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1.gif)
![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2.gif)
![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3.gif)
![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4.gif)
![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95439050f56c5f261d8d7e896355867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
新都北部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ConceptualPlanningandCoreAreaDesignofXinduNorthDistrict成果提交2010.06.08城汇智庆元QingYuanIntelligenceCentralizedCity城汇智庆元ATKINS成都新都北部新区-FINAL0609-规委会课件4概念规划7项目进程回顾
1月05日_初期沟通1月26日_中期沟通3月01日_终期汇报4月26日_成果提交ISA方案ATKINS于2009年12月踏勘现场后,在一周时间内形成不同设计概念与业主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在对工业集中区进行整体梳理得基础上,提出引领片区升级的整体观点,塑造滨水公共空间。以六大规划理念为引领提出完整的空间解决方案,并塑造出有魅力的中心空间形态。结合其他单位的优点,并多次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最终形成指导下步规划编制的可实施性成果。4概念规划7项目进程回顾1月05日_初期沟通1月26日_关键问题解析理清内在逻辑与重点背景研究发展战略功能策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区域协调: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功能和目标,协调基地与周边区块的功能关系,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将基地与周边区域进行无缝衔接。推动转型:统筹产业布局,分析现有的产业园布局,理顺各产业园本身的定位及产业园之间的关系,以造镇的视点,提出产业区未来转型的目标,从而为配套服务区的定位提供更全面依据。优化空间:挖掘利用优势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以及邻里空间,创造完善的空间结构。强化空间形态的控制、轴线的塑造、制定概念性方案。塑造形象:重点地区空间研究等重点问题的研究,确定新城城市风貌,选取核心地区进行重点设计,确定核心区的城市风貌,打造庆元湖畔的都市港湾以及研发、商务集聚的创智天地。关键问题解析理清内在逻辑与重点背景研究区域协调:16背景研究区位交通成德棉城市发展带成都空间发展格局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规划解读16背景研究2010年,成都战略调整,城市战略定位确定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以新的战略定位为指导:全市总体功能分区确定:划分为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区、约束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其中新都大部分地区属于扩展型发展区,小部分属于约束型发展区。新的产业功能区划确定:划定新都所辖范围内市级产业功能区两个:北部新城、198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以及区级产业功能区4个,包括机电装备制造产业、西部家具物流中心,西部公路物流枢纽(北区)和现代农业。几大区域协作:分成德绵、成资遂、成眉乐、成雅和成阿五个板块,区域合作规划展开。成都城市战略背景研究12010年,成都战略调整,城市战略定位确定为“世界现代田园城产业形态重构新都社会形态构建空间形态引导"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要求环境田园化功能复合化城镇集约化产业高端化布局组团化配套标准化交通网络化风貌多样化空间人性化背景研究1成都城市战略产业形态重构新都社会形态构建空间形态引导"世界现成都世界田园城市的要素解读新都对世界田园城市的关键要素实现与战略角色认知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1
区域一体化的枢纽与触媒成德绵产业物流枢纽平台成德绵产业交易枢纽平台成德绵产业现代服务枢纽平台3
商贸集成服务的复合产业功能引领成都商贸物流服务的产业高端化2成都北部副中心田园城市群落中的北部田园新城超大型城市新增人口和功能主要承载区“超大型”的发展规模“国际性”的区域枢纽“现代化”的产业支撑区域合作角色产业分工角色城市功能角色关键要素实现成都城市战略背景研究1成都世界田园城市的要素解读新都对世界田园城市的关键要素实现与10背景研究1区位交通40KM25KM10KM基地的1小时交通圈覆盖了成都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10背景研究1区位交通40KM25KM10KM基地的1小时交背景分析1成德棉城市发展带四川全省经济与城镇发展形成“K”字形主轴线格局以成都为中心的“乐-成-绵”轴带型发展区北向的成(都)德(阳)绵(阳)经济产业带青白江—新都片区地处成德绵经济产业带发展主通道上北向城市连绵带的雄厚产业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通过两区连片发展和产业经济整合,有机会成为成都经济向德绵辐射、德绵经济向成都融合的重要承接点和成德绵经济发展的配套协作区。背景分析1成德棉城市发展带四川全省经济与城镇发展形成“K”字经济增长及城市化重心向二圈层转移,副中心形成二圈层崛起四大新城连接一二圈层,作为成都城市副中心,是接力城市能级和规模进一步扩张的关键点集心阶段集心扩大初期离心离心离心扩大关键:副中心形成(四大新城)(二圈层)成都空间发展格局12背景研究1经济增长及城市化重心向二圈层转移,副中心形成二圈层崛起集心阶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商贸物流健康休闲高新技术四大新城的定位推动了城市产业分工再建区域性商贸物流及区域性交通枢纽重心北移。重点发展商贸(批发)、物流(铁路、公路)以及配套商务服务业,建成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和商品交易集散功能区。青白江和新都连片发展区是北部新城承接成都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成都空间发展格局13背景研究1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商贸物流健康休闲高新技术四大新城的定位推经济发展阶段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但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均衡,产业服务发展已开始提上战略重点《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成都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建设‘两都’(中国服务外包和商务会展之都、中国文化创意之都),‘三中心’(西部商贸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到2012年,基本实现建设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业体系先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商贸业教育培训业体育产业医疗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14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产业服务体系背景研究1经济发展阶段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但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相对滞后,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趋势(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
