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及對貨運業、物流業的期許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中華民國95年9月;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及對貨運業、物流業的期許國民黨副主席1一、經濟成長的挑戰二、財政惡化的挑戰三、國家競爭力的挑戰四、人口結構老化的挑戰五、京都議定書的挑戰六、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挑戰七、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九、對貨運業、物流業的期許目次一、經濟成長的挑戰目次29.8經濟成長率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一)1953年~2000年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1.經濟快速成長,物價穩定一、經濟成長的挑戰19.8經濟成長率(一)1953年~2000年台灣經濟發展經32.近50年來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世稱台灣經濟奇蹟
中華民國
韓國
菲律賓
日本中、韓、菲、日1953–2000平均經濟成長率一、經濟成長的挑戰22.近50年來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世稱台灣經濟奇41.23.51.94.9出口(億美元)進口(億美元)中華民國菲律賓16.7
40.6
GNP
(億美元)
每人GNPUS$188每人GNPUS$50〈NT$2019〉1953年(二)中菲兩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比較
1.發展初期國人赴菲做台勞一、經濟成長的挑戰31.23.51.94.9出口(億美元)進口(億美元)中華民國52.經濟發展成功,國人赴菲投資、觀光,菲勞來台每人GNPUS$1037每人GNPUS$14,114(NT$443087)2000年億美元億美元億美元平均經濟成長率(%)中華民國菲律賓10.1一、經濟成長的挑戰42.經濟發展成功,國人赴菲投資、觀光,菲勞來台每人GNP每6
(三)自2001年來,相較於亞洲主要國家,台灣經濟表現疲弱,
失業率快速攀升。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51.
近10年來經濟成長率及失業率變動情況一、經濟成長的挑戰(三)自2001年來,相較於亞洲主要國家,台灣經濟表現疲弱7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2.亞洲金融風暴時,政府採取穩定股市、振興房市、擴大內需(638億)等措施,1998年亞洲自由國家經濟成長率臺灣一枝獨秀達4.6%,失業率僅2.7%,1999年雖有921大地震,失業率仍在3%之內。
6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2.亞洲金8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3.2001年我國經濟成長率位居亞洲倒數第二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7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3.2009資料來源:依各國政府統計資料,以及GlobalInsightInc.2006年8月預測。4.2001~04年與1996~99年相較,亞洲各國中,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衰退
2.90個百分點,高居第一;除日本外,2001~04年平均及2006(預估)成長率均為最後一名,而1996~99年期間則為第一名。
國別年別中華民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19961997199819996.306.594.555.753.704.504.204.502.601.40-1.80-0.207.808.30-1.407.207.004.70-6.99.504.205.10-5.54.05.90-1.40-10.54.4010.07.30-7.46.107.804.70-13.10.805.855.20-0.603.40200020012002200320045.77-2.174.253.436.073.700.801.602.503.902.900.400.101.802.3010.0-2.34.002.908.708.503.807.003.104.7010.00.601.803.208.604.802.205.307.006.208.900.304.405.507.204.903.804.304.805.106.001.804.404.906.2020054.033.22.66.44.07.34.55.25.65.02006(f)4.283.33.26.15.36.45.05.54.74.81996~99平均
A5.804.230.505.483.581.95-0.424.000.053.462001~04平均
B2.902.201.153.334.653.555.154.354.504.33B-A-2.90-2.030.65-2.151.071.605.570.354.450.878資料來源:依各國政府統計資料,以及GlobalInsigh10中華民國菲律賓新加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印尼除大陸、日本外,1996~99年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率位居亞洲第一
2001~04年則落居倒數第一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9中華民國菲律賓新加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印尼除大陸、115.
2001~2004年平均失業率較1996~1999年平均失業率增加2.06個百分點,僅優於香港、印尼、及菲律賓。
單位:%
資料來源:依各國政府統計資料整理。以及GlobalInsight2006年7月預測。10
國
別年別中華民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602.722.692.922.994.575.175.004.445.404.904.504.204.004.705.806.005.503.403.404.104.704.705.005.405.304.701.701.402.502.802.702.703.604.003.402.002.607.006.304.103.803.103.403.502.802.204.706.204.905.107.307.906.801.501.504.404.203.603.362.402.202.202.502.403.203.403.103.703.503.603.604.904.805.506.366.108.109.109.509.868.608.7010.109.8011.2011.1011.4011.4012.1020054.135.14.423.23.15.64.13----5.11996~1999平均
