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57卫生行政执法行政执法主体一、法定行政机关(一)广州市人民政府(二)广州市卫生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出分级分类指导原则,并对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献血工作。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第五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依据职责划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四条国家对公共场所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8、《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第九条防尘设施的鉴定和定型制度,由劳动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标准的监测;第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要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测尘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并对测尘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9、《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办法,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第三十二条对卫生技术人员和在执行公务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10、《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十四条各级劳动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进行检查。各级卫生部门和工会、妇联组织有权对本规定的执行进行监督。11、《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第十条科研和教学单位所需的毒性药品,必须持本单位的证明信,经单位所在地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供应部门方能发售。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擅自生产、收购、经营毒性药品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没收其全部毒性药品,并处以警告或按非法所得的五至十倍罚款。情节严重、致人伤残或死亡,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12、《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条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15、《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碘缺乏危害防治和碘盐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16、《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职责实施监督管理。17、《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内交通卫生检疫监督管理工作。18、《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公安、民政、教育、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督管理工作。19、《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2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监督用人单位严格遵守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劳动保护,防止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确保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2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24、《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2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2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局卫生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卫生防疫机构的领导,健全机构,充实公共场所卫生技术装备和人员。27、《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性病防治工作。28、《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29、《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第八条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的注册机关为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30、《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护士的监督管理。第十三条护士注册机关为执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31、《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第四条本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卫生、林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3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权,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涉。第六十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33、《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区域预防用生物制品的统一监督管理。34、《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35、《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的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36、《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对辐照设施卫生防护的监督检查,卫生行政部门依照《γ辐照加工装置卫生防护管理规定》进行。第二十三条辐照食品的监督检查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37、《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第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项目时,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监督监测和评价。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污染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38、《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中小学校学生集体用餐的监督管理工作。39、《血站管理办法》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血站的监督管理工作。40、《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九条考区根据考生情况设置考点,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备案。考点应设在地或设区的市。考点设主考一人,由地或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兼任。41、《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是医师执业注册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工作。42、《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审核考核机构的相应条件;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考核机构的考核工作。43、《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管辖范围内食物中毒事故的监督管理工作。44、《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45、《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外经贸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46、《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气功的监督管理。47、《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日常监督管理。48、《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类精子库的日常监督管理。49、《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5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5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完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后,应当按规定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向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报材料。5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第十六条体检机构应当按统计年度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将汇总材料和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53、《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54、《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55、《消毒管理办法》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消毒工作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一)对有关机构、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二)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执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对消毒产品的卫生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四)对消毒服务机构的消毒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五)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六)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56、《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57、《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书面移交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第四十条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第四十五条医学会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情况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58、《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七条产前诊断技术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日常监督管理。5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60、《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61、《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违反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6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第四十四条道路运输经营者、水路运输经营者违反本规定,对在车船上发现的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未按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五条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以及与其密切接触者隐瞒真实情况、逃避交通卫生检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拒绝接受交通卫生检疫和必要的卫生处理的,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64、《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和管理。65、《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挥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能力。66、《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十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法查处。67、《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68、《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一)对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三)对医疗卫生机构分发和购买疫苗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主要通过对医疗卫生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所作的疫苗分发、储存、运输和接种等记录进行检查,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卫生主管部门对监督检查情况应当予以记录,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改正。69、《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以下称印鉴卡)。医疗机构应当凭印鉴卡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定点批发企业购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发给医疗机构印鉴卡时,应当将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情况抄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将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的定点批发企业通报。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将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名单及其变更情况,定期报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抢救病人急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而本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时,可以从其他医疗机构或者定点批发企业紧急借用;抢救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将借用情况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以下称印鉴卡)。医疗机构应当凭印鉴卡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定点批发企业购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发给医疗机构印鉴卡时,应当将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情况抄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将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的定点批发企业通报。第五十九条尚未连接监控信息网络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定点生产企业、定点批发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当每月通过电子信息、传真、书面等方式,将本单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进货、销售、库存、使用的数量以及流向,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医疗机构还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第六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执业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70、《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师外出会诊的监督管理。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疏于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7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72、《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二)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三)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落实的情况;(四)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73、《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政府指定的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一百元以下罚款。74、《广东省发展中医条例》第五条省卫生(中医)行政部门主管全省的中医工作。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配备中医药专职管理人员。第六条设置中医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和本省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撤销、合并或者改变中医医疗性质的,应当经原批准的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并报省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备案。75、《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第十五条省和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由疾病预防控制、职业中毒防治、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参加的不同类别的应急处理专家组,负责进行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事故分析、应急评估以及医疗救治和现场应急处理的指导。省和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内,建立机动的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开展健康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第十九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实施预案的建议。接到建议的人民政府作出是否启动应急实施预案的决定后,应当立即向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报告。第二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信息传递的网络,发挥医疗救治体系的哨点监测和预警功能,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76、《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第四条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实施和检查、监督。