)成都市服务业的核心功能地域,是服务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和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重点发展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商贸业和都市旅游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行业,着力提升国际化服务功能,打造中西部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机遇:1)借势:轨道交通直接辐射区域内,随中心城区发展密度的增大,利用生态居业环境,吸引中心城职能的外溢。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机遇:2)错位:中心城以商务服务和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服务为主;连片区则可利用大学城的科技力量和周围产业园区的聚集发展R&D服务,实现主导产业错位15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中心城区产业外溢背景研究1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趋势(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成都市“一区一主业”工业园区布局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机械制造(含汽车)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冶金建材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医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都市十大产业集群成都基本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和家具、制鞋、航空航天、光伏光电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新都与青白江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以冶金建材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制造业集聚指数与工业增加值份额的增速显著正相关,表明产业集群化趋势将有力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成都十大产业集群的基本成型有利于加速形成二三产互动发展的良性格局2003-2007四川省制造业集聚与工业空间演化16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制造业背景研究1成都市“一区一主业”工业园区布局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21个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集中区所在区产业发展方向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电子及信息业、生物制药及现代中药产业(原料药除外)、精密机械制造业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以汽车、工程设备及航天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化学建材业、以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及饮料业成都锦江工业集中发展区锦江区烟草加工及其配套业、以报刊印刷及装潢为主的印务业、以奶制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青羊区以航空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服装制造业、以奶制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成都金牛工业集中发展区金牛区电子及信息业、制药业(原料药除外)、以书刊印刷及装订为主的印务业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侯科技园武侯区制药业(原料药除外)、电子及信息业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武侯区制鞋业(制革除外)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成华区家用电器制造业、环保型机械制造业、以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建材业成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青白江重点发展冶金工业、化工业(含石油化工深加工产业)、以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为主的建材业金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金堂县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业及纺织业、冶金工业双流工业集中发展区双流县制药业(原料药除外)、以汽摩零部件及电器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光电为主的新兴产业、以纤维板制造为主的环保产业成都高新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温江区以生物药品为主的制药业、以方便食品、奶制品、饮料为主的食品制造业、以包装印刷及装潢为主的印务业郫县工业集中发展区郫县特色食品及饮料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医药包装业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新都区以汽车零部件及航空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大邑县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业、以铸造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丝绸为主的纺织业蒲江工业集中发展区蒲江县以原料药提取为主的制药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新津县重点发展以肉制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以路桥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日化工业都江堰工业集中发展区都江堰中成药及生物制药业、以机床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业、特色食品及饮料制造业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彭州市重点发展制药业、以优质水泥为主的建材业、石油化工业邛崃市工业集中发展区邛崃市重点发展以白酒和造纸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医药包装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崇州市皮革及皮革制品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以铸铁管、PVC管、日用玻璃为主的建材业项目基地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建材、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新都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青白江重点发展冶金和建材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制造业背景研究121个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集中区所在区产业发展方向成都18二、三圈层区域在发展普通型住宅的同时,大力发展高品质住宅地产,适度开发商务地产;彭州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及金堂县积极发展为工业服务的商业地产,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在龙门山旅游带和龙泉山旅游带适度发展休闲度假地产等旅游地产。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房地产业背景研究118二、三圈层区域成都经济产业发展格局-房地产业背景研究119相关规划解读2青白江-新都区域发展战略青白江区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呈倒“V”字型点轴式布局。新都区区域发展战略为“一主两翼、南扩北控,走19相关规划解读2青白江-新都区域发展战略青白江区区域城镇空20相关规划解读2区域发展机遇青白江-新都区域发展战略沟通南北两大主城区,建立区域东西向发展连接众多快速路皆拉近了新都与成都中心城区的距离,使新都区成为成都中心城区辐射德阳、绵阳等城市的纽带上的一环。高速路、快速路皆南北向贯通新都区,必须充分利用快捷的南北交通,加强新都东东西干线路网的建设。20相关规划解读2区域发展机遇青白江-新都区域发展战略沟通南21相关规划整合青白江与新都在北部新城、工业连片发展区层面尚未形成统一规划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1相关规划整合青白江与新都在北部新城、工业连片发展区层面尚22序号名称规划年限规划定位与地块相关内容1青白江区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3
2青白江区分区规划2003-2020成都市主城区北部的分中心,以化工、冶金、建材、重型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集中发展区,与新都区共同形成北部物流中心并与其共同构成北部新城。