A2.734.753.902.104.483.902.902.885.399.302001~2004平均
B4.795.505.103.433.456.782.543.609.1411.50B-A2.060.751.201.33-1.032.88-0.360.723.752.205.2001~2004年平均失業率較1996~1999年平126.與韓國相較:韓國出口領先擴大,平均每人GDP超越台灣
1999~2005年期間,韓國出口由台灣的1.16倍擴大為1.43倍;對韓逆差由45.9億增至76.3億美元;平均每人GDP則由台灣的0.72倍,到追過台灣。11單位:億美元單位:美元6.與韓國相較:韓國出口領先擴大,平均每人GDP超13韓國後來居上,實不足為奇
不論量與質,近年來不是落後擴大,就是被趕上,台灣近6年來受創的程度甚至大於金融風暴重創韓國之程度。12台灣韓國平均出口成長率,%1999~20058.21999~200512.0世界平均10.1韓國出口/台灣出口1999~2005111999~20051.16~1.43占全球總出口,%1999~20042.15~1.921999~20042.55~2.80中國大陸進口市占率%1995~200511.2~11.61995~20057.8~11.3韓國在歐美日進口市場占有率均擴大領先台灣平均投資率,%2000~200419.12000~200429.9製造業附加價值率%2000~200327.8~23.82000~200324.3~23.9研發經費/GDP,%1999~20032.111999~20032.65近年教育經費/GDP,%~6>7韓國後來居上,實不足為奇
不論量與質,近年來不是落後擴大,就147.與重要競爭對手國家相較:台灣出口競爭力與出超金額均衰退
2002~2005年期間,台灣出口成長遠落大陸、韓、星之後,有時還不如德國或日本;其他國家出超大增,台灣出超卻減少。2006上半年,稍有改善。13出超金額,億美元20022003200420052005(1~7月)德國1188.11463.31938.01996.7951.7(1~6月)日本788.6878.71105.0790.4292.4(1~6月)中國大陸303.5255.3319.81018.8759.6韓國103.4149.9293.8231.874.8新加坡87.1236.8250.1296.4181.3台灣220.7225.9136.1158.295.4出口成長率,%20022003200420052006(1~7月)中國大陸22.334.735.428.424.7韓國8.019.331.012.013.5新加坡2.815.324.615.722.4德國7.022.422.07.47.9(1~6月)日本3.213.220.25.46.5(1~6月)香港5.411.815.911.69.2台灣7.111.321.18.814.17.與重要競爭對手國家相較:台灣出口競爭力與出超金158.台灣由四小龍的龍頭淪為龍尾
以經濟成長率、每人GDP、出口成長率及出口金額等四項簡單明顯的指標評比,1982~1987年(蔣經國總統任內末6年)與2000~2005年(陳總統上任6年)相較,台灣從龍頭淪為龍尾。141982~1987台灣(7)韓國(10)香港(8)新加坡(14)()為排名加總經濟成長率,%8.6(2)9.6(1)7.6(3)5.6(4)台灣兩個單項第一,總排名為四小龍之首每人GDP(1987),美元5,291(3)3,275(4)8,878(1)7,404(2)出口成長率,%15.5(1)14.2(2)14.2(2)5.3(4)出口金額(1987),億美元537(1)473(3)485(2)287(4)2000~2005台灣(16)韓國(8)香港(7)新加坡(8)()為排名加總經濟成長率,%3.6(4)5.2(1)5.2(1)4.5(3)台灣明顯為四小龍之尾每人GDP(2005),美元15,291(4)16,306(3)25,620(2)26,833(1)出口成長率,%8.1(4)12.1(2)8.9(3)12.3(1)出口金額(2005),億美元1,984(4)2,844(2)2,895(1)2,297(3)8.台灣由四小龍的龍頭淪為龍尾
以經濟成長率、每169.1999年以來,台灣民生痛苦指數逐步攀升,股價指數卻大幅下跌
各國股市均受泡沫經濟衝擊,迄今大多回復昔日水準或更好,惟獨台灣例外
痛苦指數持續惡化,表現居倒數地位。15民生痛苦指數=失業率+物價上漲率股價指數(當年年底)9.1999年以來,台灣民生痛苦指數逐步攀升,股價指數卻1710.近年經濟成長落後的結果:台灣GDP與每人GDP的世界排名下降
依據IMF正式發布之統計,台灣的GDP世界排名由1985年27名,逐漸上升到2000年的17名;同期間,每人GDP由31名上升到24名。2003年台灣GDP與每人GDP則分別倒退至19名與28名。2004年韓國每人GDP已趕上我國,2005年更超越我國,台灣排名有再退步之虞。16IMF世界排名19851987199019941996199719992000台灣GDP2723201918171717每人GDP3130272525252524IMF世界排名2000200120022003台灣GDP17171719每人GDP2424252810.近年經濟成長落後的結果:台灣GDP與每人GDP18(四)近年經濟表現不佳原因—投資與消費不足1.國民所得分析:投資及消費信心喪失,民間投資卻步、民間消費低迷,2001〜2005年民間消費及民間投資年平均成長率僅各達2.2%及1.3%;2001〜2003年民間投資合計比2000年水準短少近1兆3千億元,2004年因高鐵及六輕大型民間工程才回復2000年水準,但2005年又見衰退。17一、經濟成長的挑戰
項目來源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金額(億元)成長率(%)金額(億元)成長率(%)金額(億元)成長率(%)金額(億元)成長率(%)金額(億元)成長率(%)金額(億元)成長率(%)民間消費608724.59612920.67625462.34629360.94661983.91692262.74政府消費139150.71140440.53143082.06145900.5714653-0.54149720.92民間投資1670415.6112186-26.83125224.0712531-0.261686230.9616600-0.22公營事業投資2339-2.9623461.432268-1.292192-4.091816-18.17204816.32政府投資4897-4.054568-6.423997-12.834026-1.084118-5.714173-0.06商品及勞務輸出5392418.8649626-7.765444511.165998011.606978615.04734417.28商品及勞務輸入5172815.0444451-13.02471456.62522777.666603818.63687353.82合計1003205.7798622-2.171019434.251031863.431077046.071114684.03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四)近年經濟表現不佳原因—投資與消費不足17一、經濟成長192.