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_第1页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_第2页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_第3页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_第4页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跨国公司理论开篇案例学习目标正文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开篇案例从“两乐”“水淹七军”看可口可乐在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初期,由于当时中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市场一经开发,消费品的需求空前旺盛,企业如雨后春笋,蜂拥而起。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产品就有销路,商品处于卖方市场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市场营销从无到有,学习西方先进经验,逐步发展的阶段。就饮料业而言,1981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八十年代中国市场中国大地掀起了碳酸饮料热,当年全国实力最强的八大老国有碳酸饮料厂家是:重庆的天府可乐、广州的亚洲汽水、北京的北冰洋饮料,山东的崂山可乐、河南的少林可乐,上海的正广和、沈阳的八王寺汽水厂、天津的山海关。但是,“两乐”凭借凌厉的市场攻势在碳酸饮料市场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国产碳酸饮料节节后缩,兵败如山倒。当时,国产八大饮料中只剩上海的正广和还没有被“洋化”,这就是被我们称之为“两乐水淹七军”的饮料事件。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1885美国乔治来州的约翰·彭伯顿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苏打水搅在一块,成为一深色的糖浆。他的合伙人罗宾逊用糖浆中的两种成分来命名,于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软性饮料可口可乐就此诞生了。1927年,可口可乐开始在中国装瓶生产,装瓶厂设于天津及上海。1979年,中美恢复邦交后,可口可乐重返中国。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1979年,中美恢复邦交的三个小时之后,可口可乐宣布进入中国,成为个重回中国的美国消费品品牌。之后的第三个星期,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1981年,百事公司也与中国政府签约,宣告了投资中国历程的开始。当时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只是摆在商场橱窗里象征着美国文化的奢侈品,如今它们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回首1979年,可口可乐刚刚重返中国时,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当时,一般的老百姓还喝不上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销售对象严格限制在来华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当中。买一瓶可口可乐解渴,在今天真是再容易不过,可是当初在一些食不果腹的普通老百姓眼里,可口可乐只是摆在商店橱窗里的遥远美国文化。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为了尽快打开中国消费者市场,可口可乐总公司在1982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在北京各大商场开展了中国当代市场次卖场促销活动,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带包装的筷子。一时间人潮如涌。这是中国现代市场上次卖场促销活动,北京各大报纸对此反应强烈。《北京日报》的《内参》以“可口未必可乐”为题发表文章,认为在国家缺少外汇的情况下,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国家大量的外汇资源。

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期封面:“China’sNewFace(中国的新面貌)”,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很直白地表现了中国正在开放,人们将要开始新的生活。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市场在可口可乐的全球销售排行中排名20位左右。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每年人均饮用3瓶可口可乐产品,如今则增加了9倍,达到了28瓶。在中国的30多个城市拥有36家灌装厂的可口可乐公司,其众多品牌都已在华销售,如可口可乐、芬达、雪碧等。

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开始由引进品牌转向为中国市场开发饮料产品。如1996年和1997年分别开发出的“天与地”瓶装水和“醒目”系列果味饮料。近期,其中国研发团队推出了“美汁源”系列橙汁饮料;在华东、华南市场,它更注重本土品牌,如“茶研工坊”和“健康工房”。尽管中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但人均饮料消费仍与欧美平均消费水平相去甚远。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裁戴嘉舜将这种差距视为发展的潜力,他表示:“希望有朝一日中国可以成为可口可乐的大市场。”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节基于国际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营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跨国公司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西方经济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众多的派别。由于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行为的主体,因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成为解释跨国公司扩张行为的主要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一、垄断优势理论(一)基本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Tradition)。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海默强调指出,用证券投资理论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三方面缺陷:,市场具有不确定性。第二,对外直接投资包含了技术、管理技能和设备等一揽子生产资源的跨国转移,而不仅仅是金融资本。第三,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变更投往国外的生产资源的所有权,而间接投资则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必然伴随着所有权的变动,其结果是生产资源的使用方式和相关的增值活动也随市场交易发生变动。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垄断优势理论放弃传统国际资本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从不完全竞争角度进行研究完全竞争(PerfectCompetition):众多生产者生产同一类产品,均无力控制市场,由供求关系确定价格不完全竞争(ImperfectCompetition):众多生产者生产同一类产品,但有差异性,差异性表现在产品质量、性能、档次、规格、品牌、商标等方面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2.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四)评价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指导意义。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主要思想:寡头垄断厂商会相互跟随进入新的国外市场,这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防御武器的战略,即进行防御性投资。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一旦一家跨国公司对某国直接投资,其它跨国公司也会跟着这家厂商对该国进行投资,以抵消家跨国公司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的大量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集中在寡占市场结构明显的行业。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ofProductLifeCycle)的主要思想阶段Ⅰ:产品创新阶段该阶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新产品刚从试验转入商业实用,技术尚不完善,产品亦未定型,因而销量不定,这要求对投入要素的调整具有高度灵活性。生产者注意力在产品的设计与功能,非成本。其次,单个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产品差异程度较高,易形成市场垄断。第三,企业与顾客、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需要保持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尽可能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第四,创新国拥有技术垄断优势,新产品在国内生产销售,少量出口。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阶段Ⅲ:产品标准化期