3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2020
4青白江-新都工业集中连片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青白江部分)2009,6以发展材料工业、机电工业、机械与成套装备为主,生产性服务业为辅的现代工业基地,成都北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都区工业东区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为主导,向青白江辐射。5新都工业区生活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9新都工业区生活配套区,以居住为主,积极配合与推动新都工业区的生产建设。形成“两轴、两心、一环、一带”的结构6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6以发展电子、食品、制造、医药为主的现代轻工业基地,是新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虎大道在新都工业集中区的主要工业发展轴延线;南面用地位于特色医药产业园内7北部商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8以发展商贸、商务以及商业等综合城市功能为主,并辅以居住功能的城市综合区,是北部新城核心发展区
8新都区分区规划2007成都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新城),是成都市的北部中心,是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现代商贸物流、综合服务、新型工业、居住、旅游文化观光等职能。该区与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联为一体,在市政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上应统筹考虑,共同发展。相关规划整合由于用地归属,与基地相关规划都出现在新都区各项规划内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2序号名称规划年限规划定位与地块相关内容1青白江区北部新青白江分区与新都分区规划未来青白江将加强南北向联系,新都加强东西向联系,工业连片区处于空间核心位置两片区在分别向两端需求发展空间,工业连片区随着自身产业更替,成为带动中部发展的核心动力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3青白江分区与新都分区规划未来青白江将加强南北向联系,新都加强24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一区、一带”,使规划区形成功能合理、特色鲜明的有机整体。(1)“一轴”:沿规划区南北向的中心大道为工业发展轴,是创造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工业区形象载体。(2)“一区”:即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包括四个特色工业小区(制造产业区、电子产业区、医药产业区、食品产业区)。(3)“一带”:结合毗河风光带,规划与工业区配套的生活和公共服务用地。新都区中部的工业东区紧邻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在空间形成成规模的发展模式,但在工业业态上,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物流等传统工业为主导,新都区工业东区以电子、医药、机械、食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为主导,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工业向青白江辐射。形成“两轴、一带、多区”的结构(1)两轴:规划区东片与西片沿同济大道、龙虎大道各形成一条工业发展轴。(2)一带:规划区中部沿纬五路两侧形成一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3)多区:根据不同产业定位,形成多个特色产业园区。青白江-新都工业区集中连片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青白江部分)青白江与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渗透融合产业联动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4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25新都工业区生活配套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定位:新都工业区生活配套区,以居住为主,积极配合与推动新都工业区的生产建设。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形成“两轴、两心、一环、一带”的规划结构。(1)“两轴”:规划区中心东西向的公共服务轴,以布置配套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主,强调服务职能;沿龙虎大道的空间发展轴,强调南北向空间的贯通性。(2)“两心”:以庆元湖为中心的自然核心,以水体和绿化为主,强调自然与休闲;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社会核心,强调公共与服务职能。(3)“一环”:沿规划区周边的绿化带隔离绿环,阻挡周边道路与工业区的不利影响。(4)“一带”:南流河的绿化休闲带,主要服务于居住区的内部居民,提供休憩、游玩的场所。背景研究1相关规划解读25新都工业区生活配套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定位:新都工业区26发展战略(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产业体系构建产业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道路交通分析空间发展战略226发展战略2基地与两条区域骨架道路相接,交通条件良好。对外交通“九纵、六横”骨架公路“九纵”——石龙路、成青路、成绵高速、蜀龙大道、川陕大件路、货运大道、商贸大道、成德大道、成彭高速。“六横”——利清路、都市环线、新新路-马新线、香城大道-新石路、兴城大道-新三木路、石木路。发展战略227道路交通分析基地与两条区域骨架对外交通“九纵、六横”骨架公路发展战略28城市干道系统成绵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南北向的一条主要经济干线。该高速公路从成都至绵阳全长92公里,为双向8车道,途经广汉、德阳,穿越川西平原经济发达区。大件路又名川陕公路、108国道,为货运道路,是陕西进川的重要通道,连接着成都市和西安市;成金快速路为成都至金堂的城市快速路。川陕复线(货运大道)新都段全长约15公里,目前新都段新都物流园区部分已经完工,整个工程预计2010年6月建成通车该路段建成通车后,将大规模分流川陕路货运车辆,有机联系成都北部商城、新都物流中心、西南最大集装箱集散基地。基地与快速路体系通过新都大道收费站进行衔接。该地区城市主干道系统为三横四纵的结构,东西向为货运大道、纬七路、新石路,南北向为龙虎大道、青江路、工业大道、同心大道;其中龙虎大道、青江路、纬七路经过该地区。道路交通分析发展战略228成绵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货运交通系统该地区货运交通应尽量避免货运交通进入基地该区域货运交通于货运大道、同心大道、大件路及新石路组织疏散;该区域货运交通通过成绵高速公路的新都大道收费口与成绵高速相勾通。发展战略229道路交通分析货运交通系统该地区货运交通应尽量避免货运该区域货运交通于货运新都站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分为大站直达列车和站站停列车两种,大站直达列车的目标时速为250公里/小时,从绵阳直达成都只需30分钟左右。于基地南侧4公里处设置新新都站。成达铁路于基地北侧设置铁路货运站。基地与铁路站点通过龙虎大道、纬七路以及站前路进行衔接。货运站对外交通发展战略230道路交通分析新都站铁路:基地与铁路站点通过龙虎大道、货运站对外交通发展战轨道交通三号线新都红星站轨道交通3号线为东北至西南向骨干线,东北起自规划红星车站附近,通过成都市中心,南止于板桥南站,线路全长为49.28km。可与4号线换乘到达金堂机场或与1号线及机场线换乘到达双流机场。