政經情勢的擾攘難安,政府政策的錯誤,打擊企業投資信心,導致民間及外人投資意願低落,2004年僑外投資只及2000年一半,對大陸投資則連年大幅度成長,造成國內投資萎縮不振,2004年在全球景氣帶動下才有起色,2005年資本設備進口停滯,民間投資又見負成長,就投資率而言,較2000年掉了3.2個百分點。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政部、經濟部、中央銀行;()內數據係當年補辦案件.18項目年別國內投資毛額民間投資成長率(%)資本設備進口成長率(%)核准僑外投資對大陸投資金額(億元)投資率(%)金額(億美元)年增率(%)金額(億美元)年增率(%)19992279123.41.0120.342.313.212.5-38.420002333622.915.6134.376.179.826.1108.120011811118.0-26.83-31.651.3-32.627.86.820021778917.04.07-3.532.7-36.238.6(28.6)38.920031795716.9-0.260.435.89.2945.9(31.0)19.120042310520.730.9638.239.510.5569.415.120052256419.7-0.22-0.542.36.9660.1-13.52.政經情勢的擾攘難安,政府政策的錯誤,打擊企業投資信心,20
3.公共投資嚴重不足
政府投資率逐年下降,2005年降至3.7%,較1994年7.3%高峰,減少3.6百分點。(2005係初估值)2001至2004年政府固定投資實質成長率平均為-6.34%,對經濟成長率負貢獻平均達0.29個百分點,拖累經濟成長。國際競爭力評比機構報告顯示,基礎建設不足係台灣國際競爭力無法大幅向前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固定投資金額與比率%19%ofGDP億台幣3.公共投資嚴重不足政府固定投資金額與比率%19%21(一)財政收支惡化─1998年我政府財政收支達成平衡,惟政權輪替後
政府未能增加收入,除宣稱任內不加稅外,另增加許多減稅項目
、廣開福利支票,造成租稅負擔率驟降,年度財政赤字驟增。20二、財政惡化的挑戰(一)財政收支惡化─1998年我政府財政收支達成平衡,惟政權22億元納編凍省後原省府債務8139億元21(二)2006年每位國民負擔國債21萬元、每戶家庭負擔70萬元
1.1991~1999八年期間,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增加9980億元,平均年增1248億元。而2000~2005五年期間,即擴增1兆3225億元,平均年增2645億元。
2.依據2006年度政府預算,中央債務將達3兆9367億元,地方債務9133億元,共4兆8500億元,將占GDP44.2%(2000年只有2兆7657億元,僅占28.8%)。2006年底,平均每位國民負擔國債21萬元,每戶家庭負擔70萬元(2004年50萬元)。
3.估計未來五年,加計額外的5年5000億公共建設與日前提出的3400億軍購案、8年800億治水經費,每年會再增添1500億負債,債務餘額年增將達4000億。超出財政部目前估計.納編凍省後原省府債務8139億元21(二)2006年每位國23(一)國家競爭力急劇下滑,中國大陸迎頭趕上IMD排名20022003200420052006總排名2017121118經濟表現(政府)3833241827政府效能(政府)2420181924企業效能(民間)16117614基礎建設(政府)2023201820三、國家競爭力的挑戰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日前公佈2006年度「全球競爭力評比報告」,台灣總排名由第11名驟降為18名,大陸則一舉上升12名至第19名,緊追台灣之後。四大評比項目與20個次項目中,除了技術與科學基礎建設外,台灣排名全面退步。其中,政府效能從19名退到24名,而大陸卻進步到17名。在意見調查評比細項中,台灣的政治不穩定、政策方向一致性及社會凝聚等三個政府施政要務項目上,在61個受評比的經濟體中,排名58。科技相關項目表現最佳,如專利權生產力第1、寬頻成本第3、高科技產品出口比重與高等教育第5,係台灣多年累積的重要資產,但仍不敵政府在政治、政策、甚至治理上的拙劣表現。2002年評比應係台灣歷來最壞的狀況,因主要係評比2001年的表現,2001年台灣面臨核四停建風暴導致首度經濟負成長2.2%,而今2006年報告,除了經濟表現數據稍優於2002年報告外,其餘幾乎均再跌回歷來最壞的狀況。22(一)國家競爭力急劇下滑,中國大陸迎頭趕上IMD排名24(二)政府效能下滑,拖累台灣競爭力--民間部門領先,政府部門落後23WEF台灣競爭力評比20052004成長競爭力(亞洲第一)54技術實力(民間)32公共政策(政府)2627總體經濟環境(政府)179商業競爭力(亞洲落後日、星)1417公司營運與策略成熟度(民間)1312國家商業環境品質(政府)1520WEF2005首6項需迫切改善因素WEF2005評比落後之主要劣勢項目(117國)1.政策不穩定2.官僚無效率3.政府不穩定4.租稅法規5.限制性勞動法規6.基礎建設不當(需迫切改善及評比落後之主要劣勢項目均為政府主管事務)政府財政收支76,經濟衰退預期心理53,司法獨立44,組織犯罪41,小股東權益保護39外人投資股權限制37,信用及法律33,政府債務31,財產權保護29,公共事業不正常支出26徵稅不正常支出25,實質匯率25,國民儲蓄率25,國家信用評等24,貪污24三、國家競爭力的挑戰(二)政府效能下滑,拖累台灣競爭力--民間部門領先,政府部門25
(一)人口老化已是未來不可避免之趨勢1.台灣自1984年起平均每位婦女生育數<2.1人,已低於維持穩定人口結構之
替代生育水準。近年更加速下降,2000年1.68人,2003年更降至1.2人,2005年1.12人。2000~2005年,新生兒減少近1/3,從30.5萬人減為20.6萬人。2.65歲以上人口數在未來20年會增加約1.26倍,占總人口比重會由2004年的9.4%及2百14萬人,加倍上升至2024年的19.7%及4百46萬人。人口老化已是未來不可避免之趨勢。
生育率每位婦女美國法國英國韓國日本新加坡台灣義大利捷克香港19702.52.52.24.32.13.14.02.41.93.320001.361.6820022.11.81.61.41.31.31.31.21.10.920042.071.911.161.31.261.1820051.081.251.12資料來源:聯合國;台灣資料係內政部。24四、人口結構老化的挑戰(一)人口老化已是未來不可避免之趨勢美法英韓日新台義捷香26四、人口結構老化的挑戰(二)可能的相關挑戰及台灣的因應對策:
健康的老人會大幅增加,年輕與中年工作人力減少,身心健康人士的固定退休年齡制度可能導致勞動力不足,使得社會上工作人口難以負擔眾多老人退休金及扶養照顧的責任,政府財政也將難以為繼。在當前財政惡化的情勢下,政府尤應及早規劃老人年金等法案,鼓勵工作更久,儲蓄更多。政府應提供有效誘因鼓勵適齡結婚、鼓勵生育,以改善人口年齡結構,同時鬆綁勞動法規,發展銀髮產業,開放移入有專精的科技人才,維持勞動力的穩定與品質,減輕老人人口對社會保險的依賴,同時舒緩工作人口之負擔。高齡化社會,老人的購買力與消費行為、老人的安養與醫療需要、高齡勞動人口大幅增加之新的訓練需求等等,都可能創造新的商機與產業,政府亦應規劃鼓勵民間參與發展,使國民更健康地進入老年,同時減輕政府之負擔。政府應同時因應學生銳減,導致學校、老師、婦產醫療等資源過剩的情況,提昇資源配置效率及人口教育品質。
