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中国古代史复习朝代更迭:距今约170万年—BC2070(原始社会时期)夏朝:BC2070—BC1600商朝:BC1600—BC1046周朝:西周:BC1046—BC771东周:春秋:BC771—BC476战国:BC475—BC221秦:BC221—BC207嬴政咸阳(BC207—BC202楚汉战争)汉:BC202—220西汉:BC202—9刘邦长安(9—25王莽新朝)东汉:25—220刘秀洛阳三国:220—280魏:220—266曹丕洛阳蜀:221—263刘备成都吴:229—280孙权建业(南京)两晋:266—420西晋:266—316司马炎洛阳东晋:317—420司马睿建康南朝:420—589(宋420-齐479-梁502-陈557)北朝:386—581:北魏386建立439统一东魏534—北齐550高氏东魏534—北齐550高氏534分裂西魏535—北周557宇文氏西魏535—北周557宇文氏隋朝:581—618杨坚长安唐朝:618—907李渊长安五代:907—960后梁:907朱温开封——后唐:923李存勖洛阳——后晋:936石敬瑭洛阳——后汉:947刘智远晋阳——后周:951郭威汴梁辽:916—1125契丹耶律阿保机北宋:960—1127赵匡胤开封西夏:1038—1227党项族李元昊金:1115—1234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南宋:1127—1276赵构临安元:1271—1368蒙古族忽必烈大都明:1368—1644朱元璋南京清:1636—1912满族(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金为清)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文明起源阶段(一)古代文明起源概说1.生产力发展:采集渔猎—农业(驯养动物、培育庄稼、定居生活)人类由原始人群进入氏族公社,原始农业,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表现:劳动工具进步(距今约1万年左右,打制石器变磨制石器)原始农业发展,社会分工扩大,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出现国家2.文明起源:文字成熟,礼器,城的出现,阶级3.国家产生:生产力进步—剩余产品、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氏族公社—部落—部落联盟—国家(二)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距今约1万年特点: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代表性人类遗址: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BC2070年特点:使用陶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代表性文化遗存:(p3页)距今约7000—5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父系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嘿、灰、白陶父系长江下游:河姆渡遗址,水稻养蚕缫丝父系氏族社会距今约5500—距今约4000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小结:文明起源时期的主要成就:以种植农业为主体的原始综合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以文字、艺术、宗教为标志的原始精神文化到高级阶段;一些中心聚落已发展为早期城市。起源多元,发展轨迹相似,多元一体(三)部落联盟时期三皇五帝炎黄部落尧舜时期:禅让制传贤;大禹治水;国家初始形态。小结:在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组织上,从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距今约5000年左右迈入早期国家起源阶段;政治上,原始民主制,氏族公社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尧舜禹时期禅让制;经济上,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纺织,制陶)原始商业出现早期商品交换。民族关系,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形成。(华夏认同)二、早期国家形成阶段先秦:BC2070—BC221第一阶段:夏商西周(BC2070—BC771)(一)夏:BC2070—BC16001.政治: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原因:随着生产力发展,部落势力更加强大,人才辈出,“贤”的标准不再好确定,;启作为禹的嫡长子,个人才干也比较突出。2.文化:①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爵、戈、刀、锥、坩埚、司母戊鼎等)③除文献史料外,还需要有实物史料(“二重证据法”)③推测:夏朝已出现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平民和贵族(阶级)对立明显(墓葬)。(二)商:BC1600—BC10461.政治:①内外服制度②国家机构更为完善③兄终弟及为主过渡到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2.经济:农业进步,畜牧业发达,渔猎作为补充。出现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贝币,标志着商业活动兴起。3.文化: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甲骨文)(三)西周:BC1046—BC7711.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奴隶主地主土地国有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上》)农业占主导地位,生产技术进步;手工业:青铜、陶瓷、纺织业商业活动频繁,货币使用普遍。(“工商食官”)2.政治:(1)分封制①含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②分封对象:王室子弟、有功之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中央王室分封给诸侯国土地、百姓、世袭统治权,诸侯要提供贡赋税收、力役,定期朝觐述职。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以下不再分封)(庶人平民—奴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结构。(2)宗法制: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因权力继承问题而产生的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3)礼乐制度:礼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乐指音乐。二者被具体化和制度化,形成一套繁琐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活动、举行礼仪活动时奏乐歌舞,成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并称,带上政治色彩,用以维护等级秩序和社会和谐。(4)影响:加强中央王国与地方的联系,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推广周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横向上,以姻亲关系加强联系,巩固统治,使其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注:国人)3.文化:宗教思想:尊命尊神,尊礼而尚施“天命无常”,上天只辅佐有德之人治国思想:明德慎罚保民是周初统治者对远古以来天命神学观向人文主义的创造性的转换,直接启迪了周末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小结: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中华文明勃兴时期。政治上,国家产生,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进入阶级社会,以血缘纽带构建政治体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地方势力强大。经济上,农业主导地位确立,努力集体劳动为主,形成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经济格局;思想文化上,中华文化奠基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民族关系上,华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解除频繁,民族融合。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东周:春秋战国BC770—BC221)一、春秋战国的经济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①地位: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条件:A.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提高。提高了开垦荒地的能力,便于深耕细作,推动农业迅速发展。B.耕作技术进步,兴修水利。(楚国芍陂、蜀国都江堰、郑国渠)C.“井田”的变化—授田于百姓,“公田消失”。(土地私有?)(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③特点:A.以家庭为单位B.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封闭性和落后性D.精耕细作2.