产品已开始实行标推化大批量生产;竞争对手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垄断或寡占地位已不复存在,成本和价格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企业开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再将产品返销到母国或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成为产品净出口国,母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产品净进口国。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贸易中的演进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时间出口量进口量创新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局限性首先,它侧重于解释以开拓新市场为动因的对外直接投资;没有解释以获取资源和提高效率为动因的对外投资。其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方法等三个相互依存的决策程序化地分开,与现实中成熟的跨国公司常常同时考虑这三项决策的实际不符合。第三,该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国向西欧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研究得出的,对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普遍意义。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三、内部化理论(一)背景

英国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与卡森(MarkO·Casson)在1976年合作出版的专著《跨国公司的未来》中系统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在1981年出版的著作《跨国公司的内幕》中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理论的出发点:解释跨国公司为什么不利用既存的世界市场实现国际分工,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内部市场,通过企业贸易来协调公司内的国际分工。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内部化理论(理论内容)内部化原因降低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交易障碍付出的代价)市场不完全或垄断因素存在会导致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因为其它附加成本的产生而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上升,企业就会创造内部市场进行交易。而企业内部资源转移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这是形成内部市场的基本动机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内部化理论(理论内容)知识产品是促使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为避免外部市场销售而引起知识资产优势散失的风险,便组成自己的内部化市场,使企业内跨国界的生产组织、资源配置和内部定价相互依赖,结成一体,获取更高收益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内部化过程的体现内部化过程主要通过五个方面体现当买卖双方因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难以成交,可通过并购或建子公司使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当市场存在双边垄断、交易条件不稳定、经营活动不确定性高,可通过相互参股或并购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跨国公司内部市场可充分应用差别定价、转移定价等手段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当政府通过税收、汇率政策等手段对外部市场干预,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减少干预市场内部化后,企业新增交易的边际成本接近为零,违约风险也降至最低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内部化理论主要贡献理论指出市场不完全是由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所致,纠正了早期理论中,将市场不完全归于规模经济、知识垄断和关税壁垒等因素造成的观点理论提出了解决市场不完全的途径,即通过内部化消除市场不完全,而非早期理论认为的通过谋求新的垄断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市场内部化跨越国界的表现强调通过对内部市场的协调管理减低内部化成本,认为提高管理水平是跨国经营优势来源,而非早期强调的技术垄断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背景1977年,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小岛清的代表作《对外直接投资论》正式出版。他指出,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忽略了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尤其忽略了国际分工原则的作用。他运用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原理分析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TheoryofMarginalIndustryExpansion)。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国家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分工前英国11201100葡萄牙180190合计22002190分工后英国002.2220葡萄牙2.12517000合计2.1251702.2220国际交换英国11.2葡萄牙1.1251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2、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多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型企业,投资主要流向西欧等发达国家,大多采用独资形式,目的在于通过海外扩张维护其垄断地位,占领东道国市场;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所转让的技术也多为适用技术,比较符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及水平,大多采用合资形式。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这两种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与东道国均有不同的影响,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本国及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东道国劳动密集行业的发展,因此对双方均产生有利的影响。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将产生国际收支逆差和失业的严重后果,而且又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波及效应较小。

需要指出的是,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是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日本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处于成长型的跨国公司的投资模式;80年代后,日本跨国公司羽翼丰满,对外投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六、折衷理论(一)背景英国里丁大学学者约翰·邓宁(J.H.Dunning)于1977年在庆祝俄林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著名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中,正式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1981年在其著作《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他又进一步对折衷理论进行了阐述。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邓宁把跨国公司拥有的优势分为三个方面的特定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将三者结合起来,解决了其它理论未能回答的问题,即企业为何不采用商品出口或无形资产转让的方式,而一定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说明了其它理论未能回答的投资的地理方向问题。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论内容)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Advantages)内部化优势是跨国公司为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从而实现企业的全球战略。这是一种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结构性市场失效: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引起的市场失效知识性市场失效:由于交易渠道不畅或信息不易获得而导致的市场失效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折衷理论的分析过程及主要结论,跨国公司是遍布全球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特定的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保证跨国公司补偿国外生产经营的附加成本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二,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发放许可证或其它方式来利用它的特定优势,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优于许可证贸易。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关键优势与国际经济活动关系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技术转移√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三)评价