25四、人口結構老化的挑戰(二)可能的相關挑戰及台灣的因應對策27(一)台灣難以達成「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排放目標1.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經154個國家簽署,於1994/03/21正式生效。2.1997年締約國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以法律規範38個工業化國家及歐洲聯盟溫室氣體減量責任。在55個以上締約國批准,且合計CO2
排放總量達前述工業化國家1990年排放總量的55%後90天生效。3.由於占36%的美國與占17%的俄羅斯遲未簽署,直至2004/10/22第127國俄羅斯批准「京都議定書」,使批准國排放總量由占44.2%增至61.6%,才跨越生效門檻,2005/02/16正式生效。4.初始目標要求38國與歐盟逐年減少排放量,2010排放量必須比1990年水準少5.2%,違反者將可能面臨貿易報復。5.根據聯合國統計,受規範國家1990~2003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9%,
GDP增加27.9%,人口增5.1%,每人排放減少10.5%,CO2/GDP的密度減少26.4%,似乎世界經濟發展與溫室環保已能兼顧。6.經濟部粗估2004年台灣排放量2.5億公噸,排名全球第22,較1990年成長了一倍;預計2025年將再增加一倍,達5億公噸以上。台灣雖非締約國,但依蒙特婁公約模式,屆時勢將比照受到實質約束。目前設定管制的38國與歐盟,1990~2003的15年期間,有21國及歐盟減少排放,排放成長最高的西班牙只有41.7%,尚未批准的美國也只有13.3%。台灣境內想要達成上述目標,目前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26五、京都議定書的挑戰(一)台灣難以達成「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排放目標26五、京28(二)可能的相關效應及台灣因應之道:
民國86~92年間,台灣CO2密度增幅達8.1%,其中3/4係因能源效率降低了8.9%,1/4係由於能源結構惡化,台灣的油、電等能源價格原則上應透過相關稅費,適當反映空氣污染、道路壅塞、能源安全及CO2排放等社會成本,使價格合理化並發揮價格機能,能源效率自然得以提升。全球耗能產業如石化、鋼鐵、水泥等,將會面臨強大的遷徙壓力,2005年7月全國能源會議經濟部宣佈,國內各項重大投資案的溫室氣體排放均必須達到全球標竿企業最有效率製程之水準,包括台塑大煉鋼廠及八輕等計畫,義聯彌陀大鋼廠隨即喊停轉赴澳洲。
核能發電具有低CO2排放、高效能的特性,其重要性勢必升高,其他替代能源的成本或供應量,都將嚴厲挑戰政府堅持的非核家園政策。能委會主委曾明白表示,非核家園與京都議定書不可能兼顧,呂副總統也提出質疑,一眛反核是否已落伍;2005全國能源會議預估2025年CO2排放量將倍增,即為明證。國際能源效率標準勢必加速提高,環保企業形象亦更形重要,台灣產品如汽車、電器、鍋爐等必須加速提升標準,否則難以進入國際主要市場。台灣境內如無法達成國際要求目標,向他國購買排放權,或協助其他國家減量,進而增加國內產業生產成本,將可能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27五、京都議定書的挑戰(二)可能的相關效應及台灣因應之道:27五、京都議定書29大陸的崛起與競爭
1.大陸的磁吸效應─累計至2005年底止,外商直接投資大陸的金額高達
6,224億美元,中國大陸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已連續10餘年居開發中國家
首位,2002年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曾一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2.大陸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世界銀行統計,2005年中國大陸之國內生產毛額(GDP)躍居全球第四位,
僅次於美、日、德,超過英國。Economist指出,如以購買力平價計算,
中國大陸世界第二,並預測可能在2020年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3.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進口第三,出口第三)
1999年中國大陸貿易總額全世界排名第九;2000年第八;2002年與2003
年躍居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德、日;2004年與2005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
第三大貿易國。Economist預測,十年內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外貿
國家。
4.大陸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對象、出口市場及出超來源
大陸不僅自2002年起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十年來台灣最大出
超來源。2005年台灣對全球順差僅78億美元,對陸、港出超達498億美元。六、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挑戰28
大陸的崛起與競爭
1.大陸的磁吸效應─累計至2305.台灣的國際市場空間遭到壓縮
自1990年以來中國大陸在歐、美、日主要國際進口市場佔有率已巨幅成長達4倍;反觀台灣則呈現逐年衰退的情況。不可諱言,中國大陸的崛起確已壓縮到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空間。
台灣與大陸產品在主要市場的市場佔有率消長情形單位:%地區台灣大陸市場年別
日本美國歐盟
日本美國歐盟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3.594.58-3.994.72-4.064.62-4.004.32-3.904.02-4.243.90-4.233.78-3.693.752.293.653.622.504.123.432.534.723.332.504.062.922.334.022.772.463.722.512.38
