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审计方法一、审计方法体系二、审计一般方法三、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四、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五、抽样审计方法六、审计方法的选用第三节审计方法一、审计方法体系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的方法体系,明确审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抽样审计的相应内容,学生应能够较灵活的将审计的方法应用到审计实践中。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要求2重点抽样审计方法的具体内容难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重点抽样审计方法难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3
一、审计方法体系(一)审计方法的概念(二)审计方法体系一、审计方法体系4(一)审计方法的概念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是审计主体监督审计客体行为方式的概括和描述。
(一)审计方法的概念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5(二)审计方法体系计划制定方法程序确定方法方案设计方法等审计规划方法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实施方法审计管理方法审计一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分析法计算法盘点法调节法鉴定法观察法(二)计划制定方法审计规审计技审计实审计管理方法审计一顺查法6二、审计一般方法(一)顺查法和逆查法(二)详查法和抽查法二、审计一般方法(一)顺查法和逆查法7(一)顺查法和逆查法P73
顺查法和逆查法是按照审计会计资料或取证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分类。
1、顺查法顺查法又称为正查法,是指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查证的方法。即从检查原始凭证开始,到审阅会计报表为止。
2、逆查法逆查法又称为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业务处理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查证的方法。从审阅和分析会计报表开始,最后检查原始凭证。(一)顺查法和逆查法P73顺查法和逆查法是8(二)详查法和抽查法P74
详查法和抽查法是按照会计资料或审计证据的审计范围或数量而作的分类。
1、详查法详查法通常也称精查法或细查法,就是指对被审单位一定范围内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详细地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详查法一般采取按顺序检查的方式,并对应审的资料和事项进行逐笔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详查法与全面审计不同,全面审计是按审计范围大小和内容多少而划分的一种审计类型,详查法是按检查手续不同而划分的一种审计方法;全面审计既可以进行详查,也可以进行抽查,且大多数为抽查。(二)详查法和抽查法P74详查法和抽查法9
2、抽查法抽查法指对被审单位一定范围内的某些业务或某一部分会计资料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抽查法和局部审计不同,局部审计是按审计范围大小或项目多少而划分的一种审计方法,抽查法是按检查手续不同而划分的一种审计方法;局部审计既可以进行抽查,也可以进行详查,且大多数为详查。2、抽查法10三、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审阅法(二)核对法(三)查询法(四)分析法(五)计算法三、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审阅法11(一)审阅法
1、概念:审阅法是指仔细审查阅读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审查方法。2、审阅法的内容1)原始凭证的审阅2)记账凭证的审阅3)账簿的审阅4)报表的审阅5)其他文件资料的审阅(一)审阅法1、概念:审阅法是指仔细审查阅12(二)核对法1、概念:核对法是审计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又一种重要的审计方法,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复核,二是核对。2、复核技术3、核对技术复核原始凭证复核记账凭证复核会计账簿复核会计报表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表表核对(二)核对法1、概念:核对法是审计过程中经13(三)查询法
1、概念:查询法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疑点和问题,或为了发现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其区别在于调查询问是当面进行,还是通过发函进行。2、面询技术面询技术,也叫询问法,是指审计人员直接向被审计单位内外的有关人员当面询问意见,以取得必要的资料或对某一问题给以证实的一种方法。3、函询技术函询技术,也叫函证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三)查询法1、概念:查询法是指审14(四)分析法
1、概念:分析法,有些人将这种技术称之为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调查,加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2、分析性程序的目的1)在审计计划阶段,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3)在审计报告阶段,对审计范围内的资料进行总体复核,形成或支持审计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人员在所有审计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必须运用分析性程序,但在审计实施阶段则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四)分析法1、概念:分析法,有153、分析性程序的运用P75
1)趋势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或幅度,以掌握有关数据的变动趋势或发现异常的变动。
2)比率分析法:主要是结合其他有关信息,将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的相关项目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用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
3.合理性测试法:通过彼此相关联的项目或造成某种变化的各种变量,测试某项目金额是否合理。
4.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回归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即回归方程式),并利用回归方程式进行分析。3、分析性程序的运用P75164、分析性程序结果的处理取得分析性程序的结果后,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考虑以下因素,合理确定分析性程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1)分析性程序所涉及项目的重要性。对于重要的项目,不应仅仅依赖分析性程序;
2)分析性程序结果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
3)分析性程序预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程序;
4)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程序;
5)实施分析性程序人员的能力与经验。4、分析性程序结果的处理17(五)计算法
该法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财务资料中的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对的方法。(五)计算法该法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18四、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一)盘点法(二)调节法(三)鉴定法(四)观察法四、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一)盘点法19(一)盘点法
1.概念:盘点法,是指对被审单位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其数量、品种,规格及其余额等实际状况,借以证实有关实物账户的余额是否真实、正确,从中收集实物证据的一种方法。在一般审计项目中,盘点法是不可缺少的。盘点法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两种。
2.直接盘点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亲自到现场盘点实物,证实书面资料同有关的财产物资是否相符的方法。