基地与轨道交通3号线新都红星站通过龙虎大道、纬七路衔接基地发展战略231道路交通分析轨道交通三号线轨道交通3号线为东北至西南向骨干线,东北起自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发展战略2区域产业协同分析连片区的西北为80万吨乙烯和100万吨大型炼油的石化产业)连片区的东侧为核动力及核电成套装备产业连片区以南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工业和大型工程施工设备为主)连片区以西为成都市区(中心区)项目处于四川最有活力的成绵经济带(青-新连片区)德阳:发电成套设备绵阳:军工、电子连片区的东北为机电产业(发电输变电成套设备及电子军工产业)青白江-新都连片区处于四川最有活力的成绵经济带产业选择应顺应区域产业发展逻辑,同时考虑区域内产业协同,与东侧核动力及成套设备、南侧汽车工业及大型工程设备、西南侧中心城区、东北侧机电产业、西北侧石化产业形成区域互补,错位协同32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发展战略2区域产业协同分析依托成都铁路枢纽散货站(大弯火车站),在大弯、红阳和祥福建设成都散堆货物物流园区-成都青白江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500亩,以处理铁路大宗散堆货物为主要业务,年处理能力达100万吨成都市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公路物流中心——新都物流中心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2009年5月20日投入运营,成为四大物流中心中第一个投入运营的项目,这也标志着我市现代化公路物流项目将从实施阶段正式进入实现阶段预计到2010年,整个新都物流中心公路货运集散区将达到2100万吨的公路货运年处理能力,辐射半径500公里至800公里的中西部,成为成都现代物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公路港”成都物流体系四园区四中心(四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体系构成所在区主要功能及定位四园区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双流县依托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建设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为高附加值、时效性货物提供航空物流服务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华区依托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为集装箱货物提供物流服务成都青白江铁路散货物流园区青白江依托成都铁路枢纽散货站建设成都青白江铁路散货物流园区成都新津铁路散货物流园区新津县依托成都铁路枢纽散货站建设成都新津铁路散货物流园区四中心新都物流中心新都区依托城市北面的成绵高速、川陕路建设新都物流中心龙泉物流中心龙泉驿区依托城市东面的成渝高速、成南高速的成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建设龙泉物流中心双流公路物流中心双流县依托城市南面的成乐高速、成雅高速、大件公路建设双流公路物流中心成都保税物流中心郫县依托成都出口加工区,在绕城高速公路外侧的成灌公路旁建设成都保税物流中心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新都物流中心的运营味着货物的运转流通速度将成倍提高,公路运输成本至少下降40%左右,彻底改变货物的配载效率新都承担着成都市区城市配送和成都周边二级城市城际配送及产品分拨的重任,成为成都重要的城市、城际配送与分拨基地新都物流中心的运营以及拟建的青白江物流园区将助推连片区产业进一步积聚和发展,成为连片区产业导入的最佳契机发展战略233依托成都铁路枢纽散货站(大弯火车站),在大弯、红阳和祥福建设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新都区经济基础分析从产业结构上看,新都区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偏高,占比超过63%;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为28.9%从具体产业层次上看,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近几年平均增速达到28.8%第三产业增速相对加为缓慢,且在连续6年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有所下滑新都区工业导向明显,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偏低,并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说明工业生产(二产)与产业服务(三产)之间的依存度不高需要在保持二产相对优势同时,规划三产集中发展片区,承载并强化二三产业联动,提升区域内部产业依存度发展战略234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新都区经济基础分析从产业本次规划红线内面积为2.76平方公里,属于新都区用地范围,基地占整个工业连片区39.3平方公里的7.02%。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基地概况行政区规划区属性面积(平方公里)新都区
新都原规划工业区11.9本次规划新都工业区4.8青白江区本次规划青白江工业区1.3本次规划青白江工业区4.8本次规划青白江工业区(弹性用地)1.9青白江原规划工业区2.3青白江原规划工业区12.3共计
39.3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发展战略235本次规划红线内面积为2.76平方公里,属于新都区用地范围,基2008年工业区内规模以上企业101户,2007年机械制造业所占比例为36.55%,电子产业占17.26%,食品产业占5.08%,医药产业占5.08%,其它占35.53%工业集中发展区目前已形成机械制造业、机械电子、精密机械加工等优势行业,机械制造业约占总量的40%
2007年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分布比例目前,新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行业,涵盖机械制造、精密机械加工以及机械电子制造等细分行业;机械制造产业布局集中度较好,但其他产业规模偏小,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区新都需要顺延片区产业发展逻辑,进一步强化机械制造这一比较优势产业,并逐步精简区域产业细分门类工业集中发展区2005-2007各类数据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机械制造及金属压延加工(3.1平方公里)机械食品医药包装(0.5平方公里)机械电子制造(3.7平方公里)精密机械加工(4.8平方公里)产业布局现状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战略2362008年工业区内规模以上企业101户,2007年机械制造业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青白江区经济基础分析与新都区类似,青白江区工业导向明显,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与新都区类似,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偏低,并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说明工业生产(二产)与产业服务(三产)之间的依存度不高基于新都区和青白江区经济发展态势、区域产业特征以及地理属性,二区首先需要立足优势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连片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核心,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比重从产业结构上看,青白江区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偏高,占比超过69%;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为23.7%从具体产业层次上看,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发展速度远高于第一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相对滞后,2008年的增加值不足34亿元发展战略237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青白江区经济基础分析与经济基础2007年,青白江区有规模以上企业122户,完成工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26%。冶金建材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41.2亿元,占全市的33%;主营业务收入147.1亿元,占全市的30%;实现利税13.08亿元,占全市的36%产业发展近年来,台玻成都玻璃公司、巨石集团成都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等大型企业和成都东调企业相继入驻,目前工业集中发展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118家,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目标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已被四川省列为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目前正在争取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青白江工业区已经基本形成冶金、化工、建材等材料产业的集聚区。