3.662.362.293.472.092.025.143.07-6.053.89-7.344.83-8.575.43-10.15.84-10.86.13-11.76.51-12.47.185.5513.27.795.8513.97.986.3914.58.226.7516.68.967.3618.310.769.5219.712.1011.2120.713.3812.3521.214.5713.41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1989~1996)、國貿局(1997以後)295.台灣的國際市場空間遭到壓縮地區台灣大陸31(一)區域主義的盛行─台灣面臨邊緣化之威脅歐、美、亞三洲之區域經濟整合30七、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FTAAEU-25ASEAN+3人口(占全球比重)851.3(13.32%)442.4(6.92%)2,028.4(31.73%)GDP(占全球比重)13,537.7(37.36%)10,989.9(30.33%)7,373.5(20.35%)出口金額(占全球比重)1,393.7(18.63%)3,084.4(41.22%)1,561.7(20.87%)進口金額(占全球比重)1,899.6(24.46%)3,029.5(39.01%)1,365.1(17.58%)區域貿易比重50.9%67.6%38.6%資料來源:IFSyearbook2003;DirectionofTrade,yearbook2003.單位:百萬人/10億美元(一)區域主義的盛行─台灣面臨邊緣化之威脅歐、美、亞三洲之3231
AFTA(1992)紐澳CER(1983)中港、中澳CEPA(2003)日本-東協FTA(2012年完成)東協-中國FTA(2010年完成)東協加三(中日韓)倡議日本:新加坡(2002)、墨西哥(2005)韓國:智利(2003)、新加坡、曼谷協定新加坡:日本(2002)、紐西蘭2000)、EFTA(2002)、澳洲(2003)、美國(2003)、約旦(2004達成協議)、韓國紐西蘭:澳洲(1983)、新加坡(2000)澳洲:紐西蘭(1983)、新加坡(2003)、美國(2004)、泰國(2004)
亞洲板塊韓國-東協FTA草簽31
3332(二)東亞方面急起直追,各國均積極推動雙邊或多邊FTA或CEPA,後續發展對東亞經濟架構及貿易秩序均有深遠的影響。
1.東協自由貿易區將於2010年正式成立,並將於2020年以前組成類似歐盟之東協經濟共同體。
2.「東協加一」: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2004.11.29)於寮國永珍ASEAN年會正式簽訂協議,將在2010年建立世界人口(20億)最多的自由貿易區。3.「東協加日本」:東協與日本簽署「日本-東協總括性經濟合作架構協定」(2003.10.8),預定在2012年以前締結自由貿易協定。雙方(2004.11.30)決定2005年4月起兩年內完成協商;「東協加韓國」也已於2005年12月草簽FTA架構協定,預定2009年完成.4.中港(2003.9.29)、中澳(門)(2003.10.17)「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2004年起,中國大陸對在港、澳製造的273種貨物給予零關稅優惠;2006年起可望全面零關稅,並擴大開放包括法律、旅遊、建築、通訊、金融與運輸等六項服務業,三地將逐漸形成自由貿易區。
5.新加坡推動FTA最早也最積極,已與美、日、澳、紐、歐協、韓完成簽署,另與墨、加、印度、約旦、歐盟洽簽中,成果豐碩。6.日本已與星、墨完成簽署,除東協外,已個別與菲、馬、泰完成協商,並積極推動與印尼、韓國協商。
7.中國與日、韓簽署推進三邊合作聯合宣言,研究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問題、及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32(二)東亞方面急起直追,各國均積極推動雙邊或多邊F34(一)小老百姓的心願–安居樂業
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33安居免於恐懼的自由兩岸和諧,政局穩定司法獨立行政中立治安良好,改善投資環境,振興民間投資強化研究創新,提升技術水準推動產業經濟調整確立台灣經濟定位,發揮地緣優勢樂業持續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生活品質強化國際地位社會正義(一)小老百姓的心願–安居樂業
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35(二)企業的心願-良好的投資環境
促進民間投資,改善投資環境為首要之務
經濟發展主要仰賴民間的活力,也就是民間投資及民間消費的成長。如何創造良好的投資及生活環境,讓「人進來,錢進來」是其關鍵。尤其提振民間長期投資才能有效解決失業問題,而提振企業在台灣投資的意願,不外乎是良好的投資環境。良好的環境包括政治面的及經濟面的。
34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二)企業的心願-良好的投資環境34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36經濟面
投資環境包括經濟面與非經濟面-
企業無國界,逐草而居,尋找最佳的投資環境。對任何企業來說,投資的目的在追求最大利潤,但也考慮投資的風險,包括國家風險。土地取得是否容易,地價租金是否有競爭力,水電供應是否穩定充分,價格是否合理勞力是否充足,勞基法是否鬆綁公共設施是否充分政府獎勵措施是否完整政局是否安定,政府團隊是否可信賴政府決策是否有一致性、可預測性高政府有無效率政府是否有公權力治安是否良好兩岸是否和諧明朗非經濟面35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經濟面投資環境包括經濟面與非經濟面-土地取37產業價值鏈附加價值高科技島全球運籌管理中心附加價值高替代性低市創研設調新發計發展知識型服務業
製造裝配物流行服銷務品牌高附加價值產品製造中心
輔導傳統產業產業微笑曲線圖金融全球運籌中心創新研發中心36(三)台灣經濟應有的定位與政治定位發生衝突
台灣經濟發展應有的定位─以製造為基礎,往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因應大陸經濟崛起的潮流,藉同文同種之優勢及扮演跨國企業之跳板善用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發展台灣成為科技島及全球運籌中心
三通直航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產業附高科技島全球運籌管理中心附加價值高市創研38中國大陸〈世界工廠、世界市場〉民進黨神主牌台灣獨立民進黨的台灣政治定位一邊一國公投制憲更改國號台商逾500億美元的投資出口金額年近720億美元對大陸出超年近500億美元國人赴大陸觀光年逾300萬人次台灣經濟發展的定位台灣社會被撕裂台灣經濟發展應有的定位,與民進黨政府的台灣政治定位,發生矛盾與衝突,造成台灣經濟發展的瓶頸。37直航投資觀光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中國大陸〈世界工廠、世界市場〉民進黨神主牌台民進黨的台灣政39(四)「和平之旅」與「經貿之旅」一舉解決台灣經濟問題兩岸「共創和平、共謀發展、共享繁榮」「假如一直為了過去和現在而糾纏不清,我們就會失去未來」
38五大共同願景政治和諧經濟合作促進儘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恢復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四)「和平之旅」與「經貿之旅」一舉解決台灣經濟問題
340兩岸經貿的十大「初步成果」(2005年3月)
391.
