,肩负着开拓现代高等教育的责任,西式建筑兴起,恰是书院式瓦解,靠拢西方的结果;民国时期,老北大继续这份责任,推进高等教育平民化,构建真正意义的大学制度,使得老北大面临必定的扩张,促使了老北大与社会的融合和城市的植根;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院校调整后,北京大学这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空前发展,人员急剧膨胀,定位于教会大学的燕京大学无法承当,大幅度的蔓延式扩张成为必定;改革开放后,北大肩负着挑战高精尖,推进现代化的责任,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教育产业化,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了科技园区的兴起;百年校庆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号角吹响,北京大学开始构筑更为开放的校园格局,强化教学科研集聚和资源优化配置,优化格局成为必定。(三)从外延开拓到内涵提升北大校园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长时间外延发展,即在现有基础上,见缝插针,新地开拓。从燕园往西,往东,往南,北京大学的校园在不断地扩张。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大学已经到了一个生长的瓶颈,那就是被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所围困,难以觅得生长的空间。自百年校庆以来,北京大学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内涵发展阶段。校园建设开始考虑怎样盘活现有存量,怎样实现优化配置,对难得珍贵的燕园校区实行置换改造,优先考虑教学科研,同时提升社会效劳后勤质量,实现帕累托式改良。北大校园日臻精致华美,品质提升,内涵升华,效益加强。(四)从封闭完善到社会开放京师大学堂生来针对皇亲贵族,燕京大学本是封闭的基督教会大学,这从森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批市场水电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批市场规模扩张水电设施亟待升级
-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4
- 2025年佳木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2024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计量专项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课时 不退位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年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下册)
-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第7单元第3课时《找规律(三)》导学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组名著阅读计划
- 2025年上半年上饶市上饶县事业单位招考(139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卷(浙江专用)(解析版)
- 《临床篇疾病概论》课件
- 2024托盘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码头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 初中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100题含答案解析
- DB11 945-201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 BEC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6套
- 牛津书虫系列1-6级 双语 4B-03.金银岛中英对照
- GB/T 44625-2024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