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基础理论-病 因_第1页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基础理论-病 因_第2页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基础理论-病 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第1页第十二单元病因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为致病因素。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某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医、药失当及先天因素等,也可成为病因。第一节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六淫。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病。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地域性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出。故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和肌表,易出现头痛、汗出、恶风、咽痒咳嗽等症。风性善行而数变善动不居,游走不定。故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走、行无定处的特点。如风寒湿三气变幻无常,发病迅速。如风疹常表现为皮肤瘙痒时作,疹块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时隐时现等。而且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一般发病急,传变也较快。风性主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病邪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寒性凝滞气受损,则经脉气血为寒邪凝结阻滞,不通则痛,出现疼痛症状。故寒邪是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第第2页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致气机收敛,腠理、筋脉挛急收缩。如:寒邪伤及肌表,卫阳被郁遏不得宣泄,可见无汗等;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等。《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为夏季火热之邪,火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可以导致人体阳气亢盛,出现壮热、面赤、脉象洪大等阳热症状。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4.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性类水,故属阴邪。清·叶桂《温热论·外感温热篇》说:“湿胜则阳微。”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困于湿,首如裹。”湿邪为患,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特征。湿性黏滞,易阻气机(症状,病程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邪致病可见到分泌物和排泄物黏滞不爽的特征,如大便的黏滞不爽;小便的滞涩不畅。二是病程的缠绵性,湿邪为病,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三是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6.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第PAGE第11页火热易生风动血例题解析A.风、热、火BCD『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易伤津液的六淫邪气为:燥、火、暑。A.寒为阴邪B.寒性收引C.寒性凝滞DE.寒性黏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致气机收敛,腠理、筋脉挛急收缩最易导致病位游走不定的外邪是A.暑燥湿风寒『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A.风邪BCD『正确答案』D肢酸楚沉重并且附着难移等。A.风邪C.暑邪D.湿邪E.火邪『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湿性黏滞,易阻气机。第二节疠气一、疠气的概念“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二、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例题解析下列哪一项是疠气的致病特点A.发病缓慢、病情较轻B.传染性不强、不易于流行C.一气一病、症状不相似D.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E.发病急骤、病情较重『正确答案』E病,症状相似。A.火气BCE.乖戾之气『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疠气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第三节七情内伤一、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二、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各种刺激作用于相应的内脏,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如大喜大惊伤心,大怒郁怒伤肝,过度思虑伤脾,过度悲忧伤肺,过度恐惧伤肾等。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影响心神数情交织,易伤心肝脾脏腑。潜病之脏腑因其正气已虚,即是情志易伤之所,故七情内伤易于损伤潜病之脏腑。例如曾患胸痹、飧泄、头痛等病证的患者,若遭遇情志刺激,最易导致潜病发作或反复发作。2.影响脏腑气机3.多发为情志病4.影响病情变化例题解析A.六淫C.七情内伤D.劳逸失度E.饮食失宜『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A.气消BCD『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A.过喜BC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A.过度愤怒BCD『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突然受惊会导致惊恐不安。A.气消BCD『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第四节饮食失宜饮食不节一、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即饥饱失常或饮食规律失常。过饥则营养不良;过饱则损伤肠胃。一方面因正气不足,抗病力弱,易感邪而发病。或可聚湿、化热、生痰而变生他病。二、饮食不洁进食不洁净的食物,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不洁可以引起各种肠胃疾病、食物中毒和寄生虫病。三、饮食偏嗜肺、咸入肾,长期偏嗜可损伤内脏。饮食偏嗜考点记忆《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例题解析A.摄食不足BD.饮食偏寒偏热E.饮食五味偏嗜『正确答案』C致脾胃大伤,或可聚湿、化热、生痰而变生他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甘,则A.肉胝陷而唇揭B.骨痛而发落C.筋急而爪枯DE.皮槁而毛拔『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辛,则A.肉胝陷而唇揭B.筋急而爪枯C.骨痛而发落DE.皮槁而毛拔『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第五节劳逸失度一、过度劳累过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劳力过度是指体力透支,一是过度劳力而耗气,二是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问·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神过度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房劳过度是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耗伤肾精肾气,损及心神。二、过度安逸可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振,脾胃功能减退。《素问·宣明五气》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例题解析《素问·A.气上BCD『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过度劳力而耗气。A.腰酸腿软,精神萎靡C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劳神过度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会导致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第六节痰饮一、痰饮的概念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包括咳吐出的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部位及症状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二、痰饮的形成痰饮的形成,多因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失职,水液代谢脾、肾、肝及三焦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三、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瘰疬痰核、阴疽流注。痰饮阻肺:胸闷气喘、咳嗽吐痰等;痰饮停胃:恶心呕吐等;痰阻心脉:胸闷心痛等。痰结咽喉形成“梅核气”影响水液代谢痰湿困脾,脾气不升,可致水湿不运;痰饮阻肺,肺失宣降,可致水液不行;痰饮停滞下焦,影响肾的气化。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由于痰饮随气流行,内可五脏六腑,外可四肢百骸、肌肤腠理。故其致病面广,发病部位不一,且又易于兼邪致病,因而痰饮所形成的病证繁多,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且痰饮A.肝、脾、肾、三焦BCD『正确答案』C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A.痰饮BC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狭义痰饮为饮在肠间。A.痰饮BC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悬饮为饮在胸胁。第七节瘀血一、瘀血的概念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具有致病作用的“死血”。“瘀血”与“血瘀”的概念不同,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瘀血是指具有致病性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二、瘀血的形成血行不畅致瘀因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血出致瘀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三、瘀血的致病特点阻滞气机、影响血脉运行、影响新血生成、病位固定,病证繁多。四、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疼痛多表现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尤甚,拒按。肿块体表的瘀血多表现为局部的淤青,而体内的瘀血多为癥块或积块。出血瘀血的出血为紫暗色,夹有血块。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质紫黯,或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