儘快推動實現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常態化,增加航點,擴大搭乘對象2.
應儘快解決台灣農產品銷售到大陸問題(大陸已同意開放18項,15項免稅)3.
加強兩岸農業合作4.
大陸方面贊成在互惠互利基礎上,商談並簽訂保護台商投資權益的民間性協議5.
大陸願意開放大陸人民前往台灣觀光旅遊,希望台灣方面為實現此事創造條件6.
鼓勵和推動兩岸金融、保險、運輸、醫療等服務業的合作7.
通過民間溝通,早日促成兩岸媒體互派記者常駐,加強兩岸新聞交流8.
大陸方面願意恢復對台輸出漁工9.
促進兩岸縣市之間、鄉鎮之間的交流,建立穩定、長期的交流機制10.
大陸方面願意及早實施兩岸學生的同等收費標準,並設置台灣大學生獎學金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兩岸經貿的十大「初步成果」(2005年3月)
391.儘快41落實十大「初步成果」的五項共同看法(2005年11月)
401.
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常態化及貨運包機問題,2006年春節包機循2005年協商
模式,由兩岸航空業者儘快協商,增加航點,縮短航程,擴大搭乘對象2.
雙方共同努力,建構台灣水果的採購、銷售通路和平台。推動儘快實現直航,
降低運銷成本,以提升台灣水果競爭力3.
大促進兩岸旅遊業者儘快就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相關問題進行協商4.
鼓勵兩岸金融業者就加強兩岸金融合作進行協商5.
鼓勵兩岸新聞業者就兩岸媒體互派記者常駐問題進行協商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落實十大「初步成果」的五項共同看法(2005年11月)
4042保護台商投資合法權益,形成十項共同意見(2005年11月)411.中共中央臺辦將會同有關部門,就臺資企業土地使用有關問題研究處理辦法。依法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受法律保護。對於早期到大陸投資的臺商涉及土地使用權糾紛的,根據具體情況,依法研究處理意見。2.中共中央臺辦將會同有關部門,就全面貫徹執行「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廣泛聽取臺灣工商界人士和在大陸投資臺商的意見和建議。3.在臺商居住密集區,大陸公安部門將強化治安管理和巡邏,隨時保障臺商人身安全。各地臺辦將設置臺商聯繫專線。中共中央臺辦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強調切實執行現行規定,對於臺胞或臺商遭強制處分,處分機關應落實有關規定,及時通報當地臺辦轉告家屬。4.國民黨智庫將組團來訪,就臺商在中國大陸金融、保險、貿易等領域投資問題,進行交流和專題研究。5.大陸海關等有關部門將採取措施,加速推動臺資企業產品進出口通關便捷化。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保護台商投資合法權益,形成十項共同意見(2005年11月)443保護台商投資合法權益,形成十項共同意見(2005年11月)426.臺資中小企業之投資專案,符合大陸產業政策者,納入大陸開發銀行開發性貸款適用對象。7.逐步增加吸納臺灣仲裁員的仲裁機構數量,增聘臺灣地區專業人士擔任仲裁員。8.臺商可採取合作經營方式在大陸投資興建醫院;通過換證及考試取得大陸執業資格的臺灣醫師,可於規定期限內在大陸執業。9.中共中央臺辦將會同有關部門採取措施,積極擴大臺商子女就學管道。10.中共中央臺辦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簡化臺資企業大陸員工赴臺培訓的申請手續。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保護台商投資合法權益,形成十項共同意見(2005年11月)444431.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要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期望。2.積極推動兩岸直接通航。共同推動兩岸民間航空行業組織盡快按既有模式,就兩岸貨運包機便捷化和客運包機節日化、周末化、常態化的相關問題進行協商,做出安排,盡早實施。3.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兩岸農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兩岸應結合雙方的農業優勢,強化研發、技術管理及行銷的能力,互惠雙贏。大陸方面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台灣部分農產品的准入品種,對其中部分農產品實行關稅優惠政策。4.加強兩岸金融交流,促進兩岸經貿發展。鼓勵和推動兩岸金融行業組織就監管機制的建立開展研討。呼籲台灣方面盡快同意大陸金融機構在台灣設立代表處。5.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台灣其他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加強兩岸在通訊、資訊(信息)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信息產業標準的制定。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兩岸經貿論壇」七項共同建議與十五項政策措施(2006年4月)43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兩岸經貿論壇」七項共同建議與45446.積極推動實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及經濟關係發展。建議大陸方面盡快公布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措施。呼籲台灣方面參照2005年春節包機澳門協商模式,同意台灣民間旅遊行業組織與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盡快進行協商。7.共同探討構建穩定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實現共同繁榮。要努力推動兩岸經濟關係實現正常化、規範化、穩定化,消除在兩岸經貿關係中的各種障礙。推動兩岸學者專家、工商業人士就更緊密的兩岸經貿合作關係、兩岸共同市場的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除上述七項共同建議外,大陸方面將採取15項有利台灣的政策措施,包括擴大提供農漁產品檢疫便利及零關稅措施、加強協助台灣農民在大陸創業及加強協助台灣農產品行銷大陸、正式認可台灣學歷、頒布赴台灣旅遊辦法、便利台胞考照行醫、就醫、投資設立醫院等等。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兩岸經貿論壇」七項共同建議與十五項政策措施(2006年4月)44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兩岸經貿論壇」七項共同建議與46451.