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最新完美实用课件资料_第1页
《咏怀古迹(其三)》最新完美实用课件资料_第2页
《咏怀古迹(其三)》最新完美实用课件资料_第3页
《咏怀古迹(其三)》最新完美实用课件资料_第4页
《咏怀古迹(其三)》最新完美实用课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1题解及背景介绍《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题解及背景介绍《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2王昭君王昭君3王昭君雕塑王昭君雕塑4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5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也就是公元766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便说明。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也就是公元766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7《咏怀古迹(其三)》最新完美实用课件资料8诗歌赏析

首联——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诗歌赏析首联——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9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10昭君出塞图油画昭君出塞图油画11一去紫台连朔漠一去紫台连朔漠12独留青冢向黄昏独留青冢向黄昏13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这一去,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在黄昏里静默不语。‘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黄昏”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时间,似乎更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漠漠无边的黄昏天幕。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14

“紫台”与“青冢”,一雍荣华贵,一凄凉冷清。在色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朔漠”与“黄昏”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轻轻两句,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紫台”与“青冢”,一雍荣华贵,一凄凉冷清。在色调上形15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的悲苦命运。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下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画图省识春风面,16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王安石认为:“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那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没有识人之明造成的吗?昭君的悲剧根本上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17“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同一个昭君,今昔对比,明暗相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18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点明全诗主旨。

昭君虽死,其怨难平,千年以来,胡地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怨恨”,就是怨自己命运不能自主,任人摆布,有家难回,客死异乡。“千载”,则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千载琵琶作胡语,19《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诗人的遭遇跟昭君十分相似:1、都不受赏识,怀才不遇。2、都滞留异乡,有家难回。3、命运悲剧的根源,都是皇帝的昏庸。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20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21题解及背景介绍《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题解及背景介绍《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22王昭君王昭君23王昭君雕塑王昭君雕塑24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25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也就是公元766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便说明。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也就是公元7662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27《咏怀古迹(其三)》最新完美实用课件资料28诗歌赏析

首联——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诗歌赏析首联——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29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30昭君出塞图油画昭君出塞图油画31一去紫台连朔漠一去紫台连朔漠32独留青冢向黄昏独留青冢向黄昏33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这一去,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在黄昏里静默不语。‘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黄昏”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时间,似乎更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漠漠无边的黄昏天幕。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34

“紫台”与“青冢”,一雍荣华贵,一凄凉冷清。在色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朔漠”与“黄昏”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轻轻两句,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紫台”与“青冢”,一雍荣华贵,一凄凉冷清。在色调上形35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的悲苦命运。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下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画图省识春风面,36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王安石认为:“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那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没有识人之明造成的吗?昭君的悲剧根本上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37“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同一个昭君,今昔对比,明暗相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38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点明全诗主旨。

昭君虽死,其怨难平,千年以来,胡地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怨恨”,就是怨自己命运不能自主,任人摆布,有家难回,客死异乡。“千载”,则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千载琵琶作胡语,39《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