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二十三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立案查处:(一)疫情影响面广、重大、复杂的;(二)造成甲类传染病流行的;(三)造成乙类传染病的艾滋病、肺炭疽扩散的;(四)区、县级市监督机构报请处理的。77、《广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四)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内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审核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食物污染物监测网络。78、《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第五条市、区、县级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献血、采血、供血和医疗临床用血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定年度用血计划;制定血液管理制度;制定血液采集和供应的调剂方案;血站(包括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设置的初步审查和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监督管理血站的执业活动;制定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采血、供血预案。79、《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80、《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医疗、保健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应当依照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设置标准,内设计划生育科(室),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在其执业许可证上载明获准开展的服务项目。第二十五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条例规定的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项目之外的其他诊疗业务,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向卫生行政部门申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第二十六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产前诊断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受理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决定,书面通知申报单位,并向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作出许可决定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批准的单位同时上报卫生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第二十七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设置、执业许可和校验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管理办法》执行。申报新设置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取得设置批准书和执业许可证明文件。执业许可证上应注明获准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第三十二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中依据条例的规定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服务人员,应当依照《执业医师法》及国家有关乡村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81、《广州市社会医疗急救管理条例》第五条市卫生行政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社会急救医疗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监督本条例的实施。8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83、《妇幼卫生工作条例》第三条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要设立相应的机构(妇幼卫生处、科、股),分管妇幼卫生工作。要建立健全各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妇幼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保健科等科室和厂矿企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本条例。84、《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第五条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85、《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三定规定”文号:穗编字[2001]93号。二、受委托的执法组织广州市卫生监督所法律依据:1、《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第八条卫生监督工作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省、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内设卫生监督机构并下设卫生监督执行机构(以下统称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可在乡镇派驻卫生监督人员。2、《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十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新资源食品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3、《食糖卫生管理办法》第八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4、《糖果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糖果生产经营者的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5、《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肉与肉制品(以下简称肉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6、《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一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7、《冷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十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8、《粮食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卫生、外贸、农业、商业等部门要加强对进口粮食的检验和检疫工作。第十二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粮食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9、《酒类卫生管理办法》第六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0、《食用氢化油及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八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1、《豆制品、酱腌菜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2、《蜂蜜卫生管理办法》第六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3、《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4、《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5、《茶叶卫生管理办法》第八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6、《蛋与蛋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一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7、《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第九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8、《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19、《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20、《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八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21、《食品容器内壁涂料卫生管理办法》第十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22、《搪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第八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23、《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管理办法》第九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24、《铝制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25、《陶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第六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2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第四条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其中个体经营者的培训考核工作由所在地区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职责:1.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2.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2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卫生防疫机构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职责:1、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2、监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指导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第十三条卫生监督员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28、《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饮用水卫生监督员,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聘任饮用水卫生检查员,负责乡、镇饮用水卫生检查工作。29、《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第十一条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日常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现场处理。第十四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急救医疗服务机构,应当配备和储备与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相适应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力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落实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的有关措施。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和有关单位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实行疫情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三定规定”文号:穗编字[2001]60号。广州市卫生局行政执法依据序号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制定、发布机关生效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4.10.27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10.30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12.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6.26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10.27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8.28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1987.4.18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12.39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2006.3.110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1988.7.2111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国务院1988.12.2712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1990.6.4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国务院1991.12.6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1994.2.2615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国务院1994.8.2316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1996.12.3017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务院1998.11.2818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国务院2001.6.2019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2002.4.42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2002.5.12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2003.4.7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2003.5.92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2003.6.1624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国务院2003.8.52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4.11.122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1991.3.1127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1991.8.1228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1991.9.1229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卫生部1992.10.730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卫生部1993.3.2631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3.3.153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1994.8.2933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卫生部1994.9.234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卫生部1995.4.2735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卫生部1995.6.236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6.4.537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1996.7.938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卫生部1996.8.2739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3.140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1999.7.1641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卫生部1999.7.1642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1999.7.2343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1999.12.2444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2000.1.1645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卫生部2000.5.1546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2000.7.1047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卫生部2001.2.2048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卫生部2001.2.2049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1.225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3.285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7.275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3.2853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2002.3.2854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3.2855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3.2856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4.857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卫生部2002.7.3158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12.135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2003.5.1260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2003.10.156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2004.3.462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卫生部2004.5.26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2003.11.76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卫生部2004.5.165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2005.1.566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2005.1.567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2005.2.2868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1999.1.769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2005.6.170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2005.11.171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2005.7.17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2005.73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2006.3.174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广东省人大2003.9.175广东省发展中医条例广东省人大2000.5.176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广东省人大2003.11.2777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修正)广东省人大1997.9.2678广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2004.4.179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2004.10.18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2003.11.78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务院2001.10.182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国务院2003.08.05