不論台灣是發展成為全球運籌中心,或是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或是發展知識型服務業,現代化的貨運與物流都是串連跨國廠商之間、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甚至消費者相互之間,不可或缺的命脈。2.服務的客戶日益國際化,貨運業與物流業也面臨提供客戶跨國服務的需求與挑戰。眾多大陸台商創造的服務需求與市場,使得兩岸直航與貨運與物流業的相互開放變得更為迫切與重要。3.網路科技應用普及各行各業,產銷層級扁平化,傳統貨運與現代化物流的界線日益模糊,跨業競爭或相互替代的威脅日增,Nokia直接委由新竹貨運舖銷手機即為重要案例。4.競爭來自四面八方,無所不在。大型連鎖超商自擁貨運與物流體系,外來UPS、DHL、Fedex來勢洶洶,然而科技發達,社會多元化,仍然創造更多的商機,唯有持續引進新科技、隨經營環境蛻變的業者得以掌握。九、對貨運業、物流業的期許45九、對貨運業、物流業的期許47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及對貨運業、物流業的期許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中華民國95年9月;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及對貨運業、物流業的期許國民黨副主席48一、經濟成長的挑戰二、財政惡化的挑戰三、國家競爭力的挑戰四、人口結構老化的挑戰五、京都議定書的挑戰六、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挑戰七、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八、如何克服台灣面臨的挑戰九、對貨運業、物流業的期許目次一、經濟成長的挑戰目次499.8經濟成長率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一)1953年~2000年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1.經濟快速成長,物價穩定一、經濟成長的挑戰19.8經濟成長率(一)1953年~2000年台灣經濟發展經502.近50年來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世稱台灣經濟奇蹟
中華民國
韓國
菲律賓
日本中、韓、菲、日1953–2000平均經濟成長率一、經濟成長的挑戰22.近50年來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世稱台灣經濟奇511.23.51.94.9出口(億美元)進口(億美元)中華民國菲律賓16.7
40.6
GNP
(億美元)
每人GNPUS$188每人GNPUS$50〈NT$2019〉1953年(二)中菲兩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比較
1.發展初期國人赴菲做台勞一、經濟成長的挑戰31.23.51.94.9出口(億美元)進口(億美元)中華民國522.經濟發展成功,國人赴菲投資、觀光,菲勞來台每人GNPUS$1037每人GNPUS$14,114(NT$443087)2000年億美元億美元億美元平均經濟成長率(%)中華民國菲律賓10.1一、經濟成長的挑戰42.經濟發展成功,國人赴菲投資、觀光,菲勞來台每人GNP每53
(三)自2001年來,相較於亞洲主要國家,台灣經濟表現疲弱,
失業率快速攀升。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51.
近10年來經濟成長率及失業率變動情況一、經濟成長的挑戰(三)自2001年來,相較於亞洲主要國家,台灣經濟表現疲弱54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2.亞洲金融風暴時,政府採取穩定股市、振興房市、擴大內需(638億)等措施,1998年亞洲自由國家經濟成長率臺灣一枝獨秀達4.6%,失業率僅2.7%,1999年雖有921大地震,失業率仍在3%之內。
6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2.亞洲金55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3.2001年我國經濟成長率位居亞洲倒數第二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7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3.20056資料來源:依各國政府統計資料,以及GlobalInsightInc.2006年8月預測。4.2001~04年與1996~99年相較,亞洲各國中,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衰退
2.90個百分點,高居第一;除日本外,2001~04年平均及2006(預估)成長率均為最後一名,而1996~99年期間則為第一名。
國別年別中華民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19961997199819996.306.594.555.753.704.504.204.502.601.40-1.80-0.207.808.30-1.407.207.004.70-6.99.504.205.10-5.54.05.90-1.40-10.54.4010.07.30-7.46.107.804.70-13.10.805.855.20-0.603.40200020012002200320045.77-2.174.253.436.073.700.801.602.503.902.900.400.101.802.3010.0-2.34.002.908.708.503.807.003.104.7010.00.601.803.208.604.802.205.307.006.208.900.304.405.507.204.903.804.304.805.106.001.804.404.906.2020054.033.22.66.44.07.34.55.25.65.02006(f)4.283.33.26.15.36.45.05.54.74.81996~99平均
A5.804.230.505.483.581.95-0.424.000.053.462001~04平均
B2.902.201.153.334.653.555.154.354.504.33B-A-2.90-2.030.65-2.151.071.605.570.354.450.878資料來源:依各國政府統計資料,以及GlobalInsigh57中華民國菲律賓新加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印尼除大陸、日本外,1996~99年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率位居亞洲第一
2001~04年則落居倒數第一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9中華民國菲律賓新加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印尼除大陸、585.
