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使用课堂评价语_第1页
巧妙使用课堂评价语_第2页
巧妙使用课堂评价语_第3页
巧妙使用课堂评价语_第4页
巧妙使用课堂评价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妙使用课堂评价语湖南武冈师范附属红星小学刘想艳课堂上,学生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而在课堂上,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可见,课堂话语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对学生作出及时、正面、清晰且具有导向性的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享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评价语应充满关爱和勉励美国心里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用鼓励的目光,尊重的话语,真诚的期待,温馨的微笑去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呵护学生心灵的成长。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让一名学生朗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一段。他刚读完,我便说:“听你朗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仿佛看到了漓江水中的粒粒沙石,真想抓一把上来玩玩;我仿佛看到那蓝莹莹、清亮亮的江水,真想捧一鞠来喝一口。谢谢你带给我这么一段美好的享受,我陶醉了!”然后老师与学生真诚地握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夸奖和赞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又如,我每次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每当念到写得精彩处,我总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你虽然只读六年级,但你却有初中生的作文水平了!你太了不起了!老师这么大的时候可没你这么行哟!”“阅读你的作文,让我又想起了自己那美丽的童年,我与你竟有如此相似的经历,谢谢你给我一段美好的回忆。”“读着你的作文,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妈妈正在油灯下缝补衣服,在寒冷的冬日里翘着期盼我放学回家,在炎热的夏日里辛苦劳作的情景,尽管她现在老了,我要好好地孝顺她!”“你的文笔太精彩了!老师帮你去投稿吧!”洋溢着激励与赞美的课堂让我的学生也开始喜欢写作文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语应是赞赏的,充满期待的;应是真诚的,充满关爱的,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如沐春风,给了学生不断向上的动力。评价语应富有幽默和情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可以说,课堂上的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幽默诙谐的评价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我在教学《表哥驾到》一课时,让应苏杰同学表演作者的妈妈,数落作者种种不如表哥的地方。他那模样,他那腔调,将一位爱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优点相比较而苛求责备的妈妈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我趁势说:“好一个厉害的妈妈!同学们,你们可要学习用心,否则的话,当心妈妈揍你!”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对课文中心的把握,我们要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以后自己为人父为人母时应该怎样做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语文教学中,我在班上经常开展朗读比赛,将四个大组分成两个方阵,一、二组为一方阵,三、四组为一方阵。我常这样评价他们:“这次一、二大组略胜一筹,要想一决高低,三、四大组同学可要加油哦!”当看到他们朗读效果差不多时,我就说:“这次两个方阵平分秋色,各有千秋!”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再一次一决胜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没有同学会开小差,思想走神的。又如我在朗读完课文后,常请学生对我作出评价,面对孩子们的夸奖,我常说:“谢谢你们对我的鼓励,我会努力的!谢谢各位的抬举。”老师双手合拳,作道谢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交流与沟通。评价语应注意引导和矫正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当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的航线,教师应用评价语及时引导、矫正。我在教学《史沫特莱和她的“中国儿子”》时,让同学们讨论:史沫特莱让沈国华离开抗日根据地,跟她去美国念书深造,而沈国华选择了留下来坚持抗日,最后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就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发表意见:沈国华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有同学发表这样的看法:“沈国华太傻了,如果他去了美国,就不会牺牲,他去美国学习,待学业有成再回来报效祖国也可以呀!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同学看似有理的发言,我忙顺势引导和矫正:“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时,中国正在日寇的蹂躏之下;当时,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中国抗日战争还未取得胜利,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怎能弃自己的母亲于不顾呢沈国华留了下来,这正是他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情操,选择留下来这正是他报效祖国无怨无悔的真实写照!”经过老师这么一说,学生明白了文本价值取向是“沈国华的爱国精神令我们感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价值取向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对话过程中得到的共识,具有共性。”独特体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独到感受和理解,展示个性。教师,既要追求共性,又要张扬个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组织者,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得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而且要做好引导者,要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文本所呈现的价值取向。当学生的独特想法,表达与时代和民族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此时教师的评价语,矫正的是思维的走向,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航向!作者:刘想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