考虑到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青白江区区位,产业发展由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型,重点可以向节能环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方向转型,成为成都未来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物流集中发展区已建成工业园区在建工业园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工业园区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战略238经济基础青白江工业区已经基本形成冶金、化工、建材等材料产业现状工业企业分类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从基地内工业企业分布现状来看,青白江区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分布区块明显,基本形成集聚区形态新都区工业企业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未来发展需要明确发展方向,突出优势机械制造产业地位,逐步摒弃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基地内工业企业现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地范围内企业名录仓储业成都市九桥物流化学纤维制造业*华明家具制造业朗度沙发鑫利达东美纺织万昌包装J辉华版材时丰彩印合兴包装李茂食品成都元阳食品亨裕食品饮料制造业华润蓝剑千百润新亨药业北京同仁堂协丰医药钟氏虫草万昌包装J辉华版材时丰彩印合兴包装唯特友光荣塑料美美蜡烛澳达金荷成都望江化工*川化*玉龙*米高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纺织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冶金、化工、建筑等材料产业集聚区机械、通用及专业设备等制造业集中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地范围内企业名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西昌广丰四川兰得高科万兴铜材蓝宇材料耕艺美术伟业建材四川大金港府装璜*台玻*巨石*瀚江*巨石中国铝业10万吨双零箔项目配套产业园莱特新材料闽诚钢构东方电力恒博钢构上海宝钢制罐詹氏门窗*攀成钢*成钢*三洲*望晖大西洋焊条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发展战略239现状工业企业分类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从基地川化成钢攀成钢台玻玉龙王牌巨石三洲瀚江HSC巨石华明天保天马望晖天马米高新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门类较多,布局较为混杂,缺乏统筹。规划建议理清现状产业,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落后企业青白江产业以攀成刚为首的冶金工业占地规模较大,布局较为集中规整,但现状存在大量化工企业,考虑到基地位于成都主城区的上风向,将带来较高的污染风险,规划建议在规划中予以调整机械制造与冶金建材业在产业布局中占地较广,同时分布也较为分散,但目前产业附加值较低,规划建议产业群聚式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服务周边,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现有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几无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区域在夜间将成为一座空城,规划建议导入现代服务业,促进人口在区域内的沉淀,增强区域活力保税物流中心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大宗散装物流园区现状工业企业布局分析新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分析发展战略240川化成钢攀成钢台玻玉龙王牌巨石三洲瀚江HSC巨石华明天保天马区域产业分析小结核心层基础层成都市产业集群及工业布局规划——青白江区以冶金建筑材料、新都区以机械制造为发展重点123456成都市产业集群及工业布局规划内在诉求解析连片区产业发展连片区现状工业企业分析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分析
新都经济发展趋势及工业集中区分析连片区区域产业协同分析312456青白江经济发展趋势及工业集中区分析连片区现状工业企业分析——青白江区以冶金建筑材料、新都区以机械制造为发展重点新都经济发展趋势及工业集中区分析——工业主导,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偏低——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依存度不高——工业企业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机械制造产业具备相对比较优势青白江经济发展趋势及工业集中区分析——工业主导,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度偏低——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依存度不高——冶金、化工、建材等材料制造业布局骄傲为集中,但产业附加值不高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分析——项目基地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建材、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连片区区域产业协同分析——产业选择需要与机电产业、动力及成套设备、大型工程设备形成区域互补、错位协同新都区、青白江区虽主导产业各异,但存在三产规模小、经济贡献度低、二三产依存度差等产业发展弊端共性,具备连片发展和形成服务核的基础产业上,青白江区初步形成区域集聚态势,需要向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领域延伸新都区产业门类较多、布局混乱,需要明确主导方向,建议在发挥机械制造比较优势基础上,考虑导入特种车辆、专业机械、精密数控机械等细分产业,形成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战略241区域产业分析小结核心层基础层成都市产业集群及工业布局规划12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体现繁荣繁华展现区域活力强化优势产业发挥优势规避风险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2+X+1”产业体系支撑服务动力装备产业集群材料制造产业集群振兴区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2主导产业集群1配套产业集群支撑冶金新型金属合金材料新建材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热反射、吸热等新型玻璃材料动力产业(专用车辆、专用设备及零部件)机械装备产业(工程机械、特种机械)现代物流商业商贸专业服务提升巩固弥补产业体系构建X重点项目若干个重点项目化工材料产业轴承类通用设备高端机电装备产业平衡兼顾短期和远期利益平衡短期利益缓解发展压力发展战略242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强化优势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2+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泵车建筑工程专用车辆工程类专用机械市政环卫专用车辆清扫车牵引机械2大主导产业集群(材料制造和动力装备)产业体系构建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发挥区域基础优势动力装备产业集群主导区域结构升级群内群间集成+孵化内生联构主导产业建筑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玻璃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材料制造产业集群专用车辆及机械专用设备及零部件工程及特种机械玻璃冶金群间集成群间集成群内集成群内集成动力装备产业集群集成输出孵化内生低合金结构钢非调质钢超塑性合金
绿色环保材料
聚合物合成材料钛化玻璃吸热、热反射玻璃