2001~2004年平均失業率較1996~1999年平均失業率增加2.06個百分點,僅優於香港、印尼、及菲律賓。
單位:%
資料來源:依各國政府統計資料整理。以及GlobalInsight2006年7月預測。10
國
別年別中華民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602.722.692.922.994.575.175.004.445.404.904.504.204.004.705.806.005.503.403.404.104.704.705.005.405.304.701.701.402.502.802.702.703.604.003.402.002.607.006.304.103.803.103.403.502.802.204.706.204.905.107.307.906.801.501.504.404.203.603.362.402.202.202.502.403.203.403.103.703.503.603.604.904.805.506.366.108.109.109.509.868.608.7010.109.8011.2011.1011.4011.4012.1020054.135.14.423.23.15.64.13----5.11996~1999平均
A2.734.753.902.104.483.902.902.885.399.302001~2004平均
B4.795.505.103.433.456.782.543.609.1411.50B-A2.060.751.201.33-1.032.88-0.360.723.752.205.2001~2004年平均失業率較1996~1999年平596.與韓國相較:韓國出口領先擴大,平均每人GDP超越台灣
1999~2005年期間,韓國出口由台灣的1.16倍擴大為1.43倍;對韓逆差由45.9億增至76.3億美元;平均每人GDP則由台灣的0.72倍,到追過台灣。11單位:億美元單位:美元6.與韓國相較:韓國出口領先擴大,平均每人GDP超60韓國後來居上,實不足為奇
不論量與質,近年來不是落後擴大,就是被趕上,台灣近6年來受創的程度甚至大於金融風暴重創韓國之程度。12台灣韓國平均出口成長率,%1999~20058.21999~200512.0世界平均10.1韓國出口/台灣出口1999~2005111999~20051.16~1.43占全球總出口,%1999~20042.15~1.921999~20042.55~2.80中國大陸進口市占率%1995~200511.2~11.61995~20057.8~11.3韓國在歐美日進口市場占有率均擴大領先台灣平均投資率,%2000~200419.12000~200429.9製造業附加價值率%2000~200327.8~23.82000~200324.3~23.9研發經費/GDP,%1999~20032.111999~20032.65近年教育經費/GDP,%~6>7韓國後來居上,實不足為奇
不論量與質,近年來不是落後擴大,就617.與重要競爭對手國家相較:台灣出口競爭力與出超金額均衰退
2002~2005年期間,台灣出口成長遠落大陸、韓、星之後,有時還不如德國或日本;其他國家出超大增,台灣出超卻減少。2006上半年,稍有改善。13出超金額,億美元20022003200420052005(1~7月)德國1188.11463.31938.01996.7951.7(1~6月)日本788.6878.71105.0790.4292.4(1~6月)中國大陸303.5255.3319.81018.8759.6韓國103.4149.9293.8231.874.8新加坡87.1236.8250.1296.4181.3台灣220.7225.9136.1158.295.4出口成長率,%20022003200420052006(1~7月)中國大陸22.334.735.428.424.7韓國8.019.331.012.013.5新加坡2.815.324.615.722.4德國7.022.422.07.47.9(1~6月)日本3.213.220.25.46.5(1~6月)香港5.411.815.911.69.2台灣7.111.321.18.814.17.與重要競爭對手國家相較:台灣出口競爭力與出超金628.台灣由四小龍的龍頭淪為龍尾
以經濟成長率、每人GDP、出口成長率及出口金額等四項簡單明顯的指標評比,1982~1987年(蔣經國總統任內末6年)與2000~2005年(陳總統上任6年)相較,台灣從龍頭淪為龍尾。141982~1987台灣(7)韓國(10)香港(8)新加坡(14)()為排名加總經濟成長率,%8.6(2)9.6(1)7.6(3)5.6(4)台灣兩個單項第一,總排名為四小龍之首每人GDP(1987),美元5,291(3)3,275(4)8,878(1)7,404(2)出口成長率,%15.5(1)14.2(2)14.2(2)5.3(4)出口金額(1987),億美元537(1)473(3)485(2)287(4)2000~2005台灣(16)韓國(8)香港(7)新加坡(8)()為排名加總經濟成長率,%3.6(4)5.2(1)5.2(1)4.5(3)台灣明顯為四小龍之尾每人GDP(2005),美元15,291(4)16,306(3)25,620(2)26,833(1)出口成長率,%8.1(4)12.1(2)8.9(3)12.3(1)出口金額(2005),億美元1,984(4)2,844(2)2,895(1)2,297(3)8.台灣由四小龍的龍頭淪為龍尾
以經濟成長率、每639.1999年以來,台灣民生痛苦指數逐步攀升,股價指數卻大幅下跌
各國股市均受泡沫經濟衝擊,迄今大多回復昔日水準或更好,惟獨台灣例外
痛苦指數持續惡化,表現居倒數地位。15民生痛苦指數=失業率+物價上漲率股價指數(當年年底)9.1999年以來,台灣民生痛苦指數逐步攀升,股價指數卻6410.近年經濟成長落後的結果:台灣GDP與每人GDP的世界排名下降
依據IMF正式發布之統計,台灣的GDP世界排名由1985年27名,逐漸上升到2000年的17名;同期間,每人GDP由31名上升到24名。2003年台灣GDP與每人GDP則分別倒退至19名與28名。2004年韓國每人GDP已趕上我國,2005年更超越我國,台灣排名有再退步之虞。16IMF世界排名19851987199019941996199719992000台灣GDP2723201918171717每人GDP3130272525252524IMF世界排名2000200120022003台灣GDP17171719每人GDP2424252810.近年經濟成長落後的結果:台灣GDP與每人GDP65(四)近年經濟表現不佳原因—投資與消費不足1.國民所得分析:投資及消費信心喪失,民間投資卻步、民間消費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配重式单臂圆管篮球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提纲与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数据驱动决策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舞蹈课题申报书
- 掌握命题规律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考试立项课题申报书
- 微生物检验标准化的必要性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样品处理试题及答案
- 未来微生物检验技术展望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的时间管理试题及答案
- 日处理-30吨鲜奶的脱脂乳粉厂设计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工程项目邀请招标招标文件
- 城区中压管网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光谷之星中国建筑科技馆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 氨吹脱塔单元设计示例
- 研究生入学体检表-2
- 中国移动-安全-L3
- 环境工程复试题
- GB/T 42314-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危险源辨识技术导则
- 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怎样通知最快》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