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市级名校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市级名校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市级名校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市级名校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市级名校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研究发现,新冠病毒(COVID-19)受体为血管紧张转化酶2,病毒可凭借这种受体,与同样含有这种酶的黏膜细胞完成受体结合,侵入细胞内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合成COVID-19病毒的核酸所需模板来自宿主细胞B.COVID-19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C.利用DNA酶和RNA水解酶可判断COVID-19病毒核酸的类型D.人感染COVID-19病毒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而特异性免疫不会2.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3.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的a链B.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D.图中②与③配对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4.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细胞种类小肠上皮细胞癌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寿命1~2天不死性120天5~7天能否分裂能能不能大多数不能A.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有关B.细胞癌变能无限增殖,但细胞周期的时间不会发生改变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这与基因控制的衰老与凋亡有关5.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株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白对照中主根长度大于侧根数,说明在生长过程中主根具有顶端优势B.乙、丙分别于甲组比较,说明NAA抑制主根生长和侧根发生,KT则相反C.丙、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KT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D.甲、乙、丁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KT能增强NAA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6.甲图表示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乙图表示将A、B两种物质混合,再在T1时加入某种酶后,A、B两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实验均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B.若乙图中的物质A是淀粉,则B可以是麦芽糖,该酶可以是唾液淀粉酶C.乙图中T2时刻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活性D.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中,温度和pH都属于无关变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话性,设计实验如下: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实验过程:如表所示,组别步骤12345678①设置水浴缸温度(℃)2030405020304050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1010101010101010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酶A酶A酶A酶A酶A酶A酶A酶A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实验结果:图甲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1)生物体内的酶是由__________产生的,本质是________,酶能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3)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酶制剂适于在_________下保存。(4)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为了研究光照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t1~t2时,暗反应速率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为_____。(3)在t3~t4时,给予全日照,玉米叶片吸收CO2量的相对值不再上升,说明_____。此时玉米叶肉细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原因是_____。(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9.(10分)已知某种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花的颜色受若干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依次用A/a,B/b,C/c……表示)控制。现用该植物中开红花的植株甲与开黄花的纯合植株乙杂交,F1都开黄花,F1自花传粉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27: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伴随着________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2)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F2的红花植株中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占___________。(3)将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并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成植株群体(M)。理论上,该植株群体(M)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4)现有一株基因型未知的黄花植株(N),请通过实验来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写出最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宾夕法尼亚州一名49岁女子体内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大肠杆菌变种,全球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抵抗。甚至连柯利霉素这种被医生视为“最后一线药物”的抗生素,也对这种细菌束手无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_________,该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2)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上述大肠杆菌的变种______(填“是”或“不是”)由于染色体变异所致。(3)大肠杆菌的拟核、质粒中的DNA分子____(填“有”或“无”)游离的磷酸基团。当__________酶与DNA结合时,抗生素抗性基因开始转录。11.(15分)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天然干扰素的含量低、活性低、稳定性低。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中第17位的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再利用大肠杆菌生产干扰素,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天然干扰素的缺点。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扩增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人的干扰素中第17位的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是通过改造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用蛋白质工程找到所需基因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功能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干扰素基因)。(3)在导人大肠杆菌之前,首先要构建其____________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是否翻译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合成COVID-19病毒的核酸所需模板来自COVID-19病毒自身,A错误;B、COVID-19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B错误;C、根据酶的专一性,利用DNA酶和RNA水解酶可判断COVID-19病毒核酸的类型,C正确;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因此在人感染COVID-19病毒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下降,D错误。故选C。2、D【解析】

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B正确;C、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C正确;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但其碱基序列互补,因而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故选D。3、D【解析】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是β链;A错误;B、由于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完成此过程的场所在拟核,B错误;C、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C错误;D、图中②到③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故选D。【点睛】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1)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3)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4、B【解析】

癌细胞是构成癌症的最小的一个单位。一般癌细胞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细胞核上,可能细胞核比普通的正常细胞要大很多,而且形态不规则,可能含有丰富的染色质,所以染色的时候会表现出颜色深浅不一。癌细胞由于基因发生改变,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另外癌细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的特性,正常的细胞不可能出现无限增殖。【详解】A、白细胞吞噬病原体,会被免疫细胞裂解,从表格中可以发现,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A正确;B、细胞癌变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的时间会缩短,B错误;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C正确;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主动的死亡,D正确。故选B。5、D【解析】

