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一个神经元受适宜刺激后,图1为其轴突在某一时刻不同部位的膜电位图,图2为兴奋传至某一部位产生的动作电位。下列关于对上图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b~c区段处于反极化状态,正发生钠离子内流B.d~e区段处于极化状态,即为静息电位状态C.图1和图2所表示的轴突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图1中兴奋从b处传到e处需要(S-P)毫秒2.下列哪一类细胞不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A.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 D.皮肤表层死细胞3.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种情绪状态有关。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可用于治疗抑郁症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故会加重抑郁症4.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5.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也广泛用于生物学实验,以下涉及盐酸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稀盐酸的作用是刺激胰腺产生促胰液素B.“探究酶活性受PH的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用于控制无关变量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8%的盐酸可以起水解的作用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可尽量延长用盐酸和酒精处理时间使解离更充分6.最小存活种群是指保证种群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能健康地生存所需的最小有效数量,这是一个种群的阈值,低于这个阈值,种群会趋向灭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于最小有效数量的种群其基因的多样性较低,适应性较差B.越小的种群种内斗争越激烈,导致种群会较快地趋向绝灭C.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会影响最小存活种群的大小D.大于阈值的种群存活时间较长,稳定后不会发生生物进化7.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组成。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一2片段,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B.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位于Ⅱ一2片段,女性发病率高,但部分女患者症状较轻C.正常情况下,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D.男性某一细胞中不可能出现2条X染色体8.(10分)下列有关颤藻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B.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C.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D.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二、非选择题9.(10分)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重新编码人体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或胰岛γ细胞,可以产生胰岛素。研究团队将两种关键转录基因(Pdx1和MafA)植入糖尿病小鼠的胰岛A细胞和γ细胞,然后将这些成功编码的细胞移植入糖尿病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胰岛素分泌量和血糖水平均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正常化。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胰岛分化为A细胞、B细胞、γ细胞等多种细胞,它们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胰岛素能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据图曲线分析,实验研究中还应设置一组对照组。应选择___________的小鼠进行实验,测定实验中血糖的数值。(3)血糖升高后会促进两种关键基因(Pdx1和MafA)的表达,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当血糖明显降低时,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减弱或关闭。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4)结合图实验结果,初步确定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其病症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缓解,但并不能治愈。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木瓜原产地在南美洲,17世纪传入中国,如今已成大众水果。木瓜的保健功能明显,以木瓜为原料开发的饮品也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木瓜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作用,经过处理后可以制作果酒和果醋。制作果酒与果醋的菌种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果醋发酵需要控制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氧气充足、温度一般为________。(2)经过处理的木瓜,在酒精发酵前需要加入适量的白糖,其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__________。倘若白糖浓度过高,则不利于酒精发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作木瓜醋需先制备果汁,为提高木瓜出汁率,常采用在木瓜浆中添加__________酶,该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中最常采用的固定化细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数字表示结构(④为巨噬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体现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2)若图1中A细胞是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胰岛B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该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____。(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直接作用于A细胞并促进其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4)图2中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③,使其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________________。“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5)图2中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下列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多选)______A.骨骼肌颤栗B.立毛肌收缩C.皮肤血管舒张D.细胞代谢增强E.汗腺分泌汗液(6)据图2分析,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段不合理的是_________A.促炎因子含量过多B.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C.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D.A物质数量过多12.请回答下列何题:(1)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CO2中的氧元素来自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和水”或“葡萄糖”或“水和氧气”)。(2)小麦种子吸水萌发的初期,CO2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多了3~4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田生产中松土能促进农作物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株生长,从根的生理活动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农业上也提倡免耕法,即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少用松土措施,因为农田松土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可能加剧温室效应,试分析农田松土加剧温室效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答案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题目详解】A、b~c区段处于复极化状态,正发生钾离子外流,A错误;B、d~e区段处于去极化状态,B错误;C、图1和图2所表示的轴突兴奋传导方向均是由左向右,C错误;D、图1中兴奋从b处传到e处相当于从静息电位经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到零电位所需要的时间,即需要(S-P)毫秒,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1为其轴突在某一时刻不同部位的膜电位图,图2为兴奋传至某一部位产生的动作电位。2、B【答案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题目详解】A、巨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C、中性粒细胞参与细菌病毒的直接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识记并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B【答案解析】

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接触形成突触结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题目详解】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5-羟色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使其膜电位发生改变,A正确;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C、根据题干: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则其可缓解5-羟色胺数量不足,可用于治疗抑郁症,C正确;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则5-羟色胺不能发挥作用,发生类似于5-羟色胺数量不足的效应,故会加重抑郁症,D正确。故选B。4、C【答案解析】