3.监督盘点法:是指在盘点有关财产物资时,审计人员不亲自进行盘点,而是由经管财产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实物盘点清查,通过对有关盘点手续的观察、财务保管情况的观察及监督,证实书面资料同有关的财产物资是否相符的方法。
说明:在具体实施盘点时,多数项目都采用监督盘点的方式,除非是对特别贵重的物品或可能隐藏问题的物品才进行直接盘点。(一)盘点法1.概念:盘点法,是20(二)调节法
1.概念: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调节法主要用于未达账项的调节和实物盘点时由于时间的差异而进行的调节。
2.未达账项的调节,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往来账项余额调节等。
3.实物盘存数的调节,如现金盘存额调解,有价证券盘存额调解,存货盘存数调节等。(二)调节法1.概念:调节法是指在21(三)鉴定法鉴定法是指对书面资料、实物和经济活动等的分析、鉴别所需要的技能超过一般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而聘请有关专门部门或人员运用专门技术进行确定和识别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三)鉴定法鉴定法是指对书面资料、实22(四)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审计现场对被审单位的经济管理及业务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借以查明被审事项的事实真相的一种审计方法。它适用于观察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观察经济业务的运作过程。(四)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审计23五、抽样审计方法▲(一)抽样审计方法概述(二)抽样审计方法的一般程序(三)控制测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四)实质性细节测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五、抽样审计方法▲(一)抽样审计方法概述24(一)抽样审计方法概述1、抽样审计的概念所谓抽样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的全部项目中选取一定数量的项目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测试,得到样本特征,并根据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结果,以得出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
注意: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并不是对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都适用的,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程序。(一)抽样审计方法概述1、抽样审计的概念252、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控制运行有效还是认定恰当2、审计抽样的特征控制运行有效还是认定恰当26注意抽样审计在取证过程中运用:①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②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③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注意抽样审计在取证过程中运用:27抽样审计统计抽样审计按抽样决策依据不同非统计抽样审计3、抽样审计的种类属性抽样变量抽样抽样审计统计抽按抽样决策非统计抽3、抽样审计的种类属性抽样28(1)统计抽样
1)概念:统计抽样是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注册会计师通过统计抽样能够量化和控制抽样风险,使审计报告质量更高。
2)分类按照统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①属性抽样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属性抽样是运用于控制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法。在控制测试中,审计人员只要求做出总体某种属性的发生率是多少的结论,而不必做出总体错误数额大小的估计。因此,采用属性抽样。(1)统计抽样1)概念:统计抽样是运用概率论29
②变量抽样变量抽样是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法,是根据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主要运用于实质性程序方面。它通过检查会计报表各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来取得做出审计结论所需的直接证据。
说明:在审计实务中,经常存在同时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双重目的抽样。②变量抽样30(2)非统计抽样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有目的地从特定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2)非统计抽样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31(3)几点说明1)统计抽样是指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将数理统计的方法与审计工作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审计方法。2)非统计抽样是利用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选取样本的一种方法。3)抽样离不开专业判断。在审计抽样过程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要求注册会计在设计、实施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4)对选取的样本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与抽样方法无关。
5)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关系如图所示:(3)几点说明1)统计抽样是指以概率32确定测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程序运用模型确定样本规模应用审计程序运用判断确定样本规模判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应用审计程序运用统计法规和职业判断评价样本结果运用判断评价样本结果记录结论应检查多少项目抽样种类全部项目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抽多少怎么查样本怎么抽确定测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程序运用模型确定样本规模应用审计程33
(1)在审计抽样过程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要求注册会计在设计、实施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
(2)对选取的样本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与抽样方法无关。
(3)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的选用也不影响获取单个样本项目证据的适当性以及审计人员对发现的样本错误所作的适当反应。结论(1)在审计抽样过程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344、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
1)概念:所谓抽样风险,就是指抽样误差导致有关总体审计结论错误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变动关系,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2)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控制测试中抽样风险包括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
①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内部控制,而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可能性,即CPA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是一种保守型的风险,一般也归结为第I类风险,或Alpha风险,即风险。
②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可予信赖的可能性。或者说,审计人员对事实上不能完全信赖或完全不能信赖的内部控制而错误地予以过分信赖,即CPA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险是比较严重的风险,一般归结为第II类风险,或Beta风险,即β险。4、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1)抽样风险35
3)实质性程序中的抽样风险实质性程序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两种。