手工业的发展:家庭、田庄、官营三种形态3.商业与城市的发展:①私商打破官府垄断,出现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业性的都会(区别于政治中心的城市)②金属货币出现(P.11页钱币图)4.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国人”政治干预能力下降,脱离官府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成长,;战国时期地主和农民阶级力量壮大。基于以上经济方面的变化,各诸侯国实力有所增长,破坏周的传统秩序,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方面的变革——二、春秋战国的政治1.分封制崩溃表现: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国被瓜分2.各诸侯国争相变法:(1)魏国李悝变法:《法经》法家韩国申不害变法;赵国公连仲;楚国吴起,齐威王、燕昭王等。(2)商鞅变法BC356—BC350背景: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②秦国地处西陲,封闭落后,宗族势力强大;秦孝公即为后力图变法强国。内容: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②奖励军功,限制贵族特权;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④焚毁诗书,加强思想控制,打击复古思潮。变法颇具成效,于BC350再次变法:①改革土地田亩制度(授田于百姓,税收);②推行县制;③迁都咸阳;④统一度量衡;⑤改革赋税制度;⑥革除戎狄风俗。影响:战国变法实质是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变法也成为了战国发展的一条主线。①顺应了历史潮流;②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基;③为秦国乃至中国封建社会(隋唐以前)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基本框架。但④改革过于功利,易形成暴政。商鞅也因触动守旧势力被车裂而亡。3.官制创新——官僚制度的建立:官僚制度是与传统的世族世官制相对而言的新的政治制度,根据人的能力、学识、才干和功劳选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血缘宗族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世官—荐官)战国时期也是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时期,中央集权加强。三、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1.孔子与儒家:(1)(春秋)孔子:为政以德,提倡大同思想,尊君惠民;推行“仁”的思想,克己复礼为仁;教育思想上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战国)孟子:人性本善,民贵君轻。(3)荀子: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儒法分流)2.道家:(1)老子《老子》,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2)庄子《庄子》,提倡小国寡民。3.墨家:墨子注重道德,“兼爱”—“非攻”,主张节俭;尚贤、尚同。4.法家:商鞅韩非,主张赏罚分明,严刑峻法。5.百家争鸣:在社会经济变动和政治变革情况下各国争相变法求贤,各学派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以儒、墨、道、法等学派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思想解放,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源头。5.其他:《诗经》奠定现实主义文学基调;《离骚》浪漫主义文学基调;私学兴起。小结:春秋战国时代特征:政治上,分封制瓦解,郡县制逐步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思想上,礼乐制度崩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BC221—BC207一、秦朝(一)秦的统一1.背景:①天时: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地利:地理位置优越,提供物质基础;(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③人和:A.数代秦国君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商鞅、张仪)B.商鞅变法,国富兵强;C.“远交近攻”的战略得当。2.经过:P.16①灭六国,建立秦朝;②南征越族,控制西南夷;③北击匈奴,修长城。3.巩固统一:①制度建设: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九卿中的许多官职乃是皇室家臣,家国未分,说明当时治理体系还不够成熟。丞相:行政太尉:军事九卿中的许多官职乃是皇室家臣,家国未分,说明当时治理体系还不够成熟。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不可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②技术治理:编订户籍,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直道,驰道。③意识形态治理:颁布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迁六国豪强到关中,整顿社会风俗;“焚诗书而明法令”。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①疆域统一:“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②制度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后世沿用;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民族、国家认同。(二)秦的灭亡1.原因:①秦的暴政,严刑峻法,阶级矛盾尖锐;(你的百姓们并不是敌人呀)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内耗严重,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③六国贵族加入了反秦。2.过程:①BC209陈胜、吴广起义;②BC207,刘邦攻入咸阳,秦亡。(BC207-BC205楚汉战争)(三)亡秦之思:1.如何评价秦始皇:功过两方面,结合史实,客观评价2.秦亡的教训:统治不可残暴不可急功近利;战争结束的统治不能再把百姓当做敌人,权力治国而非武力。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BC202—220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长安,刘邦(二)汉初政治形势:1.兵皆罢归家(休养生息,农耕经济复苏);2.推行郡国并行制背景:将领们已拥兵据地过程:分封异性诸侯王——威胁皇权;“惩亡秦孤立之败”→分封同姓诸侯王原则:“非同姓非功不侯”结果:吴楚七国之乱3.布衣将相之局(平民风俗),打破世卿世禄之局(三)文景之治:1.背景:否定秦朝暴政,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萧规曹随),减轻赋税徭役;统治者躬行节俭等。2.表现: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二、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一)背景:武帝即位的社会状况1.汉初休养生息,国力强盛经济繁荣;2.外有匈奴,内有土地兼并,王国问题,丞相权大——急需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威。(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1)地方:①颁行“推恩令”“酎金夺爵”,削弱诸侯王势力;②设十三州部刺史,完备监察制度;③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游侠;(2)中央:①创立中朝,削弱丞相(外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2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解题方法
- 二零二五年度药品研发成果许可与销售分成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劳动合同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设立合同
- 河道整治砂石运输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生物科技行业劳动合同解除协议范本
- 2025年度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回款合作协议
- 家具销售居间合同文件资料
- 2025年度品牌连锁店铺授权经营合同
- 2025年度山林资源承包与生态补偿金支付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员工绩效对赌合作框架协议
- 民政局离婚协议书模板(8篇)
- 气管镜科室讲课ppt课件(PPT 69页)
- 对于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浅分析
- 麦语言函数手册参考模板
- 冷库喷涂施工工艺(详细)
- 电机学辜承林(第三版)第1章
- 知情同意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查询表
- 观音神课三十二卦
- 医疗机构停业(歇业)申请书
- 发票(商业发票)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