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膜受体与细胞识别课稿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膜受体与细胞识别课稿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膜受体与细胞识别课稿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膜受体与细胞识别课稿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膜受体与细胞识别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外表

第四节细胞(xìbāo)膜与细胞(xìbāo)识别细胞(xìbāo)生物与遗传学教研室张艳芬E-mail:yfzhang6666@126Tel:3029114(O)2021.3第一页,共二十八页。1一、膜受体的概念(gàiniàn)存在于细胞膜外表(biǎomiàn)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响,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识别〔cellrecognition〕:细胞通过其外表(biǎomiàn)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第二页,共二十八页。2(一)膜受体的结构和类型1、膜受体的的分子结构膜受体的化学成分多为糖蛋白,也有糖脂和糖脂蛋白〔为糖脂和糖蛋白的复合物〕。三个结构域:细胞外域〔识别(shíbié)部〕一个或多个跨膜域〔转换部〕细胞内域〔效应部〕第三页,共二十八页。3从受体所相关配体的类型来分:可分为神经递质受体、激素受体、药物受体、细胞黏附受体、细菌毒素受体、病毒(bìngdú)受体、疟原虫受体等;按受体本身的化学或功能特性来分,可分为: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配体闸门通道、细胞因子受体,TGFβ受体等。2、膜受体的类型(lèixíng)第四页,共二十八页。4第五页,共二十八页。5

离子通道型受体由多亚基组成,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wúxū)中间步骤。根据受体的氨基酸组成及跨膜区的特点,可将离子通道型受体分为三类,Ⅰ类受体主要存在于神经(shénjīng)、肌肉等可兴奋细胞,以乙酰胆碱受体为代表。第六页,共二十八页。6乙酰胆碱受体第七页,共二十八页。7Acetylcholinereceptorhavethreeconformations(构象(ɡòuxiànɡ))第八页,共二十八页。8MediatedbytheIon-LinkedReceptorswhichconvertchemicalsignalsintoelectricalones第九页,共二十八页。9

G蛋白(dànbái)偶联受体是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jiāzú),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几乎遍布所有的细胞。第十页,共二十八页。10

具备酶活性的受体◆受体蛋白(dànbái)既是受体又是酶,一旦与配体结合即激活受体胞内段的酶活性

,又称催化受体(catalyticreceptor)。●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kinase);

●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eceptorserine/threoninekinase);●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Receptoroftyrosinephophatase);●受体鸟苷环化酶(Receptorguanyatecyclase);●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tyrosinekinase-linkedreceptors)。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11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一些生长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活化受体本身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激酶再磷酸化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再通过一系列磷酸化的级联反响,影响基因的表达。不需要通过G蛋白,由受体本身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来完成(wánchéng)信号跨膜的传导。一次跨膜蛋白,胞外区与配体结合,胞内区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部位。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12ThestimulationofthetyrosinekinaseTheformofadimerisauniversalmechanismthattheenzymelinkedreceptors,onetransmembrane,weresitmulated.受体的激酶活性被激活(jīhuó),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通过这些位点,受体可与具有SH2结构域的蛋白结合,并使之激活。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13膜受体的功能