①误拒风险是指被查总体事实上并不存在重要错报,而样本却支持得出存在重要错报的结论可能性,即CPA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拒风险也是一种保守型风险,也可以归为第I类风险,或α险。
②误受风险与误拒风险相反,是指被查总体实际存在重要错报,而样本却支持得出不存在重要错报的结论的可能性,即CPA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说这是特别严重的风险,将之归结为第II类风险,或β险。
3)实质性程序中的抽样风险364)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信赖不足风险、误拒风险两种称为“第I类风险”或“α险”,这类风险直接影响审计效率,但并不影响审计效果。
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称为“第II类风险”或“β险”,这类风险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效果,这是两种后果较严重的风险。4)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37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测试种类影响审计效率的风险影响审计效果的风险控制测试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β细节测试误拒风险误受风险β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控制测试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细节38
(2)非抽样风险
1)概念: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包括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所导致的所有风险。2)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①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②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③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④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2)非抽样风险39(3)说明
1)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会存在。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在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只能根据职业判断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和控制。
2)对特定样本而言,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既然抽样风险只与被检查项目的数量有关,那么控制抽样风险的惟一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3)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3)说明40(二)抽样审计方法的一般程序1、确定是否采用审计抽样2、确定审计对象总体3、确定抽样单元4、设计样本5、选取样本6、抽样结果的评价样本设计(二)抽样审计方法的一般程序1、确定是否采用审计抽样样本414、设计样本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规模、抽样组织方式、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称为样本设计。审计人员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以下基本因素:(1)审计目标(2)审计对象总体及抽样单元(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变动关系,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4)可信赖程度在既定的内部控制下,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成正向变动关系,审计人员对可信赖程度要求越高,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可信赖程度与抽样风险是互补的,也就是:
抽样风险=1-可信赖程度4、设计样本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规模、抽样组织方42(5)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成反向变动关系,审计人员对可容忍误差确定的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6)预期总体误差预期总体误差与样本量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如果预期总体误差较多,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相反,如果预期总体不存在误差,则样本量较小。(7)分层分层就是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分层主要适用于内部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特征的总体,即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分层;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分层重点审计发生错弊可能性大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5)可容忍误差43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影响因素控制测试细节测试与样本量的关系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反向变动可容忍误差可容忍偏差率可容忍错报反向变动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偏差率预计总体错报同向变动可信赖程度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效果好认定层不存在重大错漏报同向变动总体规模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影响很小影响样本量的因素影响因素控制测试细节测试与样本量的关系可接445、选取样本
(1)基本要求
在选取样本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总体中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是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不管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所有的审计抽样均要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样本对总体来讲具有代表性。否则,就无法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2)基本方法
常用的选取样本的方法有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分层选样等方法。5、选取样本(1)基本要求
在选取45
1)随机选样随机选样是指对审计对象总体或次级总体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则选取样本。也就是指总体中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均等的被选取机会,而不受任何主观干预。在审计实务中,随机选样通常运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随机数生成程序来进行。
①随机数表选样随机数表法是随机抽取样本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纯随机抽样法,它借助于随机数表来确定样本项目。
②计算机随机数生成程序选样
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它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9共10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其步骤为:1)随机选样46
一是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的项目与表中数字的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编号可利用总体项目中原有的某些编号,如凭证号、支票号、发票号等。在没有事先编号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按一定的方法进行编号。如由40页、每页50行组成的应收账款明细表,可采用4位数字编号,前两位由01-40的整数组成,表示该记录在明细表中的页数,后两位数字由01~50的整数组成,表示该记录的行次。这样,编号0534表示第5页第34行的记录。所需使用的随机数的位数一般由总体项目数或编号位数决定。如前例中可采用4位随机数表,也可以使用5位随机数表的前4位数字或后4位数字。一是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47