混凝土搅拌车清障车旋挖钻机发展战略243特种专用机械牵引机械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泵车建筑工程工程类市政环卫清扫车牵引机械21大配套产业集群产业体系构建构建核心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全面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融合现代物流商业商贸*业生产性服务业消性服务费专业服务*科教研发休闲娱乐市政公用“核心层”“中间层”“外圈层”生产性服务业:以现代物流为核心,提升连片区生产性服务业实力消费性服务业:以商业商贸为核心,引导连片区消费性服务业升级高端服务业与中低端服务业融合说明:商业商贸涵盖房地产;专业服务涵盖中介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发展战略2441大配套产业集群产业体系构建构建核心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全产业密集区主体功能区产业聚合区功能转型拐点功能转型拐点产业集聚逻辑曲线产业聚合逻辑曲线产业耦合逻辑曲线功能转型阶段—2015年2016-2020年2021年以后时间冶金、建材、机械等优势产业带动材料制造、动力装备产业集聚动力装备和新型战略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实现区域群内和群间集成,主导产业价值凸显区域功能实现转型,连片区成为成都市域的主体功能区实现产业门类之间的“横纵”双向耦合,产业融合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主体突出、功能全面、结构合理的“纵横”一体化产业体系
功能转型阶段论产业发展策略发展战略245产业密集区主体功能区产业聚合区功能转型拐点功能转型拐点产业集
经济贡献度定量目标大类产业集群细分产业近期目标(2015年)中期目标(2020年)远期目标(2030年)绝对水平(总产值或总收入)增加值占市GDP比重(‰)绝对水平(总产值或总收入)增加值占市GDP比重(‰)绝对水平(总产值或总收入)增加值占市GDP比重(‰)主导产业集群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冶金、建材、玻璃以及新型材料602.5‰2003.5‰7004.5‰动力装备产业集群专用车辆及机械、专用设备及零部件等502.0‰2003.5‰8005.0‰重点项目精细化工、通用设备等301.0‰701.5‰2002.0‰配套服务业200.5‰801.5‰5003.5‰总计1606.0‰55010.0‰220015.0‰测算依据:1、《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成都市2000年-2008年国民统计公报2、成都市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全国三次产业GDP贡献比率3、发展目标预测遵循边际效应递减与拔高性原则单位:亿元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发展战略246经济贡献度定量目标大类产业集群细分产业近期目标(2015年
由线性外推,2015、2020、2030年成都地均GDP达7304.5、13324.5、44337.9万元/km2
考虑到新都北部新区既有高水平规划建设的后发优势,亦有产业导入和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的后发劣势,结合功能区通常为区域平均水平4-12倍经验值,取2015年是成都平均水平6倍标准,2020年是成都平均水平8倍标准,2030年是成都平均水平12倍标准,产业用地规模分别折算为约27.38km2、26.27km2、22.55km2
统筹考虑项目配套,兼顾区域结构调整与功能转型,2015年按1:0.1的比例设置配套用地,2020年按1:0.2比例设置配套用地用地、2030年按1:0.5比例设置配套用地,连片区用地总规模为30.12km2、31.52km2、33.83km2成都经济态势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GDP(亿元)1491.01663.21870.82185.72371.02750.03324.43901.0增速(%)13.113.113.013.613.513.815.312.1年末总人口(万)1019.91028.51044.31059.71082.01103.41112.31125.0地均GDP(万元/km2)1203.41342.41509.91764.11913.62219.52683.13148.5人均GDP(元)14619.116171.117914.420625.621913.124923.029887.634675.6备注:数据来源:成都市2000-2008年统计公报;成都市土地面积为12390平方公里本项目拟采用线性回归测算方式。一般而言,线性回归测算较为中性,并拟合效果较好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
模型Ⅰ--基于产业发展趋势测算(纵向测算)新都北部新区产业集聚规模土地和人口配置标准成都市经济发展态势用地规模人口规模新都&青白江经济发展态势发展战略247由线性外推,2015、2020、2030年成都地均GDP达
按比较静态测算,2015年、2020、2030年用地总规模约需30.12km2、31.52km2、33.83km2
产业用地总体上体现集约用地理念;前期重点满足材料制造产业用地,并为动力装备产业用地“留有余地”中后期重点满足动力装备产业用地,材料制造产业用地逐步集约配套产业用地在中后期持续膨胀,体现连片区区从产业集聚区向功能区和城区转型单位:km2大类产业集群2015年用地规模2020年用地规模2030年用地规模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主导产业集群材料制造产业集群11.732.7411.185.259.2911.28动力装备产业集群9.7811.1811.61重点项目5.873.912.65总计30.1231.5233.83
用地规模测算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
同样由线性外推2015、2020、2030年程度人均GDP分别为7.38万、12.67万、37.29万考虑到新都北部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的后发优势,在人口导入方面尤其注重高素质人才引进,同时考虑区域覆盖广大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地区基本现状,按2015年人均GDP是成都平均水平的1.5倍,中远期是成都平均水平的2倍,则产业人口规模分别约为11.74、18.55、22.79万人考虑产业配套和区域转型,2015、2020、2030年分别按1:0.2、1:0.3、1:0.5的比例导入产业服务人口,则新都北部新区总人口分别为14.09、24.11、34.19万人
按比较静态测算,2015年、2020、2030年新都北部新区人口总规模约为14.09、24.11、34.19万人建设初期,产业发展处于扶持阶段,产业人口和配套人口规模比理论测算值低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功能转型,不仅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亦发生调整,产业人口增加幅度趋缓,产业服务人口增加幅度逐步加大,由功能区向城区转型
人口规模测算发展战略248按比较静态测算,2015年、2020、2030年用地总规园区总收入或增加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规划面积(km2
)从业人口(万人)单位土地增加值(亿元/km2
)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亿元/km2
)人均产值(万元)上海浦东新区3150.995649.225701025.539.9130.86天津滨海新区3102.247616.8122701522.2510.6120.41苏州工业园区648.503056.92288611.373.3610.63长沙经开区174.63669.0039104.5217.3317.46武汉经开区300.92946.96193271.564.9111.15芜湖经开区195.70802.40122171.606.5811.51合肥经开区227.40724.1078202.929.2211.37注:1、数据来源为各开发区门户网站、各地统计年鉴,INFOBANK数据库,2、长沙经开区实际开发面积
一般标杆园区的单位土地增加值在1.37—2.92亿元/km2之间,单位工业用地总产值在3.36—9.91亿元/km2之间考虑到新都北部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的后发优势,同时考虑短期内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假设2015年单位土地增加值达到标杆园区平均水平1.94亿元/km2;考虑到宏观调控日趋严格与规范,新区未来投资密度逐步提升,土地产出能力必将大幅提升,假设与工业总产值15%增长率持平,2020、2030年单位土地增加值分别为5.67、27.28亿元/km2,产业用地规模分别折算为25.66、24.73、23.16km2
统筹考虑项目配套和区域配套用地,2015、2020、2030分别按1:0.1,1:0.2,1:0.5的比例设置配套用地,则新都北部新区用地总规模为分别为28.22、29.67、34.74km2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
模型Ⅱ--基于国内标杆城市参照系测算(横向测算)改革试点城市(天津)第一等级中心城市(上海)东部沿海城市(苏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规模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与标杆城市和重点产业的差距四类标杆城市中部城市群(武汉、长沙、合肥)发展战略249园区总收入或增加值(亿元)工业总产值规划面积从业人口单位土地
按比较静态测算,2015年、2020、2030年用地总规模约需28.22km2、29.67km2、34.74km2