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错误;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D、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故选C。5、C【答案解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作用是:用盐酸酒精混合液作解离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组织细胞分离开。【题目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A错误;B、“探究酶活性受PH的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创造酸性环境,是控制自变量,B错误;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8%的盐酸可以起水解的作用,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分子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正确;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解离3-5分钟,防止解离过度,若解离时间过长,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不利于下面实验步骤的进行,D错误。故选C。6、A【答案解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题目详解】A、当种群数量小于最小有效数量时,因为数量少,基因的多样性较低,适应性较差,A正确;B、种群数量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越小的种群种内斗争相对较小,B错误;C、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C错误;D、大于阈值的种群存活时间较长,稳定后基因频率仍会改变,仍会发生生物进化,D错误。故选A。7、D【答案解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②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题目详解】A、X、Y为同源染色体,Ⅱ–1、Ⅱ–2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I为X、Y的同源区段。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基因(Xb)位于Ⅱ–2片段,女性基因型为:XBXB、XBXb、XBXB,男性基因型为XBY、XbY,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患者(XbXb)父亲和儿子的基因型都是XbY,均为患者,A正确;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位于Ⅱ–2片段,女性基因型为:XDXD、XDXd、XdXd,男性基因型为XDY、XdY,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但部分女患者(XDXd)症状较轻,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如X和Y染色体)分离,C正确;D、男性某一细胞正常情况下有1条X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会出现2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0、1或2条,D错误。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和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及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8、B【答案解析】

颤藻属于蓝细菌的一种,为原核生物,不含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题目详解】A、颤藻为自养的原核生物,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颤藻为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B错误;C、颤藻为原核生物,含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正确;D、颤藻为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细胞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相同特异性受体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未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正常小鼠有利于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或对维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5个月内血糖恢复成正常水平,6个月后血糖逐渐升高到糖尿病小鼠的状态【答案解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题目详解】(1)细胞分化之后形成的多种细胞,其遗传物质相同。胰岛素能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激素调节具有以下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根据图像分析,实验研究中有两组对象:未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小鼠,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小鼠,此外还应设置未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正常小鼠为对照组;(3)血糖升高后会促进两种关键基因(Pdx1和MafA)的表达,促进胰岛素的合成,进一步降低血糖含量,维持机体血糖平衡,当血糖明显降低时,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减弱或关闭,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以稳定血糖含量;(4)根据图像分析,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小鼠相比于未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在前5个月血糖水平较为正常,6个月后血糖逐渐升高到糖尿病小鼠的状态,证明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小鼠病症并没有被治愈,只是在前期病情有所缓解。【答案点睛】本题考察了血糖平衡的调节、引起血糖浓度变化的相关因素、胰岛素的作用以及实验设计的相关原则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应结合题干,通过图形分析血糖浓度与胰岛素变化。10、前者有成形细胞核而后者没有30~35℃碳源(和能源)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影响酵母菌对水分和营养成分的吸收果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包埋法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答案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酶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果胶酶:(1)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2)组成:不是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题目详解】(1)利用酵母菌制备果酒,利用醋酸菌制备果醋,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成形细胞核而后者没有。果醋发酵需要控制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氧气充足、温度一般为30~35℃。(2)经过处理的木瓜,在酒精发酵前需要加入适量的白糖。加入白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和能源。白糖浓度过高,则不利于酒精发酵,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影响酵母菌对水分即营养成分的吸收。(3)为提高木瓜出汁率,常采用在木瓜浆中添加果胶酶。果胶酶并不特指一种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4)本实验中最常采用的固定化细胞方法是包埋法,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条件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两空顺序可颠倒)组织液不能自身免疫病促甲状腺激素内正外负①CED【答案解析】

分析图1可知:细胞A分泌化学物质C,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B上的受体。分析图2可知:巨噬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促促炎因子,合成促炎因子的过程受到NP-KB的调节作用,其中当促炎因子释放过多时刺激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导致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经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经过神经元①传递,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巨噬细胞,抑制NP-KB的活性,抑制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从而调节促炎因子的合成;当细胞发生炎症时,由于感染发生,感染会激活NP-KB,促进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这样通过以上调节保证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含量正常。【题目详解】(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性、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根据图1可知,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体液运输,最后作用于B细胞,体现了激素调节的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2)胰岛B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患有自身免疫病,导致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得机体的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A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直接作用于A细胞的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4)神经元③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识图分析可知,“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图中的①神经元。(5)体温升高时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为:毛细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促进散热;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散热。而A骨骼肌颤栗、B立毛肌收缩、D细胞代谢增强是促进产热的方式。综上所述,C、E正确,A、B、D错误。故选CE。(6)A、根据题意可知,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后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导致其可能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B不符合题意;C、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若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过程,导致促炎因子的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D、分析图2可知,A物质是巨噬细胞膜上①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如果A物质过多,使得神经递质与A物质结合,抑制NP-KB的活性,使得促炎因子的转录减慢,不会引起促炎因子含量过多,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