二是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的方法。即从随机数表中选择一个随机起点和一个选号路线,随机起点和选号路线可以任意选择,但一经选定就不得改变。从随机数表中任选一行或任何一栏开始,按照一定的方向(上下左右均可)依次查找,符合总体项目编号要求的数字,即为选中的号码,与此号码相对应的总体项目即为选取的样本项目,一直到选足所需的样本量为止。例如,从前述应收账款明细表的2000个记录中选择l0个样本,总体编号规则如前所述。即前两位数字不能超过40,后两位数字不能超过50。如从表第一行第一列开始,使用前4位随机数,逐行向右查找,则选中的样本为编号3204、0741、0903、0941、3815、2216、0141、3723、0550、3748的10个记录。
随机数选样不仅使总体中每个抽样单元被选取的概率相等,而且使相同数量的抽样单元组成的每种组合被选取的概率相等。这种方法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中均适用。由于统计抽样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计量实际样本被选取的概率,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统计抽样。二是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的方法。48随机数表123456789101320446903729655921148103440582015847718485762465052238219607082592816420897107411090378153056195984253823839498766441286779596178346379160941642438484324683102179271635860893815795620967187955450209177055948567694022165014140141337231055093748956459529836950006195883430982507003005436748144597809277138277207646463811359325568982202713812935297025080335558714011796450940957533490593566363187953051105269529384647570716750613710152369205321220343614489020861059442592477495582835983788351347870207950135289906随机数表1234567891013204469037296549
2)系统选样系统选样法又称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是指先将总体单位按序排列,然后按照一个或几个随机起点,以相同的间隔等距离地抽选样本的抽样方式。其步骤是: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选样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然后再在抽样范围内选取随机起点,从随机起点始,每隔选样间隔就选取一个样本,直至选够样本量。3)随意选样随意选样也叫任意选样,是不考虑金额大小、资料取得的难易程度及个人偏好,以随意的方式选取样本。2)系统选样504)总结上述三种基本方法均可选出代表性样本。但随机数选样和系统选样属于随机基础选样方法,即对总体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则选取样本,因而可以在统计抽样中使用,当然也可以在非统计抽样中使用。而随意选样虽然也可以选出代表性样本,但它属于非随机基础选样方法,因而不能在统计抽样中使用,只能在非统计抽样中使用。4)总结516、抽样结果的评价
审计人员对样本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其具体步骤和内容如下:(1)分析样本误差。
1)控制测试时偏差率;
2)细节测试时错报金额;(2)推断总体误差。1)在实施控制测试时,由于样本的误差率就是整个总体的推断误差率,注册会计师无需推断总体误差率;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误差金额推断总体误差金额,并考虑推断误差对特定审计目标及审计的其他方面的影响。6、抽样结果的评价审计人员对样本实施必52
(3)形成审计结论。
1)控制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评价
①统计抽样
在控制测试中如果采用统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应当将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总体偏差率是指在CPA确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偏差率上限的估计值,即总体偏差率与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之和。(3)形成审计结论。53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结论①低于可以接受②大于或等于不能接受③低于但接近考虑是否接受(接受总体,扩大测试范围)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结论①低于可以接受②大于或54④不大不小②非统计抽样
在非统计抽样中,抽样风险无法直接计量,CPA经常将样本偏差率(即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判断总体是否可以接受。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关系结论①大于不能接受②低于但接近不能接受③大大低于可以接受考虑扩大样本规模④不大不小②非统计抽样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关系结论①大于552)细节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评价
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首先必须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面记录金额。将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从推断的总体错报金额中减掉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调整后的推断总体错报与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可容忍错报相比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总体错报上限=推断的总体错报+抽样风险允许度2)细节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评价56①统计抽样推断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关系结论①低于不存在重大错报,可以接受②大于或等于存在重大错报,不可以接受①统计抽样推断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关系结论①低于不存在重大错57④不大不小②非统计抽样推断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关系结论①大于存在重大错报,不能接受②低于但很接近存在重大错报,不能接受③远远小于不存在重大错报,可以接受考虑能否接受,考虑是否扩大细节测试范围④不大不小②非统计抽样推断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关系结论①大于58(三)控制测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
说明:统计抽样方法与非统计抽样方法均适应于控制测试,这里只介绍常见的三种统计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样本发现样本(三)控制测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说明:统计抽591、固定样本量抽样(1)原理:在固定样本量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对一个确定规模样本实施检查,且等到某一确定规模的样本全部选取、审查完以后,才作出审计结论。(2)思路1)确定样本规模
方法一:公式计算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系数(R)可容忍偏差率(TR)公式中有两个关键因素:①信赖过度风险系数;②可容忍偏差率。样本量(n)=由于控制测试是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主要证据来源,因此,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应确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在数量上是指5%~10%的信赖过度风险。在实务中,一般控制的测试是将信赖过度风险确定为10%。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不改变其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从而不改变其计划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前提下,愿意接受的对于设定控制的最大偏差率。1、固定样本量抽样(1)原理:在固定样本量抽样中,60方法二:利用样本量表确定样本规模(见P80表3.3)
2)推断总体误差①计算总体偏差率