贡献综合吸收了其它理论关于跨国公司FDI决定因素的分析,从中归纳出三组变量,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FDI和许可证安排之间的选择,同时这三组变量的结合决定了各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类型、行业及地理分布,这一系列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理论学说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因而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被誉为解释跨国公司行为的“通论”。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八、跨国公司理论新发展(一)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二)战略管理理论

(三)投资发展水平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直接诱发要素是指投资国和东道国拥有的各类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及信息等,它们是诱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投资国的企业如果拥有这些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则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以利用;如果投资国的企业只拥有部分生产要素的优势,而东道国拥有另一些生产要素的优势,同样会诱发企业对外投资以利用东道国的生产要素。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二)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20

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该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国际竞争环境与跨国公司竞争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动态调整及相互适应的过程。波特认为,以往的跨国公司理论只注重对跨国投资成因和跨国公司存在机制问题的研究,应该加强对跨国公司的发展机制,尤其是对现有跨国公司的管理、国际竞争和战略影响的研究。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阶段: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低于4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它们经济落后,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处于空白状态,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处于很低的水平,净对外投资为零或负数。第二阶段:人均GNP处于400美元~1500美元之间。处于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有所扩大,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因而区位优势较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迅速增加。但由于这些国家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然十分有限,对外直接投资刚刚起步,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此时,吸收外资增加,但对外直接投资仍然为零或很少,净对外投资额为负数,并且随着GNP的提高日益扩大。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评价该理论动态地描述了对外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同时沿袭了邓宁关于国际生产的政治经济综合分析框架。投资发展水平理论在分析方法上仍存在着严重不足。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一、基于技术进行分析的理论(一)小规模技术理论(TheTheoryofSmallScaleTechnology)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性质十分特殊,这种技术优势是投资企业母国市场环境的反映,其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2)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3)具有低廉的企业管理和营销费用,采用低价产品营销战略。(4)能够提供特殊产品。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产业分布上首先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横向一体化为主,从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张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道。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9页!本章小结1.本章在回顾跨国公司理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公司理论,即利润差异论及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2.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垄断优势理论、区位理论、内部化理论及折衷理论,当然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映理论、产业扩张理论分别对美国跨国公司及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0页!艰难发展最初在烤鸭厂里制可乐

喝可口可乐曾被争议是否为卖国主义。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已经进入了当时的经济中心上海。因此,1979年可口可乐最初希望将生产线安排在上海。消息一出,便遭到反对声音——“卖国主义”、“洋奴哲学”、“引进美国生活方式”、“打击民族工业”,种种声音一起向上海市政府压来。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将进入中国内地迈出的步放在了北京。当时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部门经理的佟志广回忆,当初中粮公司只希望小规模引进“试水”,甚至只想在北京设小规模的装瓶厂,于是把厂址选在了丰台五里店中粮北京分公司的一个烤鸭厂里,烤鸭厂腾出一间厂房放置可口可乐瓶装线。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1页!可口可乐在中心城市的日渐风靡,刺激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随后,一些小型的饮料工厂已经在各地冒了出来,有些甚至直接冠上了“可乐”的名号,出现在四川成都的天府可乐是个国产可乐饮料,随后河南出现了少林可乐,杭州出现了西湖可乐,资料显示,当时国内的各类饮料工厂已经超过2000家。

而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强劲势头却给了不少国产品牌伤心的记忆。1994年4月,一度被摆上人民大会堂国宴席的重庆天府可乐被百事可乐正式收编。有观察者统计了一下,至此,中国八家生产碳酸饮料的饮料公司,除了上海正广和之外,其他七家均被“两乐”收入囊中。媒体在报道中用了一个十分耸动而煽情的标题:《两乐水淹七军》。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2页!正文节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营理论

第二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3页!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应论三、内部化理论

四、区位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六、折衷理论

七、跨国公司理论新发展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4页!

(二)对用证券投资理论解释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质疑垄断优势论是在批判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假定:各国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各国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或价格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决定;由于各国利率存在差异,资本从资本供给丰裕从而效率低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稀缺从而效率高的国家。海默认为,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说明的是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而不能解释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与投资相联系的企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转移。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5页!(三)垄断优势理论(TheoryofMonopolyAdvantage)的主要思想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存在阻碍和干扰竞争的因素)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6页!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企业数量许多企业产品类型有差别产品相同产品一家企业几家企业从不完全竞争角度进行研究!竞争关系!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7页!3.企业选择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的原因为什么不是选择出口或许可证交易:①东道国关税壁垒阻碍企业通过出口扩大市场。②技术等资产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通过销售获得全部收益。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8页!(五)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ReactionTheory)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认为垄断优势理论不足以全面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提出了跨国公司寡占理论。所谓寡占,是指由少数大企业组成,或者几家大企业占统治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在这种行业或市场中,每一家大企业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其他几家企业。因此,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寡头企业的行为具有相互依赖性。为了防止竞争对手首先采取行动而得到好处,避免对方的行动给自己带来风险,寡占企业往往提前采取某些行动以保持彼此之间的力量均衡。这种行为就叫寡占反应。尼克博克认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一种寡占反应,他的理论因此被称为“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ReactionTheory)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9页!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产生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Vernon)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后来经过威尔斯(LouisT.Wells)和赫希哲(Hirsch)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根据这个理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即是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变动而做出的决策。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0页!阶段Ⅱ:产品成熟期