特异性识别(shíbié)和结合相应的配体。与配体结合后,可将其相互作用的信号向其它(qítā)信号分子传导。与配体结合后,可使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14(二)膜受体作用的特点特异性与非决定性化学(huàxué)信号与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专一性,这种专一性是依靠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立体构象互补。这就使受体能够从众多的胞外信号分子中选择其所要的结合信号的根本原因。虽然这种结合有特异性,但这种特异性并非绝对严格。某些化学信号可以与一种以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如肾上腺素既能与α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收缩;又能与β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松弛。这说明,即使同一化学信号,由于所激活的受体不同,对细胞发生的调节作用也不同。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15配体具备强的亲和力当溶液中只有相对(xiāngduì)低浓度的配体时,就能使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与配体结合到达保和。受体配体结合后显示可饱和性一个细胞(xìbāo)或一定量组织内受体数目是有限的。受体配体的结合(jiéhé)是可逆的有特定的组织定位受体在体内的分布,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呈现特定的模式,即受体只存在于靶细胞。体内一定的细胞外表有一定的受体,某种细胞之所以成为某种化学信号特定的靶细胞,是由于这种细胞膜上有接受这种化学信号的受体。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16一种细胞膜上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受体,如脂肪细胞膜上含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激素受体,它们的数量各不相同。同一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的数目也不同。一般受体的密度为1-210个/细胞,且在正常的生理(shēnglǐ)条件下相对衡定,但也会随着不同的生理(shēnglǐ)状态或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三)膜受体的数量和分布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17如果某一配体分子与受体结合后能使受体被激活,说明该配体分子具有“内在活性〞。有些物质(wùzhì)与受体亲和力大、内在活性也大,这类物质(wùzhì)就为受体的冲动剂。有些物质与受体的亲和力虽大,但不产生内在活性,这类物质就为受体的阻断剂。阻断剂的分子结构与其受体的配体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能与受体结合,但不引发后续的内在活性,这样就起到了竞争性抑制作用;有的阻断剂分子与受体的配体分子结构不同,但可能结合于受体的其它位置上,改变了受体分子的构象,从而起到配体分子不能与之发生识别结合的作用。(四)受体的激动剂和阻断剂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18二、膜受体与细胞(xìbāo)识别Cellrecognition:细胞间以及细胞与环境中分子的识别(shíbié)过程,从而导致细胞出现相继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细胞膜受体是细胞识别的关键要素之一。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19〔一〕细胞(xìbāo)识别现象低等动物海绵:是由很多细胞聚集而成的多细胞群体。高等动物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异物的能力,也是细胞的一种识别现象;血液中白细胞能识别侵入的细菌并将其吞噬,而从不吞噬血液中自己的正常(zhèngcháng)细胞,这是异种间的细胞识别。受精过程有种的特异性。细胞识别对动物细胞胚胎早期的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20〔二〕细胞识别的分子(fēnzǐ)根底各种细胞识别功能的分子机制并不完全一样,但各类细胞的识别大局部都与细胞膜中的糖蛋白分子有关。由于各种细胞外表寡糖链中的单糖种类(zhǒnglèi)、数目、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不同,使糖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象“接受天线〞一样,能识别细胞外各种信息分子,其中,唾液酸对细胞识别有重要意义,是细胞识别的根底。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21海绵细胞能够重新聚集是与细胞外表的两种糖蛋白有关:一种被认为是凝集因子,另一种是凝集因子受体。分析从不同海绵别离出的凝集因子发现,它们的氨基酸组成相似,但糖的组成不同。凝集因子具有(jùyǒu)种属特异性,可识别同种海绵细胞外表的受体并结合,再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凝集因子通过自身的聚合将海绵细胞黏合在一起。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22巨噬细胞只能识别、吞噬衰老的红细胞,而不吞噬正常的红细胞,这是因为衰老的红细胞外表(biǎomiàn)的糖链丧失了唾液酸,暴露出了半乳糖残基,这是巨噬细胞识别的标记。正常红细胞外表由于有唾液酸覆盖,而不能被识别。细胞通过外表受体的作用,识别自我和非我,其识别的结果将引起不同的细胞反响。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23〔三〕细胞(xìbāo)识别所引起的反响类型配体进入细胞(xìbāo):如哺乳动物肝细胞对血清糖蛋白的识别和胞吞作用的过程。肝细胞外表有专一识别半乳糖基的受体,当血清糖蛋白〔如血清铜蓝蛋白〕非复原性末端除去唾液酸,暴露次末端半乳糖基后,它们中的90%以上就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近20种血清糖蛋白均有这种现象,被认为是血清糖蛋白更新的根底,有一定的普遍性。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24细胞黏着:可分为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和细胞外基质间的黏着。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是生殖细胞的结合、胚胎(pēitāi)发育分化、病原体入侵等生物过程的起始步骤。现已找到约20种参与细胞间黏着的外表糖蛋白分子,它们都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在细胞黏着中起作用,有的依赖钙离子,有的不依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着是一个以外表受体为媒介,并有胞外基质中的配体分子和细胞内骨架系统参与的跨膜过程。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25细胞内功能活动的改变:信息分子被受体识别结合后,激活细胞膜内的某些(mǒuxiē)成分,将其所带信息转变成细胞内信号,再引起多种生理变化和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响。很多激素和神经递质就是以这种信息传递机制发挥作用的。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26复习题概念:cellrecognition;receptor归纳膜受体的种类及作用的特点。概述细胞识别所引起(yǐnqǐ)的反响类型。简述细胞识别的分子根底。请说明G蛋白的结构特点及机制.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27内容(nè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