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样本规模
说明:因为控制测试中样本偏差率就是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数,故无需另外推断总体偏差率。②考虑抽样风险(见P81举例)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风险子数(R)/样本量(n)×100%
说明:风险子数可查表3.2。
③分析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样本偏差率=方法二:利用样本量表确定样本规模(见P80表3.3)样612.停—走抽样(1)原理停—走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采用固定样本量抽样时,如果预计总体偏差率大大高于实际偏差率,其结果将是选取了过多的样本,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2)思路停一走抽样从预计总体偏差率为零开始,通过边抽样边评估来完成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先抽取一定量的样本进行审查,如果结果可以接受,就停止抽样得出结论,如果结果不能接受,就扩大样本量继续审查直至得出结论。(3)评价①预计总体偏差率较低时,该方法可以尽量减少样本规模;
②如果对所有抽样单元进行检查,其审计成本可能会大于控制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程序的成本。2.停—走抽样(1)原理623.发现抽样(1)思路发现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另一种特殊形式,与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现抽样将预计总体偏差率直接定为0%,并根据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一起确定样本量。在对选出的样本进行审查时,一旦发现一个偏差就立即停止抽样。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偏差,则可以得出总体可以接受的结论。(2)评价该方法适合于查找企业存在的重大舞弊或非法行为。3.发现抽样(1)思路63(四)实质性细节测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方法传统变量抽样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四)实质性细节测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方法传统变概率比例规模抽641.传统变量抽样
(1)均值估计抽样1)定义均值估计抽样是指通过抽样审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2)步骤①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②用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③总体估计金额与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的总体错报。3)教材P84举例。1.传统变量抽样(1)均值估计抽样65(2)差额估计抽样1)定义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然后再以这个平均差额乘以总体规模,从而求出总体的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即总体错报)的一种方法。2)步骤①计算样本平均错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样本规模);②推断总体错报金额(=平均错报×总体规模)③将总体错报估计数与可容忍错报比较。3)教材P84举例。(2)差额估计抽样66(3)比率估计抽样
1)定义比率估计抽样是指以样本的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关系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关系,然后再以这个比率去乘总体的账面金额,从而求出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的一种抽样方法。2)步骤①计算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100%);②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③推断的总体错报(=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3)教材P84举例。(3)比率估计抽样672、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to-sizesampling,PPS)(1)PPS抽样含义理解PPS抽样是以货币单位作为抽样单元进行选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用样本错报率来推断总体错报率进而推断总体错报金额。
说明:1)PPS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关注的是差错的金额,而不是差错率,它根据抽样结果计算差错上限,并将其与所设定的可容忍差错金额进行比较来推断总体价值,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易发生额或账户余额存在高估的情况;2)PPS抽样因其抽样单位是元单位,又称为“货币单位抽样”或“元单位抽样”;3)PPS抽样因其要求计算各个总体项目的累计金额,又称为“累计货币金额抽样”;4)PPS抽样因其将数学的属性与变量的结论结合在一起,又称为“综合属性变量结合抽样”。2、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robability-
68(2)PPS抽样优点1)PPS抽样一般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2)PPS抽样的样本规模不需考虑被审计金额的预计变异性。3)PPS抽样中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因而生成的样本自动分层。4)PPS抽样中如果项目金额超过选样间距,PPS系统选样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5)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没有错报,PPS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6)PPS抽样的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2)PPS抽样优点69(3)缺点:
1)使用PPS抽样时通常假设抽样单元的审定金额不应小于零或大于账面金额。2)如果注册会计师在PPS抽样的样本中发现低估,在评价样本时需要特别考虑。3)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4)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PPS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更可能拒绝一个可接受的总体账面金额。5)在PPS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6)当预计总体错报金额增加时,PPS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3)缺点:70(4)PPS抽样原理(可参考注会教材)
1)抽样规模的确定2)选取样本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随机数表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来选取样本。
3)审查样本(实施审计程序)4)评价样本结果推断总体错报上限和下限。
5)得出审计结论只有在总体错报上限和下限的低估和高估落在可容忍错报的限额内,注册会计师才可以接受账面价值是公允的,如果总体错报超过了可容忍错报,则注册会计师需提请客户调整错报,将总体账面价值错报降低至可接受范围之内。(4)PPS抽样原理(可参考注会教材)71六、审计方法的选用1、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相适应2、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3、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4、应与审计方式或审计工作的地点相适应六、审计方法的选用1、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相适应72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产生影响的是()。A.信赖过度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C.误受风险 D.非抽样风险【答案】D【解析】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只有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均有影响。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课堂练习732.根据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A.变量抽样 B.属性抽样C.统计抽样 D.非统计抽样