8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计划生育委员会2001.12.2984广州市社会医疗急救管理条例广州市人大1996.9.2585妇幼卫生工作条例卫生部1986.04.2086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2005.02.28
8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3.488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1999.09.1889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生部2005.11.1490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7.2891食糖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2糖果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3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4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5冷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6粮食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7酒类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8食用氢化油及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9豆制品、酱腌菜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00蜂蜜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01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02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03茶叶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04蛋与蛋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05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06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07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08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09食品容器内壁涂料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10搪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11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12铝制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13陶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广州市卫生监督所行政执法依据序号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制定、发布机关生效时间1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7.282食糖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3糖果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4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5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6冷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7粮食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8酒类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9食用氢化油及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0豆制品、酱腌菜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1蜂蜜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2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3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4茶叶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5蛋与蛋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016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7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8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19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20食品容器内壁涂料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21搪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22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23铝制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24陶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11.2625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1987.4.12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1991.3.1127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1996.7.928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2005.1.529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广东省人大2003.11.27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行为(共11项)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处罚(共11项)一、处罚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大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进行施工的,或者未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处罚种类:责令停建、关闭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六条,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进行施工的,或者未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提请有关人民政府依据职责权限,责令停建、关闭。二、处理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用人单位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三、处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用人单位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四、处罚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一)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五、处罚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二)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六、处罚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第二十三条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七、处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四)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八、处罚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五)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九、处罚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六)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十、处罚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七)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十一、处罚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处罚种类:责令关闭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八)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广州市卫生局行政执法行为(共435项)广州市卫生局行政处罚行为(共290项,委托市卫监所执行)一、处罚擅自生产、收购、经营毒性药品的单位或个人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法律依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擅自生产、收购、经营毒性药品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没收其全部毒性药品,并处以警告或按非法所得的5至10倍罚款。情节严重、致人伤残或死亡,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二、处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产前诊断和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医疗保健机构处罚种类: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罚款、吊销许可证法律依据: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产前诊断和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有关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资格。2、《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对违反本办法,医疗保健机构未取得产前诊断执业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擅自从事产前诊断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处罚,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三、处罚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处罚种类:罚款法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进,并可处以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四)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四、处罚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处罚种类:警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五、对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六、对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对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八、对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九、对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医师进行处罚 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十、对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十一、对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十二、对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十三、对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十四、对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十五、对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十六、对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医师进行处罚处罚种类:警告、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十七、处罚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 处罚种类: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法律依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六条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十八、处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医疗机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条除急诊和急救外,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情节轻微的,处以警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一)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累计收入在三千元以下;(二)给患者造成伤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千元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累计收入在三千元以上。(二)给患者造成伤害。(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形。十九、处罚不按期办理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不停止诊疗活动的处罚种类:吊销许可证 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八条对不按期办理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不停止诊疗活动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办理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十、处罚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医疗机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二条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一)出具虚假证明文件造成延误诊治的。(二)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给患者精神造成伤害的。(三)造成其它危害后果的。二十一、处罚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处罚种类:罚款、吊销许可证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二)任用的非卫生技术人员给患者造成伤害。二十二、处罚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处罚种类:罚款、吊销许可证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三)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二十三、处罚出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九条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出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十四、处罚转让或者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九条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转让或者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以营利为目的。
二十五、处罚《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受让方或者承借方给患者造成伤害的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九条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三)受让方或者承借方给患者造成伤害的。
二十六、处罚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给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九条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四)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给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
二十七、处罚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违法情形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法律依据: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九条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形。二十八、处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处罚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池组销售与系统集成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搬迁及搬迁后市场拓展合同
- 二零二五年烧烤店厨房承包及特色食材供应合同
- 2025年度高端医疗设备产品价格保密及售后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施工合同
- 2025拆除废弃厂房与土地再利用项目合同
- 二零二五版四荒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租赁合同
- 2025版电子产品经销商售后服务保障合同样本
- 2025版拆除工程劳务派遣与人员配置协议
- 2025版建筑劳务临时用工合同(施工质量)
- 上海娄山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研究及其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
- (最准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快速计算表(EXCEL)
- 变电站设备巡视课件
- 货运司机劳动合同范文5篇
- 贵州省公民文明手册
- GB/T 28137-2011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
-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总结9篇
- GB 4696-201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
- 高空作业安全培训课程课件
- 农业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实务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