从近期来看,材料制造产业用地规模占比较大,但在中远期动力装备产业和配套的用地规模将迅速上升,近期开发应在产业用地上留有余量材料制造产业用地会随着时间推移,用地规模呈下降趋势,体现产业发展土地集约理念;动力装备产业在中期快速发展,用地需求凸显;配套用地会逐步膨胀,体现新都连片区从产业集聚区向功能区和城区转型单位:km2
用地规模测算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
人口规模测算
考虑到新都北部新区高水平人才引进的后发优势与发展基础薄弱的先发劣势,假设新区2015年人均产值达到标杆园区下限水平10.63万元考虑未来的产业升级态势和人员素质提升,假设2015-2030年间人均产出水平以总产值平均增速15%增长,2020、2030年人均产出分别约为21.38、66.41万元2015年2020年2030年人均产值水平(万元)人口规模(万)人均产值水平(万元)人口规模(万)人均产值水平(万元)人口规模(万)10.6314.1121.3825.7266.4133.13
考虑到上述过程主要推算总人口规模,2015、2020、2035年分别按照1:0.2、1:0.3、1:0.5的比例配置服务业和生活人口,工业人口规模分别为11.76、19.79、22.09万人,建设初期,产业发展处于扶持阶段,产业人口和配套人口规模比理论测算值低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功能转型,不仅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亦发生调整,产业人口规模在中期阶段后膨胀速度会出现明显下降,配套人口规模将大幅增加,由功能区向城区转型大类产业集群2015年用地规模2020年用地规模2030年用地规模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主导产业集群材料制造产业集群11.002.5610.524.959.5411.58动力装备产业集群9.1610.5210.90重点项目5.503.682.72总计28.2229.6734.74发展战略250按比较静态测算,2015年、2020、2030年用地总规年份2015年2020年2030年基本指标用地规模(km2)人口规模(万人)用地规模(km2)人口规模(万人)用地规模(km2)人口规模(万人)纵向测算30.1214.0931.5224.1133.8334.19横向测算28.2214.1129.6725.7234.7433.13综合值29.1714.1030.6024.9234.2933.66
两种测算方式虽然依据不同,但趋势相同综合两种测算结果,2015年用地规模为29.17km2左右,2020年用地规模为30.60km2左右,2030年用地规模为34.29km2左右综合两种测算结果,2015年人口规模为14.10万人左右,2020年人口规模为24.92万人左右,2030年人口规模为33.66万人左右区域产业集聚采取“留有余地”发展,为今后发展与区域转型预留空间总用地规模与人口小结产业发展用地及人口规模配比
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属内生性产业集群,产业横纵向耦合效用明显,产业用地将呈现阶段性集约现象,近期约需11.37km2,远期约需9.42km2
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属导入性产业集群,中前期需要积聚,产业同地需求将呈现阶段性上升现象,但远期膨胀速率明显下降,近期约需9.47km2,远期约需11.26km2
重点项目平衡连片区短期发展利益,随着主导产业的积聚和内生孵化,其用地需求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细分产业用地规模小结大类产业集群2015年用地规模2020年用地规模2030年用地规模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产业用地配套用地主导产业集群材料制造产业集群11.372.6510.855.109.4211.43动力装备产业集群9.4710.8511.26重点项目5.693.802.69总计29.1730.6034.29发展战略251年份2015年2020年2030年基本指标用地规模人口规模用空间发展战略一缝合通过与新都、青白江主城区错位发展的公共设施,吸引人流,提升地区影响力,带动工业连片区整体升级,参与到区域发展体系中。在39.3平方公里的工业连片区形成
“一带两片多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东拓西联南渗北融发展战略252空间发展战略一缝合通过与新都、青白江主城区错位发展的公共空间发展战略二造镇NEWTOWN以城市住区发展模式为基础,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即居住、工作、商业和娱乐设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区域。尺度:从TND到TOD的转变中,建筑以及街道尺度更加适意步行的尺度氛围:整体建筑风格以及商业模式肌理:组团的合理规模及生活道路的密度开发:开发商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注混合:住宅、商业、工作等混合用途共同打造趣味空间发展战略253空间发展战略二造镇NEWTOWN以城市住区发展模式为基54功能策划案例借鉴总体定位主导功能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354功能策划355案例1哈默比湖城Hammarby——可持续性新镇的典范哈默比湖城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心城区以南,总用地面积200公顷,一座拥有1万套公寓、2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生态新城。整个新城将于2015年全部建成。在哈默比湖城项目中存在一个由政府驱动的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土地净化、工业污染地利用、公共交通系统、降低能源消耗、水和垃圾的循环使用等。土地利用:清理污染土壤,将工业污染地重新开发为美丽诱人的居住区,建设风景优美的公园和绿色开敞空间。在整个规划与实施阶段,哈默比湖城拥有自己独立的环境质量计划,其总体目标是比普通标准提高1倍。能源:采用可再生燃料、沼气和余热回收,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水:生产尽可能洁净,使用尽可能高效,采用新技术用于节水和污水处理。垃圾:采用可行的垃圾分类系统,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交通运输:快速公共交通,小汽车合用,自行车专用道,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尽量采用干作业,低噪音。1lake2tramline3park4schools5offices6greenbridge7skislope8wasterwater&biogasplant功能策划355案例1哈默比湖城Hammarby——可持续性新镇的典范56案例1哈默比湖城Hammarby——围绕“水”的主题扩展城市中心空间规划:在规划初期,哈默比湖城已考虑了一个城市中心又是滨水地带如何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是一个老工业区和港区如何转变成现代城市。目前哈默比湖城是个传统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和更加开放的现代城区。老城市中心区的街道尺度、街区长度、建筑高度、密度以及混杂的功能与现代的宽阔视野、水景、公园、阳光和谐地组织在一起。严格限定的建筑进深、舒展的雨蓬、多层公寓、大面积的阳台和露台、大玻璃窗、平屋顶以及面向睡眠的灰白色立面、都表明现代建筑语汇已经进入议程。功能策划356案例1哈默比湖城Hammarby——围绕“水”的主题扩参数原有人口(万)规划人口(万人)距离切斯特(公里)Warrington62028.96作为英国第三代新城的代表,沃灵顿新城于1968年开发,交通发达、境内有地铁通过与唐镇有较强可比性的第三代新城70年代中期50年代末期60年代中期过于拘泥居住功能,形成卧城隐患强调转移工业的入迁,人为本的初衷被工业尺度所扭曲恢复近人尺度,形成了宜居宜业的丰满体系“居住人”尺度——工业尺度——“社会人”尺度人的基础需要——工业异化——人的高层级需要英国50年新镇开发历程之总结螺旋回归的趋势第一代新市鎮周边环绕绿地,以限制发展都市中央为大公园住宅区密度低住宅区采用邻里单位划分功能分区明显第二代新市鎮取消邻里单元取消次中心及邻里中心呈长方形的发展人行道与车道部分分离多层的市中心,住宅密度分级工业区分散第三代新市鎮恢复使用邻里单元、次中心的构想使用大方格之干道系统以步行者为主要考虑对象中心恢复集中,功能分区适当模糊化处理案例2沃灵顿新城Warrington——英国第三代新城在“近人尺度”上的扬弃总体发展策略5参数原有人口规划人口距离切斯特Warrin62028.96将城市的活力带给田园将田园的宽裕带给城市+在新镇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沃灵顿的居住、工作和工商业增长迅速,城市功能逐渐丰满:现已成为英国南北交通的补给点与重要贸易中心;每年七月第一周沃林顿步行日,已经成为整个区域的节庆盛会;商业设施齐备,沃灵顿大学闻名遐迩沃灵顿在引进城市功能的同时,保留了田园的宜人风貌:对于“钟楼”这一区域原有传统空间符号的运用和发挥;通过适宜尺度BLOCK的分割,在宜人尺度上强调模糊功能分区的“拼图式”空间布局案例2沃灵顿新城Warrington——“田园城市”精神本质的回归将城市的活力带给田园将田园的宽裕带给城市+在新镇计划的实结合田园与大都会的优点,既提供宜人居住环境改变以往着重开发区建设所造成的工业尺度空间意向,营造具有一定空间交流密度的近人尺度提倡用地功能的混合,创造多彩空间案例启示定位与开发实施与片区发展尤其是主导产业的发展紧密集合结合田园与大都会的优点,既提供宜人居住环境改变以往着重开发区带动工业片区整体升级的核心引擎产业链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聚合的先导区产业与城市功能共融发展的和谐新城产业与服务功能共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地新都城市、人文、生态协同发展的集聚核总体定位功能策划3带动工业片区整体升级的核心引擎产业与城市功能共融发展的和新都城汇智庆元QingYuanIntelligencecentralizedCity总体定位新都城汇智庆元总体定位产业的集聚以及大量人口的导入对区域的商务与商业服务形成强大的需求效应:产业园区的外溢办公需求,企业的区域性总部,满足社区需求的文化、娱乐、餐饮、酒店等服务性设施的完善。