【答案】A【解析】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属性抽样。2.根据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743.注册会计师希望从2000张编号为0001至2000的支票中抽取100张进行审计,随机确定的抽样起点为1955,采用系统抽样法下,抽取到的第四个样本号为()。A.2015 B.0015 C.2005 D.1995【答案】B【解析】间距=N/n=2000/100=20,前四个样本号应为:1955、1975、1995、0015,所以第四个样本号应为0015。3.注册会计师希望从2000张编号为0001至2000的支票754.下列属于信赖不足风险是()。A.根据抽样结果对实际存在重大错误的账户余额得出不存在重大错误的结论B.根据抽样结果对实际不存在重大错误的账户余额得出存在重大错误的结论C.根据抽样结果对内控制度的信赖程度高于其实际应信赖的程度D.根据抽样结果对内控制度的信赖程度低于其实际应信赖的程度
【答案】D【解析】选项A属于抽样风险的误受风险;选项B属于抽样风险的误拒风险;选项C属于抽样风险的信赖过度风险。4.下列属于信赖不足风险是()。765.在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与样本数量之间()。A.同向变动关系 B.反向变动关系C.同比例变动关系D.反比例变动关系【答案】B【解析】信赖过度风险越大,实施的程序越少,因此二者是反向关系。5.在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与样本数量之间()。776.有关审计抽样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注册会计师可采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只要运用得当,均可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B.审计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的所有审计程序C.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方法的选用,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D.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率【答案】A【解析】选项B中审计抽样不适用于观察、询问和分析程序;选项C中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选用,并不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选项D中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益。6.有关审计抽样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787.有关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下列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能认同的是()。A.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会降低审计效率B.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会影响审计效果C.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影响D.审计抽样只与审计风险中的检查风险相关【答案】D【解析】审计抽样与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均相关。7.有关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下列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能认同798.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抽样方法运用不恰当的是()。A.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但如果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同时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可以运用审计抽样B.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可以将审计抽样用于控制测试C.控制测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采用审计抽样D.审计抽样适用于细节性测试,不适用于实质性分析程序【答案】C【解析】控制测试中不一定适用审计抽样,只有当控制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才采用审计抽样测试内部控制。8.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抽样方法运用不恰当的是()。80
二、多项选择题1.在抽样风险中,导致注册会计师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的风险有()。A.信赖不足风险 B.信赖过度风险C.误受风险 D.误拒风险【答案】A、D【解析】选项B、C属于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二、多项选择题81
2.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程序中运用审计抽样,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则注册会计师应()。A.增加样本量 B.执行替代程序C.修改控制测试 D.修改实质性程序
【答案】A、B【解析】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应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2.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程序中运用审计抽样,如果推断的总体823.在进行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如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应当考虑()。A.增加样本量B.执行替代审计程序C.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D.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答案】A、C【解析】在进行控制时,注册会计师如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序,说明原来预计控制风险较低,计划要做的实质性程序较少,需要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将要实施的实质性程序。3.在进行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如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834.有关审计抽样的下列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能认同的有()。A.审计抽样适用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所有审计程序B.统计抽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非统计抽样的消亡C.统计抽样能够减少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D.对可信赖程度要求越高,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答案】A、C【解析】审计抽样不适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程序,选项A错误;统计抽样无法减少专业判断。4.有关审计抽样的下列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能认同的有()845.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A.选样方法能够计量并控制审计风险在可接受的水平B.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C.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D.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答案】B、C、D【解析】选样方法只是一种样本选取方法,它不能控制审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要靠样本量和实质性程序的恰当性。5.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85三、判断题1.注册会计师不论选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答案】√【解析】只要注册会计师运用得当,二者均可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2.统计抽样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抽样方法,因此,采用统计抽样能比采用非统计抽样选取更加适当的样本。()【答案】√【解析】因为这是统计抽样优于非统计抽样之处。三、判断题863.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的抽样风险是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细节测试时,应关注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4.注册会计师设计的样本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所选取的样本的质量。()【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设计的样本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所选取的样本的数量;而样本的选取将影响样本的质量。3.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的抽样风险是信赖不足风87