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甲乙组对比来看,NAA能抑制主根生长,甲丙组对比来看,KT能促进主根生长;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详解】A、顶端优势是顶芽(主根)优先生长而侧芽(侧根)受抑制的现象,空白对照中主根长度大于侧根数量而未体现主根长度与侧根长度的关系,因此不能体现主根的顶端优势,A错误;B、乙、丙分别与甲组比较,说明NAA抑制主根生长和促进侧根发生,KT则相反,B错误;C、丙、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不能说明KT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C错误;D、甲、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D正确。故选D。6、C【解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等。甲图中,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反应速率达到一定值时,此时再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起催化作用的酶已经饱和。乙图中,随着反应进行,浓度不断增加的是生成物即B,浓度不断减少的是反应物即A,T1时刻反应开始,T2时刻反应速度变缓,A反应物的含量趋于0,直到最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此时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为底物浓度。【详解】A、甲图中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后,此时再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A正确;B、若乙图中的物质A是淀粉,则B可以是麦芽糖,该图表示的反应为A(淀粉)B(麦芽糖),该酶可以是唾液淀粉酶,B正确;C、乙图中T2时刻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C错误;D、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均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完成,温度和pH都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酶促反应因素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曲线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活细胞蛋白质或RNA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温度、酶的种类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右温度降低会引起酶A的活性下降,酶催化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增加低温(0~4℃)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解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在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酶促反应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受到酶浓度的限制,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几乎不再改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当温度高与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详解】(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生物体内的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加快反应速度。(2)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据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因变量是反应速率,检测指标是麦芽糖的产生量,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实验中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3)由图乙实验结果可知,在20~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A活性逐渐升高,因此可知,由40℃适当降低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即P点会向右移动,为了保持酶活性需要将酶置于低温(0~4℃)保存。(4)由于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本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点睛】熟知酶的概念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表内容并能正确获取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增大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导致暗反应增强13给予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吸水涨破【解析】

根据题意和曲线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从30%全光照到70%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从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说明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不吸收CO2只释放CO2。【详解】(1)在t1一t2,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导致暗反应增强,暗反应速率逐渐增大。(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t3时从外界吸收的CO2,即4+9=13。(3)从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说明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此时由于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因此玉米叶肉细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4)如果叶绿体中积累大量的可溶性糖,叶绿体基质的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叶绿体过度吸水涨破。【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同源染色体AaBbCe80黄花:红花=1:7实验思路:让该黄花植株(N)自交,单株收获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花色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植株都开黄花,则N为纯合子;若子代植株出现红花(或出现黄花和红花),则N为杂合子【解析】

由题干信息“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27:37”,红花占27/(27+37)=(3/4)3,因此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详解】(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可以在解题时借助“假设法”进行判断。首先,假设花色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应为3:1,这与题中的比例27:37不相符,因此假设不成立;再假设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由此可推知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应为9:7,这也与题中的比例27:37不相符,因此假设不成立;接下来假设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由此可推知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为27:37,这与题中的分离比相符,因此假设成立,即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为27:37,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2×2=8(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中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是隐性纯合的,因此,红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仍为红花,即子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3)将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并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培育成植株群体(M),由于F1的基因型为AaBbCc,产生的配子有8种,其中只有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经单倍体育种以后开黄花,其余开红花;理论上,该植株群体(M)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花:红花=1:7。(4)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黄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子代都为黄花。黄花植株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有黄花和红花两种。因此,最简便的实验思路是让该黄花植株(N)自交,单株收获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花色即可判断黄花植株N是否为纯合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0、病毒(或DNA病毒)脱氧核苷酸不是无RNA聚合【解析】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无染色体,且DNA为环状。T2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品系,属于T系噬菌体。这是一类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具有蝌蚪状外形,头部呈正20面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包裹DNA作为遗传物质。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进而通过寄主体内的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详解】(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2)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3)由于拟核、质粒中的DNA分子都呈环状,故这些DNA分子无游离的磷酸基团。当RNA聚合酶与DNA结合时,抗生素抗性基因开始转录。【点睛】原核生物的结构是常见的考点也是易错点,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且原核生物因为结构简单,繁殖快速,常被用作遗传的研究材料,应熟悉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1、DNA双链复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基因设计预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