便利的城市交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置业选择的主要优势:高端生态住区、周边工业园区企业高管和高级白领的高端居所以及周边居住的置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为发展新型公共服务和产业类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导产业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区域研发机构和特色服务业的集聚。商务及商业服务城市生态居住产业服务将重点承接产业区的商务与研发功能,并结合现有资源条件开发休闲娱乐及生态居住功能定位及功能策划6主导功能产业的集聚以及大量人口的导入对区域的商务与商业服务形成强大的以产业链外延为驱动引擎联动商务、房地产等核心产业促进休闲等配套产业共融协同发展主导功能动力装备高新技术产业配套休闲服务行政办公企业总部企业咨询系统集成共享设施食行购培训服务商贸体验体验展示酒店购物休闲居住休闲娱乐餐饮游文化居住商务引擎复合拓展物流生态居住交易研发近期中期远期配套服务产业服务现代服务功能策划3以产业链外延为驱动引擎共融协同发展主导功能动力装备产业配套休都市港湾CityHarbor
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商业休闲功能策划3都市港湾CityHarbor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细化定位重点板块主要开发项目主要目标群体项目特征区域级的特色商业休闲中心商业娱乐综合体滨水休闲平台产业区至新都清白江范围的消费者充分利用本区域水系发达的特点,在交通便利的重点功能核区位,设置依水而建、水商交融的大型特色mall购物体验地带IMX影城、运动会馆庆元小镇特色餐饮产业区以及周边相邻片区通过特色风貌的营造,形成一个融休闲、生态、交流为一体的购物休闲街有机产品特色会所风情酒吧社区级的商业服务郊区型outlet家电大买场主要居住片区内的居民设立具有布局合理、使用便捷的社区商业体系邻里商业与便利店建议建筑面积:6——8万平米,建议容积率:0.8-----1.0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商业休闲功能策划3细化定位重点主要开主要目项目特征区域级的特色商业休闲中心商业总指标居住区(人口30000-50000)小区(人口10000-15000)本项目(人口70000)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1668~32932172~5559968~23971091~38352900
4750
(2228~4213)(2762~6329)(1338~2977)(1491~4585)公共服务类教育600~12001000~2400330~1200708~240012002000医疗卫生(含医院)78~198138~37838~9878~228200330(178~398)(298~548)市政公用(含居民存车处)40~15070~36030~14050~140100100(460~820)(500~960)(400~720)(450~760)
行政管理其它46~9637~72
5050经营盈利类文体125~245225~64545~7565~105230540商业服务708~910600~940450~570100~6007001000社区服务59~46476~66859~29276~328400700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20~3025~5016~2222~342030(60~80)新城的经营性商业设施在未来将成为中心,不仅为本项目内的居民提供商业服务,而且辐射整个新都区的一部分。力求通过差异化经营,成为未来新城级商业中心的主要部分。根据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3]要求,居住人口30000-50000的居住区级居住区要求设置功能的标准。规划指标法测算出的结果是本项目公建配置的最低标准,作为新的居住新城,经营盈利类公建规模适当高于规范标准的10。根据前面产业研究,到2020年产业服务人口将达到7.5万人左右。考虑到一定的环境容量因素,建议本片区规划人口为7万人。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商业休闲总指标居住区(人口30000-50000)小区(人口1000商业规模主要由项目定位为服务居民的区域性商业中心进行商业体量测算。区域商业中心辐射以项目为核心周边3公里以内为核心区域,3~5公里为次辐射区域。假设未来居住区内绝多大多数人在项目商务区内就业。服务周边3公里办公和居住人口区域性商业中心办公人口(人)15000人均商业面积0.6居住人口(人)70000人均商业面积0.8商业体量预测小计65000*注:1)主体客群比例及人均零售消费额意愿数据来源参见消费者需求分析部分;2)零售合理地效取成都类似区域人均消费额意愿同比计算;通过项目的核心辐射区和次级辐射区内两类消费客群综合测算得到,本项目站体区内商业体量建议在65000平方米左右。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商业休闲功能策划3商业规模主要由项目定位为服务居民的区域性商业中心进行商业体量水畔家园GardenResidential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居住功能策划3水畔GardenResidential功能板块项目建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居住功能策划3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居住功能策划3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居住功能策划3项目名称占地面积(公顷)容积率物业类型均价(元/平方)风格丽水金都4.83.3高层3500印尼花园式风格万科双水岸420.8多层、小高层、高层、别墅别墅最低价188万元/套,花园洋房3500元/平方米起西班牙风格堤亚纳河谷别墅151.1联排别墅均价8000元/平方米西班牙风格香洲半岛131.9别墅、多层、小高层、高层均价3800元/平方米现代简约风格东骏湖景湾332.0多层高层洋房别墅均价7500元/平方米经典简欧风格汉嘉国际社区253.2多层小高层高层别墅均价5200元/平方米古典欧式风格学府院3.63.3小高层高层均价3300元/平方米现代简约风格格林春天3.81.6多层均价2600元/平方米现代简约风格大邦第一城7.53.4小高层均价2420元/平方米
现代简约风格宏恩康城1.33.9小高层均价2650元/平方米现代简约风格大湾学府雅园1.33.2小高层最低价2009元/平方米现代简约风格凯斯顿华府3.52.2多层、小高层、高层均价3500元/平方米
现代简约风格功能板块项目建议与规模分析——居住功能策划3项目名称占地面积由以上推算,住宅开发量初步建议在300-340万平米左右。物业类型目标客群数量(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CEO别墅区200020国际公寓1500060亲水生态社区40000180政府行政人员公寓20006小房型公寓15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人股合同范例
- 企业微信使用合同范例
- 公司会展搭建合同范例
- 中介合作正式合同范例
- 信息介绍服务合同范例
- etc押金合同范例
- 内部销售合同范例
- 矿山运输应急预案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国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乡村民宿开发居间合同样本
- 农业生产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方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300道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有解析)
- 2024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DB37-T3953-2020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 浩顺一卡通软件新版说明书
- 植物检疫员岗位职责说明书
-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考试卷·创意情境 统编版
-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各地真题)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经理层年度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