5.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
【答案】√【解析】审计抽样的概念。5.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886、发现抽样与停一走抽样的实质性区别仅在于前者是一次性设定预期总体误差为零,然后通过抽样审查寻找有无与“预期总体误差”相矛盾的证据,后者则是从设定预期总体误差为零开始,通过逐步调整增加预期总体误差使之与样本误差逐渐相吻合。()【答案】√【解析】固定样本量抽样、停一走抽样和发现抽样这三种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设定预期总体误差。6、发现抽样与停一走抽样的实质性区别仅在于前者是一89三、综合题1.公开发行A股的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对X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在审计X公司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时,为了确定X公司销售业务是否真实、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A和B注册会计师拟从X公司2005年开具的销售发票的存根中选取若干张,核对销售合同和发运单,并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X公司2005年共开具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4000张,销售发票号码为第2001号至第6000号,A和B注册会计师计划从中选取10张销售发票样本。随机数表(部分)列示如下:三、综合题90列号随机数行号(1)(2)(3)(4)(5)(1)1048015011015360201181647(2)2236846573255958531330995(3)2413048360225279726576393(4)4216793093062436168007856(5)3757039975818371665606121(6)7792106907110084275127756(7)9956272905564206999498872(8)9630191977054630797218876(9)8975914342636611028117453(10)8547536857533425398853060列号(1)(2)(3)(4)(5)(1)10480191
要求:(1)针对上述资料,假定A和B注册会计师以随机数所列数字的后4位数与销售发票号码一一对应,确定第(2)列第(4)行为起点,选号路线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确定选取的10张销售发票样本的发票号码分别为多少?
【答案】选取的10张销售发票样本的发票号码分别为3093、2905、4342、5595、2527、5463、3661、3342、2011、5313。要求:(1)针对上述资料,假定A和B注册92第三节审计方法一、审计方法体系二、审计一般方法三、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四、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五、抽样审计方法六、审计方法的选用第三节审计方法一、审计方法体系93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的方法体系,明确审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抽样审计的相应内容,学生应能够较灵活的将审计的方法应用到审计实践中。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要求94重点抽样审计方法的具体内容难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重点抽样审计方法难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95
一、审计方法体系(一)审计方法的概念(二)审计方法体系一、审计方法体系96(一)审计方法的概念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是审计主体监督审计客体行为方式的概括和描述。
(一)审计方法的概念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97(二)审计方法体系计划制定方法程序确定方法方案设计方法等审计规划方法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实施方法审计管理方法审计一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分析法计算法盘点法调节法鉴定法观察法(二)计划制定方法审计规审计技审计实审计管理方法审计一顺查法98二、审计一般方法(一)顺查法和逆查法(二)详查法和抽查法二、审计一般方法(一)顺查法和逆查法99(一)顺查法和逆查法P73
顺查法和逆查法是按照审计会计资料或取证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分类。
1、顺查法顺查法又称为正查法,是指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查证的方法。即从检查原始凭证开始,到审阅会计报表为止。
2、逆查法逆查法又称为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业务处理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查证的方法。从审阅和分析会计报表开始,最后检查原始凭证。(一)顺查法和逆查法P73顺查法和逆查法是100(二)详查法和抽查法P74
详查法和抽查法是按照会计资料或审计证据的审计范围或数量而作的分类。
1、详查法详查法通常也称精查法或细查法,就是指对被审单位一定范围内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详细地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详查法一般采取按顺序检查的方式,并对应审的资料和事项进行逐笔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详查法与全面审计不同,全面审计是按审计范围大小和内容多少而划分的一种审计类型,详查法是按检查手续不同而划分的一种审计方法;全面审计既可以进行详查,也可以进行抽查,且大多数为抽查。(二)详查法和抽查法P74详查法和抽查法101
2、抽查法抽查法指对被审单位一定范围内的某些业务或某一部分会计资料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抽查法和局部审计不同,局部审计是按审计范围大小或项目多少而划分的一种审计方法,抽查法是按检查手续不同而划分的一种审计方法;局部审计既可以进行抽查,也可以进行详查,且大多数为详查。2、抽查法102三、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审阅法(二)核对法(三)查询法(四)分析法(五)计算法三、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审阅法103(一)审阅法
1、概念:审阅法是指仔细审查阅读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审查方法。2、审阅法的内容1)原始凭证的审阅2)记账凭证的审阅3)账簿的审阅4)报表的审阅5)其他文件资料的审阅(一)审阅法1、概念:审阅法是指仔细审查阅104(二)核对法1、概念:核对法是审计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又一种重要的审计方法,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复核,二是核对。2、复核技术3、核对技术复核原始凭证复核记账凭证复核会计账簿复核会计报表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表表核对(二)核对法1、概念:核对法是审计过程中经105(三)查询法
1、概念:查询法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疑点和问题,或为了发现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其区别在于调查询问是当面进行,还是通过发函进行。2、面询技术面询技术,也叫询问法,是指审计人员直接向被审计单位内外的有关人员当面询问意见,以取得必要的资料或对某一问题给以证实的一种方法。3、函询技术函询技术,也叫函证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三)查询法1、概念:查询法是指审106(四)分析法