技术已经完善,产品已定型,但尚未实现标准化生产。顾客因选择余地增大而对产品质量、价格、性能等要求更加苛刻。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国内出现仿制者和替代产品,垄断优势削弱,生产成本上升;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企业将日益重视国外市场。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1页!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生产曲线时间t产量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2页!3.评价

优点从动态角度把寡占因素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特定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过程,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对那些刚刚开始进行跨国投资的企业和与最终产品相关的跨国企业的经营行为,该理论也有很好的解释能力。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3页!第四,许多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符合产品的周期模式,它们在新产品创新时期就在国外组织生产和销售,甚至通过子公司在东道国研制新产品。此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关于寻求低廉市场成本地区的观点与现实也不符合。近年来跨国公司R&D国际化日趋明显,跨国公司在经营上逐步打破了国家的界限,服务于一个统一的全球经营战略,这种新趋势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性。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4页!(二)内部化理论(理论内容)理论基本思想市场是不完全的,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市场障碍,为克服外部市场障碍或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将交易改在公司各个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化市场,部分地取代外部市场,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当内部化过程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便产生了。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5页!内部化理论(理论内容)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某些中间产品的形成需要长期的R&D努力,在没有制造为成品之前,产品的价值很难估计,而这个问题却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得到解决外部市场: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支配的市场内部市场:根据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由公司决策人制定价格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6页!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所指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不是资本的转移,而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其结果是企业管理机制替代市场机制来协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和配置资源内部化虽然也要支付代价,但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收益会远远超过国际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7页!内部化理论与一体化战略1、前向一体化: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2、后向一体化:获得供货方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3、横向一体化:获得同行(竞争者)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8页!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内部化理论主要局限理论主要从微观角度寻找投资动机,忽视了东道国宏观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基础条件等影响理论以不可逆转的国际分工为前提,产生投资流动的单向性结论,与现实投资流向相悖理论把投资国、受资国优劣势绝对化、静态化,忽视了相对性、动态性、相互替代性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9页!主要观点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些边际产业也是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从边际产业开始进行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缺少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等未能显现或未能充分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或增强起来,从而扩大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为实现数量更多、获益更大的贸易创造条件。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0页!日本与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1、美国的海外企业大多分布在制造业部门,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多处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或部门;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是日本已失去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的顺序依次进行的。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1页!3、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由于一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而减少了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相反,由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是在本国已经处于比较劣势而在东道国正在形成比较优势或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行业,所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带来国际贸易量的扩大,这种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2页!评价能够很好地解释了日本20世纪60-70年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该理论无法解释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仅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不能用于指导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3页!(二)主要观点邓宁认为,早期的跨国公司理论是建立在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的,现有理论都只对跨国公司行为作出部分解释,无法成为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他强调,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及向国外生产者发放许可证往往是同一企业面临的不同选择,不应将三者割裂开来。基于这种考虑,邓宁融众传统理论之长,建立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理论,用以系统地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这个理论被称为折衷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4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论内容)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SpecificAdvantages)所有权特定优势是跨国公司特有、独占,并在公司内部可自由移动,能跨越一定空间距离利用,包括:独占无形资产产生的优势(技术与管理)规模经济产生的优势(规模效益)融资优势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5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论内容)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SpecificAdvantages)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跨国公司自身无法左右,只能适应和利用要素成本市场潜力基础设施东道国外资政策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6页!第三,仅仅考虑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然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把生产地点设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生产并出口产品,必须引入区位优势才能说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选择。第四,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7页!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论内容)邓宁理论可描述为: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特定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共7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8页!局限性首先,折衷理论将所有权、内部化、区位优势三种因素等量齐观,分析方法仍然是静态的,缺乏主次之分且无动态变化分析,这与形式多样、变化频繁的跨国投资实践是有较大差距的。其次,折衷理论实际上只是用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商品出口、以许可证转让技术这三种经济活动的选择行为的成因,而对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缺乏深入的探讨。最后,折衷理论的研究对象仍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很难解释那些并不具备独占性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无法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