1、概念:分析法,有些人将这种技术称之为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调查,加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2、分析性程序的目的1)在审计计划阶段,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3)在审计报告阶段,对审计范围内的资料进行总体复核,形成或支持审计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人员在所有审计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必须运用分析性程序,但在审计实施阶段则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四)分析法1、概念:分析法,有1073、分析性程序的运用P75
1)趋势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或幅度,以掌握有关数据的变动趋势或发现异常的变动。
2)比率分析法:主要是结合其他有关信息,将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的相关项目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用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
3.合理性测试法:通过彼此相关联的项目或造成某种变化的各种变量,测试某项目金额是否合理。
4.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回归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即回归方程式),并利用回归方程式进行分析。3、分析性程序的运用P751084、分析性程序结果的处理取得分析性程序的结果后,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考虑以下因素,合理确定分析性程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1)分析性程序所涉及项目的重要性。对于重要的项目,不应仅仅依赖分析性程序;
2)分析性程序结果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
3)分析性程序预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程序;
4)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程序;
5)实施分析性程序人员的能力与经验。4、分析性程序结果的处理109(五)计算法
该法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财务资料中的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对的方法。(五)计算法该法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110四、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一)盘点法(二)调节法(三)鉴定法(四)观察法四、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一)盘点法111(一)盘点法
1.概念:盘点法,是指对被审单位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其数量、品种,规格及其余额等实际状况,借以证实有关实物账户的余额是否真实、正确,从中收集实物证据的一种方法。在一般审计项目中,盘点法是不可缺少的。盘点法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两种。
2.直接盘点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亲自到现场盘点实物,证实书面资料同有关的财产物资是否相符的方法。
3.监督盘点法:是指在盘点有关财产物资时,审计人员不亲自进行盘点,而是由经管财产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实物盘点清查,通过对有关盘点手续的观察、财务保管情况的观察及监督,证实书面资料同有关的财产物资是否相符的方法。
说明:在具体实施盘点时,多数项目都采用监督盘点的方式,除非是对特别贵重的物品或可能隐藏问题的物品才进行直接盘点。(一)盘点法1.概念:盘点法,是112(二)调节法
1.概念: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调节法主要用于未达账项的调节和实物盘点时由于时间的差异而进行的调节。
2.未达账项的调节,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往来账项余额调节等。
3.实物盘存数的调节,如现金盘存额调解,有价证券盘存额调解,存货盘存数调节等。(二)调节法1.概念:调节法是指在113(三)鉴定法鉴定法是指对书面资料、实物和经济活动等的分析、鉴别所需要的技能超过一般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而聘请有关专门部门或人员运用专门技术进行确定和识别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三)鉴定法鉴定法是指对书面资料、实114(四)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审计现场对被审单位的经济管理及业务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借以查明被审事项的事实真相的一种审计方法。它适用于观察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观察经济业务的运作过程。(四)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审计115五、抽样审计方法▲(一)抽样审计方法概述(二)抽样审计方法的一般程序(三)控制测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四)实质性细节测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五、抽样审计方法▲(一)抽样审计方法概述116(一)抽样审计方法概述1、抽样审计的概念所谓抽样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的全部项目中选取一定数量的项目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测试,得到样本特征,并根据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结果,以得出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
注意: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并不是对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都适用的,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程序。(一)抽样审计方法概述1、抽样审计的概念1172、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控制运行有效还是认定恰当2、审计抽样的特征控制运行有效还是认定恰当118注意抽样审计在取证过程中运用:①风险评估程序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电子光学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彩涂铝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无泄漏化工流程泵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拉弯矫直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皮塑助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阴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普通片剂药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搁架式速冻平板装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异戊醛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复合夹克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宁波北仑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笔试真题2023
- 用户画像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洞察分析
- 心灵的幻象(宗教意向的视觉化)课件-【知识精研】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地质勘探行业市场分析
- 2024年度超详细!上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合作协议3篇
- 年新增1万吨SQ-06Li锂吸附材料技改扩能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少儿编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分管安全副校长在教师会议上讲话:到底如何抓好安全从哪些细节来抓安全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 2024年井下支护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中(多选题)
- 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维保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